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四書類
易類
書類
孝經類
小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般若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执据大辟。凡此五臣,支党半国,其馀墨绶,下至小吏,所连及者,复有百馀。吏托报将之怨,子思复父之耻, 载贽
驰车,怀粮步走,交搆豪门,竞流谤讟,云臣私报诸羌,谢其钱货。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官,则文
祖即援毫,左右挥洒。毕,顾元素成之。元素从殿下顿首贺曰:陛下江山已定,臣无所措手矣。太祖笑而颔之。 《李贽
续藏书》:董伦典教滇南,建文在东宫,怜其老且远去,赐白金若干镒。及即位,召拜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御书
军事、镇东大将军、百济王。累叶忠顺,越海效诚,远王纂戎,聿修先业,慕义既彰,厥怀亦款,浮桴骊水,献琛 载贽,
故嗣位方任,以藩东服,勉勖所莅,无坠前踪。今遣兼谒者闾丘恩子、兼副谒者丁敬子等宣旨慰劳称朕意。其后,
主避玉华观,天寒甚,道士以衣进,色不纯素,忍寒却之。黎明归纳主于庙而终,丧于外寝。后罗文恭撰其墓志, 李卓吾
续藏书列名孝义名臣内,旌表崇祀乡贤。
张佶
按《新喻县志》:张佶,字绍德,幼性颖异,读书即能了大义,
张佶
按《新喻县志》:张佶,字绍德,幼性颖异,读书即能了大义,
王若云
按《安福县志》:王若云,郡庠生,母刘氏病,延医弗效,遂祝天刲股以疗。家族及两庠衿士白其事,县府道院各有旌匾。后三院会题竟以孝行录用。同邑先达 李笃吾 邓铭韦伍华武诸缙绅名贤俱有序,传诗章赠之。
刘伦重
按《安福县志》:刘伦重,九岁能含药哺母,长代伯父
按《安福县志》:王若云,郡庠生,母刘氏病,延医弗效,遂祝天刲股以疗。家族及两庠衿士白其事,县府道院各有旌匾。后三院会题竟以孝行录用。同邑先达 李笃吾 邓铭韦伍华武诸缙绅名贤俱有序,传诗章赠之。
刘伦重
按《安福县志》:刘伦重,九岁能含药哺母,长代伯父
规程,即贩夫女子,皆知其为靳先生,居城外,环堵萧然,仅栽花竹一圃,侄仕清九岁丧父,芳抚育成名,时太守 李贽
屡式其庐,巡按提学皆表其门,乡饮三次,年八十三。
姚思敬
按《云南通志》:姚思敬,建水人。性至孝,父
姚思敬
按《云南通志》:姚思敬,建水人。性至孝,父
朱熹
吊茂陵文 明方孝孺
舜陵记 曾鹤龄
与 李卓吾 书 徐鸾
坤舆典第一百三十一卷
陵寝部艺文一
《罢昌陵诏》汉成帝
朕执德不固,谋不尽 ……冢固有所在,凡来祀者,不失其实。且知所以祀之意,为尊其道,非为其仙灵。如余之奉制为此行,是也。
《与 李卓吾 书》徐鸾
读《洞庭湘妃辩》,援引博而弹驳精,大快人意。今鸣条冈即在安邑,舜陵亦在安邑,以孟子卒于鸣条
吊茂陵文 明方孝孺
舜陵记 曾鹤龄
与 李卓吾 书 徐鸾
坤舆典第一百三十一卷
陵寝部艺文一
《罢昌陵诏》汉成帝
朕执德不固,谋不尽 ……冢固有所在,凡来祀者,不失其实。且知所以祀之意,为尊其道,非为其仙灵。如余之奉制为此行,是也。
《与 李卓吾 书》徐鸾
读《洞庭湘妃辩》,援引博而弹驳精,大快人意。今鸣条冈即在安邑,舜陵亦在安邑,以孟子卒于鸣条
一百五十里,永乐中封。
张辅墓 在长新店辅,封英国公。
姚广孝墓 在房山县东北四十里,广孝封荣国公。 李卓吾 墓 在通州城北旧迎福寺内, 卓吾, 名贽官知府。《景物略》曰: 卓吾 生平求友,晚始得通州马侍御经纶也。其葬通州, 卓吾 老马迎之,生与俱也。死于马乎。殡冢高一丈,周列白杨百馀株,碑二,一曰 李卓吾先生 墓,秣陵焦竑题。一 卓吾 老子碑,黄梅汪可受撰。碑不志姓名,乡人但称 卓吾 老子也。
成德墓 在怀柔县。德官主事,甲申流寇之变,阖门死节,谥介悯。
金铉墓 在东直门外六里屯。铉
张辅墓 在长新店辅,封英国公。
姚广孝墓 在房山县东北四十里,广孝封荣国公。 李卓吾 墓 在通州城北旧迎福寺内, 卓吾, 名贽官知府。《景物略》曰: 卓吾 生平求友,晚始得通州马侍御经纶也。其葬通州, 卓吾 老马迎之,生与俱也。死于马乎。殡冢高一丈,周列白杨百馀株,碑二,一曰 李卓吾先生 墓,秣陵焦竑题。一 卓吾 老子碑,黄梅汪可受撰。碑不志姓名,乡人但称 卓吾 老子也。
成德墓 在怀柔县。德官主事,甲申流寇之变,阖门死节,谥介悯。
金铉墓 在东直门外六里屯。铉
宝通禅寺:在新城南门外,明天顺七年,太监张文锋重建,赐额曰宝通。
迎福寺:在州城北,明天顺六年建。 李卓吾 殁葬于此。
佑胜寺:在城南十五里。
通济寺:在城南十里古刹。
给孤寺:在州城东,元至正间,名悟仙庵,
迎福寺:在州城北,明天顺六年建。 李卓吾 殁葬于此。
佑胜寺:在城南十五里。
通济寺:在城南十里古刹。
给孤寺:在州城东,元至正间,名悟仙庵,
间历官户部侍郎。
岳文肃墓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坚村名正,正统戊辰,会元翰林院侍,讲入阁,谪知兴化府。 李卓吾 墓 在城北旧迎福寺内, 卓吾 名贽官知府,景物略,曰 卓吾 生平求友,晚始得通州马侍御经纶也。其葬通州, 卓吾 老马迎之,生与俱也。死于马乎,殡冢高一丈,周列白杨百馀株,碑二,一曰 李卓吾先生 墓,秣陵焦竑题;一 卓吾 老子碑,黄梅汪可受撰,碑不志姓名,乡里但称 卓吾 老子也。 卓吾 名贽,字宏,甫温陵人,以孝廉为姚安太守。中燠外冷,强力任性,为守日政令清简,公座或与髡俱坐甚,且至簿
岳文肃墓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坚村名正,正统戊辰,会元翰林院侍,讲入阁,谪知兴化府。 李卓吾 墓 在城北旧迎福寺内, 卓吾 名贽官知府,景物略,曰 卓吾 生平求友,晚始得通州马侍御经纶也。其葬通州, 卓吾 老马迎之,生与俱也。死于马乎,殡冢高一丈,周列白杨百馀株,碑二,一曰 李卓吾先生 墓,秣陵焦竑题;一 卓吾 老子碑,黄梅汪可受撰,碑不志姓名,乡里但称 卓吾 老子也。 卓吾 名贽,字宏,甫温陵人,以孝廉为姚安太守。中燠外冷,强力任性,为守日政令清简,公座或与髡俱坐甚,且至簿
读高皇帝御制,三教论大哉,圣训定万世之宗教乎。有曰:其佛仙之幽灵,暗助王纲,益世无穷。尤为切。至近世 李卓吾
长者,屠赤水先生所著,焚说鸿苞等书,大阐兹宗。余师种光居士鸿冥而抱密,谛深有味乎兹宗。然则佛法固人人
堂。后题曰五美郡。庠教授胡士安记于石,今废。
水明楼 在凤山门内,郡人王同知修建。一曰望卓楼,所以居 李卓吾 也。袁公安兄弟至汉阳,即寓焉,兵废不存。
太白楼 在郡之北十里,相传太白吟眺处,后人因以为名。元末废
水明楼 在凤山门内,郡人王同知修建。一曰望卓楼,所以居 李卓吾 也。袁公安兄弟至汉阳,即寓焉,兵废不存。
太白楼 在郡之北十里,相传太白吟眺处,后人因以为名。元末废
沈嘉言有碑记。
万寿寺 在县治右,明万历八年,知县马修建,习仪之所。
弥陀寺 在仙羊山,明太史杨慎、 知府李贽 俱有题联。
清虚庵 去县二里,明万历初建。
定边县
石洞寺 在县西六十里,有石洞哨。
朝阳寺 在石洞
万寿寺 在县治右,明万历八年,知县马修建,习仪之所。
弥陀寺 在仙羊山,明太史杨慎、 知府李贽 俱有题联。
清虚庵 去县二里,明万历初建。
定边县
石洞寺 在县西六十里,有石洞哨。
朝阳寺 在石洞
间,复开一堰,以容水之有馀者。议上,分守李按院潘允行。淜上山顶有龙王阁,阁前为观海楼,佥事顾养谦题, 知府李载贽
有记。
地摩淜 在府东北,广一百九十三亩二分二釐,亩科二斗,输榖五十五石一斗五升。
乌鲁淜 在府东十
地摩淜 在府东北,广一百九十三亩二分二釐,亩科二斗,输榖五十五石一斗五升。
乌鲁淜 在府东十
圣母庙 在府城内东岳庙左。
土主庙 在府治东。
白马庙 在府城东十五里。
李公祠 在府城外青莲寺,祀 李载贽。 圣母庙 即蒙诏时牧羊女,在白盐井提举司北。
大姚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外南一里。
社稷坛 在县城 ……南门内,郡人张问善建。青莲寺 在州南城外,郡人陶珽建。
光明宫 在州城东关外。姚数被火灾,明万历间, 知府李载贽 建,以祀火神者。
真武观 在州城北。
大姚县
佑圣观 在县城内,按《县志》:正统时,千户施宥夜巡城楼
土主庙 在府治东。
白马庙 在府城东十五里。
李公祠 在府城外青莲寺,祀 李载贽。 圣母庙 即蒙诏时牧羊女,在白盐井提举司北。
大姚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外南一里。
社稷坛 在县城 ……南门内,郡人张问善建。青莲寺 在州南城外,郡人陶珽建。
光明宫 在州城东关外。姚数被火灾,明万历间, 知府李载贽 建,以祀火神者。
真武观 在州城北。
大姚县
佑圣观 在县城内,按《县志》:正统时,千户施宥夜巡城楼
多,须者百户,来应宣也,丰伟庄和古雅有度者,武定太守辛存仁也,瘦而露骨,古貌自得略无尘俗者,姚安太守 李贽
也,中坐而依树,面雄而直视者,楚雄推官邹国卿也,清俊而英妙,坐左方者,大理推官周于用也,右坐而面稍修
文,典正驯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自未仕至家居,无日不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 李贽,
时颇以禅学讥之。万历四十八年卒,年八十。熹宗时,以先朝讲读恩,复官,赠谕德,赐祭荫子。福王时,追谥文
允中 刘庭兰
林祺 邹德溥
王一鸣 区大相
李贽 王士性
丁大训 潘之恒
方问孝 王嗣经
张正蒙 ……微言奥旨,皆笺传未发。所著《太史诗集》、《使集》、《图南集》、《濠上集》、《制诰馆课杂文》行于世。 李贽
按《列朝诗集》:贽,字宏甫,晋江人。领乡荐不再上公车,授教官,历南京刑部主事,出为姚安太守,政令清简 ……,日以读书为事。一日恶头痒倦于梳栉,遂去其发,秃而加巾 卓吾。 所著书于上下数千年之间,别出手眼,而其掊击道学抉擿情伪,与耿天台往复书,累累万言,胥天下之为伪。学者 ……动,恶其害己,于是咸以为妖为幻,噪而逐之。马御史经纶迎之于通州,寻以妖人逮下诏狱。狱词上议勒还原籍。 卓吾 曰:我年七十有六死耳,何以归为?遂夺薙发刀自刭,两日而死。御史收葬之。通州北门外秣陵,焦竑题其石曰: 李卓吾先生 墓。过者皆吊焉。袁小修尝语余曰:卓老多病寡欲,妻庄夫人,生一女庄殁后,不复近女色,其戒行老禅和不复是 ……绝理路,出语皆刀剑上事,狮子送乳,香象绝流,直可与紫柏老人相上下,遗《山中州集》,有异人之目,吾以为 卓吾 可以当之录,其诗附于高僧,之后传灯所载,旁出法嗣 卓吾, 或其俦与。
王士性
按《临海县志》:士性,字恒叔,号太初,为诸生。读书过目成诵,性磊落不群,不治生产 ……坐而逝,乔梓盖皆烟霞中人欤。
丁大训
按《云南通志》:大训,别号五楼山人,曾隐居吕合万历间。姚安太守 李卓吾 每过必访。所著作尽散失,仅遗《仙人骨一绝》云:五楼峰下紫云关,鹤驭秋风甚日还。白骨不随鸡犬去,只今遗
林祺 邹德溥
王一鸣 区大相
李贽 王士性
丁大训 潘之恒
方问孝 王嗣经
张正蒙 ……微言奥旨,皆笺传未发。所著《太史诗集》、《使集》、《图南集》、《濠上集》、《制诰馆课杂文》行于世。 李贽
按《列朝诗集》:贽,字宏甫,晋江人。领乡荐不再上公车,授教官,历南京刑部主事,出为姚安太守,政令清简 ……,日以读书为事。一日恶头痒倦于梳栉,遂去其发,秃而加巾 卓吾。 所著书于上下数千年之间,别出手眼,而其掊击道学抉擿情伪,与耿天台往复书,累累万言,胥天下之为伪。学者 ……动,恶其害己,于是咸以为妖为幻,噪而逐之。马御史经纶迎之于通州,寻以妖人逮下诏狱。狱词上议勒还原籍。 卓吾 曰:我年七十有六死耳,何以归为?遂夺薙发刀自刭,两日而死。御史收葬之。通州北门外秣陵,焦竑题其石曰: 李卓吾先生 墓。过者皆吊焉。袁小修尝语余曰:卓老多病寡欲,妻庄夫人,生一女庄殁后,不复近女色,其戒行老禅和不复是 ……绝理路,出语皆刀剑上事,狮子送乳,香象绝流,直可与紫柏老人相上下,遗《山中州集》,有异人之目,吾以为 卓吾 可以当之录,其诗附于高僧,之后传灯所载,旁出法嗣 卓吾, 或其俦与。
王士性
按《临海县志》:士性,字恒叔,号太初,为诸生。读书过目成诵,性磊落不群,不治生产 ……坐而逝,乔梓盖皆烟霞中人欤。
丁大训
按《云南通志》:大训,别号五楼山人,曾隐居吕合万历间。姚安太守 李卓吾 每过必访。所著作尽散失,仅遗《仙人骨一绝》云:五楼峰下紫云关,鹤驭秋风甚日还。白骨不随鸡犬去,只今遗
代作。
《日知录》《科场禁约》
万历三十一年月日,礼部尚书冯琦上言顷者,皇上纳都给事中张问达之言,正 李贽 惑世诬民之罪,尽焚其所著书,其崇正辟邪甚盛举也。臣窃惟国家以经术取士,目五经四书二十一史通鉴性理诸书
《日知录》《科场禁约》
万历三十一年月日,礼部尚书冯琦上言顷者,皇上纳都给事中张问达之言,正 李贽 惑世诬民之罪,尽焚其所著书,其崇正辟邪甚盛举也。臣窃惟国家以经术取士,目五经四书二十一史通鉴性理诸书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隶书〉
赵宧光金石林绪论〈九体书〉
徐渭笔道通会〈学八分书法〉
李贽 疑耀〈古隶今隶〉
隶书部总论
唐张怀瓘书断〈论八分隶书〉
宋洪适隶释〈论西京隶书〉
明 ……法唐明皇《泰山碑铭》〈书本不古,可发初学,故录之〉,北海相《景君碑》,鸿都石经堂邑令《费凤碑》阴。 《李贽 疑耀》《古隶今隶》
书家先有古文,次有籀文。籀文即大篆也。次有小篆。李斯损大篆而为之也。次有隶,秦政
赵宧光金石林绪论〈九体书〉
徐渭笔道通会〈学八分书法〉
李贽 疑耀〈古隶今隶〉
隶书部总论
唐张怀瓘书断〈论八分隶书〉
宋洪适隶释〈论西京隶书〉
明 ……法唐明皇《泰山碑铭》〈书本不古,可发初学,故录之〉,北海相《景君碑》,鸿都石经堂邑令《费凤碑》阴。 《李贽 疑耀》《古隶今隶》
书家先有古文,次有籀文。籀文即大篆也。次有小篆。李斯损大篆而为之也。次有隶,秦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