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職官類
雜史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續道藏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周必大奏事录寺有清冷/一击等轩库堂后有池池)
  (中有渥洼泉出石罅中堂上有苏轼熙宁/七年八月送 陈述古
赴南京时留题真迹)仁和县
  志寺久废明万历间云栖金台抡法师重建(苏轼/宿佛)
  (日荣长老方丈诗 (第 4a 页)
 刘阮洞记(天台山方外志/宋郑至道撰)
 应心泉记(天台山方外志/宋贺允中撰)
 习养瀑泉记(天台山方外/志 宋陈襄
撰)
 重建临川桥记(天台县志永乐十二年天/台县教谕毗陵储振撰) (第 22a 页)
  咏

  绣谷在盱眙县普济院南石林蓊蔚繁花缛卉春
  如锦绣
  杏花岩在盱眙县崇福寺后有蒋颖叔 陈述古

  名
  溧河在州北七十里源自虹县下流通塔影湖
  直河在州东北二十里宋崇宁三年开此由汴河
  (第 52a 页)
   提举强以德墓在无锡县粲山以德尝买山四

   百亩为义冢其地亦在粲山
   处士王仁辅墓在无锡县惠山倪瓒为之营葬
    直学士陈襄
墓在宜兴县箬山
   学士汪藻墓在宜兴县梅林
   枢密王渊墓在宜兴县罗汉山
   丞相蒋芾墓在宜兴 (第 43b 页)
  六年宜兴县尉阮洪疏四十九渎洪以吴中水患
  屡上书监司乞开百渎得请遂疏四十九渎田禾
  大稔
  是年知常州 陈襄
浚运河襄以太湖积水横遏运
  河不得入江为民患立法浚之其患遂息
  八年知宜兴县司马旦凿新溪 (第 22b 页)
  常州府儒学在府治西隅南唐刺史李栖筠始建
  学宋太平兴国初郡守石雄徙建郡治西南景祐
  三年诏许即庙立学赐田嘉祐间郡守 陈襄
增广
  之崇宁初郡守朱彦建状元坊于学南绍兴间郡
  守俞俟辟四馆以居学者淳熙中郡守林祖洽建 …… (第 7a 页)
  (者官给凡皆尊孔子之道德至渥也然则学宫崇/饰宜不在诸名山大川常祀之下常州故有学创)
  (于唐刺史李栖筠迨 宋陈襄
为守移置郡治西南/地踞重河之会占金斗之胜毁于乙亥岁惟礼殿)
  (讲堂巍然如鲁灵光斯文有相如是夫二十 (第 7b 页)
  罗志儒(山东人进士/) 赵震业(山东人进士/)
  丁允元(山东人进士/) 陈显忠(奉天人道以/上安庐)
  崔应弘(长垣人进士/)  陈 襄(文安人举人/康熙元年任)
  王 □(胶州人进士/康熙三年任) 孙 籀(嘉兴人进士康熙/五年任 以上庐) (第 16a 页)
  劳而成时王安石守常州大开运河调夫诸县旦
  言役大而亟民有不堪请缓之不听会大霖雨民
  苦其役多自经死役竟罢(宋史司马池传/)
   陈襄
字述古侯官人嘉祐中知常州郡庠隘襄鼎
  新之晨入坐授诸生经义旁决郡事震泽积水以
  运渠横遏不得入江 (第 32a 页)
  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人蚤有盛名举进士高第佥书淮
南节度判官召试馆职固辞知鄞县三日一治县事

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榖于民立息以偿俾
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以文彦博荐再召试
为群牧判官出知常州提点江东刑狱入为三司度
支判官献书万馀言极陈当世之务除直集贤院累
辞不获命始就职除同修起居注固辞遂除知制诰
神宗即位除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未几参知政
事安石既执政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与知枢密院陈
升之同领之而青苗免役市易保甲等法相继兴矣

自变法以来御史中丞吕诲等力请罢条例司并青
苗等法谏官孙觉李常胡宗愈御史张戬王子韶
程颢皆论安石变法非是以次罢去前宰相韩琦
亦上疏论青苗之害安石称疾求分司不许三年拜
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 (第 10b 页)
  陈铭字日新玉山人博学能文熙宁进士判抚州刚方
廉介不徇人私尝以考绩至都适有天变因陈亲正

直远奸佞黜赃滥凡十事皆人所不敢言者特授奉训
大夫(安志)

  虞大熙肃子也任宗丞与兄大微大宁弟大冲相继擢
第居家以孝弟闻立朝以名节显熙宁间 陈述古

治经有行荐之经筵以备台阁之选(林志)

  李封字元伯玉山人少有俊声累举不第奋然自陈奉
旨两制覆 (第 7b 页)
 即圜丘列圣相承亦孔子从周之意帝复谕璁二至
 分祀万代不易之理今大祀殿拟周明堂或近矣以
 为即圜丘实无谓也璁乃备述周礼及 宋陈襄
苏轼
 刘安世程颐所议分合异同以对且言祖制已定无
 敢轻议帝锐欲定郊制会给事中夏言请举亲蚕礼
 帝以 (第 20b 页)
  后人割裂以附亿名耳谨识于此
州县提纲四卷

 旧本题 陈古灵

  (臣/)等谨案古灵为 (第 2a 页)
宋陈襄
别号襄字 (第 2a 页)
述古
侯官人
  历进十官至右司郎中枢密直学士是书见杨士
  奇文渊阁书目考永乐大典所载之本前有吴澄
   (第 2a 页)
 襄将图关中进屯杏城(在鄜州中/部县西南)羌胡及秦民归之
 者五万馀户遂据黄落秦遣广平王黄眉东海王坚
 将军邓羌禦之羌以骑三千压襄垒门而 陈襄
怒出
 战羌阳败走襄追至三原(宋白曰苻秦于巀㠔山置/三原护军巀㠔山亦曰嵯)
 (峨山在今西安/府三原 (第 23a 页)
 (也/)
以韩绛参知政事

  侍御史陈襄(字述古/侯官人)
言王安石参预大政首为兴利
 之谋先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条例司未几升
 之用是为相而绛继之曾未数月遂 (第 8a 页)
 (也/)
以韩绛参知政事

 侍御史陈襄(字 述古/
侯官人)言王安石参预大政首为兴利
 之谋先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条例司未几升
 之用是为相而绛继之曾 …… (第 8a 页)
 (寻直学士院帝尝访人材之可用者襄以司马光韩/维吕公著范纯仁苏轼等三十三人对安石益恶之)

 (摘其书诏小失出知陈州绛考绩纲目是条所载 陈/襄
奏宋史襄本传不载韩 传亦无之惟于襄本传)
 (云乞罢韩绛政府以杜大臣争利而进者盖即括此/奏之意而言 (第 8b 页)
 不臣帝曰彼自咏桧尔何预朕事已而狱具轼遂得
 轻比舒亶又言驸马都尉王诜辈公为朋比如盛侨
 周攽固不足论若司马光张方平范镇 陈襄
刘挚皆 (第 13b 页)
 周沆(益都人/仁宗时)     叶康直(建安/人)
 曹颖叔(亳州谯人/仁宗时)   李时中(开封人/仁宗时)
 孙长卿(扬州人/仁宗时)     陈述古(治平/时)
 李承之(幽州人/元丰中)    孙永(长社人/神宗时) (第 82a 页)
 绦俨乎如生塑于先生存时元至正间宣抚王守诚

 尝摹刻于石今树洞中院东巨石如削刻 宋陈古灵
 
(都穆游/华山记)
李公窑 在清涧县东北百步相传李显忠母避雨窑
 内适生显忠红光满地后有栖者辄生疾 (第 108a 页)
  言 陈述古
劄子(治平二/年正月)      前人
臣窃闻陜西都转运使 (第 33b 页)
陈述古
昨因巡边妄奏称边鄙
宁静不足为虑后因权泾原路经略司事闻副总管刘
几称西人点集将谋入寇请出兵防禦 (第 33b 页)
述古
恐与前奏
相违因此怒几奏称不协军情张皇生事擅移几知凤
翔府数日之间西人果大举犯边杀掠弓箭手及熟户
(第 33b 页)
述古
亦不即时发兵救援致陷没数千户近者虽
知朝廷已差台官 (第 33b 页)
述古
罪状然窃闻所坐止于擅移 (第 33b 页)
刘几及奏状有不实之处若以文吏议之罪不至重若
以国计言之为害实深何则国家承平日久人不习战
虽屯戍之兵亦临敌难用唯弓箭手及熟户蕃部皆生
长边陲习山川道路知西人情伪材气勇悍不惧战斗
从来国家赖之以为藩蔽今 述古
知西人欲来侵扰而
自避翻覆之辜顺成欺罔之谋抑遏将官不许救护遂
以数千户生民委于虎口使父子流离骨肉涂炭 …… (第 34a 页)
敢于极边居止熟户蕃部皆有叛国从贼之心以此观
之其害岂小哉况 述古
出于门荫材气庸鄙自历官以
来所至之处纵恣胸臆残虐吏民不顾宪典轻侮王命
骄暴狠狡天下共知屡会坐事黜降旋 …… (第 34b 页)
朝至此诚过其分量故天夺之魄举措乖谬骇人
视听陷败民命挫辱国威内外之人无不愤疾臣闻舜
诛四凶而天下服如 述古
平生所为亦可以谓之凶人
矣陛下纵不欲明加斧钺以谢边民亦当投之荒裔以 (第 34b 页)
游人多以
酒洒口中呼为卧仙好事者作木榻以荐之嘉祐中有
石方十馀丈自上而下正塞岩口岂仙者蜕山灵护之
(陈襄
文/昌杂录)
华阴令王真妻赵氏燕中富人女少适真洎随之任近 (第 91b 页)
壬子手诏内外侍从各举所知三人限五日以闻举得
其人当受上赏毋以先得罪于朝廷及蔡京王黼门人
为嫌先是上得 陈襄
荐司马光等三十三人奏章大善
之故有是诏礼部侍郎李正民以为光等皆不合时宜
者由是上薄之(中兴圣政臣留正 …… (第 14a 页)
(曰方仰瞻雪耻不有多士寘之周行则不能也此盖深/得文武成王为治之本诏又曰已虽贤不若荐贤之为)
(愈因举 陈襄
荐司马光等三十三人疏章宣示群臣使/之各举所知则与孔子之言若合符契于是聚精会神)
(相与协成三十六年中 (第 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