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春秋類
樂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經解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雜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法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子/谓申)
(叔不应入人中遂归/凡三困辱我于朝)吾惧不敢不见吾过子姑告我何
疾我也对曰吾不免是惧何敢 告子(言吾与子并罪故/不敢与子语○见)
(贤遍/反) 曰(可/何)故对曰昔观起有宠于子南子南得罪观起
车裂何故不惧自御而归不能当道(林薳子闻申叔之/言惶惧 (第 13b 页)
(叔不应入人中遂归/凡三困辱我于朝)吾惧不敢不见吾过子姑告我何
疾我也对曰吾不免是惧何敢 告子(言吾与子并罪故/不敢与子语○见)
(贤遍/反) 曰(可/何)故对曰昔观起有宠于子南子南得罪观起
车裂何故不惧自御而归不能当道(林薳子闻申叔之/言惶惧 (第 13b 页)
(杜言难/逐○难)
(如/字)告郈孙郈孙以可劝(林郈昭伯以季氏为可逐劝昭/公逐季氏○郈孙以可绝句) 告子 家懿伯(杜子家羁庄/公之玄孙)懿伯曰谗人以君徼幸事若
不克君受其名(杜受/恶名)不可为也舍民数世以求 (第 24a 页)
(如/字)告郈孙郈孙以可劝(林郈昭伯以季氏为可逐劝昭/公逐季氏○郈孙以可绝句) 告子 家懿伯(杜子家羁庄/公之玄孙)懿伯曰谗人以君徼幸事若
不克君受其名(杜受/恶名)不可为也舍民数世以求 (第 24a 页)
家)退见史䲡而告之(杜/史)
(䲡史鱼○/䲡音秋)史䲡曰子必祸矣子富而君贪罪其及子乎
文子曰然吾不先 告子 是吾罪也君既许我矣其若之
何史䲡曰无害子臣可以免(杜言能/执臣礼)富而能臣必免于 (第 12a 页)
(䲡史鱼○/䲡音秋)史䲡曰子必祸矣子富而君贪罪其及子乎
文子曰然吾不先 告子 是吾罪也君既许我矣其若之
何史䲡曰无害子臣可以免(杜言能/执臣礼)富而能臣必免于 (第 12a 页)
乎一心而已可不勉哉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
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
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 告子 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此一章书是见孔子为君受过也陈国名司败官名
昭公是鲁国之君昔鲁昭公素称知 (第 25b 页)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
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
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 告子 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此一章书是见孔子为君受过也陈国名司败官名
昭公是鲁国之君昔鲁昭公素称知 (第 25b 页)
而力行之勿惮其难亦勿狃于易焉可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
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
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 告子 先我不动心
此一章书见圣贤治心之学也公孙丑问于孟子曰
夫子一旦加齐卿相之大位得行其所学之道焉虽 …… (第 9a 页)
无畏惧今夫子当大任而能不动心若是则夫子之
勇过孟贲远矣孟子曰如但以无所畏惧为不动心
而不必深论其事此亦何足为难求之世间往往有
其人焉如 告子 者盖能先我而不动心不必至四十
时矣夫不动心之学孟子四十始能而 (第 9b 页)
告子 反能先
之者何也先也者即所谓助长也非徒无益而又害
之者也是故善为学者必循序而渐进善为治者必
久 (第 9b 页)
道而化成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
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
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
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
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
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此四节书见不动心各有其道也公孙丑问曰夫子
言是不难 告子 先我不动心敢问人之不动心者亦 …… (第 10a 页)
在人者也求在人则有时而不可必舍专守己是求
在己者也求在己则无往而不自由此舍之所守为得其
要而非黝之所能及也夫黝舍者孟贲之类也彼 告子 者
孟贲黝舍之类也凡有志于学者将以学为圣贤也而反
流于匹夫之勇而不觉可乎圣贤之学本无二道而异端 …… (第 12a 页)
此所谓缩者即以直养而无害也所谓千万人吾往
者即浩然之气也孟子愿学孔子以此求之思过半
矣惜乎孔孟之言炳如日星而后世犹有好高之徒
阴入于 告子 之流而不自知者 (第 13a 页)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 告子 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第 13b 页)
告
子 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
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
也气体之充也夫 …… (第 13b 页)
此二节书见不动心之道当内外交相养也公孙丑
又问曰黝舍曾子之不动心吾知其各有道矣敢问
夫子之四十不动心与 告子 之先夫子不动心其道
可得闻与孟子曰欲知 (第 14a 页)
告子 之不动心当观其言 (第 14a 页)
告
子 之言曰言以明理为达所言而于理不达是不得
于言也则当舍置其言而勿求其理于心恐以求心
之故而动其心也 (第 14a 页)
心以顺理为安所为而于心不安
则当力制其心而勿求其助于气恐以求气之故而
动其心也此 告子 不动心之指也就其言而论之不 …… (第 14a 页)
圣明之主可不以此为戒与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
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
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
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
馁矣我故曰 告子 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此五节书见不动心之学贵于知言养气而养气贵
于集义也公孙丑问曰 (第 16a 页)
告子 之不动心固出于强制
矣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何所长 (第 16a 页)
告子 而能然也孟 (第 16a 页)
子曰我之异于 告子 者有二端焉我于天下之言究
极其理而知其是非得失之故则与 (第 16b 页)
告子 之不得于
言勿求于心者异矣我于吾所固有浩然之气能善
养之而全其盛大流行之本则与 (第 16b 页)
告子 之不得于心
勿求于气者异矣此则吾所以不动心之道也丑又
问曰气则一也而夫子曰浩然必有说矣敢问何谓 …… (第 16b 页)
不慊则气亦从此不振而馁矣夫心之慊与不慊由
于义之集与不集则义本心中自有之理而不在于
外明矣我故曰 告子 未尝知义正以彼言义在于外
而不在于心故也既以义为外则必不能集义以生
气其先我不动心者不过悍然不顾 …… (第 18a 页)
揠苗者也非徒无益于气而又从而害之是故直养
而无害之功则为我所长耳按 告子 之学失在助长
而后世学者失在不知有事夫助长者知有事而误
焉者也使一无所事其失不尤甚乎是故学莫患于 …… (第 19b 页)
皆差理固有必然者虽后有圣人复起能以一言定
天下之是非亦必从吾害政害事之言而不可易矣
吾所谓知言者如此若 告子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何
足以语此哉此我之不动心所以异于 (第 20b 页)
告子 也宋臣
欧阳脩曰自古毁誉之言未尝不并进于前而听纳 (第 20b 页)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
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
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 告子 先我不动心
此一章书见圣贤治心之学也公孙丑问于孟子曰
夫子一旦加齐卿相之大位得行其所学之道焉虽 …… (第 9a 页)
无畏惧今夫子当大任而能不动心若是则夫子之
勇过孟贲远矣孟子曰如但以无所畏惧为不动心
而不必深论其事此亦何足为难求之世间往往有
其人焉如 告子 者盖能先我而不动心不必至四十
时矣夫不动心之学孟子四十始能而 (第 9b 页)
告子 反能先
之者何也先也者即所谓助长也非徒无益而又害
之者也是故善为学者必循序而渐进善为治者必
久 (第 9b 页)
道而化成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
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
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
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
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
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此四节书见不动心各有其道也公孙丑问曰夫子
言是不难 告子 先我不动心敢问人之不动心者亦 …… (第 10a 页)
在人者也求在人则有时而不可必舍专守己是求
在己者也求在己则无往而不自由此舍之所守为得其
要而非黝之所能及也夫黝舍者孟贲之类也彼 告子 者
孟贲黝舍之类也凡有志于学者将以学为圣贤也而反
流于匹夫之勇而不觉可乎圣贤之学本无二道而异端 …… (第 12a 页)
此所谓缩者即以直养而无害也所谓千万人吾往
者即浩然之气也孟子愿学孔子以此求之思过半
矣惜乎孔孟之言炳如日星而后世犹有好高之徒
阴入于 告子 之流而不自知者 (第 13a 页)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 告子 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第 13b 页)
告
子 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
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
也气体之充也夫 …… (第 13b 页)
此二节书见不动心之道当内外交相养也公孙丑
又问曰黝舍曾子之不动心吾知其各有道矣敢问
夫子之四十不动心与 告子 之先夫子不动心其道
可得闻与孟子曰欲知 (第 14a 页)
告子 之不动心当观其言 (第 14a 页)
告
子 之言曰言以明理为达所言而于理不达是不得
于言也则当舍置其言而勿求其理于心恐以求心
之故而动其心也 (第 14a 页)
心以顺理为安所为而于心不安
则当力制其心而勿求其助于气恐以求气之故而
动其心也此 告子 不动心之指也就其言而论之不 …… (第 14a 页)
圣明之主可不以此为戒与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
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
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
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
馁矣我故曰 告子 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此五节书见不动心之学贵于知言养气而养气贵
于集义也公孙丑问曰 (第 16a 页)
告子 之不动心固出于强制
矣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何所长 (第 16a 页)
告子 而能然也孟 (第 16a 页)
子曰我之异于 告子 者有二端焉我于天下之言究
极其理而知其是非得失之故则与 (第 16b 页)
告子 之不得于
言勿求于心者异矣我于吾所固有浩然之气能善
养之而全其盛大流行之本则与 (第 16b 页)
告子 之不得于心
勿求于气者异矣此则吾所以不动心之道也丑又
问曰气则一也而夫子曰浩然必有说矣敢问何谓 …… (第 16b 页)
不慊则气亦从此不振而馁矣夫心之慊与不慊由
于义之集与不集则义本心中自有之理而不在于
外明矣我故曰 告子 未尝知义正以彼言义在于外
而不在于心故也既以义为外则必不能集义以生
气其先我不动心者不过悍然不顾 …… (第 18a 页)
揠苗者也非徒无益于气而又从而害之是故直养
而无害之功则为我所长耳按 告子 之学失在助长
而后世学者失在不知有事夫助长者知有事而误
焉者也使一无所事其失不尤甚乎是故学莫患于 …… (第 19b 页)
皆差理固有必然者虽后有圣人复起能以一言定
天下之是非亦必从吾害政害事之言而不可易矣
吾所谓知言者如此若 告子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何
足以语此哉此我之不动心所以异于 (第 20b 页)
告子 也宋臣
欧阳脩曰自古毁誉之言未尝不并进于前而听纳 (第 20b 页)
不应其言且凭几而卧一若无所听闻者于是留行
之客不悦曰弟子齐戒越宿而后敢进言夫子卧而
不听拒人如此请从此辞勿复敢再见矣孟子曰坐
我明以 告子 凡贤者之去就视人君所以待之者若
何耳昔者鲁君缪公深知子思之贤尊礼子思常使
人道达诚意于其侧此所以 (第 30a 页)
之客不悦曰弟子齐戒越宿而后敢进言夫子卧而
不听拒人如此请从此辞勿复敢再见矣孟子曰坐
我明以 告子 凡贤者之去就视人君所以待之者若
何耳昔者鲁君缪公深知子思之贤尊礼子思常使
人道达诚意于其侧此所以 (第 30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二十三
孟子(下之五) 告子 章句上
(第 1a 页)
告子 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
杞柳为杯棬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
将戕贼杞柳而 …… (第 1a 页)
义者必子之言夫
此一章书是辨异端性恶之说也 告子 不知性而妄
言曰今之言性者必言仁义此岂性之本然者哉自
吾观之人之生而有性犹杞柳之质一物之蠢然 …… (第 1b 页)
仁义之祸者必由子之言也夫盖仁义即是人性故
事父即知孝事君即知忠无有一毫勉强其有不忠
不孝者乃是气质锢蔽而昧其本来尔 告子 论性误 …… (第 2a 页)
一行人既以仁义为性外之物亦将视君父为性外
之人毁忠灭孝废伦叛纪何所不至其害可胜道哉
孟子所以亟辟之也 告子 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
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
子曰水信无分于东 (第 2b 页)
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
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
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
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此一章书是辩异端性善恶混之说也 告子 以杞柳
喻性既为孟子所辟复遁其说曰人性无一定之体
取而譬之犹湍水之为物波流潆洄而未有所之也
但 …… (第 3a 页)
人主知此以立教出治顺其本性而不反其本性天
下之人孰不勉于善而去不善也哉 告子 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
与曰然然则犬之性 (第 4b 页)
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此一章书是辨异端以气为性之说也 告子 又曰人
有此生斯有此性性之在人与生俱生若舍所谓知
觉运动者岂别有性哉 (第 4b 页)
告子 前后论性不一其大 (第 4b 页)
意总不出于此孟子从而诘之曰子以凡有生者即
谓之性犹如凡物之白者皆谓之白更无差别与 告
子 答曰然孟子复诘之曰白之在物者有羽有雪有
玉而色则无异也今子以白之谓白是不原其物之
异而惟论其色之 (第 5a 页)
同将谓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而无所异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而无所异与 告子
又答曰然观 (第 5a 页)
告子 之言则是谓凡有生者同是一性
矣孟子因折之曰子谓凡物之白者皆谓之白则是
凡人物之生者皆谓之性然则犬 …… (第 5a 页)
禀之气则清浊厚薄万有各别岂独物与人迥然不
类即人之中圣贤庸愚亦有不可强齐者 告子 不知
理一分殊之义而误以气为性所以其说愈变而愈
谬也 (第 6a 页)
告子 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
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
也犹彼白而我白之 (第 6a 页)
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曰异
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
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
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
故谓之外也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
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此一章书是辨异端义外之说也 告子 终以知觉运
动为性因复言曰人之于食即知甘于色即知悦皆
生而能然者也性也即其甘之悦之之心生于内可 …… (第 6b 页)
非内也然则学者但当用力于仁而何必强求合于
义也哉孟子曰仁义一理皆吾性所固有子何故以
仁为内而义为外乎 告子 曰我谓义外固自有说如
彼人年长而称之为长不过因其长而长之非我先
有长之之心犹彼人色白而我称之为白 …… (第 7a 页)
心以长之者为义乎如以长者为义则敬由乎人义
诚在外如以长之者为义则敬由中出义岂在外㦲
告子 曰吾非以长者为义但自其长之不同于爱者
观之则仁自内而义自外耳如吾弟至亲吾则爱之
秦人之弟其分疏吾 …… (第 8a 页)
在内也若义则异是矣均之长也楚人之长有可长
吾长之吾之长有可长吾亦长之是敬缘于长凡遇
长皆在所悦而未必出于吾心也故谓义在外也 告
子 此言是犹于长者谓义而不于长之者谓义其惑 …… (第 8a 页)
则辨于一心是故事物之宜在外而所以斟酌事物
之宜则在心也此其所以为义内也尚何疑于夫子
之谓乎按孟子义内之辨最简最明而 告子 孟季子 (第 11b 页)
词虽屡诎而意终不悟此真异端之学所谓不得于
言勿求于心者与
公都子曰 告子 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
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 …… (第 12a 页)
此一章书是正言性善之旨也公都子问曰天下之
言性者不一各执其说以争辩如 告子 曰性无有善
无有不善谓全不可以善不善名也此一说也或又
曰性可以使为善可以使为不善无有一定惟顾其 (第 12b 页)
日讲四书解义卷二十三
孟子(下之五) 告子 章句上
(第 1a 页)
告子 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
杞柳为杯棬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
将戕贼杞柳而 …… (第 1a 页)
义者必子之言夫
此一章书是辨异端性恶之说也 告子 不知性而妄
言曰今之言性者必言仁义此岂性之本然者哉自
吾观之人之生而有性犹杞柳之质一物之蠢然 …… (第 1b 页)
仁义之祸者必由子之言也夫盖仁义即是人性故
事父即知孝事君即知忠无有一毫勉强其有不忠
不孝者乃是气质锢蔽而昧其本来尔 告子 论性误 …… (第 2a 页)
一行人既以仁义为性外之物亦将视君父为性外
之人毁忠灭孝废伦叛纪何所不至其害可胜道哉
孟子所以亟辟之也 告子 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
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
子曰水信无分于东 (第 2b 页)
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
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
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
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此一章书是辩异端性善恶混之说也 告子 以杞柳
喻性既为孟子所辟复遁其说曰人性无一定之体
取而譬之犹湍水之为物波流潆洄而未有所之也
但 …… (第 3a 页)
人主知此以立教出治顺其本性而不反其本性天
下之人孰不勉于善而去不善也哉 告子 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
与曰然然则犬之性 (第 4b 页)
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此一章书是辨异端以气为性之说也 告子 又曰人
有此生斯有此性性之在人与生俱生若舍所谓知
觉运动者岂别有性哉 (第 4b 页)
告子 前后论性不一其大 (第 4b 页)
意总不出于此孟子从而诘之曰子以凡有生者即
谓之性犹如凡物之白者皆谓之白更无差别与 告
子 答曰然孟子复诘之曰白之在物者有羽有雪有
玉而色则无异也今子以白之谓白是不原其物之
异而惟论其色之 (第 5a 页)
同将谓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而无所异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而无所异与 告子
又答曰然观 (第 5a 页)
告子 之言则是谓凡有生者同是一性
矣孟子因折之曰子谓凡物之白者皆谓之白则是
凡人物之生者皆谓之性然则犬 …… (第 5a 页)
禀之气则清浊厚薄万有各别岂独物与人迥然不
类即人之中圣贤庸愚亦有不可强齐者 告子 不知
理一分殊之义而误以气为性所以其说愈变而愈
谬也 (第 6a 页)
告子 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
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
也犹彼白而我白之 (第 6a 页)
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曰异
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
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
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
故谓之外也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
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此一章书是辨异端义外之说也 告子 终以知觉运
动为性因复言曰人之于食即知甘于色即知悦皆
生而能然者也性也即其甘之悦之之心生于内可 …… (第 6b 页)
非内也然则学者但当用力于仁而何必强求合于
义也哉孟子曰仁义一理皆吾性所固有子何故以
仁为内而义为外乎 告子 曰我谓义外固自有说如
彼人年长而称之为长不过因其长而长之非我先
有长之之心犹彼人色白而我称之为白 …… (第 7a 页)
心以长之者为义乎如以长者为义则敬由乎人义
诚在外如以长之者为义则敬由中出义岂在外㦲
告子 曰吾非以长者为义但自其长之不同于爱者
观之则仁自内而义自外耳如吾弟至亲吾则爱之
秦人之弟其分疏吾 …… (第 8a 页)
在内也若义则异是矣均之长也楚人之长有可长
吾长之吾之长有可长吾亦长之是敬缘于长凡遇
长皆在所悦而未必出于吾心也故谓义在外也 告
子 此言是犹于长者谓义而不于长之者谓义其惑 …… (第 8a 页)
则辨于一心是故事物之宜在外而所以斟酌事物
之宜则在心也此其所以为义内也尚何疑于夫子
之谓乎按孟子义内之辨最简最明而 告子 孟季子 (第 11b 页)
词虽屡诎而意终不悟此真异端之学所谓不得于
言勿求于心者与
公都子曰 告子 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
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 …… (第 12a 页)
此一章书是正言性善之旨也公都子问曰天下之
言性者不一各执其说以争辩如 告子 曰性无有善
无有不善谓全不可以善不善名也此一说也或又
曰性可以使为善可以使为不善无有一定惟顾其 (第 12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二十四
孟子(下之六) 告子 章句下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 …… (第 1a 页)
察而为臣者所不可不慎也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
可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釐所不识也曰吾明 告子
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
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
方百里也地非 …… (第 23b 页)
理犹且不可况战之未能必胜乎慎子勃然不悦曰
战期于胜既胜而取南阳犹以为不可此则滑釐所
不识也孟子曰其所以不可之故盖以先王固有定
制也吾明 告子 在昔先王设都分国天子之地方千
里必千里而地之所出始足待诸侯苟不千里则无
以供朝仅聘问之礼而不足以 (第 24b 页)
日讲四书解义卷二十四
孟子(下之六) 告子 章句下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 …… (第 1a 页)
察而为臣者所不可不慎也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
可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釐所不识也曰吾明 告子
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
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
方百里也地非 …… (第 23b 页)
理犹且不可况战之未能必胜乎慎子勃然不悦曰
战期于胜既胜而取南阳犹以为不可此则滑釐所
不识也孟子曰其所以不可之故盖以先王固有定
制也吾明 告子 在昔先王设都分国天子之地方千
里必千里而地之所出始足待诸侯苟不千里则无
以供朝仅聘问之礼而不足以 (第 24b 页)
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只是二也河南语/录絪缊阴阳之感入关录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絪缊)
(万物化醇生之谓性 告子 此言是谓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则非也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
(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人与天地一 (第 32b 页)
(万物化醇生之谓性 告子 此言是谓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则非也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
(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人与天地一 (第 32b 页)
或问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何也曰此
先明性道教之所以名以见(形甸反)其本皆出乎天而实
不外于我也天命之谓性言天之所以命乎人者是
则人之所以为性也盖天之所以赋与万物而不能
自已者命也吾之得乎是命以生而莫非全体者性
也故以命言之则曰元亨利贞而四时五行庶类万
化莫不由是而出以性言之则曰仁义礼智而四端
五典万物万事之理无不统于其间盖在天在人虽
有性命之分而其理则未尝不一在人在物虽有气
禀之异而其理则未尝不同此吾之性所以纯粹至
善而非若荀扬韩子之所云也(荀扬韩子论性详见孟子 告子 篇集注)
率性之谓道言循其所得乎天以生者则事事物物
莫不自然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盖天命之
性仁义 (第 5a 页)
先明性道教之所以名以见(形甸反)其本皆出乎天而实
不外于我也天命之谓性言天之所以命乎人者是
则人之所以为性也盖天之所以赋与万物而不能
自已者命也吾之得乎是命以生而莫非全体者性
也故以命言之则曰元亨利贞而四时五行庶类万
化莫不由是而出以性言之则曰仁义礼智而四端
五典万物万事之理无不统于其间盖在天在人虽
有性命之分而其理则未尝不一在人在物虽有气
禀之异而其理则未尝不同此吾之性所以纯粹至
善而非若荀扬韩子之所云也(荀扬韩子论性详见孟子 告子 篇集注)
率性之谓道言循其所得乎天以生者则事事物物
莫不自然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盖天命之
性仁义 (第 5a 页)
巫马姓期字孔子弟子名施(鲁人)司败揖而进之也相
助匿非曰党礼不取同姓而鲁与吴皆姫姓谓之吴
孟子者讳之使若宋女子姓者然(礼坊记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故
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以此防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丛说古者妇人皆以其姓
在下而以孟仲之次加之如春秋所书仲子伯姬孟姜之类是也春秋之时同姓之国虽多昏姻之道皆不
通吴之祖太伯为太王长子鲁之祖周公为太王之孙昭公娶同姓与禽兽何异却讳而字之曰孟子)
巫马期以 告子 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取同姓为知礼
故受以为过而不辞 吴氏曰鲁盖 (第 19a 页)
助匿非曰党礼不取同姓而鲁与吴皆姫姓谓之吴
孟子者讳之使若宋女子姓者然(礼坊记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故
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以此防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丛说古者妇人皆以其姓
在下而以孟仲之次加之如春秋所书仲子伯姬孟姜之类是也春秋之时同姓之国虽多昏姻之道皆不
通吴之祖太伯为太王长子鲁之祖周公为太王之孙昭公娶同姓与禽兽何异却讳而字之曰孟子)
巫马期以 告子 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取同姓为知礼
故受以为过而不辞 吴氏曰鲁盖 (第 19a 页)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归如字或作馈
朝音潮)季桓子鲁大夫名斯按史记定公十四年孔子
为鲁司寇摄行相(去声)事齐人惧归女乐以沮(在吕反)之
(史记世家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定公十四年由
大司寇摄行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鲁国大治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
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为之先并矣盍致地焉犁锄曰请先尝沮之沮之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
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门外季桓子卒受
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 又见孟子 告子
下集注)尹氏曰受
女乐而怠于政事如此其简贤弃礼不足与有为可
知矣夫子所以行也所谓见几(平声)而作不俟 …… (第 21a 页)
丈人亦隐者蓧竹器分辨也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
麦尔(左成十八年晋使荀罃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周子有兄无慧不能辨菽麦
故不可立 傅杏溪九谷考云黍今穄也稷今鲜粟也稻今晚禾也梁今糯粟也豆今黑豆也小豆今菉
豆也麻今油麻也菰音孤周官太宰释云雕胡也王氏曰有言五壳者以五行所属而言有言九谷者以
三农所生而言有言百谷者号其多而言) 责其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
植立之也芸去(上声)草也
子路拱而立
知其隐者敬之也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
以 告子 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食音嗣见贤遍反)
孔子使子路反见之盖欲告之以君臣之义而丈人 (第 24a 页)
朝音潮)季桓子鲁大夫名斯按史记定公十四年孔子
为鲁司寇摄行相(去声)事齐人惧归女乐以沮(在吕反)之
(史记世家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定公十四年由
大司寇摄行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鲁国大治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
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为之先并矣盍致地焉犁锄曰请先尝沮之沮之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
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门外季桓子卒受
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 又见孟子
女乐而怠于政事如此其简贤弃礼不足与有为可
知矣夫子所以行也所谓见几(平声)而作不俟 …… (第 21a 页)
丈人亦隐者蓧竹器分辨也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
麦尔(左成十八年晋使荀罃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周子有兄无慧不能辨菽麦
故不可立 傅杏溪九谷考云黍今穄也稷今鲜粟也稻今晚禾也梁今糯粟也豆今黑豆也小豆今菉
豆也麻今油麻也菰音孤周官太宰释云雕胡也王氏曰有言五壳者以五行所属而言有言九谷者以
三农所生而言有言百谷者号其多而言)
植立之也芸去(上声)草也
子路拱而立
知其隐者敬之也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
以 告子 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食音嗣见贤遍反)
孔子使子路反见之盖欲告之以君臣之义而丈人 (第 2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