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纸鸢止宋齐丘哭子烈祖受杨氏禅,迁让皇于海陵元宗继统,用齐丘之谋,无少长杀之。齐丘无子,晚得一子,随卒,恸不止。家明曰:“惟臣能止之。”乃为诗书纸鸢上,乘风吹之,度至齐丘家,遂绝其缕,齐丘见之惭感,乃止。一作布衣李匡尧作。) 五代 · 李家明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四部
安排唐祚革强吴,尽是先生作计谟。
一个孩儿𢬵不得,让皇百口合何如(一作“化家为国实良图,总是先生画计谟。今日丧雏犹自哭,让皇宫眷合何如。”)
本业寺记 南唐 · 僧契抚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夫以星池布彩。
扶烈宿于元穹。
鹤树收光。
运真风于像教。
远则摩腾入汉。
近乃达摩来梁。
传三乘一性之宗。
古今恒尔。
指见智无生之忍。
人我自除。
所以佛依法住。
法假人宏。
道本无心。
即心悟道。
未證斯理。
解如然。
喧寂之居。
故非常得。
依王水土。
事佛瓶盂。
设戒防身。
藏名远恶。
剋修三界。
不止六尘。
禀奉四仪。
方归八正。
其本业寺者。
梁天鉴九年。
有释净□舍宅为寺。
累代废兴。
石像既存。
乡人崇信。
凡经亢潦。
众聚祈求。
奉国而事家。
实遵尧而慕舜。
其民戚戚。
其化堂堂。
既偶主上垂衣。
寰中举首。
山河秀实
日月光轮。
遐迩奔趋。
车航辐凑。
三教齐兴于圣代。
一乘别纪于明朝。
频婆王而再出如何。
非须达多而重生弗□于保大五年
上元县近寺众多檀信□义开宁两乡周俊周裼等。
云集□国方奏请开善寺僧令安归寺整葺焚修。
蒙先元宗皇帝御批。
功德使齐王旨。
省司给牒。
重赐开基。
再修此寺。
江月沈而犹出。
塞雁去而还来。
唯酬帝祚之恩。
永感乘时之德。
尔后召募四方檀信。
共创伽蓝。
绀殿光鲜。
晨夜之香灯馥郁。
青龙迤逦。
寒暄之翠联环。
寺主安上人
俗姓□当门人事。
开善出家。
顺义六年
武皇戒品习筵。
经论罢。
好虚閒。
拟易高踪。
应来众议。
□居名迹。
独质劬劳。
执火拾薪。
犹希弟子。
有上足门人道新道升道通道暹道圆等。
相次出家。
承旨训。
如子奉亲。
及至经业该通。
元受具。
甘露之香坛灌顶。
如来之戒制持心。
戴日衔恩。
□山捧国。
师资之义。
恭效无疲。
侍膳之心。
始终曷已。
次教化造得正堂厨库。
其有廊屋僧堂。
必□圆就。
良时已偶。
星宇重兴。
东接文园
昔是储君之主。
西连蒋峤。
今兹萧帝之踪。
几百年而□梵泠音。
流传佛事。
一千载之龙图阐化。
普遍新皇恩。
愿戈鋋无讨伐之心。
愿稼穑有丰登之序。
九功乐业。
三界同安
长开十善之门。
共续五天之教。
金言可显。
磐石恒坚。
名籍有图。
遗踪莫朽。
年移事往。
纪德难胜。
继踵宏扬。
刻镌铭石
谨记。
时唐乾德五年岁次丁卯七月十九日建。
书琵琶背(周后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赏其艺,取所御琵琶时谓之烧槽者赐焉。烧槽,即蔡邕焦桐之义,或谓燄材而斲之,或谓因爇而存之。后临殂,以琵琶及常臂玉环亲遗后主。)964年 南唐 · 李煜
五言绝句 押豪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馀煖在檀槽。
元宗元日大雪登楼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一宿东林正气和,便随仙仗放春华。
散飘白絮惟分影,轻缀青旗始见花。
落砌更依宫舞转,入楼偏向御衣斜。
共待金门诏,愿布尧言贺万家清顾嗣立《诗林韶濩》卷一一)
宋齐丘尚书省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九、全宋文卷一六、《徐公文集》卷七、《全唐文》卷八七九
敕:两掖南宫,枢机之地也;
元台上公,股肱之寄也。
况亲贤在位,中外具瞻,式叙彝伦,爰申明命。
真宰之重,大政咸归,出纳王言,固当综录。
侍中、寿王某向兼南省,未叶旧章,宜罢判尚书省,便领中书、门下省事
太保齐丘,虽道在经邦,方资纳诲,而事殷会府,兼藉允釐,可知尚书省事
大元帅齐王,总纳百揆,以贞万邦,凡百谟猷,悉关献替,其三省事,并取齐王参决。
朕允思恭己,以景灵。
用一国之才,敢辞则哲;
成天下之务,庶叶无为。
方俟沃心,岂劳多训。
舒州司马李景述可虞部郎中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全宋文卷一七、《徐公文集》卷八、《全唐文》卷八八○
敕:王者用士,其要惟公,苟得其才,近亲何避?
某官李景述,承茂勋之后,秉素士之风,颇有美名,闻于戚里。
郡丞之任为久,台郎之位为宜,俾疏庆恩,改授清级。
无忘师友之训,以奉朝廷之仪。
谢诏撰元宗实录表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一、全宋文卷一九、《徐公文集》卷二○、《全唐文》卷八八一
伏奉诏谕,以《元宗皇帝实录》命臣修撰。
才微任重,恩厚责深,拜捧丝纶,若临冰谷中谢。)
臣闻握图御宇,既宪章于在昔;
创法垂统,亦启佑于后昆。
然则至德无名,玄功无迹,惟日用而不竭,岂浅局之能量?
是以良史之才,历代为重。
以南、董之直而无闻于成编,如之能而不绝于浮议,则知铺陈王业,昭灼皇图,求之当仁,岂易轻授?
伏惟元宗皇帝绍中兴之统,承累洽之基。
大孝迈于有虞,仁恕逾于汉祖
爱人节用,得孝文之风;
重学崇儒,有建元之烈。
东京光武、章、明,以忧勤立政;
魏室则太祖陈王,以文藻化人。
综是全功,允昭圣德。
对越上帝,敷佑下民,二十年间,慎终如始。
陛下嗣膺宝历,钦若天明,以累圣之资,辅生知之哲,导扬休命,启焕贻谋。
故得畏轩后之神,更延三百;
文王之祀,永奉明堂。
必将著以丹青,播于金石。
斯为重任,宜在鸿儒。
如臣者,章句末流,记问微学,遭逢之便,尘玷司言
岂意天鉴不遗,宸慈过听,猥加宠寄,及此非才。
进退莫遑,怔忪失次。
然臣祗事先帝,常忝近司,沐王泽以滋深,钦皇风而永久。
报大君之厚德,诚有愚心;
厕作者之清尘,其如公议。
戴恩愈极,揣分弥惊,未识津涯,徒知庆跃云云。
御制春雪诗序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一、全宋文卷二一、《徐公文集》卷一八、《全唐文》卷八八一
臣闻尧尚文思,《书》有咏言之目,汉崇儒学,史称好道之名,所以泽及四海,化成天下。
其后迂阔王道,荡摇淳风,正始之音,阙而莫续。
魏帝「浮云」之句,不接舆词;
王融曲水》之篇,无闻圣作。
兴古义,允属昌期。
我皇帝陛下常武功成,右文业广。
明逾日月,不以圣智自居;
思掞云天,不以才能格物。
其或南薰有怿,东作无忧,民思秋稼之娱,物茂冬蒸之礼,恩覃在镐,调振横汾。
天籁发音,畴非耸听;
乾文垂象,宁隔仰瞻。
信可以畅列圣之谟猷,变生人之耳目者也。
于是岁躔作噩,序首青阳,玄鸟司启之明晨,白兽称觞之节日,有唐中兴之一纪,皇上御历之七年,地平天成,时和岁稔。
衢樽之味,普洽玄风,击壤之声,散为和气,同云竟野,朔雪飞空。
急势随风,影乱东郊之仗;
凝华接曙,光浮元会之筵。
星跸既移,云罍乃启。
太弟以龙楼之盛,入奉垂旒;
齐王以凤沼之崇,来参帟几。
霞轩结辙,革履齐趋。
唯陈《韶》《濩》之音,无取鱼龙之戏。
喜油油之既,顾奕奕之方呈。
笔落天波,言成帝典,七言四韵,宣示群臣。
乃命太弟太傅建勋,翰林学士给事中朱巩、常梦锡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殷崇义游简言吏部尚书毗陵郡景运,工部尚书上饶郡景逊,左常侍勤政殿学士张义方谏议大夫勤政殿学士潘处常、魏岑驾部员外郎知制诰乔匡舜,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徐铉膳部员外郎知制诰张纬,光禄卿临汝郡景辽,鸿胪卿文安郡景游太府少卿陈留郡景道,左卫将军乐安郡公弘茂驾部郎中李瞻等,或赓「元首」之歌,或和《阳春》之曲,如葵心之倾日驭,似蛰户之向雷门,二十一篇,咸从奏御。
皆所以美丰年之兆,申万物之情,非徒载笑载言,一吟一咏而已。
昔者「白云」之唱,七萃驱驰;
黄竹》之诗,万人冻馁。
王猷且塞,后嗣何观?
孰若偃仰大庭,优游六艺?
初筵有秩,而六宫不移;
夜漏未央,而百官已事。
被之乐府,授以史官,焕乎文章,无得而称也。
有诏为序,以纪岁月(御批云:「宿来健否?酒醒诗毕,可有馀力?何妨一为之序,以纪岁月?呵呵!」),天慈过听,猥属微臣。
徐乐上书,徒惭暮入(其日内宴,臣迨夜方赴。)
安国作序,幸冠首篇。
狂简仅成,兢忧罔措。
谨上。
重修筠州祈仙观记974年9月24日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三、全宋文卷二四、《徐公文集》卷一○、《全唐文》卷八八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筠州祈仙观者,东晋黄真君上升之地,因为道馆。
绵历代祀,互有增修。
国朝保大中元宗皇帝奉为吴让皇再加营构,金石具刻,此不备书。
夫言意假象,故立朝修之所;
形器有坏,故资缮完之工。
此观当荆楚之要津,实邮传之便道,过宾税驾,游子解装,憧憧往来,罕或虚月,必葺之。
后二纪有馀,闬闳垣墉,颓落且半。
道士罗自正,总摄真侣,启焕玄风,以为道由人弘,德以勤继,下饰不美,人其谓何?
于是心谋躬行,节用畜力,授其徒之可任者,会其士之好道者,月省岁计,经之营之,即旧谋新,兴废补阙,十有馀岁,其绩大成。
凡建圣祖殿、黄真君殿各一区。
峙瑶坛,范洪钟,造横桥于通津,植茂树而蔽野。
其修旧整坏者,层楼重廊二十馀间。
其取材也时,其择匠也良。
程之以壮,督之以固,瓴甋碝磩尚其密,藻绘丹雘尚其丽。
帑廪不费,工庸不劳,焕然新宫,峙此灵境。
君子是以知其能也。
夫神仙之事,史臣不论,岂不以度越常均,非拟议所及故邪?
仲尼书日食星陨,皆略其微而著其显,虑学者之致惑也,又况于希夷恍惚之际乎!
然而载籍之间,微旨可得,《书》云「三后在天」,《诗》云「万寿无疆」,斯皆轻举长生之明效也。
及周、汉而降,则事迹彰灼,耳目不诬,天人交感,民信之矣。
于是通儒洪笔,始著于篇。
至如许君、黄君,通幽洞冥,穷神极妙。
逮尔姻族,与夫家人,乘景上隮,超然绝俗。
故墟旧井,真气裴回。
至其乡而思其人,仰其道而践其迹。
斯观之盛,岂徒然哉!
铉顷岁扈从南巡,有事于游帷之观。
二宫相距,两舍而遥,使指有程,瞻望弗及。
逮今一纪,无日忘之。
会罗君状其功绩,图其形胜,见托纪述,欣然而书。
开宝七年九月二十四日记。
武成王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三、全宋文卷二七、《徐公文集》卷一○、《全唐文》卷八八三
下臣伏读前史,穷探政经,莫不以兵战为危事,目干戈为凶器,异达人之格论,盖曲士之常谈。
若乃上考洪荒,遐观拟象,九畴垂范,何尝弃从革之功;
五纬丽天,讵可沦长庚之耀?
春生夏长,非秋无以收成;
雷动风行,非霜不能肃杀。
先王设教,畴敢渝之?
垂衣裳以正其本,为弧矢以申其用。
坂泉戡难,所以见轩后之神明;
丹浦庇人,所以成帝尧之光宅。
七旬来格,本由舞羽之仁;
八百同辞,始自葬枯之惠。
故修文庙堂之上者,武功之始;
折冲千里之外者,文德之形。
好仁而忘兵,则西夏偃王以之而殒;
恃力而弃义,则夫差嬴政由是而亡。
乃知文德不修,则武功不立;
武功不试,则文德不昭。
相须而成,其揆一也。
故立其教者谓之圣,大其业者谓之贤。
圣则应天顺人,西伯受代殷之任;
贤则开物成务,太师有佐命之功。
当其偃息朝歌,盘桓渭水,量恢宇宙,既处困而能通;
才冠生民,亦俟时而后动。
云雷之屯已构,天人之契冥符。
历数有归,君臣相遇,投钓而起,同车以还。
尊为王者之师,我无惭德;
加之百官之上,人绝异言。
大矣哉,圣哲膺期,无得而称已!
故能式遏乱略,大拯横流。
把白旄而誓师,操黄钺而助断,解倒悬之困,释比屋之诛。
大统既集,天保已定,然后轼庐表墓,归马放牛,申义风于,授成事于,宏开四履,高视五侯。
及其德泽将衰,风流已远,犹使纪侯大去,不遗九世之雠;
周室既卑,更赖一匡之业。
自非道充四表,功济三才,孰能丕显烈光,若斯之盛者也?
其后圣人既没,真风渐漓,战国如焚,群生殄瘁。
王利器,举为争夺之资;
阙里诸生,率用纵横之说。
遂使中都愤叹,聿兴「末学」之词;
柱史伤嗟,始发「不祥」之论。
流遁忘返,积习生常,则我《武》、《护》之音,将坠于地。
夫至公所以应群动,上德所以综万殊。
达其旨,则左右咸宜;
迷其本,则弛张两失。
自汉参霸道,魏济奸雄,藐尔千年,荒哉七德!
国家参墟发命,扈水膺图,群黎兴徯后之辞,八表有宅心之地。
高祖奉天革政,扇牧野之高风;
太宗屈己师臣,蹑渭滨之盛轨。
施其法则致其报,入其国则思其人,贞观年中,始于磻溪立庙。
玄宗祗若先训,奋发神谋,平内难于女戎,嗣鸿图于代邸,永言遗范,重事严禋。
开元中,诏京师及天下州府并立太公庙,著良辰于上戊,抗缛礼于虞庠,而复历选前修,式崇配享。
得其体者,参入室升堂之列;
蹈其迹者,俨抠衣函丈之容。
穆矣皇风,焕乎甲令!
肃宗来朝走马,初严避敌之师;
九五飞龙,遂在天之命。
浇戈既戮,商奄犹骄,方资戡定之勤,更举褒崇之诏。
礼尊南面,位极真王
取其大告之称,以定易名之典。
历代之阙文备矣,圣皇之能事烝哉!
故得灵鉴孔昭,群臣竞劝,诸侯供职,函夏同文,中兴之功,配天齐古。
虽复运逢兴替,时有安危,造周之德既隆,思汉之人常在。
烈祖沉潜刚克,神武有徵。
静氛疠于萧墙,功高庖正;
搀枪于丹徼,业茂宾门
由是四海乐推,三灵眷命,光复旧物,洪惟至公,大道将行,皇猷累洽。
今上允文允武,克长克君。
自出震见离,发号施令,雷行天下,丰宜日中,信及豚鱼,仁沾行苇。
若夫尚齿尊贤之教,宵衣旰食之勤,制礼作乐之文,返朴斲雕之质,固已纷纶。
帝箓掩映,瑶编犹复,叶比臧谋,畴咨庶政。
以为五材并用,废一不可,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是故简万乘之人,申九伐之令。
六官联事,百度惟贞。
副君以介弟之尊,当抚军之任,威而不猛,动必以仁。
大元帅齐王,明德茂亲,由诸王宿卫
副元帅燕王,敦诗阅礼,以长子而帅师。
用能启迪大中,张皇下武。
其馀西京名将,雾集星罗;
北府奇兵,飙驰电骛。
并列云台之像,咸开长水之营。
地利人和,思深虑远。
域中无事,则用之于进贤兴功;
四方有变,则用之于吊民伐罪。
故出车瓯骆,则系以长缨
鞠旅衡湘,则举为内地。
皆所以拯其涂炭之患,息其沉阏之争,非徒夸大兵威,兼并土宇而已。
至于篁竹萑蒲之聚,田、昭、屈、景之宗,或粗举先声,或聊分偏校,莫不厥角稽颡,请命即刑。
史不绝书,野无遗寇。
斯乃声明文物之外,庙堂帷幄之间,思未半之,功已倍矣。
加以为而不宰,让德于天。
洁粢丰盛,靡违于时事;
春兰秋菊,远被于无文。
乃顾戎韬,式严邦政。
以为三王四代之事,罔不从师;
前哲令德之人,必将崇祀。
列圣盛典,实启孙谋,乃复旧章,爰作新庙。
于是宗伯建位,梓人授规,入端门而右回,旁太学以西顾,瞰康庄而列屏,因爽垲而营基。
他山之石咸移,中伐之材毕萃。
成之不日,自比灵台;
揆彼方中,宁惭楚室。
崇堂屹以特起,高门豁其洞开。
筵有笾豆之区,阶有宾主之位。
干戈在序,钟鼓在庭。
繟然观艺之场,蔼尔致诚之地。
春秋二仲,时和气清,醴盏交羞,牲牷不疾。
鹖冠礧剑,展告虔荐信之仪;
玉戚朱干,俨象德达神之列。
中军元帅,出建灵旗;
六郡良家,来登勇爵。
旆旌铙吹,桓桓推毂之威;
金石丝篁,穆穆燕毛之序。
观之者,乱臣知惧。
比夫汉尊,讵臻清净之源;
秦用刑名,徒有刻深之弊。
中庸之德,其在兹乎。
嗟夫!
圣人没而微言绝,王泽竭而颂声息。
奚斯露寝,诸侯之事何观?
吉甫清风,衰世之音孰尚?
岂若帝图光赫,圣作宏新,人知鼓箧之方,家识止戈之渐。
固可著之金石,列在鼎彝。
微臣学愧常师,用惭兼备。
承明再入,固无经国之才;
宣室徵还,幸对受釐之问。
将使延州听乐,长闻雅正之声;
圯上受书,世出帝王之佐
敢扬丕训,敬勒贞珉。
其铭曰:
于惟基命,建用皇极。
实有武备,以昭文德。
弗惠弗迪,是纠是殛。
天地刚柔,惟帝之则。
是则是效,文王武王
师尚父,时惟鹰扬
匡正天下,绥爰四方。
微禹之烈,于汤有光。
肃肃牵牲,皇皇表海。
简礼从质,因民不改。
难老曰寿,专征为大。
泱泱之风,至今犹在。
大道既隐,明王不遭。
走鹿争逐,赪鱼告劳。
泯若四履,纷吾六韬。
我思古人,心焉忉忉。
天或爱民,物无终否。
率此叛国,归于圣帝。
初征,至牧乃誓。
君子万年,本枝百世。
鸿图再造,二圣重光
亦既大赉,宁惟小康。
六事允釐,四维孔张。
梦寐卜猎,咨嗟钓璜
虎踞之阳,龙藏之涘,爰作新庙,毕从明祀。
设枑交戟,朱门纳陛。
嵬嶵穹崇,重深奥秘。
名光大告,礼重真王
侑神祀食,入室升堂。
威仪文物,容貌采章。
列圣有作,兹焉不忘。
胶庠既成,教义既明。
三湘即序,百越来庭。
马无南牧,人怨东征。
烈烈政典,洋洋颂声。
商郊车骑,灌坛风雨。
绩用不泯,威神若睹。
镂金石以表德,荐馨香而受祜。
春兰兮秋菊,无绝兮终古。
唐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少府监河南方公墓志铭966年1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五、全宋文卷三○、《徐公文集》卷一五、《全唐文》卷八八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公讳讷,字希仁
其先河南人也,后世从官,徙籍新安,支派繁衍,遂为郡之著姓。
迨公数世,皆以儒雅退让,播为门风。
曾祖颙,登州文登县
祖亮,左武卫兵曹参军
考縠,荣王府司马
母聂氏,追封河南县太君,问政先生师道之长女也。
公承积善之庆,负夙成之智,砥节励行,好学能文,时然后言,非礼勿动,乡曲之党,翕然称之。
太师陶公,来守新安抚纳人士,署为郡吏,委以典签,恪恭详敏,甚称所职。
历事累政,其志如初。
烈祖肇基王业,元宗实综军政,管记之任,勤择其人,闻公之名,召致幕府
王国初建,署宁国军节度馆驿巡官,掌都统表奏。
皇室再造,庆赏遂行,擢拜虞部员外郎,掌元帅表奏。
数岁,以皇孙就傅,命公侍读
讲道赞德,励裨益之诚;
端己直躬,尽表微之节。
俄迁水部郎中
明年皇孙封南昌王东都留守,以公为留守判官,迁主客郎中参赞政务,事无违者。
司农少卿,依前充职。
明年,王移任宣、润二州大都督,复以公为浙西营田副使通判军府
六载匪懈,庶职交修,懋官之赏,诏命叠委。
累迁至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封河南县男
俄拜泰州刺史,充本州屯田监院使
正身而令,悉心为理,公无遗利,民自从风。
属强敌深侵,东京失守,而州兵尽出,人心大摇。
于是士庶老幼,尽室南渡。
公自归阙下,坐是除名。
数年,除歙州团练判官,上曰:「战争之际,吾岂以武勇责书生哉!
军法不得不尔」。
即召拜太子右谕德
今上嗣位,迁少府监
丙寅岁正月十六日,卒于京师美仁坊官舍,享年七十七。
上为之废朝一日,赐谥曰定
以其年某月日葬于某所,礼也。
前夫人谢氏早亡,继室施氏封沛县君
长子前,宣州宁国主簿
次子志,饶州文学
公以名教为乐,以矩矱自任,行必中立,居无惰容,搢绅之间,推为纯行。
公之外祖,得道之士,故公颇以朝礼修养为务,鸡鸣而起,孜孜不倦。
年俯悼耄,体常康强,及属纩之晨,无伏枕之疾,斯亦力行之报也。
铉也不佞,早辱交契。
昔先君从事黟、歙,公适仕本部。
及公策名郎署,铉亦忝官联。
既熟其素履,愿垂于不朽,附于史氏,以令猷。
其铭曰:
圣人四教:文行忠信。
惟公似之,光有令问。
秉笔赞画,登朝典郡。
宠至若惊,道丧无闷。
年俯中寿,官参列卿
归全委顺,终吉永贞
宰树长在,高台自倾。
用刊圆石,閟此佳城。
唐故客省使寿昌殿承宣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使持节筠州诸军事筠州刺史本州团练使汝南县开国男周君墓志铭967年10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五、全宋文卷三○、《徐公文集》卷一五、《全唐文》卷八八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君讳廷构,字正材洛阳人也。
岐山至德,绵瓜瓞者万邦;
洛宅旧都,守枌榆者百世。
簪组相继,谱谍存焉。
曾祖侃,太常博士
祖潜,深州乐寿县
避乱南徙,因家广陵
考延禧,明经擢第。
有吴之霸,受辟为淮南巡官,累官至户部郎中,与殷文公、游贞公同掌文翰。
无禄早世,故大位不跻。
君即户部第四子也。
幼而岐嶷,长而笃厚,躬行孝悌,馀力学文。
以荫释褐,补弘文馆校书,试吏为池州司户参军,改宣州宁国县尉
烈祖在藩,乃眷旧族,闻君修谨,复有吏能,因表为黄州长史,宠以朱绂,置之府朝。
及受禅,迁通事舍人
鸿业肇兴,王泽遐布,赞导之任,实寄司聪,护戎修聘,观风按狱,受命而出,动罔不臧。
历事两朝,任遇弥厚,赏赐既数,阶勋屡迁,而通事之任如故,盖惜其能也。
保大七年,转将作少监判四方馆事
浩穰之地,尹正为难,复以本官判江宁府事。
其间监诸侯之典者十,通四方之命者三,摄州府之政者六,按枉挠之狱者四。
或敷惠于新附之俗,或投身于危乱之地,本于忠而后动,忘其生而后存。
元宗嘉之,以为客省使
今上嗣位,深惟旧劳,特加金紫光禄大夫台州刺史
常御寿昌殿视事,中外之人,咸得引见,又以君为寿昌殿承宣
出为忠义军监军泉南等州宣谕使
还,迁筠州刺史、本州团练,仍使充客省使
君以备尝艰危,复逼迟暮,恳辞繁剧,恩旨不从。
丙寅岁十月二十二日,终于京师某里之官舍,春秋六十有六。
诏废朝一日,赐谥曰某
明年正月日葬于某所,礼也。
夫人天水县姜氏,辅佐之勤,率由妇礼,训诲诸子,备有义方。
大理评事崇俭,太常寺奉礼郎崇素,及崇顺、崇信等,皆儒谨,且不坠其先。
铉家世通旧,尝接姻娅,淡成之分,终始不渝。
何以寘怀,是用刊德。
其铭曰:
猗嗟周君,世济其名。
展如之人,克嗣厥声。
受任干蛊,临难忘身。
居中处约,全和保真。
与物皆化,万古同尘。
勿伐,惟新。
刊石表墓,于嗟善人!
唐故奉化军节度判官通判吉州军州事朝议大夫检校尚书主客郎中骁骑尉赐紫金鱼袋赵君墓志铭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六、全宋文卷三○、《徐公文集》卷一五、《全唐文》卷八八六
君讳宣辅,字仲申
其先天水人也,累世从宦,不常厥居。
曾祖全真,工部员外郎滕州刺史
祖倚,太子校书
考台,歙州海宁
君即海宁府第三子也,生于广陵,长于江左
幼而俊敏,博综群书,尤善名法之学。
烈祖辅政,方申明纪律,君以是中选,释褐补江都府文学,直刑部
明年,改信州司法参军,察狱详刑,号为详练
久之,召赴阙,以本官权参元帅府法曹事。
踰年,改大理评事
元宗嗣服之初,精心庶狱,权要举不附己者,因中伤之,君坐黜为饶州司士参军
明年,王师伐闽,护军公表君才可烦,使以本官判军司事。
时顿兵深入,自冬涉秋,经束马悬车之涂,督飞刍挽粟之役,事集师尅,君有力焉。
师还,加朝散大夫,行常州义兴,推诚率下,民用协和。
丁忧去职,复为江州录事参军
连帅议浚湓浦,以屯舟师,诏从之。
君以无益戎备而劳民力,乃指陈利害,抗疏极论。
上甚嘉之,即命止役。
由是迁大理司直通判蕲州军州事。
明年,迁检校水部员外郎,充建州观察推官通判军府事。
会越人窥边,使间诱建民,将以为乱。
君廉得其实,尽案诛之。
优诏褒美,赐衣一袭,迁检校屯田员外郎
三年,徵拜守水部员外郎判度支
时师旅荐兴,军食不给,命君为沿江催运使,轺传所至,转输如流。
朝议以姑熟居畿甸之间,实供亿之始,徙君为当涂
踰月,复徵为主客员外郎判大理寺赐紫金鱼袋
始君以理官得罪,至是上知其无私,故复任焉。
守官循理,挺然中立,转工部员外郎,仍判寺事
今上嗣位,上疏论时政,以为刺史县令,亲民之先,而考绩抡材,未尽其理。
上深然之,迁朝议大夫户部员外,充宣、歙、常、润等道安抚使
以刺举无避,为权臣所排,宸鉴昭明,故得无咎。
使还,以本官判兵部事。
庐陵群盗充斥,州兵不能制,上忧之,亟命君为奉化军节度判官,判吉州事,转主客郎中,擒奸摘伏,克举其职。
其年秋九月七日遇暴疾,翌日终于郡之官舍,享年六十有一。
明年春二月,归葬江宁府某所,礼也。
夫人查氏,吉王府长史昌之女、工部尚书文徽之妹。
婉昵之德,闺房之秀,内助著美,士林所推。
子七人:长曰钧,袁州新喻
次曰错,枢密院承旨
次曰钟,举进士
次曰铨,前国子监三《礼》;
次曰䤷、钺、鐭,皆国子监生
女一人,适秘书省正字周希定。
君有孝悌之性,闻于宗族;
然诺之信,称于友朋。
守己有常,事君不谄。
位未达而知足,禄虽优而弥贫。
其当官持事也,必尽己所长,不为利回,不为威惕,故屡失大臣意,然好直之士亦以此多之。
铉久尘近职,熟君操行,直笔耸善,以告后人,故铭其墓曰:
英英赵君,松茂兰薰。
应用以法,饰身以文。
道直词正,心平气纯。
如何不淑,今也为尘。
金陵仙乡,古多名人。
归骨于是,与善为邻。
泉台不晓,垄树空春。
勒铭挂剑,慷慨沾巾。
唐故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昌黎韩公墓铭970年9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六、全宋文卷三一、《徐公文集》卷一六、《全唐文》卷八八六、民国《潍县志稿》卷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公讳熙载,字叔言
其先南阳人
《传》称武王之穆,《诗》美韩侯受命。
晋以六卿升降,汉以三杰重轻。
至东晋末,征西从事延之以忠义之节,践艰屯之运,避乱远徙,遂家昌黎
馀庆流光,最为繁衍。
曾祖钧,太仆卿
祖殷,侍御史
光嗣秘书少监、淄青观察支使,故又为齐人。
公秉夙成之智,负不羁之才,文高学深,角立杰出。
年始弱冠,游于洛阳,声名蔼然,一举擢第。
同光之乱,藩郡崩离,公以国难方兴,家艰仍构,瞻乌择木,杖策渡江。
烈祖高皇帝纳麓在辰,侧席时彦,得公甚喜,宾礼有加。
于时有吴肇基,庶事草创,公以俊迈之气,高视名流。
之徒弗容,亦季、孟之间不处。
校书郎释褐,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
公亦怡然,不以屑意,咏风月,游山水而已。
中兴受命,上嗣抚军,以公有七子之才,膺四友之拜,徵为秘书郎,掌东宫文翰。
元宗深器之,及践位,以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赐绯,又以大礼繁叠,加太常博士
时有司议孝高宜称宗,司门郎中萧君俨上疏论之,公与给事中江君文蔚协同其议。
凡书疏论难,皆成于公手。
由是庙号尊谥定于一言,君子以为真博士也。
顷之,以本官权知制诰
初,公但以文章际会,未尝与政。
及其当惟新之运,感知己之恩,未及听政,章疏相属,或驳正失礼,或指摘时病,由是大为权要所嫉,竟罢其职。
丞相宋公,朝之元老,势逼地高,公又廷奏党与,词旨深切。
天子优容之,而用事者滋怒,旋贬和州司士参军
数年,移宣州节度推官
徵还,复为虞部员外郎,迁郎中史馆修撰赐紫
俄拜中书舍人,从时望也。
公虽才识优赡,而质性疏散,凡在位者,道复不同。
于是深居移病,罕与朝谒。
时兵兴之后,国用不充,公援古酌今,请以钱为币。
时献封者甚众,元宗独以公议为长,即拜户部侍郎,充铸钱使
今上践位,改吏部侍郎,兼修国史
初,铸钱之作也,自宰执而下,相与沮之,故百司不供,久未能就。
上为之晓譬事理,亲加督责,而公犹不胜其忿,尝因对见,声色俱厉,因徙为秘书监
不逾年,复拜吏部侍郎
新钱既行,大济经费,诏赐钱二百万,拜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
公少而放旷,不拘小节,及年位俱高,弥自纵逸。
拥妓女,奏清商,士无贤愚,皆得接待。
职务既简,称疾不朝,家人之节,颇成宽易。
虽名重于世,人亦讶其太过。
上不得已,左迁太子右庶子分司南都
于是谢遣妓乐,单车首路。
留之未几,复为兵部尚书学士如故。
是时岁比旱歉,主上忧勤,公复论刑政之源,明防救之术,又上《格言》五篇。
手诏嘉纳,即拜中书侍郎,充光政殿学士承旨
初,上选近侍数臣直宿禁中,常御光政殿召对,夜分乃罢,故命公此职,以宠异之。
霖雨之望方深,钟漏之期遽逼。
春秋六十有九,庚午岁秋七月二十七日没于京凤台里之官舍。
上省奏震悼,为之涕流,有司奏当辍朝三日,
唐故左右静江军都军使忠义军节度建州观察处置等使留后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右威卫大将军临颍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陈公墓志铭972年9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六、全宋文卷三一、《徐公文集》卷一六、《全唐文》卷八八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公讳德成字仲德
其先颍川人也。
帝妫馀烈,侯满崇封。
盛德之祀绵邈于百世,光远之庆蕃衍于万国,故我洪胄,代雄建安
王室中微,闽方角立,网罗英异,弘济艰难。
我曾祖茂新、祖滔,皆以雄才勇略,奋扬忠力。
将领之任,生表其策勋;
督护之名,没垂于饰壤。
父诲,检校太尉、兼侍中建州刺史忠义军节度使谥忠烈
殊勋大节,有信史丰碑存焉。
公即忠烈公之长子也。
钟粹和之气,秉冲淡之心。
通习孙吴,固其家法;
酷好坟典,乃自天资。
就傅之年,已著名誉。
先公剖符剑、浦,威信洽闻,诤子之助,实有其力。
弱冠,为本郡裨将
先公以身守边郡,心存本朝,累表遣公入宿卫,即擢拜右千牛卫将军,充殿直指挥使
恭命畏法,修身择交。
先公每言边事,常密疏于纸,遣公上启,默识强记,敷奏閒习。
元宗甚嘉之,累迁右静江指挥使
值淮上兵起,王师不振,公屡上书自奋,诏隶西北面行营。
以舟师趣济难,破其屯戍,遂入海陵,与诸军会,励兵固守。
强敌日益,公连战破之,虏获千计。
围兵既遁,乃涉长淮,指下蔡,别率战舰,分击浮桥,三中流矢,神色自若。
自秋徂冬,且战且前。
凡五进军垒,皆以众寡不敌之势,当轻悍卒至之师,临难忘身,每战必捷。
而元戎逗挠,逆臣携叛,群帅失道,公全军而还。
迁右宣威军厢虞候,制曰:「独此一军之众,堪为百战之师」。
其见称如此。
数月,为和州刺史,又为左天威将军厢虞候
明年,改池州刺史
是时疆埸俯定,闾井未完,公奉法循理,正身率下,庭无滞讼,吏不生奸。
铁轴牙樯,无忘水犀之备;
轻裘缓带,常为岘首之游。
赋诗纪颂,粲然可述。
元宗南狩,从至石牌。
上每登临置酒,必命公陪侍,访山川之形势,问风俗之美恶。
应对详敏,咸有条贯;
捧觞上寿,进退由仪。
求解印扈跸,优旨不许。
今上嗣服,屡表乞还,徵为右天德军都虞候
旧制常以舟师为下军,至是,诏旨以南国之用,尚于舟楫,今而后知非是,乃简练精锐,置龙翔军以隶亲卫,命公为龙翔都虞候
舟师之重,自兹始也。
会先君来朝,卧疾邸第。
公亲侍医药,躬执烦辱,容貌瘠损,衣不解带,客至问疾者,不知其已贵也。
丁忧制,哀毁过礼,扶护灵柩,归于建安
诏起为歙州刺史、本州团练使,视事三载,其理如初。
秩满,复为右龙翔诸军都虞候,迁都指挥使
每仲秋讲武训兵,仲冬而毕,进退号令,由公指顾,威容严整,睹者肃然。
顷之,又为虔州巡检使知州事
五岭之际,地广民悍,内据溪洞,外接蛮夷,告讦敚𭤑,习以为俗。
于是申以刑政,示以严明,广视听,审情伪。
吏以微文出入者,皆面诘其状,莫不惕息而退。
弊为之革,人以之和。
于是浚沟隍,严壁垒,出私帑以助费,因农隙而僝功。
凡书劳考绩,此其昭昭者也。
寻拜池州观察使,以其秩居虔州
上以建安之地,人思旧德,且欲以昼锦之盛,显公之能,乃除忠义军节度建州观察处置等使留后
公以违奉岁久,无以私为,抗表来朝,固辞不拜。
右威卫大将军,充左右静江军使,又转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奉以建州之禄,岁计千万,甲第厩马,赐与优渥。
俄而被疾,自识终期,申告理命,备有规度。
中使问疾,但曰:「世受主恩,未有以报,惟此为恨耳」!
又亲问门吏,草遗奏既成,自益两句曰:「茍游岱之有知,必结草以为报」。
上省表震悼,手诏答之,公犹捧诏向阙,稽首流涕。
壬申岁秋七月十有二日,卒于建业滨江里之官舍,春秋四十。
上痛惜之,至再不视朝,赠安南大都护,遣中使监护葬事,皆从官给。
有司考行,易名曰烈。
即以其年九月日葬于某所,从理命也。
夫人信都郡刁氏,故昭武军节度使能之女。
容德之美,闺房之秀,宜家睦族,光此门风。
子倩,孝友聪慧,修词好学,以荫起家,授著作佐郎
必大之庆,其在于是。
呜呼哀哉!
公生于戎马之际,长承钟鼎之业,修文习武,全孝资忠。
风格端庄,襟怀夷直,嫉恶奖善,如恐不及。
睦亲念旧,无有所遗,先人之费,公私毕给,出入数载,家为之贫。
在公之馀,手不释卷,篇咏词笔,皆传于时,近代儒学将,唯公而已。
凡四典藩郡,皆有借留去思之美,民到于今称之,由是恩顾特隆,委遇无间。
修涂方骋,大年不登,知与不知,皆为悲叹。
铉与公非故,特以道义相期,虽复出处不齐,班序致隔,金兰之分,终始不渝。
寝门流恸,痛生死之永已;
圆石表墓,患陵谷之靡常。
亦公之遗言,以此见托,岂非慷慨之气,思振发于知己哉!
故为铭曰:
龙泉之灵,武夷之英。
生我儒将,垂兹令名。
临戎有勇,察俗有声。
为臣之节,与世作程。
位逼建牙,秩参掌武
才实膺时,忠惟得主。
郁此雄图,溘然中露。
谓天盖高,不可以愬。
悲哉俊气,永已荒丘。
凤台遗馆,梅岭穷秋。
树惟挂剑,地即眠牛
馀芳不泯,淮水长流。
唐故常州团练判官检校尚书左仆射刘君墓志966年6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六、全宋文卷三一、《徐公文集》卷一六、《全唐文》卷八八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夫资忠全孝,含贞履洁,君子所以没身而守之,圣人所以屈己而申之,其道可传,其风可仰。
呜呼,刘君其殆庶乎!
君讳鄗,字巨源
其先彭城人,徙居广陵重世矣。
曾祖永,澧州司户参军
祖审,不仕。
考瑰,检校户部尚书,赠右仆射
君生而岐嶷,有异常童。
五岁而孤,即禀至性;
年在幼学,卓然老成。
初,先君事吴,实干近职,而太夫人王氏与贞穆皇后复有姻旧,故宣帝命君使事丹阳公
府公龙飞,以君为殿前承旨,便蕃左右,靖恭夙夜,动必称职,人无间言。
二十年间,累迁检校礼部尚书,充崇贤殿使
及转俯代谢,众或将迎,君侃然正色,有死无二。
游说之词不能入,权利之势不能动。
于是阉竖希旨,以飞语中之,坐除名流池阳郡。
明年,有唐受禅,烈祖嘉君尽忠,亟召之还,除常州长史,悉还其官阶田宅。
未几,又改和州长史,听归广陵旧居。
初,元宗方在胶庠,使君召拜郎中,赐以章绶,自尔至于为相,每朝谒必先见君而后入。
元宗即位,召至京师,复命太夫人入禁中,如贞穆之时。
谓曰:「吾受吴朝恩礼,不敢忘也。
今犹数梦让皇帝,执臣子之礼。
吾观当时近臣,唯夫人长为长者,帝意亲之。
今复得在吾左右,良足慰也」。
君闻之,遂称足疾,不任趋拜。
上仍赐第以居之,岁时锡赉甚厚,时使亲近谕旨,竟不能移。
上乃加太夫人封邑,召君受命于朝,固辞以疾。
上叹息曰:「此子至孝,今以其母故,召之不来,是必然也。
此亦古人所难,吾何为夺其节耶」?
久之,以君为常州团练判官,不使之任,优其禄而已。
今上嗣位,加检校右仆射
君家承钟鼎之富,少居绮纨之职,时逢革故,年甫壮室,而遂闭门却扫,高谢人间,孜孜色养,怡怡自得。
姻族以之肃穆,士友以之景仰。
名节终始,清风邈然。
丙寅岁夏六月某日,终于建安某坊之私第,春秋五十有九。
初,君葬太夫人于茅山良常洞之西,因自卜茔地,即以其年月日葬焉,礼也。
前夫人张氏早亡。
今夫人吴氏,实有莱妻之贤,能从伯鸾之操,天资玉映,令问薰
子昭嗣、女某等,善庆所钟,家声不陨,爱敬哀戚,在礼无违。
呜呼!
令人其必有后。
铉家世通旧,复连懿亲,常以君抗节遗世,既近代之孤标,而元宗推诚耸善,又列辟之难事,足以激扬薄俗,垂示将来。
乃为铭曰:
忠于事君,孝于养亲。
逢时有道,以义卫身。
隐不绝俗,居能保真。
我永终吉,谁为古人。
地胏之原,小之麓。
左盼松冈,前瞻柳谷。
栾棘新吹,再卜。
令问昭显,流光似续。
刻此苕华,永芳兰菊。
建信龙虎山张天师 五代末宋初 · 陈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
臣闻有物混成。
其来尚矣。
天地得之而覆载。
日月得之而运行。
四时得之而变通。
万物得之而繁庶。
卷之则无馀。
舒之则无垠。
求于外则劳。
求于内则获。
圣人取法而俯正八纮。
上士勤行而仰游十极。
深矣远矣。
恍兮惚兮。
逖听妙言。
强名曰道。
然则真风已续。
大道久隳。
居一者以嗜欲滑和。
就能司契。
在三者笑神仙可学。
谁务谷神。
悠悠多中智之君。
寂寂罕持盈之士。
华胥之国。
不复神游。
无何之乡。
空停羽驾。
天其或者将有俟焉。
皇帝陛下极大道之颓纲。
维列仙之绝纽。
乃眷正一。
属之真人。
思与神交。
遂崇庙貌。
天师道宇所以兴盛于今日也。
天师姓张氏
讳道陵
字辅汉
沛国丰人也。
若乃六世相韩之盛。
七叶佐汉之名。
服冕乘轩。
重规累搆。
在人间之世。
虽炳焕以可知。
而太上之家。
亦寂寥而何有。
况前史详之备矣。
故斯文略而不书。
天师绀发黛髯。
青眸朱口。
储精于八十一气。
校德于七十二仙。
虽嗣世勋。
靡婴代网。
秕糠声利。
桎梏衣冠。
被凤褐而御龙书。
外严圣服。
吞玉英而漱金醴。
内养丹元。
初杖策以游吴。
忽拂衣而向蜀。
地惟蚕市。
峰号鹤鸣。
有异荆台
即谓忘归之所。
谅同朱阁。
还称不死之庭。
留人
因停翠盖。
山椒考室。
更写丹邱。
时巴蜀初夷。
神奸未刈。
菱花纵吐。
罕照山精。
棘矢虽陈。
莫除偫厉。
遘兹妖孽。
毒我烝人。
上元贻西顾之忧。
下土夭北邙之骨。
天师心存绛阙。
精彻苍旻。
玉辇来过。
因受驱治之法。
金墉至止。
爰膺诰命之文。
平变怪之猖披。
致生灵于清静。
声流华夏。
惠洽幽明。
若夫宣扬微言。
指明奥义。
著为道帙。
贻厥学徒。
斯并秘在灵坛。
贮于琼笈。
丹青妙揵。
鼓吹真科。
有陋赤松
空留八戒。
翻嗤鸿烈。
尚杂百家。
既而鄙方外之犹羁。
念寰中之未返。
飘然轻举。
倏若遐征。
三十六天
徒见骖鸾之去。
二十四治。
不窥化鹤之归。
昭灼仙踪。
葳蕤来裔。
竟留仙宇。
上契昌期。
皇帝陛下仙李分阴。
夙承上圣之孕。
弊樟擢秀。
实报中兴之符。
高居穆清。
虔奉宗庙。
动作兴事。
等云雷之经纶。
内平外成。
见天地之交泰。
无为而理。
有感则通。
至若盛烈殊休。
亦可得一二而言也。
蕞尔越徼。
介于海隅
沉阏斥争。
曹谭无礼。
文身相顾。
崩角同忧。
初款塞以求哀。
俄盈庭而请命。
实兴我役。
薄言徂征。
偏师一征。
扩地千里。
斯则圣人之吊伐也。
秦密二郡。
关河几千。
家乃汉臣。
身縻伪爵。
马援方居陇坻
窦融亦保河西
日饮皇风。
思沾元化。
率有卒伍。
拥乃黎元。
协力同心。
聿来胥会。
斯则圣人之柔服也。
绝域殊方。
搜奇蕴异。
验青云之不散。
仰白日之高悬。
梯山如覆篑之功。
航海如容舠之隘。
不愆其素。
咸造于庭。
常满之杯。
岂弗索而何获。
难得之货。
盖不求而自来。
斯则圣人之怀远也。
泽盈碧露。
井有黄云。
山涌龟蛇之金。
匣鸣龙虎之剑。
九苞神凤。
窥阿阁以来仪。
八翼灵禽。
羽山而戾止。
斯则圣人之符瑞也。
又若陋常钧之琐琐。
笃至德之巍巍。
当大道既隐之时。
行自昔所无之事。
宅于望苑
命我天伦。
洪惟至公。
实冠百辟。
在昔卯金抚运。
代邸承祧。
高视前王。
良无愧色。
洎定建储之计。
始无必子之言。
徒自饰情。
竟成虚语。
何则。
五帝官天下。
三皇家域中。
有自来矣。
虽甚盛德。
莫能行之。
然犹纪其功者。
灿若云编。
颂其德者。
溢于玉牒。
苟以今而泥古。
谅如日而映星。
重以并见戚播。
特逾旧制。
姬周异姓为后。
何足道哉。
炎汉非刘不王。
既闻命矣。
踰千越万。
绝后光前。
皇太弟以天纵之姿。
懋日新之德。
初开凤邸。
东平之善尤彰。
旋正龙楼。
北阁之游殆绝。
开物成务。
藏往知来。
大元帅齐王
下士好贤。
经德秉哲。
分茅建社。
荒十二之雄都。
佐国庇人。
得五千之深旨。
副元帅燕王
拔乎偫萃。
体自吾君。
居无求安。
不以珥貂自贵。
坐进此道。
岂以驷马为先。
咸树风声。
同守社稷。
中外既理。
华夷已清。
然而上心犹或未足。
思致人于寿域。
每澄虑于大庭。
寤寐通仙。
阐扬元教。
以为德如可尚。
岂隔于古今。
道之将行。
必先于崇奉。
乃诏执事
天师新庙于信州龙虎山
是山也。
夙号洞天。
由来福地。
南襟百越。
北带三吴。
台岭前瞻。
恍惚赤城之状。
庐峰回盼。
依稀紫霄之形。
岂犹罗浮洞中。
潜通勾曲。
祝融坛上。
平视长沙
彼词人之炫四朝。
方士之称三岛。
欲将拟议。
犹或荒凉。
至如璇房琼室之深严。
金楼玉台之秘邃。
蕙圃芝田之芬馥。
霓裳鹤盖之蹁跹。
道士青牛
仙翁之白鹿。
固已纷纶于秘箓。
杂沓于灵篇。
更著丹崖青壁之奇。
谷隐岩栖之美。
纤萝夕动。
闻天籁之寥寥。
瀑布晨飞。
动日华之杲杲。
孤桐倥偬。
上出云霄。
修竹檀栾
下凝烟雾。
倚树而多称君子。
采药而更遇王孙。
宅之者潜契希夷。
游之者自袪鄙俗。
天师顷来江左
尚憩兹峰。
旋指汉川
实留遗爱。
厥后运当典午。
年在永嘉
有美后昆。
聿来遘止。
崇真宇。
以永灵风。
亦犹缑岭之旁。
子晋之祠盛启。
阜亭之下。
安期之庙聿兴。
仇生膺石室之祈。
稷邱享太上之祀。
谅同条而共贯。
实接武以均芳。
自是日薄星回。
时迁代改。
田日变。
而瑶岛长春。
迄皇运之中微。
属旻天之不吊。
蚩尤作梗。
暴海内之衣冠。
回禄为灾。
壶中之日月。
千寻建木。
俱为柏殿之灰。
八景灵坛。
但有芜城之草。
钟随鼎折。
磬逐杯飞。
荒阶之苔藓易侵。
空馀玉磶。
废井之梧桐半在。
不见银床。
洎区中之厌兵。
乃江表之无事。
永惟仙冑。
犹固颓基。
虽渐务修崇。
然终非博厂。
成乃集灵之所。
钟乎好道之若。
及此庀徒。
永逸。
事当农隙。
人若子来。
既遴麈尾之
仍采雉偫之木。
虽有蠹。
实出小山。
纵后彫。
竟辞大谷
公输剞劂。
王尔钩绳。
竞呈巧以致功。
乍星罗而雾集。
回廊四合。
忽若云垂。
秘殿百寻。
矗如山立。
芝栭绣桷。
藻井绮疏。
上赪壤以腾文。
下朱雾而动彩。
飞梁偃蹇。
疑螮蝀之横空。
碧瓦参差。
状鹦鹉之偫集。
凌兢失视。
坱圠无垠。
宝座既严。
睟容惟穆。
朱幡不动。
有若存神。
羽服如飘。
还疑上汉。
差差仙仗。
肃肃灵官。
顾望增辉。
游从生敬。
演兹大教。
卫我兴朝。
天子万年。
南山而永固。
本支百世。
将西伯以齐芳。
其福祉也既如此。
其壮丽也又如彼。
纵高岸之为谷。
必灵光之岿然。
二十二代孙秉一。
体备清和。
气凝元寂
钩深致远。
所得者金简玉书。
吐故纳新。
其验者赤筋青骨。
之灵风未振。
吕恭之道荫弥高。
岂徒三世无惭。
斯固一言以蔽。
再光先搆。
不亦宜乎。
夫妄启精庐。
诞作楚室。
犹存碑表。
必播声诗。
况简在帝心。
成兹妙果。
以祈苍生之福。
以崇元牝之门。
苟匪颂宣。
孰传来者。
臣才非黄绢。
腹谢青缯。
壮武之讨论。
未窥铁砚。
佐元元之述作。
又乏金壶。
辄罄謏闻。
强为铭曰。
天地万物。
未生厥初。
道乃特立。
为之权舆。
惟寞。
不盈不虚。
帝返金阙。
神传玉书。
圣教以宣。
列仙继作。
陟降朱陵
优游碧落。
身虽化去。
功乃昭灼。
猗欤真人。
用实宏博。
真人者何。
堂堂乎张。
家藏鹊印
富貂珰
区区
琐琐袁杨。
我独高谢。
于何不臧。
访道求真。
存元守一。
九鼎传芳。
飞仙得术。
内养灵符。
外宏阴骘。
众邪奔溃。
偫生宁谧。
我功既著。
我惠既敷。
上瞻绛府。
旁睨蓬壶。
仙踪去蜀。
庙貌留吴。
正一之教。
宁远乎。
赫赫我唐。
明明天子。
亲诣崆峒。
精求赤水
尊道贵德。
任贤尚齿。
禹好昌言。
尧称光被。
瓯闽恃险。
(疑)我兴戎。
室家相吊。
杼柚其空。
帝思俾乂。
师乃徂东。
曾无遗镞。
俄已韬弓。
泽浸殊邻。
声覃绝域。
条支入朝。
窦融归国。
方贿连延。
襁负匍匐。
乐我王道。
誓依有德。
义高睦族。
举必至公。
脱略常法。
从容古风。
命我棣𦹛。
处我桂宫。
亦建贤戚。
施于无穷。
能事毕修。
圣功益茂。
思致华戎。
同跻仁寿。
耽味道腴。
表扬仙冑。
圣真
宇兹名岫。
庀徒揆日。
舍旧谋新。
燕山
嶰谷诛筠。
不遗文水
仍采贞珉。
隐如山积。
响若雷震。
功匪浃旬。
成由决日。
敞作阳台
邃为阴室。
璀⿰(石粲)珠金。
荧煌丹漆。
子午非速。
琼华讵匹。
峨峨秘殿。
穆穆睟容。
众真列侍。
仙裔相从。
如聆夕唱。
似喜晨钟。
洪惟妙用。
实亚犹龙。
元览前阀。
恭闻往诰。
自匪哲王。
孰云好道。
我后统天。
升堂睹貌。
光扬真科。
必膺厚(一作丰)报。
太庙柱坏奏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三
臣见太庙署申。十月二十七日夜
元宗室鸣震。及晨捡行。
柱础破裂四片。栋宇如故。
再捡行与前状同者。臣窃见中夏以来。
水潦浸溢。垣墙倒坏。
陛下动明发之怀。羌亲贤修奉(疑)
此则又以见陛下虔奉祖宗。非谓简慢祭祀。
今庙室鸣震。柱石破裂。
陛下宜遵恭俭之风。克守纯固之业。
将垂鉴诫。畏敬神灵。
博士高远奏改颜子祝文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四
右。
窃以祝嘏之说。
已著开元礼中。
升降两义不同。
大祝云敢昭告。
小祝云昭告。
谅其损益。
尽在往典。
高博士请改前经。
未敢为允。
既尊其为师。
待以不臣。
岂可抑以祀典。
援其公爵者。
商容吕迎逸免也。
武王式闾
师尚父
当一时君臣。
亦不北面为礼。
颜子德冠师门。
道光亚圣。
千古景行。
一人而已。
开元礼太宗纂之。
高宗述之。
元宗定之。
垂为永则
岂合改作。
谨议。
上治道事宜疏周显德四年 五代至宋初 · 窦俨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三、全宋文卷三九、《全唐文》卷八六三、《册府元龟》卷四七六、《资治通鉴》卷二九三、《宋史》卷二六三《窦俨传》
伏以历代至理,六纲为首:一曰明礼,礼不明则彝伦不叙。
二曰崇乐,乐不崇则二仪不和。
三曰熙政,政不熙则群务不整。
四曰正刑,刑不正则巨奸不慑。
五曰劝农,农不劝则资泽不流。
六曰经武,武不经则军功不盛。
故礼有纪,若人之衣冠;
乐有章,若人之喉舌;
政有统,若人之情性;
刑有制,若人之呼吸;
农为本,若人之饮食;
武为用,若人之手足。
斯六者,不可斯须而去身也。
陛下思服帝猷,寤寐献纳,亟下方正之诏,廓开艺能之路。
士有一技,必得自效;
学攻百端,靡不明至。
故小臣不揆愚鄙,欲有陈导,于礼、乐、刑、政之内,劝农、经武之中,相今所宜,各具疏列。
其一曰:夫礼者,太一之纪,品物之崇,与天地同其节,与阴阳顺其道。
协于分艺,行于国家。
本之以忠孝,文之以伦义。
君臣、父子、夫妇之制,冠婚、丧祭、射御之容,朝聘、享宴之宜,军旅、田猎之事,各有宜称,不相侵越。
所以讲信修睦,所以洗心防患。
上得之尊,下得之安。
定亲疏而别同异,明是非而彰贵贱。
执之则致福,缪之则招悔。
宪物成教,崇政明本,未有不由于礼者也。
自五帝之后,三王以来,有益有损,或因或革,咸有章宪,书于册书,浩浩千编,不可遽悉。
越在唐室,典章颇盛。
程轨量,昭采物,酌中古训,垂法百代,则有《开元礼》在。
纪先后,明得失,次其沿变,志其楷式,则有《通典》在。
录一朝之事,包五礼之仪,义类相从,讨寻不紊,则有《会要》在。
此三者,圣教经制,国之大综也。
爰自梁朝之后,仍世多故。
典台之官,皆差使于公务;
礼直之吏,悉昧昏于检按。
至今每有戎祀之事,朝会之期,多于市廛草议定注,前后矛盾,卒多秕稗。
臣窃以保残守阙,因狭就寡,乃暗主之事,非明君所为,岂可以光陛下超世之宏图,为大朝千载之盛美也?
所宜阐令猷,以立国典;
缀叙旧书,以为邦纪。
义在精审,理资端要,可以范围五帝,楷则万古,彰陛下之圣明,礼不虚道者也。
伏请依《唐会要》所设门类,上自五帝,迄于圣朝,凡所施为,悉令编次;
凡关礼乐,无有阙漏。
《开元礼》、《通典》之书,包综于内,名之曰《大周礼》,俾礼院掌之。
太常博士如得其人,宜久其职。
年深则兼官在任,勿使旁转。
如是则助风教而弥隆,升典制于将替,隐核前轨,声施无穷者也。
其二曰:夫乐者,以德为本,以声传御。
中出所以导志,外扬所以审政。
有天地辰宿,有轨数形色,有阴阳逆顺,有离合隐见。
天数五,地数六,六五相合,故十一月至,生黄钟。
黄钟者,同律之主,五音之元宫也。
元宫之谐于仲吕,母子也。
传于林钟,夫妇也。
回于大簇,父子也。
聚于南吕,子妇也。
两阳必争,二阴必乖,故抗衡者多异。
前五相追而后五相随,盖由是也。
一章之中,凡有七闰。
亥未巳丑酉午寅者,七闰之正也。
日有盈缩之度,月有迟速之期,故或进于前,或退于后,阴阳之理也。
六钟六间十二节,凡二十有四位,声气之大率也。
平分为七直,而略其馀,则子寅卯巳未酉戌谓之羽,子寅辰午未酉亥谓之宫,子丑卯巳未申戌谓之角,子卯辰巳未酉戌谓之商。
此四者,靡靡成章,峻而清厉,郑卫之音也。
与夫推历生律,以律命宫,九六之偶,旋相为宫,三正生天地之美,七宗固阴阳之序者,于其通人神,宜岁功,生成范宜之德,纪协长大之算,则精粗异矣。
在乎审治乱,察盛衰,原性情,应形兆,则殊涂而同归也。
三正者,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
七宗者,黄钟为宫,大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
角为木,商为金,宫为土,变徵为日,变宫为月,徵为火,羽为水。
龙角、元龟、天豕、井侯主乎角,平亢、河鼓、楼聚、舆鬼主乎商,天根、须女、庖俎、鸟啄主乎宫,辰马、阴虚、耗头、天都主乎变徵,大火、兵封、天高、鸟翼主乎变宫,龙尾、元窒、四兵、天倡主乎徵,天津、东壁、参伐、輹车主乎羽。
角之数六十有四,商之数七十有二,宫之数八十有一,变徵之数五十有六,变宫之数四十有二,徵之数五十有四,羽之数四十有八,极商之数九十,阳之数一百二十有八,阴之数一百一十有二,五音之数毕矣。
神无形而有化,处乎声之门。
故昭之以音,合之以算。
音以定主,算以来象。
触于耳而激于心,然后可言其乐也。
其音五,其声十二,其调六十,雅部之乐也。
其音四,其声八,其调二十有四,胡部之乐也。
隋唐以来,乐兼夷夏;
天宝之世,雅部大备。
宝应之后,音律渐衰。
郊庙殿廷,旧事失次。
黄巢荡覆京兆,钟磬皆毁。
龙纪返正之岁,有司别创乐悬,乘风虽存,旋宫何在?
音范寖失,至今阙然。
岂可以一时偶失之事,为百代无穷之制?
何以训正四方,绥和百神?
轨物垂则,示人之极也。
昔唐虞历载,颂声方作。
文武相继,乐教大同。
陛下布昭圣武,彰信天下,宗社灵祇,聿监明德。
所宜宪章成式,不失旧物,原始以要终,体本以正末,使乐与天地同和,礼与天地同节。
伏请命博通之士,上自五帝,迄于圣朝,凡乐章沿革,总次编录。
凡三弦之通,七弦之琴,十三弦之筝,二十弦之离,二十五弦之瑟,三漏之籥,六漏之簥,七漏之笛,八漏之篪,十三管之和,十七管之笙,十九管之,二十三管之箫,皆列谱记,对而合之。
类从声等,虽异必通。
编于历代《乐录》之后,永为定式,名之《大周正乐》。
俾乐寺掌之,依文教习,务在齐肃。
如是则可以移风俗,和上下。
和顺之象著,则嘉盛之德备,则六变至幽深,九奏达高明,知乐之为大者也。
其三曰:夫政者,正也。
正率下,下思尽诚,则上无阙政。
人能持政,非政持人。
若失人而务政,则虽勤而何益?
故人道敏政,政在择人。
择人之先,自相而始。
登庸廊庙,则有经启措置之权;
入侍帷幄,则有将近承弼之任。
机事攸综,号令攸发,平章于百揆,维制于四方,不可不重也。
唐末政出中要,轻于爰立,才处辅相之任,便兼公揆之官。
卿大夫奔竞公行,礼让道息。
未得之日,则以致身富贵为驰骛;
既得之后,则以与国休戚为忧虞。
乃三缄于统要之司,独善兼济之职。
但思解密勿之务,守崇重之官,逍遥林亭保安宗族。
于身之谋甚利,于国之效如何!
方今宰臣,实罄忠力。
燮和元化,则岁以之丰稔;
攸叙彝伦,则时以之雍靖。
上无阙政,下无异议,固能明举贤才,罗济经略也。
伏请宰臣于南宫三品之中,两省给舍已上,有能经营国家,宁卫社稷者,具名以举。
若陛下素谙才业,上符定制,则辅相公揆之授,诚亦得宜。
陛下向不知名,或官品未称,则令以本官权知政事
尚书丞郎知政事,则兼散骑常侍之官。
陛下岁年之间,察其为作,如能兴利除害,献可替否,进贤才,退不肖,则迁其官,加其秩。
官高者则受平章事,未高者但循资而转,且令权知。
如其非才,即便守本官,罢知政事,让其举主,令廷谢知过,亦由子玉败军、令尹当责之义也。
《书》曰「试可乃已」,又曰「历试诸艰」。
今班行之中,有员无职者大半,可令量才授任,临事制宜。
出则以公务效试,入则以旧位登叙。
任事者有赏,不任事者当黜。
黜陟既明,天下自正。
此则为政之道毕矣。
其四曰:刑者,五行之鞭策,五性之权衡,下民之堤防,有国之纪律。
自古五刑之设,期于无刑。
仲尼曰:「民有轻辜,必求其善,以赦其过;
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辅其化」。
如有死罪,期使之生,则其善也。
刑肃俗弊,《礼》谓疵国;
胜残去杀,《传》称善人。
昔汉文断狱四百,殆致刑措。
唐朝贞观之世,岁决死罪二人。
今陛下恤刑慎狱,义权情恕,非不至也,而天下冒禁丽法者甚众,殊死大辟者颇多,盖由未塞其源,而理其著者也。
省刑之要,厥有二端:一者谨吏,二者息盗。
谨吏在乎责长,息盗在乎类取。
吴姬群笑,孙武加戮于队长,此责长之明效也;
襄民不道,班伯得贼于首豪,此息盗之良术也。
夫一县之政,总于令长;
长正,下吏自肃。
一州之权,统于牧守,牧守缪,僚属必滥。
滥之与肃,上使然也。
近代下民之讼,多讼令佐;
敢诉牧守,十中或一。
讼令佐者,皆理察;
讼牧守者,十无一问。
纵或诘之,而归罪陪隶者众矣。
斧钺不用,刀锯日弊,古人耻之。
典刑不阿贵贱,贵犹当罚,贱者自戒。
如是则官吏畏法,刑损其半矣。
而又除其寇盗,使无逸越。
除盗之术,大概有三:一者,使贱人徒侣,自相纠告,纠告不虚,则以所告贼产之半,赏其告者。
或一人能告十贼,亦以十贼半产与之。
亲属之间,比许容隐,在于用权救弊,亦可暂更。
今后有骨肉为非,许令首告。
然所被告者,不可令至极刑,伤宗族之情,失风教之义。
令通指同行徒侣,则除恶甚多。
骨肉所首之人,特与疏放。
如是则同恶自相疑阻,争先于陈告;
骨肉欲保其亲,竞来于原首。
此息盗之上策也。
二者,如郑州新郑一县,团结乡社之人,名为义营,分立将佐
一户为贼,则累其一村;
一户被劫,则罪其一将。
大举鼓声之所,壮丁云集。
贼徒至多,不过一二十数;
义营所聚,动及百人。
贼人奔逃,无有免者。
见今郑州封内,唯新郑独免敚勷。
顷岁尉氏强民,潜往密县行劫,回入新郑疆界,杀获苦无漏遗。
岂止自部之中,不留凶慝;
兼令涉境之寇,难出网罗。
此息盗之中策也。
三者,有贼之后,村人报镇,镇将诣村验踪。
团保限外不能获贼,罪罚镇戍。
此息盗之下策也。
如是则奸盗渐息,刑又损其半矣,何虑汉文之年、贞观之世,不在于今时矣?
其五曰:农者,至正之道,自然之资,为邦大本,当今急务。
欲国家之康济,在府库之充盈;
欲府库之充盈,在田畴之修辟。
人力可以课致,地利可以计生。
若地利有遗,人力不劝,欲邦宁本固,化洽时雍,不可得也。
今宰牧怠职,百姓怠业,旷土不垦,履亩是忧。
但随宜以耕耘,惟天时而是赖。
茍有水旱,其将奈何?
危殆之机,在乎返掌。
晋朝开运之岁,即其验欤。
夫欲富国强兵,爱民利物,兴事任力,崇德尊道,敷至化,恢长御,革颓风,洽丰泽,无不由家给人足而驯至其道也。
家给人足,始于务农。
务农之原,实有三术。
一曰广田,二曰已债,三曰节费。
广田则所获丰羡,已债则储积可保,节费则岁计有馀。
今民不广田,良有以也。
盖虑无尽地之稼,括为税簿,则并竭所收,输不满要,谁不惧也?
晋、汉二代,累发德音,使民多种广耕,只以旧额供赋。
既种之后,旋以见苗计租,以至仓箱匮空,乡井愁叹。
先皇享御之始,赦书节文之中,亦劝民勤劳,不殊前意。
至今旷隙之地,荒莱不开,由于诚信前失,民无固志者也。
夫为政之先,莫若著信。
商君移木,岂礼也哉?
盖使人信之,则无不治也。
陛下宜散下明诏,使民广田,但输旧租,永不简案。
上言宗庙,以表至诚。
令州郡悬法之所,刻石示民,民必信之,而田广矣。
田广则多获,多获则民足。
王者藏于天下,实一国之富完。
此广田之上策也。
小亩步百,周之制也;
中亩二百四十,汉之制也;
大亩三百六十,齐鲁之制也。
今所用者,汉之中亩。
若步以大亩之田,输其中亩之税;
或额不敷旧,则虚加满之。
逮于次年,而田自多矣。
此广田之中策也。
前所言已债、节费,利莫大焉。
今编户之氓,以债成俗。
赋税之外,罄不偿债。
收获才毕,率无囷仓。
官有科折之弊,私有酺醵之缗,倍称速息,半价速卖,则利贷一斗,而偿四斗矣。
欲民不困,岂可得哉!
此外乡闾之中,尝有酒食之耗,谄僧佞佛,相扇成风。
且瑞雪甘雨,和风所致,非为一乡一里委曲而降。
小民无知,竞作斋赛,一岁之内,数数有之。
是则债利之劫民也,将倍于公赋;
斋赛之蠹民也,又等于王租。
欲民之饶,终不可致。
莫若已债节费,归利于民。
起于来年,不得通债。
今岁见偿之者,但令以本债偿之,留其利馀,为民不债之备,则民食资半矣。
夫阳秋之候,豺獭尚祭,民祭里社,自古而然。
宜于二社之辰,得以祭馀,共相饮食。
其馀祈祷散赛之事,严禁罢之,则民食又资其半矣。
民食既足,则民力普存;
民力普存,则穑事敦业;
穑事敦业,财用益丰。
因其利而利之,则国富刑清,天下知礼节矣。
其六曰:兵者,所以成武功,遏乱略,行天讨,顺人心,混一区宇,昭宣文德
三五之代,不能去兵。
故轩战阪泉,尧征丹浦,西伯戡黎之诰,成王践奄之誓,即其前躅也。
陛下卜世之数,莫知其纪。
五德所正涖,万方之率从。
未占而孚契人心,不戒而谋同时利。
淮南李景,负固不宾。
陛下神略内融,大权潜运,整军经武,倏往忽来。
戎路一巡,则八州降附;
灵旗再指,则四塞荡平。
归命者一一皆存,来战者万万无免。
偏师献捷,迨有百数。
仁赡交背以请命,寿春全城而北迁。
淮上咽喉,古来未有。
命以众击寡,以尊伐卑,以正破伪,以强陵弱,鲜不克矣。
然兵道贵速,速则惠民
在敌境者,免驱掠俘馘之无期;
处内地者,免资粮供亿之为役。
荆湖两浙,并有舟师,闻其水战之利,胜于淮寇。
皆未肯协心齐力,犄角成功者,盖虑吞韩并魏,灭虞兼虢,唇亡齿寒,势之惧也。
陛下宜分命使臣,谕其成策,锡之以丹书铁契,质之以左宗右社,其三方协同大举。
秣陵沦陷,南服怀柔,则元功盛勋,当崇赏厚报,俾百世传袭,保其江山,旌旗服章,僚属官秩,咸用旧制,朝廷弗询。
彼既得信誓之文,又蒙宽大之诏,必能禀大君之神算,藉清庙之灵祥,亲督蒙冲,横江长骛。
李景必分兵禦拒,首尾支离。
陛下乃躬御六师,方轨南进,驻驿江北,图惟厥成。
则濠、庐等州,可不攻而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