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職官類
雜史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續道藏
郎邹况并特改京官先是四人俱
得召对上问辅臣曰长民性行比兄正民如何吕颐浩
对二人皆淹博文词则长民优上曰 陈襄
荐司马光等
朕得其藁以示从臣而正民以为光等皆不合时宜者
士大夫笑之徐俯以长民家世趣尚对且言正民之父 (第 13a 页)
 弘治五年壬子乡试榜
 杨 禠(常德人/) 何孟春(郴州人/) 谢 讷(耒阳人/)
 王 宝(麻城人/知州)  陈 襄(永州人/)
 王大本(京山人/)
 何 珊(公安人/) 朱 祺(咸宁人/) 周 卿(江华人/)
 张 维(石首人 (第 3a 页)
  二卷

   存(阙/)
 李纲曰 古灵先生
未仕刻意于学得乡士陈烈周希
 孟郑穆相与为友以古道鸣于海隅四先生名动天
 下既登第累官剧邑所至修学校 (第 23a 页)
率邑之子弟身为
 横经讲说士风民俗翕然丕变官至枢密直学士尚
 书右司郎中累赠少师
    按 陈述古
易讲义 (第 23a 页)
古灵先生
集中仅存师
    大有谦豫随五卦而已 (第 23a 页)
周氏(希孟/)易义
   佚
 蒋垣曰希孟字公辟侯官人通五经尤邃于易与
 襄
陈烈郑穆为友称为海滨四先生诏授国子监四
 门助教力辞弟子七百馀人著有易诗春秋义
黄氏(晞/)易义
  (第 23b 页)
 断以去取
石氏(牧之/)易解
   佚
 绍兴府志石牧之字圣咨新昌人庆历二年进士试
 校书郎移天台令时王安石知鄞 陈襄
知仙居号江 (第 8a 页)
一日给米一升幼者半升每三日一给至明
年二月止有馀即量县大小而均给之 置馆阁编定
书籍官以秘阁校理蔡抗 陈襄
集贤校理苏颂馆阁
校勘陈绎分昭文史馆集贤院秘阁书而编定之抗挺之 (第 23b 页)
目之
臣用舍为大今去重而取轻失大而得小惧非宗庙社
稷之福也奏入恳求去位遂出知杭州 以韩绛兼参
知政事 侍御史陈襄
言王安石参预大政首为兴利之
谋先与陈升之同领条例司未几升之用为相而绛继
之曾未数月遂预政事则是中书大 …… (第 12a 页)
公著
故与戬同贬初戬兄载出按振狱及还朝会戬以言得
罪载乃谒告西归屏居终南山下敝衣疏食专精问学
 癸未 侍御史知杂事陈襄
(第 16a 页)
同修起居注襄
论青
苗法不便曰臣观条例司所议莫非引经以为言而其 (第 16a 页)
实则称贷以取利事体卑削贻中外讥笑是特管夷吾
商鞅之术非圣世所宜行望贬斥王安石吕惠卿以谢
天下又乞罢韩绛政府以杜大臣争利而进者且言韩
维不当为中丞刘述范纯仁等无罪宜复官皆不听会
召试 知制诰襄
以言不行辞不肯试愿补外帝惜其去
留修起居注 以淮南转运使谢景温为工部郎中兼
侍御史知杂事王安石屏异已 (第 16b 页)
大治戈船遏绝互市交
人疑惧至是分三道入寇戊寅陷钦州 壬午立陜西
蕃丁法 癸未以右谏议大夫宋敏求知制诰 陈襄

枢密直学士先是知制诰邓润甫言近者群臣专尚告
讦此非国家之美宜登用敦厚之人以变风俗帝嘉纳 (第 17b 页)
子必为佳器
元丰元年春正月庚戌诏河北转运司令所在长吏祷
名山灵祠以旱故也 戊午命判太常寺 陈襄
集贤校
理黄履李清臣王存详定郊庙奉祀礼文帝尝询天地
合祭是非履对曰本朝冬至祭天南郊夏至祭地北郊
每岁 (第 13b 页)
  仁圣孝皇帝
元丰二年秋七月甲戌宣徽南院使判应天府张方平
以太子少师致仕 己卯命中书钩考四方诏狱先是

命太常寺置局以 枢密直学士陈襄
等为详定官襄等
言国朝大率皆循唐故至于坛壝神位法驾舆辇仗卫
仪物亦兼用历代之制其间情文讹舛多戾于古盖 …… (第 1b 页)
天下之惑御史舒亶又言驸马都尉王诜辈收受轼
讥讽朝政文字公为朋比如盛侨周邠固不足论若张
方平司马光范镇 陈襄
刘挚皆略能诵说先王辱在公
卿大夫之列而所怀如此顾可置而不诛乎疏奏轼责
授团练副使黄州安置坐轼诗案者王 (第 5a 页)
诜追两官勒停
苏辙监筠州酒务王巩监宾州酒务张方平李清臣司
马光范镇钱藻 陈襄
刘攽李常孙觉曾巩王汾刘挚黄 (第 5a 页)
  仁圣孝皇帝
元丰五年春正月癸未朔不受朝 丙申御宣德门观
灯 己亥白虹贯日 庚子责授高遵裕郢州团练副

使本州安置刘昌祚永兴军钤辖唯种谔以米脂砦功
迁官 乙巳详定浑仪官欧阳发进新造浑仪浮漏自
至道用韩显符浑仪其后司天官周琮于渊加黄道熙
宁中旧器坏沈括更造以意增损器成数年未能定与
浮漏景表不应 陈襄
奏旧仪坏不可用而新仪考之又
不合愿付欧阳发详定从之于是发校三家考古法先
为浑仪浮漏木样以进帝召问曰浮 (第 1b 页)
 己巳翰林学士钱协落职守本官知池州仍放辞谢
坐批答郑雍诏书有群邪共攻等语也元祐初章惇罢
枢密出知汝州协草制词有云怏怏非少主之臣悻悻

无大臣之节及惇入相协知开封殊惧已而擢翰林学
士乃安曾布数毁协于上前帝未听也于是蔡卞与黄
履同在经筵为履诵弗容群枉规欲动摇等语履问如
何卞曰似近时答诏不知谁为之亟令学士院检呈乃
知协所为履与翟思刘拯相继论列言臣等忝任风宪
而协指为群邪意在朋比妄假陛下之语以扇惑朝廷
故雍既罢而协亦贬卞即代雍为右丞协得罪初非惇
意也协在熙宁时为流内铨主簿判铨 陈襄
尝登进班 (第 29a 页)
(咨传/) 陈襄
知常州运渠横遏震泽积水不得北入江为常苏
二州病襄度渠之丈尺与民田步亩定其数授以浚法
未几遂削望亭古堰 (第 23a 页)
水不复积入为开封推官(宋史 陈/襄
传)
 (按襄以富弼入相荐为秘阁校/理知常州弼相在至和二年)
王素知开封府至和二年秋大雨蔡河裂水入城 (第 23a 页)
 (申港澡子港戚墅八江申港六十八里澡子港自江诏/口浚之四十里戚墅港自河口浚之九十里崇宁间)
 (常润二州开浚运河时知常州 陈襄
以太湖积水横/遏运河不得入江议请开浚政和六年赵霖提举两)
 (浙常平浚常州浦渎淳熙元年知常州赵善防修 (第 15b 页)
  韩 绛(雍丘人维兄知河阳/复以宰相判许州)
  吕惠卿(晋江人以执/政出知陈州) 王安礼(抚州人翰林/学士知开封)
   陈 襄(侯官人以直学/士院知陈州)
邓 绾(双流人御史/中丞知虢州)
  钱 藻(开封/尹)    沈 肇(知应/天)
  李中师(开封 (第 47a 页)
  尝戒所部勿扰民
  孙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天禧中知河阳时朱能
  献乾祐天书奭驿疏请斩能以戒幻惑
   陈襄
字述古福州侯官人神宗时知河阳始教民 (第 106b 页)
  (度韩愈李翱杨玚五代有刘岳冯道田敏窦俨王/朴宋有王溥聂崇义刘温叟陶谷宋白李昉贾昌)
  (朝张知白宋绶文彦博高若讷欧阳修韩琦许洞/王安石李德刍 陈襄
司马光范祖禹吕大防张载) …… (第 3b 页)
岁以夏
至日躬款北郊以合先王之制遂诏罢南郊合祭亲祀
北郊并依南郊仪如不亲祀上公摄事(按元丰初议郊/祀 陈襄
以周礼) …… (第 47b 页)
證陈荐据诗序周颂昊天冇)
(成命郊祀天地也汉郊祀歌惟泰元尊媪神蕃釐涓选/休成天地并况为古人合祀之證而 陈襄
谓魏太和周)
(建德隋开皇唐先天四事为五月北郊亲祀之徵而惜/其仅见考开元礼则玄宗定制冬至北郊夏至南郊 (第 48a 页)
孔子从周之意帝复谕璁二至分祀万代不易之理今
大祀殿拟周明堂或近矣以为即圜丘实无谓也璁乃
备𫐠周礼及 宋陈襄
苏轼刘安世程颐所议分合异同
以对且言祖制已定无敢轻议帝锐欲定郊制卜之奉
先殿太祖前不吉乃问大学士翟銮 (第 13b 页)
  (杭州有八月十五观湖诗写于安济亭上及作仁/宗飞白记其略云熙宁六年冬以事至姑苏安简)
  (王公子诲出所赐公端敏二字又有作钱塘六井/记其略云熙宁五年太守 陈公述古
至问民之利)
  (病明年春六井毕修故详其语以告后人运司又/差先生往润州 七年甲寅先生年三十九在杭 (第 41b 页)
才思雪神人之大耻不有济济多士置我周
行则不能也且己虽贤不若荐贤之为愈故孟轲曰一
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近得 陈襄
荐章起司马光而下三
十三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皆所具备审如所荐斯为
甚矣后世瞻之以襄为何如人耶今宣示百辟 (第 11b 页)
近耳目之臣用舍为大今去重而取轻
失大而得小惧非宗庙社稷之福也奏入恳求去位乃
出知杭州 以韩绛参知政事 侍御史陈襄
言王安石 (第 2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