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四書類
易類
書類
孝經類
小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般若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庭鲜事辄喜游山水。后为礼部主
事。谢病归。筑园城南。植柳万枝。号曰柳浪。与诸禅人
游处其中。初学禅于 李卓吾。 信解通利。才辩无碍。巳
而自验曰。此空谈非实际也。遂回向净土。晨夕礼诵
兼持禁戒。伯修.小修亦同时发 …… (第 0269a 页)
栖。谨持诵。严戒律。从之游者彬彬多践履笃实之士
焉。同时 卓吾老人 亦以禅导后进。而学喜师心。行无
辙迹。流末滔滔。老人安得不任其咎。予读袁氏兄弟
早岁文。大率掉弄知解 (第 0272a 页)
事。谢病归。筑园城南。植柳万枝。号曰柳浪。与诸禅人
游处其中。初学禅于 李卓吾。 信解通利。才辩无碍。巳
而自验曰。此空谈非实际也。遂回向净土。晨夕礼诵
兼持禁戒。伯修.小修亦同时发 …… (第 0269a 页)
栖。谨持诵。严戒律。从之游者彬彬多践履笃实之士
焉。同时 卓吾老人 亦以禅导后进。而学喜师心。行无
辙迹。流末滔滔。老人安得不任其咎。予读袁氏兄弟
早岁文。大率掉弄知解 (第 0272a 页)
。
云居散人马支篡录No. 225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简要卷之一
唐沧州长者李通玄合论
明温陵长者 李 贽 简要
明吴兴后学董广𥌓阅正
* 第一明依教分宗
* 第二明依宗教别
* 第三明 (第 0833a 页)
云居散人马支篡录No. 225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简要卷之一
唐沧州长者李通玄合论
明温陵长者 李 贽 简要
明吴兴后学董广𥌓阅正
* 第一明依教分宗
* 第二明依宗教别
* 第三明 (第 0833a 页)
,执据大辟。凡此五臣,支党半国,其馀墨绶,下至小吏,所连及者,复有百馀。吏托报将之怨,子思复父之耻, 载贽
驰车,怀粮步走,交构豪门,竞流谤ゥ,云臣私报诸羌,谢其钱贷。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官,则文
《老子解》二卷,吴幼清《老子解》二卷,赵学士《老子集解》四卷,又《全解》二卷,王纯甫《老子亿》二卷, 李贽《
解老子》二卷,戴逵《老子音》一卷,李轨《老子音》一卷,李畋《老子音解》二卷,顾欢《老子义疏》一卷,孟 ……华循本》三十卷〈罗勉道〉,《南华副墨》八卷〈陆长庚〉,《庄子通义》十卷〈朱得之〉,《庄子内篇解》二卷 〈李贽〉
,《南华内篇订正》二卷〈吴澄〉。
右庄子
《鬻子》一卷〈楚鬻熊撰,唐逢行圭注〉,《鬻子注》三卷〈王
右庄子
《鬻子》一卷〈楚鬻熊撰,唐逢行圭注〉,《鬻子注》三卷〈王
》一卷〈沈士荣〉,《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唐道宣〉,《续古今佛道论衡》一卷〈唐智升〉,《三教品》一卷 〈李贽〉
,《净土诀》一卷 〈李贽〉
。
右论
《三藏本疏》二十二卷〈释道岳〉,《杂心元章并钞》八卷〈释道基〉,《大乘章钞》八卷〈释道基 ……心经》一卷,《元奘心经会解》一卷,《宋学士心经注》一卷,《般若照真论》一卷〈镇澄〉,《心经提纲》一卷 〈李贽〉 ,《兰盆经疏》一卷,《弥陀经疏》一卷,《弥陀经疏钞》四卷〈明袾宏〉,《首楞严经义海》三十卷,《首楞严
右论
《三藏本疏》二十二卷〈释道岳〉,《杂心元章并钞》八卷〈释道基〉,《大乘章钞》八卷〈释道基 ……心经》一卷,《元奘心经会解》一卷,《宋学士心经注》一卷,《般若照真论》一卷〈镇澄〉,《心经提纲》一卷 〈李贽〉 ,《兰盆经疏》一卷,《弥陀经疏》一卷,《弥陀经疏钞》四卷〈明袾宏〉,《首楞严经义海》三十卷,《首楞严
邦奇易林推用〈自序〉
韩邦奇易学启蒙意见〈自序 苏祐跋〉
鲁邦彦图书就正录〈王道行序〉
李贽 九正易因〈自序〉
徐师曾今文周易演义〈自序〉
孙应鳌淮海易谈〈自序〉
万廷言易说〈自述〉 ……八卦轮转明逆顺之序,谓易道主变不主生,与夫性善之说,皆平正精确,足以羽翼大易无疑也。嘉靖丙寅二月。 李贽《 九正易因》
四卷按贽自序:《易因》一书,予既老,复游白门而作也。三年就此封置筴笥,上济北,读易于通州
韩邦奇易学启蒙意见〈自序 苏祐跋〉
鲁邦彦图书就正录〈王道行序〉
李贽 九正易因〈自序〉
徐师曾今文周易演义〈自序〉
孙应鳌淮海易谈〈自序〉
万廷言易说〈自述〉 ……八卦轮转明逆顺之序,谓易道主变不主生,与夫性善之说,皆平正精确,足以羽翼大易无疑也。嘉靖丙寅二月。 李贽《 九正易因》
四卷按贽自序:《易因》一书,予既老,复游白门而作也。三年就此封置筴笥,上济北,读易于通州
,历官四川按察司佥事。
鲁邦彦《图书就正录》一卷〈存〉。
邦彦,字朝选,雎州人。嘉靖庚戌进士。 李载贽《 九正易因》四卷〈存〉。
《闽书》: 李载贽, 晋江人,嘉靖壬子举人。
徐师曾《今文周易演义》十二卷〈存〉。
《人物考》:师曾,字伯鲁,吴江人。嘉
鲁邦彦《图书就正录》一卷〈存〉。
邦彦,字朝选,雎州人。嘉靖庚戌进士。 李载贽《 九正易因》四卷〈存〉。
《闽书》: 李载贽, 晋江人,嘉靖壬子举人。
徐师曾《今文周易演义》十二卷〈存〉。
《人物考》:师曾,字伯鲁,吴江人。嘉
衷录五卷〈未见〉
梅继勋周易管窥四卷〈未见〉
张四知易经辩疑〈未见〉
鲁邦彦图书就正录一卷〈未见〉 李贽 九正易因四卷〈存〉
徐师曾今文周易演义十二卷〈存〉
姜宝周易传义补疑十二卷〈存〉
程廷策读易琐言〈未
梅继勋周易管窥四卷〈未见〉
张四知易经辩疑〈未见〉
鲁邦彦图书就正录一卷〈未见〉 李贽 九正易因四卷〈存〉
徐师曾今文周易演义十二卷〈存〉
姜宝周易传义补疑十二卷〈存〉
程廷策读易琐言〈未
太史公祠碑 尹阳
史记考异跋 真德秀
书史记司马相如传后 明李贽
史记新序 李维桢
读秦本纪〈二首〉 王世贞
史记部艺文二〈诗〉
……跋》真德秀
观刘公此编,见前辈读书、考古,其不苟也。如此,可以为学者,法矣。
《书史记司马相如传后》 明·李贽
论者以相如词赋为千古之绝,若非遭逢汉武,亦且徒然。故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听者希则为者虽工,而其志
史记考异跋 真德秀
书史记司马相如传后 明李贽
史记新序 李维桢
读秦本纪〈二首〉 王世贞
史记部艺文二〈诗〉
……跋》真德秀
观刘公此编,见前辈读书、考古,其不苟也。如此,可以为学者,法矣。
《书史记司马相如传后》 明·李贽
论者以相如词赋为千古之绝,若非遭逢汉武,亦且徒然。故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听者希则为者虽工,而其志
愚《老子直解》〈自序〉
明太祖御制《道德经注》〈御制序〉
薛蕙《老子集解》〈高叔嗣序〉
李载贽《 解老》〈自序〉
焦竑《老子翼》〈自序 王元贞序〉
归有光《老庄评注》〈文震孟序 秦继宗序 又 ……《老子翼》附录云:元符庚辰造。又云:眉山苏籀颍滨文定公之孙也,记其遗言,曰:公为籀讲《老子》数篇。曰:高于孟子二三等矣。又曰:言至道,无如五千文。又曰:公老年作诗云,近存八十一章。注从道老聃门下人,盖老而所造益,妙碌碌者莫测矣。〈见遗言〉
按 李载贽 题后食之于饱一也。南人食稻而甘,北人食黍而甘,此一南一北者,未始相羡也。然使两者易地而食焉,则又未始 ……瞻,又当子瞻意今去子由,五百馀年不意复见此奇特。嗟夫!亦唯真饥而后能得之也。万历二年冬十二月二十二日 李载贽宏甫 题。
《王雱·老子注解二卷》按雱自序。昔老子当道术之变,故书《九九篇》以明生生之理,而末世为学蔽于前 ……倘有其人,固自知之,余何暇置毁誉哉?记二先生之语篇首,复作序。〈按蕙字君采〉
《李载·贽解老二卷》按 载贽 自序。尝读《韩非解老》,未始不为非惜也。以非之才,而卒见杀于秦,安在其为善解老也。是岂无为之谓哉。夫 ……,又不敢再以道德之流生祸也。而非以道德故深有味于道德,而为之解,并序。其所以语《道德》者,以自省焉。 〈载贽 温陵人姚安太守〉
《焦竑·老子翼三卷》按竑自序。老子明《道德》之书也,而唐王真也者。至以为谭兵而作,
明太祖御制《道德经注》〈御制序〉
薛蕙《老子集解》〈高叔嗣序〉
李载贽《 解老》〈自序〉
焦竑《老子翼》〈自序 王元贞序〉
归有光《老庄评注》〈文震孟序 秦继宗序 又 ……《老子翼》附录云:元符庚辰造。又云:眉山苏籀颍滨文定公之孙也,记其遗言,曰:公为籀讲《老子》数篇。曰:高于孟子二三等矣。又曰:言至道,无如五千文。又曰:公老年作诗云,近存八十一章。注从道老聃门下人,盖老而所造益,妙碌碌者莫测矣。〈见遗言〉
按 李载贽 题后食之于饱一也。南人食稻而甘,北人食黍而甘,此一南一北者,未始相羡也。然使两者易地而食焉,则又未始 ……瞻,又当子瞻意今去子由,五百馀年不意复见此奇特。嗟夫!亦唯真饥而后能得之也。万历二年冬十二月二十二日 李载贽宏甫 题。
《王雱·老子注解二卷》按雱自序。昔老子当道术之变,故书《九九篇》以明生生之理,而末世为学蔽于前 ……倘有其人,固自知之,余何暇置毁誉哉?记二先生之语篇首,复作序。〈按蕙字君采〉
《李载·贽解老二卷》按 载贽 自序。尝读《韩非解老》,未始不为非惜也。以非之才,而卒见杀于秦,安在其为善解老也。是岂无为之谓哉。夫 ……,又不敢再以道德之流生祸也。而非以道德故深有味于道德,而为之解,并序。其所以语《道德》者,以自省焉。 〈载贽 温陵人姚安太守〉
《焦竑·老子翼三卷》按竑自序。老子明《道德》之书也,而唐王真也者。至以为谭兵而作,
》二卷。
李息斋《老子解》二卷。
赵学士《老子集解》四卷,又《全经》二卷。
王纯甫《老子亿》二卷。 李贽 解《老子》二卷。
戴逵《老子音》一卷。
李畋《老子音解》二卷。
贾青夷《老子疏》四卷。
老子古本二卷
李息斋《老子解》二卷。
赵学士《老子集解》四卷,又《全经》二卷。
王纯甫《老子亿》二卷。 李贽 解《老子》二卷。
戴逵《老子音》一卷。
李畋《老子音解》二卷。
贾青夷《老子疏》四卷。
老子古本二卷
道。
《南华副墨》八卷。〈注〉陆长庚。
《庄子通义》十卷。〈注〉朱得之。
《庄子内篇解》二卷。〈注〉 李贽。 《南华内篇订正》二卷。〈注〉吴澄。
焦竑庄子翼庄子书目
郭子元注
吕吉甫注
林疑独注
陈祥道注
陈
《南华副墨》八卷。〈注〉陆长庚。
《庄子通义》十卷。〈注〉朱得之。
《庄子内篇解》二卷。〈注〉 李贽。 《南华内篇订正》二卷。〈注〉吴澄。
焦竑庄子翼庄子书目
郭子元注
吕吉甫注
林疑独注
陈祥道注
陈
录
《墨子部·汇考一》
周〈总一则〉
《墨子部·汇考二》
晋鲁胜注《墨辨》〈自序〉
明李贽《 墨子批选》〈自序〉
唐氏《新刊墨子》〈陆稳序 白贲枘序〉
《墨子部·汇考三》
《汉书·艺文 ……附其章,疑者阙之,又采诸众杂集为《刑》《名》二篇,略解指归以俟君子。其或兴微继绝者,亦有乐乎此也。 《明·李贽 墨子批选 卷》
按《贽自序》:古之圣人,言必可用,用必其言,虽所言不同,然未尝有一言而不可用;虽所
《墨子部·汇考一》
周〈总一则〉
《墨子部·汇考二》
晋鲁胜注《墨辨》〈自序〉
明李贽《 墨子批选》〈自序〉
唐氏《新刊墨子》〈陆稳序 白贲枘序〉
《墨子部·汇考三》
《汉书·艺文 ……附其章,疑者阙之,又采诸众杂集为《刑》《名》二篇,略解指归以俟君子。其或兴微继绝者,亦有乐乎此也。 《明·李贽 墨子批选 卷》
按《贽自序》:古之圣人,言必可用,用必其言,虽所言不同,然未尝有一言而不可用;虽所
定林
按《江宁府志》:定林,白下人。自幼不茹荤血,不娶。原名周安,为周生执巾履之役,周生从大儒讲说安时,窃听。拱身独立,不欹不倦。以是知学。周生病故,乃事杨道南先生。道南名儒,终岁读书破寺中。安日受薰习。益有得。道南死,安乃请于焦弱侯,太史,求出家。太史遂约 李卓吾 、管东溟、诸公,同送于雪松禅师披剃,为弟子。改名定林,创庵居之,庵成,即舍去之牛首。创华严阁太史,为之记阁。甫成,又舍去之楚。访 卓吾 于天中山。一夕坐化而逝。塔于山中。
圆融
按文行远《放生秀恒禅师传》:圆融字秀恒,楚黄麻城,宋埠人也
按《江宁府志》:定林,白下人。自幼不茹荤血,不娶。原名周安,为周生执巾履之役,周生从大儒讲说安时,窃听。拱身独立,不欹不倦。以是知学。周生病故,乃事杨道南先生。道南名儒,终岁读书破寺中。安日受薰习。益有得。道南死,安乃请于焦弱侯,太史,求出家。太史遂约 李卓吾 、管东溟、诸公,同送于雪松禅师披剃,为弟子。改名定林,创庵居之,庵成,即舍去之牛首。创华严阁太史,为之记阁。甫成,又舍去之楚。访 卓吾 于天中山。一夕坐化而逝。塔于山中。
圆融
按文行远《放生秀恒禅师传》:圆融字秀恒,楚黄麻城,宋埠人也
时行、王锡爵四辅,皆能无龃龉。至居正夺情,寓书友人誉为伊尹而贬言者,时议訾之。其学本王守仁。尝招晋江 李贽
于黄安,后渐恶之,贽亦屡短定向。士大夫好禅者往往去从贽游。贽小有才,机辨,定向不能胜也。贽为姚安知府
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劾晋江 李贽
邪说惑众,逮死狱中。贽事具《耿定向传》。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