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将乐县奏立龟山书院咸淳三年 宋 · 冯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九、嘉靖《延平府志》卷一九
臣切见龟山杨文靖公立雪程门,载道而南,一传而罗豫章,再传而李延平,又再传而朱晦庵,理学大明,有功往圣。
延平晦庵皆有书院,独我龟山旧宅仅存,精庐未建,委为百年之阙典。
臣闻党庠术序为周之隆,至汉则称盈门之盛,国朝以儒立国,而文教大行,后孟子千五百年,而道统以续,濂溪阐其端,伊洛洪其源,至武夷而集诸子之大成,脉络其间,则延平先生在焉。
然「道南」一语,独归于龟山,是则师表东南,为斯文倡,实自龟山始,可不尚乎!
咸淳三年八月,钦准御笔:「国朝勋贤之家,泽不能延者,宜录其后。
可令侍从、台谏访问参酌,必灼然可录,人无异词,乃可奏闻」。
圣天子追录先哲而昌其世,以厚风教,盖我龟山于先朝实左右之,海内称诵,有光信史。
臣后出龟山之乡七十馀年,虽不获亲炙先生之教,高山仰止,乔木具存,枝叶刊落,蔑可缫籍,而荐之公朝者,实无其人。
臣不自揣量,私谓尚可对扬圣君贤相褒崇先生之命,乞创书院龟山旧宅之右,继风露夜檠之读,存江汉秋阳之思,相与讲磨,如聆謦欬于龟山,愿朝廷嘉惠四方学者,特赐涵育之造。
仍请公田,永为养士之美利,亦我朝崇贤重道之盛事也,惟陛下鉴之。
天水县三清阁 南宋 · 李绰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三
天水,国郡也,山环合而集,水交流而清,风淳俗厚,自凉抵秦,凡邑无出其右者。
秀气所钟,在西北一山,胜状为邑之最。
出邑北右折百馀步,据山之趾曰灵仙观,耆老传云:太上老子化胡西返而留于此。
因以名焉。
观殿宇简古,土木不甚宏丽,以仙迹所在而邑人斋祓祈祷,惟是乎归,常以不加葺为愧。
然通道邻壤,更戎马躏践,虽欲经理,非特不暇,而力且不给。
仰惟寿皇御极,继志述事,遵高宗皇帝之训,讲修信好,而幸南北之民干戈不试比三十年,俗阜人安,道德之心亹亹加劝。
一旦聚而言曰:「释与老久矣并立于世,自象教兴,浮屠氏有所营缮,谈笑顷,在处金碧,炳耀耳目。
惟道家者本夫去羡寡欲,贵口务啬,居处不以为陋而安焉,欲振起若浮屠氏,吾属盍共成之」?
遂与徒会财募工,设三清圣像。
天颜杳邈,固未易形容仿佛,巍乎焕乎,盛矣不可及矣。
像既备矣,馆御不严肃,惧不足以称,乃议建阁焉。
谋其费,费侈;
计其役,役广。
费与役仰于众,川委云至,何用弗给?
若侈且广,非能者宰财齐工,则纷纷无端绪,而不继其事矣。
众上其状于县县令广汉张公,孝友慈祥君子也,从而弗疑,俾邑之人相差等助资役,而令吕宜、程显、米存躬掌其事。
退谓曰:「区处今有序矣,当尅期以落之」。
时淳熙十五年十月也。
木章竹材,资自山林,范金合土,舍从陶冶。
斧斤畚锸之工,各尽其技,无敢少缓。
明年四月,张公被帅檄去,代其任者孙公口默,长于政事,知风土所宜,胸中泾渭自分。
凡蒐情饰貌,至者清浊立判。
故政未踰时,人人畏爱,不敢违公令。
宜等自公来,役事未敢辄动。
居无何,或有以昭会庙腐陋告者,公款谒祠下,率僚属仍其旧而加新之,知公意所向。
前此之役,此而复作,谨如初以图厥终。
黄冠之流,悉劝赞相,公亦常临视之,百须不劳而具。
告成于其年之九月,为屋上下十有二楹,棼橑布翼,栋桴高骧,魁杰崇大,萃然孤起于城隅之上。
往来者去门庭之远,以帝所在焉,悚然起敬心;
登降者虽步武之间,谓天实临之,终亦无惰相。
夫清洁之教,由斯而益炽矣。
既而命绰为之记。
绰窃维凡兴作贵乎上有益于国,中不损于民,下不私于己,有一于此尚可书,况兼有之乎?
今夫总山川之盛为真圣所居,费且万计而秋毫无所利,是不私于己也;
合邑之人力,揭琳宫之冠,期年毕事而人不告劳,是不损于民也;
笙镛递奏,钟鼓迭作,嘹喨于烟霞之表,官吏岁时薰修于此,以仰祝圣天子千万年无疆之寿,是有益于国也。
三美俱焉,不得不书。
按:《陇右金石录》卷四,石刻史料新编本。
故监行在北酒库张宣教墓志铭嘉熙元年八月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六、《漫塘集》卷三二
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师友之益相望,弦诵之声相闻,孝弟忠信之风以成,乖争陵犯之俗不作。
世道不古,士始无所乎学。
近时州县学官,又往往不饬教事,虽有秀民良子弟,闻见寡陋,亦无以成其器质之美。
若吾乡之杨氏、张氏,皆倾家赀以来当世士,凡士之有声场屋者,虽在数千里外,必罗致馆下,使与诸子及乡之后进游。
聚书之富,致客之盛,遇客之厚,悉时所罕见。
盖不但家塾之教立,而誉髦斯士犹足髣髴乎党庠术序之盛。
杨氏自提舶君讳樗年字茂良,始尝筑室曰宝经,因号经堂先生
张氏自文学君讳损字德久,始尝辟斋曰省斋因号省斋先生
余时往来郡校,或为贫假馆,不克在弟子列,亦时时登门,窃听议论之馀,预观礼文之懿而有得焉,然后知庠序之教不可废,而二先生之有大造于吾乡也。
张君四子,余幸后死,已铭其三。
季端衡,与余齐年,又余兄恭靖先生之子用厚实君之婿,则亲且厚孰如余者,铭可辞乎!
君讳汝幵,字端衡
曾大父恪,崇宁间举八行科,终朝请郎,赐绯鱼袋,累赠中奉大夫
大父体仁,故从议郎、监明州盐场
省斋,举进士,廷试入丙科,敕授吉州文学,未及仕而卒。
四子皆以儒学自奋,汝永终建康府溧阳丞,汝仙再举于乡,得年不永,汝玉平江府嘉定簿。
兄弟皆禀姿粹和,与人交笃厚而周致。
绍熙壬子庆元戊午两与计偕,嘉定庚辰廷试入等,授迪功郎建康府句容
金陵帅府尊严,时大帅余公嵘体貌尤崇重,小官到任有经旬不得见者,惟君谒入即见,且欲留寘幕下,君辞以入仕之初,更事未深。
未几,又欲以关升状属君,复辞以未有实历。
时奔竞成风,凡彯缨而仕者,惟幸上官一日之知,以广声势,虽年侵耄耋,口尚乳臭,宁知引辞!
君以六十之老,九品微官,而能退让如此,人以为难。
句容邑计不裕,尉俸尤薄,君故大家,君再世笃志儒业,生理渐废。
人有讽以在官之日,当为后日计者,君笑不答,惟以句容去家近,薪水外皆可仰之家为便。
既至,凡日用所须,道路辇致不绝。
今两邑之间,居民犹能言之。
秩满,会浙东茶盐使者以四明穿山盐场课入厚而积弊多,知君之在句容以廉著,即以见次辟上。
,一以廉自律,亭户歌舞之。
其去也,航海追送,有号泣不忍别者。
既归而宦情已薄,故过阙不谒选而归。
而知君者怜其贫且老,无以为终老计,复言于当路,以行在北酒库利权之重为提领所诸库最,俾复以见次辟君,然非志也,故迟迟其行。
简书之迫,黾勉就道。
到任未几,卒,盖事与心违故如此,闻者悼之。
君制行和平,不为崖异,而抑邪守正,自其本心,有卓然不可及者。
茅山玉晨观自唐有老君祠,旁位夫子像,鞠躬俯偻,盖拟当时问礼之事而为之。
君以为吾夫子千万世仁义礼乐之宗主,岂应作此屈折之像以惑观听,即具其事白府,改作祀于别殿,人以为宜。
又句容县驿相传以为神,实据之士大夫有入居者辄得疾死,以此无敢入者。
君谓吾尝尉此矣,使吾为尉时得罪于民,纵不入此固死不可辞;
或幸无罪,神虽欲置之死,得乎?
甫入而病,人为君危之,君曰:「吾固安之若命矣,命可辞乎」!
已而疾瘳,人服其守。
君兄弟平居孝弟,纤悉曲尽。
自省斋下世,念母夫人之独居,岁时令节,游行赏玩,惟意所适,甘旨芳鲜,惟力是视,虽岁用度不赡不计也。
君以端平二年十月十有七日卒,得年七十有一。
宜兴余氏,熙宁大魁中之曾孙女。
女一人,适免省进士刘用厚。
子一人,㮤,先君三日卒。
㮤卒而君之命嗣未定,聚族而谋,无有昭穆相当者,谓情亲而义正无如刘氏,众曰然,即以用厚之从侄更名曰烨为㮤继。
张氏先垄在金坛县大亭之原,君无恙时得地于其曰胡家坂,架庵植松,示不别卜。
烨等敬遵治命,葬用嘉熙元年八月二十有四日
铭曰:
邦国之望,南张北杨。
书满架,延客殊方。
车马送迎,山川相望。
师道之立,于家于乡。
染教餐和,季强。
粹德至行,从容有常。
既狭厥施,宜寿而昌。
呜呼端衡,今也则亡。
南乡之原,水秀山长。
君所自择,可安而藏。
启佑后人,有永其光。
灵岩寺谢雨记政和五年四月 北宋 · 赵子明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山左金石志》卷一八、《济南金石志》卷四、《泰山志》卷一七
政和乙未,经春不雨,百姓咨嗟。
思欲祷于法定圣像,诚心一启,甘泽随降。
遂涓吉辰,诣灵光致谢。
因览诸泉,经日而还。
子千涓同至。
县令赵子明孟夏廿一日
监寺僧昭戒立石。
颍昌府崇宁万寿寺元赐天宁万寿敕赐改作十方住持黄牒刻石记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五、《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七
上即位初,有司请以十月十日为天宁节。
是年,颍昌府奏乞以保寿院为十方住持,仍乞以天宁万寿禅院为额,招徕四方学者,以其焚修上祝新天子千万岁寿。
寻报可。
复相与谋曰:「吾君以调御身应缘示现,为诸有情作大饶益,非其大威德,步步踏佛阶梯,在在处处依佛行道,而蒙覆退藏,如杜口于毗邪,如待时于内院,其出也不遗馀力,以振起万目,融通一切种智,同底于无上正因者,不足以主之」。
皆曰:「南方有号普觉大师道和者,此其人也」。
或曰:「彼方荫嘉木,濯清泉,金碧相辉,芬馥翳荟,享天酥陀味,印烁迦罗眼,与诸上善人同会一处,而直曲指迷,自为津梁,是安得而致哉」?
曰:「是不知普觉者也。
既已为大事因缘而出现,而受如来甚深,付属固当以古人冢间林下、巡门行乞之心,而捏土成金,变浊恶而为清凉,使诸随喜成等正觉,岂有不可致者哉」?
遂遣使具丛林仪物,走二千八百里,即杭州临安径山,于第一座下申致迎请,果符正验,临福一方。
比至,都人踏肩累足,夹道如山,香雾氤氲,幡花杂出,欢呼赞叹曰:「见未尝有」!
入院升座,潮音一振,百怪顿息。
昔之谤者悔罪,笑者革心,疑者释情,信者加力。
若斋若粥,凡可以供者,恨得次之晚,耻在人之后,奔走远近,殆无虚日。
其输至肩摩而毂击,其委至露积而不垣,其盛至无地可以容。
然栋宇庳陋,舍次无序,莫不病之。
窃自谓曰:「我师去彼即此,何啻霄壤之异,无乃不堪其居邪」?
师闻而笑曰:「汝等以何事而致我?
以何道而待我?
既以不可思议,如上所说之念而来,我以不退转、屹然山岳之心,而以是相契,复何彼此霄壤之异哉?
我愿与汝等历阿僧祇劫,日进日励。
阿僧祇劫有限,愿与汝等尽未来际,长居此地,同转大法轮,同建大法幢。
此地有尽,此愿不穷」。
既闻此语,皆曰:「禅师之愿,是我等所兴隆庄严,上祝吾君圣寿之意也。
顾所谓千万者,可得而强名邪?
我等愿以师之言以报吾君,愿吾君如师之言是为我等依止。
既皆信受奉行,以期必至」。
即以所赐敕语黄牒刻之石,而谓臣与闻师言,目睹斯事,乃属笔于臣,使系而记之,盖所以达师之愿,而记来者之归向也。
臣方应其所属,会臣南迁,遂不果书,而亦竟未刻石。
后三年,诏京畿诸州军监皆建崇宁万寿禅寺,听因旧为新,遂改就今额。
久之,普觉以一方所化为上所知,特加号祖照禅师
已而,移住大相国寺智海禅院,其都人曰:「师则去矣,我之念无时而忘」。
因追借所欲记而未毕刻石者,走奔江上,以书见徵,曰:「子昔许我矣,不可以不践言。
师虽改席,其化如师在也」。
臣报之曰:「无所不在者,师之道也;
无时可书者,师之愿也。
尚何待臣言而后传邪」?
曰:「都人之意也」。
乃为之书。
姑溪居士李之仪记。
靖州太守李君发墓志铭淳熙五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五、《省斋文稿》卷三三、《江右文钞》卷三、光绪《吉水县志》卷五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公讳发,字秀实吉州吉水县人
曾祖宗应。
祖复。
汝明,赠朝散大夫
宜人彭氏。
初,五世祖葬县之赤石潭,卜云子孙百年当有为二千石者。
大夫一日梦至潭上,见巨鲤跃出,惊波汹涌,震动矶石,旁有伟衣冠人笑曰:「发矣,发矣」!
未几生公,因以为名。
大夫既力学不遇,刻意教三子:长卓,季植,公其仲也。
幼警悟能文,十四入郡庠,遂贡京师
兵兴,徒步还家。
已而重臣分镇诸道,客从者取禄仕如拾芥。
公游襄汉夔峡间,数以奇策撼将帅,独落落无所合,乃复事科举。
年未四十,用太学连举恩特赴集英试,补右迪功郎鼎州司理参军时绍兴五年也。
公素号通明,加以精审,比三年,囚无瘐死。
部使者言状,特循修职郎,去摄邑黄陂,调永州零陵
民税久不均,田在左乡,率籍于右,又皆寄产旁邑,谓之侨户。
豪民猾吏相表里,赋役病焉,令佐课常殿。
公始至,命设幕两庑下,人未喻公意。
明日,召税户若有所训晓者。
既毕集,则分寘诸幕,使人人自列产几何,税安在。
不实,听相纠,将根株逋负,痛绳以法,实则贳汝。
又圉群胥于狱,命吐其实而参考焉。
民与吏仓皇失措,惧不相应,无敢隐者,即日正田三万五千馀亩。
争讼既绝,岁入大增,课为一道最。
秩满,升右从政郎,移郴州永兴
境接溪洞,民强梗难治,公恩威并施,罔不畏服。
诸司以京秩荐者章二十上,改右宣教郎、知赣州兴国县
丁太夫人忧。
免丧,通判横州,摄守于宾。
二十六年,诏监司守臣条具便民事。
公奏:「交广俗,诱民男女易翠羽蛮,初犹一夫直十二羽,今仅得其半。
岁掠卖数百人,多烹以祭鬼。
乞重其禁」。
太上皇帝恻然从之,寻命焚翠羽于行都,自是鬻人者息矣。
通直郎
二十八年改知贵州,以疾求主管台州崇道观,转奉议郎
明年奉使金国书状官,进秩一等。
三十年擢知沅州,转朝奉郎
今上登极,改靖州,转朝散郎
沅、靖介獠夷,控驭稍不至,鸱张蛇结,为害一方。
公抚以诚信,兴崇学校,使荒远悍戾之习浸淫教化,咸帖帖无事。
既合符,吏上公履历于铨部,误书年甲。
考功以闻,有诏贬秩,遂致其仕。
公怡然不以介意,日与亲旧乐饮,丝竹歌呼,穷昼夜不倦,如是者累年。
年八十有一,强健若五六十人,与其兄黄发相对,怡怡如也。
季早世,则教育遗孤,使有立,乡人服其友爱。
淳熙改元灯夕,会客如平时,已而微感疾,癸丑遂卒。
三年十月丁酉,葬于本县仁寿乡南冈之原。
初娶潘氏,鄂州太守唐之女;
再娶张氏,户部侍郎运之嫠,皆赠安人
又娶莫氏,亦先公卒。
六子:千里、千秋、千顷、千得、千言,俱夭;
第三子千乘,今为迪功郎、新筠州司法参军,能世其家。
一女,适右朝奉郎、知邕州永庆,再适奉议郎、前知南安军南康县彭邦光。
有孙曰蟠,女二人。
初,公与今龙图阁学士澹庵胡公同肄业乡校,其休致也,胡公入佐冬官,适奉诏荐士,即上疏曰:「李某文采议论皆过人,尤长于吏事,三为邑,五典郡,然皆遐方僻地,未究其才。
上官数交荐,今虽老,尚可治剧」。
未报。
谏官者乃以是咎胡公胡公坐去国,犹念公不置,移书责当路云:「诸公皇皇市骏骨,而使老骥伏枥耶」?
呜呼,士大夫视时向背,不肯犯严出荐口,闻胡公勇为义,笃于旧,而不以进退二其心,宁不愧哉!
他日,乘以其从兄靖州教授诵之状远来求铭。
予谓:「胡公知公如此,乃近舍皇甫何也」?
乘曰:「得胡公铭,我先人之名固可不腐,将如德之不著何?
属之子则并著矣」。
某曰:「然」。
为之铭曰:
谓公弗遇耶,则仕盈万石矣。
谓公弗寿耶,则年开九秩矣。
而缙绅乡闾犹未免乎哀穷悼屈者,以禄虽丰未究其用,齿虽宿犹裕于力也。
虽然,自古才能之士固有阨穷不沾一命、短折冠于六极者矣,公何戚哉!
公何戚哉!
永安县金氏墓志铭1095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七、《山谷全书·外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彭水县
夫人永安县金氏,家番阳,故广东转运使尚书度支郎中君卿之第二女,供备库副使夔州兵马都监梁君在和之妻。
夫人事继母以孝闻,事其姑如事其母。
居家富贵,归梁君而安其贫。
笃信释氏,诵其书,奉其戒律,年四十则扫除一室,谢梁君而斋居,杜多比丘尼以为难能也。
平居笑语雍容,虽其所不怿,未尝见声气。
对梁君如宾客,处姬妾如娣姒,抚诸子如己出。
喜读书,善笔札,诸子皆授经于夫人,未尝从师。
子千之有学行,士大夫称焉。
岁在乙亥、月仲冬、日某甲子,没于夔州官室。
儿女姬妾,刲肉为祭,炼臂然顶,刺血书佛经者数人,其慈爱出于忠信可知也。
六男子:长定之,三班借职
次千之、升之、亚之、精之、百之。
四女皆在室。
千之以汝南程旨味道状夫人内行来乞铭。
味道立义不侵,少许可,非其实不传,故叙而铭之。
铭曰:
猗欤夫人,在家怡怡,来归祁祁。
女宗妇师,内外具宜。
宾礼夫子,慈爱妾媵。
退考于室,渊默清静。
鸤鸠在,在
怒之喜之,乳哺补纫。
宴居不惰,文史翰墨。
诸子执经,其音秩秩。
衰门之女,夫人有之。
兴门之男,千之似之。
永安锡封,以夫介宠。
千之方兴,尚贲其垄。
县学安奉八先生祠祝文濂溪、明道、伊川龟山了斋豫章延平晦庵。)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铁庵集》卷三八
后孟子千四百年,营道阐其端,伊洛洪其源。
武夷而其教益宣,脉络其间者剑津之诸贤。
《责沈》之作,《遵尧》之录,静一之数,无非衍斯文之传。
当全盛际,见称于洛学者有矣,「道南」之语独在吾镛川。
中兴后岿然特存,所留以绍前启后,当归之天。
蕞尔邑而百世师出焉,是用推原其本统,诠次其宗派,祠学官而告虔。
噫,道一也,山川如昨,人物依然。
登斯堂者尚其勉旃,毋徒曰瞻遗像而诵遗编。
薛士龙 南宋 · 郑伯英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浪语集》卷三五
呜呼哀哉!
我之知公,越自少年,有友王子,数谓予言:《五代史记》,公谓简略,缀拾旧闻,期于改作。
公于是时,年未弱冠,有志史笔,予用骇叹。
辛巳之役,如风振箨,大将鼓旗,亦既前却。
公令武昌,屹然不移,以义训民,曰死守之。
大江有灵,俾君不试,坚壁睢阳公实有志。
我益壮公,恨未识面,亦恨斯世,知公者鲜。
属予尘第,获交常路。
尺书渠渠,亦莫予顾。
岁在甲申,公归里居,始获从公,公始我知。
日探所有,莫见其止,如以罂杓,㪺彼大水。
乃知昔者,得公之肤,古有成人,繄公之徒。
圣贤不作,道丧文弊,问学事功,歧而为二。
事功维何?
惟材与力。
问学维何?
书痴传癖。
学不适用,用者无学,为己为人,在在乖错。
公之探讨,专用律身,推而放之,于以及人。
公之初召,访我嘉兴
公之再入,遇我宣城
凡公有言,我得预闻,上劘君德,下纠世纷。
匪亟匪徐,不诡不迂,断如五谷,可以疗饥。
子曰有闻,将理两淮,将畀公郡,尔其往哉!
公曰其然,当辟置我,我曰从公,夫岂不可。
傥公作牧,式殿大邦。
臂指诸郡,庶成厥功。
若曰专城,旁非己助,岂惟掣肘,将败乃事。
纵公有材,能整其旅,小敌之坚,竟亦何补?
既而闻公,将命行边,虽曰有旨,招集屯田。
公所经见,罔不归告,欺诳亡实,情状斯暴。
出守苕霅,民匮财殚,席不暇暖,毕以上闻。
帝实谓子,知无不为,如彼侧目,恶触其机。
奉祠之章,旬月十至,帝不庸释,姑俾须次。
公之来归,谓我时难,瓜时俯及,当力丐闲。
呜呼哀哉!
辰浃不见,忽谓疾革,亟往抚摩,仅馀微息。
瞠目视我,欲语不能,反席之顷,失我良朋。
呜呼哀哉!
公之绝欲,亦既十载,罹此短折,无乃刑制。
子千里,谚我以书,谓观吾徒,貌状多癯。
潭潭其居,广颡丰颔,时则使然,在公何憾!
我每念公,音容具存,望之凛凛,即之粹温。
纵论今古,衮衮忘疲,旁及制度,援笔而图。
虽则云尔,匪曰公长,公之员员,诸葛、子房
治官训农,理财练兵,厥有成算,亶其可行。
我日冀公,大竟设施,勉策骀钝,与公驰驱。
今其已矣,属之何人?
运斤成风,袖手莫陈。
公之大节,亦既炳炳,特书大书,合垂久永。
我独有见,谓当少须,匪曰畏祸,道有卷舒。
盐梅之适,不惟其同,公尚有知,我将折衷。
修奠矢辞,我匪我后,砚墨屡乾,悲哽莫就。
遣车在门,有恸为谁?
上为天下,下为己私。
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
代上刘察院论时政书(应起,艮斋先生。) 南宋 · 阳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八、《字溪集》卷二
今日之国事,安于屡惩,喜于屡新,而不知以公忠坚久持其心。
吁,斯亦甚可畏也已!
天下事误则惩,惩则新。
诿曰人非尧舜,安能每事尽善,固也,然一之为甚矣。
今日以前为不是,后日复以今为非;
今日以昔为当更,明日复以今为误。
譬彼舟流,莫知所届,国是何时而定乎?
端平惩宝、绍,嘉熙惩端平,淳祐惩嘉熙,坏烂阽危之国势,堪几惩而几新!
今日事势,又一更矣。
把握者退,公正者进,大贤登于揆,众贤列于朝,遗贤旁求于野矣。
合于前者今已分,党于昔者今已散,规模局势,灿然一新,骎骎乎善治之颜色矣。
然天下之事,不在法而在心,不难于更而难于守。
制度改矣,章程变矣,此心之纲领不立;
司存易矣,职守更矣,此心之主张不定。
迟回岁月,太平无象而近功浅效之芽蘖复生,儒效谬悠而劲悍峻燥之砭剂复进。
精神粗守,元气尽索,吾之国其殆矣哉!
明公生于吾夫子千百载之后,而心法于笔削之中,不观《丘》《索》而洞明《国风》,不泥载籍而深识治体,谓诛死者于前,不若警生者于后,建明议论,断断然尊王贱伯,进君子去小人,内中国外夷狄,亦足以见胸中宗主,必欲拨乱反正,绝异政殊俗之私,而大一统之归也。
愚犹望阁下以坚定凝久之说,告之于君,言之于相,语之于百执事,以坚久主心思,以坚久立意向,以坚久期事功。
无以不治事疑曹参,无以战不利疑廉颇,无以面折廷争疑元忠
色色要其终,事事待其定,然后人得以展布四体,而更化果可善治矣。
夫栖神养性之剂,尝迂徐和缓,能使人心志和平,气体调适,精神舒畅,而不见其卓荦之功。
况今兵欲强而愈疲,财欲丰而愈匮,民欲安而愈臲卼。
任贤登儒,责效旦夕,不可必得,则心意转而之他。
此正存亡之秋,尤不可不察也。
易通序淳祐六年夏 南宋 · 赵以夫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六、《经义考》卷三三、《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六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易》,变易也,而有所谓不易者存。
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要不过乎动静两端而已。
一动一静,造化之所以周流而无穷也。
卦六十四,文王彖之,首以「元亨利贞」之文;
爻三百八十四,周公系之,总以「用九用六」之说。
夫奇耦,七八也;
交重,九六也。
卦画七八,不易也;
爻书九六,变易也。
卦虽不易,而中有变易,是之谓亨;
爻虽变易,而中有不易,是之谓贞。
圣人作《易》,所以尽天地万物之理,而示人以趋吉避凶之方,孰有外于亨、贞者乎!
《洪范占》用二贞悔,贞即静也,悔即动也。
故静吉而动凶,则勿用;
动吉而静凶,则不处。
动静皆吉,则随遇而皆可;
动静皆凶,则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此圣人所以乐天知命而不忧也。
臣幼学之年,受《易》于师,涉阅三纪,犹愦如也。
辛丑居閒,尽置传注,观象玩辞,豁然悟曰:「吾夫子之心,其文王周公之心乎,何所言无毫发之殊也」!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夫子之叹,盖叹《易》也。
又曰:「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是当时,群弟子已未足以知圣人矣。
臣生后夫子千七百馀载,岂敢自异于儒先,以为独能探三圣人作《易》之微旨?
第以参稽卦爻,往来俱通,如是而亨贞,如是而悔吝,如是而吉凶、无咎,若象若数,理无不合。
此臣所以自信其愚也。
丙午之夏,书成,名之曰《易通》。
不敢自秘,将以进于上,庶几仰裨圣学缉熙之万一云。
以夫谨序。
按:《易通》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魏国夫人陈氏墓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
观文殿大学士尚书右仆射魏国公、赠司空、兼侍中贾文元公昌朝之夫人,姓陈氏,其先阆州人
曾皇祖讳昭汶。
皇祖讳省华。
皇考讳尧咨,谥康肃
皆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仁寿郡太夫人朱氏。
康肃公与其弟兄富贵暴天下,而贾氏出于孤寒,世莫知有魏公者。
夫人既笄,康肃公不它择,其归魏公,人或以为疑。
夫人之归,事其姑甚孝,凡奉饮食衣裳,莫不便利而时节之。
遇内外亲疏,皆主于恩,人不见其有骄矜倨幔之色。
于是夫人嫁时车马,与夫珠玉珍奇之玩,不数年间费率尽。
一日,仁寿夫人入献天子千万岁寿,故事,外命妇皆有钿服之赐,仁寿欲予夫人,夫人辞曰:「姑未赐,何敢先也」?
未几,魏公入与政事,遂与其姑皆受赐禁中。
公罢宰相,判大名仁宗召夫人问所欲。
夫人曰:「妾夫以布衣致位公相,念无以报国家,不敢以私谒累上德」。
帝为嗟赏者久之。
呜呼!
妇人无外事,其能勤俭以正家,柔爱以睦族,固已谓贤,况持节义若此?
然则魏公之兴,匪繄夫人之助乎?
夫人自安福县累封至魏国夫人治平四年十一月甲辰,薨于开封府春明坊之第,后魏公二年,享年六十三。
慈寿太后遣中人赙吊之良厚。
遗奏以其孙公靖为太庙斋郎
明年八月庚申,同魏公葬于许州阳翟县大儒乡元老里。
生夫人彭城县太君刘氏。
六男子:章,太常博士集贤校理
圭,尚书比部员外郎
田,尚书驾部员外郎
青,尚书司门员外郎
太子右赞善大夫
炎,太常寺太祝
三女子,其嫁尚书比部员外郎程嗣弼太子右赞善大夫惠国尚书都官员外郎庞元英
孙男子十八人。
铭曰:
陈氏世家,一门将相
伟其声名,天下所乡。
康肃知女,亦夫人贤。
以归魏公,或莫我然。
夫人既归,其从如云。
祗厥妇事,以富易贫。
魏公大显,敢为矜骄?
而又食魏,象服以朝。
天子问之,以听所蕲。
念无报君,何及我私?
魏公云亡,邦国是瘁。
谁谓夫人,乃至弗惠。
玉灵食阡,从公下游。
尚有来问,如川之流(《华阳集》卷五六。)
封:原脱,据殿本补。
宋故黄君墓志铭元祐元年十二月 北宋 · 张铸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六、《考古》一九八六年第九期影拓本
元祐元年春二月壬戌,黄君卒。
是年冬,其子明孝见余而言曰:「千之诚不孝,遭家多难,祸罹于亲。
今将葬于常乐院之西原,敢乞文以铭圹」。
余曰:「人子之于亲也,不忍己书其遗善,故托之朋友焉,此余之所得为也」。
君讳浦,字巨渊姓黄氏
黄姓出江夏,故今为四明之象山人也。
景纯,曰承祐,曰德元,君之曾祖、祖、父也,皆不仕。
君自幼顺孝父母,及长,力能成家,遂为大族。
和友群弟,聚食仅二十年,而无一言之间。
与人交,不以亲疏,皆甚欢,有以贫归者,无新故,必振惠之。
乡民有斗讼欲闻公者,君每为其是非,晓以祸福,因悔悟而相解者多矣。
其恩信及人,皆此类也。
自得疾凡三日,知不可,即以世事谕诸子,各有义理,殊不以死生为戚休,若素达性者。
及卒,闻者知与不知,皆为之怆然。
两娶张氏,先君而亡,皆君之室也。
长曰千之、举进士,有闻于众;
次曰贯之、曰百之、曰怀敏、曰柬之;
怀敏学浮屠法,为比丘:皆君之子也。
天圣之辛未,迄元祐之丙寅,君之寿也。
即是年之冬十有二月丙午,君之葬也。
葬之者谁?
子千之等也。
铭之者谁?
其子之友、嘉禾张铸也。
铭曰:
游仙之乡,和顺之里。
贤哉黄君兮,葬于此。
江夏黄德刊。
陆象山包克堂遗墨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巽斋文集》卷一九
今年春,后林先生第一书道旴江吴君圣可来见。
圣可大父显仲公,师象山而友克堂者也。
二先生翰墨具在,读之凛然,得此老之为人。
象山于其少壮时,喜其淳厚质直,教以「依本分」三字,历举孔门忠信等语,戒之不必务外以失其本心。
克堂于其老也,见其语不凡,刻时观化,告别好友,如期而逝,为作墓志,标以异人之号。
本分之与异微似相反,予思之异日,未得其说。
圣可令予书数字于诸公跋之后,不敢轻也。
一夕展开,中宵忽若有悟,曰:所谓异人亦无他,正好验此老所得于本分中耳。
大率人于死生之变,有能精明不乱,必其平生一依本分。
无愧于为人本分也者,如子止于孝,父止于慈之类,人道之正也。
曾子易箦之言曰:「吾何求哉?
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平生得正,至此更无分毫缺少不满之处,故于垂绝而自幸焉。
康节邵子病革,对程子亦有观化一巡之语,其将逝也,大书诗曰:「俯仰天地间,浩然独无愧」。
子千古人豪,然细读《击壤集》中,每见兢兢敬畏修省之意,更在从容閒适之表。
此其浩然无愧,以生以死,岂一朝一夕之积哉!
充本分之极,至于邵子、至于曾子临终皆如此,亦无得不谓之异人,非奇怪变幻之谓。
盖举世昏冥,醉生梦死之中,得见如此人绝少耳。
本分至于为大圣,负手曳杖,逍遥于门,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告门人以梦奠,寝七日而没,此一时也。
不本分至于为大愚,咿嘤涕泣,留连妾妇,分香卖履,区处衣物,平生奸伪,死见真性,亦此一时也。
生死正自常理,非谓所学至此,作奇特受用,第人要其终,此时最可以验人之平生。
呜呼!
吴公得象山片言,真能作本分人。
若其出入佛老,要是有见之后,玲珑通透,无所凝滞于彼说尔,彻底依本分三字,乃本领之大者。
圣可家有世学,里有父师,嗜学不厌,取友四方,予因其来,增此闻见,可谓幸矣。
归过后林先生,愿以予言质之。
宏斋包先生天下大老,举世宗师,而圣可以先世师友之好,日从之游,若侍丈席,举此就正,而复以可否告我,又幸之甚也。
别教三年,不敢以书渎,故私有望于圣可。
庐陵后学欧阳某敬书。
慈湖先生祠堂淳祐二年十月 南宋 · 郑霖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四明文献考》第三四二页、《延祐四明志》卷一四
礼:有功有德,则附祭于学,所以助教化,厚风俗,示仪制也。
我朝自濂溪周元公以《太极图》发先天之妙,于是河南之学有所传授,雷动四方,上绍孔子千百年不继之统,下破汉人专门角立之陋。
中兴以来,推吾道扶植国脉之功,与天地并,诏加节惠
源分派别,厥后能以所自得者教于乡,鸣于时。
其徒各尊其师,力足以请于朝,亦该谥典,随所寓肖像以祠,斯文可谓盛哉!
阁学文元杨公家于四明慈水之德润湖,超然口耳之学。
蚤从象山文安陆公游,以心之精神是谓圣,由觉入道,推诚体物,研几察至,尤深于《易》。
见诸用,立朝大节,浩浩乎不可夺;
分牧于民,古良吏不能先。
天下士宗先生之学,不以爵称而以慈湖
没于宝庆二年,至今诵其书,籍先生之门为重,虽阙里宫墙犹旧,而桐乡俎豆未设,志郁郁焉。
始,慈湖后人欲仿四书院以藏家塾所著文,学而习之,此意美矣。
相地湖中及龙虎轩,既牵于道旁疑阻,又病于规模奢广,展转三四年无定地。
制使秘撰可斋陈公垲壬寅春开阃布宣,彰善以劝,问祠堂中辍之故。
公谂于士友曰:「郡邑有学,颜、孟不过侑祀,所以尊吾夫子也。
尊夫子而侑祀于夫子之侧者,未尝不尊。
然则即学以祠慈湖,亦何不可?
道一而已矣,无适非道。
必指阙里为夫子之道在是,是识其小者。
祠于学,祠于书院,同一慈湖也。
九京可作,必为首肯」。
于是,士友翕然无异词。
乃拨缗钱六十万、米二千斛下邑
令尹曹君邰蘧径名家也,能成公志,上作而下承,役兴而民不知。
经始于孟秋癸巳,越月庚午告成。
堂三閒,前轩过庑称是。
士庶子来祭,洋洋如在,相与颂曰:「非郡侯之尊所尊,非令尹之敏于事,此郡阙典,谁实顾念」?
又相与勉曰:「祠既立,吾徒居先生之里,读先生之书,以心会理,以身率教,毋为先生羞」。
公闻之而喜。
奉祠雪岩山中,一日,谒公于鄮山之堂,谓曰:「子为我记之」。
再拜辞。
公曰:「子昔分教横浦,即郡庠祠大中程公珦,其事同,其意合」。
秉笔敬书。
先生名简字敬仲,其详见于家传。
为之诗,俾邑士祭而歌,曰:慈水之东注兮泱泱,夫子之楹梦兮堂堂。
其书存兮人未亡,跂望不可及兮心皇皇。
自古有德兮侑于庠,阙里俎豆兮胡为未遑。
凤鸟不至兮孔伤,兰佩其高洁兮遗芳。
九原不可作兮坠绪茫茫,大音之寥寥兮瓦缶宫商。
尚云车兮相羊,想容止兮洋洋。
兴起人之良善兮,是为慈溪之乡。
千秋万岁兮畴能忘!
淳祐二年良月望朝奉郎主管建宁府崇禧观天台郑霖记,慈湖先生侄愉书,郡人朝散大夫直宝章阁桂万荣篆盖。
按:光绪《慈溪县志》卷五,光绪二十五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