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詩類
春秋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兵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清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衣黄至立秋)
(迎气于黄郊乐奏黄钟之宫歌帝临冕而执干戚舞云/翘育命所以养时训也唐书归崇敬传时有方土巨 彭)
(祖 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祀黄帝黄帝)
(于五行为土 (第 6b 页)
(迎气于黄郊乐奏黄钟之宫歌帝临冕而执干戚舞云/翘育命所以养时训也唐书归崇敬传时有方土巨 彭)
(祖 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祀黄帝黄帝)
(于五行为土 (第 6b 页)
(在宝庆府城北源出邵阳县龙山径马鞍山诸/葛孔明庙下号相公潭深不可测流合资水)魏咸
熙二年吴宝鼎元年 孙皓 分零陵北部立邵陵郡于
邵陵县县故邵陵也溪又东得高平水口水出武陵
郡沅陵县首望山西南流高平县南又东 …… (第 2b 页)
即阳朔山也应劭曰湘出零陵山(何氏云汉书临湘/县注中无陵字)
盖山之殊名也山在始安县北县故零陵之南部也
魏咸熙二年 孙皓 之甘露元年立始安郡湘漓同源
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明一统志湘漓二水/源出阳海山流五里)
(分 …… (第 5a 页)
西北屈而径营道县西王莽之九疑亭也营水又东
北径营浦县南(今永州府/永明县)营阳郡治也魏咸熙二年
吴孙皓 分零陵置在营水之阳故以名郡以(疑衍/)营
水又北都溪水注之水出舂陵县北二十里仰山南
径其县西县本 …… (第 7b 页)
丸山(在桂林府/城东二里)山有涌泉奔流冲激山崖(原本/讹堪)及溪
中有石若丸自然珠圆状弹丸矣故山水即名焉溪
水东流注于漓水漓水又南径始兴县东魏文帝咸
熙二年 吴孙皓 分零陵南部立始兴县漓水又南右
会洛溪溪水出永丰县西北洛溪山东流径其县北
县本苍梧之北乡 (第 22b 页)
孙皓 割以为县洛溪水又东南径
始安县而东注漓水漓水又东南流入熙平县径羊 …… (第 22b 页)
又南得熙平水口水源出县东龙山西南流径其县
南又西与北乡溪水合水出县东北北乡山西流径
其县北又西流南转径其县西县本始安之扶乡也
孙皓 割以为县溪水又南注熙平水熙平水又西注
于漓水县南又(疑作/有)朝夕塘水出东山西有塘水从
山下注塘 …… (第 23a 页)
左合平乐溪口水出临贺郡之谢沭县南历山西北
流径谢沭县西南西南流至平(平下当/有乐字)县东南左会
谢沭众溪𣲖流凑合西径平乐南 孙皓 割苍梧之境
立以为县北𨽻始安溪水又西南流注于漓水谓之
平水
南过苍梧荔浦县(今属桂/林府)
…… (第 23b 页)
泷中有碑文曰(疑有脱误或曰字是/衍文或在地理志下)按地理志曲江
旧县也王莽以为除虏始兴郡治魏文帝咸熙二年
孙皓 分桂阳南部立县东傍泷溪号曰北泷水水左
即东溪口也水出始兴东江州南康县界石门水西
流而与涟水合水出 …… (第 26b 页)
谨依其言果有二人出外取书并延入水府衣不沾
濡言此似不近情然造化之中无所不有穆满西游
与河宗论宝以此推之亦为类矣溱水又西南径中
宿县南 吴孙皓 分四会之北乡立焉 (第 29b 页)
熙二年吴宝鼎元年 孙皓 分零陵北部立邵陵郡于
邵陵县县故邵陵也溪又东得高平水口水出武陵
郡沅陵县首望山西南流高平县南又东 …… (第 2b 页)
即阳朔山也应劭曰湘出零陵山(何氏云汉书临湘/县注中无陵字)
盖山之殊名也山在始安县北县故零陵之南部也
魏咸熙二年 孙皓 之甘露元年立始安郡湘漓同源
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明一统志湘漓二水/源出阳海山流五里)
(分 …… (第 5a 页)
西北屈而径营道县西王莽之九疑亭也营水又东
北径营浦县南(今永州府/永明县)营阳郡治也魏咸熙二年
吴孙皓 分零陵置在营水之阳故以名郡以(疑衍/)营
水又北都溪水注之水出舂陵县北二十里仰山南
径其县西县本 …… (第 7b 页)
丸山(在桂林府/城东二里)山有涌泉奔流冲激山崖(原本/讹堪)及溪
中有石若丸自然珠圆状弹丸矣故山水即名焉溪
水东流注于漓水漓水又南径始兴县东魏文帝咸
熙二年 吴孙皓 分零陵南部立始兴县漓水又南右
会洛溪溪水出永丰县西北洛溪山东流径其县北
县本苍梧之北乡 (第 22b 页)
孙皓 割以为县洛溪水又东南径
始安县而东注漓水漓水又东南流入熙平县径羊 …… (第 22b 页)
又南得熙平水口水源出县东龙山西南流径其县
南又西与北乡溪水合水出县东北北乡山西流径
其县北又西流南转径其县西县本始安之扶乡也
孙皓 割以为县溪水又南注熙平水熙平水又西注
于漓水县南又(疑作/有)朝夕塘水出东山西有塘水从
山下注塘 …… (第 23a 页)
左合平乐溪口水出临贺郡之谢沭县南历山西北
流径谢沭县西南西南流至平(平下当/有乐字)县东南左会
谢沭众溪𣲖流凑合西径平乐南 孙皓 割苍梧之境
立以为县北𨽻始安溪水又西南流注于漓水谓之
平水
南过苍梧荔浦县(今属桂/林府)
…… (第 23b 页)
泷中有碑文曰(疑有脱误或曰字是/衍文或在地理志下)按地理志曲江
旧县也王莽以为除虏始兴郡治魏文帝咸熙二年
孙皓 分桂阳南部立县东傍泷溪号曰北泷水水左
即东溪口也水出始兴东江州南康县界石门水西
流而与涟水合水出 …… (第 26b 页)
谨依其言果有二人出外取书并延入水府衣不沾
濡言此似不近情然造化之中无所不有穆满西游
与河宗论宝以此推之亦为类矣溱水又西南径中
宿县南 吴孙皓 分四会之北乡立焉 (第 29b 页)
之武步驿所至循圣鼓道也其道如堑迄于鼓城矣
洭水又径阳山县南县故含洭县之桃乡 孙皓 分立
为县也洭水又南东流也
东南过含洭县
应劭曰洭水东北入流瓒注汉书沅在武陵去洭远
又隔湘水不 (第 3a 页)
洭水又径阳山县南县故含洭县之桃乡 孙皓 分立
为县也洭水又南东流也
东南过含洭县
应劭曰洭水东北入流瓒注汉书沅在武陵去洭远
又隔湘水不 (第 3a 页)
由是更损落及高祖幸彭城闻之曰暄犹可斩)閒遗工雕镂尚存龙云
逞势奇为精妙矣城之东北角起层楼于其上号曰 彭祖 楼地理志曰彭城县古彭祖国也世本曰陆终
之子其三曰篯是为彭祖彭祖城是也下曰彭祖冢
彭祖长年八百绵寿永世 (第 26b 页)
逞势奇为精妙矣城之东北角起层楼于其上号曰 彭祖 楼地理志曰彭城县古彭祖国也世本曰陆终
之子其三曰篯是为彭祖彭祖城是也下曰彭祖冢
彭祖长年八百绵寿永世 (第 26b 页)
县治郡下南临大溪水径其北谓之邵陵水魏咸熙
二年吴宝鼎元年(一清按魏祚终于咸熙二年乃孙皓甘露元年明年改元宝鼎实晋
武帝泰始二年也) 孙皓
分零陵北部立邵陵郡于邵陵县县
故昭陵也(一清按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表武帝元朔四年封长沙定王子童为洛陵侯 …… (第 2b 页)
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
即阳朔山也应劭曰湘出零山盖山之殊名也山在
始安县北县故零陵之南部也魏咸熙二年 孙皓 之 …… (第 4b 页)
魏咸熙二年 吴孙皓 分零陵置在营水之阳故以名
郡矣营水又北都溪水注之水出舂陵县北二十里
仰山南径其县西县本泠道县之舂陵乡 …… (第 7a 页)
漓水与湘水出一山而分源也湘漓之间陆地广百
馀步谓之始安峤峤即越城峤也峤水自峤之阳南
流注漓名曰始安水故庾仲初之赋扬都云判五岭
而分流者也漓水又南与沩水合水出西北邵陵县
界而东南流至零陵县西南径越城西建安十六年
交州刺史赖恭自广信合兵小零陵越城迎步骘即
是地也沩水又东南流注于漓水汉书所谓出零陵
下漓水者也漓水又南合弹丸溪水出于弹丸山山
有涌泉奔流冲激山嵁及溪中有石若丸自然珠圆
状弹丸矣故山水即名焉验其山有石窦下深数丈
洞穴深远莫究其极溪水东流注于漓水漓水又南
径始兴县南魏元帝咸熙二年 吴孙皓 分零陵南部
立始兴县(一清按三国志吴书 (第 22b 页)
孙皓 传廿露元年以零陵南部为始安郡桂阳南部为始兴郡
宋书州郡志广兴公相 (第 22b 页)
孙皓 分桂阳南部都尉立为始兴郡领始兴令今注云云盖误记也且事在甘露
元年十一月是为晋武帝泰始元年去魏咸熙二年 …… (第 22b 页)
溪水出永丰县西北洛溪山东流径其县北县本苍
梧之北乡 孙皓 割以为县洛溪水又东南径始安县
而东注漓水漓水又东南流入熙平县径羊濑山山
临漓水石间有色类羊又东南径鸡 …… (第 23a 页)
龙山西南流径其县南又西与北
乡溪水合水出县东北北乡山西流径其县北又西
流南转径其县西县本始安之扶乡也 孙皓 割以为 …… (第 23a 页)
口水出临
贺郡之谢沭县南历山西北流径谢沭县西南西南
流至平乐县东南左会谢沭众溪派流凑合西径平
乐县南 孙皓 割苍梧之境立以为县北𨽻始安溪水
又西南流注于漓水谓之平乐水 …… (第 23b 页)
熊君也碑云除补桂
阳曲红长故洪氏引以为證佐尔)按地理志曲江旧县也王莽以为
除虏始兴郡治魏元帝咸熙二年 孙皓 分桂阳南部
立(一清按吴书事在甘露元年是晋武帝泰始元年去魏咸熙二年差一岁)县东傍泷溪
号曰北泷水水左 …… (第 30b 页)
河宗论宝以此推之亦为类矣溱水又西南径中宿
县南 吴孙皓 分四会之北乡立焉
南入于海
溱水又南注于郁而入于海
水经注释卷三十八 (第 33b 页)
二年吴宝鼎元年(一清按魏祚终于咸熙二年乃孙皓甘露元年明年改元宝鼎实晋
武帝泰始二年也)
故昭陵也(一清按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表武帝元朔四年封长沙定王子童为洛陵侯 …… (第 2b 页)
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
即阳朔山也应劭曰湘出零山盖山之殊名也山在
始安县北县故零陵之南部也魏咸熙二年 孙皓 之 …… (第 4b 页)
魏咸熙二年 吴孙皓 分零陵置在营水之阳故以名
郡矣营水又北都溪水注之水出舂陵县北二十里
仰山南径其县西县本泠道县之舂陵乡 …… (第 7a 页)
漓水与湘水出一山而分源也湘漓之间陆地广百
馀步谓之始安峤峤即越城峤也峤水自峤之阳南
流注漓名曰始安水故庾仲初之赋扬都云判五岭
而分流者也漓水又南与沩水合水出西北邵陵县
界而东南流至零陵县西南径越城西建安十六年
交州刺史赖恭自广信合兵小零陵越城迎步骘即
是地也沩水又东南流注于漓水汉书所谓出零陵
下漓水者也漓水又南合弹丸溪水出于弹丸山山
有涌泉奔流冲激山嵁及溪中有石若丸自然珠圆
状弹丸矣故山水即名焉验其山有石窦下深数丈
洞穴深远莫究其极溪水东流注于漓水漓水又南
径始兴县南魏元帝咸熙二年 吴孙皓 分零陵南部
立始兴县(一清按三国志吴书 (第 22b 页)
孙皓 传廿露元年以零陵南部为始安郡桂阳南部为始兴郡
宋书州郡志广兴公相 (第 22b 页)
孙皓 分桂阳南部都尉立为始兴郡领始兴令今注云云盖误记也且事在甘露
元年十一月是为晋武帝泰始元年去魏咸熙二年 …… (第 22b 页)
溪水出永丰县西北洛溪山东流径其县北县本苍
梧之北乡 孙皓 割以为县洛溪水又东南径始安县
而东注漓水漓水又东南流入熙平县径羊濑山山
临漓水石间有色类羊又东南径鸡 …… (第 23a 页)
龙山西南流径其县南又西与北
乡溪水合水出县东北北乡山西流径其县北又西
流南转径其县西县本始安之扶乡也 孙皓 割以为 …… (第 23a 页)
口水出临
贺郡之谢沭县南历山西北流径谢沭县西南西南
流至平乐县东南左会谢沭众溪派流凑合西径平
乐县南 孙皓 割苍梧之境立以为县北𨽻始安溪水
又西南流注于漓水谓之平乐水 …… (第 23b 页)
熊君也碑云除补桂
阳曲红长故洪氏引以为證佐尔)按地理志曲江旧县也王莽以为
除虏始兴郡治魏元帝咸熙二年 孙皓 分桂阳南部
立(一清按吴书事在甘露元年是晋武帝泰始元年去魏咸熙二年差一岁)县东傍泷溪
号曰北泷水水左 …… (第 30b 页)
河宗论宝以此推之亦为类矣溱水又西南径中宿
县南 吴孙皓 分四会之北乡立焉
南入于海
溱水又南注于郁而入于海
水经注释卷三十八 (第 33b 页)
鼓自阳山达乎桂阳之武步驿所至循圣鼓道也其
道如堑迄于鼓城矣洭水又径阳山县南县故含洭
县之桃乡 孙皓 分立为县也洭水又东南流也
东南过含洭县
应劭曰洭水东北入沅瓒注汉书沅在武陵去洭远
又隔湘 (第 3b 页)
道如堑迄于鼓城矣洭水又径阳山县南县故含洭
县之桃乡 孙皓 分立为县也洭水又东南流也
东南过含洭县
应劭曰洭水东北入沅瓒注汉书沅在武陵去洭远
又隔湘 (第 3b 页)
祖考为皇置园陵如汉故
事事下太博士王丕议汉桓帝尊祖为孝穆皇帝父
为孝崇皇帝缟以谓孝穆孝崇有皇而无帝惟 吴孙皓
尊其父和为文皇帝不可以为法右仆射李琪等议与
缟同明宗诏曰五帝不相袭礼三王不相沿乐惟皇与
帝异世殊称爰 (第 10b 页)
事事下太博士王丕议汉桓帝尊祖为孝穆皇帝父
为孝崇皇帝缟以谓孝穆孝崇有皇而无帝惟 吴孙皓
缟同明宗诏曰五帝不相袭礼三王不相沿乐惟皇与
帝异世殊称爰 (第 10b 页)
(臣子闻君父丧当致其哀尚何请设请而不许奈何/遂服斩衰朝夕哭金人义之而不责洪皓在冷山闻)
(之北向泣血撰文以祭其辞激烈问者挥涕焉○史臣/曰徽宗非若晋惠之愚 孙皓 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
(夺其失国也特以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 (第 30a 页)
(之北向泣血撰文以祭其辞激烈问者挥涕焉○史臣/曰徽宗非若晋惠之愚 孙皓 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
(夺其失国也特以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 (第 30a 页)
华亭
吴县(望郭下/)
本吴国阖闾所都秦置县
太湖在县西南五十里禹贡谓之震泽周礼谓之具区
湖中有山名洞庭山
虎丘山在县西北八里吴越春秋云阖闾葬于此秦皇
凿其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其凿处今成
深涧
松江在县南五十里经昆山入海左传云越伐吴军于
笠泽即此江
长洲县(望郭下/)
本万岁通天元年析吴县置取长洲苑为名苑在县西
南七十里
嘉兴县(望北至州一百四十七里/)
本春秋时长水县秦为由拳县汉因之吴时有嘉禾生
改名禾兴县后以 孙皓 父名改为嘉兴县也
海盐县(上西北至州二百二十七里/)
本秦县汉因之其后县城陷为柘湖移于武原乡后又
陷 …… (第 18b 页)
(开元户六万一千一百三十三/元和户四万三千四百六十七) (卿一百二十二/案乡数传写缺)
禹贡扬州之域防风氏之国秦始皇徙越人于此吴 归
命侯 置吴兴郡梁绍泰初改吴兴郡为震州盖取震泽
为名陈初罢震州复为吴兴郡隋平陈废吴兴郡仁寿
二年于此置湖州 …… (第 23b 页)
乌程 长城 安吉 武康 德清
乌程县(望郭下/)
本秦旧县越绝云始皇至会稽徙于越之人于乌程吴
兴记云吴景帝封 孙皓 (第 24a 页)
乌程侯 及皓即位改葬父和
于此遂立为吴兴郡 (第 24a 页)
吴县(望郭下/)
本吴国阖闾所都秦置县
太湖在县西南五十里禹贡谓之震泽周礼谓之具区
湖中有山名洞庭山
虎丘山在县西北八里吴越春秋云阖闾葬于此秦皇
凿其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其凿处今成
深涧
松江在县南五十里经昆山入海左传云越伐吴军于
笠泽即此江
长洲县(望郭下/)
本万岁通天元年析吴县置取长洲苑为名苑在县西
南七十里
嘉兴县(望北至州一百四十七里/)
本春秋时长水县秦为由拳县汉因之吴时有嘉禾生
改名禾兴县后以 孙皓 父名改为嘉兴县也
海盐县(上西北至州二百二十七里/)
本秦县汉因之其后县城陷为柘湖移于武原乡后又
陷 …… (第 18b 页)
(开元户六万一千一百三十三/元和户四万三千四百六十七) (卿一百二十二/案乡数传写缺)
禹贡扬州之域防风氏之国秦始皇徙越人于此吴 归
命侯 置吴兴郡梁绍泰初改吴兴郡为震州盖取震泽
为名陈初罢震州复为吴兴郡隋平陈废吴兴郡仁寿
二年于此置湖州 …… (第 23b 页)
乌程 长城 安吉 武康 德清
乌程县(望郭下/)
本秦旧县越绝云始皇至会稽徙于越之人于乌程吴
兴记云吴景帝封 孙皓 (第 24a 页)
乌程侯 及皓即位改葬父和
于此遂立为吴兴郡 (第 24a 页)
(开元户九万九千四百九/元和户四万八千三十六) (乡一百九十八/乡二百)
禹贡剔州之域春秋时为越之西界秦属会稽郡今之
州界分得会稽郡之乌伤太末二县之地本会稽西部
尝置都尉 孙皓 始分会稽置东阳郡陈武帝置缙州隋
开皇九年平陈置婺州盖取其地于天文为婺女之分
野隋氏丧乱陷于寇境武德四 (第 5b 页)
禹贡剔州之域春秋时为越之西界秦属会稽郡今之
州界分得会稽郡之乌伤太末二县之地本会稽西部
尝置都尉 孙皓 始分会稽置东阳郡陈武帝置缙州隋
开皇九年平陈置婺州盖取其地于天文为婺女之分
野隋氏丧乱陷于寇境武德四 (第 5b 页)
武昌以陆逊辅之嘉禾元年太子还建业
立皇子奋为齐王居武昌诸葛恪不欲诸王处濒江兵
马之地徙居豫章甘露元年 归命侯 又都之扬土百姓
溯流供给以为患苦陆抗上疏曰武昌土地实危险而
塉确非王都安国养人之处且童谣言宁饮建业水 (第 4b 页)
立皇子奋为齐王居武昌诸葛恪不欲诸王处濒江兵
马之地徙居豫章甘露元年 归命侯 又都之扬土百姓
溯流供给以为患苦陆抗上疏曰武昌土地实危险而
塉确非王都安国养人之处且童谣言宁饮建业水 (第 4b 页)
庐陵 安福 永新 太和 新淦
庐陵县(上郭下/)
本汉石阳县晋移郡于此隋改为州又改名石阳县为
庐陵因庐水为名
安福县(上东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安平县后汉改为平都县属庐陵吴分置安城郡
隋废郡为安复县武德中改为安福县
永新县(上东北至州二百二十一里/)
本汉庐陵县地 吴归命侯 所置属安城郡隋开皇中废
显庆四年又依旧置
太和县(上北至州一百里/)
隋开皇九年平陈分庐陵县置西昌县 …… (第 8b 页)
宜春 新喻 萍乡
宜春县(上郭下/)
本汉旧县灌婴定江南所筑城晋武帝太康元年以太
后讳春改为宜阳县隋开皇十一年于县置袁州移县
于城东五里复改为宜春
新喻县(上西南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汉宜春县地 吴孙皓 分置新渝县因渝水为名今曰
新喻因声变也
萍乡县(上东至州一百四十二里/)
本汉宜春县地吴宝鼎二年分立 (第 14a 页)
庐陵县(上郭下/)
本汉石阳县晋移郡于此隋改为州又改名石阳县为
庐陵因庐水为名
安福县(上东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安平县后汉改为平都县属庐陵吴分置安城郡
隋废郡为安复县武德中改为安福县
永新县(上东北至州二百二十一里/)
本汉庐陵县地 吴归命侯 所置属安城郡隋开皇中废
显庆四年又依旧置
太和县(上北至州一百里/)
隋开皇九年平陈分庐陵县置西昌县 …… (第 8b 页)
宜春 新喻 萍乡
宜春县(上郭下/)
本汉旧县灌婴定江南所筑城晋武帝太康元年以太
后讳春改为宜阳县隋开皇十一年于县置袁州移县
于城东五里复改为宜春
新喻县(上西南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汉宜春县地 吴孙皓 分置新渝县因渝水为名今曰
新喻因声变也
萍乡县(上东至州一百四十二里/)
本汉宜春县地吴宝鼎二年分立 (第 14a 页)
(州蒙州思唐州写管县四十七/案都管户数传 缺)
禹贡荆州之域汉元鼎六年置零陵郡今州即零陵郡
之始安县也 吴归命侯 甘露元年于此置始安郡属荆
州晋属广州梁天监六年立桂州于苍梧郁林之境因
桂江以为名大同六年移于今理隋开 (第 1b 页)
禹贡荆州之域汉元鼎六年置零陵郡今州即零陵郡
之始安县也 吴归命侯 甘露元年于此置始安郡属荆
州晋属广州梁天监六年立桂州于苍梧郁林之境因
桂江以为名大同六年移于今理隋开 (第 1b 页)
交趾 龙编
宋平县(上郭下/)
本汉日南郡西卷县地宋分立宋平县属九德郡后改
为宋平郡隋开皇十年改属交州武德四年于此置宋
州贞观元年废宋州改属交州
慈广水经县南二里
苏晋江南去县二百步
安阳王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一里盖昔交州之地
羸𨻻(音莲/㜢)故城在县西七十五里本汉县属交州郡有
𨻻官后汉交趾刺史理于此后徙龙编
武平县(中下西南至府九十里/)
本扶严夷城地也 吴归命侯 建衡三年破扶严夷置武
平郡隋开皇十年废郡立崇平县属交州武德四年改
名武平
平道县(中下西北至府五十里 …… (第 4b 页)
(开元户六千六百四十九/元和户三千八百四十二) (乡十四/乡六)
古越地九夷之国越裳氏重九译者也在秦为象郡汉
平南越又置九真吴 归命侯 天纪二年分九州之咸驩
县置九德县属交州梁武帝于此置德州隋开皇十八
年改为驩州取咸驩县为名也大业三年改 …… (第 9b 页)
(开元户三千五百六十一/元和户一千四百八十二) (乡十五/乡入)
古夜郎国之地按今新昌县界有夜郎溪秦象郡之地
汉平南越置交趾郡之麋泠县地也(麋音弥/亦作□)吴 归命侯
建衡三年分交趾立新昌郡陈于此置兴州隋开皇十
八年改为峰州大业二年州废以县属交州武德四年 (第 10b 页)
宋平县(上郭下/)
本汉日南郡西卷县地宋分立宋平县属九德郡后改
为宋平郡隋开皇十年改属交州武德四年于此置宋
州贞观元年废宋州改属交州
慈广水经县南二里
苏晋江南去县二百步
安阳王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一里盖昔交州之地
羸𨻻(音莲/㜢)故城在县西七十五里本汉县属交州郡有
𨻻官后汉交趾刺史理于此后徙龙编
武平县(中下西南至府九十里/)
本扶严夷城地也 吴归命侯 建衡三年破扶严夷置武
平郡隋开皇十年废郡立崇平县属交州武德四年改
名武平
平道县(中下西北至府五十里 …… (第 4b 页)
(开元户六千六百四十九/元和户三千八百四十二) (乡十四/乡六)
古越地九夷之国越裳氏重九译者也在秦为象郡汉
平南越又置九真吴 归命侯 天纪二年分九州之咸驩
县置九德县属交州梁武帝于此置德州隋开皇十八
年改为驩州取咸驩县为名也大业三年改 …… (第 9b 页)
(开元户三千五百六十一/元和户一千四百八十二) (乡十五/乡入)
古夜郎国之地按今新昌县界有夜郎溪秦象郡之地
汉平南越置交趾郡之麋泠县地也(麋音弥/亦作□)吴 归命侯
建衡三年分交趾立新昌郡陈于此置兴州隋开皇十
八年改为峰州大业二年州废以县属交州武德四年 (第 10b 页)
弱为进退岂春秋明道不计功之义乎当以鄙说为
正(汉魏得国虽殊操懿为臣则一懿受魏托尤/非汉比安得指魏为篡贼而以正统予晋也)
夏四月赐 孙皓 爵 (第 2a 页)
归命侯 遣使行荆扬除吴苛政
分注(遣使分诣荆扬抚慰牧守/以下除其苛政吴人大悦)
书法(汉高之初入关也 …… (第 2a 页)
(晋以吊民/之师也)
当合上文书曰吴主皓降赐爵 归命侯(上书王浚入/石头吴主皓)
(降/) (第 2b 页)
孙皓 暨遣使句皆可删○按晋纪赐皓爵在五月
间无异事不宜特书书法谓予晋以吊民之师非是
盖晋武非可与高光比 …… (第 2b 页)
书法(充弑逆罪人也书鲁公何晋志也贾妃之悍/晋武欲废之杨后犹曰公闾有大勋劳然则)
(晋之德充至矣书爵所/以著司马氏之心也)
发明(贾充晋之赵穿耳观庚纯高贵乡公之问与 孙皓 弑君不忠之谓则充之罪恶非惟举国)
(知之虽邻敌亦知之矣今纲目书爵书卒略无贬/辞岂予之哉正以著晋氏 (第 3a 页)
正(汉魏得国虽殊操懿为臣则一懿受魏托尤/非汉比安得指魏为篡贼而以正统予晋也)
夏四月赐 孙皓 爵 (第 2a 页)
归命侯 遣使行荆扬除吴苛政
分注(遣使分诣荆扬抚慰牧守/以下除其苛政吴人大悦)
书法(汉高之初入关也 …… (第 2a 页)
(晋以吊民/之师也)
当合上文书曰吴主皓降赐爵 归命侯(上书王浚入/石头吴主皓)
(降/) (第 2b 页)
孙皓 暨遣使句皆可删○按晋纪赐皓爵在五月
间无异事不宜特书书法谓予晋以吊民之师非是
盖晋武非可与高光比 …… (第 2b 页)
书法(充弑逆罪人也书鲁公何晋志也贾妃之悍/晋武欲废之杨后犹曰公闾有大勋劳然则)
(晋之德充至矣书爵所/以著司马氏之心也)
发明(贾充晋之赵穿耳观庚纯高贵乡公之问与 孙皓 弑君不忠之谓则充之罪恶非惟举国)
(知之虽邻敌亦知之矣今纲目书爵书卒略无贬/辞岂予之哉正以著晋氏 (第 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