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汝南子桑文803年 中唐 · 皇甫湜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汝南周子桑。
治书通春秋。
非仁义不动止。
年二十三。
贞元十九年京师
将举五经。
及陜。
见无举诏东还。
冬及宋而病。
闰月丁亥而死。
时天寒大雪
火不星前。
纩不铢身。
寒之声与将死之声犁然。
其具书存乎侧。
其所行存乎侧。
友人安定皇甫湜适至。
见之而哀之。
为文悲之。
浑沌无端。
谁开辟之。
善恶未形。
谁分白之。
善其福之。
恶其祸之。
谓善之福。
夷死何饥。
谓恶之祸。
蹠死何肥。
阖闾之死。
金玉其墓。
黔娄之死。
手足不覆。
孰主张其事。
而颠倒其数。
天且高。
地且辽。
鬼神之形幽。
敢问何故。
巫咸招曰。
吾语汝
天有正理。
地有坦途。
精者常不足。
粗者常有馀。
有馀常丰
不足常枯。
子乃惑之一何愚。
人事著矣。
指物以复子何。
圣者千年。
而愚者如麻。
凤凰不下。
而鸱鸮满家。
何草不
尽野而
何虫不龙。
尽水而虾。
非精者理少。
而粗者理多。
兰萎何先。
葹死何难。
玉何为而脆。
石何故而顽。
衣冠何蹇。
戎狄何蕃
何麟而怪。
何鹤而轩。
彼人事皆然。
推于物亦然。
是为自然。
巫咸毕歌。
歌已而去之曰。
父耶母耶。
天兮人兮。
己焉哉。
谓之何哉。
赋得古莲塘 唐 · 陈陶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阖闾宫娃能采莲,明珠作佩龙为船。
三千巧笑不复见,江头废苑花年年。
天柱观 吴越 · 钱镠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
天柱观者。因山为名。
按传记所载。皆云天有八柱。
其三在中国。一在舒州
一在寿阳。洎今在馀杭者皆是也。
又按道经云。天壤之内。
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
如国家之有藩府郡县。递相禀属。
其洞天之内。自有日月分精。
金堂玉室。仙官主领。
考校灾祥。今天柱山
即真诰所谓大涤洞天者也。内有隧道。
暗通华阳林屋。皆乘风驭景。
焂往忽来。真踪杳冥。
非世俗所测。而况大江之南。
地兼吴越。其峰峦。
西接两天眼之龙源。次连石镜之岚岫。
东枕浙江之迢派。可谓水清山秀。
兼通大海。及诸国往还。
此外又有东天目西天目及天竺之号。得非抗苍崖于穹昊。
耸绝壁于云霄。立天为名。
以标奇特耶。若乃登高望远。
千岩万壑。金碧堆謺。
龙蟠虎踞。灵粹滋孕。
代生异人。非山秀地灵之所钟袭。
其孰能与于此乎。就中天柱。
风清气和。土腴泉洁。
神蛇不螫。猛兽能驯。
汉武帝酷好神仙。标显灵迹。
乃于洞口建立宫坛。历代祈禳。
悉在此处。东晋郭文举先生
得飞化之道。隐居此山。
偫虎来柔。史籍具载。
乃于蜗庐之次。手植三松。
虬偃凤翘。苍翠千载。
今殿前者是也。洎大唐创业。
以元元皇帝为祖宗。崇尚元风。
恢张道本天皇大帝握图御宇。
授箓探符。则有潘先生宏演真源。
搜访神境。宏道元年
奉敕创置天柱观焉。仍以四维之中。
壁封千步。禁彼樵采。
为长生之林。中宗皇帝玉叶继昌。
元关愈辟。特赐观庄一所。
以给香灯。于是台殿乃似匪人工。
廊槛而皆疑化出。星坛月砌。
具体而微。则有被褐幽人。
据梧高士。挹澄泉之味。
息青萝之阴。叶天师法善朱法师君绪天师筠暨天师齐物司马天师承祯夏侯天师子云皆继踵云根。
栖神物表。骨腾金锁。
名冠瑶编。出为帝王之师。
归作神仙之侣。金错标字。
翠珉流芳。昭晰具存。
不俟详录。其馀三泉合派。
双石开扉。药圃新池。
古坛书阁。各有题品。
足为耿光。镠此际蒙圣朝謺委藩阃
阖闾之封略。统句践之山河。
宠极。荣兼浑郭。
缅怀斯地。实迩维桑。
素仰真风。备详前事。
但以此观创置之始。本对南方。
后有朱法师相度地形。改为北向。
虽依山势。偏侧洞门。
其洞首阴背阳。作道宫而不可。
致左右岗垄与地势以相违。背洞门而不顺百灵。
使清泉却侵白虎。致使观中寥落。
难驻贤能。皆为尊殿背水激冲之所致也。
乾宁二年。镠因历览山源。
周游洞府。思报列圣九重之至德。
兼立三军百姓之福庭。于是斋醮之馀。
遍寻地理。观其尊殿基势。
全无起发之由。致道流困穷。
二时而不办香灯。竟岁而全无醮阅。
遂抗直表。上闻圣聪。
请上清道士闾邱方远与道众三十馀人。主张教迹。
每年春秋四季。为国焚修。
镠特与创建殿堂。兼移基址。
山势有三峰两乳。兼许迈先生丹灶遗迹犹存。
遂乃添低作平。减高为下。
改为甲向。是五音第一之方。
而乃添培乳山。却为主案。
寻即一二年内。法主两沾渥恩。
道侣益臻。常住咸备。
青牛白鹿。堪眠琪树之阴。
绛节霓幢。不绝星坛之上。
得不因移山势。而再振元风者哉。
寻又续发荐章。奏闾邱君道业。
圣上以仙源衍庆。真派流辉。
方瑶水以游神。复华胥入梦
欲阐无为之化。欣闻有道之人。
敕赐法号为妙有大师。兼加命服。
虽寒栖带索之士。不尚宠荣。
在法桥劝善之门。何妨显赫。
其次毕法道士茂章。生自神州。
久栖名岳。元机契合。
负笈俱来。镠幸揖方瞳。
常留化。副妙有大师三元八节。
斋醮同修。福既荐于宗祧。
惠颇沾于军俗。寻发特表。
蒙鸿恩继赐紫衣。焚修于此。
大殿之内。塑天尊真人。
龙虎二君。侍卫无阙。
其次别创上清精思院。为朝真念道之方。
建堂。乃陈鼎击钟之所。
门廊房砌。无不更新。
天风每触于庭除。地籁时闻于窗户。
兼为亲𨽻观额。以炫成功。
非矜八体之能。贵立永年之志。
有大师闾邱君。灵芝禀异。
皓鹤标奇。诞德星躔。
披灵霓洞。朝修虔恳。
科戒精严。实紫府之表仪。
清都之辅弼。加以降神之地。
舒州天柱山也。游方有志。
蹑屩忘疲。自生天柱之前。
驻修天柱之下。察其符契。
信不徒然。此乃修崇。
实同搜抉。所谓道无不在。
代有其人。爰自开基。
至于功毕。备仙家之胜槩。
畅圣祖之真风。遂录画图。
封章上进。奉光化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诏旨。
钱镠。省所奏进重修建天柱观图一面。
事具悉。我国家袭庆仙源
游神道域。普天之下。
灵迹甚多。然自兵革荐兴。
基址多毁。况兹幽邃。
岂暇修营。卿考一境图经。
知列圣崇奉。亲临胜槩。
重葺仙居。仍选精悫之流。
虔备焚修之礼。冀承元贶。
来祐昌期。岂唯观好事之方。
抑亦验爱君之节。既陈章奏。
披玩再三。嘉叹无已。
想宜知悉。冬寒。
卿比平安好。遣书。
指不多及。懿夫地出灵阜。
天开洞宫。三皇之前。
真圣非一。莫匪乘虚蹑景。
出有入无。虽或挂于传闻。
不可知其名氏。皆分洞天而理。
即大涤居其一焉。天柱观即汉以来。
迄于唐室。修真之士。
继蹑清尘。当四方俶扰之时。
见一境希夷之趣。今也仙宫岳立。
高道云屯。六时而钟磬无虚。
八节之修斋罔阙。有以保国家之景祚。
福两府之蒸黎。今统吴越之山河。
官超极品。上奉宗社。
次及军民。莫不虔仰神灵。
遵行大道时也。圣明当代。
四海归心。忝蒙委以东南。
封爵功臣。兼颁金券
家山衣锦。兼两道之油幢。
上承一人倚注之恩次乃是正真护持之力。元元至圣崇敬福生大道真科。
是无为化致乃及身于此。合刊贞石。
用俟后贤。时光化三年七月十五日记。
钱镠吴越国王册文 后唐 · 后唐庄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三、全唐文卷一百五
维同光三年岁次乙酉八月辛酉朔二十七日丁亥
皇帝若曰。
王者惠济黎元。
辑宁方夏。
重名器。
任股肱。
忠而能力则礼崇。
赏不失劳则人劝。
所以启周公之土宇。
汉祖之膏腴。
录彼茂勋。
寘之异数。
登进贤哲。
焜耀事功也。
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尚书令吴越国王钱镠
朝海灵源。
承天峻岳。
以英风彰德望。
以勇气赞忠贞。
往因义举之徒。
盛推韬略。
遂著龚行之绩。
高步藩维。
挺鱼鲲鸟凤之姿。
拥岸虎水龙之众。
居方面任。
将五十年。
宣导休声。
攘除凶丑。
摧坚奋锐。
鄙许东固圉之谋。
阜俗颁条。
广冀北安居之颂。
环堑浙江之要。
云滋星纪之墟。
说礼敦诗。
位崇元帅
前茅后劲。
名重中权。
守画一之规。
奉在三之节。
信立靡移于风雨。
义行曷倦于津涂。
效珍则不顾险难。
荐币则常归宰府
振英谟而端右弼
钟懿号而异列藩。
可谓职贡不乏。
梯航时至。
翼戴天子。
加之以恭也。
载念尊奖。
爰示徽章。
今遣正议大夫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赞皇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李德休使副朝议郎起居郎史馆修撰赐绯衣鱼袋聂玙持节备礼。
胙土苴茅。
册尔为吴越国王
于戏。
地画数圻。
赋过千乘。
墨守阖闾之境。
轨围句践之封。
子弟量才序进。
多分于棨戟。
土疆渐海方输。
岂限于鱼盐。
贵盛富强。
虽古之封建诸侯
礼优夹辅。
不加于此。
慎厥初。
图厥终。
无以位期骄。
无以欲败度。
钦承赐履。
翼予一人。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碑铭 五代 · 和凝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九
嘘唏。化北溟而归南溟者。
岂籓篱之羽翼。行西海而游东海者。
非池沼之鬐鳞。大鹏抟扶
文鳐迅疾。一息万里。
壮哉伟哉。所以二华截灵河
不无擘者。六鳌负仙岛。
亦有钓人。岂殊乎杰出一时。
雄誇千古。开桓文之列国。
袭吴越之真王。况牵牛婺女之奥区。
允常寿梦之故地。犀渠鹤膝。
俗尚英豪。煮海镕山。
人多富庶。有九溪六谷之广。
三江四渎之饶。非间世英奇。
岂能开创丕构。非承家贤哲。
岂能光大勋门。尊长累朝。
绵联数世。今见越国矣。
武肃王以雄杰之姿。居丧乱之代。
拂衣云壑。砺剑烟岩。
立勤劳于六十年间。拓封疆于三千里外。
名光华夏。誓著山河。
当四境多虞。即主盟而称霸。
及中原甫定。即述职以来廷。
履行功庸。富贵寿考。
已载于世家矣。王爰居长德。
早己嗣承。益昌家国之基。
复积子孙之庆。方繄夹辅。
忽罹沦亡。巨岳其颓。
上元不憖。英灵谢世。
德泽在人。爰有嗣王
克光前烈。陈元方序先君之美。
胡伯始称乃父之清。乞书无愧之碑。
愿列不刊之史。皇帝孝治寰海。
仁守宝图。终览奏章。
备明哀恳。恩殊常品。
宠异偫藩。爰诏辅臣。
俾光先正。序曰。
钱氏之系。□□□□按氏族广类风俗通曰。
周礼有钱府上士之官。其后氏焉。
晋史有钱凤。宋史有钱乐之
陈史有钱导戢。前朝有配飨功臣巢公钱九陇
近则有翰林学士右丞钱起。光前映后。
皆见信书。列派分枝。
咸为著姓。曾祖宙。
累赠太尉。尊道贵德
应运适时。韫陆瑁之义风。
王常之忠节。德星聚处。
早光陈寔之门。仙鹤去时。
己云孙钟之贵。祖宽。
累赠太师。澡身浴德。
著信立诚。幼则比其双珠。
长则方于三虎。簪缨剑佩。
生参台省之资。簠簋铏登。
殁享公王之祭。考讳
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谥武肃
七曜祥光。五行秀气。
躬尝堕于九日。梦曾到于八天。
项籍喑呜。人皆披靡。
甘宁謦欬。敌己悚惶。
顷者土德崩离。乾纲弛紊。
戎马生郊之后。乃龙蛇起陆之时。
于是金璧延才。英贤毕附。
豆觞抚士。勇毅争归。
才思倚柱之谣。寻应悬刀之梦。
苦身焦思。沐雨栉风。
战波浪以拓城隍。灭烟尘而静边鄙。
神资福地。民咏乐郊
所以翼子贻孙。永使尊周辅汉。
王即武肃之第七子也。讳元瓘
字文宝杭州安国县人也。
龙章凤姿。金相玉振。
五色露迥推温润。九天霞别是辉鲜。
象弭宏开。射云鸿而中镝。
金壶墨涌。书岩石以成文。
智自神传。才由天纵。
马郑将□于学校。早洞礼经。
孙吴未演于韬钤。己明兵法。
萨孤延之沈勇。电爇虬须。
豆卢绩之至诚。泉生马足。
三时不害。六府孔修
理民则简静居怀。恤物则仁慈在念。
铜斗铁尺。俾列肆以均平。
鱼网兔罝。试小民之游惰。
五稼则分歧合穗。万民则弃戟捐矛。
每行皂盖之春。复继缁衣之美。
王起家为盐铁发运巡官。奏授尚书金部郎中
赐紫金鱼袋。寻以偏裨许再思徐绾等狼心素野。
鼠首无恒。忽搆狂谋。
私邀外寇。田頵言惟乐祸。
志欲朋奸。遽兴乌合之徒。
将逞鸡连之势。及聊加赏犒。
即请叙姻亲。荀家共举于慈明。
郤氏果求其逸少。遂请行而赴选。
用继好以恤人。虽驻危郊。
益宏善道。俟销衅隙。
寻却归宁。既自孝以移忠。
宜经文而纬武。承制改其端揆
授以亲军。左旋右抽。
每加训整。先偏后伍。
益显机谋。寻摧貔虎之师。
遂展鹰鹯之势。于是领吴郡组练。
破处郡妖狂。牲牢才祃于军牙。
露布己悬其贼首。其后边烽忽举。
邻寇相侵。六奇先视于羸师。
三鼓俄观于酣战。才交锋镝。
大廓氛霾。陆征则活擒李涛
水斗则兼诛涡信。既系俘囚而塞路。
收器甲以齐山。迩后欲率邻藩。
同修职贡。知不从于药石。
遂再动于征鼙。王躬领舟师。
压其□境。威生霆霹。
光夺雪霜。熊罴画布于江心。
雕鹗旌飞于天面。火镕锁断。
共仗奇谋。箭压舟平。
咸推敏智。鲸喷骇浪。
龙吼惊涛。擒贼将以寻诛。
获战船而犹在。因兹大捷。
永绝相侵。备奏丰功。
请覃茂赏。自此曾无虚岁。
绍受明恩。总青旌元纛之权。
黄阁紫垣之秩。匡时济代。
福国庇民。事父事君。
惟忠惟孝。尚父武肃王疾生六气。
奠应两楹。欲尝药以无徵。
几绝浆而过毁。将兹冥福。
爰构严祠。修道宫于割锦之坊。
创佛寺于布金之地。红楼绀殿。
岂殊七宝之金。玉磬琼钟。
不让五云之境。寻以恭承治命。
退国称藩。俯顺偫情。
割哀视事。连营受赐。
比屋知恩。给亲族以优丰。
待友于而敦睦。拱极之诚益至。
勤王之节不渝。洎大晋开基。
中原无事。续整梯航之礼。
益倾铁石之心。推戴既坚。
旌酬亦至。封吴越国王
授天下兵马都元帅。又授尚书令
金印玉册。□黻□裳。
并复世官。可明朝奖。
九重城内。解宝带以颁宣。
十二闲中。选名驹而锡赉。
天福六年□□王以弟兄归任。丝竹张筵。
因抒嘉篇。久吟警句。
别泪己多红蜡泪。离杯须满绿荷杯。
诗罢酒阑。情伤疾作。
其后融风忽扇。烈焰俄烘。
骇愕既多。虚羸遂甚。
上池之药无效。聚穴之香不神。
至八月二十有四日。薨于瑶台之正寝。
享年五十有五。即以七年二月乙卯朔十九日癸酉
备卤簿葬于国城之南原。礼也。
先皇帝初闻讣奏。倍极悲伤。
久辍视朝。厚颁祭礼。
王娶扶风马氏。故雄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绰之女也。
贤明无对。令淑罕俦。
玩图史之华。著组紃之妙。
如宾合礼。逮下符诗。
方繄内助之功。忽动早彫之叹。
手拳鲁字。既叶嘉祥。
肠绕吴门。复彰吉梦。
先二年薨。有子十三人。
嗣王宏佐。粹和正气。
严重英姿。鹓雏著瑞世之文。
骥子骋睨云之步。无益之事。
略不经心。非法之言。
未尝出口。咸推夙习。
共仰老成。服之楷模。
继曾颜之士行。实兴门之良允。
乃搆之全材。自罹悯凶。
共伤羸瘵。楚弃疾正当拜处。
早显神符。孙仲谋未是哭时。
须从众议。寻知国事
经禀朝恩。行庆赐以合人心。
省科徭而求民瘼。而况郭汾阳将佐
皆是公侯。萧丞相之宗亲。
从军旅。同心协力。
送往事居。市无易肆之諠。
户有不扃之咏。朝廷喜其嗣袭。
寻降渥恩。便封列土之王
用奖克家之子。制授宏佐起复镇军大将军左金吾卫上将军员外置同正员检校太师中书令镇海镇东等军节度浙江东西等道管内观察处置兼两浙盐铁制置发运营田等使杭州越州大都督上柱国吴越国王
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一千户。
仍赐保邦宣化忠正功臣次年又加食邑七千户。
食实封三千户。仍赐保邦宣化忠正翊戴功臣
长子宏僎。温州静海军使。
先一年卒。次曰宏称
东府安抚都指挥使。次曰宏侑。
弓马诸军都指挥使。次曰宏僔。
先立为吴越世子。先一年薨。
次曰宏倧。衙内诸军副都指挥使检校司徒
次曰宏偡。衙内诸军左都知兵马使检校司空
次曰宏俶。衙内诸军右都知兵马使检校司空
次曰宏亿。衙内诸军左右马步都虞候检校左仆射
次曰宏偓宏俨宏仰。并检校礼部尚书
瑶山并秀。珠树相辉。
学礼言诗。咸闻博赡。
弯弧击剑。尽富韬钤。
姜被同欢。田荆永茂。
次曰宏儒。为国披缁。
法号元悟。舍王公之娱乐。
就法宇之清幽。汤休尚著于文章。
支遁犹怜于逸骏。有女四人。
三人各有粉田。一人早栖禅宇。
王惠三吴。威加百越。
近则同赵佗士燮。远则方句践阖庐
服太叔之九言。师宣尼之四教。
十朝奖重。三纪光华。
择吉日以宣恩。选名臣而将命。
癸已岁命将作监李锴为起复使。户部侍郎张文宝吏部郎中张绚为守中书令使。
甲午岁给事中张延兵部员外郎马义为册封吴王使。乙未岁右常侍孔昭序驾部员外郎张璹为册封越王使。
丙申岁礼部尚书太常寺卿李怿户部郎中姚遐致为吴越王金印使。戊戌岁礼部尚书太常卿程逊兵部员外郎韦税充吴越国王官告使。
己亥岁尚书右丞王延司门郎中守素吴越国王册礼使庚子岁刑部尚书李怿膳部郎中薛钧天下兵马元帅官告使。
辛丑岁右谏议大夫高延赏兵部郎中李元龟充天下兵马都元帅尚书令官告使。壬寅岁太子宾客聂延祚吏部郎中卢撰为尚书令册礼使
议者以王三端迥著。五福俱全。
且夫体物缘情。才思逸于卢骆。
象形会意。笔法继于欧虞。
补芸阁之旧编。著锦楼之新集。
六角扇羲之让美。五朵云韦陟惭工。
褒之者入云霄。挫之者坠泥滓。
孰不避王之笔端乎。勇可抉门。
力能扛鼎。燧象燧牛之智。
屡有成功。添灶减灶之谋。
累闻破敌。射穿蹲甲。
弹落翔禽。著白袍黑槊之威。
受玈矢彤弓之锡。陆断犀兕。
水斩蛟螭。孰不避王之剑端乎。
智周物表。言合机先。
能悦豫以使人。善抚循而感物。
刚柔有节。语默中规。
通白虎之偫书。继碧鸡之秀辨。
孰不避王之舌端乎。爰自妙龄。
至于壮齿。耸风姿而岳立。
蕴气度以川渟。凡有位而必升。
至无官而可授。天下之馨香已播。
人间之荣乐实多。虽未及鲐背鸡肤。
亦己有霜髯雪鬓。岂不曰寿乎。
镇千乘之邦。食万钟之禄。
明珠大贝。辐凑一方。
雾縠冰纨。云屯百帑。
龙猛之金□颇小。齐奴之锦帐未多。
采声妓于娃宫。合丝簧于绮阁。
岂不曰攸好德乎。疾疹虽加。
襟怀不挠。如浮云之易散。
念急景之难停。启手足而保全。
传箕裘而得所。岂不曰考终命乎。
有是众美。夫何恨焉。
臣素乏口才。仍疏腹稿。
方愧弼谐之绩。又亏纪述之能。
仰奉丝纶。俾铭贞琬。
辞让不获。漏略兹多。
虽文过江南。不及韩陵之石。
而恩深浙右。必同岘岭之碑。
仰副圣慈。谨为铭曰。
云起龙骧。化为侯王。
鸿骞凤翥。鹗立鹰扬
凛然劲气。卓尔雄铓。
大名之后。五世其昌。
武肃开基。奄有吴越
恩洽百城。名驰双阙。
既委招怀。复专征伐。
焘土苴茅。秉旄仗钺。
尚父弃代。元帅承家。
传荣集庆。奕叶重葩。
有典有则。去甚去奢
威名烜赫。事望光华。
谭薮纵横。词源浩渺。
曹植思迟。崔儦书少。
月夕花朝。猿岩雁沼。
笔落䌽笺。风清绿筱。
神传射诀。天富兵钤
龟文月角。燕颔虬髯。
威能伏兽。名可愈痁。
抚众以惠。待士持谦。
事必有恒。政皆求理。
扶弱遏强。先人后己。
但见偃风。莫闻狎水。
阜康烝黎。廓清边鄙。
量陂素广。德岳弥高。
礼延耆旧。令肃权豪。
庭趋忠烈。府集英髦。
讲论韬略。奖劝勋劳。
自再称藩。益勤述职。
虔布诏条。动遵楷式。
每陈贡输。常踰万亿。
表率方隅。匡扶社稷。
功庸罕对。渥泽无伦。
礼优伯舅。位极人臣。
镕金镂玉。龟纽龙纶。
永言当代。莫继芳尘。
禁暴戢兵。取威定霸。
方赖控临。忽闻梦谢。
云惨长空。星沈永夜。
号恸军民。涕泗华夏。
初闻讣奏。寻辍视朝。
深嗟。不及
倍加赠襚。久罢箫韶。
君臣分至。水陆程遥。
间杰沦亡。英贤继袭。
擗踊悲摧。无所迨及。
益务抚循。加之周给。
人情既安。兵威自戢。
一方肃靖。三世辉荣。
朝宗事大。誓表倾城。
欲光家世。上奏圣明。
愿书贞石。用显声名。
金玉令人。鼓旗良帅。
德盛功崇。文经武纬。
述之莫穷。言之无愧。
庶几乎万岁千秋。人见之而堕泪。
姑苏怀古 其一 南唐 · 李中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阖闾兴霸日,繁盛复风流。
歌舞一场梦,烟波千古愁。
樵人归野径,渔笛起扁舟。
触目牵伤感,将行又驻留。
论北方兵事奏端拱二年正月 唐末宋初 · 张洎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
伏自北戎犯顺,累载于兹,其故何哉?
盖中国失地利,分兵力,将从中御,士不用命也。
北戎为患中国,自古而然,、商以还,桀暴滋甚。
备禦之术,简册具存。
或度塞以鏖兵,或和亲而结好;
或诱部落以分其势,或要盟誓以固其心。
谋议纷纭,咸非得策。
举其要略,唯练兵聚谷,分屯塞下,来则备禦,去则无追是矣。
夫中国所恃者,险阻而已。
朔塞而南,地形重阻,深山大谷,连亘万里,盖天地所以限华戎而绝内外也。
冒顿之盛,称雄代北,控弦百万,与大汉争锋,拥众南侵,裁及白登而止。
自时厥后,逮至隋、唐,匈奴恃强,或犯关塞,终未有窥兵中夏,径越边防,啸聚犬羊,长驱河、洛者,虑汉兵守其险而绝其后也。
李牧破灭猃狁,收功云中,王恢诱致单于,伏兵马邑,即其事也。
然犹百代而下,侵掠不已,边鄙罕及瓜之戍,中原多旰食之虞,天下骚然,屡至空竭。
国家比于前代,力又倍焉。
何则?
飞狐以东,重关复岭,塞垣巨险,皆为契丹所有。
燕蓟以南,平壤千里,无名山大川之阻,蕃汉共之。
此所以失地利而困中国也。
国家制禦之道,不可以常理,在乎审察利害,举万全之略。
河朔郡县,列壁相望,朝廷不以城邑小大,咸浚隍筑垒,分师而守焉。
及乎贼众南驰,长驱深入,咸婴城自固,莫敢出战。
是汉家郡县,据坚壁,囚天兵,待敌寇之至也。
所以犬羊丑类,莞然自得,出入燕、赵,若践无人之境。
及其因利乘便,攻取城壁,国家常以一邑之众,当戎人一国之师。
既众寡不侔,亦败亡相继,其故无他,盖分兵之过也。
刘备广缘江之栅,魏帝料其必亡;
吴汉分副将之营,光武知其必败。
高帝会三王之战,则擒灭霸楚
乐毅总四国之众,则荡定全齐。
兵聚则功成,兵分则祸集,盖自然之势也。
胜败之道,其理昭然。
臣今伏请悉聚河朔之兵,于缘边建三大镇,各统十万之众,鼎据而守焉。
仍环旧城,广创新寨,俾士马击戎逐寇,便于出入。
然后列烽火谨晨夕之候,选精骑为报探之兵,千里之遥,若视掌内,敌之动静,我必先知。
仍命亲王出临府,控河朔之要,为前军后屏。
自馀郡县,则选在城丁壮,授以戈甲,俾官军统摄而城守焉。
制敌之方,形势斯验。
三镇分峙,隐若长城,大军云屯,虎视燕、赵,臣知契丹虽有精兵利甲,终不敢越三十万之众南侵贝、冀矣。
兹所谓兵势地利,我实得焉。
臣详览前闻,足见明验。
汉景梁王之邑,则吴越七国之叛,不敢越睢阳而内攻;
唐室济邠宁之师,则吐蕃百万之众,不敢自泾原而入寇。
咸以聚兵戎垒,折冲大敌。
脱或契丹尚寻往辙,复入近疆,则坚壁当其前,大军蹑其后,从容掩击,举必成功。
臣以为制敌之方,尽于兹矣。
天鉴无惑,在断而行焉。
夫命将统戎,前王所谨。
国家士马非不精壮也,甲兵非不坚利也,以顺攻逆,以中夏攻外夷,而圣虑尚劳,王师未振者,臣甚痛焉。
《军志》曰:「凡临敌,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闻鼓不进,闻金不止,虽有百万之师,何益于用」。
又曰:「将从中御,兵无选锋,必败」。
臣顷闻涿州之战,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以谦谨自任,未闻赏一效用,戮一叛命者。
《军志》曰:「弩不及远,与短兵同。
射不能中,与无矢同。
中不能入,与无镞同」。
臣顷闻涿州之战,敌人未至,万弩齐张,敌骑既还,箭如山积。
乃知戈戟刀剑,其用皆然,是驱天下奋空弮而劫勍敌也。
《军志》曰:「三军耳目,在吾旗鼓」。
臣顷闻涿州之战,阵场既布,或取索兵仗,或迁移部队,万口传叫,嚣声沸腾,乃至辙乱尘惊,莫知攸往。
昔汤、武勘定天下,桓、文攘却四夷,项羽之灭强秦,阖闾之摧劲楚,隋杨素削平祸乱,悉以兵锋而定戎业。
臣顷闻涿州之战,王师雾集,声詟戎敌,然而矢石未交,奇正先乱。
呜呼,军政如此,孰救败亡!
尚赖天威远临,全师以济。
陛下惩覆车于既往,收大功于将来,若不揭重赏以图其劳,示严刑以齐其众,置三军于死地然后为用,则不能集大勋而摧劲敌矣。
《军志》曰:「凡出师临阵,一夫不用命,则斩一夫;
一校不用命,则斩一校;
一队不用命,则斩一队」。
故穰苴戮庄贾,立荡寇之勋;
魏绛扬干,显临戎之效;
诸葛亮马谡,定庸蜀之土;
李光弼斩崔众,摧燕蓟之师:咸以能举严刑,方成大略。
臣请陛下申命元帅,自裨将以降有违犯命令者,并以军法从事。
其杀敌将校所得鞍马财货等,悉以与之,仍优加锡赉。
严刑以制其命,重赏以诱其心,示金鼓进退之宜,谨三令五申之号,将不中御,众知向方,而不能震大宋之天声,制单于之族类者,未之有也。
兵不以众胜,以理胜,惟陛下裁之。
又沿边郡县,久被寇戎,蠢尔黎元,陷兹锋镝。
膏血涂于原野,老弱填于沟壑,生人之苦,莫甚于斯,然而接界耕民,常时向背。
高帝北讨陈豨,犹以列侯印绶,慰赵子弟之心。
向来国家虽有安抚,未能旷荡。
臣闻吴、楚遐壤,其大郡有至十万户者。
臣窃料兵战所历之地,凋残户口,未必能过此数。
臣欲乞陛下悉与放免秋夏两税,候事宁之日,方仍旧贯。
朝廷所失租赋,未及毫芒,且以沮敌人诱掖之谋,慰氓庶绥怀之望。
时方用武,民不离心,转危就安,且留圣念。
前史有言曰:「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不以私怒而伤公义焉」。
今北敌内侵,兵连祸结,以权济用,盖有前闻,请陛下稍抑至尊,举通和之策。
然今内外群议,尚或否臧。
臣以为契丹违顺两途,咸社稷之利也。
夫时极则转,物盛而衰,其或异俗怀仁,上天悔祸,寝边庭之攘敚,奉大国之欢盟,结好息民,以宁宇县,固邦家之望也。
脱若戎狄无厌,贪残是务,肆长蛇之毒而不已,屈大邦之命而不从,曲实在彼,我又何咎?
臣请以天下利害形势,始终而言之。
昔晋德不纲,幽都沦没。
陛下膺期受命,念切遗氓,爰舞舜干,期恢禹服,顺天致讨,岂陛下之佳兵乎!
将帅非才,干戈暂顿,惜兆人之性命,霁大国之威棱,申命虎臣,谨固王略,训农偃革,期洽和平,而匈奴陆梁,侵犯滋甚。
天下黎献,皆知感咏圣造,始结怨于北戎矣。
今又大君降志,通好穹庐,憬彼龙荒,复拒天命。
臣知天下闺闱妇女,亦当为陛下戈执戟,效死于战场矣,况六军之人哉!
怒众执仇,实在兹举。
伏望陛下内总群策,外委元戎,易旧谋新,尽禦戎之要,则河朔之地,渐可图安。
然而黠敌未诛,幽蓟未复,中国终不得高枕而寝矣。
伏愿陛下思安危之大计,念攻守之良谋,内修政经,外勤戎略,罢天下不急之务,停土木之功,减官吏之冗员,省锡赉之优泽,收聚财货,训练师徒。
然后亲御六戎,俟时大举,饮马于长城之窟,勒兵于单于之台,焚老上之龙庭,血乌桓之罽幕,暂劳永逸,歼厥渠魁,则天下可得而定矣。
倘或争锋燕蓟之郊,委众凡庸之手,徒淹岁月,莫计否臧,臣恐上帝不降灵,中原不解甲,方从兹始。
善败之道,揭诸日月,惟明主择焉。
倚天剑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咸平集》卷五、《历代赋汇》卷一一四、嘉庆《洪雅县志》卷一七
昔《齐谐》有志怪之篇,言古皇造物之先,形之刚克者静以为地,气之清明者外而为天。
地与众流而右走,天与三辰兮左旋。
筹二仪之睽阔,谅亿万之相悬。
有古皇所佩之剑,其言可验。
谕其大也,若雪山之皑皑;
状其光也,若秋波之湛湛。
倚于穹圆,高巍峨焉,孕长庚于太极,称纯兑于西偏。
莫辨灵芒,或日明而月晦;
讵分刚气,或嘘云而吸烟。
夜吼半空,比雄风之九万
朝披回汉,陋莲峰之五千。
北斗挂于锋铓,而七星错落;
长虹绾于辘轳,而双带蜿蜒。
论其用也,剖混茫以为天地;
观其迹也,裁融结以为山川。
噫!
女娲断鳌于海隅,汉皇斩蛇于泽边;
庚舆所试者几十,阖庐所宝者三千。
镆铘之与干将,鱼肠之与龙渊,皆微茫琐碎之器用,非阴阳造化之陶甄。
观夫煌煌炜炜,上莫穷其几千万里,错星象而倒河汉,慑精灵而窜神鬼。
变良宵之景,若白昼之明;
幽都之涯,若太阳之晷。
顾沧海以堪淬,将泰山之作砥。
乍疑天发杀机,鲸鲵奔而龙蛇起。
又观乎黯黯森森,高莫询其几千万寻。
锋铓莹而雪霜冷,灵怪多而风雨阴。
移春景之和,若秋郊之氛;
易炎天之燠,若寒谷之深。
可以挂扶桑若木之杪,磨蓬莱方丈之岑。
所谓天之利器,浮云决而妖星流。
皎兮若黄河之冰,立而未泮;
熀兮若银河之瀑,凝而不散。
珠联垂象,饰宝匣以荧煌;
璧合太阳,耀连环之熣灿。
晋邦一鼓之铁,堪耻微功;
棠溪百鍊之金,难矜善断。
炳然若大电垂而欲飞,耀然若流虹挺而增辉。
风霜肃杀助其利,雷霆霹雳扬其威。
龙伯旁观,魂飞而骇其濩落;
巨灵仰视,汗下而惊其陆离。
截鸿雁而断兕犀,安将比也;
豪曹而称櫑具,何足多之!
天柱折,我剑锋不缺;
虽日驭沉,我剑光不灭。
有时雪飞千里,如削巨鱼之鳞;
有时霞满九霄,若染长鲸之血。
迫而观之,犹千里而近,则毛发森竖,严凝凛冽;
倏而观之,犹七日来复,则神思𢠵恍,晶荧皎洁。
乍忧刲大象而屠六龙,天网断而地维绝;
适足饰帝心之虑怒,示天威之勇决。
粤有梧魁丈夫,倜傥雄图,手操斗极,肩倚天枢。
唯四时与六气,为一吸而一呼。
因睥剑而色动,欲诛奸而气粗。
于是冠青云之缨緌,曳黄裳之襜褕。
谒紫微,朝清都,排阊阖以直入,瞻冕旒而前趋。
曰:「臣闻立大功者,虽以济济多士
禦大难者,必用赳赳武夫。
所以赞经纶之霸略,成恢廓之皇图。
愿得倚天之剑,将以静四海而清八区。
逆天命者为陛下显戮,反天道者为陛下行诛。
俾万灵奉职,而不敢为淫厉;
使百神畏威,而不敢为毒痡。
则下土无札瘥之患,生民无水旱之虞。
冀圣人无为而静理,庶汇有截而昭苏」。
帝曰:「壮哉!
斯剑也,始以阴阳为炭,天地为炉;
昆山之众宝皆索,厚地之精金毕输。
风伯以司鞴,诏雨师而合涂。
千英万灵,前驰后驱。
天老练日时之吉,太乙详锐利之符。
然后铸于道,镕于德,锻之以静,削之以默,淬以明智,磨乎睿识。
天山之雪融其辉,以丰岭之霜耀其色。
其镡所以横于东南,其锋由是周于西北。
然后脊中夏而刃外区,匣六幽而藏八极。
非圣人之大宝,不足饰其容;
非罔象之玄珠,不足偿其直。
五山而沟四海,资以守邦;
带河汉而砺昆崙,用之宣力。
今予赐汝,汝可佐皇王而卫邦国」。
丈夫乃拜手而谢,趋风抗词,曰:「臣欣遭圣时,幸至天墀。
罄忠诚之有请,遇宸衷之弗违。
持神器以宠赖,敢戎行之越思。
昔闻授鈇钺者,得专征伐;
赐彤玈者,用扬明威。
实中权之节制,奉皇家之典彝。
臣有三事,为陛下陈之:粤有冯夷之神,遐弃厥司,忽朝宗之常道,肆横流而自私。
尧为之咨嗟,舜为之胼胝。
几欲萍藻我蒸民,污潴我方祇。
臣常窃愤,今得诛之。
其次曰屏翳之神,不贞其师,遇旱则密西郊以含润,因潦则凭北方以流滋。
望舒为之韬明,羲和为之藏晖。
几欲蒙我融明之鉴,全其蔀沛之非。
臣尝衷怒,今得刑之。
抑有吞舟之鳞,谷其口,陵其颐。
自尊乎介甲之族,纵暴于潮汐之池。
帆樯为之荡覆,湍浪为之群飞。
臣尝怀恨,今当戮之。
此三者皆奸雄之大也,积凶德而无疑。
陛下谓之何如」?
帝曰:「阃外之事,将军裁之」。
中书相公书978年4月23日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咸平集》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四月二十三日,乡贡进士田锡谨以长书一通,献于相公黄閤之下。
惶恐震骇,不知所裁,幸相公容而察之,使获尽其愚衷,则可以免僭踰之诛,而蒙容恕之惠也。
夫以贱干贵,遭逢实难;
以言感人,听信亦寡。
盖贵贱之际,若天壤之相悬;
言感之间,非聪明而弗悟。
相公以英贵之重,居廊庙之尊,功业辉光,仁义流布,事无微而不烛,理无深而不知。
故在位庶寮,与仕进之辈,孰不受陶铸之大惠,靡不希颜嘱之馀辉。
是以载徵敷叙之辞,上觊钧台之鉴。
文王称睿圣,犹询及刍荛
周公曰圣人,亦下礼贫贱。
邴吉问服辕之喘,齐相念涉淄之寒。
路左长谣,而晏子动容;
门下献书,而姚崇弗罪。
斯皆相公熟闻之事,儒生常叙之谭,固不假形于书简而后知,亦不劳伸于比喻而方见。
相公以房、杜之策略,佐之事机,入造膝于一人,出劳神于百揆。
所务者国家大事,所思者社稷宏谟。
动唯万务之繁,静悦寸阴之暇。
而白屋之士,片艺自沽,求谒见于黄扉,进干祈于重顾。
求名者不过为希科第,在位者不越为冀迁升。
若是者累累然接踵于门栏,藉藉焉取容于左右。
无宏才大略,以裨于采听;
无英气异行,以动于礼容。
所以相君之门非深严也,由所谒之人非英特也,宜其情弗上通,而言弗下应焉。
相君之听非忽略也,由所吐之言无利害也,宜其进未速见,而退未能已也。
是以古人知崇重之难接,非奇伟之莫伸,故有危冠长剑以饰容,长揖抗礼以自异。
常研几于此,而取类于彼,悦怿自得,始终可图。
以为凡欲一谒公卿之门,一达生平之志,胡不观往古所行之事,酌于今未兆之机,焉敢曲徵异辞,聊欲直叙往事。
昔齐宣志在驰骋,而淳于之荐客非贤;
阖庐志在仇雠,而伍员之所言未当。
非言未当也,其言非阖庐之志也;
非客不肖也,其人非齐宣之意也。
故徼福者先意而为事,事无不合;
希宠者见几以设谋,谋无不谐。
观大《易》之言,则曰「几者事之微」也;
详《春秋》之旨,则曰「需者事之贼」焉。
进与退必以时,而谋与断交养也。
相公知小人在此一书也,罪小人亦此一书也。
虽知言出而罪入,固宜偷合茍容,与众人碌碌焉;
茍万一志意相投,宠遇下及,则安可违利趣害,而贻识者之讥也?
相公英明而察焉,望恕而容焉。
以羁旅之人,怀丛脞之艺,去国三千里,宦游二十载。
贫贱琐屑,迂懦闇钝,不言而晓,言之且惭。
年龄在躬,三十有九。
昔在于蜀,同与科场者,今皆列丹陛,升清贯,出奉帝皇之命,入居台省之职。
而小人犹食人之食,衣人之衣,困为旅人,辱在徒步。
当明天子在上,贤宰当国,仁犹及于草木,信尚孚于豚鱼。
安可负六尺之躯,怀丈夫之志,而终日屑屑,不能自奋?
非知己之罪,实自贻之戚也。
寒贱幽忧之苦,不足为相公言之;
希求遭逢之幸,不敢于相公伸之。
言之则亵黩聪明,申之则干犯英贵。
然又何以回特达英果之遇,济进趋变化之机?
孟子云:「位卑而言高者,罪也」。
今无寸禄之位,而吐僭高之言,郦生五鼎之烹,田光伏剑之节,岂独古人也?
今幸而为相公言之。
生平所著文约百轴,择其自善者得二十编,虽缮写献投,为举人事业,固不乞用为卖名之货,亦不足为希赏之资;
其实邀相公之知,回相公之鉴者,在此一书尔。
相公奉使于吴,而知吴可取也。
相公西掖侍从之臣,旦夕论思,而谓蜀可灭也。
相公翰林,吁谟宥密,益亲帝衮,而致吴越王来归阙下。
以是知擒吴灭蜀,平百越而来四夷,岂非相公赞成帝谟,而密用良画哉?
所以先帝取天下,平海内,二十年间,强不敢掩弱,大不敢加小,信泰来之运钟于圣朝,升平之时归于今上也。
今主明而贤,本丰而基固,天下安危之柄,总之于主上,而持之于相公
夫盛事难兼,而良时不再。
且老农有三载之储,犹悦然而自裕;
贾获千金之利,尚怡然而自多。
相公太平天子而佐之,太平之民而理之,岂不以功名辉赫而自裕乎,岂不以志意纵横而自多乎?
且自古乱世多而理世少,君子寡而小人众。
姚崇之贤而值玄宗晚年,稍溺情于逸乐;
裴度之量而遇宪、穆之际,未致太平。
今天子春秋鼎盛,好文而稽古;
天下底定,内宁而外安。
相公可意之也,生民受赐之时也。
夫制理于未乱,禁邪于未形,则君子明智先见之常道也。
兵书曰「善战者无赫赫之名」,盖制胜于未形未兆之前也。
古人云:「天下有道,则守在四夷」。
方今边鄙无虞,戎夷畏服,契丹遣其爱子,入朝贡奉。
相公慎择边吏,俾务大体,无使邀功而搆怨之也。
邀功则事,事则怨,是邀功之人,不能布天子之大信于外夷也,相公能不介意乎?
小人狂愚,一至于此。
《春秋》不云乎:「嫠不恤其纬,而周宗是忧」。
然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魏武杨脩之智而杀之,千载之后,人皆非之。
韩信左车之说,百战之胜,人皆美之。
汤曰天下愚夫,「一能胜余」。
舜闻一善,沛然而悦。
茍言利国家,则言之者无罪,而闻之者足以自戒。
相公怜而察之,则以为小人方谋仕进,茍非设奇,则无以警骇听闻也;
相公鄙而浅之,则适足邀抚掌大噱也。
相公若以片文知于小人,则锡有二十编之文,愿受知于门下;
若以一言知于下走,则锡有鄙闻陋见,愿见采于舆人也。
若以怜亡国之馀,恤宦游之困,而锡钧镕于匹夫,则羁旅之人自兹而振矣。
唐时名辈在科场间,亦以设奇取誉,如尹枢自放状元王璘衣缬之类。
又若刘禹锡柳宗元之为人,皆以大儒之业,当壮年获志于科第,自谓跬步万里,坐邀大位,而言无畏忌,志务倜傥。
迨升郎署,席未遑暖,而众毁已炽,或出刺遐徼,而流离不复;
或终老散地,而诗酒自宽。
壮图弗伸,晚年方悟,非当时弗用也,由锐气误物也。
仕进之仵,茍能鉴往失而慎将来,则安可不为良相之用乎,安可不受良相之知乎?
揣小人艺能,固与往贤悬邈也。
然遽以刍荛之见,骤希庙堂之知,死罪死罪。
相公若以为适时之机,自伸之术,慕王泠然求知宰相尹枢自放状元,斯亦觊相公稍霁威怒而深察焉。
锡惶恐顿首再拜。
太平颂984年4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咸平集》卷二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圣朝垂统,十有八载。
皇帝以仁贤之德,由晋邸而即大位,嗣王业而承庙祧。
天地气和,日月贞明,协千龄之会昌,应万民之推戴。
昔舜有大功二十,而尧以鸿图付之;
汉文以五让天下,而公卿大臣立之。
推鲁史之遗文,得汉家之故事,俦功比德,吾皇兼之。
稽羲文出震之格言,徵《戴礼》向明之大位,黄麾列仗,洪宝传国。
百辟山呼而称贺,万方波朝而会同。
一之日覃《连山》作解之恩,布率土眚灾之令,与民更始,趣物于新。
号令一发,罪系咸释。
雷霆振幽滞,江海荡痕瑕。
自华及夷,逢时乐圣,声悦成歌颂,形动为鼓舞。
《易》不云乎:「天地革而四时成」,「圣人作而万物睹」也。
《书》不云乎:民非后不乂,后非民不立。
律历有五胜之策,图谶应一人之运。
夏后得内禅之,周家称太弟之贤。
公刘积仁,然后武王成王享大位;
高皇拨乱,然后文帝、景帝致太平。
晋以金德王,而孝武称贤;
唐以武德取,而太宗好理。
在渊或跃,所以见王者之兴;
大明方融,于是喻圣人之道。
自天厌唐德,昭宗失国,四海九州,瓜剖豆分。
朱氏称梁,石家号晋。
居于岐者有僭王之车服,据于邺者拥图霸之甲兵。
金陵阖庐之雄,南海尉佗之盛。
湘潭咫尺,与中国称邻;
庸蜀险固,以一方自大。
天子之守不过三千里,诸侯之兵何啻八百乘。
中原鹿走,高材得掎角之名;
海水鲸飞,黔首困怀襄之害。
或暴秦之祚,才二世而亡;
有夏诸子,或再稔而谢。
夫差剑盾,修武备以方勤;
叔孙豆笾,饰礼容而未暇。
不有天命,国何以兴;
未遇真主,乱无以弭。
玄穹所以眷命,皇宋于焉勃兴。
狱讼讴歌,舍丹朱而归舜;
礼乐征伐,黜诸侯而尊王。
强本弱枝,兼亡取乱,自兹始也。
初则灭李筠于泽、潞,次则覆重进于维扬。
南平荆门,西举剑阁
命伏波之将,以清岭表;
诏楼船之师,以克江南
系三伪主,生致阙下。
求诸前代,罕有威武若斯之盛也。
匈奴畏服而请吏,南蛮奉琛而纳款。
虽先朝之英武,底宁寰区;
由吾君之密谋,赞成大业。
昔鲁、卫为兄弟,晋、郑称昭穆,咸能夹辅王室,保捍宗周,而《春秋》纪其勋也。
昔唐祖革隋,由太宗之功;
明皇灭燕,赖肃宗之力。
寰区果大定,宗社乃再安,故《实录》纪其事也。
仲尼称「其或继周者,虽百代可知」。
披皇图而稽帝文,扬英声而腾茂实。
尧有天下,以文思允恭之圣,得邦国社稷之臣,始以羲和为日官,次以重华录大政。
曰弃曰契,克谐俞往之言;
曰夔曰龙,尽协畴咨之命。
所谓精求理乱,明辨凶贤;
众贤既登庸,四凶遂流窜。
然后土阶三尺,茅茨不剪,垂衣天下理,不亦陶唐善致太平乎。
艺祖,纂尧之绩,辑五瑞以来群后,巡四岳而省舆民。
协时日之无,同律度而必审。
聪明咸达,枢机不壅。
犹谓其臣曰:「予欲左右有民,汝翼;
予欲宣力四方,汝为。
华虫藻火之文,以汝明之;
六律五声之音,以汝听之」。
犹以上之过失或未闻,下之谋猷有未达,法谤木之求理,建善旌以表诚。
《语》曰:「无为而理」。
又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斯乃有虞之克肖唐也。
至于禹勤力于沟洫,致美于绂冕,设簴求谠言之善,泣辜见恤物之仁,拜伯益之昌言,诛防风后至
《传》曰:「微禹,吾其鱼乎」!
《语》曰「吾无间焉」。
大哉!
汤革夏政,应乎天,顺乎人,用王者之干戈,救生灵之涂炭。
肇征葛伯,四国悦之;
后战鸣条,天下尊之。
设总街之大庭,吁谟毕至;
解野人之密网,历数攸归。
《书》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斯所以见之致雍熙也。
虽典籍所备载,今古所熟闻,然则远取前王,近方圣代,则为帝道也,为王道也。
举是四君子,而比万乘主,且何愧焉。
旷数千载之间,逾七十君之盛,中有汉氏,称刑措而不用。
迨至唐室,有囚释而自还,亦足方驾皇风,并驱大道。
臣今谓继唐者,非大宋乎?
自陛下临御以来,天下之目,颙然观朝庭之所行;
天下之耳,专然听国家之所务。
陛下果以天为貌,以道为心,以万民为体,以六合为家。
谓三王之礼不相沿,五帝之乐非相袭,或因仍旧制,或釐革故事。
发先庚之教令,施涣汗之恩私。
始以宁边为远图,次以纳谏为切务。
振幽拔滞,旌贤进能。
蠲关市之征,勉农之业。
哀悼鳏寡,恻隐困穷。
礼高年,尊有德,封树降漏泉之宠,室家覃疏邑之荣。
王言如丝,其出如纶,不终朝而诏下朝堂,未及夕而令敷国内,才浃旬而恩均天下。
宜乎至和之气感于天地,不测之神发为祯祥,六辩弗迷,四溟无荡。
五纬灿编珠之彩,三阶悬衡之平。
雨流润以如膏,雪盈尺而呈瑞。
阊阖风来而应候,贯索星稀而省刑。
太史铜浑,不失阴阳之节;
容成玉历,遂更正朔之文。
验休徵,考《洪范》,善谋则时寒自应,睿圣则甘泽不愆,斯皆德动天以昭彰,物有感而通泰。
语封疆则东际桑林之国,西走葱河之道。
日南万里,设都护以怀柔;
漠北五原,化单于之犷骜。
有以见王者无外,书轨大同。
岂止代马新羁,愿备六闲之御;
名翚入贡,来称九译之朝?
都邑陈留古封,商丘雄地。
仰浑仪则房、心之分,按地图则豫州之域。
左控齐、魏,右引淮、湖。
辟里闬以绮纷,凑舟车以鳞萃。
皇居壮丽,信威戎而惮夷;
都人杂遝,实驾肩而击毂。
阅文物则司徒以七教理兆民,乐正以四术教胄子。
贤良待公车之诏,俊造升天府之名。
焕然若重离之明,炳焉得奎星之象。
谅千古之下,与三代同风。
班马文章,列芸阁麟台之次;
严吾侍从,居石渠金马之中。
观武备则精兵三百万,功臣二十四。
世祖昆阳之众,曹公得刘琮之兵。
是以军容益严,国威大整。
虽四鄙无事,灵台有偃伯之期;
而三农之隙,司马有教战之法。
比夫骊山讲武,陋唐世之草仪;
泽国观兵,鄙楚君之凭轼。
言盛礼则君尊于上,臣肃于下,法厚坤之有别,本太一以为容。
民得之则父子亲而兄弟和,国用之则祭获祥而战必胜。
然后以车服而别之,以爵勋而辨之,以珩佩和鸾以声之,以黼黻絺绣以文之。
故百官象物而动,九贡不戒而至。
听雅乐则五音正,六律和,用于方泽而地祇升,奏于圆丘而天神降。
振作于庙,知祖考之来思;
锵洋于庭,感凤皇之戾止。
朱干玉戚,两阶见象武之容;
树羽崇牙,六佾辨用文之德,详制度则明堂为布政之宫,太社为礼神之本,金城俨百雉之峻,天门逾两观之崇。
谒灵台以视常文,辟太学以优儒教。
连营棋布,若羽林之四十二星;
列署鳞差,比太微之三百六位。
验丰富则全齐曰鱼盐之国,右蜀为金碧之府,南越出珠贝,北燕多健马。
国家既网罗六合,庭衢八荒,异物内流而国用饶,万物均输而公帑富。
陋隋文之俭德,称有羡财;
汉武之事边,肇兴徭算。
较版籍则既庶矣,又富矣。
所谓积于不涸之仓,务稼穑也;
藏于不竭之府,勉桑麻也。
皆陛下跻之仁寿之域,导其生殖之源,故比屋可封,外户不闭。
仲尼观蜡,退而称三代之英;
伊尹持衡,慨然虑一夫不获。
语臣寮则庙堂之上得贤相也,三军之师皆良将也,可以侔周之十乱,虞之五臣。
儒雅雍容,登瀛洲而论道;
英雄慷慨,画云台而纪勋。
功成理定既如彼,礼备乐修又如此,陛下犹以本枝百世,封建亲戚,恩之先而礼之大者也。
乃谓侍臣曰:「昔周王莅祚,以辂车旌旃。
夏后之璜玉,封父之繁弱,迨阙巩之甲,密须之鼓,姑洗之钟,商民之族,以为分物,用彰国家之庸,而赐诸弟。
伯禽于鲁,封康叔于卫,封唐叔于晋,左史书之,至今称为美事。
朕于是命有司,陈玉策冠剑,卤簿鼓吹,以营丘四履之国,封皇弟为齐王
又命太常以金辂茜旆,鬯圭瓒,疏鹑首千里之封,迁侍中京兆尹
又命礼官以虎符兽节,赤茀金舄,分南梁十四郡之地,升太保兴元连帅」。
信尧亲九族,周重宗盟。
楚国析圭,称庄王之九德;
汉家刑典,非刘氏而不王。
宜乎皇基若磐石之安,宗室比维城之固。
庸知卜代之吉,何止于三十;
卜年之永,将逾于万龄。
君有威仪而可尊,臣有礼法而可仰。
天下无事,海内有截。
皇风荡荡,尊卢、赫胥之朝;
民物熙熙,柏皇、栗陆之世。
脱宝剑以赐骑士,却骏马以驾鼓车
惜中人之产,而罢露台;
吴芮之心,而赐几杖。
集书囊以帷殿,列谏疏于御屏。
观明堂以去笞刑,画衣冠而别有罪。
野老或不知帝力,公卿亦耻言人非。
行万里不持寸金,消五兵可为农器。
海牛南卧,远夷占以来朝;
楛矢东归,旅宰司其所贡。
鱼在藻以遂性,鸮食椹而怀音。
瑞露凝甘,降之上;
景星垂象,助晦朔之明。
器车知厚载之仁,丹甑表将丰之兆。
生近砌,因更月而呈芳;
萐在中包,亦无风而自动。
《书》曰鱼鳖咸若,《诗》称行苇不伤,《由庚》、《蓼萧》,悦遒人之见采;
《芝房》、《宝鼎》,流乐府以登歌。
信宗庙之垂灵,当天地之交泰。
攸宜垂黈纩,凝冕旒,栖神于穆清,守道乎玄默
游大庭以怡睿览,升姑射以适皇情。
于是三事大夫率百职卿士,秉桓圭以就列,委苍佩以飏言,曰:「陛下德掩前代,功格玄穹。
古称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封禅之礼,历数十世而无睹焉。
天其命陛下修阙典,秩无文哉?
不然,安得民和神悦兮若是,乾符坤珍之毕臻?
臣等遐详旧仪,得之新礼,欲愿陛下觐群后于东国,展严禋于岱宗,命虞官相高卑之仪,诏掌固施表著之次。
泰坛三袭,祠昊穹之神;
圜陛四周,列众星之位。
《云门》、《大濩》,施于重壝之中;
勾陈执金,周于四门之外。
玉辂金根翼于道,殊珍众宝旅于庭。
庶邦冢君,四夷酋长,环天坛而序立;
佽飞之将,羽林之兵,卫禁署以增威。
于是宵漏未尽,中严外办,服冕裘而上征,鸣玉鸾于太清。
祈昭嘏于万灵,布福寿于群萌,探金策以受神休,封玉检以成大礼。
然后勒丹碑于云际,霈玄泽于天下,以彰盛烈也,不使七十二君独美于古先也」。
皇帝嘉忠诚之恳祷,而犹怀谦德而未报。
既而声闻于外,下臣得之于道涂,不觉抃蹈。
以为美盛德之形容,无先于颂;
虽菲才之无取,幸昌运之重熙,愿以诗声,扬于王庭。
曰:
德厚称帝,仁胜为王。
仁德兼备,谓之三皇。
天命靡常,邦国其昌。
吾皇嗣位,南面垂裳。
左唐右虞,超周掩商。
大业于铄,鸿名焜煌。
二仪幽赞,群灵协祥。
《河图》启瑞,《洛书》含章。
运逢交泰,时来允臧。
君明臣贤,礼备乐详
书轨大同,贡输相望。
风雨弗迷,黎元咸康
至和之气,感天之阳。
日流嘉彩,星垂瑞芒。
三脊之,茁然呈芳。
九苞之凤,飘然来翔。
堪备缛礼,升告穹苍。
泥金载密,燎烟高飏。
鸾车佩衣,交鸣锵锵。
天灵地祇,降福穰穰。
用显我皇,太平昭彰。
亿万斯年,永永无疆!
酬赠绛台钱太尉见寄1015年 北宋 · 魏野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
分符不独得民誇,玉署清华有棣华。
重耳山河初作主,阖闾宫阙旧为家。
风飘楼阁高低乐,日照池塘上下花。
多谢到州农未劝,双金先沐寄烟霞。
虎丘(二首 《吴都文粹》作吴王墓 其二 北宋 · 陈尧佐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人间灵迹遍曾游,祇欠吴门访虎丘。
今日偶来无限感,阖闾坟左(《吴都文粹》作在)剑池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一六)
送昱师赴请姑苏 北宋 · 林逋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同载阖闾人,衣囊覆氎巾。
新烟赤岸暝,融雪太湖春。
钟远移斋候,香迟上定身。
当知举如意,宝地雨花频。
虎丘云岩寺天圣二年六月 北宋 · 王随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吴都文粹》卷八、《姑苏志》卷二九、《吴郡志》卷三二、《吴都法乘》卷一○上之下、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二、道光《重修虎邱山志》卷二二、民国《吴县志》卷三八
夫玄黄判质,肇自乎太极;
融结辨位,式分于方域。
凡钟灵秀之气,悉为胜异之壤,图志具载,言不可已。
姑苏吴会剧部,茂苑名封,川涂当闽越之冲,分次应斗牛之宿。
膏田多稼,岁储以之流衍;
云屋比居,风俗于焉富庶。
重湖之缥缈,烟景何穷;
睇百城之纡馀,金刹相望。
虎丘山者,按《吴地记》云,本名海涌山,去吴县西九里二百步,高一百三十尺,周二百一十丈。
《越绝书》曰:吴王阖闾冢在吴县阊门外,名曰虎丘。
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铜棺三重,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鱼肠三千在焉。
发卒六十万人治之。
三日,白虎居其上,故有兹号。
又世说云:秦皇帝因游海右,自沪渎经此山,欲发坟取宝。
忽有白虎出而拒之,始皇挺剑刺虎,虎奔而隐,因改为虎丘焉。
故上有剑池,或曰秦皇剑池,亦谓之磨剑池
今则长十有三丈,阔馀三寻,其深莫可测矣。
古诗云「剑池无底浸云根」,又云「沉沉剑池水,直上连沧溟」。
后以唐祖庙讳,更为武丘云。
其山又有响师虎泉、陆羽井、真娘墓生公台。
石壁见其鬼诗,林径回其仙驭,诡异之迹,莫可悉述。
云岩寺即晋王氏伯仲珣、珉舍别业以创焉。
始于一山中分两寺,故颜鲁公诗云:「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今则合而为一。
先是,至道中岳牧贰卿魏公庠改为禅刹,延清顺尊者法主之。
彼美招提,实为绝境。
粉垣回缭,外莫睹其崇峦;
松门郁深,中迥藏于嘉致。
故前贤诗云:「老僧秪怕山移去,日莫先教锁寺门」。
又云:「宿云侵晓去,不待寺门开」。
若乃层轩翼飞,上出云霓;
华殿山屹,旁碍星日。
景物清辉,寮宇岑寂。
千年之鹤多集,四照之花竞拆。
垂组缥缨之彦,靡不登临;
达心了义之人,终焉宴息。
允所谓浙右之壮观、天下之灵迹者矣。
其有古高僧之行乐,诸名公之咏题,编录尽存,羌难备叙。
师用慈,道行明洁,智怀渊廓,自招提宗唱,克奉神君,屡飞翰于云鸾,祈镂文于金石。
愧先圣之叹,辄成章于狂斐;
敩《头陁》之碑,聊寓言于髣髴云尔。
时天圣二年岁次甲子六月八日翰林侍读学士中散大夫、守尚书礼部侍郎、同知通进银台司门下封驳事护军琅琊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王随记。
按:嘉靖浒墅关志》卷一六,嘉靖十六年刊本。
处州丽水县厅壁记咸平二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武夷新集》卷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三二、光绪《处州府志》卷五、民国《丽水县志》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丽水市
丽水,古括苍县
唐大历末,避德宗讳,并郡改焉
地亘婺女之区,俗盖东瓯之旧。
提封之广袤,仅十万井;
生齿之富庶,几八千室。
自钱氏窃据之际,头会箕歛,民不堪命;
及圣朝混一之后,生聚教诲,日不暇给。
县署湫隘,仅庇风雨,偪下已甚,陋如之何!
前此宰邑者,皆鞅掌王事,沉迷簿领,盘错游刃之不暇,栋宇改作之未遑。
至道初,天子以古者郎官出宰百里,申命廷尉评甄侯旦,以六百石秩来涖是邑。
侯,孔门之达者也,吏道详敏而饰以文学,天资高朗而辅以经术,清白以率下,明察以照奸。
狱讼滋彰,必片言以折;
赋调倥偬,皆先时而办。
曾未期月,县政大成。
天子嘉之,凡再降玺书,进爵朝大夫,总殿中六尚之职。
不改其任,恐夺民贤君,增秩以留,用西汉故事。
侯既五月报政,休声著闻。
终日清谈,庶务自治。
从容暇豫,周览县斋,苫盖不完,梁木将坏,慨然愤发,经之营之。
度山取材,悬金购匠,因农务之隙,募子来之徒。
运斤成风,挥汗为雨,皆曰:「吾侪小人,犹有阖庐以避燥湿寒暑,岂我贤宰君筑室而不速成乎」?
曾未浃旬,层构云毕。
恍若神化,焕乎惟新。
凡楼以藏诏书,厅以决政事。
楼之南,敞重关可入方轨;
厅之北,辟回廊仅容宴豆。
通而计之,共十有一间。
丽谯渠渠,治象之法在焉;
堂皇峨峨,神明之化出焉。
侯陟降以之,造次于是,职修事举,体宁神王。
使虚室生白,高门容车,后来之人,坐享其利。
侯之规模,信宏远矣。
昔者一日必葺,《春秋》称叔孙之贤;
百堵皆作,诗人著《斯干》之咏。
鄙夫不佞,假守方州,每行春棠郊,摄齐偃室,目是轮奂,饱其风声,爰勒贞珉,以志盛事。
异日甄侯弃去下邑,扬于王庭,此邦之人,谁无遗爱?
即陵迁邑改,斯宇也比灵光而独存;
石泐金销,斯文也与岘首以同致。
后之君子,善似续之。
咸平二年记。
正阳门赋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文恭集》卷一、《玉海》卷一七○
有宋受命,惟皇建国。
九金之神鼎,应五精之火德。
将以定九庙之攸居,弥万世而不易。
洛阳之如掌,才可以备离宫;
函谷之扼关,不足以创宸极。
于是即房心之广野,据神明之华域。
得天帝布政之廷,命司空度士之职。
申画郊圻,缮营宫室。
建万雉之都城,顺五土之方色。
王畿千里,侔日径之傍开;
门九重,法天关之上辟。
艺祖之创基,逮永熙之御历,战垒尚多,寅车未息。
方且法神禹之卑宫,循姬文之旰食,重长府之仍贯,惜露台之劳役。
惟此应门,阙乎盛饰。
属三叶之承祧,配九皇而比迹。
受万玉之会朝,览四海之图籍。
老上修欢,日际来格。
风德周乎四面,言语重乎九译
天业晖昌,国财厚积,遹广先猷,乃吁众力。
谓皇居之偪下,亏万乘之尊严;
谓宝俭之过中,非四方之表则。
矧帝阍之峨峨,图天象之奕奕。
一开一阖,于以顺乎阴阳;
不壮不丽,何以威乎戎狄!
于是申严戒告,条具章程
运松石于海岱,下杞梓于荆衡,瑰材毕至,美础森呈。
诏将作之利器,按堪舆之秘经。
天老推策,石师督绳。
昼则瞻乎阳景,夕则考之极星。
汉昭回,正瑶光于神县;
山河表里,裁宝势于坤灵。
筑金椎兮坚重,置水槷兮端平。
子来输力,人谋献能
千章兮俱度,万斧兮并兴。
东山之悦使,造灵台之乐成
挺庶物而首出,恍缘云而上征。
覆压九轨,森倚万楹,冠广内以凝宇,标正阳而定名。
宝篆鸾飞,耀煌煌之金刻;
荣檐虬耸,壮翼翼之瑶京。
崒兮天党,屹若神行。
丽谯横互,磴道阶升。
云梁布藻,烟瓦摇青。
方疏洞开,璇题彪列,蔼若鲜云,蔽婵娟之素月;
镂槛周施,彤栏钩折,宛在半空,横连蜷之雌霓。
俯毕昴之中街,耸象魏之双阙。
觚棱上拂,隐日月之回环;
辇道相过,瞰烟云之明灭。
缀以昆金,饰之
涂雘澄鲜,荣光射激。
离朱夺其目精,计然丧其心画。
形半起而还正,势将翔而复抑。
跂而望之,若太阳御六龙,升扶而耀色;
迫而察之,若威凤将九雏,下丹山而接翼。
东虬兮西兽,交镇兮左右;
南箕兮北斗,夹照兮前后。
赫赪壤以周布,岌飞廊而却走。
刻雕辰象,按宣夜之浑仪;
图状神灵,选尚方之画手。
偓佺飞步,来曝于南荣;
曼倩凝睛,下窥于朱牖。
瑰谲万态,于何不有!
雄昈兮赫侈,磅礴兮穹崇。
弹压兮万县,冠映兮九宫。
如衣服之有冕,譬鳞介之宗龙。
配天之业兮,巍巍而荡荡;
郁郁而葱葱。
太行兮却倚,瞰洪河兮注东。
汉图五岳之形,俨存于宇下;
周制九丘之地,悉布于槛中。
是知帝者之有为也,阐元极,稽邃古,述作表圣明之功,拟议成变化之序。
宅中肯构,法太紫之圆方;
大壮取模,用高曾之规矩。
故能御六辩,总群纲,安天下于置器,尊人主以如堂。
鼓协气而中出,导灵风而远翔。
纳物于崇丘之富,跻民于寿域之康。
树阙中天,阐三正之教法;
建瓴高屋,制万国之侯王。
若乃分至御辰,清宁贶吉,考太史之宏议,酌观台之故实。
命保章之职,仰以占乎五云;
诏师摰之官,中以吹乎六律。
此所以察羲易之时变,助箕畴之阴骘。
又若礼罢神坛,诏回天跸,御百常之丰楼,端九章之华黻。
肆赭案兮横霞,植灵芝兮翳日。
俯轮奂之神构,耀颙卬之圣质。
树孑孑之鸡竿,降洋洋之龙綍。
法眚赦于帝妫,效祝飞于天乙。
感人之乐,恍发于钧霄;
呼岁之声,喧踰于少室。
兹又恢一代之典礼,俾百王而祖述。
大哉!
三光之所照,九赋之所均,有宫室以安体,有衣冠而正身。
穆穆中夏,眈眈紫宸
功崇则业大,德盛则礼尊。
斯干咏于周家,落成百堵;
建章营于汉代,丽极千门。
况乃业包海岳,道格乾坤,踰苍姬之拓统,超金卯之集勋,抚和旷俗,惠养齐民,秋毫皆出帝力,率土莫非王臣
灵台偃师,靡务先王之武
阖庐蔽雨,施及吾侪之人。
故得中外毕力,大小怀欣。
胥靡之工,驩趋乎版筑;
斲墁之匠,投衒其风斤。
役不愆素,事俱中伦。
彼土阶载乎往牒,茅殿标乎旧文。
或出墨家之琐琐,或主玉带之云云。
绳以大中之法度,彼又龌龊而奚足论?
若乃考乎默定之理,剽诸故老之闻,正者所以建万事之纪,阳者所以为众阴之君。
镇天安之路寝,壮帝宅之威神。
岂人谋之经始?
亦天意之冥存。
盖以恢久大之德业,崇燕谋于子孙。
利贞元亨,四德扶于君位;
讴歌狱讼,万年系于天阍。
下臣委质盛期,栖踪禁陌。
睇阊阖之华峻,于青冥而烜赫;
惕位貌之喧卑,怅威颜之疏隔。
禁门引籍,非如司马之朝臣;
行在献文,复愧甘泉之赋客。
乃作系曰:
煌煌特闱,明明哲后。
树华构兮无疆,建丰规兮可久。
拂倚杵之寥廓,镇方舆之博厚。
拓基巩固,将金狄以同坚;
卜世脩长,配神枢而不朽者也。
苏州到任表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
江海腐生,本惟一介;
东南守将,并忝二藩。
循幸已多,祗荣惟惧。
窃念臣在器凡近,于才朴疏,起自后门,奋从末技。
清閒之始,天彀赐收;
空乏之间,书林见育。
幸预游于时隽,得仰齿于朝闺。
行避蹊邪,志希树立。
终寡适时之用,曷殚当世之宜。
亦尝出领倅车,再怀守绂,竭一心而营职,展四体以从公。
幸奉官箴,不累刑史,而门户多难,年志早衰。
入丽正以校书,忽踰五闰;
奉常博士,凡涉七霜。
去岁甫毕丧期,仅存皮相,间关归国,黾勉服官
会收累稔之劳,且旌群吏之治。
太微郎位,获登一台;
司会计官,比更两局。
有尸廪稍之入,无裨泉赋之赢。
然而职业优游,保无玷缺,朝廷宽大,足养资名。
清光在瞻,荣涂可企。
但以亡亲朽骨,久滞攒涂,微臣槁骸,常忧先露。
幸中吴之阙守,复故里之与邻,因沥血诚,仰干宸听。
伏蒙皇帝陛下大恢仁悯,深照丹愚;
浚发天慈,下从人欲。
藩城之任,既席厚恩;
台观之名,尚尘前职。
违离都辇,访问路岐。
自淮以南,雨水时若,维夏之际,蚕麦善收。
便道过家,去月至郡,井络繁庶,土物清佳。
太伯之遗祠,高风如在;
阖闾之故里,乔木犹存。
廨舍凝虚,俸入优腆,兹获宁于血属,前足治于亲丧。
秋亳之微,皆出帝力;
夕冰之操。
弥厉臣心。
敢不肃奉诏书,慎司刑典!
更徭之役,务恤下贫;
舆赋之期,用勤公上。
勉图薄效,用答至恩。
按:《文恭集》卷九。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七。
孙子后序1042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世所传《孙武》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皞注,号《三家孙子》。
余顷与撰四库书目,所见《孙子》注者尤多至二十馀家。
之书本于兵,兵之术非一,而以不穷为奇,宜其说者之多也。
凡人之用智有短长,其施设各异,故或胶其说于偏见,然无出所谓三家者。
三家之注,皞最后,其说时时攻牧之短。
亦慨然最喜论兵,欲试而不得者,其学能道春秋、战国时事,甚博而详。
然前世言善用兵称曹公,曹公尝与董、吕、诸袁角其力而胜之,遂与吴、蜀分汉而王。
传言魏之诸将出兵千里,公每坐计胜败,授其成算,诸将用之十不失一,一有违者,兵辄败北,故魏世用兵,悉以《新书》从事,其精于兵也如此。
谓曹公于注《孙子》尤略,盖惜其所得,自为一书。
是曹公悉得武之术也。
尝以其书干吴王阖闾阖闾用之,西破楚,北服齐、晋,而霸诸侯。
夫使自用其书,止于彊伯。
曹公用之,然亦终不能灭吴、蜀,岂武之术尽于此乎,抑用之不极其能也?
后之学者徒见其书,又各牵于己见,是以注者虽多而少当也。
独吾友圣俞不然,尝评武之书曰:「此战国相倾之说也。
三代王者之师,司马九伐之法,不及也」。
然亦爱其文略而意深,其行师用兵、料敌制胜亦皆有法,其言甚有次序。
而注者汩之,或失其意。
乃自为注,凡胶于偏见者皆抉去,傅以己意而发之,然后武之说不汩而明。
吾知此书当与三家并传,而后世取其说者,往往于吾圣俞多焉。
圣俞为人谨质温恭,仁厚而明,衣冠进趋,眇然儒者也。
后世之视其书者,与太史公张子房为壮夫何异(《欧阳文忠公集》卷四二。又见《宛陵先生集》附录,《圣宋文选》卷二,《文献通考》卷二二一,《三续古文奇赏》卷一七,《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七二,《文编》卷五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九○,嘉靖河间府志》卷二八,《古今图书集成》戎政典卷九○。)
至二十馀家:原无,据原校及《文献通考》补。
新都县脩廨舍记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一、《成都文类》卷二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九
仲由治蒲,沟池深,墙屋甚闲,夫子过之,叹称其三善。
薛惠彭城,邮亭废,桥梁不通,父宣观之,弗晓以吏事。
何则?
入其国,知其教,观其法,知其智,必然之至理,不易之经义也。
新都之胜邑,当益部之北道。
赋舆错出,编籍浩繁,宰非真贤,人或罹害。
汉中第五访以最闻。
相去千载间,寂寂寥寥,罕嗣兴者。
故此县频年仍以不治终,故官事之舍寖久不支。
震风淩雨,无帡幪之蔽;
上燥下湿,鲜阖闾之避。
欲其隆挠栋,敞坏梁,非刚廉敏明、首公而馀裕者,其畴能志于是乎?
汾阳郭君繇中秘书为之宰,正色率民,温文驭俗。
小大之狱,得必以情;
幼壮之科,慎于同力。
农人异于他界,民居极于安堵。
居一日,昌言其众曰:「署者位之表,寺者事之嗣。
嗣不谨则事弛,表不立则位废。
既废而弛,政将安出」?
因上其状外台,储坚材,募良工。
凡堂除廊庑若干,起某年,以某月日成。
谓予乡树孔迩,俾记其事。
予尝病人有贵因循,重改作,容身谨职而去者;
不尔,则惠勤于末务,急诸下以称待过客。
而狱必以情,信逮下也;
力不同科,仁惠心也。
农入则时顺,人安则事集。
以是而举,其古人之政乎!
后之居是舍,履信繇仁,以顺时集事,而民不受其赐者鲜矣。
几策 其二 审敌1055年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一、《苏老泉先生全集》卷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六一、《经济类编》卷六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九三 创作地点:四川省眉山市
中国内也,四夷外也。
忧在内者,本也;
忧在外者,末也。
夫天下无内忧,必有外惧。
本既固矣,盍释其末以息肩乎?
曰未也。
古者夷狄忧在外,今者夷狄忧在内。
释其末可也,而愚不识方今夷狄之忧为末也。
古者夷狄之势,大弱则臣,小弱则遁;
大盛则侵,小盛则掠。
吾兵良而食足,将贤而士勇,则患不及中原,如是而曰外忧可也。
今之蛮夷,姑无望其臣与遁,求其志止于侵掠而不可得也。
北胡骄恣,为日久矣,岁邀金缯以数十万计。
曩者,幸吾有西羌之变,出不逊语以撼中国。
天子不忍使边民重困于锋镝,是以虏日益骄,而贿日益增,迨今凡数十百万。
而犹慊然未满其欲,视中国如外府,然则其势又将不止数十百万也。
夫贿益多,则赋敛不得不重;
赋敛重,则民不得不残。
故虽名为息民,而其实爱其死而残其生也。
名为外忧,而其实忧在内也。
外忧之不去,圣人犹且耻之;
内忧而不为之计,愚不知天下之所以久安而无变也。
古者匈奴之强,不过冒顿,当暴秦刻剥,刘项战夺之后,中国溘然矣。
以今度之,彼宜遂入践中原,如决大河,溃蚁壤;
然卒不能越其疆,以有吾尺寸之地。
何则?
中原之强,固百倍于匈奴,虽积衰新造,而犹足以制之也。
五代之际,中原无君,石晋茍一时之利,以子行事匈奴,割幽、燕之地,以资其强大。
孺子继立,大臣外叛,匈奴扫境来寇,兵不血刃而京师不守,天下被其祸。
匈奴自是始有轻中原之心,以为可得而取矣。
及吾宋景德中,大举来寇,章圣皇帝一战而却之,遂与之盟以和。
夫人之情胜则狃,狃则败,败则惩,惩则胜。
匈奴石晋之胜,而有景德之败,惩景德之败,而愚未知其所胜,甚可惧也。
虽然,数十年之间,能以无大变者,何也?
匈奴之谋必曰:我百战而胜人,人虽屈而我亦劳。
驰一介入中国,以形凌之,以势邀之,岁得金钱数十百万。
如此数十岁,我益数百千万,而中国损数百千万,吾日以富,中国日以贫,然后足以有为也。
天生北狄,谓之犬戎。
投骨于地,狺然有争者,犬之常也。
今则不然,边境之上,岂无可乘之衅?
使之来寇,大足以夺一郡,小亦足以杀掠数千人,而彼不以动其心者,此其志非小也。
将以蓄其锐而伺吾隙,以伸其所大欲,故不忍以小利而败其远谋
古人有言曰:「为虺弗摧,为蛇奈何」?
匈奴之势,日长炎炎,今也柔而养之,以冀其卒无大变,其亦惑矣。
且今中国之所以竭生民之力,以奉其所欲,而犹恐恐焉惧一物之不称其意者,非谓中国之力不足以支其怒也。
然以愚度之,当今中国虽万万无有如石晋可乘之势者,匈奴之力虽足以犯边,然今十数年间,吾可以必无犯边之忧。
何也?
非畏吾也,其志不止犯边也。
其志不止犯边,而力又未足以成其所欲为,则其心惟恐吾之一旦绝其好,以失吾之厚赂也。
然而骄傲不肯少屈者,何也?
其意曰邀之而后固也。
鸷鸟将击,必匿其形。
昔者冒顿欲攻汉,汉使至,辄匿其壮士健马。
故《兵法》曰:「词卑者进也,词强者退也」。
匈奴之君臣,莫不张形势以夸我,此其志不欲战明矣。
阖庐之入楚也因唐、蔡,勾践之入吴也因齐、晋。
匈奴诚欲与吾战耶,曩者陕西有元昊之叛,河朔王则之变,岭南有智高之乱,此亦可乘之势矣。
然终以不动,则其志之不欲战又明矣。
吁,彼不欲战而我遂不与战,则彼既得其志矣。
兵法曰:「用其所欲,行其所能,废其所不能。
于敌反是」。
今无乃与此异乎?
匈奴之力既未足以伸其所大欲,而夺一郡,杀掠数千人之利,彼又不以动其心,则我勿赂而已。
勿赂,而彼以为辞,则对曰:「尔何功于吾?
岁欲吾赂,吾有战而已,赂不可得也」。
虽然,天下之人必曰:此愚人之计也。
天下孰不知赂之为害,而无赂之为利,顾势不可耳。
愚以为不然。
当今夷狄之势,如汉七国之势。
昔者高祖急于灭项籍,故举数千里之地以王诸将。
项籍死,天下定,而诸将之地因遂不可削。
当是时,非刘氏而王者八国。
高祖惧其且为变,故大封吴、楚、齐、赵同姓之国以制之。
既而、布、绾皆诛死,而吴、楚、齐、赵之强反无以制。
当是时,诸侯王虽名为臣,而其实莫不有帝制之心。
胶东胶西济南又从而和之,于是擅爵人,赦死罪,戴黄屋,刺客公行,匕首交于京师,罪至章也,势至逼也。
然当时之人,犹且徜徉容与,若不足虑,月不图岁,朝不计夕,循循而摩之,煦煦而吹之,幸而无大变。
以及于孝景之世,有谋臣曰晁错,始议削诸侯地以损其权。
天下皆曰诸侯必且反。
曰:「固也,削亦反,不削亦反。
削之则反疾而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
吾惧其不及今反也」。
天下皆曰晁错愚。
吁,七国之祸,期于不免。
与其发于远而祸大,不若发于近而祸小。
以小祸易大祸,虽三尺童子皆知其当然。
而其所以不与者,彼皆不知其势将有远祸,与知其势将有远祸,而度己不及见,谓可以寄之后人,以茍免吾身者也。
然则,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
人君又安可舍天下之谋,而用一身之谋哉!
今日匈奴之强不减于七国,而天下之人又用当时之议,因循维持以至于今,方且以为无事。
而愚以为天下之大计,不如勿赂。
勿赂则变疾而祸小,赂之则变迟而祸大。
畏其疾也,不若畏其大;
乐其迟也,不若乐其小。
天下之势,如坐弊船之中,骎骎乎将入于深渊。
不及其尚浅也舍之,而求所以自生之道,而以濡足为解者,是固夫覆溺之道也。
圣人除患于未萌,然后能转而为福。
今也不幸养之以至此,而近忧小患又惮而不决,则是远忧大患终不可去也。
赤壁之战,惟周瑜吕蒙知其胜;
伐吴之役,惟羊祐、张华以为是。
然则宏远深切之谋,固不能合庸人之意。
晁错所以为愚也。
虽然,之谋犹有遗憾。
何者?
知七国必反,而不为备反之计,山东变起,而关内骚动。
今者匈奴之祸,又不若七国之难制。
七国反,中原半为敌国;
匈奴叛,中国以全制其后。
此又易为谋也。
然则谋之奈何?
曰:匈奴之计不过三,一曰声,二曰形,三曰实。
匈奴谓中国怯久矣,以吾为终不敢与之抗。
且其心常欲固前好,而得厚赂以养其力。
今也遽绝之,彼必曰战而胜,不如坐而得赂之为利也。
华人怯,吾可以先声胁之,彼将复赂我。
于是宣言于远近:我将以某日围某所,以某日攻某所,如此谓之声。
命边郡休士卒,偃旗鼓,寂然若不闻其声。
声既不能动,则彼之计将出于形。
除道剪棘,多为疑兵以临吾城,如此谓之形。
深沟固垒,清野以待,寂然若不见其形。
形又不能动,则技止此矣,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
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彼之计必先出于声与形,而后出于实者,出于声与形,期我惧而以重赂请和也;
出于实,不得已而与我战,以幸一时之胜也。
夫勇者可以施之于怯,不可以施之于智。
今夫叫呼跳踉以气先者,世之所谓善斗者也。
虽然,蓄全力以待之,则未始不胜。
彼叫呼者,声也;
跳踉者,形也。
无以待之,则声与形者亦足以乘人于卒;
不然,徒自弊其力于无用之地,是以不能胜也。
韩许公节度宣武军,李师古忌公严整,使来告曰:「吾将假道伐滑」。
公曰:「尔能越吾界为盗邪?
有以相待,无为虚言」。
滑帅告急,公使谓曰:「吾在此,公安无恐」。
或告除道剪棘,兵且至矣。
公曰:「兵来不除道也」。
师古诈穷,迁延以遁。
愚故曰:彼计出于声与形而不能动,则技止此矣。
与之战,破之易耳。
方今匈奴之君有内难,新立,意其必易与。
邻国之难,霸王之资也。
且天与不取,将受其弊。
贾谊曰:「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数年之后,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以病而赐罢,当是之时而欲为安,虽不能」。
呜呼,是七国之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