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待月轩记1107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栾城第三集》卷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三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六、《八代文钞》第三○册、《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昔予游庐山,见隐者焉,为予言性命之理,曰:「性犹日也,身犹月也」。
予疑而诘之,则曰:「人始有性而已,性之所寓为身。
天始有日而已,日之所寓为月。
日出于东,方其出也,万物咸赖焉。
有目者以视,有手者以执,有足者以履。
至于山石草木,亦非日不遂。
及其入也,天下黯然,无物不废,然日则未始有变也。
惟其所寓,则有盈阙,一盈一阙者月也。
惟性亦然,出生入死,出而生者未尝增也,入而死者未尝耗也,性一而已。
惟其所寓则有死生,一生一死者身也。
虽有生死,然而死此生彼,未尝息也。
身与月皆然,古之治术者知之,故日出于卯谓之命,月之所在谓之身。
日入地中,虽未尝变,而不为世用。
复出于东,然后物无不睹,非命而何?
月不自明,由日以为明,以日之远近为月之盈阙,非身而何?
此术也,而合于道。
世之治术者知其说,不知其所以说也」。
予异其言,而志之久矣。
筑室于斯,辟其东南为小轩。
轩之前廓然无障,几与天际。
每月之望,开户以须月之至。
月入吾轩,则吾坐于轩上,与之徘徊而不去。
一夕举酒延客,道隐者之语。
客漫不喻曰:「吾尝治术矣,初不闻是说也」。
予为之反复其理,客徐悟曰:「唯唯」。
因志其言于壁。
上提刑郎中(代人作)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六、《灌园集》卷一二
某闻之,君子之道,有见于退而终无意于进,则虽天下之大,不以关乎己。
如其心未忘于有用之境,则一身之行止,尚不得不借资于人,亦何言天下哉?
盖尝观书,见唐虞之盛时,其世道已隆,其治具已张。
上之人孜孜以亮功若采为务,而百揆四岳亦既在善,而宜同矣。
之徒,方矫然以立异于是,背睨而掩听,疾走而避逃,以为是笑而可羞。
求若人之心,盖以箕山、颍水为无尽之乐耳,顾曾佥举之涉虑哉?
士唯识愿不必于均壹,是以咸熙庶绩,其必以人钦俞试命。
黜置之所系,则下之所扬,岂不重于上之所咨?
且以共、兜之无状,而不决于弃斥,虽以舜、禹之贤圣,非由众与,则未拔出于群工,又况乎碌碌之庶职欤?
举知之所以重轻甚乃如此。
世衰道隐,士稀勉勉之修,而盛佻佻之习,皆知奔向于进仕之地,而不思人之谓己何如也而已,果不为人所信。
求者不以思,而应者不以信,故举知之风,自此寂寞而无闻矣。
士而不幸出于寂寞无闻之后,其行若止,亦知奈何?
必能遂志于退藏,则嫌于未在中道;
将以区区于适用,则必进之助难容。
借之毋已焉,亦有端我以俟人而已矣。
凡今之在于下者,其路正轧,而其势甚惊也。
位与言乖,则事与力违。
唯乖且违,此简书察责之所为惴惴,而何暇望知己之人而举扬之?
虽然,犹有说焉,以为各占分所宜以自幸焉斯可矣。
盖仕而愿达,苟有名于禄籍,莫不念之。
使今仕而得愿之人尽已俊良,则无所复议。
万一不尔,则失所以蒙称而被荐者,尚非各幸于分所宜乎?
一人真可,而誉之者二焉,众犹未允也;
一人未可,而誉之者四,则众既服之。
夫某亦安识若人之为可未可哉?
姑以时世之所同占而言之耳。
某不佞,少而谬志于进,故为进士之学,诘曲于荐试者,先后十载。
盖四覆于礼部,乃克有成,缀名于选科,掌法于山川。
在众人中诚不自知某尝所蹈籍与今所莅领,为果如何。
方思端以俟焉,而幸出于不图。
前守张公与今守刘公及运使徐公,皆有言于甄借。
自惟孱陋,无所堪于进用,而获助于此,则始之以骇,而继之以喜,而中又自疑。
审以某之行身为真不足用欤,则三公者何为爱之而不至于失措?
三公之贤而措不容失,则今宪司之重如执事者,何特未以为怜乎?
是某之所为自疑也。
伏惟执事有才甚巨,有德甚明。
当庙堂咨吁讲求治道之时,思有以网罗器使,仿像二典之光英,而亲承注委,出振使者之权,以照耀于江表。
其神之所达,精之所察,十郡之休戚良窳,盖无不在术中者矣。
如某之鄙,必有所处。
即蒙嘘及始末,遂以成就,则何但使某不见笑于退藏之徒,必将扬厉庶职,以宜己分,使三公者皆免失措之讥焉。
敢布腹心,唯实处之。
邓州不烧楮镪颂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三、《灌园集》卷一六、《皇朝文鉴》卷七四、《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二六、《山堂考索》卷一三一、《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三一○
呜呼,士诚知修耶,内不欺诸己,外不欺诸人,可谓修己已。
呜呼,士诚有立耶,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中不负于神,可谓士君子已。
凡唯知修至于可立,而不欺不愧者,其备如此。
虽天地神明,我斯天地神明已,岂又恤恤于诸馀哉?
世衰道隐,士心险惑,稔匿自危,则区区于祸福,以壮其毒。
闻古之用币,以礼神祇;
后之罪,士为多,则假之以请祷禳祈。
假之不已,则翻楮代焉而弗支。
是故罪者满世,而莫救其非。
肃肃邓州,唯道之繇。
识超超于众谬,行不徇于时流。
孰巫祝之足因,而禧祥之苟求!
盖清修而不愧,则万福之来酬。
是何楮镪之不然,而名位之优优!
呜呼,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谁其嗣之,宋有人猗。
曾道者归玉笥旧隐二首 其二 北宋 · 刘弇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道隐(原校:一作导引)曾窥反接猱,急人尤喜施圭刀。
浮生不絓秋毫外,肯把长闲博暂劳。
讲论语序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五、《龙云集》卷二四、《经义考》卷二一五、《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穷一理之微,尽一性之妙,其命有以至于自然无间之初,其神有以会于寂然不动之际,则宜若可以忘言矣。
然而天下之言,常出于不胜其多,而言者遂至于不胜其众,则将以寓道而使之有明,载道而使之有行故也。
是故无言而道隐,未若有言而道不隐;
有言而道不隐,未若言而与道两传而无所隐。
此所以应对答问,相与垂世而设教者,虽孔子犹不废,而《论语》之书所为起也。
昔者孔子以无名之神功,无体之妙道,屈于不见知,其礼义信足以小成德,其知仁勇足以小成治,其温良恭俭让足以小成俗,其恭宽信敏惠足以小成物,而屈于不见用。
卫灵公见其际可矣,而弗与共天位也;
季桓子见其行可矣,而弗与共天职也;
于卫孝公见其公养矣,而弗与食天禄也。
以至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绝粮而在陈,微服而过宋,则可谓觭朴人矣,然未尝不欲有为于世也。
是故出疆载质而有至于皇皇,去父母国而有至于迟迟,而席不暇煖也,辙不及环也。
委吏乘田,贱也,而不为屑去者,盖曰有官守而已;
猎较簿正,卑也,而不为苟避者,盖曰有官事而已。
其有为卒不可得矣,于是取其所欲闻焉而未已者,一切寓之以言,则详而为六经者是矣,《论语》者特其绪馀而已。
夫以学孔子者,其徒至于三千之盛,而上自国君卿大夫,下逮闾巷一介之小民,与其为时闻人而在所可许者,类皆有见于是书。
及考其所归,非资诸孔子者弗道也。
方此之时,操笔而随其后者,岂惟猎区区之空言也,并与其一嚬笑之微、一俯仰之细而得之也。
虽然,若孔子者非学也,故曰「予非多学而识之」,「吾道一以贯之」而已矣;
故曰「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而已矣。
其成己有如此者。
其于君也,求之以不求之求,而所至必闻其政;
其于神也,祷之以不祷之祷,而所祭必受其福。
于燕居则申申,于乡党则恂恂,于朝廷则侃侃,于宗庙则便便。
其行己有如此者。
见所不见于鲁,礼所不礼于卫,则有似乎污而非污;
佛肸之召,诺阳虎之仕,则有似乎屈而非屈也。
于齐则接淅,于鲁则不脱冕以去,其应变有如此者。
皆「闻斯行诸」也,而对之不必同,然而非异也;
皆「崇德辩惑」也,而语之不必一,然而非两也。
「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故于卫灵问陈则耻其学;
「事君勿欺也而犯之」,故于昭公失礼则讳其过。
仁也孝也,以其有小大,故所陈非一端;
勇也知也,以其有本末,故所列非一序。
利命与仁则处之以罕言,怪力乱神则要之以不言。
其立说有如此者。
臧纥要君,宜其不知也,而谓之知,则知而已矣。
管仲僭君,宜其不仁也,而谓之仁,则仁而已矣。
德行、文学、政事、言语,科虽不同,而同谓之才,则才而已矣。
草创、讨论、修饰、润色虽不一手而不害,同谓之命,则命而已矣。
能具仁者,君子也,于子贱、南宫适则与之;
苟无礼乐,亦可为成人也,于冉求公绰、卞庄、子臧、武仲则略之。
以至叩胫而诛原壤,鼓瑟而斥孺悲,进颜子以不愚之愚,黜子路以不祷之祷。
其处人有如此者。
凡此皆有见于孔子者也。
夫圣人之在上者多矣,而制法不若孔子之为详;
圣人之在下者众矣,而制行不若孔子之为备。
宰我以为贤于而不为增,叔孙以为不及子贡而不为损,此孟子所谓集大成者。
虽然,均法也,而孔子所为备者,不以一行为备,此达巷党人之所谓博学而无所成名者。
若夫千载而下,其去圣人远矣,学《论语》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类皆溺于传注之卑,而不能自拔于污俗之中,绝行之后,往往以孔子而疑者皆是也。
书虽非孔子所自为,然其属辞有要,成文有序,肆而通,连而间,其本末先后,佥若出于一,而片言只简,无自而不与孔子合,非深知先王之法言者,孰能与于此?
学者要当熟读而精思之,不必考其人也。
上权越帅提刑朱学士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云溪居士集》卷二一
某闻不学则不显者,事皆然,而道为甚;
不养则不成者,物皆然,而材为甚。
士以有道贵,世以有材治。
故下不可以一日无学,而上不可以一日无教。
是以其政修,则有「菁莪」以乐之;
其政废,则有「子衿」以刺之。
盖上无教则下无学,虽有不待文王而兴者,求其成材,亦已鲜矣。
然其君能以道制典,其臣能以典布教,使天下之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各得其性,而道以显之者,惟唐虞三代之盛时为然,由此以降,则盖亦寥寥矣。
其间非无兴学校、置师儒以养天下之士者也,然位乎上者,智不足以显道而倡先王之教,仁不足以尽性而推成物之德,使人之所自得而固有之者,终郁而不伸。
然则当时之士,亦何所得于上哉。
故下之人无落落之材,而上之人无赫赫之功,至于今千数百年矣。
道隐既久,天欲平治,而圣人有作,又得豪杰之士以为辅相,故超然特起乎百王之后,越汉唐而追成周之业。
文武之道在方册者,则训而释之,著之简编,以颁于天下;
性命之理在人心者,则作而成之,设为学校,以委之师儒。
此岂后世养士之比哉。
《诗》曰:「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于此可以致之矣。
虽然,事物之理由中出者,外无正而不行,古今之所同也。
圣人之教虽尽善美,不得良吏致之于民,则亦晦而已矣。
文王之教所以显于南国者,召伯之力也。
伏惟阁下挺经济之才,究天人之学,以德行节义冠冕乎先达,以文章道术甄镕乎后学者,积有年矣。
某虽贱微,未尝一登门墙而承謦欬之教,然闻阁下之令德休声,而向风倾慕者,非一朝夕矣。
至阁下之来,而政事修举,行义卓然,益有加乎所闻者。
乃知居今之时,行今之政,作新长育,使天下之士内有可贵之质,外有备成之文者,在阁下而已。
士固以此望乎阁下,非某一人之私心也,抑阁下亦以此为己任欤。
又况今之外台,则古之方伯
今之郡守,则古之诸侯。
方伯诸侯,正上之所委以教人者也。
以阁下而居是任,肯不顾于此哉?
自阁下莅郡以来,事无大小,罔或不谨,则学校之间,道德之教,尤所以为先务者也。
某既幸而为士矣,又得齿乎学校之间,被服阁下之教,其乐可胜言耶?
敢诵所闻以贽于阁下。
伏惟阁下录其诚心,忘其鄙贱,姑以一言进之,则某他日之所有立者,皆阁下之赐。
坐忘论序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一、《鸡肋集》卷三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道无言,凡言之类妄,知言之类妄者亦妄,知夫知言之类妄者亦妄。
然则何如?
列子曰:「用无言为言,亦言」。
夫能「用无言为言亦言」,几可与言。
虽言,几不妄矣。
不妄,斯道已乎?
非也。
燕人之晋,问其井,或告曰:「垣下」。
垣下得焉,而卒之饮者,燕人也。
若乃夫晋人之朝夕饮者,则未始问燕人。
故学道犹饮,问而告之,燕、晋之类也。
司马子微著书七篇,言道德之意,王毅希仁以示余,余曰:「此晋人之告垣下井者也,吾子学焉,抑燕人之饮者乎?
若乃夫晋人之朝夕饮者,则未始问燕人。
以谓人饮而我味之,有是哉」!
司马子微名承祯,唐达士。
昔予读李白大鹏赋》,想见其为人。
张坚道人固始山中序1101年10月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四、《柯山集》卷四○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元丰末年与至柔生会于宛丘,予时年壮嗜酒,驰骋世乐,虽知至柔怀道,而未暇问也。
尔后绝不相闻,至今盖十有八年,而予出入朝廷,用舍荣辱之变,历之备矣,退视其躯,亦骎骎于衰老疲病之境矣。
建中靖国元年,出守汝阴
一日,至柔惠然访予于郡斋,视其精爽动作,与宛丘见时不少异。
既携其平生所尝试之方,授予以济其病,又教予以养性之妙。
其言曰:「大道甚简,守心而已。
守心无他,守一而已。
静一之极,则玄通四达而真气应之,大非意之所能测,言之所能尽也,得者知之矣。
真气来降,则百病除而永年矣。
经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心虚志弱,则腹自实、骨自强矣。
是道也,智者得之为止观,司马子微得之为坐忘,皆一道也。
此皆真人修身之要,而今人忽之,乃苦其形骸,妄想变怪,吞饵金石,去古道远矣」。
予三复其言,因尽屏其平日之所闻,伏而思之,若有悟焉。
抱朴子》谈道数十卷,而曰:「若夫至道,则尺素而足」。
信谓是乎?
如吾至柔之论,则尺素为多矣。
至柔隐居固始之野,人莫见其面,而时为人治病。
将归,求予书。
予书不工,因志其所教,以告世之好道而不得其要者。
辛巳孟冬日序。
有宋八行先生徐公事略 北宋 · 陈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五、《赤城志》卷一六
谪居台郡,尝往拜八行先生之门。
先生姓徐氏名中行,世为临海人
父都使公有远识,不事生产,每乐教子。
幼遣就学,乡校已有隽声。
安定胡公讲道苏、湖间,其徒各以经转相传授
又使之远游,求师友渊源之学。
先生至京都,首谒范忠宣公,一见贤之。
继荐于司马文正公,公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他日不为国器,必为儒宗。
福唐刘彝赴召,得安定所授经,馆于梵舍,熟读精思。
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踰年。
然后归葺一小室,终日危坐,几于解悟。
凡诵先圣书,必为之冠带。
开卷得意者用片纸记录,黏于壁间,以备观省。
杜门却扫,岁或一出。
识与不识者,皆知其为安定后学也。
禄未及养,而都使公以疾卒。
先生纯孝天通,垢面跣足,庐墓三年,甘露累降。
躬耕以事母,母老齿发不衰。
以其馀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而无后者十馀丧。
人嘉其行谊,与山阳徐仲车并称。
累举进士不第,以明经教授
乡邦远近来学者肩摩袂属,至僦舍处之。
先生之所以教,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俾不失其性、不乱其伦而后已。
故高第弟子,仕者多循良,处者亦修洁。
台学之盛,获冠畴昔。
赤城罗适先生为莫逆交,元祐间持节本路,率部使者以遗逸荐诸朝,且举代已官职。
其藁奏有「高蹈丘园,沈沦草泽,德行纯茂,孝悌彰闻」之语。
先生屡书力辞,罗竟莫能夺。
崇宁中,诏天下以八行举士,郡太守李谔保奏全备八行事状,躬偕寮吏造其庐,具安车礼遣。
先生终不就聘,去城之黄岩
一日,会亲朋,列饮酒数行,取平生文藁悉付煨烬。
尔后服道衣,戴华阳巾,握青藜杖,风晨月夕,往来乎委羽洞天,诸子以篮舆侍其后,真有司马子微之风。
忽有客谓先生曰:「世方争奋以求举,公今获举而退避。
求举者固可罪也,避举者非要名乎」?
先生答曰:「人而无行,与禽兽奚若?
律身治己,直分内事。
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欤?
是启其乡原之贼也。
吾且不忍沽一己之爵命,以蛊天下之风俗,何要名为」?
客惭谢而退。
于戏,贤矣哉!
元丰二年尘忝一第,经游宦涂,见贤士大夫称道先生不脱口。
被谪此来,犹幸亲炙,亦奚憾焉。
先生高节,足继孺子,瓘之不肖,深有愧于仲举
先生不以瓘卑鄙,辱追雅好于千载之下,果何幸耶!
政和癸巳黄岩隐士左纬经臣裒诗访瓘于宝城方丈,语及大略,经臣勉瓘纪之。
越十载,先生之门人陈公辅遽以即世告瓘,发缄恸绝,亟起为之书,谨授介绍,俾藏之泮宫,以诏来者作传。
老翁记 北宋 · 崔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五
白云子游于东郭,步于汴水之滨,有老翁杖策南来,顾而谓曰:「吾闻太上不有己而无乐,其次不有物而无忧,最下累于己而役于物,于是乎忧乐交战。
吾曩见子,以为至矣。
乃今察子,则未也。
顾盼有忧色,精神憔悴而形骸枯槁,戚戚然若衄师之将,辄意有所累欤,抑亦有所役也」?
白云子仰天太息曰:「然。
余少治之道,而窃慕乎孟轲荀卿之为人。
其进也,非茍求也,所以为人;
其退也,非曲全也,所以为我。
无心于出处之致,而优游乎予夺得丧之间,尝为是足以无加矣。
今也适有不两立之事,从吾事亲,则非所以谋己,徇吾谋己,则非所以承亲。
夫谋己不周为不智,承亲不至为不仁。
二者无一可也,而吾均是,以权处之。
权者,非必反经也,亦非必守经也,权轻重而已矣。
仁重而智轻,则舍智而从仁;
仁轻而智重,则舍仁而从智。
今也两者适相均,吾无以处,是故忧而不释然者,辄复以月数矣,而未有决之」。
老翁幡然笑曰:「甚矣,子之过计也!
亦尝闻越人铸镜之说乎?
越人有得古铜器于赤城山阴者,将以为镜,辄自计曰,方之则不足以烛规,圆之则不足以照矩,如是狐疑不决者盖三年,而不知遗形以任照,无为以辅其自然,愚亦甚矣。
吾愿子忘仁去智,刳心与造物者游,而无复较计轻重,则亲亦我也,我亦亲也,亲与我奚择哉!
子思之,吾去子矣」。
遂去,不复见。
精思观崔道士授剑中剑常吼若雷 北宋 · 李廌
 押有韵
阴阴老柏森庭牖,外脱中空若虚缶。
崔仙授剑遂神,剑气腾天剑声吼。
顷年天师受丹诀,此地精思岁华久。
玉函金匮发灵崖,因使阴符诬虎口(自注:张天师道陵得九丹之诀于崖下,于此地精思累年,然后得之云。)
殿中真人道玄笔,笔妙飞扬传不朽。
霜发羽人逢白叟,间岁已闻踰九九。
神游八极吾所愿,道骨仙风愧无有。
欲赋大鹏子微,恐尔年龄亦为偶(自注:梁观主八十三岁。)
桐柏崇道观 北宋 · 太史章
神仙隐居尚深渺,径迂不欲与世通。
必求峭拔出林杪,俯视左右环群峰。
飞泉不测源所自,瀑注一落千丈虹。
步跻石磴旋(自注:去声。)盘折,翠荫蒙密多长松。
唐闻马练师,晋传葛仙翁
丹灰已死不复炽,独有翰墨留遗踪。
定知华表归鹤,谁见灵湫藏蛰龙。
白云子,信亦稀,藐(自注:入声。)视声利如尘泥。
仕途捷径非我乐,不死之乡终欲归。
玉霄峰前烟扑扑,金庭宫外云霏霏。
哀猿啸断月不古,桃杏得春还满枝。
风驭寥寥何处在,孤坟棺殓只空衣。
宋故黎阳卫君墓志铭绍圣二年十月 北宋 · 邓俊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二
君讳锡,字天贶姓卫氏上党长子人也。
□□皇考年七十三卒,皆高尚自许,不乐仕宦,业服农桑。
皇妣柳氏,年一十八归于皇考,而生君焉。
君美风仪,性□直,自□提之间,绰有成人之志。
年未及冠,力勤于畎亩之中,不惮劬劳,以致岁获踰倍,日益富饶,户升甲等,实君□克之力焉。
君为人忠信和易,恭谨勤俭,事亲尽力,未尝佚游慢戏以弃于一日,未尝屈志变节以辱于一人。
平居颓然,遇人恂恂,虽仆不忍以辞气加。
视其富不为可取,贫不为可弃,自族人以至邻里乡党,无不得其欢心。
忽感厥疾,神□不昧,召妻子诸孙教而戒之,其言不录于此,大抵皆治家之法也。
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卒于家,享寿六十三岁。
君初娶范氏,次娶崔氏。
长男四人:大益智,先娶解氏,次娶张氏。
次益从,娶宋氏。
次益白,娶王氏。
次益□,娶班氏
四女:大适嫁侍仲仁高婿,名俊
次适嫁侍田良李婿,名思
次适嫁侍□村解婿,名皋
次适嫁侍敖泉张婿,名保
孙男五人:张六、大儿、福喜、刘兴、杨九。
孙女四人:大嫁侍贾村李婿,名宝
未嫁束绫、妙娘、银娘。
君之长男益智等泣访于予曰:「先人强于自立,巧于治生,孝于其亲,仁于其族,不幸而没于世。
今将卜绍圣二年乙亥十月十一日癸酉,葬于先人于大风乡人合村西南约一里原先茔之次,欲乞一言,庶几先人仁孝之行不泯灭于后也」。
予竟辞焉。
奈何意之三四,不获已而序之铭。
铭曰:
君有仁孝,乡闾所推。
或家勤俭,白炽攸宜。
富不苟取,贫非弃遗。
死有厥美,铭之以辞。
石匠人暴道明、袁道安、暴道锡,袁道隐镌。
乡贡进士邓俊民撰,戚解孜存书丹。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
述学 宋 · 王庠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
天地否,风雷能鼓其化则亨;
大道塞,圣哲能扶其教则通。
夫扶教之难,古今所以艰其人。
艰其人者谓何?
以其特立独行于乱世也。
故吾于孟轲氏得之矣。
方时战国汹汹,四方诸侯皆务以彊国足兵为尚,机权诈谋日炽以竞,杨墨邪说复惑于时。
因慨然虑、文武、周公之道一旦而扫荡,是使天下诈慝贪薄而不反矣。
遂聘诸邦,意以斯教变斯民。
而梁惠、齐宣、滕文之君不图于霸治,则必以绝物利己为问者甚众,犹顺谕诱导,广之以仁义,引之以《诗》、《书》、《礼》及《春秋》之义者,何哉?
斯汲汲欲引以当道,遽致其志也。
噫!
时君莫我悟,邪说充塞,万章、公孙之徒记其历游问答、洎閒居质疑之言,以为矩训,其言垂于后久矣。
服业者靡不覃精研思以究其道,至于大《易》之奥,舍而不言,斯其旨有渊蕴欤?
夫《易》之道,微隐精密,与天地并也。
天地运化而无声,万物由之而生;
大《易》斡用而无形,庶事由之而成。
历之三圣而始光显其旨,岂非以道隐而义秘哉?
故孟氏不言者,以谓彼时诸国之君昏昧蔽惑,尚不能晓治国之术,以至譬物指事,力与言仁义之道,察察如鉴,犹不能略辨其说,况与谈斯义欤?
吾所以惟适变近情以措术,欲辅成其教,而于《易》不言者,为其弗能达其本而明是非也。
凡人性焉而修之,行焉而笃之,动静云为,不须臾而离于道者,皆《易》也,故《易》曰:「立天之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曰仁与义」。
吁!
以轲之大贤率性如是,笃行如是,而辅教立言不舍仁义,而弗谈《易》也,岂不能明之欤?
况《易》者道之本也,仁义者道之用也。
能知其用,则是达其本,而不述其文,又何累哉?
盖默而行之内,所以存己之难也;
言而发之外,所以示人之易也。
万变而一贯,岂其惑欤?
故作《述学》。
进周易元统表 北宋 · 蔡攸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七、《经义考》卷四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白云子述《周易元统》十卷,不著姓氏。
其书成于庆历乙酉岁,大略谓:乾坤阴阳之根本,坎离阴阳之性命。
坎为乾之游魂,离为坤之游魂。
仲尼云「游魂为变」,神机泄矣,《易》道明矣。
乃作《元统》。
其一明混元,其二明五太,其三明天地,其四述乾坤,其五示龙图,其六画八卦,其七衍揲蓍,其八明律候,其九敷礼乐之元,其十说序卦之由。
凡二十八宿、五行、十日、十二辰、四时八节、六律六吕、三统五运,以至一人之身五藏六气,皆总而归之于《易》。
故备存之,以广异闻云。
水调歌头 其四 昌化郡长桥词1150年8月15日 宋 · 李光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昌化郡城之北,长桥跨江,风月之夕,气象甚胜。庚午八月望夜,士友悉赴郡会。杖策独游,颇怀平生故人,作水调歌以自释。予自长年,粗闻养生之术。放逐以来,又得司马子微王屋山清虚洞所刻坐忘论一编,因得专意宴坐,心息相依。虽不敢仰希乔松之寿,度未即死,庶有会合之期。
独步长桥上,今夕是中秋
群黎怪我何事,流转古儋州
风定潮平如练,云散月明如昼,孤兴在扁舟。
笑尽一杯酒,水调杂蛮讴。

少年场,金兰契,尽白头。
相望万里,悲我已是十年流。
晚遇玉霄仙子,授我王屋奇书,归路指蓬丘
不用乘风御,八极可神游。
胡邦衡 其十一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五、《庄简集》卷一五
某顿首:盛介至,辱真翰,三复感叹,不容于怀。
欣承履兹庚伏,起居增胜。
昨蒙惠丹,固璀璨精华,非止扶衰而已,然亦未敢遽服者,不知「和国」为何人。
六月二十六夜忽脾疼异常,天明方止,而镜中形容陡觉瘦瘠异常,心甚疑之。
是夕忽梦三道士来,黄冠。
予若将起程北归者,道士邀仆于去城六七里间,授与道书两卷,云是司马子微《养生说》。
仆不暇阅,纳之怀中,临别,最长道士言:「我有丹四粒,藏之中,将取以授子」。
仆以担杖已行,不及。
翌日赵主簿长沙人和国为谁,赵云:「张丞相封和国公」。
始大感悟,藏之中者,十八公,神固告之矣。
晨起焚香作礼,先服白丹一粒,其馀不知可继进否?
两日气象已如旧,岂残生未即埃溘,有同涂之幸欤?
不宣。
某顿首。
养生堂记1144年4月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七、《庄简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广西梧州市藤县
予兄德充寓居馀姚,实在龙泉之北,江山映带,最为胜壤。
尝于南偏作堂,爽垲而深隐,外不假台池苑囿之玩,内不列琴书图画之观,萧然一榻,而日游息其中,吐纳导引,以求长年,因榜之曰「养生」。
客有过而问曰:「子于治生则信有术矣,何自而知养生乎」?
德充曰:「嘻!
子乌知治生?
使子而知治生,则可与论养生之妙矣。
予今燕坐一室,心超三际,方以形为舍宅,神为主人,灌漱乎玉池之清泉,以溉丹田;
呼吸乎玄牝之冲气,以营尺宅。
锄胸中之荆棘而生,薅害稼之稂莠而嘉谷植。
子视予之养生,果异于治生乎」?
客无以应。
某方谪处南荒,书来告曰:「予辟养生堂,世俗之人或以为疑,予虽告以大略,意有未尽,汝其为我记之」。
某自少年喜阅道书,游走四方,延见方士多矣。
神仙之说,虽传记备载,然皆虚荒幻怪,不足考信。
陶隐居以正一之道授王知远潘师正司马子微,皆蝉蜕而去。
然其法后世罕传,惟抱朴子论最简而易行者。
其说以住息为妙,盖息息之中,神气相合,如婴儿之处乎胞胎;
及其至也,如释氏之入定,六根皆废,心想都灭,胎从复气中结,气自有胎中息。
然非真积力久、功行俱圆者,未易到也。
世人不能捐弃外事,澄心观照,而日奔趋乎是非利害之境,遂使气自出入乎内,神自驰乎外,神气各行,子母不相守,至于夭死者,非不幸也。
古之善养生者,莫如广成子
庄周之书载黄帝问答之语最详,摘其要言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又曰:「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老氏五千言,虽泛论道德之旨,其要言则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此二者皆胎息之门户也。
德充学道垂三十年,平生寡欲,无所嗜好。
悟厚禄高位之伤德,故每安于卑官;
知珍脆肥浓之害性,故自甘于藜藿。
以慈俭为可宝,故无侈汰之过;
以朴素为可尚,故绝声色之娱。
今以从心之年,白须红颊,浮沉里巷,无一不如志者,虽使不知吐纳咽漱之理,固可与数子争年而比寿矣,尚何慕于彼哉?
虽然,广成子修身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
老氏则跨历商周至秦,莫知所终。
又有深于此者,西域圣人已成等正觉,视身犹浮云,斯须变灭,惟圆明一点,历劫而常存,今大乘诸经备载斯事。
德充倘兼修此道,暇时访寻禅宿,参透西来的的意,则飞行自在,出没去来,真游戏事。
古所谓神形俱妙,殆谓是也。
某去乡四年,忧伤困悴,有他人不能堪者。
德充万里致书,必以此道过勉策,且有白首相从之语,览之悽然,因书其末以见区区之志。
异时倘遂生还,将筑室泥湾之上,风雨对床,其必有日矣。
绍兴甲子孟夏几望藤州寓亭北窗,某谨记。
与台守曾郎中 其四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八、《内简尺牍》卷六
公居官,未尝废书,新著犹未辱枉教也。
向守黄冈,栖霞、雪堂遗址自公起废。
千载风流,遂与东坡共为不朽。
司马子微名书绛阙,身居赤城,高风绝尘,尚可想见否乎?
孙兴公之赋,韩公送惠师,东坡杜介诗,高词妙语,至今与此山争雄。
宏父官閒无事,援笔一挥,追配前作,幸勿多让。
后土尊号御笔手诏政和六年十月十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五、《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七
王者父天而母地,事天明,事地察。
明故先之而弗违,后之而奉时;
察故俯以观其文,卑以观其法。
动静翕辟,一阴一阳,其称名殊,其为道一。
乃者祗率万邦黎庶,为之名号,以玉册玉宝昭告于上帝。
至哉坤元,万物所资生,直方以大,未有称谓,非所以显微阐幽,通神明之德。
夙夜祗慄,罔敢怠忽。
若稽在昔,夏日之至,于国之北,将求神于泽中之丘。
虽名不足以尽道,而道隐于无名,则名不可已也。
夫顺承于天,效法于下,厚德载物,含宏光大,地德也。
谨以是德,上徽号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以尽兢兢业业母事之礼。
可令有司检会故实,择日恭上。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