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樂類
經解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雜史類
詔令類
法制類
器用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醫家類
法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現代詩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为对病之药也苏氏曰张释之谏汉文帝秦任刀笔
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弊徒文具无恻隐之实
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至于 二世 天下土崩今以啬夫
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无其实凡
释之所论则康王以告毕公者也
集说( (第 18b 页)
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弊徒文具无恻隐之实
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至于 二世 天下土崩今以啬夫
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无其实凡
释之所论则康王以告毕公者也
集说( (第 18b 页)
而斩之义乃是以服制亦至五世而绝以证君子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注)一世亲兄弟期 二世
初从兄弟大功三世再从兄弟小功四世则三从兄弟缌麻至五世则但袒免而无正服同姓之亲至此而杀减也袒当衣免当冠 (第 79b 页)
独诸侯惧也吾民先叛矣汤武皆畏之故汤以惭德
令诸侯曰懔懔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其敢复言兵乎
武王之偃武则汤之惭德也秦汉惟不知此故始皇
不及 二世 而天下乱汉虽不亡然诸侯功臣皆叛高
祖以流矢崩皆不偃武之过也
张氏曰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此所以贵于偃 (第 5b 页)
令诸侯曰懔懔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其敢复言兵乎
武王之偃武则汤之惭德也秦汉惟不知此故始皇
不及 二世 而天下乱汉虽不亡然诸侯功臣皆叛高
祖以流矢崩皆不偃武之过也
张氏曰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此所以贵于偃 (第 5b 页)
史记书之甚明于邹峄泰山之)
(罘琅邪会稽无不先言立后言刻者惟于碣石则云刻碣石门门自是石不须立也) 二世 元
年东行郡县到碣石汉书武帝元封元年东巡海
上至碣石此海滨之山斗入海者(封禅书成山斗入海索隐 (第 31b 页)
(罘琅邪会稽无不先言立后言刻者惟于碣石则云刻碣石门门自是石不须立也) 二世 元
年东行郡县到碣石汉书武帝元封元年东巡海
上至碣石此海滨之山斗入海者(封禅书成山斗入海索隐 (第 31b 页)
者更众至武帝尤甚故云旁求儒
雅诗小雅曰匪先民是程匪大猷是经彼注云猷道也大道即
先王六籍是也伏生名胜为 秦二世 博士儒林传云孝文帝时
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巳九十
有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 (第 12a 页)
雅诗小雅曰匪先民是程匪大猷是经彼注云猷道也大道即
先王六籍是也伏生名胜为 秦二世 博士儒林传云孝文帝时
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巳九十
有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 (第 12a 页)
师外顺何必毒之毒夫人之不顺也斯民从而师得
其正以义不以利也若己心不顺而毒之师不得其
正以利动也民亦从之而终有咎秦之兼并 二世 而
亡吴之破越旋踵而沼可知师之尚贞不尚利矣且
水行地中乃民所以得粒食之𧰼治则师寓于农乱 (第 57b 页)
其正以义不以利也若己心不顺而毒之师不得其
正以利动也民亦从之而终有咎秦之兼并 二世 而
亡吴之破越旋踵而沼可知师之尚贞不尚利矣且
水行地中乃民所以得粒食之𧰼治则师寓于农乱 (第 57b 页)
自焚书之后学校废之已久自坑儒之后儒雅逃散
于四方至汉兴乃开设学校而旁求之谓之旁则求
之非一方也伏生名胜为 秦二世 博士儒林傅云汉
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臣晁 (第 13b 页)
于四方至汉兴乃开设学校而旁求之谓之旁则求
之非一方也伏生名胜为 秦二世 博士儒林傅云汉
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臣晁 (第 13b 页)
(王谓文王为穆考成王称武工为昭考则自其始祔/而然盖但以左右为昭穆而不以昭穆为尊卑也愚)
(按后稷为始封之君其庙居中自 二世 为昭三世为/穆递数至十五世而文王庙次当穆十六世而武王)
(庙次当/昭也)此乃言王率诸侯以祭武王庙也 (第 40a 页)
(按后稷为始封之君其庙居中自 二世 为昭三世为/穆递数至十五世而文王庙次当穆十六世而武王)
(庙次当/昭也)此乃言王率诸侯以祭武王庙也 (第 40a 页)
讥世卿恶宋三世无大夫即据此傅但以事实核之
则实不然宋桓公之夫人卫女也国风有河广之诗
襄公之夫人王姬也后逐昭公而立文公此 二世 则
皆外娶矣且宋之患正在戴桓诸族世卿执政耳何
谓公族以弱乎外戚专权此自汉世之弊不可以言
宋也刘 (第 44b 页)
则实不然宋桓公之夫人卫女也国风有河广之诗
襄公之夫人王姬也后逐昭公而立文公此 二世 则
皆外娶矣且宋之患正在戴桓诸族世卿执政耳何
谓公族以弱乎外戚专权此自汉世之弊不可以言
宋也刘 (第 44b 页)
(周室遂微也言秦正起亦由此孛星秦本纪云始皇/名正以二十六年灭周而并天下故云诸侯相兼为)
(秦所灭也始皇 胡亥 并悉焚书圣/人之道于斯绝矣故曰燔书道绝)
盗杀陈夏彄夫音义(夏户雅反一本作廉彄苦侯反又/古侯反一本作 …… (第 11a 页)
(彼下文从成则楚王横成则秦帝苏公居赵秦兵不/敢东伐张仪在秦楚兵绝于西是也苏公既死张仪)
(以横灭从是从横相灭之败也始皇据秦藉灭周之/资而殄六国项羽因 胡亥 之虐而笼括天下皆非受)
(命之帝但为刘氏驱其狐狸除其豺狼而已故曰秦/项驱除虐亦有作害者尔时天下土崩 …… (第 17a 页)
(天命之后乃作春秋矣即上云治世之要务义亦通/于此注得麟至之状解云演孔图文也疾作王者之)
(法孔氏圣人将欲没矣周王姬氏将亡是以十三年/冬彗星出于东方矣秦始皇名正方欲起为天子其)
(子 胡亥 破先王之术当尔之时书契纪纲尽皆散乱/唯有孔氏春秋口相傅者独存而不绝孔子闻之使)
(子夏往视其血书其 …… (第 22a 页)
(之形状矣案秦本纪云秦皇为无道周人以旧典非/之乃用李斯之谋欲以愚黔首于是燔诗书云然则)
(始皇燔诗书而言胡破术者谓始皇燔之不尽 胡亥/ 亦燔之科举之亦何伤云孔子仰推天命者谓仰推)
(寻天命即端门之命是也云俯察时变者即螽虫冬/踊彗星埽旦 …… (第 22b 页)
圣人作经为天下法不苟记祖所逮闻而已且如所
言祖者谓曾祖乎高祖乎如谓曾祖孔子曾祖防叔
则孔父三世之孙如谓高祖孔子高祖祈父亦孔父
二世 之孙孔父死于桓二年其孙不得见隐明矣计 (第 27b 页)
(秦所灭也始皇 胡亥 并悉焚书圣/人之道于斯绝矣故曰燔书道绝)
盗杀陈夏彄夫音义(夏户雅反一本作廉彄苦侯反又/古侯反一本作 …… (第 11a 页)
(彼下文从成则楚王横成则秦帝苏公居赵秦兵不/敢东伐张仪在秦楚兵绝于西是也苏公既死张仪)
(以横灭从是从横相灭之败也始皇据秦藉灭周之/资而殄六国项羽因 胡亥 之虐而笼括天下皆非受)
(命之帝但为刘氏驱其狐狸除其豺狼而已故曰秦/项驱除虐亦有作害者尔时天下土崩 …… (第 17a 页)
(天命之后乃作春秋矣即上云治世之要务义亦通/于此注得麟至之状解云演孔图文也疾作王者之)
(法孔氏圣人将欲没矣周王姬氏将亡是以十三年/冬彗星出于东方矣秦始皇名正方欲起为天子其)
(子 胡亥 破先王之术当尔之时书契纪纲尽皆散乱/唯有孔氏春秋口相傅者独存而不绝孔子闻之使)
(子夏往视其血书其 …… (第 22a 页)
(之形状矣案秦本纪云秦皇为无道周人以旧典非/之乃用李斯之谋欲以愚黔首于是燔诗书云然则)
(始皇燔诗书而言胡破术者谓始皇燔之不尽 胡亥/ 亦燔之科举之亦何伤云孔子仰推天命者谓仰推)
(寻天命即端门之命是也云俯察时变者即螽虫冬/踊彗星埽旦 …… (第 22b 页)
圣人作经为天下法不苟记祖所逮闻而已且如所
言祖者谓曾祖乎高祖乎如谓曾祖孔子曾祖防叔
则孔父三世之孙如谓高祖孔子高祖祈父亦孔父
二世 之孙孔父死于桓二年其孙不得见隐明矣计 (第 27b 页)
驷驖三章章四句
小戎美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彊而征伐
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曰秦襄公/诗平王时)
(○李氏曰史记秦仲诛西戎西戎杀之宣王召其子庄/公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至杀幽王骊山下襄公)
(将兵救周有功平王封襄公为诸侯十二年伐戎至岐/而卒善乎苏东坡有言云秦民好战之心嚣然而未已)
(也是故不可与休息而至于亡夫为国家者岂可使其/风俗有好战之心哉观后稷之稼穑则可以知周家卜)
(世卜年之过其历观襄公之使民矜其车甲则可以知/秦之传祚 二世 而不及其期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
(者有渐矣○朱氏曰西戎方彊则征伐宜休矣而不休/征伐不休则国人宜怨矣 …… (第 6b 页)
小戎三章章十句
蒹葭(音兼/加)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曰/秦)
(襄公诗平王时○苏氏曰蒹葭之方盛也苍苍其彊劲/而不适于用至于白露凝戾为霜然后坚成可施用于)
(人秦起于西垂与戎狄杂居本以彊兵富国为先襄公/耕战自力而不知以礼义终成之岂不苍然盛哉然君)
(子以为未成故其后世狃于利而不知义至商君厉之/以法卒以此胜天下既胜之后 二世 而亡其数有以取)
(之矣戾祭义为燥之义○曹氏曰礼者国之干也有礼/则虽弱而犹存无礼则虽彊而必亡昔齐桓公 (第 12a 页)
小戎美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彊而征伐
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曰秦襄公/诗平王时)
(○李氏曰史记秦仲诛西戎西戎杀之宣王召其子庄/公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至杀幽王骊山下襄公)
(将兵救周有功平王封襄公为诸侯十二年伐戎至岐/而卒善乎苏东坡有言云秦民好战之心嚣然而未已)
(也是故不可与休息而至于亡夫为国家者岂可使其/风俗有好战之心哉观后稷之稼穑则可以知周家卜)
(世卜年之过其历观襄公之使民矜其车甲则可以知/秦之传祚 二世 而不及其期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
(者有渐矣○朱氏曰西戎方彊则征伐宜休矣而不休/征伐不休则国人宜怨矣 …… (第 6b 页)
小戎三章章十句
蒹葭(音兼/加)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曰/秦)
(襄公诗平王时○苏氏曰蒹葭之方盛也苍苍其彊劲/而不适于用至于白露凝戾为霜然后坚成可施用于)
(人秦起于西垂与戎狄杂居本以彊兵富国为先襄公/耕战自力而不知以礼义终成之岂不苍然盛哉然君)
(子以为未成故其后世狃于利而不知义至商君厉之/以法卒以此胜天下既胜之后 二世 而亡其数有以取)
(之矣戾祭义为燥之义○曹氏曰礼者国之干也有礼/则虽弱而犹存无礼则虽彊而必亡昔齐桓公 (第 12a 页)
(稷生斄茧斄茧生叔均自后稷至公刘十馀/世按世本自公刘历庆节皇仆差弗伪榆公)
(非辟方高圉侯牟亚圉云都太公组绀诸盩/十有 二世 而生古公亶父史记以不窋为后)
(稷子而又缺辟方侯牟云都诸盩四世遂谓/后稷至文王为十五世许氏曰 (第 1b 页)
(非辟方高圉侯牟亚圉云都太公组绀诸盩/十有 二世 而生古公亶父史记以不窋为后)
(稷子而又缺辟方侯牟云都诸盩四世遂谓/后稷至文王为十五世许氏曰 (第 1b 页)
昭考武王也庙制太祖居中左昭右穆周庙文王当
穆武王当昭故书称穆考文王而此诗及访落皆谓
武王为昭考(辑录通释曰后稷为始封之君其庙居/中自 二世 为昭三世为穆递数至十五)
(世而文王庙次当穆十六/世而武王庙次当昭也)此乃言王率诸侯以祭武
王庙 (第 31b 页)
穆武王当昭故书称穆考文王而此诗及访落皆谓
武王为昭考(辑录通释曰后稷为始封之君其庙居/中自 二世 为昭三世为穆递数至十五)
(世而文王庙次当穆十六/世而武王庙次当昭也)此乃言王率诸侯以祭武
王庙 (第 31b 页)
(也若武玉谓文王为穆考成王称武王为昭考则自/其始祔而然盖但以左右为昭穆而不以昭穆为尊)
(卑也○安成刘氏曰后稷为始封之君其庙居中自 二世 为昭三世为穆递数至十五世而文王庙次当)
(穆十六世而武/王庙次当昭也)此乃言王率诸侯以祭武王庙也( (第 34b 页)
(卑也○安成刘氏曰后稷为始封之君其庙居中自 二世 为昭三世为穆递数至十五世而文王庙次当)
(穆十六世而武/王庙次当昭也)此乃言王率诸侯以祭武王庙也( (第 3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