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詩類
春秋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兵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清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书曰解辫请职
航少海以朝绛阙梯昆山以谒紫宸
大舟曰航杨雄夏州箴曰航海三万东牵其
竿山海经无皋之南望幼海郭璞云幼即小
也文选与 孙皓 书稽颡绛阙山海经昆崙山
广万里高一千里荆州星占北辰一名天关
一名北极北极者紫宫天主也天子所居曰 (第 17b 页)
航少海以朝绛阙梯昆山以谒紫宸
大舟曰航杨雄夏州箴曰航海三万东牵其
竿山海经无皋之南望幼海郭璞云幼即小
也文选与 孙皓 书稽颡绛阙山海经昆崙山
广万里高一千里荆州星占北辰一名天关
一名北极北极者紫宫天主也天子所居曰 (第 17b 页)
率合乡里义众讨平之
周协字彦和玘子也时中国亡官失守之士避乱来者
多居显位驾御吴人吴人颇怨协因之欲起兵潜结
吴兴郡功曹徐馥馥家有部曲协使馥矫称叔父札命
以合众豪杰乐乱者翕然附之以讨王导刁协为名 孙
皓 族人弼亦起兵广德以应之馥杀吴兴太守袁琇有
众数千将奉札为主时札以疾归家闻而大惊乃告乱
于义兴太守孔侃 (第 12b 页)
周协字彦和玘子也时中国亡官失守之士避乱来者
多居显位驾御吴人吴人颇怨协因之欲起兵潜结
吴兴郡功曹徐馥馥家有部曲协使馥矫称叔父札命
以合众豪杰乐乱者翕然附之以讨王导刁协为名 孙
皓 族人弼亦起兵广德以应之馥杀吴兴太守袁琇有
众数千将奉札为主时札以疾归家闻而大惊乃告乱
于义兴太守孔侃 (第 12b 页)
西吴里语(十/则)
后汉抗徐封乌程东乡侯范晔书附度尚传里语误以
为度上封当正之
孟东野送从叔简东归诗载文苑英华里语云归吴兴
何据简平昌人常州刺史见唐书非苕人也唐人大都
崇郡望是以有从叔称耳
唐询字彦猷湖州守此云唐询彦名与字混为一又少
一猷字误
李商隐西亭诗不指地此云湖州西亭误
施宿之父元之历左司谏见渭南集此云宿官司諌误
南齐书王僧孺傅虞义会稽人卒于晋安王侍郎邱国
宾吴兴人里语以邱国宾为晋安王侍郎大可笑张又
按晋安闽郡名也宋晋安王子勋齐晋安王子𢡟可证里
语乃以为晋之安王更可笑
丁度知湖州民有抵茶禁者受千钱代鞭背此云盛度
宋史两人同傅恐误忆耳
释通惠即赞宁两出误 彭祖 丁令威廉颇伍员荆轲蔺相如萧何严光石崇毛
宝王僧辩狄仁杰俱云吴兴人此何异盲妇弄琵琶演 …… (第 18a 页)
乌青志(二/则)
乌重胤见唐书志载乌赞傅云仲胤当以唐书为证索
度明王庙碑云孙氏世居湖郡考陈寿书坚世仕吴家
于富春坚初封 乌程侯 其后皓亦封乌程未闻为郡人
也张按汉世富春尚𨽻吴郡碑中湖字当为吴字无疑
志又载索靖庙碑云孙权为张伯英 (第 20b 页)
后汉抗徐封乌程东乡侯范晔书附度尚传里语误以
为度上封当正之
孟东野送从叔简东归诗载文苑英华里语云归吴兴
何据简平昌人常州刺史见唐书非苕人也唐人大都
崇郡望是以有从叔称耳
唐询字彦猷湖州守此云唐询彦名与字混为一又少
一猷字误
李商隐西亭诗不指地此云湖州西亭误
施宿之父元之历左司谏见渭南集此云宿官司諌误
南齐书王僧孺傅虞义会稽人卒于晋安王侍郎邱国
宾吴兴人里语以邱国宾为晋安王侍郎大可笑张又
按晋安闽郡名也宋晋安王子勋齐晋安王子𢡟可证里
语乃以为晋之安王更可笑
丁度知湖州民有抵茶禁者受千钱代鞭背此云盛度
宋史两人同傅恐误忆耳
释通惠即赞宁两出误 彭祖 丁令威廉颇伍员荆轲蔺相如萧何严光石崇毛
宝王僧辩狄仁杰俱云吴兴人此何异盲妇弄琵琶演 …… (第 18a 页)
乌青志(二/则)
乌重胤见唐书志载乌赞傅云仲胤当以唐书为证索
度明王庙碑云孙氏世居湖郡考陈寿书坚世仕吴家
于富春坚初封 乌程侯 其后皓亦封乌程未闻为郡人
也张按汉世富春尚𨽻吴郡碑中湖字当为吴字无疑
志又载索靖庙碑云孙权为张伯英 (第 20b 页)
徐盛(战功木邢正之来泣涕横流望魏文之来/盛植 衣苇为疑城假楼魏 见即遁)
潘璋(合肥之役璋独驰进好擒关/羽斩冯习 粗猛 功)
丁奉(溃魏兵至谋斩孙綝共立 孙皓 之渐骄/自周瑜 此 评曰凡皆江表 虎臣)
朱治(从孙坚攻讨勤扶策依袁术子劝策还平江东/守九江 …… (第 16b 页)
(责以论太子见/ 卒家无馀财)
陆抗(逊子时与诸葛恪换屯柴桑更缮葺/位上 宜十七条 与晋羊祜对垒) (孙皓 即/西陵督)
(步阐叛归晋抗蹑之羊祜还言抗遗祜酒祜馈抗/药 谏黩武 牧荆州上疏 西陵国之西 …… (第 18a 页)
(溪如救炎居永/兴宫种蒙阴山)
潘浚(事昭烈威关羽败事吴奸讨五溪蛮/吕壹弄 福 浚陈其 阴后遂诛)
陆凯(逊之族子定谏 孙皓 淫乐斥劝还建业胤劝取/士 责何 佞临终荐贤 不肖 弟 字敬)
(宗平交趾任州/十年身洁 …… (第 19a 页)
贺卲(言王蕃见诛遂何/定小人见宠 诛)
韦曜(论博奕之非纪不为 孙皓 父和作 被诛)
华覈(谏 (第 20a 页)
孙皓 营新宫免言农/桑书百馀上见 卒)
魏(曹参后曹腾为桓帝中常侍有养子嵩实/夏侯惇之叔父也生操至子丕即 (第 20a 页)
潘璋(合肥之役璋独驰进好擒关/羽斩冯习 粗猛 功)
丁奉(溃魏兵至谋斩孙綝共立 孙皓 之渐骄/自周瑜 此 评曰凡皆江表 虎臣)
朱治(从孙坚攻讨勤扶策依袁术子劝策还平江东/守九江 …… (第 16b 页)
(责以论太子见/ 卒家无馀财)
陆抗(逊子时与诸葛恪换屯柴桑更缮葺/位上 宜十七条 与晋羊祜对垒) (孙皓 即/西陵督)
(步阐叛归晋抗蹑之羊祜还言抗遗祜酒祜馈抗/药 谏黩武 牧荆州上疏 西陵国之西 …… (第 18a 页)
(溪如救炎居永/兴宫种蒙阴山)
潘浚(事昭烈威关羽败事吴奸讨五溪蛮/吕壹弄 福 浚陈其 阴后遂诛)
陆凯(逊之族子定谏 孙皓 淫乐斥劝还建业胤劝取/士 责何 佞临终荐贤 不肖 弟 字敬)
(宗平交趾任州/十年身洁 …… (第 19a 页)
贺卲(言王蕃见诛遂何/定小人见宠 诛)
韦曜(论博奕之非纪不为 孙皓 父和作 被诛)
华覈(谏 (第 20a 页)
孙皓 营新宫免言农/桑书百馀上见 卒)
魏(曹参后曹腾为桓帝中常侍有养子嵩实/夏侯惇之叔父也生操至子丕即 (第 20a 页)
列传十五
人之行莫大于孝推以事君则为忠故先之以孝友而
忠义次之潜德之士重于为己而无意于斯人则又次
之传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故以方技终焉
李宓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人父朱提太守早亡母
何他适宓时年数岁感恋深至因以成疾祖母刘躬自
抚养宓既长奉事以孝谨闻刘疾即涕泣侍侧未尝解
衣药饵必先尝而后进暇则讲学忘倦师事谯周周门
人方之游夏博贯经史尤好左氏春秋州辟从事入为
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至吴孙权问汉马
多少对曰官用有馀人间自足权与群臣讯论道义谓
宁为人弟宓曰愿为人兄权曰何以言之宓曰为兄供
养之日长权与群臣皆称善后仕晋馀事见晋史
孟宗字恭武江夏人后以避 孙皓 字更名仁少从南阳 (第 1b 页)
人之行莫大于孝推以事君则为忠故先之以孝友而
忠义次之潜德之士重于为己而无意于斯人则又次
之传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故以方技终焉
李宓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人父朱提太守早亡母
何他适宓时年数岁感恋深至因以成疾祖母刘躬自
抚养宓既长奉事以孝谨闻刘疾即涕泣侍侧未尝解
衣药饵必先尝而后进暇则讲学忘倦师事谯周周门
人方之游夏博贯经史尤好左氏春秋州辟从事入为
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至吴孙权问汉马
多少对曰官用有馀人间自足权与群臣讯论道义谓
宁为人弟宓曰愿为人兄权曰何以言之宓曰为兄供
养之日长权与群臣皆称善后仕晋馀事见晋史
孟宗字恭武江夏人后以避 孙皓 字更名仁少从南阳 (第 1b 页)
綝为丞相荆州牧恩御史大夫卫将军封
县侯长水校尉张布辅导勤劳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
董朝封乡侯以孙和子皓为 乌程侯 令曰丹阳太守李 …… (第 4a 页)
中皆救汉未至而汉亡是岁咸兴元年也分武陵为天
门郡七年复分交州为广州秋休死时年三十伪谥景
皇帝
皓字 元宗 一名 (第 6b 页)
彭祖 字 (第 6b 页)
皓宗 故太子和之子孙休封为 (第 6b 页)
乌程侯 休死子幼国人谋立长君左典军万彧与皓善
言之于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遂迎立之改元元兴
八月以施绩丁奉为左 …… (第 6b 页)
高婴为牙门翊子松官至射声校尉都
乡侯翊弟匡字季佐举孝廉未试用卒子泰曹氏甥也
泰子秀为前将军夏口督不为 孙皓 所害惧诛奔晋晋
以为骠骑将军后闻皓降群臣皆贺秀称疾南向流涕
曰昔讨逆弱冠以一校尉创业后主举江南而弃之 (第 20b 页)
县侯长水校尉张布辅导勤劳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
董朝封乡侯以孙和子皓为 乌程侯 令曰丹阳太守李 …… (第 4a 页)
中皆救汉未至而汉亡是岁咸兴元年也分武陵为天
门郡七年复分交州为广州秋休死时年三十伪谥景
皇帝
皓字 元宗 一名 (第 6b 页)
彭祖 字 (第 6b 页)
皓宗 故太子和之子孙休封为 (第 6b 页)
乌程侯 休死子幼国人谋立长君左典军万彧与皓善
言之于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遂迎立之改元元兴
八月以施绩丁奉为左 …… (第 6b 页)
高婴为牙门翊子松官至射声校尉都
乡侯翊弟匡字季佐举孝廉未试用卒子泰曹氏甥也
泰子秀为前将军夏口督不为 孙皓 所害惧诛奔晋晋
以为骠骑将军后闻皓降群臣皆贺秀称疾南向流涕
曰昔讨逆弱冠以一校尉创业后主举江南而弃之 (第 20b 页)
众恐人
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卫兵以诛之休纳其策
因会召綝既至奉与布目左右斩之迁大将军加左右
都护 孙皓 立迁右大司马左军师卒
赞曰盖将略吏能皆有可称钦折节好学以公灭私盛
愤惋于邢贞统降意于盛暹奉破强敌夷钜 (第 15b 页)
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卫兵以诛之休纳其策
因会召綝既至奉与布目左右斩之迁大将军加左右
都护 孙皓 立迁右大司马左军师卒
赞曰盖将略吏能皆有可称钦折节好学以公灭私盛
愤惋于邢贞统降意于盛暹奉破强敌夷钜 (第 15b 页)
士祭酒休令昭依刘向故事校定群书又
欲令侍讲而左将军张布近习宠幸惮昭以古今正义
勉正休于已不利固争不可 孙皓 入继封高陵亭侯迁 …… (第 9a 页)
籍为尚书郎去官孙休时
与贺邵薛莹虞汜俱为散骑中常侍并加驸马都尉时
论清之尝使汉庭诸公称焉还为夏口监军 孙皓 初蕃
复与楼玄等为常侍中书丞陈声皓之嬖臣数谮毁之 …… (第 11a 页)
威重行止自若皓大怒叱左右斩之
于殿下卫将军滕牧征西将军留平为请不能得时年
三十九楼玄者字承先沛郡蕲人 孙皓 以为散骑中常
侍累迁大司农旧禁中主者自用亲近为之或言亲密
近职宜用士人皓因敕有司求忠清之士以充其选遂 …… (第 11b 页)
交阯病死奕
以玄贤者不忍加害会奕暴卒玄始见其救书遂自杀
华覈字永先吴郡武进人以文学为秘府郎迁中书丞 孙皓 初封徐陵亭侯皓营新宫时盛夏兴功农守并废
覈上疏谏曰月令季夏之月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起 (第 12a 页)
欲令侍讲而左将军张布近习宠幸惮昭以古今正义
勉正休于已不利固争不可 孙皓 入继封高陵亭侯迁 …… (第 9a 页)
籍为尚书郎去官孙休时
与贺邵薛莹虞汜俱为散骑中常侍并加驸马都尉时
论清之尝使汉庭诸公称焉还为夏口监军 孙皓 初蕃
复与楼玄等为常侍中书丞陈声皓之嬖臣数谮毁之 …… (第 11a 页)
威重行止自若皓大怒叱左右斩之
于殿下卫将军滕牧征西将军留平为请不能得时年
三十九楼玄者字承先沛郡蕲人 孙皓 以为散骑中常
侍累迁大司农旧禁中主者自用亲近为之或言亲密
近职宜用士人皓因敕有司求忠清之士以充其选遂 …… (第 11b 页)
交阯病死奕
以玄贤者不忍加害会奕暴卒玄始见其救书遂自杀
华覈字永先吴郡武进人以文学为秘府郎迁中书丞 孙皓 初封徐陵亭侯皓营新宫时盛夏兴功农守并废
覈上疏谏曰月令季夏之月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起 (第 12a 页)
法盛(唐艺文志何法盛/晋中兴书八十卷)
诸伪十六家(详见外篇正史篇崔/鸿十六国春秋条)
韦昭洞纪(韦昭即韦曜吴志曜传 孙皓 收曜付狱曜/因狱吏上辞曰愚情缕缕窃有所怀贪令)
(上闻昔见世间有古历注其所纪载既多虚无在书/籍者亦 (第 4b 页)
诸伪十六家(详见外篇正史篇崔/鸿十六国春秋条)
韦昭洞纪(韦昭即韦曜吴志曜传 孙皓 收曜付狱曜/因狱吏上辞曰愚情缕缕窃有所怀贪令)
(上闻昔见世间有古历注其所纪载既多虚无在书/籍者亦 (第 4b 页)
吴兴沈先(沈约宋书自序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后以国为氏汉有曰戎字威卿者光)
(武封为海昏侯辞不受避地徙居会稽乌程县之馀/不乡遂世家焉顺帝分会稽为吴郡灵帝分乌程为)
(永安 吴孙皓 分吴郡为吴兴郡晋平吴改永安为武/康史臣七世祖延始居县东博陆里馀乌村按南史) (第 15a 页)
(武封为海昏侯辞不受避地徙居会稽乌程县之馀/不乡遂世家焉顺帝分会稽为吴郡灵帝分乌程为)
(永安 吴孙皓 分吴郡为吴兴郡晋平吴改永安为武/康史臣七世祖延始居县东博陆里馀乌村按南史) (第 15a 页)
(下称名案者皆善心补阙所按本节所引十六/人或见前卷或无传而有 著史书略可考见)
至若偏隅僭国夷狄伪朝求其史官亦有可言者释(起/四)
(句总领蜀/吴及诸胡)案蜀志称王崇补东观许盖掌礼仪又却正
为秘书郎广求益部书籍斯则典挍无阙属辞有所矣
而陈寿评云蜀不置史官者得非厚诬诸葛乎别有曲
笔篇(内篇第/二十五)言之详矣释(已上/言蜀) 吴归命侯(旧脱/侯字) 时有左
右二国史之职薛莹为其左华覈为其右又周处自左 …… (第 11a 页)
蜀不置史官(蜀后主评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
(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归命侯(吴后主也/见摸拟篇) 薛左华右(吴志薛综传综子莹字道言为秘府中书/郎孙浩初领少傅以事徙广州右国史华)
(覈疏留之皓召 (第 12b 页)
至若偏隅僭国夷狄伪朝求其史官亦有可言者释(起/四)
(句总领蜀/吴及诸胡)案蜀志称王崇补东观许盖掌礼仪又却正
为秘书郎广求益部书籍斯则典挍无阙属辞有所矣
而陈寿评云蜀不置史官者得非厚诬诸葛乎别有曲
笔篇(内篇第/二十五)言之详矣释(已上/言蜀) 吴归命侯(旧脱/侯字) 时有左
右二国史之职薛莹为其左华覈为其右又周处自左 …… (第 11a 页)
蜀不置史官(蜀后主评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
(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归命侯(吴后主也/见摸拟篇) 薛左华右(吴志薛综传综子莹字道言为秘府中书/郎孙浩初领少傅以事徙广州右国史华)
(覈疏留之皓召 (第 12b 页)
(为嘉史今因前代遗事略举义/教所归末吏区区注疏而已)
魏史黄初太和中始命尚书卫觊缪袭草创纪传累载
不成又命侍中韦诞应璩秘书监(一无/监字)王沈大将军从
事中郎阮籍司徒右长史孙该司𨽻校尉傅玄等复共
撰(一作/择)定其后王沈独就其业勒成魏书四十四卷其书多
为时讳殊非实录释(此一段原魏志起本皆魏世所撰/者此下本应入蜀志起本而蜀无)
(史局敕授之/书故阙之)吴大帝之季年始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
峻撰吴书孚峻(一作/峻孚)俱非史才其文不足纪录至少帝
时更敕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华覈访求往事相与记述
并作之中曜(一作/推)莹为首当 归命侯 时昭广(一作/广昭)先亡
曜莹徙黜史官久阙书遂无闻覈表请召(一无/召字)曜莹续
成前史其后曜独终其书 (第 19b 页)
魏史黄初太和中始命尚书卫觊缪袭草创纪传累载
不成又命侍中韦诞应璩秘书监(一无/监字)王沈大将军从
事中郎阮籍司徒右长史孙该司𨽻校尉傅玄等复共
撰(一作/择)定其后王沈独就其业勒成魏书四十四卷其书多
为时讳殊非实录释(此一段原魏志起本皆魏世所撰/者此下本应入蜀志起本而蜀无)
(史局敕授之/书故阙之)吴大帝之季年始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
峻撰吴书孚峻(一作/峻孚)俱非史才其文不足纪录至少帝
时更敕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华覈访求往事相与记述
并作之中曜(一作/推)莹为首当 归命侯 时昭广(一作/广昭)先亡
曜莹徙黜史官久阙书遂无闻覈表请召(一无/召字)曜莹续
成前史其后曜独终其书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