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續道藏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用水净。不名 真净。
若以此字净之。即名毕竟清净。
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真言一字。变染成净。偈云。
㘕字色鲜白。空点以严 (第 0277a 页)
尽得消除。又能成办一切胜事。随所
住处悉得清净。衣服不净便成净衣。身不澡浴便
当澡浴。若用水作净不名 真净。
真言一字变染成
净。偈云。啰字色鲜白。空点以严之。如彼髻明珠置
之于顶上。真言同法界。无量众罪除。一 (第 0246a 页)
外道。
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
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 真净。
汝今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
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行昌忽
然大悟。乃说 (第 0935b 页)
云门开堂。此二尊
宿。可谓得念心住者。】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
进趣 真净。
名精进心。」

【通曰。从真信流入。故能忆念。从纯真流入。故得精
明。真能化妄。真精发化。不可思议。 (第 0892a 页)
故无始习气。化
为精明。前云习气现前。至此化为无上知觉矣。净
与染对。未为 真净。
不垢不净。始为 (第 0892a 页)
真净。
以此精明。
进趣 (第 0892a 页)
真净。
将欲并其通一精明之迹而俱化之也。
此化不可为。其进不亦精乎。僧问黄檗。何者是精
进。檗云。身心不起。 …… (第 0892a 页)
。于是悟法华三昧。获旋陀罗尼。见灵
山一会俨然未散。可谓无始习气通一精明矣。是
必进于身心俱无。乃名 真净。
若离 (第 0892a 页)
真净
而别求精
进者妄也。】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通曰。前乾慧地。何以不名慧心住也。 …… (第 0892a 页)
可名戒心住矣。】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通曰。住戒自在。忘乎其为戒矣。 真净
常凝。何适不
可。故能游行十方。所去随愿。天台圆教。未断无明。
生同居土者。名为愿生。正符此文。又说 …… (第 0894a 页)
在。盖法界量未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
法界量灭。始好说禅。如何是佛。乾屎橛。如何是佛。
麻三斤。是故 真净
偈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
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房。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
开布袋。公曰。美哉 (第 0903c 页)
也。故真三摩地。非具般
若智慧。莫能知之。今四禅脩心。不假禅那。无有智
慧。于真三摩地。有所不知也。 真净
和尚示众云。是
日巳过。命亦随灭。如少水鱼。斯亦何乐。唯二乘禅
定寂灭为乐。是为真乐。学般若菩萨法喜 (第 0922a 页)
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
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净妙明体。云何于中有
是非是等去。是明见性 真净
也。然见性之妙常则必
遍必净。但言不顿彰。是故有此次第大归。自首卷盲
人瞩暗讫第二卷。辨见性非和不和 (第 0027c 页)
。悉是明见性常
真净
之义。盖见性洞然易乎直指故也。若耳根常
(第 0027c 页)
真净
之义则备明于第六卷。文殊选圆通偈云。声
有亦非生声无亦非灭此则常真实。即闻性不生灭
也。十方俱击鼓十 (第 0027c 页)
处一齐闻此则圆真实。即闻性周
遍也。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此则通真实。即闻性 真净
也。此皆就凡夫迷事以指悟理。行人苟能即此
常遍而扩充之。功用转深则德量转胜。经体之妙当
不逾于见闻矣 …… (第 0027c 页)
通以首楞大定为本而为佛之知见。今云。入流之旨
其法无他。但体此耳根常住 真净
即是入流。且与前
释名中奢摩他等云何会合。答观子之问。似必以止
而止其动必以观而观其昏方曰修于止观。 (第 0029c 页)

去见精虽有此解初约为正。】

「○(三明结解同因)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
槃无漏 真净
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解】孤山曰上言立知而略见。下言无见而略知。经
文互影也。执知见实有名立知 (第 0800c 页)
见。此即妄心是生
死轮回之本故云即无明本。达知见无性名无知
见。此即真心安乐妙常故云斯即涅槃无漏 真净。
是则惟一真心更无别法故曰云何是中更容他
物。又解。知见立知是迷真知见立缘尘等妄知见
故即无明。知见 (第 0800c 页)
次为入位之法二初结前生后二初结颠倒因)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
如捏目乱华发生颠倒妙圆 真净
明心具足如斯虚
妄乱想。」

【【解】温陵曰十二颠倒即动颠倒欲颠倒至杀颠倒
也。孤山曰各具即互具也。 …… (第 0877c 页)
现前故能
忆念无遗。名念心住也。】

「○(三精进心)妙圆钝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惟以精
明进趣 真净
名精进心。」

【【解】吴兴曰化变也。变诸妄习纯成真明言其精也。
惟以下示其进也。

【疏】天台曰妙 …… (第 0883b 页)
纯真至此而真精发化也。惟其所證
之理发化故无始习气现前者通一精明。言全惑
成智惟以精明之智而进趣后之 真净
妙理。以是
名为精进心焉。】

「○(四慧心)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解】温陵曰妄习既尽 (第 0883b 页)
故心精现前而进趣云为纯
智无无习矣。

【疏】天台曰既以精明而进趣乎 真净
则心精者得
现于前。则向之全惑成智者无惑惟智。无惑惟智
则纯以智慧名为慧心住焉。】 (第 0883b 页)
将佛
涅槃等者以肉身为果德。以幻生为常住。而拨无
净土报体皆因其辩析化元而妄为混融之说也。
以秽染为 真净。
亦意引媟欲也。吴兴曰夫性海圆
澄森罗自现。苟偏求俗理翻益漏心。违本禅那邪
鬼斯入。

【疏】天台曰物 (第 0933b 页)
唯心所现然则何以迷之耶。故推迷妄之由以发
之。原夫一真法界如来藏清净真心本无身心世
界之相也。但由 真净
界中一念妄动而成不觉之
无明。以此无明盖覆真心遂将灵明廓彻之真空
变为顽然无知之虚空故云晦昧为空。依 (第 0545c 页)
之曰。由
汝无始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如目劳而见狂华。故
于元湛精明一真体中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
大地。而 真净
界中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是所谓妄真同二妄。妄灭而真亦不存。六解一亡
义见于此。

[?︽]三 (第 0584c 页)
也。五处安隐者。以稍离下界之不安。而误
滥涅槃之真乐也。为胜净依者。以稍离下界之浊
秽。而误滥涅槃之 真净
也。结言究竟者。以稍离下
界之短寿。而误滥涅槃之真常也。此总判五处皆
然。若分五处别判。初于六欲。乍 (第 0467c 页)
离人间之尘秽。而
妄谓 真净。
次于初禅二禅。乍离下界之忧苦。而妄
谓真乐。又于三禅。乍得随顺自在。而妄谓真我。后
于四禅。暂得三灾 (第 0467c 页)
尘劳烦恼。」

【此即六粗之前五。如是者。承指上文之词。扰乱之
意。全在上科。若宽取总因。则三细起于 真净
心中。
皆为动乱之相。若尅就引生粗识。则惟是境界一 (第 0281a 页)
达也。华严明此菩萨大发 真净
六种神通意相似
也。结发光即生明也。
△四焰慧地。】

「明极觉满。名𦦨慧地。」

【明极蹑前明生 (第 0412c 页)
哉。
△二指病深根。】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 真净。
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
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

【温陵 …… (第 0442c 页)
故复指也。不识下。先迭三道之相续。本
心即上科妙心。不识即惑道也。受此下。即永为业
果二道所轮。不得 真净
者。言欲界固不净。而上界
离欲离色。自谓巳净矣。而无奈随眠毕竟非 (第 0442c 页)
真净
也。皆由下。正指病根。言随顺即成三恶。反之则成
三善。正皆是三道相绪之病根也。问三善何为病
根。答因 (第 0442c 页)
定义中。乃明不离众
生见闻觉知。遥契如来常乐我净究竟真实大涅槃
果。是惟斯经始有。以全彰真常真乐真我 真净。
而尽
祛乎无常无乐无我不净之旧见。前之药病双除。而
本来不动之真际。方以归元而显现焉。经虽显了分
(第 0176a 页)
无常乃至净计不净。如偏渐菩
萨于身受等四常计无常亦无常乃至净计亦净亦
不净。此皆不知本是真常真乐真我 真净。
是为失真
也。而起常无常亦常亦无常乃至净不净亦净亦不
净。是为认妄也。故云种种颠倒。若分言之。此单斥 (第 0057a 页)
由绪。故云于
妙等也。

次中。此等等者。复指此诸众生。了不自知。
迷本妙心。所以虽经多劫。不得复乎 真净
妙明。故云
此等等也。不知其真而归其净者无他。总由杀盗淫
之三故。故云皆由等也。如是若能返乎三者。不 (第 0179b 页)
见。无见与
无知。斯即涅槃。所谓脱也。此缚脱与涅槃无明。亦
是对待相形而立。非是实也。何者。此个无漏 真净
妙明体上。岂更容他物耶。
△二重颂前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偈共九行。初四行 …… (第 0684a 页)
待。胡得不成非
耶。由是言之。一真法界。不但言无明结缚是空。即
说解脱涅槃亦不可得。何以故。此是无漏 真净

明之体。不容他物著得也。】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解结下一行颂。 …… (第 0684c 页)
分别。则幻自无
生矣。幻既不生。纵有幻法现前。从何所立耶。幻无
所立。则是无幻。无幻则是无染无染即是 真净。

幻即是无漏。此无漏 (第 0685b 页)
真净
妙明之体。能开佛性。佛
性一开。便是莲华出世矣。又从不取下显体。从金
刚下显用。刚言至坚。宝言至明。 (第 0685b 页)
在前。未能通一以精明。此言发化
精明者。正见功夫增进之相也。故此唯以真精真
明之妙性。而进趣熏发真清 真净
之妙信。所以惟
精惟明。惟进惟趣。故名第三为精进心也。心精现
前者。即蹑精进心也。纯以智慧者。乃功夫 (第 058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