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書類
易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詔令類
時令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天文算法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祖富那夜奢尊者

迷悟如隐显(杀活当机)。明暗不相离(拂子即是法身。法身即是拂子)。今付
隐显法(隐 法显
法见么见么)。非一亦非二(非一。灯笼是用。露柱是体。非二。灯笼露柱
百杂碎)


** 十二祖马鸣尊 (第 0721c 页)
自彰。文成印乃坏,怡然返故乡。高风千古在,归命附慈航。」
#+END_VERSE


初往天竺求律, 法显
沙门(第九)。晋安帝隆安二年己亥,
从长安发足西往。义熙十二年甲寅,泛海而还。备尝
险阻,具在本传。 (第 0412c 页)
慧也善财礼文殊为始参之知识者最初净信之智
也第法界中之五十三员圣者乃普贤之行门隐而修
之为善财之心 法显
而證之为五位之法位俱在南方
何也易以离居南离中虚又为心故必虚其心而参之
得成心法也然而心法五位总不离 (第 0183a 页)
即全生。魔佛齐平。孰为非道。又须知生死非涅槃。涅
槃非生死。无生死而不显涅槃。无涅槃而不度生死。
法显
然。尘尘自离。到者里。更须有转身一路。若也
转得。枯木枝头。别迎春色。踢倒铁围山。踏翻生死海。
从教 (第 0262b 页)
汝小乘师矣。西域诸国。咸伏什神俊。每至讲说诸王
皆长跪座侧。令什践而登焉。其见重如此。

宋江陵幸寺 释法显。
姓龚。平阳武阳人。志行明敏。仪轨
整肃。常慨经律舛阙。志励寻求。以晋隆安三年。与同学
慧景道整慧应慧 …… (第 0115b 页)
月。复随他商。东适广州。举帆二十馀日。夜忽大
风。合舶震惧。众皆曰载此沙门。使我等狼狈。共欲推之。 法显
檀越。励声呵商人曰。汉地帝王。奉佛敬僧。我自至
彼告王。必当罪汝。商人相视失色。俛仰而止。既水尽粮 (第 0115c 页)
 圣毕。乃云。此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惟有诸佛。
乃能知之。上是天下是地。唤甚么作此法。若向这里
领略得去。便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其或未然。径山
未免画蛇添足去也。须知此法头头上显。物物上明。
无一尘不是此 法显
现之处。无一时不是此法出生
之时。所以世尊得之。从兜率降王宫。逾城出家。苦行
成道。住世七十九年。说 (第 0710b 页)
今时合共弘传。诵者
听者结愿流通。开之示之随机悟入。是灭度非灭度。
尘尘现宝塔全身。即见闻离见闻。法 法显
灵山一会。

** 梁武忏会无遮榜

一路涅槃门。本无身心受生死。十方法界性。皆以爱
欲成轮回。由一 (第 0816a 页)
考定(先贤纪佛生年。互有不同。依 法显
传。推佛生时。则当殷世武乙二十六年甲午。依沙门法
上答问。则当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依像正纪。当周平王 …… (第 0075b 页)
纲目。俱作二十六年甲寅。传法正宗记。作周昭王九年甲寅。按周昭王元年已丑。则甲
寅合是二十六年。辩正评 法显
传。乖殊河汉。未可依据。法琳谓像正记罕见依凭。又谓道安与什。造次缪
陈。传述之过。费氏但据庄王时恒星 (第 0075b 页)
载传记者多。不胜书。书旷德行昭然。以为世则)

甲辰三年(魏天锡元年)

乙巳义熙元年。

沙门 法显
还自天竺。

显以安帝隆安三年发长安。游历天竺。远寻灵迹。
求晋所无经律。经涉诸国。学梵书语。抄写僧 (第 0121b 页)
出世法。染净差别之相。为觉性
圆明所显。同成一实相性清净也。由是一切世出
世法。同一实相性清净故。托 法显
巳。即应融会得
一已之身。与彼诸法。同一实相清净。由一已之身
清净故。因已会他。又应融会得多众之身。 (第 0723a 页)
信等宗也。

○第四分齐门 文三初标举言染法本末者然染
净法皆有本末今以净法是返本还源之意故唯约
法显
从本起末五重轮次之行相也将此五重为
秤斗度量诸经宗教分齐若不约所诠法之本末无
以验能诠教之浅深此乃能 (第 0856c 页)
以理夺事门。彼文云。事既揽理遂令事相皆
尽。唯一真理平等显现。以离真理外无片事可得故。
据此即上推万 法显
虚伪。乃至寂知。即当事能显理
门也。又会色归空观云。良由会色归空。空中必无色
故。然中不容他之言。此 (第 0469a 页)
是古师。故
云远承。护法难陀但是当时英彦。化世未久。故云近
踵。依深密等者。所凭经论。等取佛地等经对 法显

等法相之论。馀并可知。疏以法相大乘为了者则显
法性为不了也。唐三藏所宗者。案西域记。唐三藏初
(第 0499a 页)
文。喻在法前。以法合喻。今随文便。先以 法显
示。后以
喻结成。

疏文中言种种下。二释也。于中三节。一释种种幻化
四字。言有漏蕴处等者。即五蕴十 (第 0585a 页)
 四分律。有晋国沙门支法令。亲向于阗国得
胡本还到秦国。秦主姚长以弘始十二年。于
长安中兴寺集令德沙门三百人。请罽宾三
藏大乘律师名佛陀耶舍。翻出四分律。凉州
比丘竺佛念。护胡为汉。秦国道云等笔受。律
教东流四分第二。第三五分律。有罽宾国三
藏法师。名大十。将五分胡本来到杨州。以晋
景平元年十月中。晋侍中琅琊王司马练共
比丘竺道生等请令出之。戒律流行五分第
三 摩诃僧祇律。有此土比丘 法显。
轻身重
法。自诣胡国。求觅经论到摩竭国邑连弗邑。
阿育王塔南天王寺写得胡本。将还此国。以
晋义熙十二 (第 0691b 页)
论者律在其中。一化者始于成道终至唱
灭。中间教法无不引之。故言一化亦名一期。
小乘经中初科般泥洹经。 东晋法显
所翻本。
彼因魔王请佛涅槃佛即许之。阿难悲恼三
请世尊住寿一劫。佛说偈云。我所说诸法即
是汝等师。又 …… (第 0181b 页)
第二问中正
定界体故约两处秉法设问。答中初科初句
删异说。今下申正解为二。初定量。注中释
疑。此约秉 法显
相。恐谓不秉不劳界故。故下
引證还即前文既约二处。则知各半明矣。次
科初约无人显体。若下约有人明集。 …… (第 0188b 页)
论传者诸记并云见论及 法显
传。疑是一文
外国者中梵自指五天之外。次引四分。呵和
尚者即云。我犯戒和尚不呵。不犯戒亦不知
等。如 (第 0227b 页)
不同各据所见故。南即杨都北指京洛。又东
晋宋齐梁陈相继为南朝。后魏后周隋谓之
北朝。僧祇东晋佛陀罗与 法显
译。了论陈真
谛译。善见南齐僧伽跋陀罗译。多论失译获
本西蜀。五分宋佛陀什共竺道生译。其间生
显是华 …… (第 0288c 页)
  ├┤不识法 疑犯(二吉)

三句┘└不识法 不识犯(提吉)

前止持中。指如后者即此所立不可学九。则
明缘法同有迷忘。法开犯结与事不殊。以异
昔人局论可学故。戒疏云。法虽可学迷倒忽
生。佛开不犯不同昔解。是以律中不处分想
疑。皆非残故。止犯中。前明八九即古所解。后
明二九方是今义。事法止犯中。初科上中二
品罪数如文。下品一句举 法显
相。以明罪少
故为下也。显异中。初徵对前作持顺倒别故。
以下释所以。中品不动。上下通倒。文中但出
(第 0342a 页)
现龙怖此故求片袈裟著宫门上。鸟见生
敬不敢取食。又时有龙取袈裟戴于头上寻
岸而行鸟不能害。斯由制造依 法显
有殊功。
故引诫之。色如引文中初科上二句简非。
言上色者总五方正间。青黄赤白黑五方正
色也。绯红紫绿 (第 0361b 页)
其林幽邃而寒也。
僧祇律云。此林多死尸。人入畏寒也。然西国。凡有
城邑聚落。王必别施一林。以弃死尸。 法显
传云。尸
摩赊那。汉言弃死人墓田。经论多云安陀林。又云
昼暗林。皆一也。

偏露右肩

或言偏露一肩 (第 0425b 页)
智耄。
曲礼云。八十九十曰耄。

䐗坎窟

䐗同猪。此是钦婆罗夜叉所住石窟。在耆阇崛山。
一小山侧。 法显
传云。东南上十五里。到耆阇崛山。
未至头三里。有石窟。南冈。佛本于此坐禅。又西北
三十步。复有一石窟 (第 0459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