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右街副僧录印大师赐紫昕公塔铭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文恭集》卷三九
有宋大士赐号曰「普印」,居景德兰若,以至和丙申四月甲戌,宴坐示灭,容采若生,寿七十有四,腊五十有九。
都城缁俗,燎香膜拜者,日盈其室。
仲夏甲申,弟子文显等,奉其全身,立塔于都门之外,宝慈寺之别园也。
师讳昕,姓曹氏,世占数于丹徒
六岁出家,奉金山沙弥幼仁为师。
十五染法衣,明年受具戒。
挺然节尚,拔于时类。
未几,台恩以例赐紫方袍。
年二十馀,通《华严》、《起信》等经论。
雅好《易》学,长诵说山中。
晨起讲经,午后说《易》,如此累年,未始有懈。
已而,闻五祖山戒禅师有佛知见,往求印可,咨决心疑,法要瞥闻,空门遄解。
自尔按趾莫非于海印,举足皆是于道场。
一锡随缘,侨止辇寺。
行愿纯备,名称普闻
王公大人,倾向其风,以谓挹之弥冲,渊然而粹,莫不服其清远去疵吝,咸愿叩系表之益,申方外之款。
龙潭浔阳之胜刹也,遣徒迎致,求转法轮。
师承请欢然,业已决矣。
两街上首与名胜百数,诣京府荐留,愿縻以僧职。
乃署左街,守阙鉴义
稍迁右街副僧录
虽居大众之地,不异寂默之境。
定鉴有来而则照,洪钟随叩而斯鸣。
素琴宝书,盖泊如也。
晚邃于《易》,参京氏著论三篇,造至韫。
常曰:「三圣极挚,本无言说。
净名不二法门,乃至无有言语文字。
仲尼亦云『予欲无言』,又曰『天何言哉』。
老子西出关,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述《道德》上下二篇。
由此观之,默指可见。
然不离文字而说般若,于是有三教会同之论焉」。
圆寂一月,手疏履迹,见托状其净行。
绪言犹在而哲人已萎,岂非灵知,逆照其来乎!
追践前言,姑铭其塔云:
有皇庖羲,思索其极。
观化至神,画而为《易》。
有师少林,妙解甚深。
逗机诸祖,之以心。
三极精微,一乘圆顿。
孰会其宗,导师普
觉门耆俊,智地妙明。
昔来江域,留舍都城
缁素钦风,王公挹德。
定慧参持,威仪孔力。
毗耶示疾,趺坐云亡。
感深兹土,迹应他方。
神明曷之,话言已矣。
塔閟全身,状携只履。
宜春兮下苑,即逝迹兮外园。
噫!
大士兮普,宁委蜕兮兹原。
庐山归宗禅院妙圆大师塔铭嘉祐四年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武溪集》卷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禅师讳自宝庐州合肥人姓吴氏
生有奇相,幼不同俗,弱龄出家寿州普宁禅院,智柔大师授以经律。
初具戒腊,已抱出群之见。
蹑履游方,遍参知识,靳州五祖山戒禅师驸马都尉李公遵勖,素所友善。
丛林匠石,禅流所宗,见师之来,则曰大乘器也,许其入室。
置水投针,理存默识,得彼心要,声问翕然。
寻至筠州洞山,自唐而来谓之洞上,长老晓聪,有名江左,韪师通悟,堪嘱后事,乃白于州,愿以法度传之。
四方禅学,闻风远至,户外待次,每至宵分,檀施委积,库司常馀百万。
黄檗山者,唐相裴休所施庄田,旧赡五百馀众,近岁僧才数十,而饘粥弗充,移师总之,清众日增而资用丰足,其为人信向如此。
江南号为江山佳丽甲于天下,其岩岫峻拔,磅礴千里者,庐阜为最。
梵刹相照,其间名古佛道场者,山之阳则曰归宗,据云水之都要;
山之西则有云居,览泉石之幽邃。
皆学佛者之所辐凑,统领茍非其人,则去者半矣。
今丽正直院祖君无择河东部宪程君师孟并著好贤乐善之名,继守南康军,祖召师临归宗,程徙师主云居。
咸率群官列名而邀之。
所至选择名僧自随,为其羽翼,故学徒加众,厨廪加丰。
提唱宗乘,言出意表,啐啄之机,不涉名相,或纵或夺,遂至无言。
嗣其法而居师席、处名山者,不可胜数,其服人心如此。
厥后以舟楫往来,衣冠之士至星子者,咸欲见之,故再涖归宗,从众愿也。
其在洞山时,尝自甓寿藏,为终焉之计矣。
后二十岁,凡四徙禅席,而终于归宗。
乃知有才德者,无意于隐显,而人自归之,名自从之。
观师之出处,真无求于人,古之有道者也。
初以驸马李公荐其名而赐紫方袍,皇祐中特恩赐号妙圆大师
至和元年十月二十八日示疾,十一月一日斋毕,辞众端坐示寂。
十八日全身入塔,俗寿七十七,僧腊五十一。
既没六年,门人思以状来乞铭。
乃铭曰:
彼上人者,丛林独步。
激扬宗旨,慈心广度。
言发其机,俾之自悟。
人得其要,直趋觉路。
横杖而来,舍筏而去。
吁嗟妙圆,人天仰慕。
苏州承天寺永安长老语录序治平二年九月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四、《云巢编》卷七
余昔游江南,上下庐山,西走泐潭,造黄檗,傍淮上,历访诸祖道场。
金陵,还吴越,大抵江南名为达者,余皆已知之矣。
后二年荆州荆州尤多古精舍。
余尝观古记所载,名德硕老多出于荆、衡、襄、汉之间。
余在澧陵最久,澧陵一障,乃有夹山、乐普、钦山、龙潭、层山五大寺
南临药山,北望玉泉联延不绝。
当其盛时,海会山积,上下皆数千百人,地胜势剧,至于今承嗣不衰。
为其师者,莫不推择其人。
余既从江吴、淮楚之士相与往来盖已多矣,然其可者才二三人。
古人有言「如沙中金」,不其然欤?
夫太阳之升于天,明者视其出没中昃,岂不坦然哉?
至瞽者待相而后知,与明者固亡别矣。
明与瞽易识,知与否难言,此丛林所以纷纷也。
维摩大士神通自在,其说虽多,然不可删。
世之学者枢机一发,便使人掩口不暇,已可厌矣。
盖其心有达不,而言无多寡。
世之人独知蹈袭古人言辞,应对亹亹如影响之相符以为其功,顾何异于数宝者哉?
不惟不充于外,其中乃惘惘尔,悠悠尔。
至于达者则不然也。
永安禅师名崇智吴人,张氏子。
受具,即出游诸方。
先受记嘱,心智默了,遂为五祖戒禅师之嗣。
戒师者,先云门三世孙也。
既获五祖印可,乃东归于吴。
初住文殊,还永安
师为吴人,而继主吴二道场,其行乃自弱龄至于耋老有足伏人者,不然,岂其州人推尊之哉?
一日,弟子崇章出其所以开示于人若弟子者为大轴,嘱客不远千里而来,请余为序。
异哉!
余岂知之者欤?
昔如来以正法眼藏授大迦叶,蝉联法绪以传于今,为佛为祖岂一人哉?
然迦叶不能知世尊三昧,况其他乎?
了则为得,昧则为失。
所以为难者,非特在机辩也。
余方在朔野沙尘之中,延首以望,屡以不得一接其风味为恨。
古人所谓说尺不如行寸,余观其言与考其行,岂特尺寸之间也?
若夫陟高坐,运象牙,夺无碍之一辩,伏六道之士,余不得而闻之矣。
是斯录也,所谓扣宫而宫应之,随机之义如是而已。
余欲见其人,以是观之,亦何必在名山古刹之下哉?
崇章所传甲乙次第如右。
治平贰年玖月拾七日序。
书黁公诗后,并引1080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十五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休马于逆旅祁宗祥家。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只怪高声问不应,嗔余踏破苍苔色。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宗祥谓余,此光黄间狂僧也。年百三十,死于熙宁十年,既死,人有见之者。宗祥言其异事甚多。作是诗以识之。黁公本名清戒,俗谓之戒和尚云。
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
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
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
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皆云似达摩,只履还西竺
壁间馀清诗,字势颇拔俗。
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石塔戒衣铭1092年5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九、《东坡禅喜集》卷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石塔得三昧,初从戒定入。
是故常宝护,登坛受戒衣。
吾闻得道人,一物不可留。
云何此法衣,补缉成百衲
诸法念念逝,此衣非昔衣。
此法无生灭,衣亦无坏者。
振此无尘衣,洗此无垢人。
坏则随他去,是故终不坏。
赠真戒大师 北宋 · 陆佃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时访城西长者家,欲将无定友烟霞。
百函贝叶听挥麈,一炷炉香看点茶。
猿立砌台偷落果,鸟穿檐柏献新花。
旧曾题处烦师护,肯学常流旋碧纱。
净土宝珠集序元丰七年八月十五日 宋 · 王古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三、《乐邦文类》卷二、《居士传》卷二二
众生心净,则佛土净;
法性无生,而无不生。
有佛世尊,今现说法,在极乐国,号阿弥陀
缘胜劫长,悲深愿大。
无边际光明摄受,不思议净妙庄严。
珠网丽空,瑶林矗地。
池含八德,华发四光。
韵天乐于六时,散祴华于亿刹。
诸佛共赞,十方来归,弥陀心内众生,新新摄化;
众生心中净土,念念往生。
质托宝莲,不离当处;
神超多刹,岂出自心。
如镜含万象而无有去来,似月印千江而非升降。
被圆顿机,则皆一生补处;
明方便门,则有九品阶差。
念本性之无量光,本来无念;
生唯心之安养国,真实无生。
解脱苦轮,十念亦超于宝地;
会归实际,二乘终證于菩提。
如大舟载石而遂免沈沦,若顺风扬帆而终无留难。
悟之则甚近而不远,迷之则益远而无人。
嗟夫!
学寡障多,疑深观浅,斥为权小,阒若存亡,则以马鸣龙树为未然,天台智觉为不达。
不信当受菩提记,不肯顿生如来家。
笼鸟鼎鱼,翻为游戏;
隙驹风烛,妄计久长。
虚受一报身,枉投诸苦趣。
岂知大雄赞劝,金口叮咛。
侣圣贤于刹那,具相好于俄顷。
乐受则永抛五浊,悲增则回救三涂。
于此不知,是为可悯。
魏晋大经初出,则有远、显诸贤继修,事列简编,验彰耳目。
福唐释戒珠采十二家传记,得七十五人,蒐补阙遗,芟夷繁长,该罗别录,增广新闻,共得一百九人。
隐显毕收,缁素并列。
会江河淮济于一海,融瓶盘钗钏无二金。
标为险道之津梁,永作后来之龟鉴。
元丰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东坡𪫤池录1117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石门文字禅》卷二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洞山
欧阳文忠公以文章宗一世,读其书,其病在理不通。
以理不通,故心多不能平。
以是后世之卓绝颖脱而出者,皆目笑之。
东坡盖五祖戒禅师之后身,以其理通,故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而成文,盖非语言文字也,皆理故也。
自非从般若中来,其何以臻此?
其文自孟轲左丘明太史公而来,一人而已。
然予有恨,恨其窥梦幻如雾见月,虽老而死,古今圣达所不免,譬如昼则有夜,而东坡喜学炼形蝉蜕之道,期白日而骨飞,竟以病而殁。
使其如鲁仲连之不受万钟之位而肆志,则宁复有遗恨哉?
佛鉴能珍敬其书,则其趣味乃真是山边水边之人,与夫假高尚之名心悦孔方道人者异矣。
请真戒住开福疏1122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石门文字禅》卷二八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湖南报慈寺,天下选佛场。
万指犀颅,千楹宝构。
宜得知见绝伦之士,重提佛祖已坠之纲。
窃闻真戒禅师遍领名山,久临清众。
受敌八面,盖文关西之家风;
贬剥诸方,有英邵武之胆气。
袖丹霞劈佛之手,藏黄檗陷虎之机。
流出自己无穷胸襟,来决先师未了公案。
琉璃瓶含宝月,紫罗帐撒真珠。
大振南宗,续千灯于将烬;
回瞻北阙,祝万寿之无疆。
施谷题记 北宋 · 王仍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七
太原王仍子因施谷卅硕,充超化常住斋僧。
所集鸿因,祝延寿算安乐吉祥。
宣和癸卯九月廿五日白。
管勾传大乘戒真戒大师行告立石。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二七四一。
东坡英州以书语所善衲子戒和尚又疏脱矣读之有感1130年5月 宋 · 李纲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东坡夙世乃戒老,次律前身为永师。
一念参差成此错(蓝格本、道光本作果),百忧钟萃使(道光本作便)知非。
我生已约渡南海,今日岂知还北归。
从今莫打这鼓笛,必竟是事终由谁(自注:先公太师尉秀州华亭日,与僧灵照师相善。尝下村视涝,梦照师曰:“本欲渡南海,与君有缘,故来托化。”是夕卫国太夫人亦梦有僧,开帐而寤。归既(道光本作既归)相与语,异之,遣人候灵照,则以见梦之夕入灭矣。已而余生,人皆以为灵照后身也,故云。)
报本殿记宣和二年七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梁溪集》卷一三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佛教自东汉流入中国,历魏、晋至梁,其教浸盛,于是双林善慧大士出焉。
以大智慧善巧方便创建法藏,佛菩萨语悉贮其中,机运轮旋,于顷刻间转百千匝,了无滞碍。
其有信者与受持读诵胜妙功德,亦无差别,故后世语建藏者,必以善慧大士为之本。
下逮隋、唐,其教愈隆,然所谓经律论者犹不备也,于是三藏法师玄奘出焉。
以坚固心,发大誓愿,远求法要,眇然一身,经二十年,行数十万里,历无数国土,险阻艰难,滨于九死,乃得至所谓西天者。
讲习诸法,以经律论归于此方,而三乘教典始遂完具。
故后世语求法者,必以三藏法师为之本。
是二大士,宏阐佛教,开示未来,有不可称量之功。
后之置藏读经论律者多矣,不能推其所自而为之报,非阙典欤?
右文殿修撰罗公于宝峰栖云禅院既兴宝藏,使信心士有所依归,又辟经堂,使具眼人有所阅习。
深惟建藏、求法二大士之功不可弭忘,乃即宝藏之西、经堂之后别搆小殿,设其像貌而奉祠之,礼也。
殿成,求名于予。
予窃谓古者以农而食,则必为之祭先农;
以蚕而衣,则必为之祭先蚕;
以牧马为政,则必为之祭先牧。
凡祭祀之间,所以仁鬼神者,皆推其本而报之,仁之至、义之尽也。
右文公知二大士为建藏、求法之本,搆殿设像,使其徒日以香花饮膳、歌呗赞叹,修诸供养以昭报之,实古之制,宜名其殿曰「报本」,则奉祠之意举矣。
惟转是藏、阅是经者,于焉瞻礼,得其所自,知善慧大士以大千经卷转弹指顷,为立教故而不为易也;
三藏法师不爱躯命,远涉异域,为求法故而不为难也。
发无上心而有为者亦若是,则所以报之者,岂特香华饮膳、歌呗赞叹,修诸供养而已哉!
予既以此告公,又退而为之记,以授住持真戒大师可臣,使镵诸石。
殿经始于宣和改元之夏,告成于明年之秋
可臣实总是役者,甚力而才云。
宣和二年七月朔昭武李某记并书。
芮城县寿圣寺师和尚润公塔铭(有序 政和元年七月 北宋 · 尹称孝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七
和尚名惠润,生于太原平晋
刘成,母毕氏,幼知其为法器,逮年二十,遣即其邑崇圣寺礼僧崇海为师,当嘉祐六年正月也。
治平之四年,会绍天皇帝诞节,试天下僧尼童,而师以诵经得度。
是年三月祝发,且从其府之资圣院式坛授戒。
自是检身持律,以不见道不足以偿出家之本意,乃趍西都龙门,就真戒大师悟真而学焉。
熙宁庚戌,终丙辰,更七春秋,而尽传其业。
所通经论,若唯识之秘言,法华之妙旨,靡不该究,为众所推。
盖其警悟开敏、精进勇力如此。
蒲之普救,知名寺也,师始往升座讲说,后学之徒,听者以百数。
复从其郡开元寺法师因公授大乘,是为戒师。
元丰初,芮僧文智与邑之信善士姚拯辈诣师,恭钦作礼,恳请于此住持。
时是院一丘墟故寺基尔,师至而化众檀越,相与经营缔构,馀三十年。
凡今之殿塔钟阁,门廪厨庖,法堂僧室,修廊邃宇,雕镂绘塑,金碧焜耀,穷壮极丽者,皆师之所为也。
所度弟子智深而降,凡一十七人。
乃若游习京师,克嗣院事,则有衣紫僧智广者;
开演经论,传师之学,则有座主僧智雅者。
其馀亦皆醇古干力,恪奉师训,见者知其为润公门人也。
师以大观四年岁庚寅正月丁巳,初无疾恙,召群弟子属以后事,右胁而化,寿六十九,腊四十四。
政和改元夏四月智广与其法眷昆弟共作甓室,以厝其真躯。
举事之日,邑之众大和会至百千人,咸往观焉。
噫,润公起身民家,暨为僧,能以行业自显,盖所谓豪杰之士矣。
生而化其人,作众难事,成若反掌,殁犹使人忻慕感悦而不忘也,顾岂独能以因果祸福之说撼其心哉,亦必有不言而诚,以得诸人者。
邑学尹称孝闻其风而悦之,因为论次而书其事,且系以铭云:
维是寿圣,昔为法昌。
造自既废,恢焉未遑。
爰有大士,来从冀方。
增庳易陋,崇起道场。
成已厌离,寂归何乡。
碧潭秋月,俄晦其光。
雁级突兀,澄观云亡。
猊座凝尘,生公一堂。
遗躯示幻,不火而藏。
龛置甓室,如植宝幢。
至者作礼,为道津梁。
凡境中人,钦信毋忘。
宋政和辛卯中元日,门人智演、智光、智盛、智轮、智宝、智浩、智明智圆、智淋、智雅、智文智广、善琮暨师孙、师赞、师敏、智岳、师计、师海、师真、智隐、智岩、师正、海云共建,时恩辩、琼深已化。
戒大师舍利塔 宋 · 洪皓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六、《鄱阳集》卷四
舍利秘藏,将建无缝之塔;
檀那追念,必开大施之门。
已鸠启土之工,尚缺合尖之费。
须资众力,共结良缘。
短疏奉呈,悭囊随破。
戒大师求颂 北宋 · 释正觉
 押先韵
炷香坐羊毡,默默心住禅。
仙桂萌兔窟,神珠媚龙渊。
湛照自家事,出随群动缘。
应机分手眼,不翅有千千。
罗右文李左史题栖云真戒大师营治1120年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六、《栟榈集》卷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栖云寺
沙县佛宫殆以百计,独无轮藏以耸观者,栖云禅院戒大师可臣首造之。
金碧相照,恍若天宫,盖闽中所未有也。
又以谓传公之建藏,三藏之传经,皆唱吾道者,因架阁以报之。
又立堂于殿下,以招具眼人同观藏教。
白石清泉之间,明窗净几,如在世外。
右文罗公见曰:「此老当为吾邦之杰然者」。
叹赏久之,乃纪以诗。
左史李公亦曰:「岂特此邦耶?
虽求之天下,指不多屈」。
遂次其韵,亦以赠焉。
且二公平日为吾道主盟,近年以来,义不辱于之门,宁居冷宦,聊以卒岁耳,决非假人以言者。
孟子曰:「观远臣以其所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
不知者,但观其所主,则其人可知矣。
栖云日新轩记靖康元年三月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栟榈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
西晋以下,祝发坏衣之禁弛于中国,故四海内外,江山胜处,皆释子居之。
凡居寺以领众者,孰不欲峻治其宇,以阐扬此道哉!
凡临事之初,必踌躇四顾,曰:吾所有者如何,求于人者如何,事成若否,其利害劳逸又如何也?
故其决然欲为之志,已夺于衰惫不果之气矣,事岂复有济耶?
幸而有气宇不凡、断然若将有为者,又其经营措置,颠倒错乱,或急其所宜缓,而后其所当先,顾虽疲精竭力,亦徒自纷纷耳。
此败椽老屋所以颓圮日甚,可以深嗟而屡叹也。
故余尝论天下事曰:有欲为之志者,未必有敢为之气;
有敢为之气者,未必有能为之才。
三者备矣,虽天下可宰也,况一寺之小乎!
或阙一焉,虽八口之家亦有不充者,况一寺之众乎?
沙县栖云,古禅刹也,堂宇卑陋,仅庇风雨,盖不知几百年。
戒大师可臣以百丈法居之,才三年,余往造焉,见其翚飞栋宇,屹立寺东,所谓库院者新矣。
明年过之,则见其金碧相照,恍若莲宫,所谓如来宝殿者新矣。
三年又过之,见其函轴星布,机缄雷动,庄严之胜,如天造地设,所谓宝藏新矣。
余固信若人之奇者也,且度其力必穷矣,非息肩数十年,恐不敢议若事矣。
近年过之,则又见其立殿于藏之右,以奉传经者;
架堂于殿之下,以居阅经者;
辟宇于殿之上,以娱游息者。
又创云会堂于藏之左,渠渠夏屋,可居数百众。
草芥泉石之间,丹雘焕然,又一新也。
计寺内外当不复可以措手矣,而良材山积,瓦甓鳞比,又若有为者。
因诘之,对曰:「法堂斋厨今虽亡恙,然数年新创已杰立云霄间,此不得以独卑也」。
意必尽新之而后已。
余惊问其故,曰:「若岁所入几何」?
曰:「聊尔」。
「求于人者几何」?
曰:「未尝遣化士」。
「然则斤斧之声积今十年不绝,而土木之工鼎来未艾,使游赏之客每见而益新,是何自而然哉」?
曰:「缩身节口,铢积寸进,亦随缘耳」。
余盖知真戒之志之气之才,果有绝人者。
乃与之坐于小轩之上,作终日款。
师以轩榜为请,予故字之曰「日新」,盖记所见也。
有客难之曰:「此寺之兴十八年矣,真戒之力可以唾手而就,期以一二年间,无可新者,后日过之,无乃辜吾子命名之意乎」?
余曰:「嘻!
此特真戒之馀事耳。
渠得法于雪峰,见闻的的,出人数等,故步陈迹,一切扫去。
盖尝与之语,亦无时而不新也,岂止创立之功哉」?
客无以对,余于是并书之。
靖康改元清明记。
李平仲忏经疏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五、抄本《雪山集》卷八
證明是时,方今世界之□尘;
信受此经,殆通河沙之七宝。
惟诸佛诸菩萨之功德,自三藐三菩提之心源。
伏念某人平生受持,垂死得力。
都无惊怖之想,盖有妙明之知。
指未毕于一弹,身已还于四大。
是用圆成未满之愿,助结再来之缘。
伏愿四菩萨之慈悲,八金刚之坚固,鉴此存亡之念,指其生死之涂。
房相国记亲写之经,毕永禅师之后事;
苏太师经行之寺,了戒和尚之□身。
以是为缘,胜前福德。
般若会善知识祠记淳熙二年六月 南宋 · 李泳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两浙金石志》卷九、《阿育王山志》卷七、乾隆《鄞县志》卷二三、《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五
绍兴丙子大慧禅师宗杲得旨住育王广利寺
师还自岭南,既主丛林,湖海衲子辐凑,聚众一千二百法席,为天人师
广利素号望刹,至是食口弗给。
大慧高弟择微者,众推苦行,号微高僧,慨然而起曰:「吾事大慧责居遐荒,逮兹去此十有七年,万死一生,备尝艰棘。
今龙天欢喜,祖道中兴,谓为缘化之倡」。
乃帅同志二十辈,化八万四千信士,各捐己帑,名般若会,裒为求田供众之资。
郡将贰卿方公滋首为之劝,远近乐施,财帛云委。
未□,大慧有旨移住径山,其嗣大圆璞公继之。
乃命其徒彦平奉化东村请官地海涂,圩而为田。
工佣浩博,以般若会所储用之不足,又请大慧衣钵助之,合金十万缗。
施及三年而大圆顺寂,众又以其嗣今住持普门廓公继之。
丞相岐国汤公思退□□大慧为方外友,舍金协济。
又得无相大师靖公抵财建造庄院,名般若庄。
绍兴戊寅乾道丁亥,始克有终。
侍御公伯庠作记以美之。
而后大慧迁化,门人弟子传法住持遍九天下,独微公卷而怀之,退处广利上塔,坚坐一纪,不出门限,一饭之外,不接俗务,看阅藏经已七遍矣。
达官贵人,招之不去。
其高致追媲古尊宿,岂今日学道者行能仿佛?
乾道二年春,予以先公大监大祥,至广利作佛事,因访微公。
公与大慧皆先世道旧,相见慰籍久之,论及涂田首尾,实微公权舆。
又欲令小师祖印募缘甃砌大岭之上塔砖路数千丈,且曰:「他日路成,又将塑像大慧、大圆、普门三善知识,塔院后舍配以造塔真戒大师振公,以八万四千信士名衔函贮其上。
誓将朝夕夤奉,以为善知识祠堂香火,惟子为我记之」。
予巽谢未遑。
既毕事,微公三令祖印持书叩门,其请愈坚,且曰:「子不我记,非独慢我,是慢大慧」。
予不敢辞,乃为之说曰:释迦如来以提婆达多为善知识,故《莲华经》云:「由提婆达必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
又《妙庄严王本事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
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予伸二子以订微公,诸方衲子多见善知识者,必有其人,能辨缁素,则一生参学事毕。
脱或未喻,其可以卜度耶?
谨记。
淳熙二年六月日,修职郎、前两浙东路安抚司准备差遣李泳记。
御笔赐冲虚先生、赐名业知微书额。
宝林兰若苾刍行久书。
干缘知塔苾刍祖印立石。
育王上塔碑记 南宋 · 薛叶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七
四明古鄮峰,释迦舍利涌现之地。
晋太康建东、西二塔,东塔处势左,特孤峻海上,森卫阴翊,态度无不可悦。
兴造以来,中间兴废不可稽考。
庆历六年,住山常坦禅师更其旧制,始刻记铭。
政和年间戒大师昙振、绍兴十二年无示禅师介谌淳熙七年佛照光禅师皆嗣而葺之,独于椽柱时雨阴渍,日久寝坏,率未能易。
高僧择微为记,书题壁间,以告后人之继其志者。
嘉定二年春温陵沙门大明一再登临,环视塔院,方患其局促不足以表先佛遗迹,忽睹尘间文,叹曰:「此记似为我设,当与振起之」!
是年夏五月,塔崩二角。
明年八月大风击屋木,拔者万计,塔顶铃索摆掣俱断。
明年八月二日,风雨益号怒,塔益狼狈,堂宇殿屋周回悉以颓,枕籍无有遗馀。
遂募众缘,革去心柱,更铸相轮,重饰珠层级,斁败悉从整治,开拓基础,增筑垣墙,为屋凡一百五十楹,皆更造焉。
塔殿前后塑为十八应真补陀大士宝相,门槛庄严之具,靡不毕简,崇奉之礼,于是为称,费缗钱一万。
落成之日,山中耆旧云衲游睹瞻仰,赞叹不复有前人之遗恨矣。
明持住山如庵惠崇书来求记,余曰:「释迦不出世,亦无有方所,育王无所造耶?
舍亦非藏,无一法可以,无一法可舍,以何为是塔耶?
塔既不可得,又畴有隐者?
四圣六凡,森罗万象,帝网交,重重海印,无缝宝塔,是处发挥,又何为非塔耶?
既皆举是,畴有新故耶?
当知是塔非有非无,非隐非显,非是非非,非新非故,又何假土木瓦石、金碧丹青耶后为是塔耶」?
明曰:「虽然,譬如琴瑟箜篌,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我以无作之作,成此无功之功,其以无说之说,为我记之,不亦可乎」!
遂摘其言,为记始末。
嘉定七年八月望秘书省校书郎凌云薛叶撰。
按:《阿育王山志》卷三,清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