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释讥 晋 · 合正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
或有讥余者曰:「闻之前记,夫事与时并,名与功偕,然则名之与事,前哲之急务也。
是故创制作范,匪时不立,流称垂名,匪功不记。
名必须功而乃显,事亦俟时以行止,身没名灭,君子所耻。
是以达人研道,探赜索微,观天运之符表,考人事之盛衰,辩者驰说,智者应机,谋夫演略武士奋威,云合雾集风激电飞,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辉也。
今三方鼎踌,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婴丁祸败,嗟道义之沈塞,悯生民之颠沛,此诚圣贤拯救之秋,烈士树功之会也。
吾子以高朗之才,圭璋之质,兼览博窥,留心道术,无远不致,无幽不悉,挺身取命,干兹奥秘,踌躇紫闼,喉舌是执,九考不移,有入无出,究古今之真伪,计时务之得失。
虽时献一策,偶进一言,释彼官责,慰此素餐,固未能输竭忠款,尽沥胸肝,排方入直,惠彼黎袁俾吾徒草鄙并有闻焉也。
盍亦绥衡辔,回轨易涂,舆安驾肆,思马斯徂,审历揭以投济,要夷庚之赫怃,播秋兰以芳世,副吾徒之披图,不亦盛与」!
余闻而叹曰:「呜呼,有若云乎邪!
夫人心不同,实若其面,子虽光丽,既美且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未可以言八纮之形埒,信万事之精练也」。
或人率尔,仰而扬衡曰:「是何言与!
是何言与」!
余应之曰:「虞帝以面从为戒,孔圣以悦己为尤,若子之言,良我所思,将为吾子论而释之。
昔在鸿荒,蒙昧肇初,三皇应箓,五帝承符,爰暨夏、商,前典攸书。
姬衰道缺,霸者翼扶,嬴氏惨虐吞嚼八区,于是从横云起,狙诈如星,奇邪蜂动智故萌生;
或饰真以雠伪,或挟邪以干荣,或诡道以要上,或鬻技以自矜;
背正崇邪,弃直就佞,忠无定分,义无常经。
故鞅法穷而慝作,斯义败而奸成,吕门大而宗灭,韩辩立而身刑。
夫何故哉?
利回其心,宠耀其目,赫赫龙章,铄铄车服,媮幸苟得,如反如仄,淫邪荒迷,恣雎自极,和鸾未调而身在辕侧,庭宁未践而栋折榱覆。
天收其精,地缩其泽,人吊其宫鬼芟其额。
初升高冈,终陨幽壑,朝含荣润,夕为枯魄
是以贤人君子,深图远虑,畏彼咎戾,超然高举,宁曳尾于涂中,秽浊世之休誉。
彼岂轻主慢民,而忽于时务哉?
盖《易》箸行止之戒,《诗》有靖恭之叹,乃神之听之而道使之然也。
自我大汉,应天顺民,政治之隆,皓若阳春,俯宪坤典,仰式乾文,播皇泽以熙世,扬茂化之浓醇,君臣履度,各守厥贞;
上垂询纳之弘,下有匡救之责,士无虚华之宠,民有一行之迹,粲乎亹亹,尚此忠益。
然而道有隆窳,物有兴废,有声有寂,有光有翳。
朱阳否于素秋,玄阴抑于孟春羲和逝而望舒系,运气匿而耀灵陈。
冲、质不永,桓、灵坠败,英雄云布,豪杰盖世,家挟殊议,人怀异计,故从横者欻披其胸,狙诈者暂吐其舌也。
今天纲已缀,德树西邻,丕显祖之宏规,縻好爵于士人,兴五教以训俗,丰九德以济民,肃明祀以示勺祭,几皇道以辅真
虽跱者未一,伪者未分,圣人垂戒,盖均无贫;
故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叠矩。
济济伟彦,元凯之伦也。
有过必脂颜子之仁也,侃侃庶政,冉、季之治也。
鹰扬鸷腾,伊、望之事也;
总群俊之上略,含薛氏之三计,敷张、陈之秘策,故力征以勤世,援华英而不遑,岂暇修枯箨于榛秽哉!
然吾不才,在朝累纪,托身所天,心焉是恃。
乐沧海之广深,叹嵩岳之高踌,闻仲尼之赞商,感乡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故蒙冒瞽说,时有攸献,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闾,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谏。
若其合也,则以暗协明,进应灵符;
如其违也,自我常分,退守己愚。
进退任数,不矫不诬,循性乐天,夫何恨诸?
此其所以既入不出,有而若无者也。
狭屈氏之常醒,浊渔父之必醉,溷柳季之卑辱,褊夷叔之高怼
合不以得,违不以失,得不克诎,失不惨悸
不乐前以顾轩,不就后以虑轾,不粥誉以干泽,不辞愆以忌绌。
何责之释?
何餐之恤?
何方之排?
何直之入?
九考不移,固其所执也。
方今朝士山积,髦俊成群,犹鳞介之潜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邓林,游禽逝不为之鲜,浮鲂臻不为之殷。
且阳灵幽于唐叶,阴精应为商时,阳盱请而洪灾息,桑林祷而甘泽滋。
行止有道,启塞有期,我师遗训,不怨不尤,委命恭己,我又何辞?
辞穷路单,将反初节,综坟典之流芳,寻孔氏之遗艺,缀微辞以存道,宪先轨而投制,韪叔肸之优游,美疏氏之遐逝,收止足以言归,泛皓然以容裔,欣环堵以恬娱,免咎悔于斯世,顾兹心之未泰,惧末涂之泥滞,仍求激而增愤,肆中怀以告誓。
昔九方考精于至贵,秦牙沈思于殊形;
薛烛察宝以飞誉,瓠梁托弦以流声;
齐隶拊髀以济文,楚客潜寇以保荆;
雍门援琴而挟说,韩哀秉辔而驰名;
卢敖翱翔乎玄阙,若士竦身于云清。
余实不能齐技于数子,故能静然守己而自宁(《蜀志·郤正传》)」。
又与州将 晋 · 应亨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五
夫公正,治化之本,德教之基。
公则无私,正则无邪,无私无邪,而患政教之不行,未之有也。
叔向叔鱼之罪,石碏讨石厚之乱,祁奚称解孤之贤,臧纥思孟孙之爱,春秋嘉之。
敦崇世教,经乎百王,厝乎盛衰,其义不倾,公正之德,宏矣希矣。
明君之所以总天下,贤臣之所以奉君上,士庶之所以系仰,德化之所以美盛,公正也。
可不勉哉(《御览》四百二十九)
因灾异上疏 东晋 · 熊远
 出处:全晋文
被《庚午诏书》,以雷电震,暴雨非时,深自克责。
罪己,未足以喻。
臣暗于天道,窃以人事论之。
陛下节俭敦朴,恺悌流惠,而王化未兴者,皆群公卿士不能夙夜在公,以益大化,素餐负乘。
秕秽明时之责也。
今逆贼猾夏,暴虐滋甚,二帝幽殡,梓宫未反,四海延颈,莫不东望。
而未能遣军北讨,雠贼未报,此一失也。
昔齐侯既败,七年不饮酒食肉。
况此耻尤大。
臣子之责,宜在枕戈为王前驱。
若此志未果者,当上下克俭,恤人养士,彻乐减膳,惟修戎事。
陛下忧劳于上,而群官未同戚容于下,每有会同,务在调戏酒色而已,此二失也。
选官用人,不料实德,惟在白望,不求才干,乡举道废,请托交行。
有德而无力者退,修望而有助者进;
称职以违俗见讥,虚资以从容见贵。
是故公正道亏,私涂日开,强弱相陵,冤枉不理。
今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尽礼为谄谀,从容为高妙,放荡为达士,骄蹇为简雅,此三失也。
世所谓三失者,公法加其身;
私议贬其非;
转见排退,陆沈泥滓。
时所谓三善者,王法所不加;
清论美其贤;
渐相登进,仕不辍官,攀龙附凤,翱翔云霄。
遂使世人削方为圆,挠直为曲,岂待顾道德之清涂,践仁义之区域乎!
是以万机未整,风俗伪薄,皆此之由。
不明其黜陟,以审能否,此则俗未可得而变也。
今朝廷群司以从顺为善,相违见贬,不复论才之曲直,言之得失也。
时有言者,或不见用,是以朝少辩争之臣,士有禄仕之志焉。
郭翼上书,武帝擢为屯留,又置谏官,所以容受直言,诱进将来,故人得自尽,言无隐讳。
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舜犹历试诸难,而今先禄不试,甚违古义,乱之所由也。
求才急于疏贱,用刑先于亲贵,然后令行禁止,野无遗滞。
尧取舜于仄陋,舜拔贤于岩穴,姬公不曲绳于天伦,叔向不亏法于孔怀
今朝廷法吏多出于寒贱,是以章书日奏而不足以惩物,官人选才,而不足以济事。
宜招贤良于屠钓,聘耿介于丘园。
若此道不改,虽并官省职,无救弊乱也。
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此官得其人之益也(《晋书·熊远传》,御史中丞时冬雷电,且大雨,帝下书责躬引过,复上疏。)
高崧访 东晋 · 范汪
 出处:全晋文
御史中丞高崧,有从弟丧,在服末欲为儿婚,书访尚书范汪曰:“《礼》有‘大功之末可以嫁子,小功之末可以娶妇’。
下章云‘己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娶妻’。
己有小功丧。
则父便应有大功丧,以义例推之,小功卒哭可以娶妻,则大功卒哭可以娶妇邪”?
范答曰:“案《礼》‘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
此于子己为无服也。
以己尚在大功丧中,犹未忍为子娶妇,近于欢事也。
故于冠子嫁子则可,娶妇则不可矣。
已有缌麻之丧,于祭亦废,婚亦不通矣,况小功乎”!
又曰“《礼》‘己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娶妻’。
己有小功,则父有大功。
己既小功卒哭可娶妻,则父大功卒哭可娶妇,将不嫌邪”?
曰:“五服之制,各有月数,月数之内,自无吉事,故曰‘衰麻非所以接弁冕也’。
《春秋·左氏传》,齐侯使晏子请继室于晋,叔向对曰:‘寡君之愿也,衰绖之中,是以未敢请”。
《礼》贵妾缌,而叔向称在衰绖之中。
推此而言,虽轻丧之麻,犹无婚姻之道也,而敦本敬始之义,每于婚冠见之矣。
《杂记》曰‘大功之末可以嫁子,小功之末可以娶妇’。
而下章云‘己虽小功,卒哭,可冠、娶事也’。
二文诚为相代,寻此旨,为男女失时或继嗣未立者耳,非通例也。
《礼》,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至于仲春会男女,便云‘于此时也,奔者不禁’。
此亦是权礼,非经常之典也(《通典》六十)’。
后服未终废乐议 东晋 · 徐虔
 出处:全晋文
周景王有后嫡子之丧,既葬除服而宴乐,叔向犹讥之。
今宜不悬。
周礼,有忧则弛悬。
今天子蒙尘,摄王不宜作乐,但先人血祀,不可废耳。
鲁庄公主已入庙,闵公二年吉禘,犹曰未可以吉,是不系于入庙也。
谓不宜设乐(《通典》一百四十七,符问,章皇后虽哀限未终后主已入庙,当作乐不博士徐虔议,案,穆章何后崩于元兴三年,时桓玄挟帝西上,武陵王遵承制,故云摄王也。)
上疏陈审举之义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六
臣闻天地协气而万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
五帝之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与不用,知与不知也。
既时有举贤之名,而无得贤之实,必各援其类而进矣。
谚曰:「相门有相,将门有将」。
夫相者,文德昭者也;
将者,武功烈者也。
文德昭,则可以匡国朝,致雍熙,稷、契、夔、龙是也;
武功烈,则可以征不庭,威四夷,南仲、方叔是矣。
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
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
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
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
殷、周二王是矣。
若夫龌龊近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言哉?
故阴阳不和,三光不畅,官旷无人,庶政不整者,三司之责也。
疆场骚动,方隅内侵,没军丧众,干戈不息者,边将之忧也。
岂可虚荷国宠而不称其任哉?
故任益隆者负益重,位益高者责益深,《书》称「无旷庶官」,《诗》有「职思其忧」,此其义也。
陛下体天真之淑圣,登神机以继统,冀闻《康哉》之歌,偃武行文之美。
而数年以来,水旱不时,民困衣食,师徒之发,岁岁增调,加东有覆败之军,西有殪没之将,至使蚌蛤浮翔于淮、泗,<鼠军>鼬喧哗于林木。
臣每念之,未尝不辍食而挥餐,临觞而扼腕矣。
昔汉文发代,疑朝有变,宋昌曰:「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有齐、楚、淮南琅邪,此则磐石之宗,愿王勿疑」。
臣伏惟陛下远览姬文二虢之援,中虑周成、召、毕之辅,下存宋昌磐石之固。
昔骐骥之于吴阪,可谓困矣,及其伯乐相之,孙邮御之,形体不劳而坐取千里。
伯乐善御马,明君善御臣;
伯乐驰千里,明君致太平;
诚任贤使能之明效也。
朝司惟良,万机内理,武将行师,方难克珥。
陛下可得雍容都城,何事劳动銮驾,暴露于边境哉?
臣闻羊质虎皮,见草则悦,见豺则战,忘其皮之虎也。
今置将不良,有似于此。
故语曰:「患为之者不知,知之者不得为也」。
乐毅奔赵,心不忘燕;
廉颇在楚,思为赵将。
臣生乎乱,长乎军,又数承教于武皇帝,伏见行师用兵之要,不必取孙、吴而暗与之合。
窃揆之于心,常愿得一奉朝觐,排金门,蹈玉陛,列有职之臣,赐须臾之问,使臣得一散所怀,摅舒蕴积,死不恨矣。
鸿胪所下发士息书,期会甚急。
又闻豹尾已建,戎轩骛驾,陛下将复劳玉躬,扰挂神思。
臣诚竦息,不遑宁处。
愿得策马执鞭,首当尘露,撮风后之奇,接孙、吴之要,追慕卜商,起予左右,效命先驱,毕命轮毂,虽无大益,冀有小补
然天高听远,情不上通,徒独望青云而拊心,仰高天而叹息耳。
屈平曰:「国有骥而不知乘,焉皇皇而更索」!
昔管、蔡放诛,周、召作弼;
叔鱼陷刑,叔向匡国。
三监之衅,臣自当之;
二南之辅,求必不远。
华宗贵族,藩王之中,必有应斯举者。
故《传》曰:「无周公之亲,不得行周公之事」。
唯陛下少留意焉。
近者汉氏广建藩王,丰则连城数十,约则飨食祖祭而已,未若姬周之树国,五等之品制也。
扶苏之谏始皇淳于越之难周青臣,可谓知时变矣。
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
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右执政,不在亲戚。
权之所在,虽疏必重;
势之所去,虽亲必轻。
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
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
惟陛下察之。
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姓之臣也;
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者,公族之臣也。
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
臣闻孟子曰:「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下共之,岂得离陛下哉?
不胜愤懑,拜表陈情。
若有不合,乞且藏之书府,不便灭弃
臣死之后,事或可思。
若有豪厘少挂圣意者,乞出之朝堂,使夫博古之士,纠臣表之不合义者。
如是,则臣愿足矣(《魏志·陈思王植传》。又略见《御览》五十六,三百五十九)
进故事(一)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六、《洺水集》卷四
周显王十四年齐威王惠王会,田于郊。
惠王曰:「齐亦有宝乎」?
威王曰:「无有」。
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
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
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
甚哉,贤者之有益于人之国也!
尧舜之肇立人治,三代之享国久长,莫不以得贤为基。
故春秋战国以来,凡数百年,馀泽未泯,当时列国争以得士为重。
然则,齐威王之言非春秋诸侯之言,唐虞三代之流风遗法也。
虽然,当是时岂惟齐哉?
楚以得臣重,郑以子产重,晋以叔向重,魏以田子方重,燕以乐毅重。
自是而后,汉唐开基之君,守成之主,皇皇汲汲,求若弗及,盖亦习见三代战国之遗,而深监亡秦贱士之失也。
炎绪六叶,至于武皇,雄材大略,运动一世,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大学,脩郊礼,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服匈奴,平氐羌,荡南粤。
绍周后国势尊彊,治效彪炳,亦既同风三代矣。
而帝也方且今年求茂异,明年将相,既招独行之贤,复思跅弛之士,若一时不足于用者,何哉?
唐之初造,四方未一,干戈未收,乃开馆宫西,延置英杰,异时所与基三百载之业,成贞观之盛。
杜如晦,若房玄龄,若虞世南,若褚亮,若姚思廉,若于志宁之徒,皆极一时选,毕萃天台,亦若不可一朝缓者。
高祖太宗知夫翊扶昌运,垂宪后昆,非若是不可也。
下而戎狄异类之立国,亦必以人,不然元魏之据有中土,胡为而独久哉?
戎狄之窥中国也,亦以人而为叛服,不然,何以虏酋相戒,愿勿以晋为图哉?
然则是道也戎狄犹知之,其可以堂堂中国而无可惮可畏之人乎!
矧今也新附未一,外捍未严,将贪且陋而不足以鼓英豪,兵怯且贫而不足以应缓急,人心未奋,士习未清,《羔羊》之操微,骨鲠之风熄。
管仲有言:一岁之计在植谷,十年之计在植木,百年之计在植人。
盖人才之盛,非一朝一夕之功也,涵养数世,封殖百年,然后可以足一代之用。
夫苟长育之功不加焉,则前者浸没,后者未成,世变不齐,人才中乏,识者盖深忧之。
故臣区区之愚,谓已成者当晋擢之,未成者当长育之,不唯可以供一世之求,抑亦可以遗子孙之用。
虽然,奇才不世出,中人满天下,必得夫文武兼资,望闻盖世者而用之,则其在朝也可以尊中国之威,在外也可以壮长城之势。
虽中外有故,仓卒变兴,而国势自重于九鼎,人心亦安于泰山矣。
方晋南渡,士大夫有见王导者,曰:「吾今日见管仲,无复忧矣」。
然则无有如者,安得而不忧邪?
不足言也。
尧舜之智不遍物也,亲贤之为急,唯圣心加之意焉。
答袁悠问 南朝宋 · 雷次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九
袁悠问雷次宗曰:「《丧服》:『大夫为贵臣贵妾缌』,何以便为庶母无服」。
又案《檀弓》云:「悼公之母死,哀公为之齐缞,有若曰:『诸侯为妾齐缞礼欤』?
郑注云:『妾之贵者,为之缌耳』。
《左传》云:晋少姜卒,明年正月,既葬,齐使晏平仲请继室。
叔向对曰:「寡君以在缞绖之中」。
案此,诸侯为妾,便有服也」。
次宗答曰:「大夫为贵妾缌,案注,贵妾,侄绨也,夫侄绨实贵,而大夫尊轻,故不得不服。
至于馀妾,出自凡庶,故不服。
又天子诸侯,一降旁亲,岂,容媵妾更为服也。
郑注《丧服》,无服是也,又注《檀弓》哀公为悼公母齐缞云:『妾之贵者,为之缌耳』。
此注谓诸侯为贵妾缌,既与所注《丧服》相违,且诸侯庶子母卒无服,皆以父所不服,亦不敢服,未喻《檀弓》注云何以服,言诸侯为贵妾缌邪?
《左传》所言,云少姜之卒,有缞绖之言者,是春秋之时,诸侯淫侈,至于甚者,乃为齐缞。
此盖当时之弊事,非周公之明典也(《通典》九十二。)
龙井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二、《洺水集》卷一○、《名山胜概记》卷一三、康熙《钱塘县志》卷一四
余旧读秦太虚笔记,谓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自吴兴过杭还会稽龙井辨才法师以书招其入山。
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参寥道人,相与杖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
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普宁凡经佛寺十数,寂不闻人声,旁庐舍或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也。
二鼓,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潮音堂。
明日乃还。
予读其辞,想其事,甚欲一追故步者,不记几年矣。
辛巳岁立春出清辉门,经净慈寺,过白莲院,上风篁岭,谒龙祠,酌龙井,遂至辨才塔。
饭于月林,月林辨才所庐也。
主僧出范文正、东坡、栾城、参寥、辨才遗像,及坡遗辨才水墨罗汉八轴,轴皆二象,仁皇飞帛四字,与南唐草字四纸。
已而酌泉瀹茗,复汲二盎以归。
径旁佛舍,多不知名,独白莲为近,晚不暇入。
四山多怪石,如乱云,如虎豹。
下视西湖如盘,狭处仅若带。
沿路居民视昔不加密,炊烟断续相望,涧泉则㶁㶁如故。
太虚乃宵征,所不见者怪石与西湖及炊烟耳。
元丰讵今百三十七年矣,人事几变,而景物则宛然当时,可为太息。
辨才结庐,今为广福寺,一山屹然内向,故备录以告来游者。
若水、若曾、若愚侍,东家周叔向俱。
镇淮饮虹二桥铭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四、《洺水集》卷二二
往闻建业长安洛邑,为古帝王更迭建都之地。
其地有钟阜石城、大江天阙之胜,欲一游焉。
绍熙辛亥岁,自富池汎江,凡二十日,舣石头,乃陟龙蟠之巅,登虎踞之城,尚羊四望,徙倚终日。
时九月十月之交也,云空天高,千里一瞬。
见有水焉,其一自西南流,其一自西北流,合千方山,以注于江。
问之,则秦淮水也。
跨水要津有二桥焉。
循水至桥,穹碑屹立,迫而视之,则澄江丘公辞也。
其后十四年,为嘉泰甲子,来掌校官事,而公亦适绾玉麟之印于此。
公宿有海内声名,未至也,人摄心侧足以俟。
既至也,春和风薰。
因其畏威,示以怀柔,人益安事益暇。
暇日顾吾府了无一事,因念曰:秦淮之上,所谓镇淮、饮虹二桥者,得亡恙乎?
吾昔为从事时所作也,吾所为记,实锓之石,度今圮矣。
吾志也可不嗣乎?
乃以全抚授观察推官叔向,曰:取材于某,石于某,甓于某,视旧更新,无所亏增。
费巨役艰,民不与闻。
五既月,工乃成,是岁九月次年正月也。
洪都滕王阁伟观也,唐中书舍人王仲舒从事其州也建焉。
后三十年观察其州也,又修焉。
唐人欣艳,作为词章,百世流芳。
夫阁,游观也,矧桥惠利斯人乎!
公独乐澄江且十年,金陵者全吴之藩篱,而淮甸之腹心,朝方起公以为重也。
有居六蓼者书来云:淮人频年凛无固志,日东首谋渡江,属闻丘公为江上帅,始肆志耕桑,卧亦安枕。
呜呼!
是岂私相为好者邪?
一得人焉,系赖若是。
司选任之柄者其可苟然邪?
然则公以一身之微,居长江之上,能为淮人万里长城,二桥顾足言耶?
然是特江淮耳,使公而位庙堂,则四海所恃以为奠枕者,又将如何邪?
念颇有志斯世,耻为空言者,然职在庠序,他弗与知。
至于托笔墨,纪金石,以观悠久,则固其分也,其何敢与逊,乃序而铭焉。
铭曰:
詹彼淮水两源输,一发华山一东庐。
汇于方埭乃江趋,流贯台城势纡馀。
隆然两圯据津隅,朱雀万岁今籧篨。
智者创物守者愚,一作一述后先俱。
我堂我修曩所无,平可转毂广方车。
吞淮跨蜀坦坦涂,三边檄奏万里书。
夜驰昼走康庄衢,公抱闳材耸万夫。
区区桥梁直锱铢,推此宏谟磐八区。
南可闽粤西通泸,析木天江海如渠。
胸中长桥随卷舒,唯所巨细用何如。
青蛇绿字铭翠玗,诏尔终古继来誉。
中书张侍郎(懿)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三、《北海集》卷三○
某闻,不愿万户侯,欲识荆州之重;
徒见二千石,莫如逢掖之贤。
事有相须,理宜共济。
岂独风流之慕,实惟声气之求。
故下之资上也,若丝萝之附长松,必因高而借势;
而上之与下也,如凤凰之将众羽,必引类而逢辰。
泛观昔人,尽由此道。
书勤三上,情可见于退之
善取一言,贤称于叔向
敢陈固陋,上渎高明。
恭惟某官岳降炳灵,天钟间气。
仙风道骨,高丹台紫府之名;
赡智宏材,伟清庙明堂之具。
映儒林而绝类,邃经术以无双。
射策妙龄,早入英雄之彀;
著鞭夷路,径跻侍从之班。
掖垣学省之游,历崇伯禁林之选。
论思献纳,谋猷深契于一人;
号令文章,制作远追于三代。
益蔼具瞻之望,亟庸注意之求。
乘太平熙盛之隆,参庶务几微之重。
中台纲辖化源已赖于澄清;
两省之枢衡,政本更资于密勿。
独当凤诏,茂对龙光。
恪恭加小物之勤,慎重得大臣之体。
萧瑀任职,曾无一尺之违;
元超在中,岂藉多人之助。
内弥纶于百度,外镇抚于四夷。
陈继述之源,力守熙丰之政;
致威怀之略,尽收燕蓟之封。
明良咸庆于千龄,文轨永同于四海。
允赖忠嘉之策,克成俊伟之功。
方帝念于元勋,属位虚于次辅
考慎其相,登庸将在于真儒;
训迪厥官,师表莫先于钜德。
伫闻显册,下慰舆情。
富贵难能,黑发遂登于鼎铉;
恩荣可羡,彩衣长奉于庭闱。
惟福禄之甚崇,保谦冲而克荷。
不掩丝毫之善,务收尺寸之长。
安国推贤,悉举知名之士;
当时好客,阴加有味之言。
期博尽于人材,用增光于相业。
高风所暨,多士同归。
伏念某天与惷冥,地资寒素。
愚耽古道,罔通世务之宜;
学守陈言,未睹圣经之奥。
早袭箕裘之业,久从庠序之游。
蹭蹬十年,淹留累上。
壮志潜消于萤雪,亨期望绝于风云。
三釜何为,觊有及亲之喜;
一经孰授,难忘遗子之勤。
猥幸奏篇,叨荣赐第。
洎待年于太学,尝分隶于西廱。
武英躔,谓中师儒之选;
失身铨调,乃沉俗吏之卑。
一佐县章,四更岁籥。
困装怀之牒诉,走扑面之埃尘。
拄笏西山,何知官事;
扶犁南亩,思老故园。
将投帻以言归,会及瓜而更代。
念良时之难得,喜正路之方开。
蔼蔼而多吉人,虽不乏群材之用;
断断而无他技,犹能占一艺之长。
强整尘冠,言趋金阙。
望平津之馆,益广招延;
元礼之门,窃深欣慕。
载叙归栖之愿,冀回教载之私。
伏望某官廓宏度以兼容,收众能而并蓄。
靡间匹夫之贱,许窥数仞之严。
拭铓艳于华阴,为加淬砺;
借扶摇于穷发,俾托吹嘘。
庶终此身,不为弃物。
若山若水,傥遇于知音;
守道守官,誓图于报效。
复宫阙后上执政 唐末至五代 · 杨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六
子云有言曰。
琴瑟郑卫调。
俾夔因之。
亦不可以致箫韶。
董仲舒云。
琴瑟不调。
甚者必改而更张也。
舜承尧禅。
当太平至理之后。
犹且放四凶。
举八元八恺。
而后百揆四门。
方克调序
当今承百王衰弊之末。
继万法隳散之馀。
皇纲不序。
事无旧贯。
阁下掌国之钧。
提人之柄。
将循其旧而就为治乎。
将择其善而渐以化乎。
将新其辙而革其弊乎。
某诚不敏。
粗达利病之源。
常欲得布露蕴蓄于执政
以助教化。
则与躅人之喜愠。
随声而是非者。
固不同其轨矣。
夫广引古事。
以黩左右。
盖类庸医。
不审疾病。
掊聚众药。
合为一法。
希有或中耳。
况今下笔者。
言登庸之善。
则皋夔萧曹。
语字牧之能。
则龚黄卓鲁。
此亦阁下饫于听视矣。
今不敢远为徵譬。
请质而言之。
阁下将循其旧而就为治耶。
且四海生灵。
火陷密网。
举手摇足。
如在桎梏。
其怀革弊刬讹之政。
如旱苗之待甘雨。
若循其旧不为之制。
信其治不为之忧。
蠹不剔则坏及根本。
毒不抉则疽及骨肉矣。
以此知循旧之难也。
阁下将择其善而化以渐耶。
且知人之道。
圣哲犹难。
仲尼有以貌以言之失。
则阁下所为善者。
其欲询于人乎。
其欲取于言乎。
取于言。
言未必信。
询于人。
人未必诚。
盖浇竞日久。
煽为朋党。
内则巧诈万变。
外则絜矩自任。
同于已者。
互推互挽。
出于已者。
挤辱如仇。
访于人有是有非。
听于人有端有曲。
虽秦鉴之明。
尧羊之触。
未免其挠且惑。
此以见择善之难也。
阁下将欲新其辙而革其弊耶。
在今日时之讹。
俗之坏。
况大兵久役之后。
救其衰残。
未有首于此也。
前车已覆。
后车岂可蹑而行之。
固当改辙易涂。
以取其不倾不蹶。
道路之人。
亦知此为至计。
况廊庙帷幄之画。
岂不以是为急哉。
然民困已久。
如涸泽穷鳞。
噞喁馀喘。
更沃之沛泽。
则有苏活之望。
若顾而哀之曰。
吾未能卒致其泽。
命贯而挈之。
俟有水之地。
则舍而放诸。
则是鱼之反不如噞喁于涸泽矣。
此以见新辙之难也。
然则为政之道。
固在乎人。
其人存则其政举。
其人亡则其政息。
今大兵之后。
生民陷于涂阱。
九州四海。
固仰首于吾君吾相。
以待其脱涂出阱也。
使吾君为尧为舜。
固在吾相之左扶右翼。
齐桓公管仲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竖刁易牙
则国乱而无主。
身殁而不殡。
如此则匡持裨赞。
系于臣不系于君也。
今阁下莅事以来。
以为天下安乎危乎。
贾谊居汉文升平之代。
犹言今所安者。
抱火而厝于积薪之下。
而寝其上。
矧今日生民。
首未去其压。
足未释其缚。
乃欲循常之辙以安辑还定。
犹为饥仆者谭翊日之膳。
将何所济哉。
夫欲安其民。
则莫若择守宰
夫欲固其本。
则莫若去奢侈。
夫欲官之治。
则莫若为官而择人。
夫欲弊之革。
则莫若限田而定赋。
夫朝廷之立。
在固本根。
本根固则兆庶安。
兆庶安则盗贼息。
盗贼息则基于太平矣。
欲安其兆庶。
莫若择守宰
守宰良则人民安。
人民安则无逋逸。
如抱沉痼者偶所亲之卫养。
焉肯舍其亲而从疏乎。
苟不精择其守。
慎选其宰。
信虚声。
徇请谒。
是致祸于民。
而思其安。
如挟弹以驱林。
恶禽之惊也。
决防以涸泉。
怪鱼之逝也。
汉宣帝诏曰。
与我共治天下。
其惟良二千石乎。
故承平之代。
号为得人
内外肃穆。
时风一变。
如是则守宰之任。
其可容易乎。
其可轻受乎。
今远方郡邑。
民抱愁痛。
嗷嗷然如婴儿之望父母也。
朝廷命牧守。
邑宰
以何道而取耶。
其有忘慈惠之心。
蕴聚敛之志。
不思疾痛。
但恣刻剥。
役尪瘵以从欲。
饰厨传以邀名。
天路高邈。
叫诉无所。
居者以远而吞气。
行者以赂而设誉。
纵使贪过桀蹠。
亦可高枕夷
如此则流毒于下。
岂有既乎。
故曰欲安其民。
莫若择守宰也。
夫世态骄奢。
竞相扇习。
生民益痛。
时风益讹。
昔有谏舜用漆者。
以其漆不已至于象。
象不已至于珠玉。
夫塞其源。
绝其流。
犹有浸渍溃防之穴。
而况决其源。
疏其流。
其可罪诸洋溢乎。
且古者车服仆隶。
悉系于位。
上不得踰制。
下不得僭上。
贞观开元之初
位至丞相
其导从不过十数人而已。
迨林甫秉政。
内挟邪以固宠。
托势以立威。
胜已者巧法以诛之。
异已者倚公以斥之。
内外畏恶。
林甫亦自审其曲。
由是出入严其兵卫。
如见大敌。
自后执政者。
嗣其馀风。
至今不衰。
下至散班冗职。
但力可致者。
即前有驱。
后有殿。
固莫问于品秩矣。
至于崇德雅望。
亦不能复其本。
纵心有所恶。
皆有类聚者瞽惑。
不得固其节矣。
且月俸既有限。
馀给既无数。
以有限之入。
供无度之费。
俾其分一职。
当一位。
不掊不敛者。
亦鲜矣。
车服仆隶之为费。
尚且如此。
矧复后庭曳绮罗饰粉黛者。
其费如何哉。
故因赂而仕。
由贿而达。
牛骥皂隶。
汨为一流。
居外者恃内之权。
恣其刻削。
居内者恃外之遗。
益其侈靡。
耗民之
如城之狐。
蠹民之力。
如社之鼠。
枯骸朽皮。
尽取后已。
阁下其不痛心乎。
其不抆泣乎。
夫四方程式。
自辇毂出。
傥阁下剋已以行。
俾四海知所法。
则其为革弊刬讹。
不啻沃汤于砌雪也。
故曰欲固其本。
莫若去奢侈也。
自大驾南巡。
官失其守。
冀贩缯织畚之伍。
有安刘灭项之才。
于是烂羊续貂。
首尾颠倒。
苟无董正
是紊国经。
元宗平内难。
有功者多横行自负。
姚梁公当国。
光武故事。
请不任功臣以政。
优其禄秩。
寘于散地。
使不干禁忌。
无韩彭菹醢之戮。
保子孙爵禄之庆。
阁下不以是为虑乎。
书曰。
官不必备。
惟其人。
国家设庠序之官。
盖说礼敦诗之本也。
苟非其人。
焉可妄授。
今贵游豪冑。
言国庠
凡受其官。
意若获谴。
故朝廷职事。
亦以为寻常。
莫知大学为国之本。
本颠则枝叶从之矣。
焉有文明之代。
轻易儒学。
齿其位者。
曾不知书之颠倒。
而欲以此发明大义。
阐扬大道。
是犹责瞽者以元黄。
语聋者以律吕。
举是一隅。
则百辟其选。
岂可不摭其名责其实也。
故曰欲官之治。
莫若为官择人也。
今天下黔首。
不惮征赋。
而惮力役。
明敕屡降。
非不丁宁。
州县奉私。
曾不遵禀。
既因循未用。
亦有所未尽焉。
盖侨寓州县者。
或称前贤
或称衣冠。
既是寄住。
例无徭役。
且敕有进士及第
许免一门差徭。
其馀杂科。
止于免一身而已。
今有侥倖辈偶忝微官。
便住故地。
既云前曾守官州县。
须存事体。
无厌辈不惟自置庄田。
抑亦广占物产。
百姓惧其徭役。
悉愿与人。
不计货物。
只希影覆。
富者称物产典贴。
永绝差科。
贫者以富籍挤排。
助须从役。
利入私室。
害及疲民。
无利润者。
转见沉沦。
有膏腴者。
坐取安逸。
衣冠户以馀庆所及。
合守清廉。
既恃其不差不科。
便恣其无畏无忌。
且古画地之数。
限人名田。
一则量其贫富。
一则均其肥瘠。
今凡称衣冠。
罔计顷亩。
是奸豪之辈。
辐辏其门。
但许借名。
便曰纳货。
既托其权势。
遂恣其苞囊。
州县熟知。
莫能纠摘。
且州县所切。
莫先科差。
富贵者既党护有人。
贫困者即窜匿无路。
上逼公使。
下窘衣资。
怨嗟之声。
因伤和气。
苟权利之路绝。
请托之幸除。
即民必泰。
俗必阜矣。
何以塞其门。
杜其隧。
在定其税额而已。
自一品至九品
各限其田。
田有恒。
即赋有限。
无路广占矣。
既绝其广占。
即富者无苟免之徭。
贫者无非次之役。
则凋瘵何有夫不苏。
时俗何有夫不安。
故曰欲弊之革。
莫若随田而定赋也。
是四者。
固为政之纲也。
将欲安其人。
丰其俗。
实未有先于此道也。
复有急于是者。
盖朝廷之法也。
夫法者。
士庶之所以共。
固不以士则废。
庶则用。
所以一而行之者。
欲人之鲜过也。
苟轻者以赂而重。
曲者以势而直。
纵朝廷示于人。
虽一子不为信。
而况有势有赂者。
焉肯凛畏哉。
今朝廷之法。
不及州县之条。
州县之条。
违者必有刑。
所以人知惧。
朝廷之法。
犯者未必罪。
所以人莫畏。
是以冠履杂处。
首尾倒置。
国君之威。
不行于世。
牧伯之令。
反信于时。
如此则风俗日已漓。
国柄日已陵。
不其痛欤。
不其惜欤。
今为政者。
未尝以此为痛。
盖各急于私。
不计于法。
设有其行典者。
悉贫而寡援。
俾其受罚而兴怨。
蓄愤而不能诉。
鬼神有知。
固纳其诉。
则伏阴愆阳。
繁霜苦雨。
岂不职于此哉。
石碏杀其子。
君子以为义。
叔向戮其弟。
仲尼以为直。
今阁下当此大柄。
岂有舍其义与直
而混其名与龌龊者为偶哉。
今法不患不制。
而患不行。
事不患不立。
而患不公。
苟以用法必公。
不以豪强而曲直。
则不出户可以见四方之承禀。
不下席可以知兆庶之休戚矣。
代宗朝用杨绾为相。
性清俭。
时论推之。
及为相。
郭汾阳河中节度使
惮之。
妓乐减半。
验于此。
即四方凛畏当国者操守耳。
陈平对汉文云。
宰相者。
上佐天子燮理阴阳。
内亲附百姓。
镇抚四夷。
使御史大夫各得其职。
今阴阳调乎。
百姓亲乎。
四夷柔乎。
内外之职各得其任乎。
欲阴阳之调也。
狱无滞讼。
官无滥政。
农桑无失时。
公府无加赋则里有歌。
巷有颂。
和声达于上。
休气属于下。
阴阳何有于不调哉。
欲百姓之亲也。
不夺其力以营台榭。
不劫其才以具土木。
不掠其粮以给犬马。
不赋其财以资交结。
闻民之病。
如子之病。
闻民之馁。
如已之馁。
百姓何有于不亲哉。
欲四夷之柔也。
省刑罚。
薄赋敛。
谨庠序之教。
申孝悌之义。
乡里识尚齿之敬。
路知事长之礼。
然后固其关防。
禁其侵掠。
橐其戈革。
示以恩信。
四夷何有于不柔哉。
欲内外之职得其任也。
命各举所知。
随材引用。
不以位微而不录其言。
不以地寒而不取其行。
称文者授以文学之任。
然后考其文之臧否。
称武者授以兵卫之任。
然后验其武之勇怯。
称理者授以亲人之任。
然后责其理之优劣。
称钱谷者授以度支管榷之任。
然后课其钱之盈虚。
实者升之。
不副者黜之。
其升黜皆及其所举。
故人不以党而进。
亦不以独而退。
则内外之职。
何有不得其任乎。
自元和以降。
宰相闭关不接士夫。
游其门升其室者。
非有世故。
非有媒荐。
固不可偶顷刻之语。
周公一沐三握发。
公孙宏开东閤
邴吉不以吐车茵为过。
而乃致理
故太平之基。
非一士之功也。
借如大厦崇崇。
诚柱石栋梁之力。
然舍其栾栌榱桷。
此为何室哉。
今天下有倒悬之急。
实阁下夜以继日筹其事。
坐以待旦思其用。
忘寝食以待往来。
捐金帛以给贫困之也。
某家且贫。
读书著文之馀。
以渔猎奉甘滑。
今阁下居密勿启沃之地。
辄以渔猎为谕焉。
夫渔于泽。
遍水而布罟。
猎于林。
被野而设罝。
不遍不被。
是阙其具也。
及其获鱼得兔。
非一日之力。
今内外百执事。
亦罝罟之众目焉。
焉可一一责其获。
又焉得以不获而不设也。
然能不纵其跃。
不漏其走。
亦足助为渔猎矣。
苟或不掩其走。
不蔽其跃。
即捕之无亏其纲纪。
则后日之渔猎。
不患于遗矣。
惟不以词之繁。
试一二垂省。
幸甚幸甚。
湖州录事参军新厅记 唐末至五代 · 杨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六
度材者定曲直于绳。
较物者决轻重于衡。
盖绳无欺。
衡无私。
故人所取镜也。
今使五邑之吏。
枉正无所逃。
千里之情。
毫釐无所差。
束其内外。
必蹈乎规矩。
戢诸桀黠。
知摄于刑宪。
斯郡主簿有绳衡之无私。
为得其任矣。
高阳许鎕。
以前秋曹椽端于谳狱。
诏宠之。
迁陟斯任。
自兵兴十五载。
事隳宿贯。
守国之法制。
禀朝之政令者。
由关而东。
郡亦无几。
吴兴遵国经。
体旧章。
上下谦敬。
确然不渝。
然此数万众兵之所给。
固系于土赋。
俾其役不重。
敛不烦。
吏不苛。
民不疲。
万目自正者。
全在提其纲乎。
君制事以义。
制心以礼。
节不为势易。
志不为强夺。
静以督其下。
故其下肃。
恪以莅其事。
故其事简。
由是众吏畏而庶务集。
仅致于讼息而刑置矣。
广明中
妖巢揭竿以犯帝阍。
遂俾翠华有西南之狩。
梁郑周秦之甲。
皆阁手无所敌。
凡五改火。
鸾驾外驻。
甲辰年
太守以彭门之师。
擒巢于莱芜
提其颅荐于成都
明年春
玉辇还阙。
遂以吴兴
帝念殊庸。
位不配德。
诏加防禦
以高其位。
始开幕延宾。
增吏拓制度。
是取督邮之旧署。
防禦使院。
然后合功廪户三掾之厅。
移居视印绳堕于此。
夫檐楹迫则耳目泥。
居处
则思虑昏。
今兹视于前则浅而露。
觇于后则湫而陋。
得无泥与昏乎。
而又丛蓧杂卉。
荫翳阶序。
列衙者乱其次。
授事者丧其局。
交肩骈足。
亵礼亏敬。
君乃命梓人。
择瑰材。
敞前楹。
豁南荣。
中唐
严层扃。
设外屏以肃其入也。
构环廊以庄其位也。
撤旧增新。
拥隘咸革。
列目之物。
罔不完美。
睹其显敞。
夺其暑。
居其奥密。
却其寒。
地斯清。
境斯胜。
足以豁听视。
爽精神。
导中和之性。
增冲澹之趣矣。
君子是以知蕴智者于事敏。
负才者应用周。
如水于器。
方员无所滞。
如丝于色。
元黄无不入。
如是则化为完。
易卑为高。
盖出于馀力乎。
况君行已之道。
及物之利。
其察也鉴焉。
臧否无匿。
其信也潮焉。
朝夕不忒。
俗茹其正。
吏饫其直。
叔向所谓明察之官。
忠信之长者。
于此而见矣。
斤涂毕役。
君以业于文。
且谓纪年表事。
春秋之曩志也。
兹厅之立。
既始于我。
而载祀莫纪。
无乃取议于将来乎。
其为我书之。
无虚美。
无加饰。
惟实是编。
足以贻后。
遂谨而日之。
请题于东墉。
以记厅之始。
司空褚渊书理建平王景素 南齐 · 何昌宇
 出处:全齐文卷十九
天下之可哀者有数,而埋冤于黄泉者为甚焉。
何者?
百年之寿,同于朝露,挥忽去留,宁足道哉!
政欲阖棺之日,不陨令名,竹帛传芳烈,钟石纪清英。
是以昔贤甘心于死所者也。
若怀忠抱义,而负枉冥冥之下,时主未之矜,卿相不为言,良史濡翰,将被以恶名,岂不痛哉!
岂不痛哉!
窃寻故建平王,地属亲贤,德居宗望,道心惟冲,睿性天峻
散情风云,不以尘务婴衿,明发怀古,惟以琴书娱志。
言忠孝,行惇慎,二公之所深鉴也。
前者阮、杨连党,构此纷纭,虽被明于朝贵,愈结怨于群丑。
觇察继踪,疑防重著,小人在朝,诗史所叹(少一句。)
清识饮涕。
王每永言终日,气泪交横。
既推信以期物,故日去其备卫,朱门萧条,示存典刑而已。
求解徐州,以避北门要任,苦乞会稽,贪处东瓯闲务。
此并彰于事迹。
与公道味相求,期心有素,方共经营家国,劬劳王室,何图时不我与,契阔屯昏,忠诚弗亮,罹此百殃。
岁朔亟流,已经四载。
皇命惟新,人沾天泽,而幽然深酷,未蒙照明。
封殡卑杂,穷魂莫寄,昭穆不序,无行。
事伤行路,痛结幽显。
吾等叩心泣血,实有望于圣时。
公以德佐世,欲物得其所,岂可令建平王枉直不分邪?
田叔不言梁事,袁丝谏止淮南,以两国衅祸,尚回帝意,岂非亲亲之义,宁从敦厚。
而今疑似未辨,为世大戮。
若使王心迹得申,亦示海内理冤枉,明是非。
存亡国,继绝世,周汉之通典,有国之所急也。
叔向之理,恃祁大夫而获亮;
戾太子之冤,资车丞相而见察。
幽灵有知,岂不眷眷于明顾?
碎首抽胁,自谓不殒(《南齐书·何昌宇传》)
黄葵舣艇记后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九、《漫塘集》卷二四
漫塘叟以一叶舟为生涯,戊子夏旱,舟舣岸者连月。
秋水既至,欲棹舟以夷犹江湖,而舟漏矣,盖久不运用之故。
幸觉之早,亟补苴之。
因颇怪黄叔向舣艇安居十年而能使不漏,因语叔向:「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无人渡而舟横野水,漏而不漏勿问可也。
今江天薄晚,归人争唤渡,勿问可乎」?
叔向曰:「然,吾当归而求之,幸而不漏,犹当增葺,庶乘长风而破巨浪」。
叟曰:「唯哉」!
识其语卷尾。
春秋战国门 叔向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重禄存家不敢言,小臣忧祸亦如然。
明开谏诤能无罪,秪此宜为理国先。
监镇江都税院李迪功墓志铭绍定三年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五、《漫塘集》卷三一
大帅朝议大夫直焕章阁李侯骏贻书于漫塘叟刘某曰:「故迪功郎、监镇江府都税务仁垕,吾季子也,不幸死矣,而家之人在远不及闻其言,不及见其死,不胜父子之情。
闻其故岁行县,获登子之门,及其奉檄而行,又尝告别于子,子幸而与之进。
则吾儿莅官以来,曰言曰行,我之知固不若子之详,子幸为我书之,将刻之坚珉以纾吾悲,以慰我太夫人之思,子其图之」。
叟既重李侯之请,且念载叔尝见谓为友,不可忘也,故为之书。
维李氏家饶之德兴
曾祖迪功郎致仕。
,赠奉直大夫
君字载叔,仁垕名也。
帅以儒起家,授子以诗书,而训之以义理。
载叔奉以周旋,罔敢失坠。
今上初元,登名浙漕荐书。
明年竟以先所受捧表恩铨试中程授今职。
绍定己丑秋八月之官,庚寅夏五月戊午奉宪檄入幕,行至毗陵,复迂道省其姊。
六月己卯,回至常、润间之白鹤溪,得疾卒,享年二十有八。
娶丁氏,前青阳知县木之女,以疾留其亲旁。
侧室子曰焕孙,生仅四月
帅幸其子之立,而欲其传之有永也,将以所自择乐平之鹰鹄山葬焉。
叟弃官馀二纪,日所往还惟樵夫渔父。
去年冬忽有具衣冠来者,视其谒载叔也,问所以来,曰:「某所与偕庐山胡伯量先生与君有畴昔之雅,谓君为颇知理道,所愿见,厥路无由,不自意得檄此来,有可见之便,是以敢见」。
越翌日,伯量亦至,自是三人者日相与游。
载叔或出语稍易,举事稍偏,伯量必正色折之,载叔敛衽谢惟谨。
以叟平生所见后生敬事师友,未有若载叔者。
既而闻其初到郡无室处,无舆隶,同僚日惴惴忧负课,人谓载叔贵游子,将不堪,而载叔不之怼。
及其偕伯量金坛,得一室萧寺中,仅容两几,廪无继,庖无继肉,人谓载叔当重不堪,而载叔不之戚。
伯量去,左右无法家拂士,人谓载叔言动得以自适矣,载叔又不然,曰:「方胡先生在,吾饮酒过三酌即醉,醉而安寝,恃其无失。
先生去,吾虽强饮终不醉,或寐,忧其不能无失也。
故隆师亲友吾乐也,而岂乐以离群索居也哉」!
比宪檄下,人又以载叔向之郁今之伸也,向之劳今之佚也为载叔喜,而载叔以侵官出位为家庭之戒,迟回者连月,不得已而后去。
又拳拳致请于其友,求别后规则,载叔亦岂为贫捧檄而喜者比哉!
故由前二者而言,人为载叔忧载叔不之忧,由后二者而言,人为载叔喜载叔不之喜,则载叔之忧喜必有大于此者。
至其所遗亲庭问安书,语不及私。
始言郡县急财赋而后拊摩,所以致寇;
末又言大府非它郡比,尤当有以宽民力。
其意盖专以龚遂渤海之事望诸郡,而以尹铎晋阳之功望乃翁。
则载叔之死,岂但李氏失一佳子弟哉!
可伤也已。
铭曰:
皇皇乎职之勤也,亹亹乎德之新也。
秀而不实,无以结其因也;
传家有子,足以宁其亲也。
南安王桢削爵诏太和十三年六月 北魏 · 拓跋宏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
南安王桢以懿戚之贵,作镇关右,不能洁己奉公,助宣皇度,方肆贪欲,殖货私庭,放纵奸囚,壅绝诉讼,货遗诸使,邀求虚称,二三之状,皆犯刑书
魏武剪发以齐众,叔向戮弟以明法,克己忍亲,以率天下。
夫岂不怀,有为而然耳。
今者所犯,事重畴日,循古推刑,实在难恕。
皇太后天慈宽笃,恩矜国属,每一寻推高宗孔怀之近,发言哽塞,悲恸于怀;
且以南安王孝养之名,闻于内外;
特一原恕,削除封爵,以庶人归第,禁锢终身(《魏书·南安王桢传》)
宝剑联句1127年9月 宋 · 李纲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
造化炉锤巧,山溪矿镤良。
精金付欧冶,妙手铸干将
淬砺呈锋锷伯纪,飞腾辨耿光。
青黄司火候申伯,爪发助祈禳。
桃氏几时献叔正,龙文难久藏。
鳞皴识理,乙屈认鱼肠。
黯黯青蛇色伯纪,炎炎赤帝祥。
提携起三尺申伯,驾驭牧群狼。
弹铗悲冯子叔正,誇镡悟赵王
神功归不试,利用运无旁。
赠客千金直伯纪,方人百鍊钢。
还须玉具饰,何用蒯缑装。
讵使妖腰喜申伯,当容节士狂。
纯卢非妩媚,巨阙太坚刚。
郁勃冲牛斗,蛇蜒接混茫。
畴能宝于越,俱议刻艅艎。
抆拭资神土叔正,珍藏閟宝房。
斩蛟诚壮勇,剸象见铦铓。
韩信高祖,朱云赐尚方。
雄材元倚仗,佞胆已飞扬。
浑脱公孙舞伯纪,缦胡庶士伤。
吴钩能曲折,蜀汉有文章。
六赐恩何厚,三名怨未偿。
先知吼蛟兕,摩钝凛冰霜。
犬子尝思击申伯,猿公莫敢当。
翁归备文武,季路戒彊梁。
疾视真何事叔正,要盟或可臧。
镵天隳彗孛,适野走徬徨。
麾拂飞雷电伯纪,轩昂变雨旸。
刺强同匕首,定乱岂长枪。
叔向排当御,昭王畏拙倡。
买牛今欲老申伯,铸鏄岁方穰叔正
徐国留吴札,鸿门蔽顶庄。
拄颐真贵盛,击柱妄披猖。
曜攒山妖见,秦兴水怪彰。
万人犹可敌,一吷未应扬。
不动惊公胜,为誇异伯阳
断匜犹未妙,穿屋始非常。
止水涵晶莹,疏星点角芒。
聊须为武备,何必事戎行。
要并宗臣履,休同小盗裳。
冲星怜杜子,斫地叹王郎申伯
不假蒙须便,真成刃手创。
新硎如可发,故物未应忘叔正
黠虏称兵急,王师击鼓镗。
氛埃期扫荡,心胆为开张。
未斩楼兰级,那销黔首疮。
几回开匣罢,但欲引杯长
聊复防身佩,毋为跃水亡。
报君吾志毕,以尔倚扶桑伯纪
刘景安 北魏 · 崔亮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三
汝所言乃有深致。
吾乘时邀幸,得为吏部尚书
当其壮也,尚不如人,况今朽老,而居帝难之任。
常思同升举直,以报明主之恩。
尽忠竭力,不为贻厥之累。
昨为此格,有由而然,今巳为汝所怪,千载之后,谁知我哉?
可静念吾言,当为汝论之。
吾兼、正(《通典》作「廉正」。)六为吏部郎,三为尚书铨衡所宜,颇知之矣。
但古今不同,时宜须异。
何者?
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书尚书据状,量人授职,此乃与天下群贤共爵人也。
吾谓当尔之时,无遗才,无滥举矣,而汝犹云十收六七。
况今日之选,专归尚书,以一人之鉴照察天下。
刘毅所云:「一吏部、两郎中而欲究竟(《北史》作「锐」,《通典》作「鉴」。)人物,何异以管窥天,而求其博(《通典》作「溥」。)哉。
今勋人甚多,又羽林入选,武夫崛起,不解书计,唯可纩弩前驱,指踪捕噬而已。
忽令垂组乘轩,求其烹鲜之效,未曾操刀,而使专割(《通典》作「剸割」。)
又武人至多,官员至少,不可周溥
设今十人共一官,犹无官可授,况一人望一官,何由可不怨哉?
吾近面执,不宜使武人入选,请赐其爵,厚其禄。
既不见从,是以权立此格,限以停年耳。
子产铸刑书以救弊,叔向讥之以正法,何异汝以古礼难权宜哉!
仲尼云:德(《通典》作「知」。)我者亦《春秋》,罪我者亦《春秋》。
吾之此指,其由是也。
但令当来君子,知吾意焉(《魏书·崔亮传》、《通典》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