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詩類
春秋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兵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清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在今县西故得江夏之名春秋时谓之夏汭后世谓之
夏口亦谓之鲁口历代常为重镇梁武帝自襄阳起兵
进逼郢城有数百毛人踰堞且泣因投黄鹄矶盖城之
精也明旦城降有黄鹄山鹦鹉洲
望崇阳县唐天宝二年开山洞置唐年县属鄂州朱梁
改为临夏后唐复故名石晋天福初改为临江皇朝开
宝八年改为崇阳
上武昌县故楚之东鄂也楚子熊渠封中子红为鄂王二

汉鄂县属江夏郡吴孙权都之皇初三年改为武昌县及
置江夏郡黄龙元年迁都建业以陆逊辅太子镇武昌 孙皓
亦尝都此及东迁使滕牧守之晋太康元年改江夏郡曰
武昌郡永平中始置江州传综为刺史治此东晋时庾亮
谢尚亦镇 (第 2a 页)
曰我先君有
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夔我是以失楚又何祀焉楚人
灭之二汉为秭归县属南郡晋宋属建平郡其地险固 孙皓
末晋将王浚有蜀沿江伐吴吴守将吾彦表谓皓
曰增建平兵若建平不下晋师终不敢过皓不从即秭
归县界后周置秭归 (第 3b 页)
右注溱水有楼船水汉讨南越杨仆
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即此净水矣
下始兴县汉南野县地属豫章郡吴属南康郡 孙皓

置始兴县属始兴郡晋以后因之齐改曰正阶梁复曰 (第 13b 页)
越裳氏之国也周时献白雉于成王秦
属象郡二汉属九真郡其地为宝网之所居及宝网卒
其子党继立党服从吴化于是 孙皓
改为九德郡及九
德县晋以后因之梁立德州隋曰驩州唐武德五年置 (第 8b 页)
及章武侯先帝不侯
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主生各以
时行耳自窦长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乃封其子 彭祖
顾得侯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景帝上曰请得与丞相 (第 9a 页)
帝时驸马都尉□侯金赏嗣父车骑将军日磾爵为侯二人
之宠取过庸不笃宣帝时侍中中郎将张 彭祖
少与帝微
时同席研书及帝即尊位 (第 2a 页)
彭祖
以旧恩封阳都侯出常参
乘号为爱幸其人谨敕无所亏损为其小妻所毒薨国除
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孝 (第 2a 页)
为秦(秦祖伯翳解者以翳益则一人今言十一人叙/伯翳而又别言垂益则是二人也且按舜本纪)
(叙十人无翳而有 彭祖
(第 7a 页)
彭祖
亦坟典不载未知太史公/意如何只恐误然据秦本纪叙翳之功云佐舜驯调鸟)
(兽与舜典命益作虞若予上下草木鸟 (第 7a 页)
  (宗数而责之是矣然使能黜其官致其/罪布告天下咸以为戒岂不尤伟矣乎)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太子保傅古难其选成王幼
小以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足以长仁(长音/掌)致理太平
称为圣主及秦之胡亥始皇所爱赵高作傅教以刑法

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酷烈不已旋踵亦亡以此而
言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弱冠(去/声)交游惟柴绍(字嗣昌/临汾人)
(以任侠闻高祖妻以平阳公主武德初/拜左翊卫大将军累从战伐而有功)窦诞等(外戚也/贞观为)
(宗正卿太宗与语昏谬/失对以光禄大夫罢)为人既非三益(论语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及朕居兹宝位经理天下虽不及尧舜之明庶免乎 孙皓
高纬之暴 (第 25b 页)
(孙皓
三国吴主是 (第 25b 页)
乌程侯
降/于晋高纬北齐后主为周所虏)以此而
言复不由染何也魏徵曰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
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 (第 25b 页)
  显忠庙在长生老人桥西以奉汉大将军霍光俗称

霍使君庙相傅吴王 孙皓
有疾梦神降于庭自称霍
光求立祠于金山之咸塘以捍水患祠立而疾愈晋
天福间吴越王立庙于此宋理宗时赐庙额曰 (第 5b 页)
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
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
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 彭祖
以治 (第 3a 页)
冲/吴都赋曰抗神龙之华殿是也赤乌殿在县东北五里)
十一年春三月宫成
孙亮傅曰五凤二年冬十二月作太庙 孙皓
傅曰甘露元年秋九月从西陵督步阐表徙都武

宝鼎元年冬十二月还都建业
二年夏六月起显明宫冬十二月皓移 …… (第 2b 页)
(初方三百丈权所起也昭明宫方五百丈皓所作也避/晋讳故曰显明 吴历云显明在太初之东江表傅曰) (孙皓
营新宫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摄伐木又破坏/诸营大开园囿起土山楼观穷极伎巧工役之费以亿)
(万计陆凯/固 …… (第 3a 页)
县南十馀里郊
中是也
又曰孙权于建业立兄长沙桓王策庙于朱爵桥南子
亮代立明年正月于宫东立权庙曰太祖庙 孙皓
追尊
父和曰文皇帝宝鼎二年立庙京邑号曰清庙
   晋
晋书元帝本纪曰建武兀年春三月立宗庙社稷于建
(第 3b 页)
    吴天玺元年断碑

右吴天玺元年断碑其前云上天帝言又云帝曰大吴
一万方又云天发神谶文天玺元年七月己酉朔又云
天谶广多不解解者十二字呜呼其言可谓妖矣据吴
志天玺元年秋八月鄱阳言历阳山石理成字凡二十
明年改元大赦以协石文今此碑乃在金陵验其文与
吴志所载亦异莫可考究 孙皓
在位凡八改元而六以
符瑞然竟不能保其国盖人事不修而假托神怪以矫
诬天命其不终宜矣 (第 8a 页)
郡五(临贺武昌/珠厓新都)
(庐陵/南部)少帝景帝各四(少临川临海衡阳湘东景/天门建安建平合浦北部) 归命侯
置十二(始安始兴邵陵安成新昌武平/九德吴兴东阳桂林荥阳宜都)得汉郡者十有
八焉魏以司隶之三河弘农冀之 (第 18b 页)
(县/)黄初二年自公安(今江/陵府)都鄂改鄂为武昌(今寿/昌军)黄龙
元年迁都建业陆逊辅太子登留武昌 归命侯
丼露元
年徙都武昌后还都建业(滕牧留/镇武昌)
   晋都
晋武帝都洛阳(故洛阳城在今洛阳/县东二十 (第 18b 页)
 江北后复得襄阳太元十四年王忱还江陵(江陵去/襄阳步)
 (道五百势/同唇齿)江左大镇莫过荆扬(称荆州/为陜西)胡氏曰 孙皓
 
之季虑不及远彻南郡之备专意下流于是杜预王
 浚一举取之(何充谓荆楚国之西门得之则中原可/定失之则社稷 …… (第 5b 页)
 (为武昌晋太康元年复立鄂县/而武昌如故隋废鄂县入武昌)水经注孙权改鄂曰
 武昌鄂县徙治于袁山东又立为江夏郡分建业之
 民千家以益之黄龙元年权迁都建业以陆逊辅太
 子镇武昌 孙皓
亦都之皓还东令滕牧守之晋永平
 中始置江州傅综为刺史治此城后庾亮之所镇也
 今武昌郡治城南有袁山即樊 (第 10a 页)
 (曰晨露九招六列盖大濩之别曲名也左傅襄十年/宋公享晋侯于楚丘请以桑林杜注桑林殷天子之)
 (乐名是大濩因桑林之祷而作也熊氏/曰濩护也言汤之宽仁能救濩生民也)
初巡狩(笺按郑志答 孙皓
曰唐虞之礼五载一巡守夏/殷之时天子盖六年一巡守今汤以连年大旱)
 (故七年初/巡狩也)
定献令(笺按 (第 5b 页)
 (是汉世尚存也尚书大傅曰武丁内反诸己以思先/王之道三年编发重译来朝者六国说苑曰三年之)

 (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
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笺按郑语史伯曰彭姓 彭祖
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韦昭曰 (第 4a 页)
彭)
 (祖
大/彭也)
五十年征豕韦克之(笺按郑氏诗笺曰韦豕韦彭姓也/计祖乙元年命彭伯韦伯至此历)
 (一百四十 (第 4a 页)
 泰始元年谷等径至郡抚和初附无几谷卒晋更用
马忠子融代谷融卒遣犍为杨稷代之加绥远将军又
进诸牙门皆杂号将军封吴侯交州刺史刘峻大都督
脩则领军三攻稷皆为稷所败郁林九真皆附稷稷表
遣将军毛炅董元等攻合浦战于古城大破吴军杀峻
则稷因表炅为郁林太守元为九真太守元病亡更以

益州王素代之数攻交州诸郡 泰始七年春吴王
遣大都督薛珝交州刺史陶璜帅二十万军兴扶严
恶夷合 …… (第 25b 页)
贼吴人生割其腹允割其肝骂曰虏腹炅骂不断曰尚欲斩汝 孙皓
汝父何死狗也吴人斩之武帝闻
而矜哀即诏炅子袭爵封诸子三人关内侯九真太 (第 26b 页)
事除何攀郎中参军事以典军从事张任赵明
李高徐兆为牙门姚显郤坚为督 冬当大举秋攀使
在洛安东将军王浑表 孙皓
欲北侵请兵朝议征却须
六年攀因表可因今取之策皓必不自送帝乃许焉 (第 5b 页)
  先贤士女总赞论
含和诞气人伦资生必有贤彦为人经纪宣德达教博
化笃俗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品物焕炳彝
伦攸叙也益梁爰在前代则夏勋配天而 彭祖
体地及
至周世韩服将命蔓子忠坚然显者犹鲜岂国史简阙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