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樂類
經解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雜史類
詔令類
法制類
器用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醫家類
法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現代詩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杀而得天下其不善之所积者厚矣苟使扶苏立则
秦未可以遽亡也故始皇崩于沙丘而扶苏卒以得
罪重之以 二世 之暴戾而秦遂以灭此天实以秦之
社稷有必亡之理则扶苏为之子而终亦不得存也
论至于此则是天地报应之理 (第 26a 页)
秦未可以遽亡也故始皇崩于沙丘而扶苏卒以得
罪重之以 二世 之暴戾而秦遂以灭此天实以秦之
社稷有必亡之理则扶苏为之子而终亦不得存也
论至于此则是天地报应之理 (第 26a 页)
其道不计其功而功之所获自及于无穷若秦人焚
诗书灭礼乐奋其私意而不师古自以为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而传祚才 二世 而亡此不克永世者也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惟
敩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监于先王 (第 39b 页)
诗书灭礼乐奋其私意而不师古自以为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而传祚才 二世 而亡此不克永世者也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惟
敩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监于先王 (第 39b 页)
宋忠云胡徙居新蔡平侯徙下蔡然汉地理志汝南
上蔡县注云故蔡国周武王叔度所封度放成王封
其子胡十八世从新蔡新蔡县注云平侯自蔡徙此
后 二世 徙下蔡杜元凯左传注与夫陆氏纂例其说
正与地理志合平侯徙下蔡即春秋哀二年蔡迁于 (第 34b 页)
上蔡县注云故蔡国周武王叔度所封度放成王封
其子胡十八世从新蔡新蔡县注云平侯自蔡徙此
后 二世 徙下蔡杜元凯左传注与夫陆氏纂例其说
正与地理志合平侯徙下蔡即春秋哀二年蔡迁于 (第 34b 页)
法使有国家授受之际皆得以是为法奸人孰得而
窥之奉始皇之于扶苏岂有异志惟不能显示于天
下李斯又不能显而立之故赵高 胡亥 得以乱之论
者不此之虑而谓其不当释丧服以服衮冕此不知
变之论也伊训曰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以冕 (第 37b 页)
窥之奉始皇之于扶苏岂有异志惟不能显示于天
下李斯又不能显而立之故赵高 胡亥 得以乱之论
者不此之虑而谓其不当释丧服以服衮冕此不知
变之论也伊训曰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以冕 (第 37b 页)
以咎周则其利口盖优为之也盖治病者必知所受
病之处殷民之不善盖在于此故康王以戒毕公也
苏氏谓秦俗似商俗 秦二世 似纣张释之所陈则康
王以告毕公者也其言是矣殷民之居旧都者康叔
治之而其士大夫之同恶者则迁之成周以 (第 15b 页)
病之处殷民之不善盖在于此故康王以戒毕公也
苏氏谓秦俗似商俗 秦二世 似纣张释之所陈则康
王以告毕公者也其言是矣殷民之居旧都者康叔
治之而其士大夫之同恶者则迁之成周以 (第 15b 页)
也太王居豳狄至则去之不有其有也舜明四目达
四聪宾于四门四门穆穆不简于用贤也则大有之
为大应天而时行盖可知矣是以秦非不强且大也
卒于 二世 而灭邹鲁非无贤也而卒不能举曷足以
称大有之元亨哉(易/说)
白云郭氏曰同人之六二不能大同者也非其 (第 5b 页)
四聪宾于四门四门穆穆不简于用贤也则大有之
为大应天而时行盖可知矣是以秦非不强且大也
卒于 二世 而灭邹鲁非无贤也而卒不能举曷足以
称大有之元亨哉(易/说)
白云郭氏曰同人之六二不能大同者也非其 (第 5b 页)
右穆差次而南)盖太祖之庙始封之君居之昭之北庙 二
世 之君居之穆之北庙三世之君居之昭之南庙
四世之君居之穆之南庙五世之君居之庙皆南
向各有门堂寝室而墙宇四 …… (第 53b 页)
向明故谓之昭北向者取其深远
故谓之穆盖群庙之列则左为昭而右为穆祫祭
之位则北为昭而南为穆也曰六世之后 二世 之
主既祧则三世为昭而四世为穆五世为昭而六
世为穆乎曰不然也昭常为昭穆常为穆礼家之
说有明文矣盖 (第 54b 页)
二世 祧则四世迁昭之北庙六世
祔昭之南庙矣三世祧则五世迁穆之北庙七世
祔穆之南庙矣昭者祔则穆者不迁穆者祔则 …… (第 54b 页)
为穆故谓其子为昭管蔡郕霍者文王之子也武王于庙次为昭故谓其子为穆䢴晋应韩者武王
之子也)曰庙之始立也 二世 昭而三世穆四世昭而
五世穆则固当以左为尊而右为卑矣今乃三世
穆而四世昭五世穆而六世昭是则右反为尊而 (第 55b 页)
世 之君居之穆之北庙三世之君居之昭之南庙
四世之君居之穆之南庙五世之君居之庙皆南
向各有门堂寝室而墙宇四 …… (第 53b 页)
向明故谓之昭北向者取其深远
故谓之穆盖群庙之列则左为昭而右为穆祫祭
之位则北为昭而南为穆也曰六世之后 二世 之
主既祧则三世为昭而四世为穆五世为昭而六
世为穆乎曰不然也昭常为昭穆常为穆礼家之
说有明文矣盖 (第 54b 页)
二世 祧则四世迁昭之北庙六世
祔昭之南庙矣三世祧则五世迁穆之北庙七世
祔穆之南庙矣昭者祔则穆者不迁穆者祔则 …… (第 54b 页)
为穆故谓其子为昭管蔡郕霍者文王之子也武王于庙次为昭故谓其子为穆䢴晋应韩者武王
之子也)曰庙之始立也 二世 昭而三世穆四世昭而
五世穆则固当以左为尊而右为卑矣今乃三世
穆而四世昭五世穆而六世昭是则右反为尊而 (第 55b 页)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言心争夺而至于危亡也(辅氏曰自当时观之孟子之说似若遇当然其后六
国卒并于秦而秦亦不 二世 而亡则孟子之言验矣)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白圭名丹周人也欲更税法二十分而取其一分 (第 21a 页)
言心争夺而至于危亡也(辅氏曰自当时观之孟子之说似若遇当然其后六
国卒并于秦而秦亦不 二世 而亡则孟子之言验矣)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白圭名丹周人也欲更税法二十分而取其一分 (第 21a 页)
云峰分贴似未尽(丙辰七月家谈九月念二志) 苏子瞻告神宗
曰臣始以为鄙夫之患失不过备位以苟容及观李
斯忧蒙恬之夺其权则立 二世 以亡秦卢杞忧怀光
之数其恶则误德宗以再乱其心本于患失其祸乃
至于丧邦可为此章注疏
古者民有三疾节 (第 19a 页)
曰臣始以为鄙夫之患失不过备位以苟容及观李
斯忧蒙恬之夺其权则立 二世 以亡秦卢杞忧怀光
之数其恶则误德宗以再乱其心本于患失其祸乃
至于丧邦可为此章注疏
古者民有三疾节 (第 19a 页)
康为句亶王红为鄂王执庇为越章王此僭王之始
又八世至熊仪是为若敖又 二世 至熊眴是为鼢冒
又一世至熊通是为武王武王十九年入春秋侵随
于桓之六年合诸侯于桓之八年围鄾败邓于桓 (第 19b 页)
又八世至熊仪是为若敖又 二世 至熊眴是为鼢冒
又一世至熊通是为武王武王十九年入春秋侵随
于桓之六年合诸侯于桓之八年围鄾败邓于桓 (第 19b 页)
祷不及但名之曰鬼而已案注疏以文武不迁之庙
为二祧足七庙之数实止于五庙将与诸侯何异盖
文武 二世 室当在七庙之外此朱子所以取刘歆之
说也张子曰庙祧坛墠之法与经多不合恐别是一
法非世之达礼
诸侯立 (第 7a 页)
为二祧足七庙之数实止于五庙将与诸侯何异盖
文武 二世 室当在七庙之外此朱子所以取刘歆之
说也张子曰庙祧坛墠之法与经多不合恐别是一
法非世之达礼
诸侯立 (第 7a 页)
(者至如朱子谓初立一昭一穆亦百世不迁则苟非/德如文武安足以当之故不如宗无常数之说于理)
(为长若拘摹文武 二世 室之制定为九庙则不经之/甚者也陈祥道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自虞至周之)
(所不变也是故虞书禋于六宗以见 (第 3b 页)
(为长若拘摹文武 二世 室之制定为九庙则不经之/甚者也陈祥道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自虞至周之)
(所不变也是故虞书禋于六宗以见 (第 3b 页)
无立(何氏曰过高祖不得复立庙大戴礼诸/侯迁庙注亲过高祖则毁庙而递迁之)故二昭
二穆与太祖而五者诸侯之庙制也(见王制朱子曰/太祖始封之君)
(昭之北庙 二世 之君居之穆之北庙三世之君居之/昭之南庙四世之君居之穆之南庙五世之君居之)
(太祖之庙百世不迁馀/四 (第 34a 页)
二穆与太祖而五者诸侯之庙制也(见王制朱子曰/太祖始封之君)
(昭之北庙 二世 之君居之穆之北庙三世之君居之/昭之南庙四世之君居之穆之南庙五世之君居之)
(太祖之庙百世不迁馀/四 (第 3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