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安吉州乌程县南林报国寺端平元年八月 南宋 · 李心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一
佛法中国,而海内山水之胜,率为浮屠氏有之。
逮隋唐而尤盛,今六百年矣。
俗好佛,故阿兰若之在浙者滋益多。
余为史官时,有介僧宗伟来见者,曰:「吾永嘉人开禧间寻师学道,至湖乌程南林,爱其风土结草庵居焉,时未祝发也。
南林一聚落耳,而耕桑富甲浙右土润而物丰,民信而俗阜行商坐贾之所萃,而官未尝讥征焉。
此宜为帝释梵王之宫,而未多有也。
吾尝血指书《报身佛所说经》一七卷,口不讫诵,乡人胥信,乃相与祈年之地。
敷文阁学士眉山杨公时领祠部,益捐金以为吾助。
由是佛法僧之所寓,经钟财之所舍,与其所以丛林之制者次第而举。
又度吾之徒积十有六人,俾传香火之奉。
顾独未有以名之也,乃请于礼部得『报国』旧额而名焉」。
因求余文以措诸壁。
而余为儒者也,自计不当浮屠氏之言,久未之许。
已而,余西归得请治舰于湖,伟求不已
余揽其书而叹曰:国家立郡县之学,以明人伦,此儒者当务也。
庠序之设,返弗若僧庐之盛,何哉
浮屠氏者心志专勤,愿力坚固故以诛茅刈卉,衣之馀,而金碧翚飞土木胜丽,成于年岁之顷,通都大邑或以百数未已也。
郡县之学一耳,而为牧者往往视为弃物曾不訾省,惟园亭馆宇之为尚,甚弗获已,始捐其毫末以为支倾补坏之计。
其弗若一也。
浮屠氏之徒,其用财一发不欺以为欺则有报也,故人亦信之,而予之也易,甚或空囊钵之储而无所靳。
今之教者莫大于夫子之学矣,而养弟子之赀,或乃移之以供校官杂费至于郡县之间,则周亲故、资游谒入私用者,无不有矣
其弗若二也。
瞿昙之道,非可用以理天下国家者也,然其徒之教人,乃颛以识心见性为事
学校所谓课试者,特不过声病剽窃之文,以偿利禄温饱之愿而已
盖皆浮屠氏之唾弃不顾者,故□为士者亦耻居之。
其弗若三也。
伟之营是刹也,一钱之施,弗敢私有铢积寸累,汔于成就
世俗之士当知所愧,而又奚议哉!
国师崔赵公言:「出家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
李文公药山戒定慧之说,药山云:「欲保任此事,须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闺阁中物舍不得,便为渗漏」。
今之士大夫其所为,渗漏多矣。
故名虽将相,而实不能为大丈夫,此浮屠所以下视高胜之也。
归伏田里方将营葺乡校与门朋友讲习其理,以淑一乡之士。
盖尝感于钦俨之言,而犹惧其弗逮也,故因伟之请,悉书余所感者遗之,俾归刻之,传于四方庶有儆也。
端平元年秋八月吉日记。
嘉熙元年岁次丁酉三月清明日开山住持僧宗立石(《两浙金石志》卷一一。又见《南宋文录录》卷一二,《南浔石刻文考》,《宋代辑存》卷七七。)
题下原署:「奉议郎、□书省著作佐郎、兼四川制置副使司参议官李心传撰。
朝散大夫起居郎、兼侍讲李性传书。
朝奉郎、试中书舍人、兼权吏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洪咨夔题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