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皇太子 初唐 · 薛元超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元超启。
臣闻位隆载鼎。
居之者匪易。
业峻承祧。
守之者为重。
何则。
天下之本。
属在元良
历选前修。
蔼寻往传。
伏惟殿下画堂凝祉。
幼彰岐嶷。
雕宫诞睿。
夙擅温文。
大孝因心。
不由于外奖。
深仁植学。
惟禀于自然。
故能聿膺景福。
式光正绪。
皇基永固。
宸构克昌。
加以识赡机物。
天姿独秀。
生知之量。
振古莫俦。
比者监守务殷。
亲览政事。
所关视听。
决断如流。
凡在朝野。
佥论归美。
况臣委质阶陛。
齿迹宫闱
闻喜跃。
实百恒品。
区区所望。
惟愿盛德日新。
励兹三善。
无忘四术。
率土苍生幸甚。
见去年之内。
数召学士等入。
讨论经籍亹亹不倦。
此之令问。
播于迩遐。
在外闻者。
谁不欣然。
今夏已来。
接对遂简。
讲艺之道。
有谢曩时。
臣之事君。
在于无隐。
敢缘兹义。
辄献愚忠。
但臣知识庸浅。
未足以发明雅训。
求之史传。
请扬搉而言焉。
昔汉苑招贤。
高轩洞敞。
曹园爱客。
飞盖连阴。
此乃副君之待士也。
亦有推心郑众
每伫于咨询。
降礼桓荣
用承于诲命。
此则副君之尊师也。
魏太祖并州
太子在邺。
颇出畋猎。
崔季圭进而谏曰。
盘于游田。
书之所诫。
鲁侯观鱼。
春秋讥之。
周孔之格言。
二经之明义也。
深惟储副以身为宝。
今忽驰骛陵险。
诚有识者所以恻心。
太子燔翳捐毕。
以塞众望。
太子报曰。
昨奉嘉命。
广开正路。
翳巳坏矣。
毕亦去焉。
师傅之言。
实获我心。
晋明帝之在东宫
中庶子温峤中舍人阮放谏马射曰。
臣闻千金之子。
犹不垂堂。
以万乘之贰。
若有骇驷之艰。
岂可不熟念。
殿下纵一日之娱。
忘万代之基。
凡人犹知其不可。
况在圣明。
太子答云。
省所陈。
明卿等动静数示。
此则副君之纳谏。
不以为嫌者也。
非独一时之美事。
固亦千载之芳猷。
且思患预防。
著于易象。
乐不可极。
陈之礼经。
列圣典谟。
可为龟镜。
殿下昔在藩邸。
时以打毬为戏。
当此之日。
已经坠马。
近取诸身。
足为深鉴。
又陛下仁孝之德。
闻于四海。
自车驾发后。
天慈许入苑内。
臣窃惟殿下之意。
既承恩旨。
始复出游。
适以上副圣怀。
非徇盘游之乐。
固以苑囿之地。
草树极深。
绝磴危峤。
往往而有。
控纤离之马。
影踰流电。
拥太阿之剑。
气骇奔星。
截轻禽。
逐狡兔。
倘有冲动之变。
虽悔何追。
如户奴等色。
非是一种。
或反逆之裔。
或破亡之馀。
夷狄遗丑。
兼在其数。
密计凶谋。
理难悬测。
忽有潜心翳荟。
侍卫不虞。
白龙鱼服
事出虑表。
臣每一思至此。
魂爽飞越
夫为人子者。
不登高。
不临深。
恐近于危辱也。
乐正子春下堂伤足。
数月不出。
犹有忧色。
弟子问之。
子春曰。
君子跬步不敢忘孝之道。
是以有忧色也。
子春匹夫。
尚知爱其身体。
储后之尊。
何可以不慎焉。
傥马逢惊佚。
微致毁伤。
岂不上贻二圣之忧。
下乖兆人之望。
伏谓打毬驰射。
深是危机。
天后所赐诫书。
殷勤至切。
网罗今古。
罕得名言。
窃循旨要。
在于披怀虚已。
书云。
山林隐逸。
草泽高人。
总萃春坊
冀朝夕设对。
采其匡赞。
广纳忠规。
机务之馀。
游心坟籍。
莹襟灵于艺圃
散耳目于书林。
披帙横经。
克勤无怠。
此之至戒。
亦何不思。
殿下敦崇儒术。
阐扬文艺。
爰置学士
奖拔人物。
应斯举者。
若登龙津
莫不延颈企踵。
恩承顾盼。
皆愿堕肝胆。
露款诚。
布衣之交。
一言相托。
尚有怀知已之遇。
衔国士之恩。
殿下数存接引。
与其切磋道义。
竭忠进善。
必日有异闻。
则玉裕弥光。
金声自远。
顷日时景炎爝。
不敢望以引召。
今高秋戒序。
景物渐凉。
伏乞听政馀閒。
留情坟典。
所读班史。
请毕残功。
前者别敕赐物。
本录殿下书进时。
请临池染翰。
使笔力转遒。
仍请逐月一两度。
总唤学士
因为设食。
文学张君相素明庄老。
命之谈说。
能畅元风。
殿下假以温颜。
人各申其艺业。
钩深理窟者思愤怀蛟。
摭实词条者文成吐凤。
此亦一时之奇观。
可以澡虑怡神。
预在宫僚
人知自效。
便僻取容者疏之。
正直不挠者亲之。
弃不急之务而省游娱。
绝无益之欲而敦节俭。
以儒墨为城池。
翱翔其际。
以礼义为干橹。
栖息其间。
一则遵天后诫书。
不敢失坠。
二则挹古人遗范。
有所发挥。
岂不美欤。
岂不盛欤。
殿下居养德之辰。
天下属望。
聪明睿智。
何所不察。
若稍加引纳。
广德音。
臣曲荷财成。
滥蒙委任。
云雨之施。
预沾于品物。
邱山之恩。
久越于涯涘。
惧速官谤。
罔寘心灵。
不揆謏闻。
轻陈短见。
庶同纤壒。
敢类涓埃。
所冀增山之高。
裨海之润。
元超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谨言。
维州刺史安侯神道碑 唐 · 李至远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五
夫招摇东指。
寰区识天下之春。
溟涨北临。
川谷有朝宗之地。
况乎皇明发而万物睹。
天衢亨而四隩宅。
故以骤险浮深。
同文协轨者也。
若乃壤邻骄子。
家号名王。
野之瑰奇。
漱蒲源之粹液。
井蛙自许。
既累嗤于越子。
风鸿且遇。
仍嗣美于秺侯
大将军安侯其人矣。
侯讳附国。
其先出自安息
以国为姓。
有隋失驭。
中原无何。
突厥乘时。
籍雄沙漠。
侯祖乌唤。
为颉利吐发。
中官品。
称为第二。
王庭虽跼。
方冠射雕之勇。
帝乡何远。
空郁冲牛之气。
父朏汗。
望日月于中衢。
奋羽毛于边服。
势同鹊起。
功随豹变。
贞观初
率所部五千馀人朝。
诏置维州
即以朏汗为刺史
左武卫将军
累授左卫右监门卫大将军
封定襄郡公
寄等连城
荣超合垒。
析圭胙土。
时议称之。
侯运偶千年。
才标一日。
服太阿而善断。
览介石以知机。
有顾鹑笼
实怀先觉。
乃心凤扆。
奚叹后予。
于是拔迹泥沙。
翻飞霄汉。
亦以贞观四年
与父俱诣阙下。
时年一十有八。
太宗见而异之。
即擢为左领军府左郎将
寻令与鸿胪丞赵德楷谕旨于吐谷浑
虏安鸋鴂之巢。
敢恃螳螂之斧。
旅拒成命。
逼迫行人。
遇困加威胁。
举步逢艰阻。
侯以命有所系。
静以体之。
节不可失。
贞以守之。
虽弦矢屡移。
而铁石无改。
既而加兵一荡。
凶氛四彻。
竟获全归。
佥以为苏武郑众
不独高于前代矣。
玺书叹述。
迁本府中郎将
赉布帛五百段。
又加秩为忠武将军行本职。
十九年。
太宗扬銮暂抚。
清海俗于三韩
驻跸聊麾。
骇天声于六汉。
侯功参末将。
绩预元戎。
诏论功授上柱国
封驺虞县开国男
食邑三百户
永徽元年右领军将军
馀如故。
元天之广运。
承湛露以晞阳。
蒲璧开南面之尊。
兰锜盛北军之宠。
门驱四马。
匣纽双龟。
薄暮归来。
辉光不独于三子。
辨色而入。
前后方参于五侯。
謺盖流轩。
徽枝岌嶪。
足以震辉都鄙。
讴谣氓庶。
寻丁定襄公忧。
执丧无替于少连
让爵自先于季札
及其字人按部。
和风布政
使幼艾不怀。
酋渠不惊。
非树其长。
莫谙其俗。
以此高乎。
兼本官。
复拜为使持节维州诸军事维州刺史
朝咨良牧之能。
物喜吾君之子。
入虔戎政。
缛共宿于星庐。
出变夷歌。
重晖于日域。
龙朔中随府易名。
改为左戎卫将军
总章年进为右戎卫大将军
刺史勋封并如故。
日观崇岩。
云封峻霄。
三五之声已邈。
八九之迹难追。
天子洁坛场。
疏圭璧。
报功崇德
腾茂实于石閒。
侯亦励熊罴。
从金鼓。
前清后禦。
罄忠勤于玉帐。
咸亨初追封斯阀
仍本封进爵为子。
加邑四百户。
方当降锡上樽。
行升右地。
洪崖而自狎。
揖浮邱以曾举。
而殷相肇梦。
晋寝成妖。
古谢今形。
仙禽致是非之难。
寒凝暑退。
大椿属摇落之期。
哀哉。
奄以调露二年二月十八日
寝疾终于神都。
春秋八十有三。
永隆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葬于雍州长安县孝悌乡之原。
礼也。
惟侯绪茂膏梁。
基循鼎冑。
绛河潜润。
每孕倾都之宝。
丹野成章。
必矫冠偫之翼。
弱便英迈。
长实宏远。
剑连三术。
道蒙史以前驱。
德包五善。
揖楚臣于下席。
从吾所好。
方尽锐于戈矛。
在物或遗。
故无资于笔砚。
加以动会规楷。
性非因习。
泣画象于离宫。
真资孝敬。
感飞泉于异域。
雅蹈忠诚。
利以义通
功以济物。
故能夙攀阊阖。
亟奉钩钤。
效心膂于中年。
享高明于暮景。
左右深率从之奇。
始终无纤芥之隙。
行师则训兵以律。
受任则执礼
无违。
非才优体二。
道恭感一。
惟微惟熙。
至公至平者。
畴能与于此哉。
悲夫。
琴心辍奏。
去高堂而不留。
筮氏观龟。
创幽穸而期兆。
鼓秋风于古树。
谁识将军
思白日于荒邻。
空怀中散
宾御旋兮寒野暮。
池馆静兮浮云阴。
可作无时。
与归何想。
长子故右玉钤卫将军北平县思祗。
藻身淑慎。
流声奕叶。
繁滋遽委。
危露先飘。
次子鲁州刺史思恭等。
趋表阙以擗心。
涉礼庭而收泗。
之诚徒切。
集蓼之哀永萃。
思所以髣髴形容。
揄扬清懿。
托问词于广陌。
播雄名于大隧。
乃为铭曰。
阆风秀迥。
河气灵长。
昭化毓。
实延英芳。
棱飞玉塞
势轶沙场。
家承有土。
祚历无疆。
分源何从。
扬飙南入。
削衽荒庭。
杀凶大邑
孝乎何取。
忠焉是袭。
花绶遥遥。
云冠岌岌。
敷命河首。
逢羁海裔。
云天变色。
乡关无际。
虎噬徒交。
壮心益励。
卒延裒谦。
岂嗟拘滞。
作固陛。
仍分竹符。
盟申带砺。
礼盛传呼。
岩廊夕警。
秘宇晨趋。
还便后殿
出必前驱。
本枝隐蔽。
宣条求瘼。
惠起人谣。
清惟主诺。
野乃闻劳。
门非藉恶。
是听夏声。
谙知戎落。
旋增厚秩。
亦追崇封。
逸豫斯邑。
车服以庸。
庭纷舞籥。
室韵歌钟。
宁悲昃景。
遽落高峰。
梁木应悲。
大星俄殒。
广川去楫。
修途废轸。
倏兮已丧。
萧兮而尽。
神乎不测。
天乎何忍。
永背青皋。
即安元夜
泉台构壤。
山门反驾。
野吹方噎。
荣辉不借。
德虽隆于九原。
神岂奄于万化。
寿林昌彝师七十 晚清 · 沈葆桢
对联 出处:古今楹联名作选萃
寿世文章,一代斗山韩吏部
等身著作,六经渊海郑司农
本省状称寺伯蒙天建植性谨厚荐达贤良处事清勤惟知内外纠察必望百司清肃内侍省二条)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三
在天悬象。天垂宦者之星。
在地标仪。地有阍人之职。
莫不谨房室。审宫闾。
既隆内宰之班。实掌中门之禁。
以其体非全气。性实专良。
中常侍启之于前。大长秋建之于后。
金珰银珰之贵。光辉紫庭。
左貂右貂之荣。宠盈黄闼
蒙天建职参永巷。位典长门。
出入后庭。驰驱卧内。
专谋静慎。比郑众之元勋。
勤心纳忠。方史游之补益。
举能不倦。缪贤之绩尤彰。
进善无私。曹腾之誉斯足。
省司稽其桢干。兼以行能。
久参内侍之雄。清肃外曹之职。
但逐鹿之犬。必无捕豹之材。
击雁之鹰。岂有追鹏之力。
巷伯兴刺。周道所以沦胥。
阉竖弄权。汉风由其大坏。
景监见任。赵良寒心。
同子参车。袁丝变色。
骨鲠之士。足以纠正朝仪。
刑馀之人。岂可参谋国事。
其言不次。无理告知。
孝经老子注易传议 唐 · 刘子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四
谨按今俗所传孝经。题曰郑氏注。
爰在近古。皆云郑注即康成
魏晋之朝。无有此说。
江左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及孝武帝太元元年
再聚偫臣。共论经义。
有荀茂祖者。撰集孝经诸说。
始以郑氏为宗。自齐梁以来。
多有异论。陆澄以为非元所注。
请不藏于秘省王俭不依其请。
遂得见传于时。魏齐则立于学官
著在律令。盖由肤俗无识。
故致斯讹舛。然则孝经非元所注。
其验十有二条。据郑君自序云。
遭党锢之事。逃难注礼。
党锢事解。注古文尚书毛诗论语。
袁谭所逼。来至元城
乃注周易。都无注孝经之文。
其验一也。郑君卒后。
其弟子追论师注所述。及应对时人。
谓之郑志。其言郑所注者。
唯有毛诗三礼尚书周易。都不言孝经。
其验二也。又郑志目录记郑之所注。
五经之外。有中候书传七政论乾象历六艺论毛诗谱荅临硕难礼駮许慎异义发墨守针膏肓及荅甄子然等书。
寸纸片言。莫不悉载。
若有孝经之注。无容匿而不言。
其验三也。郑之弟子。
分授门徒。各述师言。
更相问荅。编录其语。
谓之郑记。唯载诗书礼易论语。
其言不及孝经。其验四也。
赵商郑先生碑铭。具称诸所注笺駮论。
亦不言注孝经。晋中经簿周易尚书尚书中候尚书大传毛诗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凡九书。
皆云郑氏注名元。至于孝经。
则称郑氏解。无名元二字。
其验五也。春秋纬演孔图云。
康成注三礼诗易尚书论语。其春秋孝经则有评论。
宋均诗纬序云。我先北海郑司农
是元之传业弟子也。师所注述。
无容不知。而云春秋孝经唯有评论。
非元之所注。于此特明。
其验六也。又宋均孝经纬注。
郑六艺论叙孝经云。元又为之注。
司农论如是。而无闻焉。
有义无辞。令予昏惑。
举郑之语。而云无闻。
其验七也。宋均春秋纬注云。
元为春秋孝经略说。则非注之谓。
所言元又为之注者。汎辞耳。
非事实。其序春秋亦云。
元又为之注也。宁可复责以实注春秋乎。
其验八也。后汉史书存于代者。
谢承薛莹司马彪袁山松等。其为郑元传者。
载其所注。皆无孝经。
其验九也。王肃孝经传首有司马宣王之奏云。
奉诏令诸儒注述孝经。以说为长。
若先有郑注。亦应言及。
而都不言郑。其验十也。
王肃著书。发扬郑短。
凡有小失。皆在圣證。
若孝经此注亦出郑氏。被攻击。
最应烦多。而无言。
其验十一也。魏晋朝贤。
论辨时事。郑氏诸注。
无不撮引。未有一言引孝经之注。
其验十二也。凡此證验。
易为讨覈。而代之学者。
不觉其非。乘彼谬说。
竞相推举。诸解不立学官
此注独行于代。观夫言语鄙陋。
义理乖疏。固不可以示彼后来。
传诸不朽。至古文孝经孔传。
本出孔氏壁中。语其详正。
无俟搉。而旷代亡逸。
不复流行。至隋开皇十四年
校书学士王孝逸于京市陈人处买得一本。送与著作郎王邵
以示河閒刘炫。仍令校定。
而此书更无兼本。难可凭依。
辄以所见。率意刊改。
因著古文孝经稽疑一篇。以为此书经文尽正。
传义甚美。而历代未尝置于学官
良可惜也。然则孔郑二家。
云泥致隔。今纶旨发问。
校其短长。愚谓行孔废郑。
于义为允。又今俗所行老子
河上公注。其序云。
河上公者。汉文帝时人。
草庵河曲。仍以为号。
以所注老子文帝。因冲空上天。
此乃不经之鄙言。流俗之虚语。
按汉书艺文志。注老子者有三家。
河上所释无闻焉尔。岂非注者欲神其事。
故假造其说耶。其言鄙陋。
其理乖讹。虽使才别朱紫。
粗分菽麦。亦皆嗤其过谬。
而况有识者乎。岂如王弼英才隽识。
探赜索隐。考其所注。
义旨为优。必黜河上公
王辅嗣。在于学者。
实得其宜。又按汉书艺文志。
易有十二家。而无子夏作传者。
至梁阮氏七录。始有子夏易六卷。
或云韩婴作。或云丁宽
作。然据汉书艺文志。
韩易有十二篇。丁易有八篇。
求其符会。则事殊隳刺者矣。
夫以东鲁伏膺。文学与子游齐列。
西河告老。名行将夫子连踪。
而岁越千龄。时经百代。
其所著述。沈翳不行。
岂非后来。假凭先哲。
亦犹石崇谬称阮籍。郑璞滥名周宝。
必欲行用。深以为疑。
臣窃以郑氏孝经河上公老子二书。舛讹不足流行。
孔王两家。实堪师授。
每怀此意。其愿莫从。
伏见前敕令所司详定四书得失。具状闻奏。
臣寻草议。请行王孔二书。
牒礼部讫。如将为允。
请即颁行。谨议。
顷在道中闻邦衡侍郎将进周礼新解尝赋诗就为六月三日寿或谓名在丹书不当玷污西清之㒞老羞愧而止今蒙俯记生朝特贻佳作既仍旧韵敢隐鄙言狗尾之续斐然鹤头之侧必矣壬辰七月1172年7月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九十谈经似子春(自注:杜子春年且九十,以《周礼》授郑众等。)三公虚位待平津。
礼文元秉周邦旧,义训重颁楚老新。
鸱阁行看迎太宰,象篦应记讲庖人(自注:去年公在讲筵,讲《周礼》至《庖人》而请去。)
太平致了阴谋息,方信儒真道粹醇。
己卯岁郑司农生日作己卯 晚清 · 李慈铭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杏花香雪斋诗丙集
己卯溯炎汉,先生冀州
一年陨乔岳郑君卒于建安五年庚辰,时已以病自乞还家,为袁谭所逼,载病至元城县。计先一年己卯,正由袁绍所被徵为大司农,给安车,所过送迎,盖已去冀州矣。),千古障洪流。
独抱遗经感,常深老病忧。
秀眉如可见,寤寐此生求。
吏部孙员外 唐 · 陈章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三
某叩头伏地。上书吏部员外孙公阶戺。
伏惟拔英苗而佐明主。奉盛德而居要路。
亦光天衢之秋也。仆非敢隐籍名实。
昨闻户部检报。似有参差。
呜呼。虽有周孔之才。
无所施也。矧兹虚陋。
能勿非乎。但仆一卧嵩邱
二十馀载。既不能学许由巢父务光伯成。
终至青云。高谢尧禹。
而乃弃藜杖。脱草衣。
荐颂云坛。陪科岳牧。
此已孤负芝桂。损辱高风矣。
若缘籍有误。蒙袂而归。
亦何面目垂见巢由旧邱。光成隐路耳。
公言泉百氏。腹笥九经。
前古取人。应所多见。
至于傅说无姓。殷后致盐梅之地。
屠羊隐名。楚王延三旌之位。
未闻徵籍也。范睢折胁于魏。
改名为张禄先生秦用之为相。
张良报仇。变名姓而亡。
汉祖因之。实取天下。
何必考名也。是知善收贤者。
不以小瑕弃大美。今若以籍名有误。
便废其人。仆恐蔽贤之议。
在有司矣。夫籍者。
所以编户口计租税耳。本防偫小。
不约贤路。若人有大才。
不可以籍弃。苟亡其德。
虽籍何为。谨按周礼乡大夫职曰。
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皆征之。
其舍者。为贤也贵也。
服公事也。注。
舍谓若今复除其计耳。所以优贤能也。
三岁则考其德行道艺。偫吏献贤能之书于王。
王再拜而受之。登于天府
郑司农云。若举孝廉茂才
由此观之。乃举贤之馀事尔。
比来天下此道都丧。无论贤贵。
宜被籍书。所以风俗不淳。
贤能不劝。由此故也。
公为官择才。务协于治典。
进贤辅政。何拘于版图。
且古之招贤。降蒲轮束帛。
卑辞厚礼。犹恐不来。
今乃坐徵籍书。务在駮放。
此所谓嫉贤也。若将古不足法。
谓时无贤才。经邦致治。
非籍勿用。于是仆也。
鞭骨自悔。裹足而亡。
虽分国如锱铢。终不敢望于臣仕也。
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750年 盛唐 · 高适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河北省河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定州市
乙亥岁,适徵诣长安,时侍御杨公任通事舍人,诗书起予,盖终日矣。今年适自封统吏卒于青夷,途经博陵,得太守贾公之政,相见如旧,他日之意存焉。司业张侯,周旋迨兹,仅三十载,将畴昔是好,匪穷达之异乎。族弟秘书,雁序之白眉者,风尘一别。俱东西南北之人,怆然相逢,适与愿契。旅馆之暇,长怀益增,因赋是诗,愧非六义之流也。
引用典故:途穷 阮步兵 栖梧 陆平原 绣衣 郑司农
亚相膺时杰,群才遇良工。
翩翩幕下来,拜赐甘泉宫
信知命世奇,适会非常功。
侍御执邦宪,清词焕春丛。
末路绣衣,他时常发蒙。
孰云三军壮,惧我弹射雄。
谁谓万里遥,在我樽俎中。
光禄经济器,精微自深衷
前席屡荣问,长城兼在躬。
高纵激颓波,逸翮驰苍穹。
将副节制筹,欲令沙漠空。
司业志应徐,雅度思冲融。
相思三十年,忆昨犹儿童。
今来抱青紫,忽若披鹓鸿。
说剑增慷慨,论交持始终。
秘书即吾门,虚白无不通。
多才陆平原,硕学郑司农
献封到关西,独步归山东。
永意久知处,嘉言能亢宗
客从梁宋来,行役随转蓬。
酬赠欣元弟,忆贤瞻数公。
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
并负垂天翼,俱乘破浪风
眈眈天府间,偃仰谁敢同。
何意搆广厦,翻然顾雕虫。
应知步兵,惆怅此途穷
范子奇司农卿告词1086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栾城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司农之政,归于地官,则卿事寡矣。
然朕观两汉之士,政事如朱邑,儒学如郑众,皆老于此官,则前代用人盖不轻矣。
具官某,家世名臣,详练吏事。
出入中外,治办有称。
九卿之列,修后稷之政。
益勉无怠,以答恩命。
可。
何凌汉 清 · 曾望颜
对联 出处:楹联四话
朝露洒遗笺,问几人东阁重窥,有子才苏右相
春明陪末座,忆两载南车亲奉,前贤怅失郑司农
后汉大司农郑众中牟伯赞 北宋 · 陈彭年
四言诗 押庚韵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山左金石志》卷一五、乾隆《曲阜县志》卷二四
经礼三百,垂世作程。
仲师为训,其义昭明。
周官先觉,汉室名卿。
元封班庆,茂爵追荣。
上宰相书宣和七年 北宋 · 朱梦说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
某闻人之有病,以药为医,国之有病,以言为医。
药当医于未病之前,若言不可发于已危之后。
某观今日之病,虽未至于膏肓,亦不止于肤腠矣。
阁下国之良医也,某愿持砭石为左右之助焉。
阁下能容而纳之乎?
然某亦尝不避诛戮,上为天子言矣。
或者谓匹夫之贱,欲干人主之知者,当以谀言软语揄扬圣德,歌咏时政,假左右之人为之先容,然后可以致身于青云之上。
今某无名之贱士,不能附权贵,敢以逆耳之言上渎圣聪,閒君臣之同,是犹一缕之丝,引千钧之重,可谓太不知量也。
纵累言千万,又安能达九重之深哉?
将立见诛戮矣。
愚殆以为不然。
夫古之明盛之朝,好贤喜士,闻一善,固有朝奏而暮召者。
纵有触犯忌讳,不蒙赦贷,罪亦旋至,安有寝而不报?
某观今日之盛,直古今无有。
然书之上也,待罪已久,竟入无报,使狂狷之人愈生愤懑而不能自已也。
然区区之意,以方今之弊有三:入仕之源太浊,不急之务太繁,宦寺之权太盛。
夫入仕之源太浊,皆缘宦寺之权太盛而致。
然固当以立资限而澄其弊焉。
今也既不能达九重之深,当于宰相之贤、副天下之望者进其说,欲为万世建治安之策,非为一身而求进也,将欲图天下社稷之利也。
某窃以谓自古帝王多恃一己之聪明,不为后世子孙之计,起苴造罅,言不加恤;
及其衅成孽大,方有后世之悔。
某虽家贫,急于亲养,不能遍览群经,然初尝驰骋乎古今上下,粗历古人之事。
愚请试言之。
自三代而下,莫盛于汉、唐,功德之隆者,莫先乎武帝光武明皇
后世之言人君之圣者,亦必以是三君为言也。
某以为败汉唐者,亦是三君也。
徒以我之聪明,人莫己若,其驾驭阉宦,若身之运臂,无适而不随,假以机密,渐溃成风,致子孙有不可制之势,殊不知衅起于当时也。
武帝数燕后庭,潜离宫馆,所论奏机事者,多以宦官主之。
元帝之世,遂有显、恭之徒,萧、周之祸。
光武起中兴之功,要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事。
延平之后,委用渐大,郑众之徒,参谋禁中,同恶相济,中外服从,相乱区夏,汉亦寻灭。
唐明皇享升平之日久,财饶志足,赏僭爵滥,委用阉宦,若父之爱子,无请而不从。
委以要职,分提禁兵,延及肃、代,专倚捍卫。
至于天祐,大权至不可复收。
三君产汉唐之祸,章章可见矣。
我天子聪明仁圣,当遏乱略于将然,杜奸邪于未盛,乌可起苴造罅,蹈是三君之失哉?
某以为人才混淆,财赋不足,缘宦寺之权太盛。
不惟此也,又恐有后世难制之势,亦缘今日而起也,某所以言尤切焉。
夫日奉禁廷,以承宣太尉为不足,必以师、保、傅为快心。
出其门下者,以小使臣为可羞,必以团练观察为足意。
持节传命,恩固主心,伸缩有轻重,举动摇山岳。
其閒甚者,有挟气毬之野夫,谈命书之贱士,或以伶伦而见收,或以谈谐而获用,或以花石而得官,或以煎茶而被命。
出则奔驰于马足之后尘,入则俛首于尊俎之前列,悉皆横金衣紫,杂处朝端。
又有能承颜顺意,奉一时之欢笑者,既蒙不次之升擢,又获无穷之锡予。
论其才能,则无有也。
又有簪缨之后裔,挂籍之名儒,开口谈先王,自以身为孔孟,语其名节,则埽地矣。
悉沐身薰手,愿出其门,得预姻娅之列者,则举族相庆,巨镇雄藩,请为其使,削百姓之膏血,供无厌之须求,奔走馈献,动以万计。
虽身为禁从贵人,名实出于宦寺之门下。
出拥驺从,则意气洋洋;
入同仆隶,则志趋龌龊。
竞为鄙佞贪沓之士,殊无蹇蹇谔谔之节。
人为之羞,己不知耻。
如此,则仕源不清,盖可见矣。
夫天下之物,取索有穷,内苑之欲,追呼不已。
迩者闻天子恤矜之诏,苏杭之局悉已罢去,可谓爱民之深矣。
寻又闻其局复兴,某深知非天子之本怀,必牵于左右之恳请。
败国蠹政,莫此为甚。
夫修宫观、市禽鸟、采花石,徒知九州之珍玩毕集于内庭,殊不知四方库藏日见殚竭。
南金和宝,惟贵得而后已,岂较数之多寡。
冰纨雾縠,又且索以非时,岂念民之雕敝。
土木被丹雘,狗马被文绣,及其民卒流亡,恬不加恤。
月俸节而不支,军储支而不继,则财赋不足,亦可见矣。
夫朝廷所以为朝廷者,纲纪而已。
曷为纪纲?
不过慎名器、公锡予、威不上屈,势不下迁耳。
人之所以为人者,名节而已。
曷为名节?
不过严分守、重进退、志获时伸,道不势屈耳。
朝无纪纲,则易以危;
人无名节,则难以立。
今之锡予出于私,其如纪纲何?
引用非其人,其如名节何?
且人所畏者,罪与死也;
人所欲者,富与贵也。
某观今日之势,罪与死为易得,富与贵为难求。
何则?
宦者用事,各立党类,忤其意者,言出而祸从;
出其门者,职迁而官骤。
其易得难求之势,昭然见矣。
罪与死虽易得,在愚之所不畏;
富与贵虽难求,在愚之所不苟。
某安能默默无言乎?
阁下天下之望也,日与天子坐而论道者也。
民有疾苦,赖公救之;
纲纪不修,望公振之;
百官不正,赖公董之;
雨旸愆期,望公调之。
夫富国安民,量才任职者,宰相之事也。
入以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人臣之节也。
古人有言曰:「君子居其位则当死其官,未得其位则当修其辞以明道」。
我将以明道也,阁下其如何哉?
傥上以社稷为念,下以百姓为忧,请力为天子言之。
当以汉唐为鉴,无肆目前之欲,阶后来之祸。
故当杜于未萌,不可悔于已兆。
或恐矫君之过,伤尧舜都俞之好,不欲面折庭诤,亦乞缴某之书,以进之天子,使严诛戮,身虽死而名不灭。
又闻龙威车骑私出,韩愈以谓驰辇骑于巇崄之地,骤龙骐于大壑之中,内人与猎士通衢,大军与凡庶争路,天下其危乎!
遂忘禁从之贵,进切直之谏,著布衣,待罪于东上閤门,而终不加罪。
今天子聪明仁圣,既无汉唐之过,阁下之贤,又非韩愈之可侔,得君之深,又非韩愈之可比,傥或专事沈默而不言,又不能缴某之书以进之于天子,则将焉用彼相矣?
可谓上塞而下聋矣,其如天下社稷何?
阁下曾闻魏元忠乎?
亦唐之一贤也。
晚节稍惮权倖,不能赏善罚恶,袁楚客以布衣之贱,拾当时之失以激其志,言终不听,而名节随丧,卒为万世之罪人,良可惜也!
愿阁下无继元忠之失,不以贫贱而弃其言。
不惟今日之幸,亦万世之幸也。
乞改正祭服奏咸平五年二月 北宋 · 李坦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宋会要辑稿》舆服四之一八(第二册第一八○二页)
臣闻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殖焉。
是故礼者治国之柄,饰身之仪,前代成规,后王不易。
臣昨差郊坛助祭,窃见助祭之官所服六冕衣裳画绣之等,多不依古制,又虑后来增减不同。
然按《尚书·皋陶》云:「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日、月」。
此十二章也,六章画于衣,象天也;
六章绣于裳,象地也。
、商无文,至周,三辰画于旌旂,惟九章在于衣裳之上。
周有六冕。
按《司服》云:「王祭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祭五帝亦如之。
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絺冕,祭群小祀则玄冕」。
郑司农云:「大裘,羔裘也」。
所以知羔裘者,祭天尚质,故用之象天色也。
衮冕之旒,天子则十二旒,升龙于山,升火于宗彝。
上公则九旒,自山、龙而下九章。
侯伯鷩冕七旒,自华虫而下七章。
子、男即毳冕五旒,自宗彝而下五章。
孤卿即絺冕三旒,三章,无画,皆绣。
凡奇数在衣,偶数在裳。
今具六冕祭服异同,乞行改正。
西湖第一楼庚申 清 · 阮元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研经室四集诗卷五
高楼何处元龙,独倚孤山百尺
人与峰峦争气象,窗收湖海入心胸。
经神谁擅无双誉,阑影当凭第一重。
却笑扶风空好士,登梯始见郑司农
王兰泉司寇三泖渔庄第七图丙辰 清 · 阮元
 出处:研经室四集诗卷三 丁巳
捕鱼老屋三泖边,一图题咏五十年。
英辞妙绘满湖海,流传半在吾生前。
先生作图发初冠,七十手辞白云案。
剡溪特赐贺知章,不是经秋忆张翰
当年七子重三吴,巳咏渔庄第一图。
辋水才人犹未第,草堂十志早传卢。
星庐特奏相如,从此渔庄不能住。
凤皇池上早朝来,五柞宫前秋猎去。
忽与嫖姚西出师,上通井络下昆池。
盾鼻飞磨露布墨,弓衣细织箫铙诗。
每当铁马金戈日,却念绿蓑青箬时。
还朝颜色动天子,岳牧亲民南奉使
云生蠡泽雨成霖,门对滇江心似水。
皋陶飏拜复赓歌,从古诗人西部多。
久居台省刘祥道,旧狎烟波张志和
钓艇归来殊未老,手结香茅向圆泖。
东都经训郑司农,堂下罗生书带草
泖中人是画中人,千首新词七尺纶。
淞水风前莼叶冷,江南雨里杏花
先生来践西湖约,第七图诗属我作。
铁𥴦吹云过塔山(杨铁𥴦居泖上),小蒸晒网成村落曹云西隐居泖上作小蒸图)
但写閒盟鸥鹭身,谁知曾画麒麟阁
我亦家居甓社湖,往来踪迹惟樵渔。
弱冠登朝谒蒲褐(公京邸蒲褐山房乃归愚宗伯旧第),似公早岁逢归愚
暮年若许归湖曲,学画渔庄到七图。
癸未 清 · 阮元
 押蒸韵 出处:研经室续集卷五
明韩襄毅大藤峡贼里所断截中空冒为鼓在肇庆府鼓楼至今以为更漏之鼓鼓长五尺围丈五尺或当时不止一鼓今惟此存耳
武仙(大人自注峡在广西浔州府武宣县武仙县历千载,乃产此巨
峡夹右江(国朝胡南浔州右江考云粤有三江并汇于梧汇于浔者二南日左江北日右江右江之源一日融江一日龙江,一藤横可縆。
昼沈夜浮渡浔州府大藤峡岸有大十围横生过江日沈水底夜浮水面渡贼而南以通龙山入寨),妖由乱人兴。
谁其断者,桓桓韩中丞
断藤复段截,造鼓示创惩。
中空冒以革,围量丈五绳。
衅以老猺血,十里闻鼟鼟。
皋陶不用木(考工记韗人为皋陶郑司农皋陶鼓木),坐令鼛弗胜。
阳明来驻节,应叹见未曾。
军门复东徙(大人自注总督初驻广西梧州缉茅索绹伐木架揽人栖其上牛羊犬豕畜其下谓之麻阑子长取妇别阑而居),与民不犯凌。
峡中无伏莽,野烧宵如镫。
土民耕古寨,有产亦可恒。
裹盬柳子厚柳州诗青箬裹盐归洞客)与卖(大人自注猺中产名猺,此外非所能。
东归过旧府,复访此鼓徵。
大昕郡楼上,诸将同来登。
治平声更和,渊渊江水澄。
宋观察竹梧清啸图 其二 (昭阳大渊献) 清 · 舒位
六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瓶水斋诗集卷十一
门第三吴最旧,簪裾七叶犹隆。
系表盛唐宰相,注经先郑司农(尊甫司农公著《易读》一书,采入《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乾隆己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九
巡狩宁稽除授官,门前次第引来看。
随材简职仍馀暇,以已先人与众观。
弓燥手柔正好,侯空鹄揭月输团郑司农云方十尺曰侯四尺曰鹄如是则宜其百发百中矣今所谓把子者高四尺宽一尺以之试箭若鹄则周圆仅止一尺而五层其中的则径寸耳以之试骲头所谓侯者方不过六尺空其中以悬鹄俗谓之挡子者也或中鹄或矢出其空处尚可若中挡子反有罚矣)
髫龄回忆原兹地,屡中亲承仁祖康熙六十一年子年十二示扈皇祖临门引见罢辄常蒙命试射以驾诸臣时曾屡中每承年事天语褒嘉回思卅七如在目前)
杨由义通直郎隆兴元年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一一、《咸淳临安志》卷六七
黑肱之为子木先,冀获成言之信;
郑众不对单于拜,盖其自誓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