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書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職官類
雜史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續道藏
今著为令
五年诏曰顷者尝诏方夏增置学官而吏贪崇儒之虚
名务增室屋使四方游士竞起而趋之轻去乡闾浸不
可止今后有学州县毋得辄容非本土人居止听习若
吏以缮修为名而敛会民财者按举之
神宗熙宁四年诏置京东西河东北陕西五路学以陆
佃等为诸州学官仍令中书采访逐路有经术行谊者
各三五人虽未仕亦给簿尉俸使权教授他路州军命
近日选荐京朝官有学行可为人师者堂除逐路官令
兼所任州教授州给田十顷为学粮仍置小学教授
八年秋诏诸州学官先赴学士院试大义五道取优通
者选差
元丰元年诏诸路州府学官共五十三员
京东路兖徐曹郓青密州应天府各一员京西路西
京国子监许 陈襄 邓州各一员河北路北京国子监
定相沧卫棣瀛州真定府各一员陕府西路陕华耀
邠秦熙州永兴军凤翔河中府各 (第 17b 页)
五年诏曰顷者尝诏方夏增置学官而吏贪崇儒之虚
名务增室屋使四方游士竞起而趋之轻去乡闾浸不
可止今后有学州县毋得辄容非本土人居止听习若
吏以缮修为名而敛会民财者按举之
神宗熙宁四年诏置京东西河东北陕西五路学以陆
佃等为诸州学官仍令中书采访逐路有经术行谊者
各三五人虽未仕亦给簿尉俸使权教授他路州军命
近日选荐京朝官有学行可为人师者堂除逐路官令
兼所任州教授州给田十顷为学粮仍置小学教授
八年秋诏诸州学官先赴学士院试大义五道取优通
者选差
元丰元年诏诸路州府学官共五十三员
京东路兖徐曹郓青密州应天府各一员京西路西
京国子监许 陈襄 邓州各一员河北路北京国子监
定相沧卫棣瀛州真定府各一员陕府西路陕华耀
邠秦熙州永兴军凤翔河中府各 (第 17b 页)
右祭地礼物乐舞
前期十日(自此以后并/如祀天礼)祭之日(通典云其日王立于方/丘东南西面乃奏函钟)
(为宫以下之乐以致其神讫王又亲牵牲取血并玉瘗/之以求神谓之二始天地之祭惟圜丘方丘备此二始)
(谓圜丘之先奏圜钟为宫之乐次燎牲及玉币也方丘/则先奏函钟为宫之乐次则瘗埋血及玉币二者在正)
(祭之前故云二始瘗元丰元年九月 陈襄 等议阴祀自/血起请北郊先行 血之礼俟荐献礼毕即瘗牲币之) …… (第 3b 页)
尺广四十八步四出陛
神宗元丰元年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枢密院 直学士陈
襄 上言合祀天地于圜丘为非礼请依古礼祭地于方
泽诏礼院集议(详见郊/祀门)至六年尚书礼部言太常寺修
定郊 …… (第 33b 页)
至圜丘夏至方泽其礼甚正亦无难行者诸儒议
论所以不能以时决者其拘牵有二礼文烦缛则
惮劳赏赉优渥则惮费如 陈古灵 之说每遇亲郊 (第 50a 页)
前期十日(自此以后并/如祀天礼)祭之日(通典云其日王立于方/丘东南西面乃奏函钟)
(为宫以下之乐以致其神讫王又亲牵牲取血并玉瘗/之以求神谓之二始天地之祭惟圜丘方丘备此二始)
(谓圜丘之先奏圜钟为宫之乐次燎牲及玉币也方丘/则先奏函钟为宫之乐次则瘗埋血及玉币二者在正)
(祭之前故云二始瘗元丰元年九月 陈襄 等议阴祀自/血起请北郊先行 血之礼俟荐献礼毕即瘗牲币之) …… (第 3b 页)
尺广四十八步四出陛
神宗元丰元年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枢密院 直学士陈
襄 上言合祀天地于圜丘为非礼请依古礼祭地于方
泽诏礼院集议(详见郊/祀门)至六年尚书礼部言太常寺修
定郊 …… (第 33b 页)
至圜丘夏至方泽其礼甚正亦无难行者诸儒议
论所以不能以时决者其拘牵有二礼文烦缛则
惮劳赏赉优渥则惮费如 陈古灵 之说每遇亲郊 (第 50a 页)
年右正言秘阁校理吴及言内臣监馆阁久
不更书多亡失补写不精请选馆职分吏编写重借书
法求访所遗事并施用令 陈襄 蔡抗苏颂陈绎编定四
馆书不兼他局二年一代遂用黄纸写印正本以防蠹
败又选京朝官州县官四人编校二年迁馆职 (第 42a 页)
不更书多亡失补写不精请选馆职分吏编写重借书
法求访所遗事并施用令 陈襄 蔡抗苏颂陈绎编定四
馆书不兼他局二年一代遂用黄纸写印正本以防蠹
败又选京朝官州县官四人编校二年迁馆职 (第 42a 页)
庆为明堂礼官之议适与圣意合云
元丰郊庙礼文三十卷
晁氏曰皇朝杨完撰元丰初以郊庙礼文讹舛诏
陈襄 李清臣王存黄履何洵直孙谔杨完就太常
寺检讨历代沿革以诏考其得失又命陆佃张璪
详定后以前后尝进 (第 20a 页)
元丰郊庙礼文三十卷
晁氏曰皇朝杨完撰元丰初以郊庙礼文讹舛诏
陈襄 李清臣王存黄履何洵直孙谔杨完就太常
寺检讨历代沿革以诏考其得失又命陆佃张璪
详定后以前后尝进 (第 20a 页)
以聚其族而饷给之盖笃厚之士也肯以一试之
淹而为此憸薄之事哉
古灵集二十五卷
陈氏曰枢密直学士长乐 陈襄述古 撰襄在经筵
荐司马光而下三十三人皆显于时绍兴初诏旨
布之天下集序李忠定纲作
李诚之集三卷 (第 9a 页)
淹而为此憸薄之事哉
古灵集二十五卷
陈氏曰枢密直学士长乐 陈襄述古 撰襄在经筵
荐司马光而下三十三人皆显于时绍兴初诏旨
布之天下集序李忠定纲作
李诚之集三卷 (第 9a 页)
天台县儒学(在县治/东南) 明一统志宋庆历中建赤城
志庙旧在县西南宋皇祐中令石牧之即庙建学
(陈襄 天台县文宣王庙记天台县有孔子庙不修/县令石牧之始至岁十月相县之东南隅大作新)
(庙为屋总六十一楹 …… (第 42a 页)
(人/)社学(四所一在桃花街一在小田/巷一在平头潭一在东岳庙)
仙居县儒学(在县/治东) 赤城志庙在县东宋皇祐初令
陈襄 即庙建学初天圣中令陈戭止建庙襄既建
学且为文劝学者宣和兵火庙独存淳熙七年以
风雨摧压令莫洸新 (第 43b 页)
之十一年令徐楠重建学嘉
泰二年令林岳复葺(周必大重修仙居县学记 古/灵先生 陈公襄与陈烈周希)
(孟郑穆倡道海滨乡人化之号四先生皇祐中令/台州之仙居笃意学校首为文劝人读书择 (第 43b 页)
志庙旧在县西南宋皇祐中令石牧之即庙建学
(陈襄 天台县文宣王庙记天台县有孔子庙不修/县令石牧之始至岁十月相县之东南隅大作新)
(庙为屋总六十一楹 …… (第 42a 页)
(人/)社学(四所一在桃花街一在小田/巷一在平头潭一在东岳庙)
仙居县儒学(在县/治东) 赤城志庙在县东宋皇祐初令
陈襄 即庙建学初天圣中令陈戭止建庙襄既建
学且为文劝学者宣和兵火庙独存淳熙七年以
风雨摧压令莫洸新 (第 43b 页)
之十一年令徐楠重建学嘉
泰二年令林岳复葺(周必大重修仙居县学记 古/灵先生 陈公襄与陈烈周希)
(孟郑穆倡道海滨乡人化之号四先生皇祐中令/台州之仙居笃意学校首为文劝人读书择 (第 43b 页)
登堂见灵江来自西北环抱于前
雷峰堂 天台胜纪在兴国寺上傍有智顗翻经台
岩老堂 名胜志在仙居县治宋皇祐元年令 陈襄
建(舆地纪胜按 (第 18a 页)
陈襄 仙居诗自注云尝凿池引水/经竹林间以环流钓翁名台习坎嘉鱼名亭未)
(知在县治何处今不可考矣 (第 18a 页)
陈襄 岩老堂诗手持/养性书此地学樵渔身𩔖龙蛇蛰情深木石居先)
(迷成远复正静得中虚何/必求深隐幽蒙是 …… (第 18a 页)
第一香亭 万历仙居县志在丞厅后
尽美亭 名胜志仙居县福应山得邑地之胜 陈述
古 名曰福应朱晦庵更名尽美宋绍熙中建亭于
上(张景修/为记)
斗起亭 赤城志仙居县万安院后有万竹源 …… (第 28a 页)
涵青亭 万历仙居县志南峰山桃花洞最擅山水
之胜古有涵青亭
玩景亭 明一统志仙居县景星山万仞壁立宋令
陈襄 建亭
东山亭 杨崇有题东山亭诗见仙居县志(崇宋大/观中令)
(仙/居)
前山亭 杨筠有题前山 (第 28b 页)
雷峰堂 天台胜纪在兴国寺上傍有智顗翻经台
岩老堂 名胜志在仙居县治宋皇祐元年令 陈襄
建(舆地纪胜按 (第 18a 页)
陈襄 仙居诗自注云尝凿池引水/经竹林间以环流钓翁名台习坎嘉鱼名亭未)
(知在县治何处今不可考矣 (第 18a 页)
陈襄 岩老堂诗手持/养性书此地学樵渔身𩔖龙蛇蛰情深木石居先)
(迷成远复正静得中虚何/必求深隐幽蒙是 …… (第 18a 页)
第一香亭 万历仙居县志在丞厅后
尽美亭 名胜志仙居县福应山得邑地之胜 陈述
古 名曰福应朱晦庵更名尽美宋绍熙中建亭于
上(张景修/为记)
斗起亭 赤城志仙居县万安院后有万竹源 …… (第 28a 页)
涵青亭 万历仙居县志南峰山桃花洞最擅山水
之胜古有涵青亭
玩景亭 明一统志仙居县景星山万仞壁立宋令
陈襄 建亭
东山亭 杨崇有题东山亭诗见仙居县志(崇宋大/观中令)
(仙/居)
前山亭 杨筠有题前山 (第 28b 页)
晁端友(成化杭州府志字君成钜野人熙宁中为新/城令有善政苏轼序其诗谓清厚静深如其)
(为/人)
陈襄(武林纪事字述古福州人熙宁中知杭州杭为/都会宾旅之冲朝廷使客相继襄外应宾客内)
(抚循人民州不知扰杭虽水乡然皆斥卤/之地讨其源流命工修复故井民遂获济)
(第 27b 页)
(为/人)
陈襄(武林纪事字述古福州人熙宁中知杭州杭为/都会宾旅之冲朝廷使客相继襄外应宾客内)
(抚循人民州不知扰杭虽水乡然皆斥卤/之地讨其源流命工修复故井民遂获济)
(第 27b 页)
钱仲基(赤城志皇祐二年以国子博士通判台州时/郡大水请发官廪且丏粟当路以济民饥)
石牧之(太平县志皇祐五年任天台县令兴建学/校振作人材绰有政声见 陈古灵 学记)
范世文(赤城志仲温之子熙宁九/年知黄岩县凿井辟坊巷)
郑至道(明一统志元祐初知天台县为政 (第 4b 页)
石牧之(太平县志皇祐五年任天台县令兴建学/校振作人材绰有政声见 陈古灵 学记)
范世文(赤城志仲温之子熙宁九/年知黄岩县凿井辟坊巷)
郑至道(明一统志元祐初知天台县为政 (第 4b 页)
(气自如江公望时在旁心窃喜后遂定交师仁字/坦求笃学厉志不事科举丧亲庐墓日倩旁寺僧)
(造饭一钵以充饥不复蓄僮仆郡守 陈襄 邓润甫/皆以遗逸荐于朝元祐初召为太学正迁博士后)
(为颍川吴王/宫教授卒)
崔贡(两浙名贤录字 (第 4b 页)
(造饭一钵以充饥不复蓄僮仆郡守 陈襄 邓润甫/皆以遗逸荐于朝元祐初召为太学正迁博士后)
(为颍川吴王/宫教授卒)
崔贡(两浙名贤录字 (第 4b 页)
(□忽暴卒氏年二十七悲痛罔极又甚危其子含/哀调摄幸各保全中更衰落每至不给辄励其子)
(曰丈夫会有消长无事戚戚只恐海乾/人白头耳后家亦稍树年至八十四终)
陈襄 妻倪氏(明列女传定海人适郡陈襄襄卒氏年/三十无子家贫甚力女红以养姑人有)
(慕其姿者遣媒白姑氏煎 (第 8b 页)
(曰丈夫会有消长无事戚戚只恐海乾/人白头耳后家亦稍树年至八十四终)
陈襄 妻倪氏(明列女传定海人适郡陈襄襄卒氏年/三十无子家贫甚力女红以养姑人有)
(慕其姿者遣媒白姑氏煎 (第 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