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政書類
史鈔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祖府使憬。曾祖观察使伦。外祖宗室莲城君𤁰。继配李夫人。系出璿源。茂松守亿年女。淮阳都正孝礼孙。栗谷 李文成公。
于夫人为近戚。而其祭夫人文。有曰谱系玉叶。生禀蕙质。择配于归。爰鼓琴瑟。藩垣喉舌。赖戒鸡鸣。慈如穆姜 (第 439H 页)
独醒。聚分有理。名色始形。名随人立。党岂我名。昔程叔子。绳直准平。而亦不免。川洛之争。在 宣庙朝。有 李文成。
愿入其党。 圣教昭明。有敢侮余。并诬前贤。千世在后。百世在前。俯仰无怍。腔血炳然。作为铭诗。表揭幽阡 (第 233H 页)
。而俱有所失。今所谓荡平者。亦不过外面苟合。为后世讥。 上意主荡平。丝纶间多过中。公因端加勉。命公制 李文成公
致侑文。仍差祭官。圣意有在也。公与关西伯宋真明入侍。论江边事。因提畿内饥状。 上命公安集。还白七邑大 (第 513H 页)
者。于古盖未尝有记焉。余尝闻父兄长老每谈本朝人材。必太息言 穆陵之世。穆陵之世。诚多人材。纯儒大贤如 李文成,
成文简,柳文忠,郑寒冈。名公卿如尹海原兄弟。郑寅城,李汉阴,鳌城诸公。不可胜数。此其人其身不用。其言 (第 501L 页)
岂以其族之大欤。以其人之多贤也。子之先。有文元先生者敦于礼。金氏之多贤。实文元之教。而文元之学。出于 李文成。
文成之前。有 (第 261L 页)
之大欤。以其人之多贤也。子之先。有文元先生者敦于礼。金氏之多贤。实文元之教。而文元之学。出于李文成。 文成 之前。有 (第 261L 页)
之大欤。以其人之多贤也。子之先。有文元先生者敦于礼。金氏之多贤。实文元之教。而文元之学。出于李文成。 文成 之前。有 (第 261L 页)
子。其长曰左议政国光。事 五朝有大功。四世而至大司宪继辉。以经济才著 宣祖时。是生文元公讳长生。师事 李文成公。
遂得其传。配食夫子。于公为高祖。曾祖讳槃吏曹参判。祖讳益炅大司宪。考讳万㘽府使 赠判书。妣韩氏 赠承 (第 503L 页)
。日三听讲。公每侍讲。据经论事。辞约而意尽。 上倾听不倦。时卢文懿公守慎与公同僚。亟称公为讲官第一。 李文成公
珥尝论玉堂文僚。辛君望坐不读书。其才退。而景文一意好学。才日进不可当也。君望。文庄之字也。奇文宪公大 …… (第 544H 页)
除。拜军器寺正。己卯拜晋州牧。未行改海州。庚辰坐事罢。入为掌乐院佥正。又拜晋州牧。未至州病还。坐罢。 李文成公 为言公文学出人。向实有病未之官。不宜以此久弃。即叙拜左通礼。公为学尤深于礼。精通古今常变。而不泥于节 …… (第 544L 页)
中外晏嬉。公既劝 上饬兵戒备。又荐李舜臣可任阃寄。从下位不次拔用李公。后卒成匡复之功。时士林已分朋。 李文成公 力为调和。而党论益激。反攻文成公。朝著溃裂。而文成公且卒矣。郑文清公澈立 朝孤直。尤见恶于时人。独公 …… (第 547H 页)
柢六经。而雄俊有骨气。诗尤沉健。法老杜而警拔独诣。亦不蹈袭前人也。世以公与郑公士龙卢公守慎并称大家。 李文成公 独谓其发于经术而所自得者深。当方驾于金公宗直。而馀人不及云。所述作散佚于祸难。有芝川集四卷行于世。芝 (第 549H 页)
除。拜军器寺正。己卯拜晋州牧。未行改海州。庚辰坐事罢。入为掌乐院佥正。又拜晋州牧。未至州病还。坐罢。 李文成公 为言公文学出人。向实有病未之官。不宜以此久弃。即叙拜左通礼。公为学尤深于礼。精通古今常变。而不泥于节 …… (第 544L 页)
中外晏嬉。公既劝 上饬兵戒备。又荐李舜臣可任阃寄。从下位不次拔用李公。后卒成匡复之功。时士林已分朋。 李文成公 力为调和。而党论益激。反攻文成公。朝著溃裂。而文成公且卒矣。郑文清公澈立 朝孤直。尤见恶于时人。独公 …… (第 547H 页)
柢六经。而雄俊有骨气。诗尤沉健。法老杜而警拔独诣。亦不蹈袭前人也。世以公与郑公士龙卢公守慎并称大家。 李文成公 独谓其发于经术而所自得者深。当方驾于金公宗直。而馀人不及云。所述作散佚于祸难。有芝川集四卷行于世。芝 (第 549H 页)
戒惧庵集序[金炳学]
昔 元陵盛际。汇征贤士。尚有韬光草野。终身力学者。曰戒惧庵尹公。公年甫十七。废举。束脩于厚斋金文敬公之门。既而谒寒泉李文正公,黎湖朴文敬公。以广其业。二程从十四五时。便锐然欲学圣人。殆亦公所愿也欤。徵而不起。寿过八耋。著有四礼通编,经邦集说,理气辨,尊性录,孝范家训。并诗文凡二十馀卷。渊乎富哉。是足以不朽于世。然去公未百年。士大夫鲜能知公言行者。炳学惧其湮没无闻。略采逸事而著之。家贫常食松叶。草庐风雨。晏然自乐。躬耕忠养。俭岁。徒步负米于数百里。亲疾。得蔘暮归。有虎护行。居丧承祭。秉制不懈。其施之于家者如此。乡约修 李文成公 法。春秋行乡饮酒,乡射礼。朋友之丧。不食肉而麻。时人目之以隋城之颜子。其施之于乡党者如此。而敛之环堵 (第 53H 页)
夏,大司宪昉,掌令暻,正言大脩。相继立 朝。簪缨不绝。而主公祠者。今明川府使焕也。外裔最著者。左赞成 李文成公
珥,应教奇遵,大成奇大升,左议政宋文正公时烈,右赞成吴谦,绫海君具宬,绫城府院君具宏,绫川府院君具仁 (第 314L 页)
李乔年。谨撰。
志铭[郑宲]
善观人者。观其师友渊源。而可知其人之贤。粤若 穆陵之世。群贤汇征。石潭 李文成先生。 与我文清先祖。为道义交。引进士类。挽回世道。时则有万竹徐公周旋于两贤之间。羽翼斯文。扶植世教。其言论 (第 210H 页)
志铭[郑宲]
善观人者。观其师友渊源。而可知其人之贤。粤若 穆陵之世。群贤汇征。石潭 李文成先生。 与我文清先祖。为道义交。引进士类。挽回世道。时则有万竹徐公周旋于两贤之间。羽翼斯文。扶植世教。其言论 (第 210H 页)
平生故人。方居要路。亦不往。诗学唐。书学二王。清婉端劲。如其人品。思庵朴相淳,颐庵宋公寅。雅爱重之。 李文成公
珥,牛溪成先生浑,松江郑相澈,月汀尹公根寿,守庵朴枝华,古玉郑碏。皆与之友善。牛溪松江。尤为莫逆交。 (第 199H 页)
所未得于老先生者也。是以先生之没。鹤峰金文忠公与赵月川书曰。后彫已作古人。吾道之不幸。何至此极。栗谷 李文成公
答禹秋渊书曰戊午拜后彫于陶山。累日讲讨。义精仁熟。道全德备。今已易箦。斯道沦丧。正义湮没。斯其师友间 (第 530H 页)
独石集跋[黄璿]
不类释褐之后。 先君子于巾衍中。出示一册子。即 六代祖 赠赞成公遗稿。而 王考手书者也。积年勤苦。收拾劄录。其视柳兴海所刊之本。添入颇多。常拟改授剞劂。而不幸早世。 先君思继 王考之志。谆谆俯托。又诏以改受尤庵先生序文之事。不肖敬受藏之。于今二十有馀年。获蒙 国恩。出按岭闑。亟谋入梓。甫阅月而工告讫。且 七代祖芝川公文集板本。在丹阳郡。多有遗失者。其补刊就完。
适在同年。亦先志也。谨按 赞成公文集。有 宣庙朝庚辰庭试对策一道。盖 先祖入对 丹墀。未及呈券。刻烛已尽。栗谷 李文成公。 时主文衡。 启以举子黄某。有才名而试券姑未卒篇。请宽课限。得 允。遂擢魁第。玆事颠末。详载于象村申公 (第 241L 页)
犹子崇政大夫行吏曹判书斗源谨状。
神道碑铭(并序)[俞拓基]
万历庚戌。中外多士。合辞齐吁。升享五贤于夫子庙庑。贼臣郑仁弘。方用事。挟旧憾。诋媢晦退二先正。士论大愕。大司宪郑公讳赐湖。率同僚陈劄。极言其侮慢先贤。眩乱 主听。请亟痛绝之。以定国是。以正士趍。明年。光海主欲独御新宫。盖有以也。郑桐溪蕴争之被谴。公又陈疏力言。其可奖不可罪。请纳官以留蕴。且曰台谏者。 祖宗之所设。朝廷四方之所责以言者。如非其人憸佞。其言私邪。 祖宗朝廷四方之所同弃者。则 殿下不得以殿下好恶而斥逐之也。前后其言虽未行。而一世莫不韪之。公字梦与。文辞夙就。笔法臻妙。甫胜冠。中司马两试。越五岁丁丑。登文科。分隶槐院。荐拜承政院注书。方李泼树党。公面斥不少饶。被阴螫。丁忧制除。时栗谷 李文成公 已没。而士流俱不容于朝。公低徊冗散。丁亥。拜高山县监。适倭寇鹿岛。 朝廷命将。发列邑兵。公调数千人。 …… (第 309L 页)
移户曹佐郎。覈松都公田。按簿寻界。凡吏民侵犯者。一切推还。而不少扰民。丁亥。以户佐。出监高山。时栗谷 李文成公 已没。群奸充塞。善类摈不用。故公有是除。公不介意。尽心职事。治有条法。民获以安。倭寇鹿岛。镇将战死。 (第 312H 页)
神道碑铭(并序)[俞拓基]
万历庚戌。中外多士。合辞齐吁。升享五贤于夫子庙庑。贼臣郑仁弘。方用事。挟旧憾。诋媢晦退二先正。士论大愕。大司宪郑公讳赐湖。率同僚陈劄。极言其侮慢先贤。眩乱 主听。请亟痛绝之。以定国是。以正士趍。明年。光海主欲独御新宫。盖有以也。郑桐溪蕴争之被谴。公又陈疏力言。其可奖不可罪。请纳官以留蕴。且曰台谏者。 祖宗之所设。朝廷四方之所责以言者。如非其人憸佞。其言私邪。 祖宗朝廷四方之所同弃者。则 殿下不得以殿下好恶而斥逐之也。前后其言虽未行。而一世莫不韪之。公字梦与。文辞夙就。笔法臻妙。甫胜冠。中司马两试。越五岁丁丑。登文科。分隶槐院。荐拜承政院注书。方李泼树党。公面斥不少饶。被阴螫。丁忧制除。时栗谷 李文成公 已没。而士流俱不容于朝。公低徊冗散。丁亥。拜高山县监。适倭寇鹿岛。 朝廷命将。发列邑兵。公调数千人。 …… (第 309L 页)
移户曹佐郎。覈松都公田。按簿寻界。凡吏民侵犯者。一切推还。而不少扰民。丁亥。以户佐。出监高山。时栗谷 李文成公 已没。群奸充塞。善类摈不用。故公有是除。公不介意。尽心职事。治有条法。民获以安。倭寇鹿岛。镇将战死。 (第 312H 页)
来谕。又谓李先生所谓四端理发(止)欲其节约。愚意以为扩充与节约工夫自别。盖自理而发。故扩而充之。自气而发。故约之。使合于中。贤者既以为然。则非不知四端七情所从来者各有根柢苗𧖴。不可混为一途。而但肚里横却 李文成。
不肯放下。乃以老先生所云理发气随气发理乘之说为疑。而不敢显斥其非。反欲驱率。以求合栗谷之意。非但误却 (第 330H 页)
南之晞阳。晋之去晞阳。且数日程。公亟往候之。留连数日。多所发难。因及四端七情理发气发之辨。盖公初熟看 李文成
说。乐其言闳肆。而以先入为主。谓与陶山定论。不害为两是。先人为言否否。理岂有 …… (第 500L 页)
痼。绝意外慕。杜门潜养。自经,传,子,史,杂志,稗说。无书不读。卒泽之于道德性命完如也。戊寅。拜南岳 李先生 于晞阳。得闻君子为学之方。因论四七理气之辨。凡面受书质者数四。然后始有定见。遂集證诸儒之论。著为一书 (第 504L 页)
痼。绝意外慕。杜门潜养。自经,传,子,史,杂志,稗说。无书不读。卒泽之于道德性命完如也。戊寅。拜南岳 李先生 于晞阳。得闻君子为学之方。因论四七理气之辨。凡面受书质者数四。然后始有定见。遂集證诸儒之论。著为一书 (第 504L 页)
是月丙戌。大雷震。大臣以灾异辞职。 大
妃下教曰。大臣何罪。过在君上。若有贤士沈滞者。无辜被罪者。悉皆疏解叙用。于是首相李浚庆请雪乙巳旧冤。 李文成公 珥 启曰。宋希奎为人纯俭。学识高明。又有忠孝大节云云。因有是 命。○昭代纪年曰。丁卯十月 明宗卒哭后 (第 91H 页)
妃下教曰。大臣何罪。过在君上。若有贤士沈滞者。无辜被罪者。悉皆疏解叙用。于是首相李浚庆请雪乙巳旧冤。 李文成公 珥 启曰。宋希奎为人纯俭。学识高明。又有忠孝大节云云。因有是 命。○昭代纪年曰。丁卯十月 明宗卒哭后 (第 91H 页)
俯仰胸襟迥出尘。铜章愧我迷裁锦。皋比多君志作人。诸贤之相与盖如此。至 宣庙初。三公请雪乙巳冤。先正臣 李文成公
珥 启。宋某为人纯俭。学识高明。又有忠孝大节。久庵金公撰行状曰。若公者。真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第 12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