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四書類
易類
書類
孝經類
小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般若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李彪曰君子之行。谋其始。思其中。虑其终。然后允合事机。举无遗算。是以曾子三省其身。南容三复白圭。夫子称其贤耳。圣人敬慎于教训之
体。但当有重耳。固无缘有减损之理也。时人称季孙名过其实。故孔子矫之。言季孙行事多阙。许其再思则可矣。无缘乃至三思也。(见皇疏〇纯云孔子言文子之行。谓之再思则可也。盖文子相鲁。事多过举。如未始经思者然。故夫子仅许其再思。不许三思也。)〇案此说近是。犹不合理。再之与三。相去不远。不许其三。而许其能再可乎。(黄氏日钞。亦有此说。与李彪合。)
李贽 曰文子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重器备。左氏侈然称之。黄东发曰行父怨归父之谋去三家。至扫 (第 200H 页)
体。但当有重耳。固无缘有减损之理也。时人称季孙名过其实。故孔子矫之。言季孙行事多阙。许其再思则可矣。无缘乃至三思也。(见皇疏〇纯云孔子言文子之行。谓之再思则可也。盖文子相鲁。事多过举。如未始经思者然。故夫子仅许其再思。不许三思也。)〇案此说近是。犹不合理。再之与三。相去不远。不许其三。而许其能再可乎。(黄氏日钞。亦有此说。与李彪合。)
李贽 曰文子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重器备。左氏侈然称之。黄东发曰行父怨归父之谋去三家。至扫 (第 200H 页)
韩曰仲尼言小子洒扫进退。束脩末事。但能勤行此小者。则吾必教诲其大者。(见笔解)〇驳曰非也。此乃年十五束带之意。总之孔子必受束脩之贽而后方才有诲。疑若贪财而卖道。故回护遮掩。以文孔子之过也。
不知古之礼俗。与今不同。凡非天属之亲者。其始与相见。必有贽物。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此三者。以义而合者也。(非天属)以义而合者。苟无贽物。不与之相见。故为人臣者。出疆必 载贽。 昏礼用雁。而男子束帛俪皮。妇人枣栗腶脩。(舅姑亦非天属故。)凡非天属而相见。以结伦义者。非贽不行。故 …… (第 218H 页)
琳公云此互乡难与言童子见八字。通为一句。(见邢疏。)〇驳曰非也。其意盖以为一乡之人。未必尽恶。故为此说也。然妹邦崇饮。桑中好淫。恶俗渐染如此。不足疑也。琳公僧也。
〔质疑〕此章未见其有错简。 (李卓吾 云后十四字。不倒转。文法更古。)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补曰仁者。向人之爱也。处人伦 (第 224H 页)
不知古之礼俗。与今不同。凡非天属之亲者。其始与相见。必有贽物。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此三者。以义而合者也。(非天属)以义而合者。苟无贽物。不与之相见。故为人臣者。出疆必 载贽。 昏礼用雁。而男子束帛俪皮。妇人枣栗腶脩。(舅姑亦非天属故。)凡非天属而相见。以结伦义者。非贽不行。故 …… (第 218H 页)
琳公云此互乡难与言童子见八字。通为一句。(见邢疏。)〇驳曰非也。其意盖以为一乡之人。未必尽恶。故为此说也。然妹邦崇饮。桑中好淫。恶俗渐染如此。不足疑也。琳公僧也。
〔质疑〕此章未见其有错简。 (李卓吾 云后十四字。不倒转。文法更古。)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补曰仁者。向人之爱也。处人伦 (第 224H 页)
〔质疑〕朱子曰管仲虽不得为仁人。而其利泽及人则有仁之功矣。〇案仁者非本心之全德。亦事功之所成耳。然则既有仁功。而不得为仁人。恐不合理。然孔子于二子之问。每盛言其功。以拒未仁之说。而亦未
尝亲自口中直吐出一个仁字。则孔子于此。亦有十分难慎者。朱子之言。其以是矣。
李卓吾 云子路以一身之死为仁。夫子以万民之生为仁。孰大孰小。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 (第 301H 页)
尝亲自口中直吐出一个仁字。则孔子于此。亦有十分难慎者。朱子之言。其以是矣。
李卓吾 云子路以一身之死为仁。夫子以万民之生为仁。孰大孰小。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 (第 301H 页)
。〇邢曰亟数也。(亟去声)〇朱子曰失时。谓不及事几之会。〇李曰两曰不可。乃是货自问自答语。以讽夫子。 (李卓吾)
〇补曰往而不反曰逝。与。善也助也。言日月无情于我。〇马曰年老岁月已往。当急仕。〇朱子曰将者。且然而未 …… (第 337H 页)
韩曰时当为待。古音亦作峙。南人音作迟。〇驳曰非也。时其亡。字法奇妙。韩公乃欲改之为待。其见之陋如此。而文起八代之衰。未可知也。(王充论衡知实篇亦作时。)
李卓吾 云时。适值其时也。孟子以为亦瞰其亡。分明只说得孟子自家话。不曾说著孔子矣。〇叶文通曰孔子若是亦瞰亡。 (第 338L 页)
不独貌似阳虎矣。〇驳曰非也。孔子之法。以直报怨。何谓不可。叶说悖。
朱子曰随问而对者。理之直也。〇 李卓吾 曰两个曰不可。乃是货自问自答语。观末段有孔子曰三字可见。〇毛曰前两曰字。皆是货口中语。自为问答。以断 (第 338L 页)
韩曰时当为待。古音亦作峙。南人音作迟。〇驳曰非也。时其亡。字法奇妙。韩公乃欲改之为待。其见之陋如此。而文起八代之衰。未可知也。(王充论衡知实篇亦作时。)
李卓吾 云时。适值其时也。孟子以为亦瞰其亡。分明只说得孟子自家话。不曾说著孔子矣。〇叶文通曰孔子若是亦瞰亡。 (第 338L 页)
不独貌似阳虎矣。〇驳曰非也。孔子之法。以直报怨。何谓不可。叶说悖。
朱子曰随问而对者。理之直也。〇 李卓吾 曰两个曰不可。乃是货自问自答语。观末段有孔子曰三字可见。〇毛曰前两曰字。皆是货口中语。自为问答。以断 (第 338L 页)
之省。僰人之僰。注疏偪寄。今注迁善之速。暂寓从归。恐皆泥。
作淫声异服章。行伪言伪。学非顺非。如明之 李卓吾, 颜山农,何心隐,邓豁渠之流是也。假于鬼神。时日卜筮者。如今风水观相星命之术。媚惑生民。在所当禁。作淫 (第 423L 页)
作淫声异服章。行伪言伪。学非顺非。如明之 李卓吾, 颜山农,何心隐,邓豁渠之流是也。假于鬼神。时日卜筮者。如今风水观相星命之术。媚惑生民。在所当禁。作淫 (第 423L 页)
答韩生书
辱书及文章事。意甚盛也。然窃闻之。良工能与人规矩。不能与人巧。若唐宋诸论为文钜公。岂不能以正法眼藏一言相符。而必曰本之六经。参之诸子百家。而必曰多读书。多作文。疵病不待人指摘。故为是钝劣困苦也。盖文必以慧识为主。然无正定为之本。而现前熤熤者。禅家谓之狂慧。从未有辍斤袖手。而默观冥悟于甘苦疾徐之间者也。是故。贵夫学也。教化不醇。学术坏裂。文之倾谗至于 李贽。 淫靡至于钱谦益。丑悖至于金人瑞。而凌迟不可复振矣。然之三数人者。皆能读万卷书。作千篇文。精思独观数十 (第 508H 页)
[僧道与朝士]
僧道与朝士。其道相殊。似有一定不可易者。而以传记所载言之。亦有出入变幻者。天地间无所不有。有如是矣。先为僧后入仕者。宋汤惠休,唐贾岛,蔡京,宋法崧。先仕后为僧者。汉阳城侯刘俊,南齐刘协,梁刘之遴,张缵,魏元大兴,唐圆净,南唐姚结耳。宋饶德操佛印,元来复见心, 明李贽。 先为道士后入仕者。唐魏徵,卢程,元张雨,明陈鉴。先仕后为道士者。唐贺知章,郑铣,郭仙舟,宋李太尉。先 (第 498L 页)
僧道与朝士。其道相殊。似有一定不可易者。而以传记所载言之。亦有出入变幻者。天地间无所不有。有如是矣。先为僧后入仕者。宋汤惠休,唐贾岛,蔡京,宋法崧。先仕后为僧者。汉阳城侯刘俊,南齐刘协,梁刘之遴,张缵,魏元大兴,唐圆净,南唐姚结耳。宋饶德操佛印,元来复见心, 明李贽。 先为道士后入仕者。唐魏徵,卢程,元张雨,明陈鉴。先仕后为道士者。唐贺知章,郑铣,郭仙舟,宋李太尉。先 (第 498L 页)
迁善之速。暂寓从(一作终)归。恐皆泥。
作淫声异服章。行伪言伪。学非顺非。如明之 李卓吾, 颜山农,何心隐,邓豁渠之流是也。假于畏(一作鬼)神时日卜筮者。如今风水观相星命之术。媚惑生民。在所当 (第 129L 页)
作淫声异服章。行伪言伪。学非顺非。如明之 李卓吾, 颜山农,何心隐,邓豁渠之流是也。假于畏(一作鬼)神时日卜筮者。如今风水观相星命之术。媚惑生民。在所当 (第 129L 页)
所好也。予以为二人当食。食心俱动。然一人庄敬辞让而食。一人放肆攘夺而食。食虽同。善不善判焉。其流至于 李卓吾,
颜山农,何心隐。 (第 509L 页)
(李卓吾 名贽。字宏甫。晋江人。颜山农名钧。吉安人。何心隐本姓梁。名汝元。字夫山。后改姓名为何心隐。吉州永礼人 (第 509L 页)
(李卓吾 名贽。字宏甫。晋江人。颜山农名钧。吉安人。何心隐本姓梁。名汝元。字夫山。后改姓名为何心隐。吉州永礼人 (第 509L 页)
假馆授餐者。何人乎。维立哓哓。聊以告哀于同人。吾巢方屡夺。赋命不如鸠。天下无芳草。黄河有浊流。出疆难 载贽。
敌国适同舟。安得刘南坦。飞神赠一楼。布衣终一壑。悔不殉先皇。处世如窭薮。虚舟泛坳堂。但言苍狗变。谁念 (第 99L 页)
何与于典谟誓命哉。且仲淹有修饰之工。虽不量力。自为删述犹可说也。彼孔衍王邵。果何人哉。然我尝见世说评 李卓吾。
又敢讥朱子之责仲淹。何哉。晋著作郎乐资。米战国策及太史书。撰春秋后传。其始以周贞王。续前传。鲁哀公后 (第 416L 页)
炯庵曰。小序去古未远。岂无一二可取可信哉。湛轩杀得小序太甚。小序。苏子由始以为有依据。说诗者多宗之。排击朱子攻小序者。郑夹漈也。朱子盖本此说。大抵小序说诗。皆有主人曰。此某人之
诗也。未必尽然。取节焉可也。
力闇即于纸上。画纱帽团领古制一像。又画红帽胡服一像。湛轩指而问兰公曰。那一个好阿。兰公指红帽像曰。这个好。湛轩。因题于纱帽像曰。铁桥先生真像。又题于红帽像曰。潘学士真像。皆大笑。兰公又戏云。剃头甚有妙处。无梳髻之烦。爬痒之苦。科头者想不识此味。湛轩曰。不敢毁伤之语。以今观之。曾子乃不解事人也。皆大笑。
炯庵曰。 明朝李卓吾 以为烦痒。公然剃发。此何异伊川被发耶。
湛轩曰。网巾。以马尾戴头上。岂非冠屦倒置乎。力闇曰。何不去之 (第 135H 页)
诗也。未必尽然。取节焉可也。
力闇即于纸上。画纱帽团领古制一像。又画红帽胡服一像。湛轩指而问兰公曰。那一个好阿。兰公指红帽像曰。这个好。湛轩。因题于纱帽像曰。铁桥先生真像。又题于红帽像曰。潘学士真像。皆大笑。兰公又戏云。剃头甚有妙处。无梳髻之烦。爬痒之苦。科头者想不识此味。湛轩曰。不敢毁伤之语。以今观之。曾子乃不解事人也。皆大笑。
炯庵曰。 明朝李卓吾 以为烦痒。公然剃发。此何异伊川被发耶。
湛轩曰。网巾。以马尾戴头上。岂非冠屦倒置乎。力闇曰。何不去之 (第 135H 页)
先腐而虫生之。人必内羸而病售之。吾道不尊而后异端闯而入焉。荀况以思孟叙于十二子。而申韩鼓其说而从之。 李贽
以程朱列于五经之儒。而王氏倡其学而导之。若况若贽。自为异端之嗃矢。则虽欲原情差罪。稍从末减之科而不可 (第 166H 页)
黠也。如侏儒之矜张。其艳冶也。如桃梗之衣冠。其粉饰也。如媒妁之行言。其誇诞也。如巫祝之谈神。其端起于 李卓吾,
袁中郎辈。而我国则至今日而始盛行矣。试令为此学者。措一舌于此等文字。无米之炊。巧妇所苦。其东西破绽掩 (第 101L 页)
高揭己自号以真儒者。奈何吃吃于章句之同异。字义之诂训。新书之盈箱堆架。苟非兔园夫子熟烂之陈言。则要皆 李贽,
毛奇龄辈诋诃傅凿之言。于是乎学归空言。俗喜夸诈。问其语。精义入神。而考其实。洒扫应对之蔑如。经学之废 (第 247L 页)
舌华录。钮琇之觚剩。周亮工之因树屋书影。张潮之檀几丛书。陆烜之奇晋斋丛书之属是已。七子五子之派。有若 李贽
之大雅堂集。虞淳熙之德园集。徐渭之文长集。三袁之白苏中郎珂雪集。钟惺之伯敬集。谭元春之友夏集。文翔凤 (第 283H 页)
圣贤出处。关时运之盛衰。有非人力之所及也。故于孔子也。齐有晏婴。楚有子西。于孟子也。鲁有嬖人臧仓者。此固有莫之然而然者。非天而何。孔子曰道之将行也命也。道之将废也命也。孟子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吾之不遇鲁侯天也。夫既知命知天矣。然而孔席不煖。孟辙无停。栖栖遑遑。 载贽
以随。殆若不知命者何也。
圣人岂得已而然哉。
公孙丑篇
浩然章
何以谓四十不动心乎。孔子四十 (第 469H 页)
圣人岂得已而然哉。
公孙丑篇
浩然章
何以谓四十不动心乎。孔子四十 (第 469H 页)
性。不假修为。可以造道入德。揭竿以呼于天下。而别立墠垣。与朱子为敌垒。一转而为王守仁之顿悟。再转而为 李卓吾
之狂叫。式至今侈淫辞竞诡辩。而师心自用。涂行逐世者。皆其支流也。原其一念之差。专由于喜𥳑便恶拘检。 (第 545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