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職官類
雜史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續道藏
绛同制置三司条例又荐维以代吕公著欲其兄弟
助己也曾公亮等皆以为如此必致人言绛亦言臣弟
必不敢当命既下 陈襄
既言其不可维力言兄绛方任
枢密副使兼条例司议论所及非一御史中丞于朝廷
阙失无所不当言不言则废公议言之 …… (第 9a 页)
司事尝赞上曰臣见王安石所陈非一皆至当之言
可用陛下宜深省察故安石尤德之(此语据王安石/五月五日所录)
御史知杂事陈襄
言窃闻已制命除韩绛枢密副使兼
参知政事绛以才望序迁固未为过然朝廷所以用绛
之意似乎不厚矣陛下始以王安 …… (第 12b 页)
两端当黜之 知杂陈襄
亦奏子韶回邪反覆阴荐子
渊为常平使者请罢其言职故也(朱本删 (第 20a 页)
陈襄
论子/韶以为时政记所)
(无今依新史复存之又/据襄奏增荐子渊事)初戬子韶皆以知县资序为
御史至是曾公 …… (第 20a 页)
(年十一月/咸未详)刑部郎中侍御史知杂事 陈襄同修起居注
(第 21a 页)
知杂事襄
累奏乞罢青苗法其第三奏曰陛下圣性
聪明固已晓然开悟但以王安石执议不变重违其意
物论喧然不加听察事之可 …… (第 21a 页)
知颍州告词又初极称其
材行中乃用数字言其罪后乃令带侍读学士以此示
天下天下皆知朝廷无纲纪小人何缘退听 陈襄
程颢
专党吕公著都无助陛下为治之实今天下事不如理
至多人臣为奸罔至众襄与颢曾有一言及之否专助 …… (第 25a 页)
小人若附吕公著得行其志则天
下之利皆归之既不得志又不失陛下奖用何为肯退
听而不为奸臣愚窃恐陛下非不知 陈襄
辈情状但患
斥逐人多故以言假借涵容且使安职此大不然彼不
谓陛下涵容乃谓陛下尚可欺罔故纷纷不止也龙
(第 25b 页)
  神宗
熙宁三年五月庚寅朔知明州卫尉卿王罕言州滨大
海外接蕃界城壁颓圯比岁邻郡荐饥多盗而戍卒不
满二百乞降度僧牒以完州城诏止以役兵修筑先是
上谓执政曰诸处奏罪人多踰城走逸城亦不可不修

王安石对曰南方修城恐非急过费财用亦可惜止令
转运司渐应副可也故有是诏
辛卯秘阁校理 同修起居注陈襄
兼直舍人院判吏部
流内铨兼天章阁侍讲先是上患无知制诰执政以祖
宗故事有直舍人院欲令襄为之王安石曰如此 …… (第 1b 页)
 太白昼见
乙未召辅臣观麦于后苑 司封员外郎直史馆同修
起居注蔡延庆兵部郎中集贤校理王益柔直舍人院
王安石谓益柔旧人且行义修饬不废学问故与延庆

并命直舍人院自太平兴国以后不复除时安石建议
欲令直舍人院者草李定词已乃除知制诰因举祖宗
旧例初以命 陈襄
襄辞不为遂并授两人 天章阁待
制孙固兼权管勾御史台知通进银台司代陈荐也王
安石谓荐必封駮李定除命韩绛 (第 3a 页)
区区才智浅薄不能宣畅圣问使
群愚早服尚何以塞明指裨大虑乎然臣初固疑京必
出于此盖京所恃以为心腹肾肠者 陈襄
刘攽而已重 (第 3b 页)
地栽种修河榆柳上批速如所奏庶早
宽陕西配卒之役先是王安石言臣伏见陛下宣谕中
书以知制诰阙令勘会蔡延庆 陈襄
等资历窃以陛下
擢人寘之高位纵不能得忠良智能之士助兴政理犹
当得其无损如 (第 7a 页)
陈襄
邪慝附下罔上阴合奸党兴讹造 …… (第 7a 页)
顾在廷之臣孰肯违流俗以助陛下消小
人之道者乎是以复冒昧言之伏惟陛下详酌是日安
石留身上谕安石曰见所论 陈襄
文字甚善襄延庆直
院皆未久所以且总未除外制安石曰良是宣力于外
者或未被奖擢此皆无劳能若令度越即何以劝 …… (第 8b 页)
陆佃/所编安石文字末)
(称九月日参知政事王安石劄子盖三年九月也安石/日录九月五日安石留身上曰见所论 陈襄
文字即此) (第 8b 页)
其兄
子克柔朝廷从之三子各迁一资二孙并为三班借职
乙未右龙武大将军柳州团练使宗绛封吴国公
丙申知制诰 直学士院陈襄
知陈州襄既忤王安石尝 (第 16b 页)

之故杀身破家僇及先人发掘邱垄岂得不预我事邪
(此据安国本传及司马光记问删修林希野史云富弼/知河阳 陈襄
为属县弼甚礼之富自并门入相襄在京)
(师迓富于中牟安石笑曰以道事人乃若是邪自是薄/之及安石执政士夫伺 …… (第 15b 页)
酉当是安国初对别无恩命久乃除校书司马光/所云盖得其实非礼除校书在国先也姑附注此曾布)
(匿其兄巩书及 陈襄
迎见富弼并当考讲义曰安石之/学尚不能同其弟况使天下同己乎雱以父之道光于)
(仲尼安石以子之贤为崇政殿 (第 16a 页)
(用人立党故欲用弼以其无私邪上曰吾闻弼公直无/私故用之充曰不然弼用私又甚于𤦺其所厚善者韩)
(维 陈襄
他日必先引此二人即臣言可验上默然公亮/闻之果急劝弼擢用维襄于是充复进曰臣向言如何)
(上意于是疑弼每 (第 9b 页)
僚奏带出外仍请旧禄妨废
诸司事务宜禁止之故也
癸未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宋敏求为龙图阁直学
士右司郎中 知制诰陈襄
为枢密直学士先是知制诰
邓润甫言近者群臣专尚告讦此非国家之美宜登用
淳厚之人以变风俗上嘉纳之居数日敏 (第 10b 页)
司从之赐判太常寺 陈襄
等银绢有差(赐银绢自三月/十九日移入)
 诏借河北路灾伤五分以上户麦种户一石 成都
府路钤辖转运司言 (第 3a 页)
来不除道也后卒如向言 新知
延州吕惠卿乞入朝许之 诏移庆州荔原堡都巡检
于大顺城从环庆路经略司请也  枢密直学士陈襄
等言太常寺主簿黄君俞力学笃行高出辈流博通诸
经多所撰述向举进士及试经义皆在高等擢为国子
监直讲昨以家 (第 11b 页)
为仪仗使判兵部许将为卤簿使判太常寺 陈襄
为礼
仪使权知开封府孙固为桥道顿递使 著作佐郎崇
文院校书张载兼知太常礼院载议礼于有司不合亟
罢归( (第 16a 页)
 诏福建转运司本路枪仗手彊勇出众为人所推者
给口劵差人押赴阙当等第收录即凶恶暴犯而未该

编配者再犯情重皆配充邻路本城卒
庚辰上批已差修塞决河提举官日久今皆在京师未
见端绪可令一员先往豫计兵夫宿寨趣什物薪粮有
备庶兴功之际率皆整办不至乏事后差判都水监宋
昌言 学士院言编修内诸司式所送本院式十卷编
学士员数并录表疏青辞祝文锁院敕设宿直之类看
详学士员数系朝廷临时除授若表疏青辞祝文或请
祷之意不同难用一律况朝廷待学士礼意稍异宣召

敕设尽出特恩关白中书枢密院止用咨报不同诸司
乞下本所以吏人差补及官物出入之类并立为式学
士所职更不编载从之 侍读邓润甫 陈襄
迩英阁进
读因言司马迁载秦汉以来君臣事迹有不可陈于君
父之前者如吕不韦传之类是也上曰类此者皆阙之
(第 2a 页)
乞追寝成命以厌公论诏
绾罢龙图阁待制以本官充集贤院学士知河阳
丁巳诏国子监丞主簿省一员
戊午判太常寺 枢密直学士陈襄
崇政殿说书同修起
居注太子中允集贤校理黄履太常博士集贤校理李
清臣秘书丞集贤校理王存详定郊庙奉祀礼文 (第 2b 页)
自陈本州试验若堪取应即给公据落籍本家一丁
 提举修闭曹村决口所言丙寅己塞决口诏改新闭
曹村埽曰灵平遣 枢密直学士陈襄
祭谢仍以都总管
燕达兼都大提举修护务令坚实及遣中使抚问赐燕 (第 16a 页)
因循不
革臣等以仪礼求其迹以尔雅辩其名以考工记约其
广深谨图上八庙异宫以始祖居中昭穆为左右以进
诏送 陈襄
等详定本朝可行典礼以闻然卒未果行也
(然卒未果行也六字从朱本增入详定所奏可行典礼/在四年十一月二十一 (第 13b 页)
讲知
谏院同修国史详定郊庙奉祀礼文宗正寺修玉牒官
告院判国子监黄履免追官勒停听赎铜除侍讲外差
遣并罢 枢密直学士陈襄
罚铜十斤季长坐受太学生
竹簟陶器升补内舍生不公及听请求履坐不察属官
取不合格卷子及对制不实襄坐请求皆 …… (第 19a 页)
陈荐为礼仪使御史中丞李定为仪仗使知开封府钱
藻为桥道顿递使同判太常寺 陈襄
为卤簿使后襄辞
疾以翰林学士蒲宗孟代之时中书言本朝命仪仗卤
簿二使或因阙官或缘误例御史中丞皆得领之今 (第 25a 页)
密直学士尚书右丞
致仕李参卒
乙亥诏濮安懿王夫人迁祔濮园其令礼官议所以将
奉礼仪以闻
丙子知审官东院 陈襄
乞委本院官重定本院敕令式
从之
丁丑翰林学士章惇言窃稽典礼下不得诔上则大行 …… (第 3a 页)
任太子少师致仕张方平知制诰李清臣
罚铜三十斤端明殿学士司马光户部侍郎致仕范镇
知开封府钱藻知审官东院 陈襄
京东转运使刘攽淮
南西路提点刑狱李常知福州孙觉知亳州曾巩知河
中府王汾知宗正丞刘挚著作佐郎黄庭坚卫尉 …… (第 19a 页)
辈固无足论乃若方平与司马光范镇钱藻 陈襄
曾巩
孙觉李常刘攽刘挚等盖皆略能诵说先王之言辱在
公卿士大夫之列而陛下所当以君臣之义望之者所
怀如此 (第 20b 页)
(云尔/当考) 枢密直学士兼 侍读陈襄

乙亥元德皇后忌以虞主在道罢奉慰行香及虞主至
自永昭陵值明德皇后忌亦如之
丙子诏闻河北京东西河东陜 (第 4b 页)
定官具合更改礼文以闻而 陈襄
李清臣王存陆佃等
各以所见列上襄言谨案周礼大司乐以圜钟为宫冬
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六变以祀天神以函钟 …… (第 6b 页)
内骚扰也
庚午宰臣王圭言弟职方郎中珫昨管勾大行太皇太
后山陵使司笺表乞推恩诏以珫为蔡河拨发 诏蠲
枢密直学士陈襄
所负侵用杭州公使钱五千缗以
襄卒故不追 诏知沅州客省副使谢麟再任迁一子 (第 17b 页)
 黠戛斯朝贡图十卷(吕述/撰)富韩公入国语录一卷

余襄公奉使录一卷  陈襄
奉使录一卷 贺正人使
例一卷 南北国信记一卷 通好后南北人使姓名
录一卷 使辽图抄一卷(沈括/撰)(第 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