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樂類
經解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雜史類
詔令類
法制類
器用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醫家類
法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現代詩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四之火又不敢犯乎其五上下两无所容则火止于
 四而已故必至于焚如死如成灰弃如而后已也如
 者助语辞此爻暴秦似之秦法如火始皇旧火也
 世
新火也故至死弃而后已坎性下三在下卦之上 (第 41b 页)
 民乐于为善使民不敢为恶者其法莫严于秦使民

 乐于为善者其德莫厚于周然秦止于 二世
而周至
 于八百年有天下者可以鉴矣
无逸
 逸者人君之大戒自古有国家未有不以勤而兴以
 逸而废者周公 (第 40a 页)
 克作天牧尔之所当惩也夫刑之不中至于殄绝厥
 世凡为天牧者莫不皆然故前世酷吏如郅都王温
 舒周兴来俊臣之属皆就诛灭而秦任法律 二世

 亡吁可畏哉
王曰呜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
朕言庶有格命今尔罔不由慰日勤尔罔或戒不 (第 18b 页)
郑咸黜不端以绥定王家则是兄弟之能率先王之命
也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髭王亦克能脩其
职诸侯服享 二世
共职王室其有閒王位诸侯不图而
受其乱灾至于灵王生而有髭王甚神圣无恶于诸侯
灵王景王克终其世今王室乱单 …… (第 31a 页)
臼奔申申伯与鄫及西戎伐周)
(战于戏幽王死诸侯废伯服而立宜臼是为平王东迁/郏鄏颓带之乱见前定王襄王孙 二世
灵景也閒王位)
(谓子朝也今子朝以为王猛受乱灾谓楚也今子朝以/为晋灵王定王孙景王灵王子刘狄即刘鼢壹专 (第 32b 页)
 谦废大义宋之乱宣公启之而穆公成之也宣公舍
 其子而立其弟是以小廉乱大分也穆公又舍其嗣
 而归其侄是以小谦废大义也故宋之乱者 二世

 穆之罪也圣人非不尚贤也尚贤而隳分义则争且
 乱故非朱均虽尧舜不苟逊也益非不贤也禹传启
 而不授 …… (第 22a 页)
 苟不启乱则大禹无事乎传子以求异于尧舜也愚
 窃怪后世有启之贤而不传以务过大禹无朱均之
 子而苟逊以僭拟尧舜也宋宣穆再逊而再乱篡夺
  二世
迄襄公而始定襄公不悛而又欲逊公子目夷
 幸目夷不受而其乱遂已不然宋之祸又未艾也故
 愚因穆公之卒明分 (第 22b 页)
 大义灭亲霸主之略也姜氏齐桓之子尔石厚与州
 吁游石碏杀之君子以为义况姜氏淫于叔而杀其
 子鲁国乱者 二世
其罪又岂特与州吁者比杀之又
 何訾哉吾不訾其杀哀姜而惜其不诛庆父也方庆 (第 4a 页)
 小人为恶内有所不安则谄事鬼神以要福季氏逐
 君天地所不容何有于炀公炀公伯禽之子自炀至
 昭凡二十有 二世
矣神灵何在季氏立宫而祀之何
 为者哉彼中有所不足疑得罪于周公伯禽故为之
 祀其子所谓媚灶者是也定公即 (第 3a 页)
 (帝除挟书之律立学兴教招聘名士文景以后儒者/更众至武帝尤甚故云旁求儒雅诗小雅曰匪先民)
 (是程匪大猷是经彼注云猷道也大道即先王六籍/是也伏生名胜为 秦二世
博士儒林传云孝文帝时)
 (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冇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已九十有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 (第 27b 页)
 (辟难越去王都则有晋郑咸黜不端以绥定王家则/是兄弟之能率先王之命也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

 (曰周其有髭王亦克能脩其职诸侯服享 二世
共职/王室其有閒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至于灵王)
 (生而有髭王甚神圣无恶于诸侯灵王景王克终其/世今 (第 36a 页)
 曰周礼左宗庙则五庙皆当在公宫之东南同为都

 宫太祖之庙在北 二世
居昭之北庙三世居穆之北
 庙四世居昭之南庙五世居穆之南庙庙皆南向各
 有门堂室寝而墙宇四周焉惟太祖百 …… (第 4a 页)
 牖下而南向群穆皆列于南牖下而北向南向者取

 其向明故谓之昭北向者取其深远故谓之穆曰六
 世之后 二世
之主既祧则三世为昭而四世为穆五
 世为昭而六世为穆乎曰不然昭常居昭穆常居穆
  (第 4b 页)
二世
祧则四世迁昭之北庙六世祔昭之南庙矣三
 世祧则五世迁穆之北庙七世祔穆之南庙矣昭祔
 则穆不迁穆祔则昭 …… (第 4b 页)
 王称武王为昭考自其始祔已然而左传以管蔡郕

 霍为文之昭䢴晋应韩为武之穆虽其既远犹不易
 也曰 二世
昭而三世穆四世昭而五世穆则左为尊
 右为卑矣今乃三世穆而四世昭五世穆而六世昭
 是右反为尊左反为卑也 (第 5a 页)
 渠立其子康为句亶王红为鄂王执疵为越章王此

 僣王之始又八世至熊仪是为若敖又 二世
至熊眴
 是为鼢冒又一世至熊通是为武王武王十九年入
 春秋侵随于桓之六年合诸侯于桓之八年围鄾败
 邓 (第 9a 页)
  诛申侯以复父仇立其子以慰母志天理昭人心
  奋不待后日秦文之逐而周辙西矣呜呼秦赵高
  手握兵柄推刃 二世
而子婴一乳臭不动声色有
  以制高之命况奄有六百里之京师者乎乃平既
  委靡而当时诸侯秦襄利取镐京郑 …… (第 7b 页)
  谗每在去后君子日在君侧群邪有所畏而不敢
  小人谮君子必伺其间隔孟子致王忧十寒于去
  后赵高使 二世
人不得见而后鹿马之计行霍光
  出沐而后上官之谮入自古小人排君子未有不 (第 12a 页)
          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
 齐
  或曰郑卫小国诗之多如此齐大国自太公至襄
  公十有 二世
止十一篇一可疑也代有贤君皆刺
  诗二可疑也十一篇中安得有泱泱大风岂季札
  所观别有齐诗齐桓之功艳 (第 1a 页)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岂于立国之初为此不祥之言
 况西戎未殄非可苟安盖劝之以养晦也不然深居
 逸乐乃赵高之所以愚 二世
者岂嬴氏开国之初而 …… (第 3b 页)
 小戎三章章十句

  儒者以秦有天下 二世
而亡因归咎此诗此不识
  时势者之言也西戎杀秦仲尽灭犬丘大骆之族
  夫且弑幽王掳褒姒周辙遂东凡为臣 …… (第 8a 页)
 临其穴惴惴其慄集传作生纳圹中说本扬子然此

 种奇恶始皇 胡亥
所施于工匠者穆康虽暴应不至
 此据括地志及陶潜诗三良别有冢生纳圹中实无
 其事君子求死易处死难三良如 (第 13a 页)
 公之旧也商颂则三宗皆有颂随时而递增者也
  而商颂之同于周者祖功宗德百世不迁始得为
  颂故周太祖 二世
室皆有颂而成康亲尽则祧无
  所谓颂也商则太祖三宗皆有颂而盘庚祖甲虽
  曰贤君亲尽则祧亦未闻有颂也 (第 17b 页)
 对病之药也苏氏曰张释之谏汉文帝秦任刀笔之
 吏争以亟(咅/棘)疾苛(咅何/急也)察相高其弊徒文具无恻隐
 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至于 二世
天下土崩今以
 啬(咅/色)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无
 其实凡释之所论(去/声)则康王以 (第 6b 页)
 昔者尝读太史迁史记至秦本记而知始皇之所以

 失者盖不胜计也末年以游豫之失遂亡厥躯而骊
 山阿房之役民不堪命在后之似所宜鉴而惩之也
  胡亥
今日即位明日与赵高谋曰先帝循行郡县以
 示威强服海内今宴然不巡行即见弱矣乃东行郡
 县至会稽尽刻始皇 …… (第 8a 页)
 也其令复作阿房宫如始皇计呜呼此蛊之六四所

 谓裕父之蛊也夫当斯时也不能干其蛊而增裕之
 何也太史迁曰 胡亥
极愚骊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
 前策又称诵其言曰凡所以为贵天下者肆意极欲
 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呜呼彼以罢 (第 8b 页)
 (依本义所列位/次用后天八卦)
(右图本诸卫氏元包即京房所用○按京房八宫卦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首乾宫次震宫次坎宫次艮宫中)
(卷首坤宫次巽宫次离宫次兑宫又依男女长少为序/盖专主八纯宫变六十四卦也下卷杂论卜筮首论圣)
(人作易揲蓍布卦次及纳甲法次二十四气候/配卦与夫天地人鬼四易皆本此八纯卦立说)
(黄元公曰孔子云易始于一分于三盛于五终于上又/曰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
(究也乃复变而为一本宫纯卦是也自一世以至归魂/则变而为七矣于是变大有之中阴为阳是谓纯乾之)
(卦道家所谓九还也合八卦而为九复合九卦而为一/神乎神乎○八纯卦为命宫变卦之祖也一世 二世
三)
(世四世五世有子孙相禅之义五行传变之机儒言一/气之传道家九还之丹皆表之矣六变为游七变为归) …… (第 60b 页)
  附世应例
(项平庵曰京氏易法只用八卦为本得本卦者皆以上/为世爻得归魂卦者皆以三为世爻亦因下体复得本)
(卦而三在本卦为上也其馀六卦皆以所变之爻为世/世之对为应凡其所谓变者非以九六变也皆自八纯)
(卦积而上之知其为某爻之所变耳如乾本卦上九为/世九三为应乾初变姤为一世卦初六为世九四为应)
(再变遁为 二世
卦六二为世九五为应三变否为三世/卦六三为世上九为应四变观为四世卦六四为世初)
(六为应五变剥为五世卦 …… (第 67a 页)
  附飞伏例
(项平庵曰京房于世爻用飞伏法凡卦见者为飞不见/者为伏其在八卦止以相反者为伏乾见伏坤之类皆)
(以全体相反也至变卦所变世卦则不然自一世至五/世同以本生纯卦为伏盖五卦皆一卦所变至游归二)
(卦则又近取所从变之卦为伏如乾一世姤姤下体巽/则飞为巽初辛丑伏仍用乾初甲子 二世
遁飞艮二丙)
(午伏仍用乾二甲寅之类至五世皆以本卦乾爻为伏/者也自五世复下为游魂卦剥四变晋是艮变其飞 (第 67b 页)
 (而已泰言健顺则乾坤之德也否言刚柔则其质也/ 杨诚斋曰不交之病非一君臣相猜犹不交之外)
 (也德宗言卢杞奸邪朕殊不觉此耳不交于目也 二/世
笑赵高之鹿马而信其言以关东盗无能为此目)
 (不交于耳也一身之中耳目不交否可知矣取时论/曰彖以内外取 (第 36a 页)
 能正家非家罪也汉成帝嬖赵后而制于赵后始于
 舞掌之宠高宗嬖武后而制于武后始于聚麀之污
 岂惟夫妇君臣亦然 二世
之于赵高明皇之于禄山
 是也 (第 1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