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易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編年類
法制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列傳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術數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由。不可不备载。将易树穹石。为垂永之图。其尊贤 卫道
之诚。可谓至矣。是洛之弟是渊。以洪公命请文于尚夏。屡辞不获。乃敢撮其略而书之如右。前配昌宁曹氏。梅溪 (第 472L 页)
人哉。若夫随世之污隆而进退不苟。看人之枉直而趋舍有方。处台阁则抏直敢言。在近密则出纳唯允。其所以尊贤 卫道。
陈善纳诲之意。惓惓于章奏之间。又尝以春秋大经大法。为 当宁代理初第一义。及覆陈勉。此皆同朝之所共知也 (第 102L 页)
天地父母生成之恩也。臣不胜祈恳之至。且臣伏闻 殿下于蔡明胤丑正之疏。 严辞斥退。处分痛快。有以见尊贤 卫道
之诚。出寻常万万也。噫。彼辈诬贤尝试之计。其所由来远矣。己巳黜享之请。 殿下未烛其奸状。遽尔听施。故 (第 355H 页)
之祠。亦既赐 御笔之额。而凡系扶正抑邪之道。皆无所不用其极。凡为 殿下之臣而稍慕儒贤之风者。孰不钦仰 卫道
之至德而鼓舞于斯文之盛际矣乎。然惟于法今之所不许而特许之。然后益有光于崇贤之德。而其于励士林而风后世 (第 166L 页)
而只劝其留意经世 卫道
之文章。别有所用心处。则渠又作书来攻不已。仆于此益知左右见识志业之高。实非今日名流之所及。此仆之所望 (第 244H 页)
可学。后世之陋必可黜。发乎言者粹乎其正而无背于是理。措诸事者确乎其实而必有其真功。刍豢菽粟之味。经世 卫道
之效。方可以追踵乎圣贤。而俯视汉唐诸君子矣。如何如何。且人之为学。必老而谙练。已有深得。然后方可指摘 (第 301L 页)
苏诸人议论之偏驳。又不若欧,韩两公之小疵。则文章之与道理。判而为二。自诸公而尤较然。然则三代以后经世 卫道
之文章。继六艺而作者。自当属之洛闽诸子。而国朝只有太极,西铭,易,春秋传序四篇文字之说。己见褒于考亭 …… (第 314H 页)
物之泽惠。使其书不传则已。传则必可为垂世明道之范训。如是而作文字。方可免浮华无实之讥。而必有需于经世 卫道
之实矣。且如执事前岁劄子。欲详言救时之治道。则必须立定得大体规模。开一门户路径。始之既若此则终之必若 (第 315H 页)
章于身心言行之界。经事综物之实。而务在于会情之真切理之用。言必期于为天下之法。辞必需于成载道之器。资 卫道
明理之大用。范救世泽物之至训。则将见其诗不期高而自高。其文不期正而自正。唱人文于一时。树不朽于千秋。 …… (第 322L 页)
真朴。平生所得意者。不过追颜,谢,李,杜之色态。模左,国,庄,马之笔势。试求其一分菽粟刍豢之味。经世 卫道
之用。则蔑蔑乎其未闻也。就其学问而论之则无和靖持敬之功而乐和靖观理之淡。常舍动而趋静。厌烦而求约。事 (第 339H 页)
纲大用。而可以财成辅相。弥纶阙遗于天地三代。以幸后治者在是。其他往复辨难。短纸长幅片言只字。莫非明理 卫道。
综事经物。有德之言。仁义之发。而渊源之深。词气之宏。独得之机。轴天机之骏利。不可模索。不可涯涘。虽非 (第 368H 页)
义。知者盖鲜。
先生奋然。而独眷眷。反覆章奏。辞意恻怛。天理民彝。昭揭日月。邪说害正。力加抵排。志切 卫道。
身不惮危。嗟予小子。晚生遐陬。病蛰穷庐。末由抠衣。平生疑晦。悉书于纸。往复禀證。二十馀载。言虽不中。 (第 515L 页)
才杳九泉。惆怅浮生那复计。千年骨肉此团圆。
浦渚赵文孝公改葬挽
何幸吾生识大贤。一团和气尚依然。功存 卫道
心如日。孝本为仁行格天。正喜明宫开旧寓。还惊幽宅改新阡。羁踪病滞违观礼。宗慕微诚负百年。
自迷源东至 (第 70H 页)
。是非那到水云边。优游暮景唯三径。陶写闲情几百篇。门馆如今奄寂寞。黄花阶上为谁妍。
殚诚贤院继先公。 卫道
隆师讵计功。一派沧江流不绝。长教后世仰遗风。
一方耆宿尽凋零。旧德于何见典刑。孤露秋来倍悽怆。不堪寥 (第 92H 页)
书中每说欲来寻。未死犹思一盍簪。今日幽明便如许。此生何处更披襟。
隆师 卫道
一心纯。我赵重峰后一人。终古重峰留一语。百年终信是非真。
是非名实巧相蒙。更有讹言尽凿空。太息平生一 (第 118L 页)
 己巳黜享时。有辩诬二疏本。一则士元所制也。一则养一所制也。其时俱未上彻矣。二疏中论辩此事。不翅详尽。而唯不及怀说者。怀于其时。方在罪祸之中。故不欲又索言也。若于甲戌复享之时。即取未彻二疏。合为一本。并与玄龄,怀川之诬。而一痛辩之。则实士林之韪事。而无人讲行。竟至阙然。既失此着于前。而今乃单举怀书。生事于无事之中。则是为怀求罪。非为先贤辩诬也。既非为先贤辩诬。则是为攻怀之偏论。非 卫道
之正议也。事理如此。平心观之。即可瞭然矣。
[答成汝刚(丁丑四月十四日)]
匪意忽逢命三远访。悲慰何 (第 409H 页)
 清风阁中旧所奉安者。乃东峰画像。而冠以头陀之笠。项有一串垂珠。此乃当日迹佛时所着也。今以此像揭之于庙貌。以示后人。俾知此是泰伯断发之馀意可也。而然念多士之移享文庙之傍。祀之以俎豆之礼者。以其彝伦在此。节义在此。所扶者纲常。所树者风声。论其中心至德。莫非吾儒名教之所重也。则今当制为祠板。妥诸庙中。如学宫通用之式。以为春秋禋祀之主。若其画像则藏诸匣中。时或展视。以表其逃世中权之形。似合于儒佛心迹之辨。佥意以为如何。
答蓬山院儒([庚申九月])
千万意外。伏蒙二贤远访穷谷。复以致膰之礼。来贶仍拜下札。所以开示距辟诐耶。尊 卫道
脉之意甚盛。惊感惶愧之馀。区区不胜歆叹之至也。拯屏蛰人事。加以衰疾。年来益以荒坠。当初委教已不敢当。 …… (第 35H 页)
以重斯文之典。幸甚。自馀缕缕。谨面布于二贤。所祝藏修加勉。切磨互进。使正学益明。士风益振。真以为辟邪 卫道
之根本。则区区之至望也。(庚申九月。)
[答蓬山院儒(壬戌三月七日)]
伏承致膰便中所惠书。伏审享礼 (第 35H 页)
极矣。文孝公力辨其诬。至于去国。而时诸儒造朝。无一人为 上明言者。公尝贻书吾先子。为之慨然。必欲放淫 卫道。
身任众咻。以此一生在羿彀之间。晚年终遭跋疐者。盖以此也。居官守职。遵法不违。自言尝从史库归。文孝公在 (第 459H 页)
。秉直而不回。及夫乾坤荡覆。中国左衽。则不复有意于当世矣。位不满其德。施不尽所蕴。士林莫不悼痛。然其 卫道
距诐之辨。明于星日。尊周斥夷之义。凛如霜雪。斯文不坠。谠议昭垂。将俟百世而不惑。则其所 (第 494L 页)
事。)而声施于外。此其入处固已不同矣。因此以往。故先人之学。卑近平实而反躬弥切。师门之学。高远卓绝而 卫道
益尊。此其先后本末。如文质之相须。不可偏废者。而师门则主张太过。自引,太高。主张太过。故己不能虚心而 (第 517H 页)
仰吁于 宸严之下。伏乞 圣明益笃好贤之诚。重念 卫道
之义。明教有司之臣。亟举崇奖之典。使浚吉得与上六臣者。同享一宇。血食千秋。则不惟举国章甫之至幸。其于 (第 388L 页)
介而不至于隘。谅直而不流于易。毫釐必察。造次必谨。言动有法。质文兼备。其见于章奏言议之间者。无非出于 卫道
尊贤爱君忧国之诚。则古所称成德君子。舍府君其谁哉。然而又有大焉者。爵禄宠利。人所共趋。举世滔滔。迷不 (第 46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