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易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編年類
法制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列傳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術數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之训。予为是兴感。伻官侑爵于俎豆之所。而是帖出。或者天意以是帖。当一治之运。而先正之精神咳唾。犹可以 卫道
息邪于百馀年之久欤。仁人之利。亦云博哉。予安得不表章是帖。嘉与吾党之士。共守之也。遂书归其后。并颁新 (第 352L 页)
 幼学柳玉鸣对。朱子书陶弘景卒。非予之也。而辟之也。盖神仙之说。惑诬转蔓。而弘景服飞丹托神仙。故朱子以忧道距诐之心。于汉书留侯张良卒。于梁书处士陶弘景卒。于唐书邺侯李泌卒。使天下后世。皆知古今无神仙。三人书卒。而神仙之说。自归荒唐。 卫道
之功大矣。至若弘景之预朝政。有访则对也。非出位也。不问则不言而已。岂可以此罪弘景乎。
魏使苏绰仿周书 (第 362H 页)
 答江元适书曰。圣人之学。异乎老释。莫非大中至正之矩。臣熙洛谨按辟异端。无它术焉。在乎明朱

子之学而已。而欲明朱子之学。又当兼看羽翼朱子之书。夫薛文清读书录一部。实是存体应用底文字也。幸玆阐明朱学之日。使文清遗集。有附骥之感。实合 卫道
之方。若论本朝。当以李文纯为正。伏乞并加留神焉。
薛文清,李文纯遗集之兼看。尔言得之。
 答徐元聘书 (第 96H 页)
贤士之所关。而士者国之元气也。学以养士。士以共国。国以重学。学则三代一也。猗我列朝。圣继神承。式至今 卫道
重教敦本出治之原。深仁厚泽培植作成之效。太和敷于上。美俗溢于下。薰蒸透彻。融液周遍。席而宾豆而燕。撞 (第 531L 页)
世。而僭易之斥。至比新莽。昌黎斥佛。识超诸子。 卫道
之名。宜列正学。至若李翱复性之书。最有见得。而无得称焉。先儒之轩轾。臣未敢知也。涑水疑孟之论。非出悖 (第 101H 页)
先见。比之忠景公之斥郑汝立也。丙申斯文运否。赋短律以志感慨。公既杜门老且病。而耻无辨章。以名帖倡士论 卫道
之诚。亦晚庵公戊辰疏之意也。甲寅我 正庙以 慈宫宝龄六旬。大推老老之恩。公以八耋升资。除佥知中枢府事 (第 499L 页)
及。则不得不有再举矣。讽诗为同谥之张本。则不得不为并举矣。前后之疏。上下之段。一串贯来。壹是出于尊贤 卫道
之诚。则其可避渎扰之诛。而不尽言已矣乎。伏惟 邸下睿知高明 摄理之初。仁孝之政。日闻四方。殆令万姓拭 (第 139L 页)
岂不为之重惜也哉。呜呼。世道交丧。事变层生。至有无前僭逼之举。及于莫重师门。而无一人救正者。惟其尊德 卫道
之义。本孙与士林。无有间焉。故不避嫌涉。相议本家。图所以变通。而反被主事者所激发。促令入 启。亟期宣 (第 190H 页)
愿诸君子齐声同应。式举庙食之典。俾为士林之瞻仰。求作人臣之矜式。幸甚幸甚。
与岭南士林(戊寅)
盖闻 卫道。
吾道之大经。尊贤。人事之通谊。溯而古今。环以四之。无有乎异同者也。惟峤南。在吾东为洛闽之乡。家家诗礼 (第 367L 页)
。人人文学。先贤遗法。古家流风。到于今不衰。凡于 卫道
尊贤之事。必自峤南始。粤自白云洞以来。诸贤啜享。在在星罗。其刱焉必就长德之贤而质。其成焉必俟大同之议 (第 367L 页)
而定。不以一家之阿好而私。不以一乡之偏信而私。所以谨于 卫道。
严于尊贤也。是故世之论者。士林根本。惟曰峤南。四方瞻仰。惟曰峤南。为峤南士者。措一辞断一事。必先审乎 …… (第 367L 页)
为儒林之宗。则虎儒之议。以从享可也。先儒有已定之论。后学有尊信之义。则屏儒之不肯配祀亦可也。究其本则 卫道
尊贤之心一也。昔胡文定公当立祀于乡郡。陈丞相应求陈学士邦彦。以小节疑之。魏艮斋闻之扼腕。而未尝至于辨 …… (第 368H 页)
于士友。书诸绅铭诸座。服膺而勿失之。则德性可益进。学业可益居。而从前互辨之端。可不言而喻。夫然后真个 卫道
尊贤之功。其庶乎可也。峤南汉北。山川虽间。自有同人之义。既见同室之斗。则固不可 (第 369H 页)
曰学说。为学虽日日新。其功在一日。积一日则可日就也。斥邪书挺然独立。排众咻倡正议。遍告诸士友。自任以 卫道
也。性理说圣学全图赋明峰礼说等书。篇成累帙。则其学问之勤。志业之笃。见识之博。可槩也。乡人士荐目。有 (第 481L 页)
先后。会为一统。将以为吾儒宗百世不朽之资。时先生七十八岁。而勤勤恳恳于尊贤 卫道
犹如此。考正未毕。寝疾而终。呜呼惜哉。樊岩蔡文肃公撰星湖墓碣文曰退陶我东夫子也。以其道传之寒冈。寒冈 (第 564L 页)
册。若此类者何限。是非之公。固非人主之所可勒定。岂以一时之绌。而憧憧介介。苦不能舍哉。缕缕教意。寔出 卫道
之义。而弟意则终恐不然。未知如何。儒林简通。闻已自新昌来到。此中士友。亦有响应之意。而疏路既闭。宁有 (第 422H 页)
正月。答李子渊(真洙)书。(时丑正之徒。以家礼源流事。诬诋老先生罔极。李公主张正论。倡率多士。为辨诬 卫道
之举。以书来问事实。先生答之。)○七月。从大宪公待罪之行。上京。(世局大变。党人用事。 上入其谗说。 (第 475L 页)
君子乎。臣曰。以苏轼对程子言之。则固有邪正之分。但其人刚直有气节。谓之小人则似未安。朱子之言。以 卫道
辟邪之意。极言而索论之耳。未可以此而便以苏轼为小人也。 上曰。今日朝廷朋党之患。心常痛之。今此奏议中 (第 280H 页)
晚年。温厚谦退。未尝以辨智求多于人。然至讲学论义理反复明辨。一毫不放过。其于异说。辨之尤甚力。慨然有 卫道
反经之志。尝以退陶先生理发气发之论。为百世不可易。既而见学者多听莹于理气之辨。纷然各自为说。而不知其 (第 515H 页)
。此心耿耿。恐卒为终身恨。执事如有馀件而从便许借。则为惠大矣。今世无可告语者。敢此缕缕。谅之否。窃冀 卫道
加重。以慰士友之望。 (第 295L 页)
喷触。浊浪掀动。砥柱不挠。屹然万丈。叔世滔滔。利欲沉淫。君子独行。壁立千寻。狂澜自回。颓波可激。邹圣 卫道。
配治水绩。韩公斥异。障川之力。所立卓尔。百世攸则。嗟我小子。敬听斯言。矧惟晋山。世有闻人。通亭气节。 (第 461L 页)
不但谓一乱而已。识者之寒心。志士之慨惋。其亦甚矣。臣等猥沾菁莪之化。粗知 卫道
之义。一脉稚阳。不绝如线。而众阴所剥。雷霆辄震。前后摧折之 教。专为倖相之地。则上为承顺之计。下售阿 …… (第 128L 页)
疏绝。可胜叹哉。可胜惜哉。臣等忝居首善之地。粗知 卫道
之义。则儒贤之被诬。不可不辨。 殿下之过举。不可不言。兹敢不避烦渎。相率呼吁于 玉候静摄之中。伏愿  (第 141L 页)
如哉。彼翼命必欲伸救其背师之罪。乃拟之于不当拟之先正。岂非诬悖之甚者乎。日者四学太学之疏。皆出于尊贤 卫道
之诚。实一代之公议。百世之断案。而 殿下反赐严峻之  (第 168L 页)
职名。因辞疏。似不无辨明之举。文字之间。远莫之与闻。殊郁。师生义重。目见遭罹骇机。则其忧愤痛慨之极。 卫道
斥邪之道。亦岂但已也。第平日工夫。于其措置事变之际。正好验印。孟子之拒诐承三。非出于一时意气。实以知 (第 295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