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陪华林园试小妓羯鼓 五代吴 · 宋齐丘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切断牙床镂紫金,最宜平稳玉槽深。
因逢淑景开佳宴,为出花奴奏雅音。
掌底轻璁孤鹊噪,枝头乾快乱蝉吟。
开元天子曾如此,今日将军好用心(时李璟为诸卫将军)。
笏记 五代 · 李严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七
伏自朱温肆逆。运属昭宗。三年痛别于西秦。一旦逼迁于东洛。诛残南北。焚宫闱。虽列藩悉是其唐臣。无一处不从其伪命。由是大唐中兴皇帝念高祖太宗之业。倏尔隳弛。愤朱温崔允之徒。同谋篡弑。遂乃神机迥发。心鼎独燃。掘沧溟而誓戮鲸鲵。芟林莽而决除虎兕。十年对垒。万阵交锋。虑久困于生灵。而选挑其死士。才过汾水。缚王铁枪于马前。旋及夷门。斩朱友贞于楼下。剑霜未匣。枪雪犹辉。段凝统八万雄师。倒戈伏死。赵严知一人应运。引颈待诛。遂使贼将寒心。谋夫拱手。取乾坤只劳于八日。救涂炭遂定于四方。备振皇威。咸遵帝力。今则秦庭贡表。两浙称臣。淮南陈附拜之仪。回纥备朝天之礼。才安宇宙。便息干戈。未尽枭夷。方议除剪。岂谓大蜀皇帝柔远怀迩。居安虑危。嘉我帝祚中兴。偫妖悉灭。特遣苏张之士。来追唐蜀之欢。吾皇回感于蜀皇。复礼远酬于厚礼。臣则叨承元造。获奉皇华。载驰得面于天颜。战汗不任于局地。臣无任感恩荷圣踊跃屏营之至。
上枯桧再生表 后唐 · 张冲虚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八
谨按濑乡记。此树枯来。莫知年代。自高祖神尧皇帝武德二年。太上老君见于晋州羊角山。语樵人吉善行云。为报唐天子。吾是尔远祖。亳州曲仁里是吾降生之地。有枯桧重荣。唐祚永兴。高祖遂于羊角山置兴唐观。其地改为神仙县。封羊角山为龙角。既至亳州。果有枯桧树复生。枝蓊郁。后因安禄山僭号之时萎悴。及禄山殄灭。元宗翠华归。奏枝叶复荣。今年十月中。又于其上再生一枝。约长二尺。耸身直上。迥出淩虚。叶密枝繁。独异众木。
赐慕容彦超诏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二
朕与卿久叙兄弟。比无嫌隙。自前岁奔逃之后。寻时慰纳如初。察忧疑则推以赤心。邀信誓则指之白日。留男不归大职。欲巳只在旧藩。动必依从。断无疑阻。何故执心不定。率意而行。聚草寇于城中。修战具于衙内。发言不逊。举事无常。差遣元随。主持镇务。恣令残害。任便诛求。率配之名。三四十件。抢拾事力。赡养奸凶。一境生灵。不胜其苦。南则结连淮寇。北则勾唤刘崇。早者差都押牙郑麟口奏敷陈。乞移藩阃。朕推心嘉纳。回诏允俞。昨上表请赴阙廷。朕亦一从卿意。复成欺侮。翻有指名。兼更伪诈郓州书题。点染齐王勋德。且非奇计。何必如斯。近者东面诸侯。相继奏报。称卿差点管内人户。团并义营。欲议发军。攻取邻道。众情不服。阖境波逃。其百姓皆并力同心。杀却元随镇将。例各将家回避。散投外界潜藏。或则保聚山林。就便构置寨栴。惧卿挟雠屠害。不保朝昏。悬望官军。救护为主。朕为人父母。能不痛心。吊伐之行。盖不获巳。今差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等部领马步大军。问卿情状。卿若能改心知过。束身归朝。当许全生。待之如旧。朕或违信。是谓自欺。卿若拒张。便令攻取。今更飞此诏。始末指陈。冀卿静虑深思。庶几转祸为福。言尽于此。卿其图之。
翰林志序 五代 · 李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昔宋昌有言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夫翰林为枢机宥密之地。有所慎者。事之微也。若制置任用。则非王者之私。汉制。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更直于建礼门内。台给青缣白绫。或以锦被帷帐毡褥画通中枕。大官供食。汤官供饼饵五熟果。五日一美食。下天子一等。建礼门内得神仙门。神仙门内得光明殿神仙殿。自门下省中书省。盖比今翰林之制略同。而所掌轻也。汉武帝时。严助朱买臣吾邱寿王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之徒皆在左右。是时朝廷多事。中外论难。大臣数诎。亦其事也。唐兴。太宗始于秦王府开文学馆。擢房玄龄杜如晦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贞观初置宏文馆学士。听朝之隙。引之大内殿。讲论文义。商较时政。或夜分而罢。至元宗置丽正殿学士。名儒大臣。皆在其中。后改为集贤殿。亦草书诏。至翰林置学士。集贤书诏乃罢。初国朝修陈故事。有中书舍人六员。专掌诏诰。虽曰禁省。犹非密切。故温大雅魏徵李百药岑文本褚遂良许敬宗上官仪时召草制。未有名号。乾封以后。始曰北门学士。刘懿之刘袆之周思茂元万顷范履冰为之。则天朝苏味道韦承庆。其后上官昭容独掌其事。睿宗则苏稷贾膺福崔湜。元宗改为翰林待诏。张说陆坚张九龄徐安贞相继为之。改为翰林供奉。开元二十六年。刘光谨张垍乃为学士。始别建学士院于翰林院之南。又有韩纮阎伯舆孟匡朝陈兼李白蒋镇在旧翰林院。虽有其名。不职其事。至德宗以后。翰林始兼学士之名。代宗初李泌为学士。而今壁记不列名氏。盖以不职事之故也。
上南唐元宗乞师表 五代 · 李守贞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
臣之先世。乃唐远裔。锡侯命将。代不绝人。茂绩殊勋。著于简册。昔日巢寇犯阙。僖昭失御。宗社板荡。为人所有。臣虽生于梁末。幼失怙恃。零丁孤苦。遭世多难。逮能执戈。捐身事晋。征讨攻伐。粗立战功。高祖见擢。俾典禁卫。颇著劳绩。寻属顾命。出守蒲津。洎少主厄运。遂没戎虏。晋鼎覆餗。天下横流。疆宇无主。臣不胜忿惋。痛心疾首。欲效愚忠。诛锄蛇豕。恢复先业。庶安宇内。功未及立。凶党俄临。众寡不敌。遂罹危迫。臣虽躬当矢石。以帅偫下。悉力固守。冀殄犬羊。殒首不顾。臣之分也。然预防不虞。有备不败。古之善教也。臣远闻君王霸有江左。雄跨淮甸。禁暴弭乱。推亡固存。有王者之风。将继巨唐有土者。非君而谁。况臣忝宗盟。敢罄诚。苟君王察臣忠勇。怜顾本支。救患恤邻。遏强拊顺。爰遣偏将。出为东援。则五霸之风。不让桓文之主。苟获全济。实君之惠。
齐王重修敬亭昭威侯庙记 南唐 · 张延嗣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一
夫神之依人。而聪明正直。人之奉神。必专诚精恳。故立庙貌乎以备致敬。设祭祀乎以祈福应。享致敬而主福应者。其惟昭威侯欤。况乎灵踪所来。异感斯肇。传之时俗。文诸碑篆者久矣。而以岚峰背拥。句水傍奔。松林锁烟。阴物骇魄。于彼江左。乃为名祠。会昌岁。相国崔公龟从按察当郡。豁当时宵梦。显兹后明灵。自是祷赛云臻。牲牢日盛。指骨无惭于青骨。倚山何愧于挂山。其如屡革光阴。旋倾檐栋。雨痕䌽壁。尘暗仪形。未偶饰修。罔资辉焕。延嗣自皇帝御极初。叨承宠渥。共佐藩条。时谒祠庭。细观坏。升元三载秋。暂朝丹阙。以此上奏宸聪。及拜青宫。得不仰闻英听。伏维大元帅齐王殿下忠符昌霸。孝奉家邦。克崇开泰之功。聿赞升平之业。遍流恩信。俯念□神俄顾问庙之隳损者。遂虔对以殿堂板阁。廊庑官署。遽降教令。遣赍白金。委之兴修。益彼宏壮。一期星律。方毕工徒。馀更䌽绘威容。装换帏帐。添列鞍马。漆刷门窗。仍置动用所须。并造内外亭子廊屋等。皆已周备。噫。得一之灵俨尔。如在之敬肃然。苟昭感无愆。则钦崇靡怠。用俾乎蘋蘩斯荐。庶几乎福善是徵。荷雍熙之化无穷。保元良之基永固。延嗣幸濡帝泽。安测神功。对坚珉非叙事所能。衔令旨贵纪于兹在。时升元四载六月二十一日记。
使契丹进元宗蜡书 五代 · 公乘镕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臣镕自去年六月离罂油。七月至镇东关。遣王朗奉表契丹。九月乃有番官彝离毕部牛车百馀乘及鞍马沿路置顿。十月至东京。留三日。契丹主遣闲厩使王庭秀称诏劳问。兼述泰宁王燕王九月同行大事。兀欲即世。母妻并命。又辽东以西水潦坏道。数百里车马不通。今年方至幽州。馆于悯忠寺。先迎御容入宫。言先欲见唐皇帝面。乃引见如旧仪。问国书中机事。臣即述奕世欢好。当谋分裂之事。契丹主喜。问复有事否。臣曰。军机别有密书。契丹主接至袖间。乃云。吾与唐皇帝一如先朝往来。因置酒合乐。又谕臣曰。使人泛巨海而至。不自意变起骨肉。道路有闻亦忧恐。手斟一玉钟酒。先自啜。乃以劝臣令饮釂。自旦至日餔始罢。自时数遣使宣劳。三日一赐食。谨遣王朗赍骰号子归闻奏。
上南唐元宗乞师表 五代 · 马希萼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昔先王早以勋业。基有楚国。不幸即世。顾命之夕。显令兄弟。以天伦绍立。庶奉宗庙。获享国祚。无何。嗣君不延永命。奄弃社稷。讣告至日。臣不胜痛切肤骨。血泣颐睫。即时奔走哀庭。冀处苫。用竭臣子之孝。不图天未殄祸。孽竖搆隙。閒离我戚属。汨乱先序。潜阻兵戈。将谋剿绝。苟不更图。殒在朝夕。故臣敢远遣行价。殚布腹心。惟君存先王之昔好。轸大国之武威。许出兵援。以附不腆。庶俾盗党。免弄凶器。
上元宗论边镐书 五代 · 欧阳广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臣近游潭州。伏见节度使边镐。初非将材。偶逢圣代。加之任使。措置乖刺。大失人心。致奉节兵士。乘夜大呼。共焚谯门。会明而遁散。不然。几致大变。是仁不足惠下也。朗陵近在肘腋。曾不为虞。乃图桂林。以取奔走。是智不足谋远也。与监军使昌延恭不相协和。动辄疑阻。是义不足和众也。堂堂幕府。空无才贤。是礼不足得士也。军中号令。朝出暮更。是信不足使人也。五者无一长。考之前古。未或不败。请择帅济师。以全境土。
赐李景玺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顷自有唐失御。天步方艰。巢蔡丧乱之馀。朱李战争之后。中夏多故。六纪于兹。海县瓜分。英豪鼎峙。自为声教。各擅蒸黎。连衡而交结四夷。乘衅而凭陵上国。华风不竞。否运所钟。凡百有心。孰不兴愤。朕猥承先训。恭荷永图。德不迨于前王。道未方于往古。然而擅一百州之富庶。握三十万之甲兵。农战交修。士卒乐用。思欲报累朝之宿怨。刷万姓之包羞。是以践位巳来。怀安不暇。破幽并之巨寇。收秦凤之全封。兵不告疲。民有馀力。一昨回军陇上。问罪江干。我实有辞。咎将安执。朕亲提金鼓。寻渡淮淝。上顺天心。下符人欲。前锋所向。彼寇无遗。弃甲僵尸。动盈川谷。收城徇地。巳过滁阳。岂有落其爪牙。折其羽翼。溃其心腹。扼其吭喉。而能不亡者哉。早者泗州主将递送到书一函。寻又使钟谟李德明至。赍所上表。及贡奉衣服腰带金银器币茶药牛酒等。近差健步进到第二表。今月十六日使人孙晟等至。赍到第三表。及进奉金银等。并到行朝。观其降身听命。引咎告穷。所谓君子见几。不俟终日。苟非达识。孰能若斯。但以奋武兴戎。所以讨不服。惇信明义。所以来远人。五帝三王。盛德大业。常用此道。以正万邦。朕今躬统戎师。龚行讨伐。告于郊庙社稷。询于将相公卿。天诱其衷。国无异论。苟不能恢复外地。申画边疆。便议班师。真同戏剧。则何以光祖宗之烈。厌士庶之心。匪徒违天。兼且咈众。但以淮南部内。巳定六州。庐寿濠黄。大军悉集。指期尅日。拉朽焚枯。其馀数城。非足介意。必若尽淮甸之土地。为大国之提封。犹是远图。岂同迷复。如此。则江南吏卒。悉遣放还。江北军民。并当留住。免违物类之性。俾安乡土之情。至于削去尊称。愿输臣礼。非无故事。实有前规。萧察奉周。不失附庸之道。孙权事魏。自同藩国之仪。古也虽然。今则不取。但存帝号。何爽岁寒。倘坚事大之心。终不迫人于险。事实真悫。词匪枝游。俟诸郡之悉来。即大军之立罢。质于天地。信若丹青。我无彼欺。尔无我诈。言尽于此。更不繁云。苟曰未然。请从兹绝。窃以阳春在候。庶务萦思。愿无废于节宣。更自期于爱重。音尘匪远。风壤犹殊。翘想所深。劳于梦寐。
赐李景将佐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朕自类祃兴师。麾旄问罪。绝长淮而电击。指建业以鹰扬。旦夕之閒。克捷相继。至若兵兴之所自。衅起之所来。胜负之端倪。戎甲之次第。不劳尽谕。必想具知。近者金陵使人。继来行阙。追悔前事。委质大朝。非无谢咎之辞。亦有罢军之请。但以南邦之土地。本中夏之封疆。苟失克复之期。大孤朝野之望。巳兴是役。固不徒还。必若自淮以南。画江为界。尽归中国。犹是远图。所云愿为外臣。乞比湖浙。彼既服义。朕岂忍人。必当别议崇封。待以殊礼。凡尔将佐。各尽乃心。善为国家之谋。勉择恒久之利。
赐江南国主李景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皇帝恭问江南国主。刘承遇至。赍到草表。分割庐舒蕲黄等州。画江为界。兼重叠见谢者。顷逢多事。莫通玉帛之欢。适自近年。遂搆干戈之役。两地之交兵未息。蒸民之受弊斯多。一昨再辱使人。重寻前意。将敦久要。须尽缕陈。今者承遇爰来。封函复至。请割州郡。仍定封疆。猥形信誓之辞。备认始终之意。既能如是。又复何求。边陲顿静于烟尘。师旅便还于京阙。永言欣慰。深切诚怀。其常润一路。及沿江兵棹。今巳指挥抽退。兼两浙荆南水路将士。各降诏示。并令罢兵。其庐黄蕲三路将士。亦遣抽拔。近内候彼中起揭逐处将员兵士及军都家口了毕。只请差人勾唤在彼将校。交割州城。所有江内舟船。或虑上下。须有往来。巳指挥只令就北岸牵驾。尽合披陈。幸惟体认。
赐江南国主李景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皇帝恭问江南国主。煮海之利。在彼海滨。属疆壤之初分。虑供食之有阙。江左诸军。素号繁饶。然于川泽之閒。旧无斥卤之地。曾承素旨。常在所怀。愿均收积之馀。以助军旅之用。
赐江南国主李景玺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皇帝恭问江南国主。窃以道契昌隆。抚有疆宇。控朱方而定霸。总泽国以称雄。五岭三江。风声自远。重光奕世。基构无穷。不有奇杰之才。孰副民庶之望。朕猥以凉德。奄宅中区。接风壤以非遥。幸马牛之相及。引领南望。久渴徽猷。果契素诚。获亲高义。一昨继劳使介。频奉好音。方在行朝。未遑报命。近还宫阙。合遣轺车。俾伸玉帛之欢。少答岁寒之意。
赐江南国主李景玺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朕居大宝之尊。为万邦之主。体穹昊从人之意。法禹汤罪己之心。豁开襟怀。昭示寰海。方务协和之德。岂忘旷荡之恩。载想融明。谅应鉴认。相次收到江南诸军员寮兵士四千六百八十七人。今并放归。
赐江南国主李景玺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皇帝致书恭问江南国主。星聚湖关。挺生英哲。命世既崇于基构。承家抚有于江山。愿寡昧之膺图。与君王之契协。属兹诞日。遂举旧章。仍辍近臣。往修国命。导所怀于乐土。期福履之无疆。今差枢密承旨曹翰押生辰国信往彼。到希见领。
赐江南国主李景书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皇帝致书恭问江南国主。兹睹来章。备形缛旨。叙此日传让之意。述向来高尚之心。仍以数载巳来。交兵不息。爰陈追悔之事。无非克责之词。虽古者省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也。况君血气方刚。春秋鼎盛。为一方之英主。得百姓之驩心。即今南北才通。疆埸甫定。是玉帛交驰之始。乃干戈载戢之时。岂可高谢君临。轻辞世务。与其慕希夷之道。孰若怀康济之诚。且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昔之圣哲。所不能逃。苟盛德之日新。斯景福之弥远。勉修政理。勿倦经纶。保高义于初终。垂远图于家国。流芳贻庆。不亦美乎。谅惟英敏。必照诚怀。
元宗钓鱼无获进诗 五代 · 李家明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
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
咏卧牛(元宗游后苑,登台,见牛晚卧美荫,家明曰:“臣不学,敢上绝句。”辅相皆惭。) 五代 · 李家明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曾遭宁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
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