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政書類
史鈔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行。直声动朝廷。高祖讳宗胤。郡守。 赠参议。曾祖讳镐。县监。 赠赞成。祖讳继辉。聪明才学冠一时。栗谷 李文成公
每称公辅才。必举公为首。世所称黄冈先生也。妣曰昌宁曹氏。判敦宁光远之孙。府使大乾之女。生公于万历庚辰 (第 410L 页)
虽平生故人。方居要路。亦不往。诗学唐。书学二王。清婉端劲。如其人品。思庵朴相淳,颐庵宋公寅。雅爱重之 李文成公
珥,牛溪成先生浑,松江郑相澈,月汀尹公根寿,守庵朴枝华,古玉郑碏。皆与之友善。牛溪,松江尤为莫 …… (第 476H 页)
七月生。先生生十一岁丧母。鞠于大父。自幼性行纯笃。心无外慕。动止自矩。及长。师事宋龟峰翼弼。又事栗谷 李文成公。 绝意功令。 …… (第 486L 页)
委身于学。勤励向进。 文成 甚重之。在诸生中期待特深。万历戊寅。先生年三十一。朝廷求访学问笃行之士。用荐授 昌陵参奉。从判书公朝 (第 487H 页)
七月生。先生生十一岁丧母。鞠于大父。自幼性行纯笃。心无外慕。动止自矩。及长。师事宋龟峰翼弼。又事栗谷 李文成公。 绝意功令。 …… (第 486L 页)
委身于学。勤励向进。 文成 甚重之。在诸生中期待特深。万历戊寅。先生年三十一。朝廷求访学问笃行之士。用荐授 昌陵参奉。从判书公朝 (第 487H 页)
庠。士友以倾。戊寅。中解举。明年遭议政公丧。毁削成疾。服阕。惟不克嗣家声是惧。益励为学。艺业日进。时 李文成公
珥柄文。慎许可。见公诗文。称为冠首。壬午成进士。乙酉。擢大科选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荐入史馆。为检阅待 …… (第 493H 页)
佐郎。 宣庙亲拣才臣五人。赐中秘书。特示奖进。备它日顾问。而公与焉。人以为荣。癸未拜吏曹佐郎。时栗谷 李文成公 典选。一意洗涤朋党。僚佐尽用后进无偏系者。登斥之间。齿舌滋繁。而公居职四年。不受疵玷。已赐暇书堂。古 (第 503H 页)
佐郎。 宣庙亲拣才臣五人。赐中秘书。特示奖进。备它日顾问。而公与焉。人以为荣。癸未拜吏曹佐郎。时栗谷 李文成公 典选。一意洗涤朋党。僚佐尽用后进无偏系者。登斥之间。齿舌滋繁。而公居职四年。不受疵玷。已赐暇书堂。古 (第 503H 页)
酉五月十一日生先生。幼服庭训。孜孜进学。及长游黉宫。所试辄屈其曹偶。斐然有声。弱冠举发解第二名。栗谷 李文成公
主试。亟称其才。由是名益著。中壬午司马。乙酉居母忧。以善丧闻。丧除。益自刻苦读书。恒至丙夜不倦。群从 (第 520L 页)
授精通。访文纯公李滉,文靖公曹植。论朱,陆同异。得其印證。文纯称其聪颖迈伦。他日造诣必远。成牛溪浑, 李文成
珥相与为知心友。皆称公文雅。世罕其比云。教授门人。多所成就。后学称为月汀先生。居家事母夫人尽诚。事兄 …… (第 550H 页)
十一日生先生。幼服严训。不出家庭。孜孜进学。稍长游黉宫。所试辄屈其曹偶。斐然有声。弱冠举发解第二名。 李文成公 掌文衡。亟称其才。由是名益著。中壬午进士。乙酉。居母忧。以善丧闻。制毕。益自刻苦读书。恒至丙夜不就寝 (第 560H 页)
十一日生先生。幼服严训。不出家庭。孜孜进学。稍长游黉宫。所试辄屈其曹偶。斐然有声。弱冠举发解第二名。 李文成公 掌文衡。亟称其才。由是名益著。中壬午进士。乙酉。居母忧。以善丧闻。制毕。益自刻苦读书。恒至丙夜不就寝 (第 560H 页)
于中正之域矣。该贯于邹,鲁,洛,闽诸书。用力之深。尤在曾传一部。理气心性四端七情之论。一以折衷于栗谷 李文成
之说。其所辨析。多有发微阐幽之功。古今经礼。亦 …… (第 547L 页)
闽之书。无不覃思实践。大学一书。用工最深。研穷其旨。演而成书。近代先儒所论理气先后四端七情之说。一以 李文成 珥之说。折衷而辨析之。多有发微阐幽之功。今古典礼。亦有考證而立说。所以文简成浑。托之以衣书。文元金长 (第 566L 页)
闽之书。无不覃思实践。大学一书。用工最深。研穷其旨。演而成书。近代先儒所论理气先后四端七情之说。一以 李文成 珥之说。折衷而辨析之。多有发微阐幽之功。今古典礼。亦有考證而立说。所以文简成浑。托之以衣书。文元金长 (第 566L 页)
章。以昭以贻。匪公之以。文成之思。
遗墟碑[刚斋宋稚圭撰]
石潭九曲之第四曰松崖。朴公讳汝龙。从学于 李文成先生。 筑室于斯。仍以自号焉。公字舜卿。沔川人。工曹典书讳谌。其五代祖也。出按海西。遂奠居于海州。公早失怙恃 …… (第 554L 页)
色。今奉神板。将埋于地。潭院之侧。舆情共菀。日月可仰。庶几他日。
傍贤书院奉安祭文[常窝李敏辅撰 文成 之作。左海光晶。如岱于山。如斗于星。抠衣执筴。四方攸宗。云谁拔萃。猗松崖翁。崖翁名阀。丽季节义。起自 (第 558H 页)
遗墟碑[刚斋宋稚圭撰]
石潭九曲之第四曰松崖。朴公讳汝龙。从学于 李文成先生。 筑室于斯。仍以自号焉。公字舜卿。沔川人。工曹典书讳谌。其五代祖也。出按海西。遂奠居于海州。公早失怙恃 …… (第 554L 页)
色。今奉神板。将埋于地。潭院之侧。舆情共菀。日月可仰。庶几他日。
傍贤书院奉安祭文[常窝李敏辅撰 文成 之作。左海光晶。如岱于山。如斗于星。抠衣执筴。四方攸宗。云谁拔萃。猗松崖翁。崖翁名阀。丽季节义。起自 (第 558H 页)
松崖集跋[赵斗淳 李文成先生 处于海也。一时乡党俊秀问业者甚众。而松崖朴公始终服勤。其问学忠勇。出处志事。挺然章明于世。不佞之摄乏 (第 560H 页)
大司成。草学制数条。以修明学教。兴化育才为本而不果行。迁司谏院大司谏。时上方向 李文成
珥。珥所为颇不厌众心。三司交章。忤 上意。于是大司谏宋应溉都承旨朴谨元典翰许篈。皆窜极边。先生为论救 (第 481L 页)
十年壬午(先生四十五岁)六月。服阕。与仲氏龟峰公。(守一)屏居于白云亭。(亭在川前南传岩上。判书公所卜。而龟峰公所构也。北对家庙。南望松楸。丧毕。犹未归家。盖以馀哀未尽。而寓其追慕之诚也。)是月。拜司谏院司谏。不赴。○七月。拜成均馆司艺。不赴。(有白云亭十二咏)移居于府西金溪里。○八月。拜议政府舍人。还朝。(先是。判书公有庶弟名奇石。流寓湖西。其子犯法。囚忠州狱。当死。奇石邀路请活。先生曰。重囚岂容私嘱。行抵州。牧使出见。不一言及。及发行。取路狱傍。令狱吏引囚近圜户。执手泣曰。犯重律将死。可哀也。脱近身襦袍与之曰。死即以此裹尸。遂掩涕而行。狱吏以告牧使。牧使为之感叹。得缓狱免死云。)
十一年癸未(先生四十六岁)正月。拜司谏院司谏。正言宋应泂。以斥 李文成 珥为玉堂所论递。先生上劄伸救。주-D005其略曰。朝廷者。公论之所在也。公论者。是非之所由定也。玉堂 (第 286L 页)
十一年癸未(先生四十六岁)正月。拜司谏院司谏。正言宋应泂。以斥 李文成 珥为玉堂所论递。先生上劄伸救。주-D005其略曰。朝廷者。公论之所在也。公论者。是非之所由定也。玉堂 (第 286L 页)
路在亨阏间。而善善恶恶。得之天性。在言地。举正官耶。前后五十馀人。同列惮之。其斥两王子宫室踰制。紏劾 李文成
误事。尤见其风裁。寅城相刚戾柄用。以私好恶。生杀通塞人。而终始驳弹。婴锋触机。遭挫抑旡悔。仁弘始出山 …… (第 351L 页)
登先生之门。与同门诸贤西厓,鹤峰,东冈最深契。庚申。释褐。癸酉。除安东府使。士林方建庐江书院。欲尊祀 李先生。 公实主张焉。郑仁弘负山林重望。公独觉其非吉人。西厓殊不以为然。后乃叹曰。灏元知人。不可及。尝与同僚。 (第 357H 页)
登先生之门。与同门诸贤西厓,鹤峰,东冈最深契。庚申。释褐。癸酉。除安东府使。士林方建庐江书院。欲尊祀 李先生。 公实主张焉。郑仁弘负山林重望。公独觉其非吉人。西厓殊不以为然。后乃叹曰。灏元知人。不可及。尝与同僚。 (第 357H 页)
草涧集跋
方 昭敬王晟时。英贤满朝。群材并用。而朋党之说适起。谝诐间作。淄渑浑淆。王道一失其平。派流靡所底止。虽以贤豪达识。举皆沦胥。而末之救药。岂世运升降之会。而莫之为而为者欤。草涧先生。官言责于是时。言事则是非必明。论人则邪正必严。举劾不避权要。审正不遗细事。尝以论事不合。语栗谷 李文成公 曰。非有一毫私意。及勉励同夤之恭。则以砥名节激颓波。为砺世之桢符。平居。忧患世道。以为朋党之祸。必与 (第 364H 页)
车。中选。以病不再试。自此遂弃举子业。专心为己之学。常尊慕静庵,退溪。以上溯于考亭而为之准则。时栗谷 李文成公
亦以道学自任。相与讲明义理。造诣益深。一时士子。靡然归向。称为牛溪先生。久之。道臣以学行卓异闻。再授 …… (第 291L 页)
道。皆固辞。上封事。陈从善典学之道。盖先生性谦慎不敢当。而其实自有不可掩者。朝臣多为 上言之。 上问 李文成。 成某之贤。予已闻知。顾其才如何。 (第 292H 页)
文成 对曰。谓之独任经济。臣不敢知。其为人好善。好善优于天下。但善病难任剧。置之闲局。使入侍 经筵。则必能 …… (第 292H 页)
百千人。抗章伸救。 上褒答。又教曰。苟君子也。不患其有党。予愿入珥,浑之党。遂斥黜奸党之尤者。 特拜 文成 为冢宰。复以吏曹参议 召先生。寻升本曹参判。五疏 …… (第 292L 页)
光。小子狂简。僭述铭章。碑于天隧。用昭无疆。
墓表阴记[慎独斋金集撰]
昔我 宣庙锐意文治。时则栗谷 李文成公 身任经济。请得当世第一人用之。于是。中外咸以牛溪成先生应命。先生讳某。字浩原。听松先生守琛之子。思肃 …… (第 295L 页)
掌令。 命安车就道。辛巳。引对便殿。访大道之要。先生提纲挈领。敷奏精白。退而上封事。申前意而极论之。 文成 读之曰。世间不可无此议论也。大臣请行其言。 上犹难之。寻乞退出郊。 御札召还。晋接。始许归。拜执义诸 …… (第 295L 页)
遇。而群小惎之。抵隙论劾。先生上疏陈辨忠邪。群小益怒。遂并劾之。即日还坡山。 上命黜邪党之尤者。特拜 文成 家宰。 促召先生。升拜亚卿。无何。文成公卒。先生知道之不行。乃决归。乙酉。鬼蜮得肆。书名锢党。并及先 …… (第 296H 页)
行止必以其义。夷险不易所守。出处之正。可质神明。非众人所能识也。 李文成 常称曰。操履敦确。吾所不及。曰好善优于天下。曰可任经纶。唯 (第 296L 页)
文成 能知先生。人虽欲自绝。于先生道德何伤乎。先生生于嘉靖乙未。距卒之年六十四。葬向阳里先兆后。短表不书官 …… (第 296L 页)
有卓文成。心谐道协。照以同明。斯文复振。聩听昏醒。大猷将升。人期泰平。志乖君民。各寻初服。惟此石潭。 文成 所卜。于焉讲道。坦履幽贞。筑室于傍。拟延先生。南山对床。庶追前哲。日观俄摧。曙星孤揭。时丁丧乱。始寻 …… (第 299H 页)
仰悽恻。杖屦婆娑。继播馀馥。有翼明宫。中半九曲。晦翁专尊。邦贤以侑。静庵在左。退陶居右。左位之次。寔 文成 座。在昔严奉。精禋罔惰。今以先生。配退陶下。自吾道东。统绪端的。同尊考亭。学无殊 (第 299H 页)
道。皆固辞。上封事。陈从善典学之道。盖先生性谦慎不敢当。而其实自有不可掩者。朝臣多为 上言之。 上问 李文成。 成某之贤。予已闻知。顾其才如何。 (第 292H 页)
文成 对曰。谓之独任经济。臣不敢知。其为人好善。好善优于天下。但善病难任剧。置之闲局。使入侍 经筵。则必能 …… (第 292H 页)
百千人。抗章伸救。 上褒答。又教曰。苟君子也。不患其有党。予愿入珥,浑之党。遂斥黜奸党之尤者。 特拜 文成 为冢宰。复以吏曹参议 召先生。寻升本曹参判。五疏 …… (第 292L 页)
光。小子狂简。僭述铭章。碑于天隧。用昭无疆。
墓表阴记[慎独斋金集撰]
昔我 宣庙锐意文治。时则栗谷 李文成公 身任经济。请得当世第一人用之。于是。中外咸以牛溪成先生应命。先生讳某。字浩原。听松先生守琛之子。思肃 …… (第 295L 页)
掌令。 命安车就道。辛巳。引对便殿。访大道之要。先生提纲挈领。敷奏精白。退而上封事。申前意而极论之。 文成 读之曰。世间不可无此议论也。大臣请行其言。 上犹难之。寻乞退出郊。 御札召还。晋接。始许归。拜执义诸 …… (第 295L 页)
遇。而群小惎之。抵隙论劾。先生上疏陈辨忠邪。群小益怒。遂并劾之。即日还坡山。 上命黜邪党之尤者。特拜 文成 家宰。 促召先生。升拜亚卿。无何。文成公卒。先生知道之不行。乃决归。乙酉。鬼蜮得肆。书名锢党。并及先 …… (第 296H 页)
行止必以其义。夷险不易所守。出处之正。可质神明。非众人所能识也。 李文成 常称曰。操履敦确。吾所不及。曰好善优于天下。曰可任经纶。唯 (第 296L 页)
文成 能知先生。人虽欲自绝。于先生道德何伤乎。先生生于嘉靖乙未。距卒之年六十四。葬向阳里先兆后。短表不书官 …… (第 296L 页)
有卓文成。心谐道协。照以同明。斯文复振。聩听昏醒。大猷将升。人期泰平。志乖君民。各寻初服。惟此石潭。 文成 所卜。于焉讲道。坦履幽贞。筑室于傍。拟延先生。南山对床。庶追前哲。日观俄摧。曙星孤揭。时丁丧乱。始寻 …… (第 299H 页)
仰悽恻。杖屦婆娑。继播馀馥。有翼明宫。中半九曲。晦翁专尊。邦贤以侑。静庵在左。退陶居右。左位之次。寔 文成 座。在昔严奉。精禋罔惰。今以先生。配退陶下。自吾道东。统绪端的。同尊考亭。学无殊 (第 299H 页)
先生于 经筵启曰。国势之不振极矣。不出十年。当有土崩之祸。愿预养十万兵。都城二万。各道一万。复户鍊才。使之分六朔递守都城。而闻变则合十万把守。以为缓急之备。否则一朝变起。不免驱市民而战。大事去矣。柳公成龙以为不可曰。无事而养兵。是养祸也。 筵臣皆以先生言为过虑。遂不行。先生退谓柳公曰。俗儒固不达时宜。而公亦有是言耶。仍愀然久之。壬辰乱作。柳公于朝堂叹曰。 李文成。
真圣人也。
六月。被三司构劾。引咎乞退。归栗谷。
时北胡再逞。以二万馀兵围钟城。边报日急。中外骚动 …… (第 323H 页)
知 经筵李廷龟 启请今宜加 赠李珥。以示
褒异儒宗之意。遂有是 命。
知 经筵郑晔,黄海道儒生吴瀣等。并请先生及牛溪先生从祀文庙。
甲子四年
八月。 赠谥曰文成。
太常议谥文成,文靖,文忠。以 文成 下批。道德博闻曰文。安民立政曰成。
乙亥 毅宗皇帝崇祯八年
五月。太学生宋时莹等上疏。请先生及 …… (第 332L 页)
是年夏。 命道臣画高山九曲以进。七月初一日。传曰。月前两先正(晦斋退溪)书院致祭时。此先正书院。岂不并设。而予自幼尊慕文成之学。而旷世之感。诚不浅浅。古所谓朝暮遇者。即实际语也。伊时。适因手编先正文字。拟待讫工。仍命赐祭矣。今则册
子既成。先正文成公绍贤书院。遣承旨致祭。祭文业已亲撰矣。初二日。 传曰。昨有绍贤书院致祭之命。而追闻筵臣之言。此书院即配享云。更思之。御制祭文体重。当行于主享之院。至于紫云。又在坟茔之所。昨日所下传教中绍贤二字。改以紫云。配享位并祭。亦有已例。金文元,朴文纯祠版。承旨一体奠爵。祭文令内阁撰进。绍贤书院致祭。不但已有成命。此地即先正杖屦之所。而朱夫子主享。先正赵文正,李文纯, 李文成, 成文简,金文元,宋文正。东西配侑云。可谓盛矣。其中一先正追配之日。旧甲重回。事亦不偶。才命旋寝。心有 …… (第 335H 页)
时尤翁玄孙德相。背祖负国。附丽贼臣国荣。受其阴嗾。投进凶疏。逆节毕露。声讨方严。而湖海之变。继此而起。 上乃下崇儒重道纶音。仍传教曰。逖
矣关西。距京夐越。尚无怪乎土俗之贸贸。至若湖西海西。皆是先正俎豆之乡也。杖屦之所也。不幸近曰。承讹袭讹。因疑传疑。未见有卫正辟邪之效。职由予忝位君师。教未下孚之致。岂道内一二人士之罪也。予方反省歉叹。倘使先正在世。世道胡至于此。此时旷世之感。尤不容己。西原华阳书院。海州石潭书院。遣阁臣致祭。西原则独享宋文正。而海州则赵文正,李文纯,成文简,金文元,宋文正五先正与 李文成 配食云。祭文各当亲撰矣。适值岁首。宣此十行。予意窃以为目下要务。莫大于是故也。于是。阁臣徐鼎修奉往 (第 335L 页)
六月。被三司构劾。引咎乞退。归栗谷。
时北胡再逞。以二万馀兵围钟城。边报日急。中外骚动 …… (第 323H 页)
知 经筵李廷龟 启请今宜加 赠李珥。以示
褒异儒宗之意。遂有是 命。
知 经筵郑晔,黄海道儒生吴瀣等。并请先生及牛溪先生从祀文庙。
甲子四年
八月。 赠谥曰文成。
太常议谥文成,文靖,文忠。以 文成 下批。道德博闻曰文。安民立政曰成。
乙亥 毅宗皇帝崇祯八年
五月。太学生宋时莹等上疏。请先生及 …… (第 332L 页)
是年夏。 命道臣画高山九曲以进。七月初一日。传曰。月前两先正(晦斋退溪)书院致祭时。此先正书院。岂不并设。而予自幼尊慕文成之学。而旷世之感。诚不浅浅。古所谓朝暮遇者。即实际语也。伊时。适因手编先正文字。拟待讫工。仍命赐祭矣。今则册
子既成。先正文成公绍贤书院。遣承旨致祭。祭文业已亲撰矣。初二日。 传曰。昨有绍贤书院致祭之命。而追闻筵臣之言。此书院即配享云。更思之。御制祭文体重。当行于主享之院。至于紫云。又在坟茔之所。昨日所下传教中绍贤二字。改以紫云。配享位并祭。亦有已例。金文元,朴文纯祠版。承旨一体奠爵。祭文令内阁撰进。绍贤书院致祭。不但已有成命。此地即先正杖屦之所。而朱夫子主享。先正赵文正,李文纯, 李文成, 成文简,金文元,宋文正。东西配侑云。可谓盛矣。其中一先正追配之日。旧甲重回。事亦不偶。才命旋寝。心有 …… (第 335H 页)
时尤翁玄孙德相。背祖负国。附丽贼臣国荣。受其阴嗾。投进凶疏。逆节毕露。声讨方严。而湖海之变。继此而起。 上乃下崇儒重道纶音。仍传教曰。逖
矣关西。距京夐越。尚无怪乎土俗之贸贸。至若湖西海西。皆是先正俎豆之乡也。杖屦之所也。不幸近曰。承讹袭讹。因疑传疑。未见有卫正辟邪之效。职由予忝位君师。教未下孚之致。岂道内一二人士之罪也。予方反省歉叹。倘使先正在世。世道胡至于此。此时旷世之感。尤不容己。西原华阳书院。海州石潭书院。遣阁臣致祭。西原则独享宋文正。而海州则赵文正,李文纯,成文简,金文元,宋文正五先正与 李文成 配食云。祭文各当亲撰矣。适值岁首。宣此十行。予意窃以为目下要务。莫大于是故也。于是。阁臣徐鼎修奉往 (第 335L 页)
国势危如累卵。而俗儒不达时务。他人则固无望。君亦为此言耶。逮壬辰之后。柳相。于朝尝语人曰。到今见之。 李文成。
真圣人也。若用其言。则国事岂至于此乎。且其前后筹策。人或訾议。而今皆凿凿中窾。真不可及。栗谷若在。必 (第 366L 页)
及矣。因愀然不乐。逮壬辰之后。西厓于朝堂。语诸宰曰。当时吾亦虑其骚扰而非之。到今见之。 李文成。
真圣人也。若用其言。国事岂至于此极乎。且其前后章劄中筹策。其时人或訾议。而今皆凿凿先见。真是不可及之 …… (第 384L 页)
曰。幸得相见。欲有所言乎。对曰。 殿下大病之馀。善端开发。须坚定求治之志。以修己为用人之要。仍请曰。 齐王 不答四境不治之问。假令 殿下当之。则当如何对之。 上不答。退与同僚上劄。请修身以出治。袪私以明理。时 (第 394H 页)
曰。幸得相见。欲有所言乎。对曰。 殿下大病之馀。善端开发。须坚定求治之志。以修己为用人之要。仍请曰。 齐王 不答四境不治之问。假令 殿下当之。则当如何对之。 上不答。退与同僚上劄。请修身以出治。袪私以明理。时 (第 394H 页)
其人。待之如初。子弟以为不可。栗谷曰。彼必改过。不须永弃也。(出沧浪寓言)
俞公泓为监试考官。得栗谷 李文成公 将冠。多士或嫌其少日学禅。公曰。初学之误。程朱所不免。今既反之正矣。又何咎焉。议遂定。识者韪之。(出 …… (第 422H 页)
请罢臣职。以重台谏体貌。(出松江日记)
完平李公行状曰。甲戌。大籍兵丁。选拜黄海都事兼敬差官。观察使 李文成公 奇其才。日邀左右曰。君本职都事也。须先助我治文书籍兵之务。有卯申馀暇。在凡肯綮。辄询公裁决。(出泽堂 …… (第 423L 页)
才较大。
栗谷。不及静庵之收束检制。静庵。不及栗谷之展拓开豁。
赵文正之倡明表准。李文纯之沈潜阐绎。 李文成 之发挥运用。当为本朝儒贤之最。
前后辨诬章疏
门人赵宪丙戌疏略曰。金铠以元衡馀党。忌李滉进 (第 431H 页)
俞公泓为监试考官。得栗谷 李文成公 将冠。多士或嫌其少日学禅。公曰。初学之误。程朱所不免。今既反之正矣。又何咎焉。议遂定。识者韪之。(出 …… (第 422H 页)
请罢臣职。以重台谏体貌。(出松江日记)
完平李公行状曰。甲戌。大籍兵丁。选拜黄海都事兼敬差官。观察使 李文成公 奇其才。日邀左右曰。君本职都事也。须先助我治文书籍兵之务。有卯申馀暇。在凡肯綮。辄询公裁决。(出泽堂 …… (第 423L 页)
才较大。
栗谷。不及静庵之收束检制。静庵。不及栗谷之展拓开豁。
赵文正之倡明表准。李文纯之沈潜阐绎。 李文成 之发挥运用。当为本朝儒贤之最。
前后辨诬章疏
门人赵宪丙戌疏略曰。金铠以元衡馀党。忌李滉进 (第 431H 页)
以所慕之人之书。重之以手自点窜之迹。则并与其心之著于画而将有所默契于中。其于求心之妙。不既愈切矣乎。 李文成。
予所尊慕也。读其全书。想见其人。近闻临瀛有所草击蒙要诀及遗砚。亟取而见之。点画如新。终始若一。明粹超 (第 452H 页)
诣之姿。光霁洒落之象。蔼然可挹于开卷之初。忽不知去 文成 二百有馀年。非有待于读 (第 452H 页)
诣之姿。光霁洒落之象。蔼然可挹于开卷之初。忽不知去 文成 二百有馀年。非有待于读 (第 452H 页)
壬午。以圣节使赴京。律己清慎。检下有威。从者畏戢。莫敢犯法。祭未春。还拜都承旨。时宋应溉等。搆劾本兵 李文成公。
恶公在喉司。仍论递公职。是冬。公又拜谏长。文成公再入东铨。应慨等虽已窜逐。而馀党尚在朝端。非但疑惧未 …… (第 106H 页)
罢青阳君沈义谦职。仍历举公名及牛,栗,思庵一时诸名贤十三人。以为其党。书名天府。而李泼以大谏。又以为 文成 再入之后。乃引公置诸铨曹。国事日至于浊乱云。其为群壬所嫉如此。是岁。出牧骊州。时盗贼大炽。在在杀越。 (第 106H 页)
罢青阳君沈义谦职。仍历举公名及牛,栗,思庵一时诸名贤十三人。以为其党。书名天府。而李泼以大谏。又以为 文成 再入之后。乃引公置诸铨曹。国事日至于浊乱云。其为群壬所嫉如此。是岁。出牧骊州。时盗贼大炽。在在杀越。 (第 10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