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二
今月十七日。顾少连延英对回。
奉宣密旨。卿先奏令台省长官各举属吏
近闻外议云。诸司所举。
皆有情故。兼受贿赂
不得实才。此法甚非稳便
已后除改。卿宜并自拣择
不可信任诸司者。臣以闇劣
谬当大任。果速官谤
上贻圣忧。过蒙恩私
曲降慈诲感戴循省
寝兴不宁。缘是密旨特宣。
不敢对众陈谢。祇禀成命
所宜必行。恭惟圣规
又合无隐。苟有未达
安敢勿言。虽知尘烦
不可已。夫理道之急。
在于得人。而知人之难。
圣哲所病。听其言则未保其行。
求其行则或遗其才。校劳考巧伪繁兴
贞方之人罕进。徇声华趋竞弥长
而沉退之士莫升。自非素与交亲
备详本末。探其志行
阅其器能然后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
沽名饰貌不容其伪。故孔子云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其所安。人焉廋哉。
夫欲观视而察之。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也。
是以前代乡里举选之法。长吏辟署之制。
所以历试。广旁求
行能。息驰骛也。
昔周以伯囧大仆。命之曰。
慎简乃僚。罔以巧言令色便僻侧媚
其惟吉士是则古之王朝
但命其大官。而大官得自简僚属明验也。
汉朝务求多士。其选不唯公府辟召而已
有父任兄任。皆得为郎。
选入之初。杂居三署
台省有阙。即用补之
是则古之郎官。皆以任举充选
此其明验也。魏晋已后
暨于国初采择庶官
多由选部。唯高位重职
乃由宰相庶官有成效者。请而命焉。
晋代山涛吏部尚书中外品员。
多所启授。宋朝以蔡廓吏部尚书
使人宰相徐羡之曰。若得行吏部之职则拜。
不然则否。羡之答云。
黄散已下悉委。蔡廓愤恚以为失职
遂不之官是则黄门散骑侍郎
皆由吏部选授不必朝廷
列位尽合简在台司
此其明验也。国朝之制。
庶官五品已上。制敕命之。
六品已下。则并旨授。
制敕所命者。宰相议奏可而除拜之也。
旨授者。盖吏部铨材署职
然后上言诏旨但画闻以从之。
不可否者也。开元中
吏部注拟选人奏置。循资格限自起居遗补御史等官。
并列选曹铨综之例。著在格令
至今不刊。未闻常参之官
悉委宰臣选择。此又近事明验也。
其后旧典失序。倖臣专朝
佥议而重已权。废公举行私惠。
是使周行庶品。苟不出时宰意者
则莫致焉。任重之道益微。
进善之途渐隘。近者每须任使
常苦乏人临事选求
动淹旬朔。姑务应用
难尽当才岂不荐举凌迟
人物衰少居常则求精太过
有急则备位不充。欲令庶绩咸熙。
固亦难矣。臣实驽钝
一无所堪。猥蒙任使
待罪宰相。惟怀窃位之惧。
且乏知人之明自揣庸虚
终难上报。唯广求才之路。
使贤者各以汇征。启至公之门。
职司皆得自达。臣当谨守法度
考课百官奉扬聪明
信赏必罚庶乎无滞
不乏才。以此酬恩之资。
以此致理之具。爰初受命
以上陈。求贤审官
粗立纲制。凡是百司之长。
兼副贰等官。及两省供奉之职。
并因察举劳效。须加奖任者。
宰臣叙拟以闻。其馀台省属僚
请委长官选择指陈才实
以状上闻一经荐扬
终身保任。各于除书之内。
标举授之由。示众以公。
明章得失得贤则进考增秩
失实夺俸赎金。亟得则褒升
亟失则黜免。非止搜扬下位
亦可阅试大官前志所谓达观其所举。
即此义也。自蒙允许
即以宣行。南宫举人
才至十数。或非台省旧吏。
则是使府佐僚。累经荐延
多历事任。议其资望
不愧班行。考其行能
又未闻于阙败。而议者遽以腾口
上烦圣聪。道之难行
亦可知矣。陛下勤求理道
务徇物情因为举荐非宜。
复委宰臣拣择。其为崇任辅弼
博采舆词可谓圣德之盛者。
然于委任责成之道。听言考实之方。
闲邪存诚犹恐有阙。
所谓委任责成者。将立其事。
先择其人。既得其人。
慎谋其始。既谋其始。
详虑其终。终始之间。
事必前定。有疑则勿果于
则不复有疑。待终其谋。
乃考其事。事愆于素者。
革其弊而黜其人。事协于初者。
赏其人而成其美。使受赏无所与让。
见黜者莫得为辞。夫如是
则苟无其才。孰敢当任。
苟当其任。必得竭才。
此古之圣王委任责成
无为而理之道也。所谓听言考实
虚受广纳。宏接下之规。
明目达聪广济人之道。
知事得失不可不听之于言。
辩言之真虚。不可不考之于实。
言事之得者。勿即谓是。
必原其所得之由。言事之失者。
勿即谓非。必穷其所失之理。
称人之善者。必详徵行善之迹。
论人之恶者。必明辨为恶之端。
凡听其言。皆考其实
既得其实。又察以情。
既尽其情。复稽于众。
众议情实。必参相得
然后信其说。奖其诚。
如或矫诬。亦寘明罚
如是。则言者不壅。
听之不劳。无浮妄乱教之谈。
阴邪伤善之说。无轻信见欺之失。
无潜陷不辩之冤。此古之圣王
听言考实不出户而知天下之方也。
陛下既纳臣言而用之。旋闻横议而止之。
于臣谋不责成。于横议考实
此乃谋失者得以辞其罪。议曲者得以肆其诬。
是以行。触类而长
固无必定之计。亦无必实之言。
不定理道难成。言不实小人得志
国家所病。恒必由之。
齐桓公将启霸图。问管仲以害霸之事。
管仲对曰。得贤不能任。
害霸也。任贤不能固。
害霸也。固始不能终。
害霸也。与贤人谋事
而与小人议之。害霸也。
所谓小人者。不必悉怀险诐
故覆邦家。盖以其意性憸邪
趣尚狭促。以沮议出众
以自异为不偫。趋近利而昧远图
小信而伤大道。故论语曰。
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小人哉。夫以能信于言。
能果于行。唯以硁硁浅近
不克宏通宣尼犹谓其小人
管仲尚忧其害霸。况又有言难保
而恣其非心者乎。此皆任不责成
言不考实之弊也。圣旨以谓外议云。
诸司所举。皆有情故
兼受贿赂不得实才者。
臣请陛下当使所言之人。详陈所犯之状。
某人受贿。某举有情
陛下然后事质于臣。臣复以事质举主
若便首伏。则据罪抵刑
如或有词。则付法阅责。
谬举者必行其罚。诬善者亦反其辜。
自然宪典克明邪慝不作
惩一沮百。理之善经
何必贷其奸赃不加辩诘
私其公议不出主名
使无辜见疑有罪获纵。
枉直同贯。人何赖焉。
圣旨又以官长举人。法非稳便
令臣并自拣择不可信任诸司者。
伏以宰辅常制不过数人。
人之所知固有限极
不能遍谙多士备阅偫才。
若令悉命偫官。理须展转询访
是则公举为私荐。易明扬以暗投。
傥如议者之言。所举多有情故。
举于君上。且未绝私。
荐于宰臣。安肯无诈。
失人之弊。必又甚焉。
所以承前命官罕有不涉私谤。
虽则秉钧不一。或自行情。
亦由私访所亲。转为所卖。
其弊非远。圣鉴明知
今又将徇浮言专任宰臣除吏。
宰臣不遍谙识。踵前须访于人。
若访于亲朋则是悔其覆车
不易前辙之失也。若访于朝列
则是求其私荐。必不如公举也。
二者利害。惟陛下详择焉。
不如委任长官慎简僚属
所简既少。所求亦精。
得贤鉴识之名。失实当闇谬之责。
人之常性莫不爱身
况于台省长官皆是当朝选。
孰肯徇私妄举。以伤名取责者乎。
所谓台省长官。即仆射尚书左右丞侍郎侍御史大夫中丞是也
陛下比择辅相。多亦不出其中
今之宰相。则往日台省长官也。
今之台省长官。乃将来宰臣也。
但是职名暂异。固非行业顿殊。
岂有长官之时。则不能举一二属吏
宰臣之位。则可择千百具僚
物议悠悠。其惑斯甚。
圣人制事。必度物宜
无求备于一人。无责人于不逮
尊者领其要。卑者任其详。
是以人主辅臣辅臣庶长
庶长佐僚。所任崇。
故所少。所试渐下。
故所举渐轻。进不失伦
不失类。以类则详知实行
有伦杜绝徼求。将务得人
无易于此是故自卑远。
始升于朝者。各委长吏任举之。
则下无遗贤矣。寘于周行
既任以事者。于是宰臣序进之。
则朝无旷职矣。才德兼茂。
历试不渝者。然后人主倚任之。
海内无遗士矣。夫求才贵广。
考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
长吏之荐择是也。考精在于按名责实
宰臣序进是也。求不广下位罕进。
下位罕进则用常乏人。用常乏人则惧旷庶职
惧旷庶职则苟取备员是以考课之法。
不暇精也。考不精能否无别
能否无别砥砺渐衰。砥砺渐衰则职业不举
职业不举品格浸微是以贤能之功。
不克彰也。皆失于不广求人之道。
而务选士之精。不思考课之行。
而望得人之美。是以望得弥失。
务精益粗。塞源浚流。
未见其可。臣欲详徵旧说。
伏恐听览为烦。粗举一端
以明其理。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
欲收人心。尤务拔擢
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
进用不疑求访无倦
非但人得荐士。亦得自举其才。
所荐必行。所举辄试
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
然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
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
是以当代知人之名。累朝多士
此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贵精之效也。
陛下诞膺宝历思致理平
虽好贤之心。有踰前哲
得人之盛。未逮往时
盖由鉴赏独任圣聪搜择难于公举
但速登延之路。罕施练覈之方。
遂使先进者渐益凋讹后来不相接续
一令谤沮互起。用一人疮痏立成
此乃失于选才太精。制法不一之患也。
则天举用之法。伤易而得人
陛下慎简之规。太精而失士。
是知虽易于举用。而不易苟容
所易适足广得人之资。不为害也。
不精法制。而务精选才
则所精者适足进贤之途。不为利也。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
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无不用之人。
责短舍长则天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憎爱。趣有异同
假使圣如伊周。贤如杨墨
求诸物议。孰免讥嫌
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不善者恶之。盖以小人君子
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
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
在审其听。听君子小人道废。
小人君子道消。今陛下慎选宰臣
以为重于庶品精择长吏
以为末流及至宰臣献规。
长吏荐士陛下则但纳横议
不稽始谋。是乃任以重者轻其言。
待以轻者重其事。且又不辨所毁之虚实
不校所议之短长。人之多言
何所不至。是将使人无所措其手足
岂独选任之道。失其端而已乎。
臣之切言固非为已。
所惜者致理之道。所感者见遇之恩。
辄因陈谢布露以闻。
陛下幸察。谨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