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复心” 相关资源
禮類
易類
四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藝術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吝。殆非公理之所存也。然仆说必多谬误。第俟明者之驳正耳。
别纸
若将仁字形容一贯则似欠体用。 程子见 忠恕二字不衬于圣人分上。故更拈出仁字。仁之以己及人。亦自有体用。
门下于好学七情则云兼理气。中庸 (第 411H 页)
别纸
若将仁字形容一贯则似欠体用。 程子见 忠恕二字不衬于圣人分上。故更拈出仁字。仁之以己及人。亦自有体用。
门下于好学七情则云兼理气。中庸 (第 411H 页)
若必欲于理上求气则太极同于一物。不足为万化根柢。(只有其妙。未有其机。)廖子晦鉴影之惑。见正于朱子。 程林隐
中气之图。见驳于退陶者此也。
气也者。屈伸变化。升降飞扬。有生有死。有形有方。为此理乘载之器者也。故 …… (第 425L 页)
心统性情上中下三图之旨。
上图是明性情之禀受。各有脉络。中图是明性情之本实。自有总脑。下图是明性情之发用。各因机括。然图说以并气而言。无以见性之本善。归重于中图。盖以宗旨在是故也。上图 林隐 所作。合理气统性情之妙。此其大略也。但信无端而四德皆实理也。四端皆实心。故退陶有头注。中下二图。退陶 (第 431L 页)
气也者。屈伸变化。升降飞扬。有生有死。有形有方。为此理乘载之器者也。故 …… (第 425L 页)
心统性情上中下三图之旨。
上图是明性情之禀受。各有脉络。中图是明性情之本实。自有总脑。下图是明性情之发用。各因机括。然图说以并气而言。无以见性之本善。归重于中图。盖以宗旨在是故也。上图 林隐 所作。合理气统性情之妙。此其大略也。但信无端而四德皆实理也。四端皆实心。故退陶有头注。中下二图。退陶 (第 431L 页)
善者非才之罪。而气之恶者。用其才于不善云则足矣。
志动气动辨(丙辰)
孟子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 程子见 其志气之有辨也。解之曰志动气者什九。气动志者什一。此则志气交动之机也。宋尤庵以太极为阴阳之主。證志 (第 138L 页)
志动气动辨(丙辰)
孟子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 程子见 其志气之有辨也。解之曰志动气者什九。气动志者什一。此则志气交动之机也。宋尤庵以太极为阴阳之主。證志 (第 138L 页)
仁图。大略分本然气质及养性矫性等工夫功效。以明先圣贤言性之旨。分知行求仁为仁之目。以明仁之体段。盖仿 程林隐
心学之图。而其用意精密殆或过之。庚子省定宪公于江陵任所。历观关东名胜。取路丹阳。赏龟潭岛潭之胜。是岁 (第 305L 页)
。则可见以理解也。且玉溪训以本心。栗谷先生于圣学辑要。特取此说。盖本心二字出孟子。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林隐程氏
作心学图。分理与气。两边开下。而本心属理边。则本心攸属。断可识矣。然则座下云云。于理一边看得。非不分 (第 153L 页)
补入。
谨按西铭之义。程子以理一分殊明之。朱子又以直看横看辨别。理一分殊之说。可谓无馀蕴矣。退溪所著 林隐程氏 图。又明朱子直看之义而不及于横看之义。盖以天地为父母。而人物并生之中。民与物君 (第 37L 页)
谨按西铭之义。程子以理一分殊明之。朱子又以直看横看辨别。理一分殊之说。可谓无馀蕴矣。退溪所著 林隐程氏 图。又明朱子直看之义而不及于横看之义。盖以天地为父母。而人物并生之中。民与物君 (第 37L 页)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注。朱子谓各有体用之分。叶氏以阴阳刚柔仁义为太极之体。死生为太极之用。释义非之。而不言其所以非之
义。所谓各有体用。(止)阴阳刚柔仁义死生之中。各有太极之体用否。
朱子所谓于其中各有体用。以阴阳刚柔。分体用而言者也。叶氏以阴阳刚柔。为一定之体。死生始终。为流行之用。则有异于朱子正训。故释义谓之未稳。然先儒多以为亦有意义。不必證此而非彼云尔。各有二字。明在天在地在人者。皆有体用之分。非谓阴阳二者之中。各有体用。如来谕之云也。盖太极不能自立。因阴阳而著。阴静者。太极之体所以立。阳动者。太极之用所以行也。
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此兼未发已发而言心之体用也。故 程林隐 心统性情图说。以未发已发。俱属于心。然程子又曰若既发。则可谓之情。不可谓之心。此专以未发为心。又曰凡 (第 159H 页)
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此专以已发为心。三说若是矛盾。当从何说。退溪答李龟岩,黄锦溪书。皆曰程子心为己发之语偶发。而旋自说其误。今不当引而为證云。且既发则不可谓之心。释义以为程子初
来所见。此说如何。
程子论心三说不同。当以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为不易之正训。 林隐 图说。亦本于此。馀二说。先辈所订。既如此。且以阙疑之道处之如何。来谕已自见得到。而犹有当从何说之问。 …… (第 159L 页)
欬。而时复为之掩卷太息耳。
与柳景深
近日用工节度。有可闻者耶。朱先生幼少时。往侍刘病翁。病翁但以举 子见 期。先生见其自为与教人。若不相似。一日乘间请业。遂得闻为学门户。古人稚龄。能知趋向自竖立如此。况君生 (第 169L 页)
义。所谓各有体用。(止)阴阳刚柔仁义死生之中。各有太极之体用否。
朱子所谓于其中各有体用。以阴阳刚柔。分体用而言者也。叶氏以阴阳刚柔。为一定之体。死生始终。为流行之用。则有异于朱子正训。故释义谓之未稳。然先儒多以为亦有意义。不必證此而非彼云尔。各有二字。明在天在地在人者。皆有体用之分。非谓阴阳二者之中。各有体用。如来谕之云也。盖太极不能自立。因阴阳而著。阴静者。太极之体所以立。阳动者。太极之用所以行也。
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此兼未发已发而言心之体用也。故 程林隐 心统性情图说。以未发已发。俱属于心。然程子又曰若既发。则可谓之情。不可谓之心。此专以未发为心。又曰凡 (第 159H 页)
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此专以已发为心。三说若是矛盾。当从何说。退溪答李龟岩,黄锦溪书。皆曰程子心为己发之语偶发。而旋自说其误。今不当引而为證云。且既发则不可谓之心。释义以为程子初
来所见。此说如何。
程子论心三说不同。当以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为不易之正训。 林隐 图说。亦本于此。馀二说。先辈所订。既如此。且以阙疑之道处之如何。来谕已自见得到。而犹有当从何说之问。 …… (第 159L 页)
欬。而时复为之掩卷太息耳。
与柳景深
近日用工节度。有可闻者耶。朱先生幼少时。往侍刘病翁。病翁但以举 子见 期。先生见其自为与教人。若不相似。一日乘间请业。遂得闻为学门户。古人稚龄。能知趋向自竖立如此。况君生 (第 169L 页)
盛说前后关棙。皆出于此。言心则曰其未发也。只是性而已。言明德则曰就心中单指理。言气则曰阴阳便是善恶。以至气之精爽。人之虚灵。皆谓纯是理之所为。而气不与焉。然则气是臊粗腐秽。无
用之鼠璞而止耳。
纯是理气不与云云。此虽传演执错之说。然请姑依来说而辨之。朱子曰。心者。性情之统名。又曰。心无体。以性为体。 程林隐 曰。其心寂然不动为性。然则心之未发是性云者。有何不可。必如吾丈所谓心以性为体之外。别有昭昭灵灵之本体 (第 85H 页)
用之鼠璞而止耳。
纯是理气不与云云。此虽传演执错之说。然请姑依来说而辨之。朱子曰。心者。性情之统名。又曰。心无体。以性为体。 程林隐 曰。其心寂然不动为性。然则心之未发是性云者。有何不可。必如吾丈所谓心以性为体之外。别有昭昭灵灵之本体 (第 85H 页)
韵会。通作党。
四七管见
朱子所谓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在语类中。而记之者。辅汉卿。朱门高弟也。必无误录之理。勉斋黄氏曰。性固有气质所杂。然方其未发也。此心湛然。物欲不生。及其感物而动。或气动而理随之。或理动而气挟之。可知其亲承师门音旨。而为是语也。 林隐程氏 亦曰。感通之谓情。四端者。理之发。七情者。气之发。退溪先生所论。与此诸说。岂不诚同条而共贯也哉。
退 (第 16H 页)
四七管见
朱子所谓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在语类中。而记之者。辅汉卿。朱门高弟也。必无误录之理。勉斋黄氏曰。性固有气质所杂。然方其未发也。此心湛然。物欲不生。及其感物而动。或气动而理随之。或理动而气挟之。可知其亲承师门音旨。而为是语也。 林隐程氏 亦曰。感通之谓情。四端者。理之发。七情者。气之发。退溪先生所论。与此诸说。岂不诚同条而共贯也哉。
退 (第 16H 页)
伊川冬至立春之祭。朱子觉得僭。而犹载于小学何欤。
吾虽不能尽遵。而先哲之言。其可废乎。
答李平叔心经问目(庚子) 程林隐 心学图上面二心字。只是槩举心之体段名目。惟是人心生于形气。故其下有慎独克 (第 163H 页)
复心 在求放心正心等遏人欲工夫。而至于不动心。道心原于性命。故其下有戒惧操存心思养心尽心等存天理工夫。而至 (第 163H 页)
吾虽不能尽遵。而先哲之言。其可废乎。
答李平叔心经问目(庚子) 程林隐 心学图上面二心字。只是槩举心之体段名目。惟是人心生于形气。故其下有慎独克 (第 163H 页)
复心 在求放心正心等遏人欲工夫。而至于不动心。道心原于性命。故其下有戒惧操存心思养心尽心等存天理工夫。而至 (第 163H 页)
翁者谁欤。噫。
书孙古琴九容九思五事三贵图后
古琴孙公汇秀作九容九思五事三贵之图。而自为之说。其图仿 程林隐 心学图。而位置齐整。工夫贯通。盖合四说而一之。而无安排撺配之迹。有相须互吻之妙。观于图说可见矣。抑公 (第 252H 页)
书孙古琴九容九思五事三贵图后
古琴孙公汇秀作九容九思五事三贵之图。而自为之说。其图仿 程林隐 心学图。而位置齐整。工夫贯通。盖合四说而一之。而无安排撺配之迹。有相须互吻之妙。观于图说可见矣。抑公 (第 252H 页)
西铭图如舜禹曾子。可谓尽道之至。而必以末二节。谓于此为至何也。
舜禹曾子之事。各举一端言之。则为一端之尽道。末二节之富贵贫贱忧福存没。无所不尽者。统全体言之。故曰尽道于此为至。
程林隐 心统性情说则有七情之云。而图无七情何也。此所谓图有未稳者耶。
程氏之意。槩以四七为性之发。故图中只曰 (第 135H 页)
舜禹曾子之事。各举一端言之。则为一端之尽道。末二节之富贵贫贱忧福存没。无所不尽者。统全体言之。故曰尽道于此为至。
程林隐 心统性情说则有七情之云。而图无七情何也。此所谓图有未稳者耶。
程氏之意。槩以四七为性之发。故图中只曰 (第 135H 页)
敬是千圣相传之单诠。而周子却说出静字。未知有敬底意否。无或近于清净否。程朱以下更无提说者又何欤。
敬之主一无适。整齐严肃。这莫非静字意。盖敬是收敛戒饬而不纷扰怠肆之谓也。所谓动亦静静亦静者也。非泊然死守之谓也。程朱子亦何尝不说静哉。明道语上蔡以静坐。伊川见人静坐叹其善学。朱子亦曰始学工夫须是静坐。又曰持敬以静为本。又曰主静所以养其动。今不可悉数。但怕人理会不得。或蹉入禅定里去。故又有曰不若且只道个敬。
伏羲见河图。则其文而画卦。 程子见 兔云云不成说。则其文倘无摸空索虚之嫌否。且伏羲所画者先天也。图之前七后六左八右九。与乾南坤北离东坎西 (第 251L 页)
敬之主一无适。整齐严肃。这莫非静字意。盖敬是收敛戒饬而不纷扰怠肆之谓也。所谓动亦静静亦静者也。非泊然死守之谓也。程朱子亦何尝不说静哉。明道语上蔡以静坐。伊川见人静坐叹其善学。朱子亦曰始学工夫须是静坐。又曰持敬以静为本。又曰主静所以养其动。今不可悉数。但怕人理会不得。或蹉入禅定里去。故又有曰不若且只道个敬。
伏羲见河图。则其文而画卦。 程子见 兔云云不成说。则其文倘无摸空索虚之嫌否。且伏羲所画者先天也。图之前七后六左八右九。与乾南坤北离东坎西 (第 251L 页)
余旧居有山曰学静。常在眼前。自谓学静居士。盖欲顾名思义也。武侯谓学须静。 程子见
人静坐。谓善学。夫躁动最害事。必心地恬静。不为外物所挠夺而后。学有地步故云尔。山名学静。古之名物者。 (第 451L 页)
副哉。然我欲仁。斯仁至矣。愿足下加之意焉。
答郑允贤(埰镇)问目
明明德章章句。程子曰。亲当作新。 程子见 于何书。而以亲作新欤。
新民章。皆以新字为主。盘铭之苟日新。康诰之作新民。文王篇之其命维新。一是皆以 (第 233L 页)
答郑允贤(埰镇)问目
明明德章章句。程子曰。亲当作新。 程子见 于何书。而以亲作新欤。
新民章。皆以新字为主。盘铭之苟日新。康诰之作新民。文王篇之其命维新。一是皆以 (第 233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