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陈时务疏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太宗之理天下也。
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圣德。
魏徵王圭规谏阙失。
温彦博戴冑以弥缝政事。
李靖李绩训整戎旅。
故夷狄畏服。
寰宇大安。
犹孜孜求理。
开导直言。
旰食宵衣
不敢漏溢。
岂复当时务于自逸乎。
陛下视今日事何如汉文时。
文帝汉之明主。
恭俭节用。
身衣皂绨。
清净为理。
刑措不用。
戎狄面内。
干戈偃戢。
贾谊上言。
犹以当时如厝火积薪之下。
火未燃而以为安。
其忧危如此。
今中夏河南北申蔡。
有五十馀州。
法令所不及。
德泽所未加。
西戎侵盗。
近以泾陇灵宁等州为界。
京城远者不过千里。
近者数百里。
烽燧相接。
边界屡警。
此陛下焦心涸虑。
废寝忘食之时。
岂可高枕而卧也。
凌烟阁勋臣颂 其八 李卫公靖 中唐 · 吕温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九
有隋之末,偫盗炽爇。
帝怒震发,五星太白
焕照参野,将有圣人。
兵定天下,金精下射。
猛毅感激,李公矫矫。
从此奋迹,跃于中原。
王者则获,壮士不死(初公不利于我帝戮之壮其言而免壮士公自称)
唐威载赫,帝曰汝杰。
致天之罚,手付金钺。
俾往式遏,不庭则杀。
如飙发发,如火烈烈。
摧枯烁雪,应鼓如截。
远若荆巫,险若江湖。
强若匈奴,莫不率从。
莫不震恭,车书混同
氛祲荡空,卫侯之功。
功则维何,威明惠和
策勇驾智,长驱仁义。
仁义旷荡,帝王之将。
万古曷瞻,铁山巉巉。
裴相公让官第三表830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言。得病踰年。
在假三月。再有陈请。
未蒙允从。虑其奄忽。
衔愧入地。伏惟圣慈。
哀而信之。臣闻君之使臣
在知其心而听其言。不以容尸禄为惠也。
臣之事君。在无隐情而尽忠节。
不以受非据为荣也。然后上下交感。
终始可咏。臣伏事陛下。
五年于兹。葵藿微诚。
已蒙识察桑榆莫景。
所冀哀怜。岂令危惙之时。
更惧满盈之祸。虽有药石。
安能调和。圣日虽逢。
生涯渐短。体羸无拜舞之望。
心在有涕恋之悲。臣伏览国史。
备见前事。太宗李靖
高宗刘仁轨。皆自宰臣
乞骸致政。其后知犹可用。
复起于家。进退之间。
曲尽情礼。君臣之际。
良史美谈。伏望陛下悉臣至诚。
念臣羸病。许遂颐养。
以保馀年。俟其有瘳。
或冀万一。无任恳款遑迫之至。
辩迹论814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
客有能通本朝之雅故者。曰时之污隆。
视辅臣之用否。房与杜。
迹何观焉。建官取士之制。
地徵口赋之令。礼乐刑罚之章。
因隋而已矣。二公奚施为。
余愀然曰。三王之道。
犹夫循环。非必变焉。
审所当救而已。隋之过。
制置名数之间耶。顾名与事乖耳。
因之何害焉。夫上材之道。
非务所举。必的然可使户晓为迹也。
吾观梁公之迹。章章如县宇矣。
曷然哉。请借一以明之。
史不云乎。初太宗怒浑戎之横于塞也。
度诸将不足以必取。当宁而叹曰。
李靖为师。快哉。
时告老且病矣。梁公虚其心以起之。
忘老与病。一举虏其君。
郡县其地而还。夫非伐国之难能。
起靖之难能也。非不克之为虑。
居功之为虑也。古之为将。
度柄轻不足以遂事。重则嫌生焉。
是以有辞第以见志。有多产以取信。
有子质以灭贰。有嬖监以虞谤。
其多患也如是。若者。
名既成。位既崇。
重失畏偪。其患又甚焉。
微梁公之能尽才。能捍患。
能去忌。能照私。
彼姑藉旧劳。居素贵足矣。
恶乎起哉。夫岂感空言而起耶。
心相见久矣。夫岂饰小信而要耶。
道相笼久矣。其后敬元擅能。
失材臣而败随之。林甫自便。
进蕃将而乱随之。由是而言。
固相万矣。子方规规然窥上材以户晓之迹。
此吾之所不取也。若杜莱公者。
在相位日浅。将史失其传。
然以梁公之鉴裁。自天策府遂以王佐材许之。
则是又能以道笼房公者矣。房之许与。
迹孰甚焉。客无以应而作。
子刘子曰。观书者当观其志。
慕贤者当慕其心。循迹而求。
虽博寡要。信矣。
张仲武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八
仲武
周玙至。
省表。
知可汗犹有疑惧。
近日移营。
卿自总戎麾。
累剪狂寇。
英威所震。
桀骜皆从。
仁义所绥。
降附相继。
昨者可汗来依塞表。
已在彀中。
岂谓黠虏之奸心。
尚怀翻覆。
柔服之际。
又此遁逃。
远揣虏情。
必终难保信。
去病深入大漠。
方殄獯戎。
李靖再袭穹庐。
始擒颉利。
况卿伐谋制胜。
才出古人。
宜选练劲兵。
掩其无备。
使吕嘉怀贰而受首。
孟获虽纵而必擒。
特立奇勋。
永光千古。
朕已令刘沔旋师。
却入东境。
候卿本道成功。
即令归镇。
经略之事。
全以付卿。
须及塞草未青。
虏骑方困。
一举便尅。
使无孑遗。
卿先发马步一万人。
于大界原防戍。
今缘可汗入卿掌握。
已在网罗。
岂得更屯精兵。
守无用之地。
即宜追赴本道。
同力剪除。
缘卿师旅至多。
费用尤重。
其出界粮料
已令所司依前支给。
卿宜勉于尽敌。
以副朕怀。
彦佐诏意843年7月17日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卿累当大任。实总元戎。
既行节制之师。须务绥怀之德。
养威持重。属在于卿。
至于负羽先登。搴旗深入。
本非将帅之事。当假拳勇之材。
况自古出师。皆有副贰。
临难则权以相济。料敌则智以相资。
韩信伐赵。张耳为贰。
吴汉征蜀。刘尚副军。
国朝以来。多用此制。
李绩之取平壤。参以道宗
李靖之袭阴山。副之公谨
近者刘沔全师北伐。按甲云州
石雄先锋。大破回鹘。
朕以石雄近摧丑虏。已著威名。
久在徐州。谙练士卒。
今辍自天德。与卿副领诸军。
卿宜选徐州陈许精兵三千人。便令先入。
励其猛气。必立奇功。
倘能挫覆妖巢。亦自勋归元帅
勉以率下。深务协心。
体朕至怀。以图丕绩。
赐王宰诏意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省所奏。差张公辅泽州
潞州亦粗得贼中军情。若许招诱。
乞赐诏命。事宜具悉。
刘稹丧父之初。已拒朝命。
旋又焚爇晋绛庐舍。侵逼万善孤军。
罪恶贯盈。言词甚悖。
自卿全师压境。频挫其势。
寻得天井重关。下临高平危壁。
迩来颇自知惧。方献伪词。
然天夺其心。鬼迷其志。
宋人已病。不告析骸之情。
朱鲔乞降。曾无面缚之效。
尚闻张皇叛卒。觊望鸿恩。
不戢偫凶。徒云继袭。
想卿忠愤。必志枭夷。
况自去年以来。□频奄毕今又福星焕耀。
正临天驷。东汉书云。
毕为天网。网罗不善之人。
房为明堂。方集重华之庆。
悬象昭晰。前史所书。
奉天道以行诛。守祖宗之成法。
顾兹小寇。终不贷刑。
亦知晏实是卿之爱弟。将申大义。
在抑私怀。岂无鸰原。
固慎名器。今料其初通信使。
必谓卿且驻军。想彼叛徒。
犹希洗雪。乘此讨袭。
必有奇功。韩信袭历下之军。
李靖阴山之寇。皆因敌心懈弛。
故得机讨不遗。想卿久习兵符。
备详虏态。便须覆其巢穴。
不可更有招携。刘稹纵有表章。
请自面缚。不得便自报答。
亦须奏闻。当务远图。
勿拘小信。速宜攻讨。
以副朕怀。想宜知悉。
与黠戛斯可汗书844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皇帝敬问黠戛斯可汗。温仵合将军至。
览书及所献马百匹鹘十联。具悉。
可汗特禀英姿。生知雄略。
奋扬威武。底定龙荒。
扫回鹘之穹居。报怨以直。
公主之罽幕。事大以诚。
又遣贵族信臣。载驰朔漠。
名马鸷鸟。远涉流沙。
既展同姓之亲。克副怀柔之旨。
眷言勋绩。深慰予衷。
朕护奉丕图。抚宁万国。
岂望化孚有截。致殷汤来享之明。
实恐德未遍覆。愧汉宣兼临之盛。
况与彼国壤隔内外。非正朔所加。
礼既不施。政岂宜及。
但以惜可汗宗盟之国。愿保先名。
可汗宏远之谋。须除后患。
所以具古今祸福。往谕至怀。
呼韩邪单于以郅支尚存。国难未靖。
称蕃事汉。福及子孙。
后汉单于比以大父。依汉而安。
继袭其号。上书款塞。
永愿藩蔽漠南。遂致朔塞底宁。
烽燧永息。近则回鹘结大国之援。
雄长北蕃。诸部率从。
莫敢不服。一隅安乐。
百有馀年。此事昭然。
可汗所睹。况今回鹘种类未尽。
介居蕃汉之间。爰及黑车子
久畏其威。素服其信。
虑彼再振。常持两端。
须令小蕃知朕亲厚可汗。弃绝回鹘。
实在和好分定。内附约盟。
则邪计奸谋。无由而入。
故欲显加册命。昭示万方。
登里可汗回鹘旧号。是国家顷年所赐。
非回鹘自制此名。今回鹘国已破亡。
理当嫌避。朕以可汗先祖。
往在贞观。身自入朝。
太宗授以左卫将军坚昆都督。朕思欲继太宗之旧典。
彼亦宜遵先祖之明诚。便以坚昆为国。
施于册命。更加美号。
以表懿亲。况坚者不朽之名。
昆者有后之称。示不忘本。
岂不美欤。朕昨命礼部尚书郑肃等与彼使臣面陈大计。
温仵合将军等皆谕朕旨。愿言结成。
岂必契径路之金。举留犁之酒。
保兹诚信。固在厥初。
顷者回鹘至塞上。请国家精兵十万。
送至漠北。渐归本蕃。
又请借汉界一城。养育疲羸。
以图兴复。朕以可汗之故。
尽不听从。今回鹘是国家叛臣。
为可汗雠敌。须去根本。
方保永安。是天亡之时。
易于攻取。古人云。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可汗须乘此机便。早务芟夷。
回鹘未灭以前。可汗勿以饮食为甘。
弋猎为乐。励兵秣马。
不可暂闲。所恨隔在诸蕃。
国家难于同力。倘更近塞。
岂复稽诛。又恐馀孽归降。
可汗未能尽戮。纳有罪之众。
受逋逃之臣。倘收吾憎。
必开边隙。此则蕃养虺毒。
自生厉阶。前年回鹘宰相等向汉使云。
李靖擒颉利后。国中只有三二十人。
便郤兴复。虽在危困。
尚尔张皇。可汗深察此言。
岂得不虑。又闻合罗川回鹘牙帐。
未尽毁除。想其怀土之心。
必有思归之志。速要平其区落。
无使孑遗。既表成功。
彼当绝望。可汗已摅积年之愤。
自为一代之雄。至于居处服章。
皆宜变革。焉得安于所习。
姑务因循。则何以震耀北方。
弹压诸部。朕抚有中夏
爱育生灵。常恐百姓未安。
一物失所。岂愿更广威略。
遥制要荒。但缘与可汗方保和盟。
义同忧乐。纤微之事。
皆欲备言。想可汗与将相筹谋。
副兹诚意。此使到日。
必谅朕心。即宜速遣报章。
此当遣重臣册命。夏热。
可汗休泰将相以下。
并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
讨袭回鹘事宜状843年3月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臣等伏见李靖再破颉利可汗
方始擒得。
望付翰林李靖传。
诏示刘沔
晓谕云。
比者未取却公主
与回鹘接战。
朝廷力稍不及。
舍之即易。
今既取却公主
又与回鹘接战。
即须剪除令尽。
不得遗生后患。
兼令拣退浑沙陀共三千骑。
枞枞排比。
兼晒取三千人十日乾粮及乾蒸饼。
闻塞上五百钱买得一头牛。
亦令约人数晒取牛肉乾脯。
且如此排比。
景度幽州使回。
刘沔专差信实军将景度数探问事情。
仲武便肯出兵讨袭。
即须且让仲武
不得争功。
仲武不□词言悠慢。
未有去思。
即须及塞草未青。
虏马羸弱。
便令蕃军掩袭。
必见成功。
李靖传事谨奏上。
希圣明采纳。
请问生口取贼计策状843年10月10日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伏以残寇未平。
须广求良计。
臣等苟有所见。
则合上闻。
远则韩信
近则李靖
皆临刑免死。
后立殊勋。
忽有其人。
亦不可料。
望令勘事中使宣问。
如有奇计秘能。
必取刘稹
或可以反间。
令自相枭戮。
及能设计取彼州县。
兼招得都头者。
并仰速具事由闻奏。
如计画明切。
便堪施行。
即贷其死命。
令于诸军敕命。
不妨有可采录。
或助戎功。
可否之间。
在于宸断。
刘稹844年1月5日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适见度支报状。
王宰已似纳其情款。发使之时。
不以先闻。便受表章。
欲自擅招抚之功。昔韩信田荣
李靖擒颉利。皆是纳降之后。
潜兵掩袭。只可令王宰失信。
岂可损朝廷武威。建立奇功。
实在今日。必不可以太原小扰。
失此事机。缘内养寻常充使。
恐节将未便承禀。伏望降供奉官
今日便赴行营。自首进军。
掩其无备。兼许三军倘立殊勋。
必比诸军倍加赏赐。如刘稹已出潞府。
须令全家面缚。兼郭谊刘公直张谷陈扬庭李仲京等。
面缚即受领。如刘稹自来。
却令送回。辄不敢受。
兼要降供奉官至晋绛行营。密谕石雄
若王宰已纳刘稹。即石雄无功可纪。
累经大阵。自当矢石。
垂成之际。须自取奇功。
便看齐入。勿失此便。
牛僧孺等奉敕公卿集议须便施行其中有未尽处须更令分析谨连如前842年9月7日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臣等伏详公卿所议。
犹未切要。
状云。
边将不闻以攻守之术上闻朝廷。
则将略可知也。
又诸道徵兵。
其数不少。
乌合之众。
号令不齐。
又近者回鹘攻劫云州
渐入内地。
节级城守
莫能式遏
亦未见邻近堡栅。
首尾救援者。
窃详此意。
只自见大段形势。
实未切事机。
朝廷比来待遇回鹘。
惟推恩信。
谕其职分。
便自退归。
所徵戍兵。
只令守备。
都未尝有攻讨之意。
昨来回鹘迫于饥困。
云州劫夺牛羊。
已为侵暴事。
须与城栅斗敌。
兵法所谓疾雷不及掩耳。
便云莫能式遏
亦似过诬。
堡栅既无重兵。
合须自守。
令其首尾救援。
亦是虚谈。
自古所云乌合之众。
皆谓临时召募。
未经训习。
韩信驱市人而战。
即是乌合。
陈许淄青等兵。
并是节制之师。
久经战伐。
但令一处指挥
自然号令齐一。
固不可谓之乌合。
又云。
汉兵远袭。
恐遗虏擒。
兵法云。
善用兵者。
致人之师。
不可自致。
所谓致人者。
是令其自来。
况虏骑倏忽以来。
疾如风电。
固不合将兵远袭。
今可以计者。
缘其有家口辎重。
不离汉境二三百里。
远去未得。
既有定所。
便可为谋。
魏武破乌丸。
李靖擒颉利。
皆用此计。
公卿等都不议。
亦似未见形势。
非令集议。
只缘问驱逐守备。
二计何先。
今既云守备。
过冬方图进取。
斯为上策。
便可施行。
即与昨来加刘沔招抚使
且令告谕。
理亦相近。
恐不暇更有访问。
未审可否。
注孙子序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三
兵者刑也。刑者政事也。
为夫子之徒。实仲由冉有之事也。
今者据案听讼。械系罪人。
笞死于市者。吏之所为也。
驱兵数万。撅其城郭。
系累其妻子。斩其罪人。
亦吏之所为也。木索兵刃。
无异意也。笞之与斩。
无异刑也。小而易制。
用力少者。木索笞也。
大而难制。用力多者。
兵刃斩也。俱期于除去恶民。
安活善人。为国家者。
使教化通流。无敢辄有不由我而自恣者。
其取吏也。无他术也。
无异道也。俱止于仁义忠信智勇严明也。
苟得其道一二者。可以使之为小吏
尽得其道者。可以使之为大吏。
故用力少者。其吏易得也。
功易见也。用力多者。
其吏难得也。功难就也。
止此而巳。无他术也。
无异道也。自三代巳降。
皆由斯也。子贡颂夫子之德曰。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
在人。贤者识其大者远者。
不贤者识其小者近者。季孙问冉有曰。
子于战。学之乎。
性达之也。对曰。
学之。季孙曰。
孔子。恶乎学。
冉有曰。即学之于孔子
孔子者。大圣兼该。
文武并用。适闻其战法。
犹未之详也。复不知自何代何人。
分为二道。曰文曰武。
离而俱行。因使搢绅之士。
不敢言兵。或耻言之。
苟有言者。世以为粗暴异人。
人不比数。呜呼。
亡失根本。斯最为甚。
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
尊大儒术。有淮夷叛。
则出征之。夫子相鲁公
会于夹谷。曰有文事者。
必有武备。叱辱齐侯。
伏不敢动。是二大圣人。
岂不知兵乎。周有齐太公
秦有王剪两汉韩信赵充国耿弇虞诩段颎
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
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
梁有韦睿元魏崔浩
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
国朝有李靖李绩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
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
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
策先定于内。功后成于外。
彼壮健轻死善击刺者。供其呼召指使耳。
岂可知其由来哉。某幼读礼。
至于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
谓其书真不虚说。年十六时。
见盗起圜二三千里。系戮将相
族诛刺史及其官属。尸塞城郭。
山东崩坏。殷殷焉声振朝廷。
当其时。使将兵行诛者。
则必壮健善击刺者。卿大夫行列进退。
一如常时。笑歌嬉游。
辄不为辱。非当辱不辱。
以为山东乱事。非我辈所宜当知。
某自此谓幼所读礼。真妄人之言。
不足取。不足为教。
及年二十。始读尚书毛诗左传国语十三代史书。
见其树立其国。灭亡其国。
未始不由兵也。主兵者圣贤才能多闻博识之士。
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
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
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
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
真卿大夫之辱。不虚也。
因求自古以兵著书。列于后世。
可以教于后生者。凡十数家。
且百万言。其孙武所著十三篇。
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者。
有败者。勘其事迹。
皆与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
一不差跌。之所论。
大约用仁义。使机权也。
所著书凡数十万言。曹魏武帝削其繁剩。
笔其精切。凡十三篇。
成为一编。曹自为序。
因注解之曰。吾读兵书战策多矣。
孙武深矣。然其所为注解。
十不释一。此者盖非曹不能尽注解也。
予寻魏志。见曹自作兵书十馀万言。
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
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
意曹自于新书中驰骤其说。自成一家事业。
不欲随孙武后尽解其书。不然者。
曹岂不能耶。今新书已亡。
不可复知。予因取孙武书。
备为其注。曹之所注。
亦尽存之。分为上中下三卷。
之人有读书予解者。因而学之。
犹盘中走丸。丸之走盘。
横斜圆直。计于临时。
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
是知丸不能出于盘也。议于廊庙之上。
兵形已成。然后付之于将。
祖言指踪者人也。获兔者犬也。
此其是也。彼为相者曰。
兵非吾事。吾不当知。
君子曰。叨居其位可也。
裴度辞官第三表批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四
省表具悉。谢病之制。
虽起于昔贤。尽瘁之词。
亦标于古典。况卿有功于国。
作相累朝。自匡辅眇躬。
又勤劳数载。岂可以微疾去位。
以重望辞荣。章疏徒来。
延迟弥切。至太宗朝许李靖致政。
高宗遂仁轨乞骸。朕非不知。
事则有异。何者。
时当明圣在上。理道巳成。
宰臣优游。固得自便。
今则生物尚困。庶工未修。
言念勋贤。方深倚注。
惟此故事。恐难遽行。
卿宜体是诚怀。力更颐养。
必有多福。以扶大忠。
无至确然。复陈表章。
招讨宋将军876年6月 唐末 · 罗隐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四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
朝廷以简陵九年。
彭虺肆螫。
而东南一臂。
为之枯耗。
其后卒以狼山叛。
则东西浙之筋力殆矣。
自尔天子不忍重困百姓。
由是官朱实。
诸葛爽
秩安文祏。
皆自盗而升朝序也。
所以不幸者。
江南水。
钟陵火。
沿淮饥。
汴滑以东螟。
故无赖辈一食之不饱。
一衣之不覆。
则磨寸铁。
梃白棒。
以望朝廷姑息。
王仙芝尚君长等。
淩突我庐寿。
燖剥我梁宋。
天子以虮虱痛痒。
不足搔爬。
因处分十二州。
将军节度
非方镇之无帅。
非朝廷之乏人。
盖以将军跳出陇右。
不二十馀年。
三拥节旄
将军必能知恩用命耳。
今闻偫盗已拔睢阳二城。
大梁亦版筑自固。
彼之望将军
其犹沸之待沃。
压之待起也。
将军朱轮大旆。
游东道
不知朝廷以八十三州奉将军侍卫者乎。
抑将俾将军旦夕剪此草寇也。
昔韩之医良而性啬。
故为人治。
未尝剔去根源。
所以延其疾而养其财也。
后有商于韩者。
以疽见医。
医且欲大其疽而沽其直。
因以药稔之。
而疽溃商毙。
商之家诉于韩。
韩侯尸其族而籍其有无。
且二贼齧寿春
颍上
刷亳社。
合肥
经营于梁宋。
其为老者杀。
少者伤。
驱人之妇女。
辇人之财货。
将军固知之矣。
将军受命。
迄今三月。
关东之惨毒不解。
杀伤驱辇之不已。
将军为之。
君长仙芝之所为也。
文皇帝时卫公靖
大帝时郑仁泰薛仁贵
或戢敛不谨。
或伺候辎重。
当时宪司
悉绳以法。
将军勋业不若卫公靖之多也。
出师非郑薛之敌也。
而横拥仕伍。
鞭挞馈运。
以愚度之。
将军之行。
酷于君长仙芝之行也。
甚为将军忧。
前者天子虑将军以爱子为念。
复授禁秩。
俾在军前。
则朝廷宠待将军倚望将军也。
俱不浅矣。
将军戮力以除暴。
推诚以报国。
今其时也。
无使蹑韩之医。
文中子863年3月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天不能言。阴骘乎民。
民不可纵。是生圣人。
圣人之道德与命符。是为
性与命乖。是为
噫。仲尼之化。
不及于一国。而被于天下。
不治于一时。而霈于万世。
非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者乎。故孟子叠踵孔圣
而赞其道。夐出千世。
而可继孟氏者。复何人哉。
文中子王氏。讳通字仲淹
生于陈隋之间。以乱世不仕。
退于汾晋。序述六经。
敷为中说。以行教于门人。
仲尼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先生则有礼论二十五篇。
续诗三百六十篇。元经三十一篇。
易赞七十篇。孟子之门人有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焉。
先生则有薛收李靖魏徵李绩杜如晦房玄龄孟子之门人郁郁于乱世。
先生之门人赫赫于盛时。较其道与
岂徒然哉。设先生生于孔圣之世。
余恐不在游夏之亚也。况七十子欤。
惜乎德与命乖。不及䖟吾唐受命而殁。
苟唐得而用之。贞观之治
不在于房杜褚魏矣。后先生二百五十馀岁生日休
先生道。业先生文。
因读先生后序。尚阙于赞述。
先生封隧所在。因为铭曰。
大道不明。天地沦精。
俟圣畅教。乃出先生
百氏黜迹。六艺腾英
符真宰。用失阿衡
先生门人。为唐之桢。
差肩明哲。接武名卿。
未逾一纪。致我太平。
先生之功。莫之与京。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892年5月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臣伏念天人之庆。静则统和于天化。
动则保定于中兴。莫不肇拥元符。
已济昭登之德。旁徵幽契。
亦伸叶佐之能。内著弥纶。
外宣风绩。克延休命。
共赞昌期。虽复地辅登皇。
星枢延圣。八极柱断鳌之表。
百灵趋驾象之尘。信谓元方。
犹勤致乂。至若锡戈祚土。
赐履专征。止图九合之威。
亦赖五臣之佐。况顷者运属履危
时当戡难。宇县尚摇于坱轨。
蜫蚊方骇于沸腾。欲拯横流。
是资杰出。汉庭剑履。
名臣之礼秩皆优。烟阁丹青。
上将之风棱如在。我国家之御历也。
厚恢周德。宽富殷人
荡千古而独驾雄图。掩八纮而同开寿域
宏材构厦。常扶不拔之基。
犷俗倾风。尽仰升平之化。
皇帝明融睿作。刚体乾行。
深研不测之机。广被无私之照。
常经多难。时亦濯征。
扫氛沴于灵旗。碎瓶罂于天斧。
文思纬俗。廓贞观之英图
神武定基。符开元之大业。
克谐注意。本在知臣。
叶风力以陈谟。驾昆彭而骋绩
克绥中外。保奉宗祧。
大顺二年月日。首议陟明。
累宣恩诏。以命河中节度使王重盈检校太傅中书令
河汾蓄宝。阀阅资祥。
代济贤豪。业传诗礼。
自标奇玮。难藏豹蔚之姿。
本俟遭逢。果振螭蟠之举。
式膺妙简。允著宏规。
不有褒崇。孰明奖劝。
且自古英达致用。风范相殊。
政则以理为先。化则以人为本。
虽或议参草昧。名列循良。
集东观之偫儒。皆令赞像。
南山之汗简。尽使书勋。
尚有间然。孰当全美。
道之必合。圣亦罕言。
大易所谓穷神。不言而速。
哲人所以垂训。不令而从。
盖率以身先。用如响应。
公幼推至性。动必有方。
色养不违。友于兼备。
在闺庭而惟谨。处乡里而无尤。
卫公靖幼实师儒。宁妨勇烈。
英公绩贵能事长。果保宗良
是乃化己行于人子也。且移孝资忠。
自家移国。信风行而草偃。
若传命于置邮。故乱离以前。
委寄即重。效彰理剧。
诚著让夷。课实最于西河
荣遂临于分陕。车未及境。
寇已陷城。僵仆如邱。
烟埃翳日。公乃唱大顺。
义声。招葺逋逃。
抚循疮痏。诛榛薙梗
渐辟乐郊。扑魅驱狸。
潜消沴气。檄驰东夏
馈赈西师。四海摇心
尽摄鲸吞之势。重关失险。
独当豕突之冲。壮我金汤。
剖其牙角。实挫滔天之暴。
非徒捍境之勤。大寇既逃。
邻封共庆。遽求罢任。
本切归宁。坚避成功
益彰杰操。是乃化己行于人臣也。
恤刑育物。往哲至论。
于兵法之中。亦叶道家之理。
虽战同九地。或于危地争先。
术用八方。乃以生门为上。
勿轻士类。方保众心。
盛衰之由。宽猛可验。
雄名震敌。忌唯在于杀降。
隆德传家。庆本延于慎狱。
公明为照。意在胜残。
深防巧诋之文。每用惟疑之典。
或有狂妄。自挂网罗。
罪皆止于一身。恩必加于百口。
神明洞感。福佑宜钟。
是乃化巳行于宰守也。夫约己裕人。
招怀必信。推诚体国。
嫌衅自平。公实宽宏。
且无猜沮。每示坦夷之道。
不行谗佞之言。延纳羁孤。
优容僚吏。位虽益重。
谦则惟光。泛爱皆周。
亲仁每见。宾贤备礼。
耆英尽缀于词林。将略求材。
剑戟自森于武库。况路当冲要。
时犒师徒。使车旁午于军中。
将迎益至。羽檄交驰于境上。
谈笑忘疲。志切匡扶
义惟尊戴。每承诏命。
若觐天颜。亦常因拜飞章。
大集戎旅。誓坚金石。
同报宠光。保九重高枕之无忧。
绝五夜甘泉之有警。内则颁宣朝旨。
外则镇抚人心。竟用绥和
到今繄赖。是乃化巳行于藩阃也。
且将图丰逸。必正本源。
侈与骄期。莫能胜弊。
俭唯德固。乃不移风
苟曰聚人。必先济物。
公幼负四方之志。家无一掷之资。
意气所倾。英豪共感。
今则欲均公用。不树私恩。
动有常规。赏无滥费。
上勤时贡。下赡军须。
月未及于授衣。士已忻于挟纩。
农商竞劝。役不夺时。
关市薄征。肆无滞货。
利每推于近盬。惠岂计于伤威。
靡尚虚名。多仍旧制。
风亭月观。不增游玩之华。
而城雉军营。足壮藩方之气。
均能劝勇。俭足养廉
诫满持全。居丰处约。
是乃化已行于闾里也。率是五者。
施于一方。薰为和气。
屡致嘉祥。故得疵疠不生。
丰登相继。自窜渡河之兽。
如驱避境之蝗。礼让俱兴。
人有耻格。征徭渐省。
俗赖欢康。货殖殷繁。
井闾填咽。街无促步。
巷有安歌。壮千叶之威棱。
三河之富盛。关防旦启。
谁候鸣鸡。徒侣宵行。
罕闻吠犬。此盖罔存小察。
唯总大纲。用宏宽简之规。
克赞雍熙之运。景福元年正月
上自将佐。下逮缁黄。
五郡联属。四封耆艾。
共忻宏庇。请建生祠。
牢让累陈。至诚难沮。
五月日。都押衙录事参军又诣让军使特进思猷。
请奏别立碑纪。上亦俯从人愿。
有命微臣。伏以祀典阙文。
朝恩特允。虽或徵于近史。
亦宜本于众情。丞相仁杰之抚疲羸
仆射元振安夷。皆留盛躅
孰继美谈。岂不若峻峙在前。
人皆仰望。洪流非远。
日可窥临。所以别创祠堂。
严陈像设者。盖皆蒙美利。
丰功。愿申报德之诚。
别置表虔之所。且公抗衡右族
著籍本州。显沂水华宗
晋阳之贵冑。盘联日下。
辉映关东。前修则家牒流芳。
后嗣则卿材森列。公先君勋华早振。
政绩频彰。巳结义于乡闾。
仍种恩于部伍。永言积庆。
实异他门。况元昆顷镇河潼。
远推表则。仲弟镇临此地。
惠爱斯人。季弟植性谦冲。
劳宿卫。次子今陕州相国能传善教。
大济仁声。长子瓘故莅平阳
季子瑶今为。并遵诰诫。
皆禀廉明。诸子等庭列钟彝
笥传组绶。靡忘承家之训。
方滋视履之。而公又领蒲之初也。
深自窜伏。过于推奉。
越人熏穴。盖虐求贤。
晋国乞盟。始闻定难。
既抗言而誓众。方揽涕以登车。
里巷相欢。风云动色。
宸衷夙注。宠诏遽临。
致阖境之允洽。固本朝之是卫。
况家丰光烈。治陟殊尤。
流寓安得不归。士庶安得不感。
且自汉仪重整。周室甫宁。
三畿则横被隩区。九鼎则深盘王气。
山河益壮。日月犹新。
心膂连营。蓄雷霆于北落。
股肱重镇。寄柱石于东门。
允副分忧。合膺异渥。
宜其恢宏栋宇。瞻奉威容。
上显圣慈。下谐人欲。
极当时之盛美。标抗古之殊荣。
美矣哉。臣迹本寓居。
心非昧利。久怀赞激
窃听讴谣。奉眷奖于丝纶。
素惭鸿笔。图嘉庸于简册。
先琢贞珉。方备编修
敢辞纪述。铭云。
贞符奉我。诞命维唐。
跨轹三古。牢笼万方。
云蒸日煦。赆辇琛航。
基仁德厚。祚德逾
数有屯夷。时婴否隔。
海岳摇荡。人祇愤激。
轩傒垂衣。舜勤舞戚。
皆安宠利。宜恤社稷。
殷忧将变。兴运有开。
涵濡动植。挥斥云雷。
地岌重正。天旋更恢。
畴庸乃眷。共致康哉。
宝鼎传铭。雄图作固。
仪形九牧。光昭百度。
威济家声。功宁国步。
蒲人熙熙。是祷是祠。
孰歌且舞。童顶庞眉。
何以祝之。祝公之福。
险夷不渝。保是宠禄。
何以祝之。祝公之寿。
左山右河。惟公克守。
何以祝之。祝公宴喜。
公乐之人。如酒斯旨。
何以祝之。祝公之安。
公安可久。附众惟宽。
公之报国。人亦报公。
提婴抚稚。必敬必忠。
人之报公。神亦报之。
拂灾禦暴。不流不移。
通衢共仰。华搆崇之。
峨冠杰表。煦物温容。
蔚然喜气。靡若和风。
树之可爱。蒲之所赖。
帝慈允属。天鉴不昧。
条峰颜颜。城在碑在。
请与契丹通和奏淳化元年六月 唐末宋初 · 张洎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宋会要辑稿》蕃夷一之一九(第八册第七六八二页)、《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二
夫禦戎之道,有三策焉,前代圣贤论之详矣。
缮修城垒,依凭险阻,训戎聚谷,分屯塞下,来则备禦,去则勿追,策之上也。
偃革櫜弓,卑辞厚礼,降王姬而通其好,输国货以结其心,虽屈万乘之尊,暂息三边之戍,策之次也。
练兵选将,长驱深入,拥戈鋋而肆战,决胜负于一时,策之下也。
国家自戎马生郊,边防受敌,兵连祸结,属载于兹。
邯郸致蹂践之虞,上谷失藩篱之固。
飞刍挽粟,千里而遥,丁壮毙于转输,膏血涂于原野。
尚赖圣君宵旰,广运神谋,自今以来,方隅稍定,糇粮以济,城邑粗安。
然而敌人之情,变诈难测。
或虑朔风渐劲,塞草具腓,乘大漠之苦寒,率穹庐之族类,南下燕、赵,复恣凭陵,则善败之机,未可量也。
河朔之地,杼柚其空,邑里丘墟,黎元荡析,倘后日之战复有杀将覆军之祸,则赵、魏、镇、定,畴能守之?
人心一摇,天下事去矣。
国家素失蓟北之险,亡控守之处,是上策不举也;
屯兵平原,与匈奴转战,劳弊已甚,胜负未定,是下策不足恃也。
审睹天下之形势,忧患未已,唯与之通好,或可解纷。
今山东诸侯,近不交战,访闻匈奴已还其庭,宜因此举通和之策。
夫屈伸变化,与道污隆,转危就安,圣人之务也。
高祖奋布衣,起丰沛,诛暴秦,灭强楚,不五、七年平定天下。
出师朔野,困于白登,爰从说士之辞,遂举和亲之策。
迨至文、景,乘先代之业,开太平之基,至道兴行,兆民胥悦,海内田赋三十而税一,太仓之米红腐而不可食,内府钱贯朽而不可校,巍巍功业,与三代比崇。
及其火照甘泉,军屯细柳,则饰宗室之女出骋单于
夫以高帝之雄材,文、景之淳化,岂力不足而德不至耶?
而与之通好者,盖视彼为不足较耳,安肯耗竭中国,为无用之举,伤害仁义,致彼此争锋乎?
观典策之遗文,审安危之大计,惟圣人能之。
结好息民,正在今日。
倘或上天悔祸,异俗怀仁,奉大国之欢盟,息边城之烽燧,诚宗社之福也。
夫盛衰之理有数存焉,圣人因之以定其业。
昔者隋季板荡,唐室勃兴,高祖太宗肇升天位,英、卫、房、杜为佐命之雄。
颉利可汗遽犯京邑太宗躬枉车驾,以敦其夙好,广输财货,以厌其贪心。
岁月荐更,戎人寖弱,李靖数万之众,擒而灭之。
此王者蒙垢候时,歼强敌之明效也。
契丹嬖臣擅轴,牝鸡司晨,单于幽闭,权归母后,于越强大,处于嫌疑,部族之众虽繁,攻夺之形已兆。
况滔天猾夏,极恶穷凶,以人事言之,则岁纪未周,冒顿之谋必兴于敌帐矣。
国家暂时降屈,以济艰屯,而取乱侮亡,其则何远?
契丹凭恃种落,张皇侵暴,逆天悖理,不奉绥怀,然圣人屈己济物之诚,已彰于天下矣。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进经表开宝四年 唐末宋初 · 赵普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
臣闻天之可度,则覆物必广;
人之有奇,则建功不难。
设当时天运之亨,必际风云之会。
臣某始随陛下收复诸国,未尝不失图书于秘府,功虽不及汉之萧相,其志则无异也。
且诸秘阁所藏之书,可谓秘矣。
如《太白阴经》、《驱雷兵三十六府气运图》、《起风云十二戒法》、《缩水龟典》、《拔木神经》,若此秘文,不可胜数。
然究其实,不亦难乎!
其义渺茫,其辞枝蔓。
或受戒之后,终身不饮;
有法之后,举族不荤。
既奉此,遂不复奉彼。
修设或有反,必有巨灾,不可急救。
臣愚观之,未得尽善。
一日,有罗浮山隐士刘罕谒臣曰:古有玄秘之文,必得之矣」。
臣曰:「诺」。
刘罕以为未也,因出紫囊于案,乃焚香设拜,启囊取书授臣曰:「黄帝得,伐杀蚩尤于阪泉之野,藏之天府
厥后授之、文、武。
战国失之,秦皇独得焉,驱神阴助。
既统海内,复以无道失之。
迨秦历汉,或诸侯得之,散落四海者多矣。
呜呼!
有得而不能奉持者,有行而不能恭敬者,皆不能成功。
前汉陈平后汉邓禹蜀诸葛亮唐郭子仪李靖五子得之,恭谨而行,每运用奇计,人不可测。
凡行师出军,偷营劫寨,雷风电雨,随时而至。
自五子已往,此不闻于世矣。
臣某慵懒,隐于罗浮山,积有岁矣。
先师珍藏是文,积有年代。
曾戒臣曰:『若逢圣明真主启运,当有真人助之,汝当持此以献』。
倘公能恭谨信而行之,则功不在五子之下」。
臣敬事之约半岁,或闻有人耳畔言军国利害。
臣顾室内绝无人迹,疑惑心开。
或言曰:「吾乃六甲天神,慎勿猜忌」。
臣自此转加敬惧。
厥后耳畔报应日逐事件不可遍举。
至于亲侍陛下,收复诸寇,势如破竹,非臣之谋长策远,实六神之力也。
且若行师之日,王全斌、崔彦迪、刘光义曹彬等惟知臣事此神。
臣谓之曰,某日雨,某日风,某日火烧营寨,万不失一。
可谓通玄捷径,刘罕岂凡人哉!
其人厥后隐遁,寂不知其所以,莫非天授我宋耶?
实囊括诸家之秘,诚玄妙不传之文。
直书其事,谨录上进。
较其始终,符咒止千馀字。
乞藏玉匮,亦永保国祚万年,以赖神天之感。
按:《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卷上,正统道藏本。
太宗答诏论边事端拱二年正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咸平集》卷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朝编年备要》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二、《右编》卷三七、《续资治通鉴》卷一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睹今月十一日御札,宣示内外文武臣僚,以北鄙多虞,戎人为患,延伫良策,降谕德音,询禦侮之嘉谋,问安边之远略,俾悉陈于异见,将择用其所言。
臣之颛愚,岂足上副宸衷;
臣之狂直,敢不罄尽鄙怀。
傥扬纳可裨于事宜,则明圣不罪于狂瞽。
臣每读史传,详观古来戎狄骚边,乃是常事,朝廷设备自有常规。
举其大略而言之,不过训练师徒,选择将帅
广增蓄备,多置屯田;
严其池城,明于斥堠
谨于烽火,利其甲兵;
行间谍以离狄心,禁侵扰以怠敌意;
待彼羸弱,因势取之,候其宾服,以德绥之。
此皆方策备陈,采择可用也。
舍此则未见禦戎之术,用此则在知临事之宜。
兵机则不可定谋,边议则须依古制。
今具条奏,惟陛下择而行之。
一、今之禦戎,无先于选将帅
既得将帅,请委任责成,不必降之以阵图,不须授之以方略,自然因机设变,观衅制宜,以此无不成功,以是无不破敌。
昔汉之西羌犯塞,攻城邑,杀长吏
赵充国年七十矣,上使邴吉问曰:「谁可为将」?
充国对曰:「无踰老臣」。
以是言之,则请宰臣已下,各举堪为将帅者;
又令宿旧武臣素有闻望者,亦令自举,然后陛下详择而用之。
赵充国既为将,宣帝遣问曰:「将军度羌虏如何,当用几人」?
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豫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然羌戎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
以是言之,昔充国为老将,尚谓百闻不如一见;
况今委任将帅,而每事欲从中降诏,授以方略,或赐与阵图,依从则有未合宜,专断则是违上旨。
以此制胜,未见其长。
伏乞速命宰臣,令举良将,及令素有闻望宿旧武臣,自举其能,及举所知者也。
一、将帅行恩信,恤士卒,必丰财货,方得士心。
赵奢为将,所得王之赏赐,尽与军吏。
李牧为将,军市之租,皆用享士卒。
魏尚守云中,其军市租尽以给士卒,出私养钱享宾客军吏,是以匈奴不近云中之塞。
今国家所命将帅,虽古今异宜,凡有给赐,今则谁敢效古?
散家财,赏士卒,去吝啬,有几何人哉?
若以年年供亿挽运,老师费财,曷若厚给将帅,使之赏用也?
又闻近侯伯亦有厅直三五十人习骑射,为心腹。
每出入阵敌,得以厅直随身,翼卫主帅
后来不敢养置。
昨来杨业陷阵,访闻亦是无自己腹心从人,护助捍禦,以致为狄之所获。
今虽时异事殊,然废置利害,亦须询访行之。
一、今之禦戎,以沿边诸郡有勇智者命为刺史,委之自用方略,警急利便,事讫方奏。
使人人各尽其才术,此必为陛下各立殊勋,控制侵侮。
后汉郭伋渔阳太守,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
乃整饬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不敢入塞,人得安
在职五岁,户口增倍。
张堪骑都尉,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
捕系奸猾,赏罚必信,人皆乐为用。
匈奴以万骑入渔阳乃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
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馀顷,劝人耕种,以致丰富,百姓歌之
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以此言之,则沿边诸郡,请令择有智勇者为刺史,必副陛下之忧寄也。
一、今之禦戎,更在悦取军情。
凡经拣退,尚堪力役者,却与元本料钱;
其殁阵及守戍死亡兵士,所有在营老幼,宜矜悯优恤,或给赐,令各存活,勿使寒饥,无所归向,又不可取充洒扫裁缝之隶。
其次,拣中新招到军,虽稍有身首人才,未宜便令管辖旧人。
须是经历行阵,稍知军伍次第,微有劳效者,方令充节员,所贵已下亦各甘心,兼易为驱使。
若曾有功劳,未得优赏者,即乞别作名目,优异酬赏。
臣未知朝廷府库钱帛之大数,亦不知国家支费用度之众寡,若陛下省罢塔庙之费耗,回充军旅之赏给,则孰不革其怨心,孰不致其死力?
若是破敌,必副陛下平戎之心也。
一、今之禦戎,亦宜别设条例,等第立赏。
若得一保垒,或复一障亭,与某官,与若干赏。
赏不逾时,必诚必信;
条例不烦,令军中晓会。
此必有果敢智谋之士,副陛下之立赏也。
一、今之禦戎,又宜以重赏,召募敢死之士。
仍以古来选士之科以取士,卒亦于军中择取。
应得选士之条目,今举其六七,更可详酌增损。
且据兵书言之:取曾习韬钤者;
有谋画者;
又取能知敌情伪者;
取能知山川险易、径路迂直者;
取强力过人,能斩虏搴旗者;
又取往复数百里,不及暮至者;
又取能破格舒钩,或负数百斤、行五十步者;
又取趫捷若飞,能逾堑垒,出入无形,堪窥觇者。
各区别技能,置立部分,以副将帅之指使也。
一、今之禦戎,外则委任将帅,内则询谋宰臣
行一事必使宰臣知之,出一诏必宰臣议之。
臣闻前年出师向北,命曹彬以下欲取幽州,是侯利用、贺令图之辈误惑圣聪,陈谋画策,而宰臣昉等不知。
去年招置义军,刺配军分,宰相普等亦不知之。
岂有议边陲,发师旅,而宰相不与闻?
宰相非才,何不罢免?
宰相可任,何不询谋?
宰相普三入中书,再出蕃镇,重望硕德,元老大臣,人所具瞻,事无不历。
乞陛下以军旅之事,机密之谋,悉与筹量,尽其规画。
此乃国体,君父至公。
臣闻偏信生奸,独任成乱。
侯利用、贺令图等既误陛下机宜于前,无令似侯利用、贺令图者复误陛下机宜于后。
伏乞陛下一一与宰臣谋议,事事与宰臣商量,悔自前独断之明,用今后公共之理,则事无不允当,下无不尽忠。
则大臣之间,足以副陛下忧勤之旨也。
一、今之禦戎,凡召发兵士,或储般粮草,亦宜谨静,勿使喧烦。
臣窃闻去年于户税上折科马草,及官中和买当买纳未足之间,即有使臣催督,贫下户妇女有行科校者。
又闻汴河乾浅,遂分南河水添注汴河,以待漕运。
国家计度何在,而临时一至于此!
辇毂之下,岂无外国谍人?
臣即不知国家见在军储支得几年。
若是无九年之粮,实为无备;
若是无三年之粮,实为窘急。
若不窘急,则何以科校妇女而纳草、添注河水而待漕运也。
一、今之禦戎,在乎辨边上奏报之虚实,察左右蒙蔽之有无。
奏失利则未必尽言,报大捷则不足深信。
陛下未当信而先信,陛下本欲知而未知,如此何以料安危,如此何以策成败?
安危成败之理,乞陛下详而察之。
一、今之禦戎,无先用谍。
兵书曰:事莫密于间,赏莫重于间。
狄中自有诸国,未审陛下曾探得凡有几国否?
几国与匈奴为仇?
若悉知之,可以用重赏行间谍;
间谍若行,则夷狄自乱;
夷狄自乱,则边鄙自宁。
李靖用间破突厥,心腹之人自离贰也,书在唐史,其事可知。
今募能往绝域,斗乱蕃部,使交相侵害,如汉之陈汤傅介子之流,则不劳师徒,自然归化
此可以缓陛下忧边之心也。
其馀谨烽火,明斥堠,亦可以依古法,为警备。
赵充国传》曰:「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
虽天道远而难知,然昭昭垂象纬者,为陛下言兵之利害也。
一、今国家富有天下,精卒利兵,计有百万,然无将帅为陛下治兵。
吴起为将,为士卒吮痈。
霍去病为将,汉帝欲为治第,去病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窦婴为将,得所赐金千斤,陈于庑下,军吏过者辄量取为用。
未喻陛下以今之将帅,如吴起霍去病否?
若以臣所见,则将帅必无其人。
何以知之?
将帅肯为士卒吮痈乎?
若赐第宅,肯不要乎?
将帅非材,即无威名,何以使匈奴望风而惧?
今有居显位,食厚禄,为国之谋即不足,奉身之谋即有馀,何以副陛下致太平之心,何以致陛下成清净之理?
然以臣所见,凡小小公事,不劳陛下一一用心。
若以社稷之大计,为子孙之远图,则在乎举大略,求将相帝王之大体也。
设如人欲理身,先理心,心无邪则身自正;
欲理外,先理内,内既理则外自安。
臣谓边上动,由朝廷动之;
边上静,由朝廷静之。
任贤相于内,则百职举而纪纲振;
委良将于外,则四夷静而边鄙安。
臣之愚衷,备于此矣。
已然之患,既陛下遍访直言;
未然之虞,乞陛下常切留意。
一、已上条奏,悉是国家已然之事,所以劳陛下谋及卿士,询于刍荛,凡百臣僚,悉陈所见。
然臣谓国家复有未然之事,得不为陛下言之,得不为陛下忧之?
今戎主一姥而已,用黠虏为谋主,颇有轻中国之志,今春夏必渐退,秋冬必复来。
制之禦之,惟在前所筹数事而已。
若将来狄人禦之而不去,边境备之而未宁,加以匈奴间谍于西蕃,汉家未断其右臂,即秦、陇千里之外,瓜、沙玉关之西,恐非国家之所有。
万一兵歉相仍,寇盗多,此时何以谋之?
此时何以禦之?
圣人不能不灾,而能禦灾。
今陛下圣德合天,三边无虞,万里晏然,居安思危之计,得不由未然之事而预防之?
此亦禦戎之远意也。
右臣备位掖垣,忝司诰命,祗奉睿旨,俾陈方略
昧于时事,思虑不精;
然于狂愚,庶或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