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奉天李建徽杨惠元节度兵马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九
右。怀光当管师徒。
足以独制凶寇。逗留未进。
抑有他由。所患太强。
不资傍助。比者又遣李晟李建徽杨惠元节度之众。
附丽其营。无益成功。
秪足生事。何则。
四军接垒。偫帅异心。
论势力则悬绝高卑据。职名则不相统属。
怀光轻等兵微位下。而忿其制不从心。
等疑怀光养寇蓄奸。而怨其事多淩已。
端居则互防飞谤。欲战则递恐分功。
龃龉不和。嫌衅遂构。
俾之同处。必不两全。
强者恶积而后亡。弱者势危而先覆。
覆亡之祸。翘足可期。
旧寇未平。新患方起。
忧叹危切。实堪疚心。
太上消慝于未萌。其次救失于始兆。
况乎事情已露。祸难垂成。
委而不谋。何以宁乱。
李晟见机虑变。先请移军就东。
建徽惠元。势转孤弱。
为其吞噬。理在必然。
他日虽有良图。亦恐不能自拔。
拯其危急。唯在此时。
今因李晟愿行。便遣合军同往。
托言兵素少。虑为贼泚所邀。
藉此两军。迭为犄角。
仍先谕旨。密使促装。
诏书至营。即日进路。
怀光意虽不欲。然亦计无所施。
是谓先声(一作人)有夺人之心。疾雷不及掩耳者也。
夫制军驭将。所贵见情。
离合疾徐。各有宜适。
当离者合之则召乱。当合者离之则寡功。
当疾而徐则失机。当徐而疾则漏策。
得其要。契其时。
然后举无败谋。措无危势。
今者屯兵而不肯为用。聚将而罔能叶心。
自为鲸鲵。变在朝夕。
留之不足以相制。徒长厉阶。
析之各竞于擅能。或建勋绩。
事有必应。断无可疑。
解斗不可以不离。救焚不可以不疾。
理尽于此。惟陛下图之。
以前件事宜。臣昨晚自行营回。
面奉进止。以臣所商量。
李晟移就城东。灼然稳便。
但虑怀光不免怅望。因此生词。
转难调息。则不如不去。
令臣更审细思量奏来者。臣以事机得失。
所系安危。千虑百思。
通夕忘寐。诚以贪因循而不能矫失者。
终有大患。处臲卼而不思出险者。
必无久安。罄陈刍荛。
惟所省择。谨奏。
驾幸梁州论进献瓜果人拟官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九
右。
钦溆奉宣圣旨。
自发洋州已来。
累路百姓进献果子胡瓜等。
虽甚微细。
且有此心。
今拟各与散试官
卿宜商量可否者。
伏以爵位者。
天下之公器。
而国之大柄也。
唯功勋才德。
所宜处之。
非此二途。
不在赏典。
恒宜慎惜。
理不可轻。
若轻用之。
则是坏其公器。
而失其大柄也。
器坏则人将不重。
柄失则国无所恃。
起端虽微。
流弊必大。
缘路所献瓜果。
盖是野人微情。
有之不足光圣猷。
无之不足亏至化。
量以钱帛为赐。
足彰行幸之恩。
因馈酬官。
恐非令典。
谨奏。
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九
右。钦溆赍中书所与进瓜果人拟官状示臣。
仍奉宣圣旨。朕所到处。
欲得人心喜悦。试官虚名。
无损于事。宰臣已商量进拟。
与亦无妨者。臣愚以为信赏必罚。
霸王之资。轻爵亵刑。
衰乱之渐。信赏在功无不报。
必罚在罪无不惩。非功而获爵则爵轻。
非罪而肆刑则刑亵。爵赏刑罚。
国之大纲。一纲或棼。
万目皆弛。虽有善理。
末如之何。天宝季年。
嬖倖倾国。爵以情授。
赏以宠加。天下荡然。
纪纲始紊。逆羯乘衅。
遂乱中原。防戍岁增。
策勋日广。财赋不足以供赐。
而职官之赏兴焉。职员不足以容功。
而散试之号行焉。青朱杂沓于胥徒。
金紫普施于舆皂。薰莸无辨。
泾渭不分。二纪于兹。
莫之能整。当今所病。
方在爵轻。设法贵之。
犹恐不重。若又自弃。
将何劝人。圣旨以为试官虚名。
无损于事。臣伏恐陛下思之未熟。
偶有是言。傥或谓之信然。
臣窃以为过矣。夫立国之道。
惟义与权。诱人之方。
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为重。
利近实而于德为轻。凡所以裁是非立法制者。
则存乎其义。至于参虚实。
揣轻重。并行而不伤。
迭用而不悖。因众之欲。
度时之宜。消息盈虚。
使人不倦者。则存乎其权。
专实利而不济之以虚名。则耗匮而物力不给。
专虚名而不副之以实利。则诞谩而人情不趋。
故国家之制赏典。锡货财。
赋秩廪。所以彰实也。
差品列。异服章。
所以饰虚也。居上者必明其义。
达其变。相须以为表里。
使人日用而不知。则为国之权得矣。
谨按命秩之载于甲令者。有职事官焉。
散官焉。有勋官焉。
有爵号焉。虽以类而分。
其流有四。然其掌务而授俸者。
唯系于职事之一官。以序才能。
以位贤德。此所谓施实利而寓之虚名者也。
其勋散爵号三者所系。大抵止于服色资荫而已。
以驭崇贵。以甄功劳。
此所谓假虚名以佐其实利者也。虚实交相养。
故人不渎赏。轻重互相制。
故国不废权。今之员外试官
颇同勋散爵号。虽则授无费禄。
受不占员。然而突铦锋排患难者。
则以是赏之。竭筋力展勤效者。
又以是酬之。其为用也。
可谓重矣。今或捧瓜一器。
挈果一盛。亦授试官
以酬所献。则彼突铦锋而竭筋力者。
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
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
瓜果草木也。视人如草木。
谁复为用哉。且员外试官
无俸禄之资。无摄管之柄。
无见敬之贵。无免役之优。
唯假空名。以笼浮俗。
浮俗所以若存若亡而未甚厌弃者。徒以上之所惜耳。
今陛下若又轻用之。以为无损于事。
人寤斯旨。复何赖焉。
后之立功。曷用为赏。
陛下若欲赏之以职事。则官员有限。
而勋伐无穷。固不胜其用矣。
陛下若欲赏之以货财。则人力已殚。
而帑藏皆匮。固不充其费矣。
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
人无藉焉。何以为国。
且植瓜树果。多是野人贫者。
所资唯在衣食。假以冗号。
亦奚用焉。必欲使之欢欣。
不如厚赏钱帛。人不失利。
国不失权。各得所宜。
两全其宝。何有不可。
顾伤大猷。愿留睿思。
更少详度。谨奏。
兴元论解姜公辅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
右。钦溆奉宣圣旨。
缘唐安公主丧亡。不可向此间迁厝。
权令造一塔安置。待收复京城
即拟将归。以礼葬送。
所造塔役功费用。亦甚微小。
都不合是宰相所论之事。姜公辅忽有表奏。
都无道理。但欲指朕过失。
拟自取名。朕本拔擢。
将为腹心。今却如此。
岂不负朕至深。卿宜商量如何稳便者。
公辅顷在翰林。与臣久同职任。
臣今据理辨直。则涉于私党之嫌。
希旨顺承。则违于匡辅之义。
涉嫌止贻于身患。违义实玷于君恩。
徇身忘君。臣之耻也。
别嫌奖义。主之明也。
臣今不敢冒行所耻。亦赖陛下明圣而鉴焉。
古语有之。顺旨者爱所由来。
逆意者恶所从至。故人臣皆争顺旨而避逆意。
非忘家为国。捐身成君者。
谁能犯颜色。触忌讳。
建一言。开一说哉。
是以哲后兴王。知其若此。
求谏如不及。纳善如转圜。
谅直者嘉之。讦犯者义之。
愚浅者恕之。狂诞者容之。
仍虑骄汰之易滋。而忠实之不闻也。
于是置敢谏之鼓。植告善之旌。
悬戒慎之鼗。立司过之士。
犹惧其未也。又设官制。
以言为常。由是有史为书。
瞽为诗。工诵箴谏。
大夫规诲。士传言。
庶人谤。尚恐其怠也。
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而振警之。
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
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然非明智不能招直言。非圣德不能求过行。
招直则其智弥大。求过则其德弥光。
唯衰乱之朝。闇惑之主。
则必讳其过行。忿其直言。
以阿谀为纳忠。以谏争为扬恶。
怨讟溢于下国。而耳不欲闻。
腥德达于上天。而心不求寤。
迨乎颠覆犹未知。非情之昏迷。
乃至于是。故明者广纳以成德。
闇者独用而败身。成败之途。
千古相袭。与败同辙者罔不覆。
与成同轨者罔不昌。以陛下日月之明。
江海之量。自当矫夏癸殷辛拒谏饰非之慝。
大禹成汤拜言改过之诚。矧又时运方屯。
物情犹郁。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
宵衣旰食之辰。士无贤愚。
咸宜录用。言无大小。
皆务招延。固不可复有忤逆之嫌。
甘辛之忌也。夫君人者。
以众智为智。以众心为心。
恒恐一夫不尽其情。一事不得其理。
孜孜访纳。唯善是求。
岂但从谏不咈而已哉。乃至求谤言。
听舆诵。葑菲不以下体而不采。
故英华靡遗。刍荛不以贱品而不询。
故幽隐必达。今公辅官在谏议
任居宰衡。献替弥纶。
乃其职分。比于刍荛葑菲。
岂不优而且重哉。此理之常。
奚足怪也。纵使引喻非当。
不犹愈于舆诵乎。矫激过深。
不犹愈于谤言乎。晋文听舆人之诵而霸业兴。
虞舜设诽谤之木而帝德广。斯实圣贤之高躅。
陛下何疾焉。圣旨又以造塔役费微小。
宰臣所论之事。下臣愚戆。
窃谓不然。当问理之是非。
岂论事之大小。若造塔为是。
役虽大而作之何伤。若造塔为非。
费虽小而言者何罪。夫小者大之渐。
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
圣人存戒。知几者所贵乎不远而复。
制理者必在于未乱之前。本立辅臣。
置之左右。朝夕纳诲。
意在防微。微而弼之。
乃其职也。涓涓不遏。
终变桑田。燄燄靡除。
卒燎原野。流煽已甚。
祸灾已成。虽欲救之。
固无及矣。书曰。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易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也。
以小恶为无伤而不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
罪大而不可解。然则小之不可不慎也如此。
陛下安得使之勿论乎。虞书载咎繇之言曰。
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兢兢慎也。业业危也。
几者动之微也。唐虞之际。
主圣臣贤。庶绩咸熙。
万邦已协。而犹上下相戒。
既慎且危。虑事之微。
日至万数。然则微之不可不重也如此。
陛下又安可忽而勿念乎。之为君。
始作漆器。偫臣固争。
咸谓非宜。漆器之为用也甚坚。
其为费也盖寡。然犹相继讽谏者。
岂不欲杜其渐而慎其初欤。是知君臣之间。
义同一体。事罔大小。
相须而成。故舜命其臣曰。
作朕股肱耳目。夫股肱之奉元首。
不以烦细而阙于运行。耳目之助心灵。
不以么微而废于视听。是以臣子之于君父也。
尽其敬而敬焉。尽其爱而爱焉。
敬则愿及于尊荣。爱则惧陷于过恶。
万邦黎献。莫不皆然。
而况位列朝廷。任当辅弼。
主辱与辱。主安与安。
此而不言。谁复言者。
礼曰。近而不谏。
则尸利也。若宰相者。
可谓近矣。事或乖误。
得无谏乎。武丁贤君也。
傅说贤相也。而武丁引金作砺以命其相。
说谕木从绳以戒其君。是则辅弼之任。
匡救攸属。巨细之事。
悉宜尽规。陛下所言役费微小。
宰相所论之事。又谓指朕过失。
拟自取名。此诚异乎愚臣之所闻。
是以愿披肺肠而不敢自默者也。若以谏争为指过。
则剖心之主。不宜见罪于哲王。
若以谏争为取名。则匪躬之臣。
不应垂训于圣典。献替列职。
竟使奚为。左右有人。
复将焉用。臣窃谓指过以示直。
固不如改过以见称。进谏以取名。
固不如纳谏之为美。假有意将指过。
谏以取名。但能闻善而迁。
见谏不逆。则所指者适足以彰陛下莫大之善。
所取者适足以资陛下无疆之休。因而利焉。
所获多矣。傥或怒其指过而不改。
则陛下招恶直之讥。黜其取名而不容。
则陛下被违谏之谤。是乃掩已过而过弥著。
损彼名二名益彰。果而行之。
所失大矣。一获一失。
可不慎乎。伏愿嘉忤旨之忠。
袪逆耳之吝。平积愤之气。
弥逆诈之情。然后试以愚言。
反覆参校。庶臻至理。
且亮微诚。谨奏。
又答论姜公辅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
右。钦溆奉宣圣旨。
省卿所奏公辅事宜。虽甚知卿尽忠。
然似未会朕意。朕意以公辅才行。
宰相都不相当。在奉天时早欲停罢。
后因公辅辞退。朕已对面许讫。
寻属怀光背叛。遂且因循。
容到山南。公辅知朕必拟移改。
所以固论造塔事。卖直取名。
据此用心。岂是良善。
朕所以惆怅者。秪缘如此。
卿今疑朕不能纳谏。殊乖本意者。
臣以戆执。务在朴忠。
推理而言。有怀必尽。
睿意元妙。非凡所窥。
如臣懵昧之材。且无希伺之志。
奏报失旨。宜其固然。
所冀录微款而矜至愚。实天下幸甚。
古人有言曰。明主者可以理夺。
又曰。主圣则臣直。
今陛下禀天纵之才。备圣明之资。
臣若抱理莫伸。守直不固。
上亏至化。罪莫大焉。
辄复据直道而理其前言。惟陛下留意幸察。
臣窃以领览万几。必先虚其心。
鉴镜偫情。必先诚其意。
盖以心不虚则物或见阻。意不诚则人皆可疑。
阻于物者。物亦阻焉。
疑于人者。人亦疑焉。
万物阻之。兆人疑之。
将欲感人心致于和平。尽物理使无纰缪。
是犹却行而求及前人也。无乃愈疏乎。
孔子曰。不迁怒。
不亿不信。岂非惧于肆情逞憾。
以至于失中违道者哉。臣之区区。
志欲匡辅。是以前者奏疏。
愿陛下平积愤之气。弥逆诈之情。
然后试以愚言。反覆参校。
庶臻至理。且亮微诚。
今陛下以素欲废罢公辅之心。而谓其所行皆非良善。
则是迁怒而积愤之气未平也。陛下揣公辅知必移改之意。
而谓其所言皆欲取名。则是亿不信而逆诈之情未弥也。
逆诈未弥。积愤未平。
固宜公辅获戾于蓄疑。下臣见尤于乖意。
谓之至当。则或不然。
夫臣之献言。以助理也。
君之求谏。以弼违也。
言苟助理。何必以人而废言。
谏苟弼违。何必责意而拒谏。
若彼言无足用。意虽善而奚为。
谏有可从。人虽咎而宁舍。
古先圣王。所以采葑菲。
询刍荛。传谤言。
用仇怨。急于听纳。
乃至于斯。其意无他。
惟义所在。愿陛下不以憎嫌而遗其片善。
不务精察而谓之大明。忠言者。
利于行而咈于情。唯计虑至熟。
乃能无忤。幸纡宸鉴。
更审所宜。谨奏。
兴元论请优奖曲环所领将士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
右。曲环所领一军。
悉是朱泚部曲。或顷在凤翔所管。
或本从河朔同来。后因汴宋用兵。
权抽赴彼应援。所以行营将士。
犹举幽陇为名。今之元凶。
乃其旧帅。岐下则楚琳助乱。
蓟门朱滔党奸。独此偏师
漂然河上。其营幕则寄于他土。
其家属则陷于匪人。又属汴路艰虞。
浚城陷覆。粮饷屡绝。
资装久殚。士卒常情。
固难安处。是宜溃归旧管。
否则散适乐郊。而曲环抚之。
悉无离叛。孤军自守。
亦不苟从。处危能安。
闻难辄赴。甚推齐肃。
累著功勋。近日将帅之中。
罕有如环之比。考其才节。
绝有过人。但缘羁寓多时。
穷匮转甚。继陈章奏。
言及酸辛。告急朝廷。
则力未能救。求哀郡府。
则人莫见忧。览其辞情。
可为流涕。若失于应接。
则终以危亡。良将义徒。
实在深惜。愿陛下不以常人遇之。
不以常事遣之。方今势可相资。
唯有江左完实。恐须密敕韩滉
切令赡恤此军。器甲衣粮。
咸使周足。因赐刘洽手诏。
亦委加意保持。若得自存。
必有成绩。非艰难无以表特操。
非英圣不能全异才。有功见知。
人必悦劝。臣不胜区区为国奖善拯危之意。
谨启事以闻。谨奏。
兴元论解萧复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
右。
钦溆赍萧复表示臣。
兼奉宣圣旨。
朕比缘李怀光凶狂。
权且就此回避。
山南既与京畿接近。
指麾兵马。
日望收城。
萧复劝朕令幸江陵
表状之中。
张皇颇甚。
朕不会其意。
昨问从一。
从一亦甚惊怪。
不知事由。
萧复奏事官李充
朕适唤对共语。
亦似不是纯良。
此人莫是李承昭家子弟否。
卿宜审看萧复表中意趣。
斟酌奏来者。
臣伏睹其表。
兼揣其情。
盖以远路传闻。
事多失实。
大臣献纳。
务且竭诚。
虽有过当之虞。
失中之策。
但宜勿用。
不足为尤。
何则。
驻跸奉天
屯难已甚。
况又不驻。
艰危可知。
萧复备位枢衡。
奉使宣慰。
忽闻变故。
宁免惊忧。
梁岷之间。
穷隘特甚。
辇挽攸止。
资奉实难。
凡在恋主之诚。
各怀徯后之志。
是以延赏奉迎于西蜀
韩滉望幸于东吴
此乃臣子之常情。
古今之通理
萧复所请。
亦类于斯。
事虽非宜。
意则可恕。
李充顷任御史
臣尝与之同寮。
其人是故福建观察使李椅之男。
承昭房从已远。
才颇通敏。
性亦温恭。
宗族之中。
足称佳器。
伏愿更广询访。
方验臣言不诬。
谨奏。
又答论萧复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
右。钦溆奉宣圣旨。
卿所奏萧复事。朕已具悉。
假使更无别意。终是不识事宜。
今巡行诸道。转恐事多乖失。
孟皞年老。今欲除萧复福建观察使
便令赴任。去就亦应得所。
卿意以为何如者。伏以将相之任。
所委皆崇。中外迭居。
亦是常理。然君臣有礼。
进退不可以不全。理体有宜。
本末不可以不称。顷盗兴都邑
驾适郊畿。陛下悔征赋之殷繁。
念黎元之困悴。诞降慈旨。
深示悯伤。特遣大臣。
普询疾苦。本期还报。
将议优蠲。众情禺禺。
日望上达。今若未终前命。
遽授远藩。则是膏泽将布而复收。
涣汗已发而中废。事既失望。
人何以观。斯乃进退之礼不全。
本末之宜不称。谓为得所。
臣实疑之。傥虑处事乖方。
不欲淹留在外。则当谕以诏旨。
促其归程。远郡巡历未周。
但令副介分往。待其复命。
亲访物情。革弊垂恩。
用符德号。使务既毕。
能否益彰。徐择所宜。
以图进退。庶于事体。
允得厥中。谨奏。
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
右。钦溆奉宣圣旨。
近日往往有卑官从山北来。皆称自京城偷路奔赴行在。
大都此辈。多非良善。
有一邢建。论说贼中体势。
语最张皇。察其事情。
颇是窥觇。今且令留在一处安置。
如此之类。更有数人。
若不根寻。恐有奸计。
卿宜商量如何稳便者。臣伏以任总百揆者。
与一职之守不同。富有万国者。
与百揆之体复异。盖尊领其要。
卑主其详。尊尚恢宏。
卑务近细。是以练覈小事。
纠察微奸。此有司之守也。
维御万枢。选建庶长。
总纲而众目咸举。明迩而偫方自通。
此大臣之任也。愚智兼纳。
洪纤靡遗。盖之如天。
容之如地。垂旒黈纩而黜其聪察。
匿瑕藏疾而务于包含。不示威而人畏之如雷霆。
不用明而人仰之如日月。此天子之德也。
以卑而僭用尊道。则职废于下。
以尊而降代卑职。则德丧于上。
职废则事不举。德丧则人不归。
事不举者。弊虽切而患轻。
人不归者。衅似微而祸重。
兹道得失。所关兴亡。
圣王知宇宙之大。不可以耳目周。
故清其无为之心。而观物之自为也。
知亿兆之多。不可以智力胜。
故壹其至诚之意。而感人之不诚也。
异于是者。乃以一人之听览。
而欲穷宇宙之变态。以一人之防虑。
而欲胜亿兆之奸欺。役智弥精。
失道弥远。故宣尼述陶唐之盛曰。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周诗美文王之德曰。不识不知。
顺帝之则。是皆覆育万物。
浑然大同。无好无恶。
不忌不克之谓也。项籍纳秦降卒二十万。
虑其怀诈复叛。一举而尽坑之。
其于防虞。亦已甚矣。
汉高豁达大度。天下之士至者。
纳用不疑。其于备虑。
可谓疏矣。然而项氏以灭。
刘氏以。蓄疑之与推诚。
其效固不同也。秦皇卫雄猜。
荆轲奋其阴计。光武容博厚。
马援输其款诚。岂不以虚怀待人。
人亦思附。任数御物。
物终不亲。情思附则感而悦之。
虽寇雠化为心膂有矣。意不亲则惧而阻之。
虽骨肉结为仇慝有矣。臣故曰兹道得失。
关兴亡。伏惟陛下睿哲文思。
光被四表。孝友勤俭。
行高百王。然犹化未大同。
俗未至理者。良以智出庶物。
有轻待人臣之心。思周万几。
有独驭区宇之意。谋吞众略。
有过慎之防。明照偫情。
有先事之察。严束百辟。
有任刑致理之规。威制四方。
有以力胜残之志。由是才能者怨于不任。
忠荩者忧于见疑。著勋业者惧于不容。
怀反侧者迫于攻讨。驯致离叛。
搆成祸灾。兵连于外。
变起于内。岁律未半。
乘舆再迁。国家艰屯。
古未尝有。以陛下至圣之德。
而遘兹殷忧之期。天其或者欲大启睿心。
儆小失而崇丕业耳。臣谓陛下当奉若天意。
追咎已然。凡所致寇之由。
悉已详知其故。将革前弊。
以消偫疑。今承德音。
尚袭流误。若未悔祸。
何由弥灾。臣获蒙过知。
又辱下问。若务顺旨。
是为欺天。庸敢指陈。
庶裨阙漏。往岁初奋师旅。
四征不庭。义烈之徒。
人思自效。舍逆归款者继献于阙下。
陈谋谏失者争诣于禁门。陛下能于此时。
乘军气之方。因人心之愿尽。
辍沐吐哺。虚襟坦怀。
海纳风行。不疑不滞。
功者报之。义者旌之。
直者奖之。才者任之。
其或有志而无补于时。敢言而不当其理。
亦必恕其妄作。录其善心。
率皆优容。以礼进退。
如此则海内风靡。翕然归心。
贤愚咸怀。小大毕力。
蕞尔凶丑。曾何足平。
臣固知久已理安。必无奉天之幸矣。
其所以孕祸胎而索义气者。在乎独断宸虑。
专任睿明。降附者意其窥觎。
输诚者谓其游说。论官军挠败者猜其挟奸毁沮。
陈凶党强狡者疑其为贼张皇。献计者防其漏言。
进谏者惮其宣谤。凡此之类。
悉贻圣忧。咸使拘留。
谓之安置。或诘责而寘于客省
或劳慰而延于紫庭。虽呵奖颇异其辞。
然于圈闲一也。既杜出入。
势同狴牢。解释无期。
死生莫测。守护且峻。
家私不通。一遭絷维。
动历年岁。想其痛愤。
何可胜言。由是归化渐稀。
而上封殆绝矣。徇义之心既阻。
胁从之党弥坚。而贵近之臣。
往来之使。希望风旨。
诡辞取容。唯揣乐闻。
不忧失实。咸言圣谋深远。
策略如神。小寇孤危。
灭亡无日。陛下急于诛恶皆谓其事信然。
穷兵竭财。坐待乎一。
人心转溃。寇乱愈滋。
遂至毂下生戎。宫闱不守。
傥陛下能于此际。遽敷大号。
谢过万方。叙忠良见忌之冤。
而举其尤鲠亮者。加之厚秩。
纠阿谀不实之罪。而数其极奸妄者。
处之大刑。赏罚既明。
忠邪毕辨。以此临下。
谁敢不诚。以此怀人。
何有不服。过而能改。
乱亦遄安。臣固知寻复京师
必无梁岷之游矣。陛下既阙慎于始。
又失图于中。收之西隅。
唯在兹日。岂可复使一事纰缪。
一言过差哉。今贼泚未平。
怀光继叛。都邑城阙。
猰㺄迭居。关辅郊畿。
豺狼杂处。朝廷僻介于远郡。
道路缘历于连山。杖策从君。
其能有几。推心降接。
犹恐未多。稍不礼焉。
固不来矣。若又就加猜刻。
且复囚拘。使反者得辞。
来者怀惧。则天下有心之士。
安敢复言忠义哉。卵胎不伤。
麟凤方至。鱼鳖咸若。
龟龙乃游。盖悦近者来远之资。
怀小者致大之术也。窃料邢建等辈。
必非助逆之徒。假如过有张皇。
迹涉疑似。亦望矜愚惜体。
屈法裕人。并量器能。
随事甄贷。武者措之于戎伍。
文者付之于宰司。大则授以职员。
次但优其选序。必有须离行在。
难处亲军。则或除诸道一官。
或委诸使录用。就其常分。
各稍加恩。古人有言。
抚我则后。虐我则雠。
惠泽所及。讴歌乃归。
流闻四方。孰不欣戴。
昔赵杀鸣犊。圣人辍行。
燕尊郭隗。贤士继往。
况乎天子所作。天下式瞻。
一言阻物。则天下莫不自疑。
一事恤人。则天下莫不同悦。
固不可以小失为无损而不悔。亦不可以小善为无益而不行。
小犹慎之。矧又非小。
愿陛下惟事无大小。皆以覆车之辙为戒。
实宗社无疆之休。谨奏。
兴元吐蕃尚结赞抽军回归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
右。
钦溆奉宣圣旨。
适得浑瑊奏。
比日尚结赞频使人计会。
拟自领兵马。
尅期同收京城
缘春来蕃军。
多有疾疫。
近得探报。
尚结赞等并抽兵退归。
不知远近。
朕意缘吐蕃士马强盛。
又以和好之义。
自请将兵。
助国讨贼。
朝夕望其成功。
今忽抽军退归。
甚失准拟。
浑瑊李晟等诸军兵马。
并不至绝多。
若无蕃军应援。
深虑被贼冲突。
卿试料量事势如何者。
臣质性孱昧
不习兵机。
但以人情揆之。
时亦偶有所得。
自承此旨。
欣贺实深。
窃谓蕃戎退归。
乃是社稷遐福。
昨日已附钦溆口奏讫。
伏恐未尽愚款。
尚劳圣忧。
谨附披陈。
庶解疑结。
吐蕃者。
犬羊同类。
狐鼠为心。
贪而多防。
狡而无耻。
威之不格。
抚之不怀。
虽或时有盛衰。
大抵常为边患。
阴诈难御。
特甚诸夷。
陛下但举建中已来近事准之。
则戎心难知。
固可明矣。
顷者方靖中夏
未遑外虞。
因其乞盟。
遂许结好。
加恩降礼。
有欲无违。
而乃邀求寖多。
翻覆靡定。
托因细事。
啧有烦言
首尾凡历四年。
要约竟未坚决。
立碑才毕。
复请改移。
猜矫多端。
于斯可验。
逮至盗惊都邑
驾幸郊畿。
结赞总戎在边。
因请将兵赴难。
陛下推诚允纳。
厚赂招徕。
逗留持疑。
竟不时进。
无济讨除之用。
但携将帅之心。
怀光遽至猖狂。
颇亦由兹促祸。
及皇舆再驾。
移跸汉中
陛下犹望蕃兵。
以宁内难。
亲倚之情弥厚。
屈就之事亦多。
豺狼野心。
曾不知感。
翻受朱泚信使。
意在观变推移。
频与诸军尅期。
至时皆不赴会。
致令偫帅。
进退忧虞。
欲舍之独前。
则虑其怀怨乘蹑。
欲待之合势。
则苦其失信稽延。
既奸且骄。
曷望成绩。
非唯变态难测。
且又妨扰实深。
戎若未归。
寇终不灭。
臣请复为陛下根本其说。
则人情物理昭然。
皆可得而察焉。
向者谋诱蕃兵。
本是使臣失策。
陛下急于戡乱。
嘉彼效诚。
唯恐后时。
不暇详议。
遽降优诏。
促令进军。
远近闻之。
莫不危骇。
将帅意陛下不见信任。
且患蕃戎之夺其功。
士卒恐陛下不恤旧劳。
而畏蕃戎之专其利。
贼党惧蕃戎之胜。
不死则悉遗之擒。
百姓畏蕃戎之来。
有财必尽为所掠。
是以顺于王化者。
其心不得不怠。
陷于寇境者。
其势不得不坚。
怠我之师。
坚寇之众。
戎心变诈。
复未可量。
以此益兵。
但招其损耳。
以此靖国。
适资其乱耳。
抑昨蕃戎未退。
臣又窃有过忧。
流闻结赞好谋。
恐其潜蓄奸计。
傥或幸朝廷播越之际。
乘贼穷蹙之时。
轻犯近郊。
若升虚邑。
耀兵牧马。
不却不前。
外奉国家。
内通凶逆。
两持诱胁之势。
俱纳赠遗之资。
旁观战争。
坐乘衰弊。
如此则王师不得伐叛。
烝黎不得宁居。
贼必耗亡。
我亦困竭。
京甸所有。
势无孑遗。
千里邱墟。
得将安用。
是乃戎有万全之利。
我有不测之危。
臣所以痛心伤神。
昼惊夕惕者。
虑其意及于此也。
所赖天夺其魄。
神降之灾。
睹机若暝。
遘厉自遁。
实昊穹悔祸之应。
列圣垂祐之期。
廓清妖氛。
庆必非远。
何以知其然也。
自贼之乱。
始于暴兵。
因徵役之繁兴。
乘卫禁之阙备。
诱扇偫慝。
遂谋大奸。
逆天僭君。
躬肆攻逼。
凡有血气。
皆知惋嗟。
矧伊忠良。
孰不痛愤。
独恶无与。
何能久存。
加以圣德日新。
改过不吝。
布革弊之诏。
宏恤隐之怀。
天下黎元。
翕然迁善。
易心改观。
厌乱思安
和风既扬。
昏祲自敛。
蠢兹狂悖。
久合歼夷。
顷属怀光昏迷。
缓师养寇。
吐蕃干挠。
生事惑人。
故使义士无施。
厉阶犹梗。
今怀光别保蒲绛。
吐蕃远避封疆。
形势既分。
腹背无患。
诸帅。
才力得伸。
又各士马非多。
资粮向竭。
若不降贼。
即须建功。
此辈宠任已崇。
贵位已极。
建功则宠增而位固。
降贼则名辱而身危。
况贼之凶愚。
灭亡可必。
贼之孤劣。
剪扑非难。
孰肯舍固而就危。
违宠而从辱。
弃垂成之业。
臣将灭之虏哉。
既牵于利害之情。
理不同恶。
又迫于单乏之急。
势难久居
势理相驱。
安能无战。
浑瑊戴休颜韩游瑰乘其西北。
李晟骆元光尚可孤攻其东南。
同病相资。
自当合力。
但愿陛下慎于抚接。
以奋起忠勇之心。
勤于砥砺。
昭苏远近之望。
中兴大业
旬月可期。
不宜尚眷眷于犬羊之偫。
以失将士之情也。
臣愚不任恳悃之至。
辄以私怀忖度。
谨冒昧以闻。
谨奏。
兴元论赐浑瑊诏书为取散失内人等议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一
右。德亮承旨
并录先所散失内人名字。令臣撰诏书以赐浑瑊
遣于奉天寻访。以得为限。
仍量与资装。速送赴行在者。
顷以理道乖错。祸乱荐钟。
陛下思咎惧灾。裕人罪已。
屡降大号。誓将更新。
天下之人。垂涕相贺。
惩忿释怨。煦仁戴明。
毕力同心。共平多难。
止土崩于绝岸。收板荡于横流。
殄寇清都。不失旧物。
实由陛下至诚动于天地。深悔感于神人。
故得百灵降康。兆庶归德
苟不如此。自古尝有弃掷宫阙。
失守宗祧。继逆于赴难之师。
再迁于蒙尘之日。不踰半岁而复兴大业者乎。
今渠魁始平。法驾将返。
近自郊甸。远周寰瀛。
百役疲瘵之氓。重伤残废之卒。
皆忍死扶病。倾耳竦肩。
想闻德声。翘望圣泽。
陛下固当感上天悔祸之眷。烈祖垂裕之休。
念将士锋刃之殃。悯黎元涂炭之酷。
以致寇为戒。以居上为危。
以务理为忧。以复言为急。
损之又损。尚惧汰侈之易滋。
艰之惟艰。犹患戒慎之难久。
谋始尽善。克终已稀。
始而不谋。终则何有。
夫以内人为号。盖是中壸末流。
天子之尊。富有宫掖。
如此等辈。固繁有徒。
但恐伤多。岂忧乏使。
剪除元恶。曾未浃辰。
奔贺往来。道路如织。
何必自亏君德。首访妇人。
又令资装。速赴行在。
万目阅视。众口流传。
恐非所以答庆赖之心。副惟新之望也。
夫事有先后。义有重轻。
重者宜务之于先。轻者宜措之于后。
武王克殷。有未及下车而为之者。
有下车而为之者。盖美其不失先后之宜也。
自翠华播越。万姓靡依。
清庙震惊。三时乏祀。
当今所务。莫大于斯。
诚宜速遣大臣。驰传先往。
迎复神主。修整郊坛。
展禋享之仪。申告谢之文。
然后吊恤死义。慰犒有功。
绥辑烝黎。优问耆耋。
安定反侧。宽宥胁从。
宣畅郁堙。褒奖忠直。
官失职之士。复废业之人。
是皆宜先。不可后也。
至如崇饰服器。缮缉殿台。
备耳目之娱。选巾栉之侍。
是皆宜后。不可先也。
宜后而先。则为君之道丧。
宜先而后。则理国之义差。
古之兴王。必慎于此。
陛下将务兴复。又安可不慎乎。
且散失内人。已经累月。
既当离乱之际。必为将卒所私。
其人若稍有知。不求当自陈献。
其人若甚无识。求之适使忧虞。
自因寇乱丧亡。颇有大于此者。
一闻搜索。怀惧必多。
馀孽尚繁。偫情未一。
因而善抚。犹恐危疑。
若又惧之。于何不有。
昔人所以掩绝缨而饮盗马者。岂必忘其情爱耶。
盖知为君之体然也。以小妨大。
明者不为。天下固多美人。
何必独在于此。易曰。
危者安其位者也。乱者有其理者也。
故君子安不忘危。理不忘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春秋传曰。
或多难以固其国。或无难以丧其邦。
诚以处危则思安之情切。遭乱则求理之志深。
切于思安。深于求理。
国之固也。不亦宜乎。
及夫居安而骄。恃理而怠。
骄则纵肆其奢欲。怠则厌恶于忠言。
奢欲日行。忠言日梗。
国之丧也。不亦宜乎。
昔卫献出奔。久而复国。
大夫迎于境者。执其手而与之言。
迎于门者。颔之而已。
言其骄怠之易生也。齐桓将图霸功。
管仲戒之以无忘在莒。惧其情志之易变也。
今臣亦愿陛下企思危固国如不及。惩忘乱丧国如探汤
以在莒为书绅之规。以衰卫为覆车之鉴。
则德为帝范。理致时雍。
与夫贪逸欲而践祸机。其利害亦云远矣。
所令撰赐浑瑊诏。未敢承旨
伏惟圣裁。谨奏。
兴元奏请许浑瑊李晟等诸军兵马自取机便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一
右。
钦溆奉宣圣旨。
省卿所奏蕃军退归及关中体势。
理皆切当。
甚慰朕怀。
浑瑊李晟等诸军。
须有商量规画。
令其进取。
朕见欲遣使宣慰。
卿宜审细条疏。
速奏来者。
臣闻将贵专谋。
兵以奇胜。
军机遥制则失变。
戎帅禀命则不威。
是以古之贤君。
选将而任。
分之于阃。
誓莫千也。
授之以钺。
俾专断也。
夫然。
故军败则死众。
战胜则策勋。
不用刑而师律贞。
不劳虑而武功立。
其于委任之体。
岂不博大哉。
其于责成之利。
岂不精覈哉。
自昔帝王之所以夷大艰成大业者。
由此道也。
其或疑于委任。
以制断由已为大权。
昧于责成。
以指麾顺旨为良将。
锋镝交于原野。
而决策于九重之中。
机会变于斯须。
而定计于千里之外。
违令则失顺。
令则失宜。
失顺则挫君之严。
失宜则败君之众。
用舍相碍。
否臧皆凶。
上有掣肘之讥。
下无死绥之志。
其于分画之道。
岂不两伤哉。
其于经纶之术。
岂不都谬哉。
自昔帝王之所以长乱繁刑。
丧师蹙国者。
由此道也。
兹道得失。
兵家大枢。
当今事宜。
所系尤切。
盖以寇盗充斥。
乘舆播迁。
人心有观变之摇。
王室无自固之重。
秦梁回缭。
千里迢遥。
临之以威。
则力势不制。
授之以策。
则阻远不精。
顷者骤降诏书。
教谕偫帅。
事无大小。
悉为规裁。
及乎章表陈诚。
使臣复命。
进退迟速。
率乖圣谋。
岂皆乐于违忤哉。
亦由传闻与指实不同。
悬算与临事有异故也。
设使其中或有肆情于命者。
陛下能于此时戮其违诏之罪乎。
臣窃恐未能也。
陛下复能夺其兵而易其将帅乎。
臣亦恐未能也。
是则违命者既不果行罚。
从命者又未必合宜。
徒费空言。
祗劳睿虑。
匪唯无益。
其损实多。
何则。
时方艰屯。
下陵上替。
凡在执干戈而卫社稷者。
皆自谓勋业由已。
义烈发心。
安于专行。
病于羁制。
陛下宜俯徇斯意。
因而委之。
遂其所安。
护其所病。
敦以付授之义。
固以亲信之恩。
假以便宜之权。
待以殊常之赏。
其馀细故。
悉勿关言。
所赐诏书。
务从要。
慎其言以取重。
深其托以示诚。
言见重则君道尊。
托以诚则人心感。
尊则不严而众服。
感则不令而事成。
其势当令智者骋谋。
勇者奋力。
小大咸极其分。
贤愚各适其怀。
将自效忠。
兵自乐战。
与夫迫于驱制。
不得已而从之者。
志气何啻百倍哉。
君上之权。
特异臣下者。
唯不自用。
乃能用人。
其要在顺于物情。
其契在通于时变。
今之要契。
颇具于兹。
傥蒙究思。
或有可取。
谨奏。
兴元请抚循李楚琳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一
右件官。比缘性行无良。
多为时议所恶。频被封章论奏。
言其心挟两端。若不提防。
恐妄生窥伺。谓宜斥绝。
用杜奸邪。近者凤翔使来。
绝不蒙恩召见。滞留数辈。
并未放还。伏恐陛下不忍忿心。
颇从舆议。以臣惷戆。
窃谓非宜。李楚琳乘时艰危。
俶扰岐下。贼杀戎帅。
款结凶渠。奉天之围。
颇亦有助。其于叛乱。
海内彰闻。论者今始纷纭。
一何知见之晚耶。但以乘舆未复。
大憝犹存。勤王之师。
悉在畿内。急宣速告。
晷刻是争。商岭则道迂且遥。
雒谷复为盗所扼。仅通王命。
唯在褒斜。此路若又阻艰。
南北遂将夐绝。以诸镇危疑之势。
居二逆诱胁之中。汹汹偫情。
各怀向背。贼胜则往。
我胜则来。其间事机。
不容差跌。傥或楚琳发憾
公肆猖狂。南塞要冲。
东延巨猾。则我咽喉梗而心膂分矣。
其势岂不甚病哉。且楚琳本怀。
惟恶是务。今能两端顾望。
乃是天诱其衷。故通归涂。
将济大业。陛下诚宜深以为念。
厚加抚循。得其持疑。
便足集事。傥能迁善。
亦可济师。今若徇褊狭之谈。
露猜阻之迹。惧者甚众。
岂唯一夫。自昔能建奇功。
或拯危厄。未必皆是絜矩之士。
温良之徒。驱驾扰驯。
唯在所驭。朝称凶悖。
夕谓忠纯。始为寇雠。
终作卿相。知陈平无行而不弃。
忿韩信自王而遂封。蒯通以折理获全。
雍齿以积恨先赏。此汉祖所以恢帝业也。
置射钩之贼而任其才。释斩袪之怨以免于难。
此桓文所以宏霸功也。然则当事之要。
虽罪恶不得不容。适时之宜。
虽仇雠不得不用。陛下必欲精求素行。
追□宿疵。则是改过不足以补愆。
自新不足以赎罪。凡今将吏。
岂得尽无疵瑕。人皆省思。
孰免疑畏。又况阻命之辈。
胁从之流。自知负恩。
安敢归化。斯衅非小。
所宜速图。孔子曰。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乱也。又曰。
小不忍。则乱大谋。
君陈曰。无忿疾于顽。
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
伏愿陛下必以英主大略圣人格言为元龟。固不可纳竖儒小忠。
以亏挠兴复之业也。臣不胜忧国至计。
谨启事以闻。谨奏。
兴元中官及朝官赐名定难功臣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一
右。钦溆奉宣圣旨。
比在奉天将士。并赐名定难功臣
宰臣等商量。扈从中官
辛苦至甚。亦合依例。
并赐此名。朕以南衙朝士之中。
有经奉天重围。又似卿等。
昨者奔赴行在。涉历危险。
亦极艰难。今不问中官朝官。
但经重围又到山南者。并拟赐名定难功臣
卿宜商量。岂不稳便者。
下惠沾𥊍御。仁洽庶寮。
念随难之忧危。恤从巡之劳苦。
议增宠饰。将锡嘉名。
事虽未行。意则已就。
凡在贵近。固知衔恩。
睿旨淹详。复询庸贱。
惟精惟慎。允谓防微。
顾省何知。属当下问。
臣若自贪荣号。傍惧怨憎。
因循顺成。不极所见。
心且知负。如天鉴何。
是以不揆言之浅深。不计身之利害。
但输狂直。唯圣所裁。
臣闻赏以懋庸。名以彰行。
赏乖其庸。则忠实之效废。
名浮于行。则渎冒之弊兴。
一足以挠国权。一足以乱风俗。
授受之际。岂容易哉。
顷以驻跸奉天。迫于患难。
竟攘凶逆。实赖武人。
遂旌定难之勋。特赐功臣之目。
名颇符实。事亦会时。
所沾虽多。谁曰非允。
至如宫闱近侍。班列具臣。
虽奔走恪居。各循厥职。
而驱除剪伐。谅匪所任。
又属皇舆再迁。天祸未悔。
见危无补。曷谓功臣
致寇方深。孰云定难。
纵使遭罹围逼。跋履崎岖。
难则当之。定将安据。
劳或有矣。功其谓何。
大凡有生之伦。莫不各亲其类。
贱彼贵我。抑惟常情。
黜异奖同。亦是常性。
臣忝搢绅之列。又当受赐之科。
窃自校量。犹知不可。
而况于公议乎。况于介冑之士乎。
人之多言。靡所不至。
必谓陛下溺爱近习。故徇其苟得之情。
汎该偫司。以分其私昵之谤。
怨不在大。衅皆自微。
必将沮战士激励之心。结勋臣愤恨之气。
所悦者寡。所愠者多。
所与者虚名。所失者实事。
所悦者臣下之夸志。所病者国家之大猷。
利害皎然。不为难辨。
且名者众之所评也。是曰公器。
亦为争端。覈之至精。
犹患相轧。处或乖当。
安能勿踰。以汉高之制服雄豪。
太宗之削平区宇。天下既定。
乃论功勋。有萧曹之殊庸。
有房杜之硕画。战守经略
倬乎殊伦。犹谓丰沛故人。
刀笔文吏。诸将不服。
颇相讦扬。乃至攘袂指天。
拔剑击柱。偶语谋反。
諠哗讼冤。矧今国步犹艰。
王化未洽。方资武力。
以殄寇雠。盖非恩倖竞进之时。
文儒角逐之日。当功而奖。
尚恐未孚。奖又非功。
固宜见诮。傥有节效尤著。
理当褒崇。赏典甚多。
何必在此。其馀别无绩用。
例徇驱驰。且俟贼平。
甄录非晚。谨奏。
銮驾将还宫阙论发日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一
右。
先颁敕旨。
已定行期。
所司供承。
亦闻粗备。
但以霖潦方甚。
道路阻艰。
众情同忧。
莫敢论奏。
今发日渐逼。
阴云尚繁。
小大嗷嗷。
愁惧转甚。
臣虽闇钝。
亦窃揣量。
岂不知元恶初平。
馀氛未殄。
乃是逆顺将分之际。
吉凶多变之时。
须速镇安
理宜促驾。
向使霖潦为害。
人功可施。
备禦由于智能。
其役用止于烦费。
其所患不及于性命。
其可忧但在于人臣。
则当公私罄财。
上下竭力。
务宁大业。
奚恤暂劳。
各应叶奉圣规。
安敢复忤成命。
良以褒斜峻阻。
素号畏途。
缘侧径于巅岩。
缀危栈于绝壁。
或百里之内。
历险且千。
或一程之中。
涉水数四。
若遇积雨滞浸。
偫峰澍流
巨石崩奔。
訇殷相继。
深谷瀰漫。
往来不通。
悉非功力之所支。
筹略之所遏。
斯须之顷。
跬步之閒。
仓黄遘殃。
皆不可测。
匹夫单骑。
尚且过防。
况万乘时行。
千官景从。
而可以蹈不存之险。
冒无禦之灾乎。
如或磴路潨崩。
阁道淹圯。
环卫之仪少缺。
属车之马微惊。
纵有亿徒。
何所为用。
陛下欲无骇虑。
其可得乎。
又或霪滞更深。
溪涧皆溢。
径路既绝。
传送无由。
连山万重。
进退不可。
一日乏食。
将如之何。
陛下欲无轸忧。
固亦难矣。
人主举措。
宜图万全。
必先事以防危。
不临危而求幸。
幸而获济。
贻愧已深。
不幸罹灾。
追悔何及。
孔子曰。
欲速则不达。
诚哉是言。
臣今非敢阻陛下欲速之情。
但颇以不达为虑耳。
傥回睿旨。
少俟开晴。
则发期虽延。
涉路无滞。
不疾而速。
允叶乾行。
知几其神。
是谓天鉴。
窃闻偫议。
辄以上陈。
慺慺恳诚。
实冀昭纳。
谨奏。
请释赵贵先罪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一
右。
钦溆奉宣圣旨。
前者共卿商量赵贵先。
欲恕其罪。
朕朝来更问诸将。
皆云贵先顺从朱泚
则是逆人。
合依常刑。
不可宽舍。
众人意既如此。
应难释放。
卿宜知悉者。
臣愚以为先从逆之罪。
法当不容。
贵先陷身之由。
情则可恕。
陛下所议矜宥。
原其情也。
诸将所请诛戮。
据于法也。
据法而除君之恶者。
人臣之常志。
原情而安众之危者。
人主之大权。
臣主之道既殊。
通执之方亦异。
言各有当。
体各有宜。
事或相驳而无伤。
此之谓也。
往以襄城告急。
诏命陇右发兵。
齐映率众东行。
贵先即其部将
于时军至昭应
适遇驾幸奉天
齐映驰归凤翔
贵先独主营幕。
进无总帅
退阂乱兵。
遂为贼所招。
绐以同迎銮驾。
既反状未露。
先安得勿从。
已受邀留。
遂遭劫制。
身縻伪职。
兵隶凶徒。
虽居贼中。
亦不见任。
首末事迹。
在天心。
臣亦亲承德音。
非独闻于传说。
其于情状。
颇有足矜。
所可受责之辜。
唯在不能守节而死耳。
贵先傥能守节
即是忠烈之徒。
固获褒旌。
岂资宽舍。
凡所议谳。
盖缘狱疑。
罪疑惟轻。
实编令典。
胁从罔理。
亦载圣谟。
况复怀光未歼。
希烈犹炽。
遭罹诱陷。
其类实繁。
京邑初平。
皇猷更始。
乃是污俗观化之日。
圣王布德之时。
所用刑章。
尤宜审慎。
一轻一重。
理乱攸生。
宥之以恩。
则自新者咸思归命。
断之以法。
则怀惧者姑务偷生。
众心既偷。
贼势愈固。
不忍一朝之忿。
而贻累岁之忧。
苟循匹夫之谈。
以兴亿众之役。
为计若此。
夫何利之有焉。
曩者羯胡乱华。
染污士吏。
肃宗兴复。
累降赦书。
罪止渠魁。
馀所不问。
河朔遗孽。
既闻德泽之宏被。
且幸胁污之见原。
人人皆自怨尤。
各悔归国之晚。
及乎三司按罪。
继用严科。
未降之流。
复喜得计。
庆绪将消而再结。
思明已附而重携。
浸长厉阶。
至今为梗。
岂不以任法吏而亏权道。
小不忍而乱大谋者乎。
汉高帝既定四方。
见诸将往往偶语谋反。
乃问张良曰。
为之奈何。
曰。
陛下所最恨者为谁。
曰。
雍齿与我有旧。
而数窘我。
曰。
今急封雍齿
则人人自坚矣。
用良计。
诸将果安。
皆云雍齿且侯。
吾属何患。
盖以图霸王者。
不牵于常制。
安反侧者。
罔念于宿瑕
今陛下有汉高之英。
贵先无雍齿之●93C6。
加戮不足威暴逆。
矜全可以定危疑。
明恕而行。
盛德斯在。
何所为虑。
尚劳依违。
微臣区区上言。
盖为将来张本。
凡非首恶。
皆愿从宽。
庶使负累之徒。
莫不闻风而化。
消奸凶诱惑之计。
开叛乱降附之门。
此其大机。
不可失也。
陛下前意。
固为善矣。
伏惟不为浮议所移。
谨奏。
论替换李楚琳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一
右。钦溆奉宣圣旨。
李楚琳不可久在凤翔。欲候朕到日择一人替楚琳节度使
楚琳别与一官。便随朕归京。
既有迎驾诸军。威势甚盛。
因此替换。亦是权宜。
卿宜商量稳便否者。臣闻王者有作。
先怀永图。谋必可传。
事必可继。不因利以苟得。
不乘便而幸成。故能上下相安。
而理可长久也。彼楚琳者。
固是乱人。乘国难而肆逞其奸。
邦君而篡居其位。按以典法。
是宜污潴。既属多虞。
不遑致讨。乃分之以旄钺
又继之以宠荣。逮至南巡。
颇全外顺。道途无壅。
亦有赖焉。虽朝命累加。
盖非获已。然王言一出。
则不可渝。纵阙君臣之恩。
犹须进退以礼。今若因行幸之威势。
假迎扈之甲兵。易置以归。
是同虏执。以言乎除乱则不武。
以言乎务理则不诚。祸变繁兴。
为日久矣。负衅居位。
岂唯一人。以此时巡。
后将安入。以此抚御。
谁其感怀。昔汉高伪游。
韩信见获。功臣继叛。
天下几危。征伐纷纭。
以至没代。其徼倖之不可也如此。
陛下得不为至戒哉。议者谓之权宜。
臣又未谕其理。夫权之为义。
取类权衡。衡者称也。
权者锤也。故权在于悬。
则物之多少可准。权施于事。
则义之轻重不差。其趣理也。
必取重而舍轻。其远祸也。
必择轻而避重。苟非明哲。
难尽精微。故圣人贵之。
乃曰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可与立。未可与权。
言知机之难也。今者甫平大乱。
将复天衢。辇路所经。
首行胁夺。易一帅而亏万乘之义。
得一方而结四海之疑。乃是重其所轻。
而轻其所重。谓之权也。
不亦反乎。以反道为权。
以任数为智。君上行之必失众。
臣下用之必陷身。历代之所以多丧乱而长奸邪。
由此误也。夫以韩信才略。
当时莫俦。且负嫌猜。
已遭告讦。纵之足以乱区宇。
除之可以安国家。幸而成擒。
犹谓失策。当时被攻战之害。
百代流诡诈之讥。况楚琳卒伍凡材。
厮养贱品。因时扰攘。
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
出奇制胜之略。颇同狐鼠。
乘夜雎盱。晨光既升。
势自跧缩。今郊畿已乂。
武卫方严。陇镇压于其西。
邠泾扼制于其北。顾是岐下。
若居掌中。以楚琳劣之资。
处掌中控握之地。纵令蹢躅。
何恶能为。愿陛下姑务含宏。
普安反侧。促驾遄止。
录功犒勤。敷肆眚之恩。
布维新之令。然后徵韦皋楚琳
俾入分文武之职。择元勋宿望。
命出总岐陇之师。则彼承诏欣荣。
奔走不暇。安敢虿芥。
复劳诛锄。措置得宜。
万无一跌。何遽过动。
不为后图。仰希睿聪。
试更详虑。谨奏。
收河中后请罢兵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二
昨日钦溆奉宣圣旨。示臣马燧浑瑊等奏平怀光收河东(一作河中事状)
兼令臣商量。须作何处置。
令钦溆奏来者。凶梗歼荡。
关畿廓清。实圣谋广运之功。
亦宗社无疆之祚。应须处置大略。
已附钦溆口陈。展转传言。
恐未尽意。谨复荐其固陋。
愿陛下少留察焉。臣闻祸或生福。
福亦生祸。丧者得之理。
得者丧之端。故晋胜鄢陵
范燮祈死。吴克劲越。
夫差启殃。是知福不可以久徼幸。
得不可以常觊觎。居福而虑祸。
则其福可保。见得而忘丧。
则其丧必臻。臣窃惧谄谀希旨之徒。
险躁生事之辈。幸凶丑覆亡之会。
揣英主削平之心。必将竞效甘言。
诱开利欲。谓王师所向莫敌。
谓馀孽指顾可平。请回蒲坂之戈。
复起淮沂之役。斯议一启。
必有乱阶。故微臣姑以生祸为忧。
而未敢以获福为贺也。何则。
建中之难。其事可徵。
始以蓄憾而隘于含容。或以亟胜而轻于战伐。
故文喜之讨。泾上之疮痛未平。
崇义之征。汉南之芟夷继甚。
阻命之帅。非不诛也。
伐叛之师。非不克也。
介马之断。非不坚也。
赫斯之怒。非不逞也。
然以人不见恤。惟戮是闻。
有辜无辜。不敢自保。
是以抱衅反侧者。惧鈇钺之次加。
畏祸危疑者。虑猜谮之旋及。
遂乃螽结以拒讨。狼顾以背恩。
弥两河而亘淮夷。荡三辅而盗京邑
銮辂为之再驾。行宫至于合围。
于时海内大摇。物情几去。
天命莫保于寸晷。王威不出于一城。
邦国之杌隉艰屯。绵绵联联。
若苞桑缀旒。幸而不殊者屡矣。
势之危窘。实足寒心。
非有曩时熊罴翕习之师。雷霆奋发之势。
武库剑戟之利。帑藏财赋之殷。
其所以施令率人。取威定乱。
比于建中之始。岂不至微至杀哉。
然而陛下怀悔过之深诚。降非常之大号。
黩武穷兵之长乱。知急征重敛之剿财。
知残人肆欲之取危。知违众率心之稔慝。
知烝庶困极之兴怨。知上下郁堙之失情。
德音涣然。与之更始。
所在宣扬之际。闻者莫不涕流。
虽或凶犷匪人。亦必为之歔欷。
诚之动物。乃至于斯。
怀枭鸱以好音。消祲沴为和气。
由是奸回易虑。黎献归心。
假王叛援之夫。削伪号以请罪
观衅首鼠之将。壹纯诚以效勤。
流亡冻馁者。希保于室家。
屯戍战争者。冀全其性命。
德泽将竭而重霈。君臣已绝而更交。
天下之情。翕然一变。
曩讨之而愈叛。今释之而毕来。
曩以百万之师而力殚。今以咫尺之诏而化洽。
是则圣王之敷理道。服暴人。
任德而不任兵明矣。偫帅之悖臣礼。
拒天诛。图活而不图亡又明矣。
尚恐陛下以臣言之略而未喻也。请复循其本而申备之。
往以河朔青齐。同恶相扇。
拥戎据土。易代不庭。
陛下耻王化之未同。忿奸慝之靡格。
于是发六军神策河阳河东泽潞朔方之骑士。以徂征于北。
永平汴宋幽陇江淮闽岭之将卒。以奋伐于南。
罄国家廪帑以赡军。悉公私厩牧以张武
算敛周于万类。征徭被于八荒。
劳已甚矣。威亦盛矣。
既而旷日绵岁。老师费财。
两河之寇患。有加无瘳。
而邦本已始覆矣。洎泾卒倡乱。
泚戎构灾。豺狼整居于禁闱。
䝟㺄择肉于驰道。河朔问罪之众。
布路而归。宋郊仗顺之师。
守垒不暇。于斯之乱。
海内沸腾。傥有问鼎之雄图。
滔天之巨猾。幸灾乘间。
何所不为。既而悦纳之俦。
咸自敛缩。内无非望之议。
外无轶境之侵。及闻天泽涤瑕。
制书复爵。曾不蒂芥。
望风款降。争驰表章。
唯恐居后。迹其素志。
于此可知。是皆假兵救死之流。
恋土偷安之辈。怀生畏死。
蠢动之大情。虑危求安。
品物之常性。有天下而子百姓者。
以天下之欲为欲。以百姓之心为心。
固当遂其所怀。去其所畏。
给其所求。使家家自宁。
人人自遂。家苟宁矣。
国亦固焉。人苟遂矣。
君亦泰焉。是则好生以及物者。
乃自生之方。施安以及物者。
乃自安之术。挤彼于死地。
而求此之久生也。从古及今。
未之有焉。措彼于危地。
而求此之久安也。从古及今。
亦未之有焉。是以昔之圣王知生者人之所乐。
而已亦乐之。故与人同其生。
则上下之乐兼得矣。圣王知安者人之所利。
而已亦利之。故与人共其安。
则公私之利两全矣。其有反易常理。
昏迷不恭。则当外察其倔强之由。
内省于抚驭之失。修近以来远。
检身而率人。故书曰。
惟干戈省厥躬。又曰。
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孔子曰。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此其證也。
如或昧于怀柔。务在攻取。
不惩教化之未至。不疵诚感之未孚。
惟峻威是临。惟忿心是肆。
视人如禽兽。而曝之原野。
轻人如草芥。而剿之铦锋。
叛者不宾。则命致讨。
讨者不克。则将议刑。
是使负衅者惧必死之诛。奉辞者虑无功之责。
编氓以困于杼柚而思变。士卒以惮于死丧而念归。
万情相攻。乱岂有定。
一夫不率。阖境罹殃。
一境不宁。普天致扰。
兵连祸结。变起百端。
孔子曰。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于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矣。
此盖必然之常理。至当之格言。
足以为明鉴元龟。贯百王而不易者也。
事乃反覆。得无惧乎。
夫理有必然。则殊途归于同辙。
言有至当。则异代应如合符。
顷以东北孽徒。职贡废阙。
陛下忿其违命。大举甲兵。
至令逆泚诱奸。乘衅而动。
所备之寇。犹远介于河山。
不虞之戎。已窃发于都辇。
萧墙之戒。不其信欤。
前典垂训既如彼。近事明验又如此。
所以德音叙哀痛之情。悔征伐之事。
引众慝以咎已。布明信以示人。
既往之失毕惩。莫大之辜咸宥。
约之以省赋。誓之以息兵。
由是亿兆污人。四三叛帅。
感陛下自新之旨。悦陛下盛德之言。
革面易辞。具修臣礼。
其于深言密议。固亦未尽坦然。
必当聚党而谋。倾耳而听。
观陛下所行之事。考陛下所誓之言。
若言与事符。则迁善之心渐固。
傥事与言背。则虑祸之态复兴。
京邑厎宁。乘舆旋返。
属怀光继乱。天讨又行。
息兵之言。我则未复。
山东偫帅。所以未敢生辞者。
盖为河中之地。密近王城。
迫于朝夕之虞。不得不剪除之尔。
今若改辕移旆。复指淮西
淮西元凶。必将诳胁其同恶之徒。
间说于新附之帅。谓之曰。
奉天息兵之旨。乃因窘急而言。
朝廷稍安。必复诛伐。
是以朱泚灭而怀光戮。怀光戮而希烈征。
希烈傥平。祸将次及。
则彼之蓄素疑而怀宿负者。能不为之动心哉。
心既动。则盈其丧身覆族之忧。
忧既盈。则虑以唇亡齿寒之病。
夫病同者虽胡越而相悯。忧同者不邀结而自亲。
河朔青齐。固当响应。
建中之祸。势必重兴。
以国家再造之初。当偫孽息肩之后。
迭来鸣吠。或肆奔冲。
讨之则我力未遑。纵之乃寇患斯甚。
臣愚窃以为祸非细。未审陛下何方以待之。
若有其方。侮之可也。
如其未有。愿陛下勿轻易焉。
凡将图终。必在慎始。
祸机一发。难可复追。
臣请粗陈当今维驭之所宜。唯圣主省择万一。
夫君之大柄。在惠与威。
二者兼行。废一不可。
惠而罔威则不畏。威而罔惠则不怀。
苟知夫惠之可怀。而废其取威之具。
则所敷之惠。适足以示弱也。
其何怀之有焉。苟知夫威之可畏。
而遗其施惠之德。则所作之威。
适足以召敌也。其何畏之有焉。
故善为国者。宣惠以养威。
蓄威以尊惠。威而能养则不挫。
惠而见尊则有恩。是以惠与威交相畜也。
威与惠互相行也。人主之欲柔远人而服强暴。
不明斯术之要。莫之得焉。
今皇运中兴。天祸将悔。
以逆之偷居上国。以怀光之窃保中畿。
岁未再周。相次枭殄。
实众慝惊心之日。偫生改观之时。
威则已行。惠犹未洽。
诚宜上副天眷。下收物情。
布恤人之惠以济威。乘灭贼之威以行惠。
宥河中染污之党。悉无所问。
赦淮右僭逆之罪。咸与维新。
蠲贷疲氓。休罢战士。
符往岁息兵之令以彰信。丕大君含垢之德以布仁。
俾万姓皆曰。大哉王言。
又曰。一哉王心。
如是则威不用而畏如神明。惠不费而怀如父母。
凡在危疑惧讨者。必将曰。
淮右僭逆之罪且赦矣。吾属何患焉。
凡在胁从同恶者。必将曰。
河中染污之党且宥矣。吾属何疚焉。
凡在倦苦思安者。必将曰。
吾君有战胜之师。抑而不骋。
信乎其罢征矣。凡在凋残望理者。
必将曰。吾君有嫉乱之愤。
忍而不摅。信乎其恤隐矣。
天下之心若此。而祸乱不息。
理道不行者无之。臣所未敢保其必从。
唯希烈一人而已。揆其私心。
非不愿从也。想其潜虑。
非不追悔也。但以猖狂失计。
已窃大名。虽陛下全宥之恩。
然不能不自腼于天地之间耳。纵未顺命。
斯为独夫。内则无辞以起兵。
外则无类以求助。其计不过厚抚部曲。
偷容岁时。心虽陆梁。
势必不敢。陛下但敕诸镇。
各守封疆。彼既气夺算穷。
是乃狴牢之虏。不有人祸。
则当鬼诛。朝廷务崇德以待之。
臣固知其必不逃于所揣矣。古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
斯之谓欤。今若不顾机宜。
复兴戎役。渎威而蔑惠。
舍易而即难。是弃明信而务忿心。
假敌辞而资寇援。穷者不暇恤。
劳者不得居。国之安危。
或未可保。此乃成败理乱之所系。
愿陛下难之慎之。区区上干。
忧恤在此。傥蒙过纳狂瞽。
不疑所行。谨当草具招谕之辞。
陈备禦之画。伏俟宣许。
方敢以闻。谨奏。
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二
今月十七日。顾少连延英对回。
奉宣密旨。卿先奏令台省长官各举属吏
近闻外议云。诸司所举。
皆有情故。兼受贿赂。
不得实才。此法甚非稳便。
已后除改。卿宜并自拣择。
不可信任诸司者。臣以闇劣。
谬当大任。果速官谤。
上贻圣忧。过蒙恩私。
曲降慈诲。感戴循省。
寝兴不宁。缘是密旨特宣。
不敢对众陈谢。祇禀成命。
所宜必行。恭惟圣规。
又合无隐。苟有未达。
安敢勿言。虽知尘烦。
固不可已。夫理道之急。
在于得人。而知人之难。
圣哲所病。听其言则未保其行。
求其行则或遗其才。校劳考则巧伪繁兴。
而贞方之人罕进。徇声华则趋竞弥长。
而沉退之士莫升。自非素与交亲。
备详本末。探其志行。
阅其器能。然后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
沽名饰貌者不容其伪。故孔子云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夫欲观视而察之。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也。
是以前代有乡里举选之法。长吏辟署之制。
所以明历试。广旁求。
敦行能。息驰骛也。
昔周以伯囧大仆。命之曰。
慎简乃僚。罔以巧言令色便僻侧媚。
其惟吉士。是则古之王朝。
但命其大官。而大官得自简僚属之明验也。
汉朝务求多士。其选不唯公府辟召而已。
又有父任兄任。皆得为郎。
选入之初。杂居三署。
台省有阙。即用补之。
是则古之郎官。皆以任举充选。
此其明验也。魏晋已后。
暨于国初。采择庶官。
多由选部。唯高位重职。
乃由宰相考庶官之有成效者。请而命焉。
晋代山涛吏部尚书。中外品员。
多所启授。宋朝以蔡廓吏部尚书
先使人谓宰相徐羡之曰。若得行吏部之职则拜。
不然则否。羡之答云。
黄散已下悉委。蔡廓犹愤恚以为失职。
遂不之官。是则黄门散骑侍郎
皆由吏部选授。不必朝廷。
列位尽合。简在台司
此其明验也。国朝之制。
庶官五品已上。制敕命之。
六品已下。则并旨授。
制敕所命者。宰相商议奏可而除拜之也。
旨授者。盖吏部铨材署职。
然后上言。诏旨但画闻以从之。
而不可否者也。开元中
吏部注拟选人奏置。循资格限自起居遗补及御史等官。
犹并列于选曹铨综之例。著在格令。
至今不刊。未闻常参之官。
悉委宰臣选择。此又近事之明验也。
其后旧典失序。倖臣专朝。
舍佥议而重已权。废公举而行私惠。
是使周行庶品。苟不出时宰之意者。
则莫致焉。任重之道益微。
进善之途渐隘。近者每须任使。
常苦乏人。临事选求。
动淹旬朔。姑务应用。
难尽当才。岂不以荐举凌迟。
人物衰少。居常则求精太过。
有急则备位不充。欲令庶绩咸熙。
固亦难矣。臣实驽钝。
一无所堪。猥蒙任使。
待罪宰相。惟怀窃位之惧。
且乏知人之明。自揣庸虚。
终难上报。唯广求才之路。
使贤者各以汇征。启至公之门。
职司皆得自达。臣当谨守法度。
考课百官。奉扬聪明。
信赏必罚。庶乎人无滞
朝不乏才。以此为酬恩之资。
以此为致理之具。爰初受命。
即以上陈。求贤审官
粗立纲制。凡是百司之长。
兼副贰等官。及两省供奉之职。
并因察举劳效。须加奖任者。
宰臣叙拟以闻。其馀台省属僚。
请委长官选择。指陈才实。
以状上闻。一经荐扬。
终身保任。各于除书之内。
具标举授之由。示众以公。
明章得失。得贤则进考增秩。
失实则夺俸赎金。亟得则褒升。
亟失则黜免。非止搜扬下位。
亦可阅试大官。前志所谓达观其所举。
即此义也。自蒙允许。
即以宣行。南宫举人
才至十数。或非台省旧吏。
则是使府佐僚。累经荐延。
多历事任。议其资望。
既不愧于班行。考其行能。
又未闻于阙败。而议者遽以腾口。
上烦圣聪。道之难行。
亦可知矣。陛下勤求理道。
务徇物情。因为举荐非宜。
复委宰臣拣择。其为崇任辅弼。
博采舆词。可谓圣德之盛者。
然于委任责成之道。听言考实之方。
闲邪存诚。犹恐有阙。
所谓委任责成者。将立其事。
先择其人。既得其人。
慎谋其始。既谋其始。
详虑其终。终始之间。
事必前定。有疑则勿果于
则不复有疑。待终其谋。
乃考其事。事愆于素者。
革其弊而黜其人。事协于初者。
赏其人而成其美。使受赏者无所与让。
见黜者莫得为辞。夫如是。
则苟无其才。孰敢当任。
苟当其任。必得竭才。
此古之圣王。委任责成。
无为而理之道也。所谓听言考实。
虚受广纳。宏接下之规。
明目达聪。广济人之道。
知事之得失。不可不听之于言。
欲辩言之真虚。不可不考之于实。
言事之得者。勿即谓是。
必原其所得之由。言事之失者。
勿即谓非。必穷其所失之理。
称人之善者。必详徵行善之迹。
论人之恶者。必明辨为恶之端。
凡听其言。皆考其实。
既得其实。又察以情。
既尽其情。复稽于众。
众议情实。必参相得。
然后信其说。奖其诚。
如或矫诬。亦寘明罚。
夫如是。则言者不壅。
听之不劳。无浮妄乱教之谈。
无阴邪伤善之说。无轻信见欺之失。
无潜陷不辩之冤。此古之圣王。
听言考实。不出户而知天下之方也。
陛下既纳臣言而用之。旋闻横议而止之。
于臣谋不责成。于横议不考实。
此乃谋失者得以辞其罪。议曲者得以肆其诬。
率是以行。触类而长。
固无必定之计。亦无必实之言。
计不定则理道难成。言不实则小人得志。
国家所病。恒必由之。
齐桓公将启霸图。问管仲以害霸之事。
管仲对曰。得贤不能任。
害霸也。任贤不能固。
害霸也。固始而不能终。
害霸也。与贤人谋事。
而与小人议之。害霸也。
所谓小人者。不必悉怀险诐。
故覆邦家。盖以其意性憸邪。
趣尚狭促。以沮议为出众。
以自异为不偫。趋近利而昧远图。
效小信而伤大道。故论语曰。
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夫以能信于言。
能果于行。唯以硁硁浅近。
不克宏通。宣尼犹谓其小人。
管仲尚忧其害霸。况又有言行难保。
而恣其非心者乎。此皆任不责成。
言不考实之弊也。圣旨以谓外议云。
诸司所举。皆有情故。
兼受贿赂。不得实才者。
臣请陛下当使所言之人。详陈所犯之状。
某人受贿。某举有情。
陛下然后以事质于臣。臣复以事质于举主。
若便首伏。则据罪抵刑。
如或有词。则付法阅责。
谬举者必行其罚。诬善者亦反其辜。
自然宪典克明。邪慝不作。
惩一沮百。理之善经。
何必贷其奸赃。不加辩诘。
私其公议。不出主名。
使无辜见疑。有罪获纵。
枉直同贯。人何赖焉。
圣旨又以官长举人。法非稳便。
令臣并自拣择。不可信任诸司者。
伏以宰辅常制。不过数人。
人之所知。固有限极。
必不能遍谙多士。备阅偫才。
若令悉命偫官。理须展转询访。
是则变公举为私荐。易明扬以暗投。
傥如议者之言。所举多有情故。
举于君上。且未绝私。
荐于宰臣。安肯无诈。
失人之弊。必又甚焉。
所以承前命官。罕有不涉私谤。
虽则秉钧不一。或自行情。
亦由私访所亲。转为所卖。
其弊非远。圣鉴明知。
今又将徇浮言。专任宰臣除吏。
宰臣不遍谙识。踵前须访于人。
若访于亲朋。则是悔其覆车。
不易前辙之失也。若访于朝列。
则是求其私荐。必不如公举也。
二者利害。惟陛下更详择焉。
恐不如委任长官。慎简僚属。
所简既少。所求亦精。
得贤有鉴识之名。失实当闇谬之责。
人之常性。莫不爱身。
况于台省长官。皆是久当朝选。
孰肯徇私妄举。以伤名取责者乎。
所谓台省长官。即仆射尚书左右丞侍郎侍御史大夫中丞是也。
陛下比择辅相。多亦不出其中。
今之宰相。则往日台省长官也。
今之台省长官。乃将来之宰臣也。
但是职名暂异。固非行业顿殊。
岂有为长官之时。则不能举一二属吏
宰臣之位。则可择千百具僚。
物议悠悠。其惑斯甚。
圣人制事。必度物宜。
无求备于一人。无责人于不逮。
尊者领其要。卑者任其详。
是以人主择辅臣。辅臣择庶长。
庶长择佐僚。所任崇。
故所择少。所试渐下。
故所举渐轻。进不失伦。
选不失类。以类则详知实行。
有伦则杜绝徼求。将务得人
无易于此。是故选自卑远。
始升于朝者。各委长吏任举之。
则下无遗贤矣。寘于周行。
既任以事者。于是宰臣序进之。
则朝无旷职矣。才德兼茂。
历试不渝者。然后人主倚任之。
则海内无遗士矣。夫求才贵广。
考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
长吏之荐择是也。考精在于按名责实
宰臣之序进是也。求不广则下位罕进。
下位罕进则用常乏人。用常乏人则惧旷庶职。
惧旷庶职则苟取备员。是以考课之法。
不暇精也。考不精则能否无别。
能否无别则砥砺渐衰。砥砺渐衰则职业不举。
职业不举则品格浸微。是以贤能之功。
不克彰也。皆失于不广求人之道。
而务选士之精。不思考课之行。
而望得人之美。是以望得弥失。
务精益粗。塞源浚流。
未见其可。臣欲详徵旧说。
伏恐听览为烦。粗举一端。
以明其理。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
欲收人心。尤务拔擢。
宏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
进用不疑。求访无倦。
非但人得荐士。亦得自举其才。
所荐必行。所举辄试。
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
然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
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
是以当代谓知人之名。累朝赖多士之
此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贵精之效也。
陛下诞膺宝历。思致理平。
虽好贤之心。有踰前哲。
得人之盛。未逮往时。
盖由鉴赏独任于圣聪。搜择颇难于公举
但速登延之路。罕施练覈之方。
遂使先进者渐益凋讹。后来者不相接续。
施一令则谤沮互起。用一人则疮痏立成。
此乃失于选才太精。制法不一之患也。
则天举用之法。伤易而得人
陛下慎简之规。太精而失士。
是知虽易于举用。而不易于苟容。
则所易者适足广得人之资。不为害也。
不精于法制。而务精于选才。
则所精者适足梗进贤之途。不为利也。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
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
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憎爱。趣有异同。
假使圣如伊周。贤如杨墨。
求诸物议。孰免讥嫌。
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小人君子。
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
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
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
听小人则君子道消。今陛下慎选宰臣
必以为重于庶品。精择长吏
必以为于末流。及至宰臣献规。
长吏荐士。陛下则但纳横议。
不稽始谋。是乃任以重者轻其言。
待以轻者重其事。且又不辨所毁之虚实。
不校所议之短长。人之多言。
何所不至。是将使人无所措其手足。
岂独选任之道。失其端而已乎。
臣之切言。固非为已。
所惜者致理之道。所感者见遇之恩。
辄因陈谢。布露以闻。
惟陛下幸察。谨奏。
请遣使臣宣抚诸道遭水州县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三
右。
频得盐铁转运及州县申报。
霖雨为灾。
弥月不止。
或川渎汛涨。
或溪谷奔流。
淹没田苗。
损坏庐舍。
又有漂溺不救。
转徙乏粮。
丧亡流离。
数亦非少。
臣等任处台辅
职调阴阳。
一物失宜。
尸旷斯在。
五行愆度。
黜责何逃。
陛下德迈禹汤。
恕人咎已。
臣等每奉词旨。
倍益惭惶。
所以僶俛在公。
不敢频烦请罪。
前者面陈事体。
须遣使抚绥。
陛下尚谓询问来人。
所损殊少。
即议优恤。
恐长奸欺。
臣等旬日以来。
更审借访。
类会行旅所说。
悉与申报符同。
但恐所闻圣聪。
或未尽陈事实。
夫流俗之弊。
多徇谄谀。
揣所悦意者。
则侈其言。
度所恶闻者。
则小其事。
制备失所。
恒病于斯。
初闻诸道水灾。
臣等屡访朝列。
多云无害于物。
以为不足致怀
退省其私。
言则顿异。
霖潦非可讳之事。
搢绅皆有识之人。
与臣比肩。
尚且相媚。
况乎事或暧昧。
人或琐微
以利己之心。
希至尊之旨。
其于情实。
固不易知。
如斯之流。
足误视听。
所愿事皆覆验。
则冀言无诈欺。
大明照临。
天下之幸也。
昔子夏问于孔子曰。
何如斯可谓人之父母。
孔子对曰。
四方有败。
必先知之。
斯可谓人之父母矣。
盖以君人之道。
子育为心。
虽深居九重。
而虑周四表。
虽恒处安乐。
而忧及困穷。
近取诸身。
如一体之于四支。
其疾病无不恤也。
远取诸物。
如两曜之于万类。
其鉴照无不均也。
故时有凶害。
而人无流亡。
恃天听之必闻。
知上泽之必至。
是以有母之爱。
有父之尊。
古之圣王。
能以天下为一家。
中国为一人。
用此术也。
今水潦为败。
绵数十州。
奔告于朝。
日月相继。
若哀其疾苦。
固宜降旨优矜。
傥疑其诈欺。
亦当遣使巡视
安可徇往来之浮说。
忘惠恤之大猷。
失人得财。
是将焉用。
况灾害已甚。
申奏亦频。
纵不蒙恩复除。
自当准式蠲免。
徒失事体。
无资国储。
恐须速降德音。
深示忧悯。
分道命使。
明敕吊灾。
息征徭。
省察冤滥。
应家有溺死。
及漂没居产多尽。
父子不存济者。
各量赐粟帛。
便委使臣与州府以当处官物给付。
其损坏庐舍田苗者。
亦委使臣与州府据所损作分数等第闻奏。
量与蠲减租税。
如此则殁者蒙瘗酹之惠。
存者沾煦妪之恩。
霈泽下施。
孰不欣戴。
所费者财用。
所收者人心。
若不失人。
何忧乏用。
臣等已约支计。
所费亦不甚多。
傥蒙圣恩允从。
即具条件续进。
臣又闻圣人作则。
皆以天地为本。
阴阳为端。
庆赏者顺阳之功。
故行于春夏。
刑罚者法阴之气。
故用之秋冬。
事或愆时。
人必罹咎。
是以月令所载。
夏行秋令。
则苦雨数来。
邱隰水潦。
夏行冬令。
则后乃大水。
败其城郭。
典籍垂诫。
言固不诬。
天人同符。
理当必应。
既有系于舒惨。
是能致于灾祥。
顷自夏初
大臣得罪。
亲党坐累。
其徒实繁。
邦宪已行。
宸严未解。
畏天之怒。
中外竦然。
若以月令推之。
水潦或是其应。
虽天所降沴。
不在郊畿。
然海内为家。
无论遐迩。
伏愿涤瑕以德。
消沴以和。
威惠之相济合宜。
阴阳之运行自序。
臣等不胜睹灾惭负之至。
谨奉状陈请以闻。
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