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職官類
雜史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續道藏
    仙居
县治在城内建炎二年令张亨重建
 鼓楼在县门上绍兴二十六年令梅克明建开禧二
  年令姚偓重建
 岩老堂在厅事东皇祐元年令 陈襄
(按陈仙居诗/自注云尝凿)
  (池引水经竹林间以环流钓翁名台习坎嘉鱼名/亭未知在县治何处今不可考 (第 9a 页)
 (南一百馀里有伟美山登真隐诀则又曰伟羌山/多神异之事然则韦乡一山而六者之名不同未)
  (详孰是千 陈襄
题云去年曾览伟𦍑图云有仙人/古篆书 尺石岩无路到不知科斗字何如 盘)
  (盘英气四纡馀定有神 …… (第 2a 页)
  (溪流森然烟云晦冥鸥鹭出没平波渔唱断陇樵/归有骚人尽史不能工也夫岂易名哉邑令刘君)
  (袭明雅为公知图序以告于是又知福应山者皇/祐间令 枢密直学士陈公述古
名之也陈公贤先)
  (生劝学文垂于世踰四十年公实作是亭公贤宰/相子人门冠代不骄富贵而意乃在乎山水之 (第 3a 页)
  北二十五里曰孟碗潭在县北三十五里曰马筱
  潭在县北三十里曰桂坑潭在县北三十里按旧
  经马筱即石藤石棱二夫人溺死处皇祐中令
  襄
祷雨立应(陈有报雨诗二十韵有灵泉汲坎窞/仙仗下嶙峋雷斧潜嗔树天波忽洒)
  (尘之/句)
柘溪潭在县 (第 4a 页)
  (成/之)
兴道院在县南三里南峰旧名兴善庆历中建治平三
  年改今额上有浮图曰南塔及涵清亭蓝光趋稼
  二轩瞰大溪为放生池焉 (陈襄
诗云今日登南塔/怀愁不自胜年华催鬓)
  (发身计忆岩棱道业愁诸子根源畏老僧何当论/去就细得问龟朋 (第 1b 页)
  梦于明皇谓来呈瑞凤已而凤翔止遂以紫箨名
  庙及山封瑞应侯为建广度寺云(详见紫/箨山)
三井庙在县东北三十里祀三井潭皇祐中令 陈襄

  祷随验欲新庙不果(有谢雨诗云曾祷神龙井云/林杳莽间蘋蘩朝荐庙风雨)
  (夜离山百里田畴熟一 (第 23a 页)
 四年许安世榜
  方洵武(临海人字阙知瑗之子/终朝奉大夫 南安军)
  陈贻范(临海人字伯模贻序之兄为 陈密学襄
胡/安定瑗高弟与罗提刑适友历宗正丞终)
    (朝奉郎通判处州有庆善集/行于世子师纯师圣中八行) (第 4b 页)
      鹤渎等浦

    陈襄 
嘉祐四年知常州府以太湖积水横遏
      运河为民田患立法浚之导水入江其
      患乃息
   (第 19b 页)
  开顾会浦(转运使沈立开昆山/顾浦松江顾会浦)
 四年
  招置苏州开江兵士立吴江常熟昆山城下四指
    挥
  修常州运河(知常州 陈襄
以太湖积水遏运河不/得入江为民田患立法浚之其患遂)
    (息/)
 五年
  作田塍(转运使王纯 (第 8a 页)
民之弟也戊寅上问宰执曰长民比正民如何吕颐浩
对二人皆淹博文辞则长民优上曰 陈襄
荐司马光等
朕得其稿以示从臣而正民以光等为皆不合时宜士
大夫笑之徐俯曰正民父景渊长者持论平允不以元 (第 14b 页)
六十万人大抵兵贵在强不在众今若选
拣精悍之士而去其懦弱羸老者凡五分之一则犹有
九十六万精兵不为不足矣 (陈/襄)
缗钱之法初为商贾设也至其后乃算及民之舟车遂
使告缗者遍天下则凡民有蓄积者皆为有司所隐度
矣不但商贾 (第 32b 页)
为三入海中为松江东南为东江北为娄江吴越春秋所谓三江之口是也一说太湖之下元有三江吴松乃
其一 陈述古
在浙西尝寻故道开其一以泄白水之患盖后世故道多湮虽松江尚有然亦浅故浙西岁有白
水太湖谓之震泽者震动也今 (第 32a 页)
  (良封时政之失付子以待上问辨君子小人言温/ 宽厚及临大节慷慨莫屈 疑忧者一二 裁)
  (处衣荐王质余靖石介孙复 陈襄
杜杞等年微官/布 皆与抗礼 守口如瓶 致仕十馀 深居)
  (谢客佛俸劵还府府受之/ 为 …… (第 3a 页)
  (意倚为聚敛言助役十害安石以十难诘之公复/极言新法遂罢御史将窜之岭外上不听贬衡州)
  (监仓平见卖阏伯庙微子庙启/张方 上书言之馀见哲宗)
  陈襄(述古与福州周有学行穆喜荐达鸣政多慕古/ 陈烈 希孟郑 独以道 号四先生)
  (弟浦城簿吏民畏爱图像事之教民于庠教以孝/ 不为大臣而丧调民丁 模钟辨盗 宰仙)
  (居正岁读劝学篇化民就学偿宰河阳治斋教邑/子学虽被谤讲说不懈已俸 官椟失钱 教种)
  (糯以免酒材破家之苦州判祠部不度僧道不行/权贵乞寺院名额 常 建学讲授盛于二浙以)

(第 15b 页)
  (意倚为聚敛言助役十害安石以十难诘之公复/极言新法遂罢御史将窜之岭外上不听贬衡州)
  (监仓平见卖阏伯庙微子庙启/张方 上书言之馀见哲宗)
 陈襄 (述古
与福州周有学行穆喜荐达鸣政多慕古/ 陈烈 希孟郑 独以道 号四先生)
  (弟浦城簿 (第 15b 页)
 庆为明堂礼官之议适与圣意合云
元丰郊庙奉祀礼文三十卷

 崇文院校书杨完撰初元丰元年诏以郊庙奉祀礼
 文讹舛就太常寺置局命 陈襄
李清臣王存黄履等
 详定完及何洵直孙谔检讨其后本局乞令原检讨
 官杨完编类上进至五年四月书成奏御
(第 17b 页)
 士也肯以一试之淹而为此憸薄之事哉
古灵集二十五卷

 枢密直学士长乐 陈襄述古
撰襄在经筵荐司马光
 而下三十三人皆显于时绍兴诏旨布之天下集序
 李忠定纲作也年谱载其世系出陈夷行之 (第 16b 页)
 重建归并慈光寺普照堂中丞金学曾有记
宝严院在七宝山唐清泰二年钱氏建名瑞隆宋治平
 二年改今额寺有垂云亭借竹轩淳祐间建佛阁理
 宗御书无量福海四字  陈古灵
垂云亭诗小亭巉
 绝出云间万象升沉不得閒莫怪诗翁头白早时来
 向此写湖山 东坡诗三首江山虽有馀亭榭著 (第 42a 页)
  而误弃不录者嘉祐四年右正言充秘閤校理吴
  及言内臣监馆閤久不更书多亡失补写不精请
  选馆职分吏编写重借书法求访所遗事并施用
  令 陈襄
蔡抗苏颂陈绎编定四馆书不兼它局二
  年一代遂用黄纸写印正本以防蠹败又选京朝 (第 9a 页)
郊而复合祭矣玄宗中兴虽从张说之议以祀后
土而亦未为得也宋史志南郊初有四祀太宗始创坛
北郊以祀地神宗因 陈襄
之议复南北郊及南渡以后
而礼文寖废矣夫汉之议从匡衡者五十人从许嘉者
八人宋之议从 (第 8a 页)
陈襄
者四十人从苏轼者五人不有大
儒君子孰从而正之程颐曰元祐议行北郊只为五月
天子不可服大裘殊不知郊天郊地 (第 8a 页)
   国朝二百家名臣文粹三百卷

右论著二十二门策四门书十门碑记十二门序六门
杂文八门总目六分门六十二所谓二百家者赵普柳
开张齐贤田锡寇准张咏王禹偁孙何杨亿刘筠陈尧
咨钱惟演种放王曾夏竦晏殊穆修范仲淹孙堪宋庠
宋祁余靖尹洙韩琦包拯文彦博孙甫孙抃蔡襄田况
石介欧阳修元绛富弼张方平赵抃苏舜钦祖无择司
马光范镇鲜于侁邵泌吕诲邵亢李觏王圭王安石韩
陈襄
孙复王令崔公度刘敞王逢强至章望之刘恕 (第 113b 页)
   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右皇朝姚辟苏洵撰嘉祐中欧阳修言礼院文书放轶
请礼官编修六年用张洞奏以命辟洵至治平二年乃
成诏赐以名李清臣云开宝已后三辑礼书推其要归
嘉祐尤悉然繁简失中讹缺不补岂有拘而不得骋乎
何楦酿之甚也

   郊庙礼文三十一卷
右皇朝杨完撰元丰初以郊庙礼文讹舛诏 陈襄
李清
臣王存黄履何洵直孙谔杨完就太常寺检讨历代沿
革以诏考其得失又命陆佃张璪详定后以前后尝进
礼文独 (第 6b 页)
  净慈禅寺周显德元年钱王俶建号慧日永明院迎

衢州道潜禅师居之潜尝欲从王求金铸十八阿罗
汉未白也王忽夜梦十八巨人随行翌日道潜以请
王异而许之始作罗汉堂宋建隆初禅师延寿以佛
祖大意经纶正宗撰宗镜录一百卷遂作宗镜堂太
宗改赐寿宁院熙宁中郡守 陈襄
延禅师宗本居之
属岁旱湖水尽涸寺西隅甘泉出有金色鳗鱼游焉
因凿为井寺众千馀饮之不竭名曰圆照井南渡时 (第 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