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题范文正公所藏兰亭帖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兰亭续考》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余既题此帖后五旬有一日,寿翁复以示余,反复观之,真善本也。
以《集古录》考之,当嘉祐中定武民间石刻已出,但未入公廨尔。
然世传薛绍彭易之以归长安,后其弟嗣昌献诸朝,今观嗣昌大观初题识,乃以为得长安崔氏所藏真迹而刻之,则又非定本也。
盖薛本幸存于靖康北狩之日,而复逸于建炎南渡之时,自是绝迹矣。
寿翁访求至十数帖而未已,其殆有《兰亭》癖耶?
心传嗣书。
欧阳文忠公所藏兰亭帖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兰亭续考》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集古录》所收《兰亭》四刻,王沂公本才居一尔,而沈、陈二跋咸称焉。
或疑其有一误,然沂公家自有石,则摹传宜不止此。
但渡江之后所存绝少,滋为可爱尔。
虞卿鉴赏甚精,兹寿翁所以为据也。
欧公录沂而舍定,政谓其纤毫无异,不必并列尔,非有所轻重也。
淳祐壬寅岁清明后五日李心传观。
王沂公本兰亭帖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兰亭续考》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此帖信美矣,唯室以为王沂公家本,盖有所授,第并指定武石刻,则似未深考耳。
欧阳公既叙沂本,而继之云:「又有别本在定州民家,二家各自有石,校其本纤毫无异,故不复录」。
然则二本皆佳也,奚必以定本为贵哉!
唯室绍兴名士也,余尝得其《步里客谈》一编,今又见其三诗,风流可想矣。
淳祐壬寅岁季春之四日霅溪病叟书。
高宗临写本兰亭帖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兰亭续考》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德寿临《兰亭》,世所藏者不一,而垂针、蟹爪之体各具,真宸笔也,但摹刻者视真迹为稍腴耳。
尝闻普安恩平宗藩并立之时,上各赐以所临《兰亭》,而批其后云:「依此进五百本」。
其后重华书七百本上之,而恩平讫无所进,盖勤怠之分,天命之所以去留也,书帖云乎哉!
淳祐二年修禊日承议郎以真迹示臣心传,龚题其后。
曾公序所藏赐本兰亭帖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兰亭续考》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寿翁以三《禊帖》示余,其末用「青社忠臣曾孙之印」,盖曾威悯家所藏也。
威悯建炎初京东,死国难。
余闻定刻以瘦本为贵,而此首帖特秀润。
欧阳文忠公李阳冰《忘归台》等诸碑,谓三石皆活,岁久渐生,刻处欲合,故多瘦细,时有数字笔画伟劲者乃真迹也。
然则此帖殆亦活石所刻,但摹打有先后,故润瘦不同耶?
反复视之,滋为可爱,其他亦不足较也。
淳祐壬寅岁北至日秀岩李心传审定。
曾鲁公所藏兰亭帖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兰亭续考》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汉魏以后法书,东晋为第一,就晋人论之,右军又为第一。
右军遗墨流传至国初者尚数十纸,而《兰亭》临本特为士大夫所称。
余尝见寿翁所藏《兰亭》石刻凡十馀,而此最后出,盖曾鲁公家故物也。
定本始见《集古录》中,后六十年乃归御府鲁公所藏,岂其居揆席时与欧阳公俱得之耶?
或谓右军风流人物,与谢太傅自是辈流,不应专以笔札之工为贵。
余谓有如此人作如此字,乃所以为第一,宜寿翁之宝藏而无斁矣。
淳祐横艾摄提格皋月几望,霅滨病叟李心传书。
薛道祖临写本兰亭帖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兰亭续考》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定刻得薛氏父子而显,观道祖临帖,殊可赏爱,岂心诚求之之故,《兰亭》自入渠笔端耶?
如未能然,匠意经营,终不近尔。
帖藏卞山已久,今乃入于禦溪,欧阳公谓物常聚于所好者是也。
淳祐二年孟秋九日,霅滨病叟李心传题。
荣次新所题赐本兰亭帖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兰亭续考》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此荣氏赐本真定刻也,但次新庆历中宋景文定武得此石留于公帑,则小误。
景文中山皇祐中,墓碑可考。
建炎初宗元帅汴都,得此刻致之维扬行在,渡江时失之,自是绝迹。
余尝读洪丞相《隶释》云:「碑刻不必问所从,但以书之工拙为断」。
此帖既佳,而其来复有自,非寿翁笃好之未易致也。
淳祐二年八月端午,霅滨病叟李心传书。
王顺伯所藏兰亭帖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兰亭续考》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王顺伯好古博雅,在二熙间为第一,所藏诸《禊帖》,尤遂初极称之。
袁起岩所赋,兹其一也。
赏音本在笔墨外,何必此优而彼劣?
其然耶,其未必然耶?
寿翁试评之。
淳祐壬寅岁秋八月哉生明,霅滨病叟李心传书。
叶石林所藏定武断石本兰亭帖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兰亭续考》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寿翁以此轴示余,石既中断,故缺十六字,字亦瘦劲。
荣次新所谓第三本也。
康生朔南遍历,至乾道间尚存此帖,未知何时归卞山,今又易主。
盖余行四方所未见者,滋为可贵也。
淳祐次年龙集摄提格旻天中月皇极之日,霅滨病叟题。
徽宗王维兰亭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兰亭续考》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王右丞所画《兰亭图》,祐陵标题,仍书何延之所作记于后,逮今百三十三年矣。
爰自火龙骑日以来,天上图书散落人间,不知其几,其至江左者仅毫芒耳。
得之以示,臣龚揽流涕。
记中数字,殆是笔误,读者以意属焉可也。
王图已经睿鉴,故不复论。
淳祐三年白露节日,前史官臣李心传谨记。
徽宗临写绢本兰亭帖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兰亭续考》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秘府藏祐陵书百馀轴,臣三入承明,备见之矣,大抵政宣间所赐臣下亲笔也。
绍兴日历》载高庙圣语云:「近有进先帝御札者,宸翰小玺,皆人伪为之」。
时渡江未久也,而赝本已出矣,何耶?
淳祐癸卯二月几望,臣以帖示臣,龚揽再三,笔势似与秘府所藏稍异。
因忆蔡绦《史补》:政和初宰臣言近降御笔,有不类上书者。
上曰:「比得一工制笔,其管如玉,而锋长几二寸,是以用之,作字软美」。
乃知崇、观、政、宣,笔法固已不类,此帖殆崇、观间所作也。
帖中「领」、「悟」、「惓」三字,咸从右军之旧,不复釐正,盖自来临摹之本如此。
惟「丽」字特有所避,故与诸本不同云。
前史官臣李心传龚书。
井研县东岳庙开禧二年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嘉庆《四川通志》卷三七、光绪《资州志》卷二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天以岳渎镇五方,而岱宗为之长,故其祠遍于天下,自省城都会,下至偏方小聚,所在有之。
雨旸疾病之祈,应答如响,故其祠雄丽,视他神为尤最。
研溪属西川,不能为陋邑,而香火之地坐于南郭丛祠之一隅,此岂其宜哉!
开禧二年春邑令济南崔侯升合邦人之力,改筑于龙头山之阳,耆少欢呼,惟恐后役。
侯始相其阴阳,次度其规模,末视其力役,三月而成。
不愆于素,为大殿一,挟殿二,三门两庑,翚飞杰出。
又建钟秀亭于庙之外,以为更衣之所。
凭栏而望,则四山环碧,万室拱秀,抑可以称乡人昭事之意矣。
落成之日,侯谓心传曰:「在礼,天子望秩于山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境内者。
泰山岩岩,鲁之望也,而吾邦之人牲币所属,不惟井镬之山,而且及岳神之宇,是不几僭欤?
在礼,山林川谷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春秋传》曰: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不时,于是乎禜之,皆望而秩之之谓也。
今也考室而尝祀,是不几渎慢乎?
夫礼,缘人情可以义起也。
彼山林川谷之神,能润乎百里,一方之所瞻仰也。
触石而出,腾空而合,不崇朝而雨遍天下者惟泰山耳。
虽三光五岳之气分,然而吾蜀之民岁无凶祸,家无夭札,实帝所命而神之赐也。
今也既未获躬礼其地,又安禁人之祈报而不为之所哉?
古者五岳视三公,至唐为真王
圣朝祥符之间,天子念其有功斯人,珉册金章,崇以帝号。
故自唐以来,有庙貌之制。
今夫神山乔岳,阖辟阴阳,兴致云雨,是岂无司之者?
况衮衣煌煌,实有章圣之典册在。
由是言之,庙食不为无据」。
或无以知,特为之记。
庙经始于其年三月庚寅,落成于五月己酉
自揆土至于告成,竭力经营者某,而相侯之谋者乡贡进士青阳兴宋也。
崔侯为邦敬而信,节用而爱人。
邑既近监,而掌监者岁以官盐数万赋于民,味恶而直倍。
绍兴以来,凡监泉之货易者,邑民具算以补乏,而每岁总赋者始征之,于是公私俱病。
侯请于部使者,减鬻盐之半,以算民所输。
逮征赋将兴,则比先事而为邑人谋者,无不用其至,视其为政,盖无愧于神焉。
崇福院记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咸淳临安志》卷七七、《西湖志》卷一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龙山崇福禅寺者,绍定壬辰岁山僧宗明所创也。
都之南、浙江之上,郭璞所谓「龙蟠凤舞」,指其地也。
建炎以后,自川峡荆湖闽广陆道入京者,皆渡涛江而来,由西兴抵龙山,最为冲要,而傍江东西曾无次舍之地,行者病焉。
明虽方外士,而慨然有济人利物之心。
前是十年,首建明化寺于西兴,以为延待往来之所。
及是又创于龙山,已而浸至衢、建、泉、福、南剑诸州,为寺者二,为院者四,为庵者二十有三。
起衢逮剑,凡山溪之崄峻皆平治之。
买田种山,以赡守者。
俾祁寒暑雨之际,勌思憩、渴思饮者,各有所之,盖其所接纳行道之人咸及焉,匪直缁黄而已。
既又推其所为,病者有药,死者有竁,厥惠浸广,人多称之。
合庵寺供给之所资,田之以亩计者二千有七百,园林之在山而以亩计者千有六百,稻米之以秤若斛计者四百,益以子本之钱,岁入有差,皆明衣钵之所自营,未尝求诸外也。
崇福既成,旋被堂帖,俾其徒世守之。
御史府文移闽浙,部使者下令申饬焉。
明复因新会稽郡通守邓甥殊求余文以为记。
余考先王盛时,及民之制甚备,郊遂都鄙之间,十里有庐,二十里有市,薪刍委积,所在随之,盖济穷补乏,而使行旅乐出于其途,实王政之一事,非但邦郊为然也。
逮及唐季,犹有巡宫。
至于国朝,亦著驿令。
渡江多事,此制殆废,虽士大夫或露宿风餐之不免。
明也以一浮屠氏,乃能彷佛昔人之遗意,举有司之所未暇及者,而尽力以行之,岂不可尚哉!
尝闻河南夫子因游僧舍,值其食时,顾而叹曰:「三代礼乐,尽在是矣」!
夫子之叹,盖有感也。
余愿学夫子者,福田利益之报非所敢知,顾以其能充恻隐之端,似可为国家仁政之助,而士君子之得位者又因以劝,则王制可以渐复。
此余之所以重感也,于是乎书。
安吉州乌程县南林报国寺端平元年八月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
自佛法入中国,而海内山水之胜,率为浮屠氏有之。
逮隋唐而尤盛,今六百年矣。
浙俗好佛,故阿兰若之在浙者滋益多。
余为史官时,有介僧宗伟来见者,曰:「吾永嘉人开禧间寻师学道,至湖乌程之南林,爱其风土,结草庵居焉,时未祝发也。
南林一聚落耳,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土润而物丰,民信而俗阜,行商坐贾之所萃,而官未尝讥征焉。
此宜为帝释梵王之宫,而未多有也。
吾尝血指书《报身佛所说经》一七卷,口不讫诵,乡人胥信,乃相与筑祈年之地。
敷文阁学士眉山杨公时领祠部,益捐金钱以为吾助。
由是佛法僧之所寓,经钟财之所舍,与其他所以为丛林之制者次第而举。
又度吾之徒积十有六人,俾传香火之奉。
顾独未有以名之也,乃请于礼部,得『报国』旧额而名焉」。
因求余文以措诸壁。
而余为儒者也,自计不当放浮屠氏之言,久未之许。
已而,余西归得请,治舰于湖,伟求不已。
余揽其书而叹曰:国家立郡县之学,以明人伦,此儒者所当务也。
而庠序之设,返弗若僧庐之盛,何哉?
为浮屠氏者心志专勤,愿力坚固,故以诛茅刈卉,衣之馀,而金碧翚飞,土木胜丽,成于年岁之顷,通都大邑或以百数而未已也。
若郡县之学一耳,而为牧者往往视为弃物,曾不訾省,惟园亭馆宇之为尚,甚弗获已,始捐其毫末以为支倾补坏之计。
其弗若一也。
浮屠氏之徒,其用财也一发不欺,以为欺则有报也,故人亦信之,而予之也易,甚或空囊钵之储而无所靳。
今之教者莫大于夫子之学矣,而养弟子之赀,或乃移之以供校官之杂费,至于郡县之间,则周亲故、资游谒、入私用者,无不有矣。
其弗若二也。
瞿昙之道,非可用以理天下国家者也,然其徒之教人,乃颛以识心见性为事。
而学校之所谓课试者,特不过为声病剽窃之文,以偿利禄温饱之愿而已。
盖皆浮屠氏之唾弃而不顾者,故□为士者亦耻居之。
其弗若三也。
今伟之营是刹也,一钱之施,弗敢私有,铢积寸累,汔于成就。
世俗之士当知所愧,而又奚议哉!
国师崔赵公言:「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
李文公药山戒定慧之说,药山云:「欲保任此事,须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闺阁中物舍不得,便为渗漏」。
今之士大夫考其所为,渗漏多矣。
故名虽将相,而实不能为大丈夫,此浮屠氏所以下视而高胜之也。
余归伏田里,方将营葺乡校,与门人朋友讲习其理,以淑一乡之士。
盖尝感于钦俨之言,而犹惧其弗逮也,故因伟之请,悉书余所感者遗之,俾归刻之,传于四方,庶有儆也。
端平元年秋八月吉日记。
宋嘉熙元年岁次丁酉三月清明日,开山住持僧宗伟立石(《两浙金石志》卷一一。又见《南宋文录录》卷一二,《南浔石刻文考》,《宋代辑存》卷七七。)
题下原署:「奉议郎、□书省著作佐郎、兼四川制置副使司参议官李心传撰。
朝散大夫起居郎、兼侍讲李性传书。
朝奉郎、试中书舍人、兼权吏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洪咨夔题盖」。
长洲重辟社坛记淳祐二年十月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洪武《苏州府志》卷四八、《吴都文粹》续集卷一二、《长洲艺文志》卷三、乾隆《长洲县志》卷三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自昔有邦家者,其祀事莫尊于社稷。
以《尚书》、《周礼》、《中庸》参考之,社之祀率与郊并。
盖郊之祭则天也、上帝也,社之祀则地也、后土也。
天以气言则一而已,故惟天子则祭之;
地以形言则提封有广狭之异,故自王朝、列国下逮卿大夫、州邑都鄙之间,各有祀焉。
盖祈报之行于是乎在也。
后世此义不明,而社稷列乎宗庙之下,则失之矣。
今之县,古子、男之国也,国家钦崇典祀,虽循汉唐之旧,而社稷坛壝特严其制,部刺史巡历所至,必谨祀之,重民事也。
平江在东南为大府,其所治长洲在浙中为壮县,而长民之吏揭虔者罕,春秋二祀有坛无宇,榛莽弗治,神靡顾歆,水旱螟虫,无岁不有,而养民饷军之大计莫知所出矣。
淳祐元年春,赵君汝涛以选来为令,濮邸近属,安化王曾孙也。
学古入官,三试礼部西山真文忠公与群彦交举之,以是通籍。
始至按视,惕然靡宁,载经载营,犹未定也。
会邑之奸民有以赀力贻害于私者,刑狱使者陈公稔知其恶,因其自致,按法论罪,移之他郡。
邑父老乃请赵君庚其常售之屋庐,为斋居望祀之所。
赵君以白陈公,公许之。
夏五月己亥兴工,深月而毕,坛壝增崇,垣墉毕备,费皆出于有司,而民不与。
于是雨旸以时,岁则大熟。
赵君因心传之客东阳蒋持志以记文为请,且曰:「害治者既去,而训民事神又得其所,是陈公之赐也,不可以不书」。
陈公侯官人古灵先生之从曾孙,文学政事,咸世其家。
绍定中尝以尚书郎持节江右,克清群寇,具有芳烈。
分阃湓城,威惠并著,江波不惊。
嘉熙朝,适浙右有弄兵之警,上遴选廷臣,复被绣斧之命。
公奏用龚遂之策,曾未旬月,耰锄者皆散归南亩,畿甸以宁。
公所建立如此,则缚一奸民,特公之细事。
顾吴人谓公清明正直,彰善𤺺恶,无小无大,必行其志,多以是称公者,故亦不得而略也。
公讳垲,字子爽,今以秘阁修撰沿海制置使,治庆元
朝廷思其贤,将召矣。
庆元二年冬十月既望朝奉郎、新除宝章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李心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