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赐皇伯集庆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宗谔辞免恩命第一表不允批答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九、《郧溪集》卷九
省表,具知。
朕览缙绅之议,越绋而郊,亦既右飨,锡之神策,嘉与伯父、叔父均釐于下。
此上帝列祖之赐,朕承而恭授之,又曷足以抗辞哉?
所辞宜不允。
宗谔辞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断来章批答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九、《郧溪集》卷九
省表,具知。
祭之有泽者,为政之术也。
下而甲吏守门之贱,犹且及之,况夫雍肃藩戚之臣,委绥结绶,祗事以助祭者耶?
故兹孚命,所以均神明之贶,曷为累言而恳避?
《诗》不云乎:「烈文辟公,锡之祉福」。
尔其亟受之无辞。
所辞宜不允,仍断来章。
汉封论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七、《郧溪集》卷一七
汉封之失不在高祖而在文帝,何以言之?
高祖初起扰攘之中,于时天下惟习知有六国之弊而不知周公五百里之封,故其王侯崛起,各擅一国,包山跨河,无复疆畛。
臧荼得燕,魏豹得魏,韩王得韩,诸田得齐,赵歇张耳得赵,韩信英布得楚,更贪互夺,惟恐土地之不广,甲兵之不雄。
高祖知其势之不可削也,亦欲务尽乎英雄之用,乃手裂而尽付之。
故其追项羽固陵,期诸侯不至,用留侯计,捐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予彭越,捐陈以东傅之海以予韩信,乃能致二人,而遂克
当此之时,高祖岂暇议周公五百里之封哉?
及其已平,则宗室子弟,类皆稚孺,颀然老壮,馀楚代耳,且恐后世一日有隙漏,则非强大诸侯无以镇压之,故又封其同姓各数十城,盘踞天下十分之七。
其后吕氏果欲为乱,而天下坚重,卒不可摇,此高祖因用天下之势而为之封,庸何有失哉?
高祖非不知其末有弊也,以存汉之计大而诸侯之祸未即发也。
故其封吴王濞,召而相之曰:「若有反相,天下一家,慎勿反」。
然而高祖竟封之,此其为虑可见矣。
辈既已诛夷,吕氏又灭,则变而通之,岂不在文帝乎?
于时贾谊欲裂其国以分封子弟,俾之久而可传,且拉其脊而折之,文帝竟不能用,拱手而成七国之祸,由此盘石遂臲矣。
使贾谊之策行,则虽有王莽,何由为盗哉?
夫惟高祖善用其势,惟贾谊善识其变,然而不能遂救者,文帝也。
汉封之失不在高祖而在文帝,孰谓不然哉?
宋故扬王荆王侍讲朝散郎虞公墓志铭 北宋 · 王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七、民国《江苏省通志稿》金石九
宋故扬王荆王侍讲朝散郎、充集贤校理轻车都尉虞公之□,润州丹□□□□□□之石。
卒以元丰八年十月乙亥,其葬以元祐二年正月辛酉,其寿六十有八。
其友丹阳王存为之铭曰:公讳太熙,字元叟
上世自会稽江南,为李氏将兵上饶,因为上饶人
祖讳□,赠殿中丞
父讳肃,以尚书屯田员外郎致仕,卜居于阳羡荆溪,累赠太中大夫
有子五人:其一早亡,其四皆名文学,举进士
长太微,次太宁,与公继擢第。
季太蒙,礼部再奏名,不第,弃冠带晦迹于荆溪之阳。
予从其兄弟游四十年,故知公为详。
公为人沈粹洁清,外和而内刚,事亲孝,与朋友信,动有矩法。
为文辞纯约,肖其为人,听其言惟不足,与之游愈久而愈可爱。
皇祐中进士,调应天府柘城县,改润州丹徒主簿宣州旌德县,所至有能名。
用荐者改著作佐郎、知广州番禺县事。
中州士人宦峤南,有不幸死,其家多流落不能归。
公建白帅与部使者曰:「官积盐剩利钱几十万,愿请于朝,以赒给流落之家,使复里闾」。
帅、部使者从之。
召还,改秘书丞王宫教授
宰相王安石知其材,将属以新法,公谢不能。
安石问二广土兵之法,对曰:「民有常产,教之兵可以卫上。
使者旁午,掊克敛怨,民失其业,教以战阵,适足以资寇,未见可为用也」。
它日又召公论事,因极陈新法不便于民,安石仰视屋梁曰:「君有新诗,可遗我数章」。
由是益不合。
邓绾御史中丞,欲荐以御史,邀公相见,公笑曰:「呈身御史,古人耻之,乃欲我为之邪」?
寻召对,极论宗室之敝,且曰:「宗子虽有善质,若不率以礼义,则放于声色玩好而不知反,宜择稍向学者奖励之」。
因荐监门卫大将军仲铣,既而仲铣召对称旨,神宗喜曰:「荐者言果信」。
它日谓执政曰:「虞某端方之士也」。
遂除崇文院校书知大宗正丞事。
宗子有怙势自肆者,初谕以义,不率,乃绳之法,众莫不惮。
豫章郡王宗谔与其女夫讼于朝,有司治之,反为所讼,久之不能决。
公奉诏鞫辩,遂引伏,莫复敢言。
馆阁校勘,充开封府推官,改集贤校理,迁判官,转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
丐补外,知太平州
未几召还,侍讲诸王府。
每执经进见,起居语默,皆有所启。
尝讲《礼记》,至世子与公族居守之际,即反覆详言之。
其后二王累上章丐外第,知者谓公有发焉。
又尝讲《中庸》,为王言此大中至正之道,宜书诸绅以允蹈之。
王即摹置座右,以便观览。
官制行,改朝奉郎
今上即位,迁朝散郎
一日无甚疾,呼家人告曰:「人生死犹梦觉尔,学者当知之」。
语讫,就榻瞑目,良久乃逝。
其自得于性命之理若此。
娶石氏,封□德县君,前卒。
子男四人:、庄、谟,皆举进士
女五人,嫁奉议郎石景衡进士沈纯礼、明州定海县石景雯、朝奉郎应昭式,一未嫁。
公之亡也,存奉使永裕陵,比还,不得哭公之柩。
至是阅其行状,叹曰:公之得于己者多,而见于行事者少,士大夫虽有爱慕之者,未必尽知之,存姑叙次所闻,庶见万一云。
铭曰:
学以治己,不牵于名。
志蕲适道,不系于行。
沈涵艺文,挹取粹精。
动止规矩,貌言准绳。
谓宜远矣,而卒不嬴。
京口之原,是为公茔。
山乎其厚,川乎其清。
粤千万年,想公如生。
枢密直学士朝奉大夫守兵部尚书上护军太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赐紫金鱼袋王存撰。
翰林学士承旨通议大夫知制诰、兼侍读,充实录修撰、上护军南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七百户、食实封七百户邓温伯书。
奉议郎直龙图阁权发遣润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赐绯鱼袋、借紫朱服题盖。
刘照刊。
戏题风乞儿扇 北宋 · 吕惠卿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无人肯作除非乞,没药堪医最是风。
求乞害风都占断,算来世上少如公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三 《宾退录》:先鉴堂《朝野遗事》载,吕吉甫赵韩南园京师丐人曰风乞儿者,持大扇造吕求诗,吕即书扇上云云。)
赵思明西上閤门副使1086年8月22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具官赵思明:国之宗臣,义同休戚。
文终之后,配汉并隆;
而梁公之孙,与唐无极。
国家佐命,元老独高。
韩王铭勋太常,侑食清庙。
爰自近岁,叹其中微。
乃眷裔孙,尚有遗烈。
宜因近侍之请,进升上阁之贰。
勉蹈祖武,副朕怀人追远之心。
可。
代富公回豫章郡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四、《范太史集》卷三四
伏念退老田庐,久违朝阙。
沐云天之泽,幸偃息于太和;
仰邦族之仁,徒咏歌于信厚。
惟筋骸之难勉,致笺问之靡通。
逖想光仪,坐驰劳素。
属园陵之展事,承驺驰之在途。
缅惟跋履之勤,倍协保绥之妙。
恭以大王庆源钟粹,景行推高。
怀德惟宁,用强于周道;
为善最乐,有美乎汉风。
分宝玉以隆恩,锡脤膰而异礼。
表仪藩后,屏翰天朝。
实资夹辅之贤,永底变雍之盛。
敢图谦眷,俯逮衰残。
特垂贶于缄縢,顿生辉于蔀室。
其于铭,曷罄敷宣。
右监门卫大将军眉州防禦使追封通义侯墓志铭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六、《范太史集》卷四五
侯讳仲科,字师哲,鲁恭靖王元份之曾孙,信安简王宁之孙,韩荣思王宗谔之第八子。
韩国夫人冯氏,所生母仁和县太君阎氏。
初赐名,授右内率府副率,历右监门率府率右千牛卫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
侯少好学,通五经,专治《尚书》。
以丧服,未尝一试。
孝敬友悌,性宽厚,乐施予。
韩王、夫人疾,衣不解带者各踰旬浃,居丧致哀如礼。
所生母卒,以毁得疾。
元祐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卒,年三十有二。
娶刘氏,皇城使永吉之女也,封嘉兴县君
二男,曰士泚、曰士陴,皆左班殿直
女一人,幼。
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永安县
铭曰:
振振宗子,孝敬友悌。
刻意艺文,曾未一试。
从祔九原,永斋此志。
感德军节度使惠国敦孝公第三女墓记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四、《范太史集》卷五三
感德军节度使、惠国敦孝公仲越第三女,赠太师信安简王宁之曾孙,赠太尉韩荣思王宗谔之孙。
安定县杨氏。
治平四年正月己巳生,元祐二年七月甲申卒,年二十有一。
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府永安县
谨记。
门下侍郎刘莘老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三、《西台集》卷七
孤子毕某谨叩头再拜,上书门下侍郎执事:礼,齐衰之丧,对而不言,言非礼也,而况于书乎!
求之本朝,惟范文正公居母丧,尝移书万言以抵执政
则丧之用书,有国事也。
某罪罚之馀,待尽朝夕,且无范公之国事,而亦敢以书上干不孝之诛,则自祖父以来门户之寄,有不得待于异日者。
是以停号窒哀,留喘辍息而强布于左右,伏惟门下侍郎不倦而观之。
某尝论古今文章多而史材少,譬诸绘事,同技而异能也。
盖文人之文如绘形,史家之文如绘神,则更遗所尚于意外,要使类其人之生而已,所以难也。
昔马迁作《史记》,所谓「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者,犹若可学。
至于所记之人在数千百年之外,读书如亲与之接,而精神意气有以想见其为人,则殆不可学。
而所谓类其人之生者,此也。
由马迁而下,为史辞者颇皆不与其所书之人相类,而近世尤甚。
且以本朝韩王赵普言之。
太祖皇帝定中国,抚四夷,辑安元元,经制备具。
其微谋远略,济时佐命之功,目虽不可见而耳犹可闻。
及观近世之载,乃若所谓除目,而亦有为四六之体者,何与夫人不相类也!
故某之曾祖文简公仕于太祖太宗之朝,至景德中真宗皇帝,薨于位,四五十年之间,阴功厚德、高言绝行可书者甚众。
陈彭年之行状,杨亿之志文,虽褒大显异,而序其行事,亦止用四六而已。
由作行状、志文之后,距今八十六年,而墓隧之碑未立。
虽为至晚,而有所待,盖亦恐与夫人之不相类也。
伏惟门下侍郎,议论行于未显之时,能事见于已用之后。
其推贤让善,折奸锄恶,扶名教,厚风俗者,固已载竹帛而藏于府库。
则夫所谓文章者,乃公之馀事。
然举天下之士论德诵义,有名位功业,而又求文章可以信后世,图不朽,则方今识与不识,皆知公一人而已。
而某幸生公之时,又游公之门,又可以进说于公之左右,则曾祖墓碑之立不立在今日矣,非徒然也。
曩某为吏东州,识故陈留李公成之,凡成之语言容貌,风力气慨,与夫治民行己,篇章议论,皆亲见而熟味之。
及观门下侍郎所撰志铭,简而备,粹而古,贯穿而伟,驰骋而不尽,大类苏武赵充国传。
而读之过半,思酣意熟,如成之在前相对,彷佛其眉目,忽焉忘文字之所载也。
某虽不敢妄意其高下,然亦岂非为类其生者欤?
则曾祖文简之墓碑,历三世而后获请于左右,非独人事,亦若天理。
然盖文简之事母孝,则见王禹偁所行之告命;
谕德行,则有真宗皇帝除授之德音;
直道而进,则可考京尹之所建明;
论大事,决大疑,则澶渊之议,其略颇在《实录》与陈彭年之行状。
然犹行事之常也。
管仲少时与鲍叔牙游,鲍叔其贤,终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鲍叔能知人也。
文简公济州推官,乃知取王禹偁于卖浆之家,教养成就,与同出处。
及在中书,又力荐寇准,同为宰相以济大事。
平生与人少合,而深德文简公,两女嫁文简公之次子,某之叔祖为太府卿者是也。
史官之所纪次,天下士大夫之所传诵,但喻禹偁之贤,而未论文简公之知人,与夫管仲鲍叔牙之事同功而异说,则殆俟有人如司马迁著书。
故愿门下侍郎上观真宗皇帝待遇始终之厚,次察寇莱公王黄州取友之深,因及杨亿陈彭年之行状,传以史官之义,而赐之碑铭,得如志成之文之类其生也。
则岂惟今日兄弟子孙感激而流涕,盖将与《书》之《毕命》世传而共宝,而天下仁人君子实宠嘉之。
伏惟钧慈加意,幸甚。
宗谔子女转官封郡君县主元丰五年八月癸丑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九
豫章郡王宗谔子仲营等转一官,女已封郡君者封县主,未有封邑者封郡君
豫章郡王宗谔元丰三年十月 北宋 · 满中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
豫章郡王宗谔,曾托处州监押若讷置什物,将损坏者非理退还。
兼多受若讷馈遗,取玩好女乐,并不偿价。
望付有司,论以国法,以为贵戚之诫。
按:《宋会要辑稿》帝系五之二,第一册第一一二页。
请治豫章郡王宗谔罪事奏元丰二年正月 北宋 · 何正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六
赴太庙监察,摄太尉豫章郡王宗谔遣吏传言有负屈事。
皇弟故荆南武宁等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守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徐州蔡王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冀州改封韩王可特追封楚王馀如故制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二、《摛文堂集》卷八
敕:朕赖神考之贻燕,承上帝之降康。
荐献祠宫,奉衣冠而永慕;
顾瞻甲馆,思居处以如存。
方深追往之诚,爰有因心之感。
具官某,禀资和粹,迪己慈祥,肃恭克著于朝仪,谦让不愆于侯度。
毓德虽厚,享年弗遐,宜加赠恤之章,昭示褒崇之意。
是用相攸大国,益侈真封,务极哀荣,优加悯饰。
光灵未泯,歆怿在兹。
可。
节度使豫章郡王孝参已下罢散天宁节道场香酒果口宣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三、《摛文堂集》卷九
有敕:卿等位显朝班,望隆宗翰,庆乘乾之盛节,修祝圣之彝仪。
宜厚匪颁,用彰眷遇。
崇仪使致仕赵公墓志铭大观二年三月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二、《学易集》卷七
元符三年春,有诏故韩王普社稷殊勋,后嗣未有显者,其推择材行,以名闻。
文思副使赵公思恭即日擢为西上閤门副使
公惶恐上书,称臣驽下,不如臣兄思复。
书报闻,公不敢复辞,乃拜受命。
是时今上践阼才再阅月,公以宗臣后首见褒赏,逡巡辞逊,授受两得。
于是中外悦服,而公之贤益闻。
公字伯庄,其先真定人,曾祖韩王洛阳,为洛阳人
祖承,赠太师中书令
考从约,赠建宁军节度使
妣祁氏,永嘉县太君
公少以父任,方冠而仕,为鄜延路总管司属官,监寿州税、杭州酒,八作司监修官高阳关路总管司属官,太宁监及博州都监河北籴便司属官,勾当骐骥院提举修河司属官。
威胜军提举右厢马监,知信安军,改岢岚京西北路都监提举马监
乾宁军,改火山军真定府路都监河北第十一将。
永宁军,复改威胜扬州钤辖
召还,管勾客省四方馆閤门公事。
请补外,为京西南路钤辖
又请解閤门职,自引进副使崇仪使
又请宫观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宫
枢密院奏公才可任,不当处以散地,起为京东西路钤辖
再请宫观,复崇福宫
盖自三班奉职十五迁官,而至崇仪使,因止不复磨勘
职事凡二十八任,非朝廷选,则官长辟除。
在官六十馀年,未尝见谴。
既再请间,遂以大观二年正旦拜章乞致仕。
四日某甲子终于私第之正寝,寿七十四。
后七日,诏许致仕。
是岁三月某甲子,葬洛金谷乡石楼里邙山之原先茔之侧。
公刚毅多知,遇事识大体。
自以勋臣之后,义先国家,在职蹇蹇,未尝顾望。
大名,属霖雨,大河涨溢,风涛下注城中,忧在晷刻。
时故相居守,以便宜檄公部禁兵从事郎吏惶惑,而公指授神速,人得赴功,堤防获完,遂脱垫溺。
是日也,微公几殆。
其处繁溃艰剧,赖以济务,类如此。
御兵严而信,不妄赏罚。
南阳大阅兵,主帅听其左右言,将厚赏射者,公请核实,主将不听,欲必赏,公亦必争止弗赏。
凡事上官,未尝少贬,遇不可,必达其意,人服其直。
治郡奉法循理,简重不苛,课最常视他人为优。
在朝廷习故事,恭慎无与比。
尝赴火山,陛对奏事,已而泣言曰:「先臣普配享清庙,顾真定故里未有庙食,敢昧死以请」。
哲宗听许,将诏立庙,欲公亲董役事,故除真定府路都监,居数月庙成。
枢密使文简冯公京,公妻父也,待公如宾友。
冯公薨,朝廷欲公会葬,故除京西北路都监,公亦感慨为之尽力。
公轻财利,重然诺。
幕官卒,贫甚,公至鬻卖器皿遣其丧归。
族人贫者必岁时赒给之,以为常。
善教子孙,所居必延儒学。
尤喜宾客,对之终日夕无倦色。
与人交,初落落不合,既厚善,不复以事故移夺,久而益亲。
閒暇观书史,或劝公何不学佛书,公曰:「忠于国,孝于家,不畏强禦,不侮鳏寡,吾以此生,亦以此死,又何必学佛书为」?
劝者惭服。
娶张氏,故侍中耆之孙、某官某之女,封安化县君
又娶冯氏,封咸宁县君
子男四人:希孟承议郎
希旦,右班殿直
希尹、希箴,三班奉职
其三子皆早世,咸宁君与希孟既举公及前夫人之葬,奉公遗范,居丧如礼,乡人称焉。
孙男十一人,瑾、珵、瓘、璞、瑑、璪、璩、琛、琢、璮、环。
孙女二人,嫁右班殿直才卿,一尚幼。
公将老,谓东平刘某曰:「我死,子其为铭」。
曰:「知公与公所知,岂少哉」?
曰:「非有择也,顾心已属子,不可易」。
自是亟以谓人曰:「铭我者,刘君也」。
公殁,其孤遣人讣告且问铭。
既葬,又使长子瑾自河南汶上,持其乡人刘平仲所状事实以来,曰:「得铭,将纳诸墓隧」。
瑾致其父之意,退就舍,日造门泣以请,如始至。
感服太息曰,是公之子孙也,已乃叙次而为之铭,曰:
烈烈韩王,翊国之兴。
于昭显融,陪食庙烝。
缵惠我绪,蔚其绳绳。
于王有光,赵公维曾。
有伟赵公,简廉以质。
周旋践更,克毖小物。
乃勤民政,亦总戎律。
不吴不敖,乂宁践谧。
上圣临御,诞褒殊勋。
有来赵公,陟陟于门。
擢首拜章,义先臣昆。
盛德不忘,风致斯存。
谓公百年,尚膺多福。
翩其归休,□□匪卜。
岂无他人,墓文我属。
莫幽斯文,惟信之告。
以太平告成奏告永泰陵册文政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四、《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七三(第一册第六二三页)
维政和三年岁次癸巳二月癸未朔二十五日丁未,孝弟嗣皇帝臣谨遣皇兄、宁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豫章郡食邑五千九百户、食实封一千五百户臣孝参,敢昭告于皇兄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伏以励志夙宵,绍休统绪,于兹一纪,庶绩咸熙。
天告厥成,锡之大宝。
仰惟盛烈,骏惠大谋。
遵制扬功,假以溢我。
载用有嗣,登兹太平。
稽协前经,敢忘昭告?
威灵在上,其克顾绥。
尚飨!
皇兄孝参依前检校少保武宁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豫章郡加恩制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六、《宋大诏令集》卷四九
门下:朕抚熙洽之运,怀夤畏之心。
乃因至景之辰,爰举丰年之报。
王入太室,馨闻圭鬯之和;
帝临中坛,光腾璧玉之洁。
信星报飨,解泽流釐。
兹申惠以隆亲,肆涓神而孚号。
具官某庆开祖武,韵秀宗支。
扬秩秩之德声,夙谨义方之念;
听霏霏之英辨,雅多儒术之闻。
疆圻疏王社之荣,符采映台躔之峻。
爰励骏奔之助,克祗毖祀之承。
既获考于上仪,乃亟疏于褒律。
载陪多赋,并实本封。
以答贤劳,以均神贶。
于戏!
皇受其福,式隆同姓之恩;
永孚于休,尚迪有邦之卫。
往祗明命,益体眷怀。
可。
赵琢墓志 北宋 · 赵璞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二、《历代墓志大观》一三二○
琢字成之,其先真定人,自远祖韩王以翊戴元功还政居,遂为河南人
建宁军节度使讳从约于成之为曾祖,赠右武卫大将军思恭于成之为祖,保义郎讳希旦于成之为父。
成之幼孤,事孀母以孝闻。
为人沉静谨愿,平居罕言笑,而天资颖迈。
鼓箧从师,力学不倦,嶷嶷然特立,人皆必其远道也。
始议娶吕氏,未婚而成之卒,实政和四年八月十三日,享年二十有三。
四年闰月五日始克葬于印山之原。
既营视其封窆,且刻石以识其墓。
鹧鸪天 其三 豫章郡席上 宋 · 向子諲
 押灰韵
两个鸳鸯波上来。
一緺杨柳掌中回。
已愁共雪因风去,更著繁弦急管催。

含浅笑,劝深杯。
桃花气暖眼边开。
司空常见风流惯,输与山翁玉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