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奏驳贾宗断狱尽三冬议 东汉 · 陈宠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二
冬至之节,阳气始萌,故十一月、射干、芸、荔之应。
《时令》曰:「诸生荡,安形体」。
天以为正,周以为春。
十二月阳气上通,雉雊鸡乳,地以为正,殷以为春。
十三月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人以为正,夏以为春。
三微成著,以通三统。
周以天元,殷以地元,夏以人元。
若以此时行刑,则殷、周岁首皆当流血,不合人心,不稽天意。
《月令》曰:「孟冬之月,趣狱刑,无留罪」。
明大刑毕在立冬也。
又:「仲冬之月,身欲宁,事欲静」。
若以降威怒,不可谓宁;
若以行大刑,不可谓静。
议者咸曰:「旱之所由,咎在改律」。
臣以为殷、周断狱,不以谓宁;
若以行大刑,不可谓静。
议者咸曰:「旱之所由,咎在改律』。
臣以为殷、周断狱,不以三微,而化致康平,无有灾害。
自元和以前,皆用三冬,而水旱之异,往往为患。
由此言之,灾害自为它应,不以改律。
奉为虐政,四时行刑,圣汉初兴,改从简易。
萧何草律,季秋论囚,俱避立春之月,而不计天地之正,二王之春,实颇有违。
陛下探幽析微,允执其中,革百载之失,建永年之功,上有迎承之敬,下有奉微之惠,稽《春秋》之文,当《月令》之意,圣功美业,不宜中疑(《后汉·陈宠传》,《通典》一百六十六)
淮南节度卢端公将命之汴州端公常为汴州相公从事873年 唐末 · 罗隐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引用典故:黑头公 萧相国 宣室
吹台高倚圃田东,此去轺车事不同。
珠履旧参萧相国,䌽衣今佐司空
醉离淮甸寒星下,吟指梁园密雪中。
到彼的知宣室语,几时徵拜黑头公
上疏请许大臣宁告终丧建光元年 东汉 · 陈忠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二
臣闻之《孝经》袁宏《纪》作「昔先王孝治天下」)始于爱亲,终于哀戚。
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尊卑贵贱,其义一也。
夫父母于子,同气异息,一体而分,三年乃免于怀抱。
先圣缘人情而著其节,制服二十五月,是以《春秋》臣有大丧,君三年不呼其门,闵子虽要绖服事,以赴公难,退而致位,以究私恩,故称「君使之非也,臣行之礼也」。
周室陵迟,礼制不序,《蓼莪》之人,作诗自伤曰:「瓶之罄矣,惟罍之耻」。
言己不得终竟子道者,亦上之耻也。
高祖受命,萧何创制,大臣有宁告之科,合于致忧之义。
建武之初,新承大乱,凡诸国政,多趣简易,大臣既不得告宁,而群司营禄念私,鲜循三年之丧,以报顾复之恩者。
礼义之方,实为雕损袁宏《纪》此下有「然仁道无远,弘之即是」)
大汉之兴,虽承衰敝,而先王之制,稍以施行。
故籍田之耕,起于孝文
孝廉之贡,发于孝武
郊祀之礼,定于元、成;
三雍之序,备于显宗
大臣终丧,成乎陛下。
圣功美业,靡以尚兹。
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臣愿陛下登高背望,以甘陵之思,揆度臣子之心,则海内咸袁宏《纪》作「群生各」)得其所后汉·陈忠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七,有删节。)
梁冀 东汉 · 黄琼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二
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
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锡以山川,开地七百,郊祀天地,行天子礼
此百世未有,唯周公宜之耳。
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
萧何高祖泗水霍光定倾危以兴国,皆益户增封,以显其功。
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袁宏《后汉纪》二十一,又《后汉·黄琼传》少五语)
文终侯 唐末 · 罗隐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五
沛后既得秦。萧何改秦之法。
故□三章之约焉。而何竟自污者。
岂非欲刑其德于万代乎。不然。
奚系之在人先也。且汉之功臣
居第一。不首行其法。
则后之立功为相者。虽贪黩规弄。
而法必不加。则乱臣贼子。
于是幸矣。何之法。
不救当时。而岂救后代乎。
翁彦国宝文阁学士江宁府江南东西经制使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一、《鸿庆居士文集》卷二六
楚汉相距荥阳,百战不殆,而萧何独全关中,为汉开基之冠。
安、史攻陷河洛,赤地千里,而刘晏营制东都,佐唐中兴之业。
肆朕纂承之始,未堪多难之忧。
选建臣工,鼎新邦命,必有中外文武之选,副予励精宵旰之怀。
具官某智术疏通,风力强锐。
爰整勤王之旅,益肩卫上之忠。
进升内阁之华,益壮大邦之翰。
庀徒作室,揆日相方。
毋从乾没之奸,以蠹邦财;
毋容聚敛之吏,以耗民力。
毋张空最以衒虚名,毋急近功以遗后患。
益思刻励,追配古人。
与史相书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鸿庆居士文集》卷一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四
某去国四十年,虽无门下平生之素,而投老待尽之身,已在相公包荒纳污之地矣。
恭惟太上皇御极三纪,一日断自圣心,追述尧舜禅让于数千载之后。
新天子践祚,大丞相登庸,感会千龄,亲逢一旦,得时得位,固已如圣制之所褒扬,而缙绅秉笔之士,道古今而誉盛德者,亦已毕陈于前。
某辄荐一得之虑,庶几有补于万分,相公试垂意观之。
某伏见靖康之变,二圣播迁,中原陷没,八叶皇族,二百州生灵,皆被其毒;
御营使劫寨,大学生伏阙,庙堂诸公拱手坐视,共成此祸。
高官大职,生荣死哀,无一人以误国得罪者,于是好胜乐祸之人,朋附益众,相师成风。
投袂斫掌,踊跃用兵,或欲折尺箠笞其背,或欲请长缨曳其颈,或草檄书肆骂,或折辱其使者,以快一时之愤,岂不壮哉!
而激怒强敌,挑发兵端,谁当任其祸者?
夫强弱众寡之势,如东西黑白,三尺童子皆知之矣。
度长挈大,惟有南北解仇,可以纾君父宵旰之忧,赤子肝脑涂地之害,又须人主屈己遣使寻盟,有司聚财输纳贿赂。
可以营废田矣,当广募耕种之夫;
可以蒐锐卒矣,当历选骁勇之士。
教习器械待其精,储峙金谷待其富。
皆国家閒暇无事之所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办。
而当政用事者多以次选序进,无得君者,一人誉用之,一人毁去之,汎汎然如寄客。
视吾身且不能自保,安能拂众人之情,来易至之责,待未至之功也?
又自度他日之祸,未必及己,故不若雷同和附,寄之后人。
今者相公以潜藩之旧,为天子股肱心膂之臣,举世誉之何所加?
举世非之何所损?
倚注之重,屹若柱石,不可摇动。
某所谓寄之后人者,相公当之矣。
所以启事所陈,以为分莫大之忧,非所以为宠也。
项羽背义帝之约,王沛公汉中,诸将皆怒请战,独萧何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
帝曰:「何为乃死也」?
曰:「今兵不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
帝于是翻然,趣驾汉中
张良因劝烧绝栈道,示无西意。
当是时,虽有萧何之谋,张良之智,不能以弱为强抗项羽,亦明矣。
其后韩信,拜为大将请遣使连英布,分地王彭越垓下之围,三将并力,遂破楚有天下。
自今观之,迁蜀烧栈,人见其趯然卷甲远去以避其锋,而不知灭楚之计已定于此一隅之地矣。
知彼知己,善始善终,谋国者固如是乎?
某老且死,尚譊譊献其愚者,他日戎马在郊,大将忽有乘舆视师之请,则言之无及矣。
干冒威尊,汗流至踵。
政论 其三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六
故宜量力度德,《春秋》之义(此二语袁宏《纪》二十一作「《春秋》之义,量力而举,度德而行」)
今既不能纯法八世,故宜参以霸政,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明著法术以检之。
自非上德,严以则理,宽之则乱。
何以明其然也?
孝宣皇帝明于君人之道,审于为政之理,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海内肃清,天下密如(《艺文类聚》五十二作「谧如」)
喜瑞并集,屡获丰年(「嘉瑞」下八字从《艺文类聚》补)
荐勋祖庙,享号中宗
算计见效,优于孝文
元帝即位,多(《艺文类聚》作「果」)行宽政,卒以堕损,威权始夺,遂为汉室基祸之主。
治国之道,得失之理,于是可以鉴矣(本传作「政道得失,于斯可监」,从《艺文类聚》改补)
孔子作《春秋》,褒齐桓,懿晋文,叹管仲之功。
夫岂不美文、武之道哉,诚达权救弊之理也。
故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以为结绳之约,可复理乱秦之绪,《干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围。
夫熊经鸟伸,虽延历之术,非伤寒之理;
呼吸吐纳,虽度纪之道,非续骨之膏。
盖为国之道,有似理身,平则致养,疾则攻焉。
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
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
夫以德教除残,是以粱肉理疾也;
以刑罚理平,是以药石供养也。
方今承百王之敝,值厄运之会。
自数世以来,政多恩贷,驭委其辔,马骀其衔,四牡横奔皇路险倾。
方将钳勒鞬辀以救之,岂暇鸣和銮,清节奏从容平路(此四字从袁宏《纪》二十一补)哉!
高祖萧何作九章之律,有夷三族之令(《御览》六百四十八作「高帝作九章之律,高后深三族之罪」),黥、劓、斩趾、断舌、枭首,故谓之具五刑。
文帝虽除肉刑,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趾者笞五百,当斩右趾者弃市。
右趾者既损其命,鞭挞者往往至死,虽有轻刑之名,其实杀也。
当此之时,民皆思复肉刑。
至景帝元年,乃下诏曰:「加笃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民。
乃定减笞轻捶。
自是之后,笞者得全。
以此言之,文帝乃重刑,非轻之也;
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平也。
世有所变,何独拘前(「世有」下八字从《御览》六百四十八补?)必欲行若言,当大定其本,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秦之俗,遵先圣之风,弃苟全之政,蹈稽古之踪,复五等之舜,立井田之制。
然后选稷、契为佐,伊、吕为辅,乐作而凤皇仪,击石而百兽舞。
若不然,则多为累而已(本传)」。
高祖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五、《山房集》卷四、《南宋文录录》卷一九
或问:「高祖其劣于汤武欤」?
曰:汤武圣人也。
高皇帝天授者欤?
不然,何其有为君之大略耶?
汤武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高皇帝立义帝,北面而事之,非有自取之心也。
籍吏民,封府库,取秦丞相府图籍文书,而以子婴属吏,除耦语,去诽谤,立三章之约,与父兄除害而已。
迹其初兴,汤武亦何以加诸?
项氏王汉王南郑也,曰:「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吾亦欲东尔」。
志在天下,不以敌而自沮也。
相距于京索间,项羽不能进者三年矣。
高祖将十万众,距巩洛,阻河山,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不以不敌而去之也。
义帝发丧缟素,捐关中付之三人,淮南付之九江王布,梁地付之相国越。
韩信独当一面,北举燕赵,东击齐,皆付之,以不驭之权假之以专征之任,而约会于固陵,而项氏灭矣。
大哉,高祖之略也!
自起布衣为万乘,监门戍卒见之如旧。
海内已定,告天下曰:「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患在人主不交耳」。
此岂非周秦以来不讲之论,而六经大《易》乾、坤之大义哉!
恢恢乎以天下为而不隘矣。
每过大梁,必祠魏公子无忌。
过赵,曰:「乐毅有后乎」?
过丰沛,击筑而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其灵略英辔超出乎笼络驾御之外矣。
盖高虽道愧于帝王,而性洞达,其于为君之大略,庶乎其近之矣。
或曰:「高皇有为君之大略则然矣。
项氏支属皆赦不诛,而必赐姓刘氏
田横惧诛,与五百人入居海岛,曰:『横来,大者王,小者侯;
不来,且发兵加诛』。
季布项羽将,数窘辱高帝即位千金,匿者三族。
论功行封,所诛皆平生仇怨,所封皆故人。
有非常之度矣,若此者何其未达耶」?
曰:此高祖不学之过也。
不学故恣于情性,而有情性之失,然非高祖心术之大害也。
愚读太史迁、班固书,皆言子房自入关即道引不食谷,高祖之劣于帝王其诸!
入关以后,厌苦征战之馀,急急于求,有防闲天下之过乎?
萧相国关中社稷,立宗庙,高帝虽数亡山东,而常全关中以待,盖宗臣也。
陈豨之反,上使使拜丞相益国,行封置一都尉相国卫。
人主在外,而大臣无故益封,耶?
黥布之反,上自将击之,数数问相国何为,何哉?
相国以私财佐君上,始说买田宅以自污,上心乃安,又何其浅陋如此耶?
史称人有告韩信叛者,又曰上恐恶其能也。
嗟夫!
裂地而王之,叛證未见,一夫告变,主名不立,遽执缚之。
高祖于是失君道矣。
昔者丰沛之初,奋然为父兄除难而起,此心也?
虽未足以言汤武之事,其所举动庶几其近之矣。
今以为一失控制,则天下将为他人有,不免因事而诛天下之能者,此心又耶?
岂惟不敢言汤武之事,而去曹孟德、宋武帝不远矣。
或曰:「高祖不如此,则天下不定」。
呜呼!
是所以为高帝之未学也。
夫天命之集于高祖久矣,其有不治者乎!
池阳月试策问(五)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三、《山房集》卷六
问:昔王通以直大论尧舜,直简论夏商,帝王气象各有不同耶?
班固高帝虽日不暇给,而规摹弘远。
高祖之行事具在,不知指何事而见其弘远耶?
唐史臣称太宗制度纪纲,能维持天命。
太宗之条教具存,不知因何道而能延永基命耶?
后之子孙遵循而勿变者有几,又能加益而昌大者谁欤?
抑尝疑之。
班固以律令、章程、礼仪为汉规摹,唐史臣以租庸调、六典为唐制度。
班彪、梅福、李绛、崔植皆不苟于为言者。
、福论高祖之兴,归美于纳善用人,无一语及萧何叔孙通之所创造。
绛、植皆与其君评论贞观之盛,又以为是能用房、杜、王、魏尔,亦勿及其他。
二子之论,孰得孰失?
岂所谓弘远与夫所谓维持凭藉者,不在彼而在此耶?
元帝好儒,威权损夺,若宣帝之严厉当矣,乃自陷于偏杂。
宣宗好察,唐室以衰,若文宗之忧勤切矣,亦无补于盛治。
何哉?
恐必有其故。
贺史相启(史兼枢密院事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二○、《南宋文范》卷二九
威凤翔千仞,睹中天日月之光;
神龙出九渊,值閒世风云之会。
揆路秉国成之重,枢庭本兵柄之雄。
式资文武之全,用注安危之意。
路朝布号,寰宇交欢。
窃以世有用至弱而为强,深居简出而养之以勇;
事有冒大害而就利,逆施倒行而权之以人。
陈平太后高帝之盟,尽王诸吕,实欲安刘;
萧何沛公项籍之意,趋驾汉中,志在蹶楚。
故有事犬马、皮币、玉帛,虽太王之仁所不免;
必欲驱龙蛇、虎豹、犀象,惟神禹之智为能然。
恭惟仆射相公命世耆英,受天大任。
晋元帝南渡之后,方倚谢安、王导之贤;
唐明皇内禅之初,粤有宋璟、姚崇之辅。
虽曰宰相非常之宠,实分人主莫大之忧。
观两国众寡强弱之形,考三朝理乱得失之故。
投干戈于地固危矣,出虎兕于柙孰禦焉?
当四方无事,弗蚤图之未然;
至一旦有急,遂不知其所措?
仰止王之佐,挺然社稷之臣。
处变事而知其权,视国势而审所止。
不惮斯须之敬,以定千龄卜世之长;
勿事寻常之争,以待两河故疆之复。
某嫠纬不恤,杞天是忧。
堂陛之势甚严,而藿食之贱有同患;
胡越之壤虽异,而同舟之济无二心。
遂忘越俎之嫌,愿效食芹之献。
新城三老董公 唐 · 皮日休
四言诗 押阳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七
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高祖义帝发丧。在汉之取天下也。三杰而已矣。萧何苦民力以给兵输。韩信杀民命以骋战功。留侯设诡策以离秦项。当其时。未闻以仁义说于君者。而董公乃谕之以丧义帝。至使天下宗汉者。为其丧义帝也。夫高祖曹参虽有攻城野战之功。不如萧何也。矣。焉至于苦民力杀民命设诡策。反不若董公之功也哉。如高祖为天子。以公为师友。行其道于时。其利可知矣。公之道已行于汉。而不睹封赏之体。又当时史氏无一字以褒者。因为赞以旌之
项氏狂攘,贼我怀王
天命未的,孰存与亡。
皤皤董公,一言汉昌
一人弑君,天下皆伤。
一人哭君,天下皆丧。
项由是弱,汉由是强。
扶义而征,可至轩黄。
唱仁而战,可至武汤。
用于天道,折彼雄铓
繄公之道,与汉而光。
请爵荀彧建安八年 其一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
是故曲阜之锡,不后营丘;
萧何之土,先于平阳
珍策重计,故今所尚。
侍中尚书令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忧,怀忠念治。
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
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
陛下幸许彧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锐,以抚庶事。
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宜享高爵,以彰元勋(《魏志·荀彧传》注引《别传》)
又上书让封建安元年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臣诛除暴逆,克定二州,四方来贡,以为臣之功。
萧相国关中之劳,一门受封;
邓禹河北之勤,连城食邑
考功效实,非臣之勋。
臣祖父中常侍侯时,但从辇扶翼左右,既非首谋,又不奋戟,并受爵封,暨臣三叶。
臣闻《易·豫卦》曰:「利建侯行师,有功乃当进立,以为诸侯也」。
又《讼卦·六三》曰:「食旧德,或从王事」。
谓先祖有大德,若从王事有功者,子孙乃得食其禄也。
伏惟陛下垂乾坤之仁,降云雨之润,远录先臣扶掖之节,采臣在戎犬马之用,优策褒崇,光曜显量,非臣尪顽所能克堪(《艺文类聚》五十一。)
高柔理曹掾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
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
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是以舜流四凶族,皋陶作士汉祖除秦苛法,萧何定律,掾清识平当:明于宪典。
勉恤之哉(《魏志·高柔传》)
举贤勿拘品行令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
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
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
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
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
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钟繇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
得所送马,甚应其急。
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魏志·钟繇传》。)
关法鸡鸣幸脱秦何如高卧北窗贫种瓜一片青门地头白能来有几人 其十四 元末明初 · 周霆震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汉中决策定三秦,本自淮阴寄食贫。
除却当年萧相国,相逢未许说知人。
贡侍郎和籴还朝兼柬李治书同年二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南来使者急兵荒,令下吴侬出盖藏。
自是酂侯能给饷,从知汲黯可开仓。
王师刁斗晨连灶,神女旌旗夜直樯。
我有干时书愿上,草茅望阙九天长。
风俗通义佚文卷二 其一百十三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七
颜色厚取顾眄,所以亲密(《文选·嵇叔夜秀才入军诗》注)
汝南主簿应劭议,宜为旧群讳。
论者皆互有异同(《三国·志七》注云「事在《风俗通》」。)
彭城孝廉张子矫议云:「若君臣不得相袭作名。
周穆王讳满至定王时王孙满
厉王讳胡庄王之子名胡(《意林》)」。
谨案:律者,法也。《皋陶谟》虞始造律。萧何成以九章。此关诸百王不易之道也。时所制曰令,《汉书》「著于甲令」。夫吏者,治也。当先自正,然后正人,故文书下如律令,言当履绳墨,动不失律令也。(《文选·陈琳豫州文》注,《艺文类聚》五十四,《御览》六百三十八作「故承宪履绳,动不失律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