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政書類
史鈔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及诸儒臣。令辅导 东宫。其馀僚属亦极择久任。至于宦寺之在左右者。亦宜去其便佞。易以谨厚。因劝 上进讲 李文成公
圣学辑要。其随事尽言。忠虑深远如此。于是知遇日深。自吏曹佐郎擢授承政院同副承旨。改掌隶院判决事。出为 (第 510H 页)
余尝有近体五诗悼士咸。今又略述其文章归之。士咸有知。尚亦曰是知我欤否欤。呜呼悲矣。
枫厓遗稿序
栗谷 李文成公 在 穆陵朝。以道学匡 君。经术措世。时则有牛溪成文简,松江郑文清为后先而在野。亦惟安枫厓,宋龟峰诸君 (第 343H 页)
枫厓遗稿序
栗谷 李文成公 在 穆陵朝。以道学匡 君。经术措世。时则有牛溪成文简,松江郑文清为后先而在野。亦惟安枫厓,宋龟峰诸君 (第 343H 页)
疾新愈。善端易萌。治心治疾。宜可并行。引朱子收拾身心保惜精神之语。及 李文成
珥心法治理陈戒之义上章曰。孟子谓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欲固所以养心。而保身亦莫善于寡欲。其所谓欲。非但声 (第 461H 页)
棹。后世簪组相承。至领议政贞肃公讳铎。尤大显。以德业为 穆陵名相。生讳海寿。吏曹参议。即药圃公也。与 李文成
诸贤相推与。清名谠议伏一世。曰佥枢 赠右议政劝。承旨 赠领议政省身。是为公大父若父也。妣安东权氏。考 (第 509H 页)
集贤殿校理。光庙龙兴。托疾不仕。肃庙命旌其闾。赠官冢宰。谥忠肃。公之七世祖也。曾祖讳洁。以学行著名。 李文成公
珥。劝之仕。不应。以处士终。祖讳镬。官承旨赠吏曹参判。扶伦斥奸。事具严惺被谴录。考讳堣。礼曹参判。刚 (第 303H 页)
脱谬。而又因之以及大全。名曰朱全集览。而功未究焉。奇高峰尝为理气非二物之说。及闻退陶定论而后觉其谬。 李文成
主张高峰初说。作辨累千言。先生尝极力排之。而学者犹往往中其说。公与一二同志。反复辨难以为兼言理气而致 (第 374L 页)
远色。重触 上怒。卢公守慎。力为分解。得无事。岭南有倭警。 上命举资兼文武者。为方伯。大臣以公及栗谷 李文成
诸人应选。一时属望之重。如此。公凡三娶。李氏夫人。学生稔女。申氏夫人。生员廷美女。俱无子。延安金氏夫 (第 306L 页)
凡我宗人若子姓者。其克穆然深念于玆。勿替而引之可也。
枫崖集序
国朝文明之运。莫隆于 宣庙际。道德则 李文成 成文简二先生。为之冠冕。而一队诸君子彬彬焉。学识文章。则朴思庵郑松江两相国。为之领袖。而以下诸名流。 …… (第 494H 页)
章。更迭唱和于笙簧鼓吹之场。虽当时位遇有崇庳。器业殊科品。而臭味风流。槩乎一运气也。吁何其盛哉。不幸 李先生 未老易箦。而儒林丧元气。思翁遁于白云而亡。松翁飘泊沧桑。卒蒙大乱而蝉蜕。则 国家柱石。又尽矣。重峰赵 (第 494H 页)
枫崖集序
国朝文明之运。莫隆于 宣庙际。道德则 李文成 成文简二先生。为之冠冕。而一队诸君子彬彬焉。学识文章。则朴思庵郑松江两相国。为之领袖。而以下诸名流。 …… (第 494H 页)
章。更迭唱和于笙簧鼓吹之场。虽当时位遇有崇庳。器业殊科品。而臭味风流。槩乎一运气也。吁何其盛哉。不幸 李先生 未老易箦。而儒林丧元气。思翁遁于白云而亡。松翁飘泊沧桑。卒蒙大乱而蝉蜕。则 国家柱石。又尽矣。重峰赵 (第 494H 页)
语录语类。罔非阐明师道者。然则天之为斯道生圣贤。为圣贤生贤弟子者。夫岂皆偶尔哉。故 赠承旨朴公。栗谷 李文成先生
门人也。公年三十。始请学先生。遂从先生移居高山之第四曲松崖之上。仍以自号。自是勉励兴起。进修专笃。日 (第 154H 页)
临湖李公墓碣铭(并序)
栗谷 李文成先生 有从子曰景震。字诚甫号临湖。公生有异质。气宇峻整。操执坚确。见者咸称以李氏贤子弟。既学于先生。立心行 …… (第 196L 页)
序)
在昔己巳。群奸得志。其所耽耽视而必欲祸之者。尤庵宋先生也。有或为左右之者。则设刀钜以待之。直斋 李先生 倡同门士。叫閤讼冤。卒至于窜极北而不 (第 197L 页)
栗谷 李文成先生 有从子曰景震。字诚甫号临湖。公生有异质。气宇峻整。操执坚确。见者咸称以李氏贤子弟。既学于先生。立心行 …… (第 196L 页)
序)
在昔己巳。群奸得志。其所耽耽视而必欲祸之者。尤庵宋先生也。有或为左右之者。则设刀钜以待之。直斋 李先生 倡同门士。叫閤讼冤。卒至于窜极北而不 (第 197L 页)
安公与其弟烈成公。友爱甚笃。 世祖闻而嘉之。谓永膺大君曰。吾兄弟亦当如是。二也。芝川公文章本于六经。 李文成公
珥以为真义理之文。当与佔毕斋并驱。奇高峰大升亦曰。吾辈中讲学精密。无如黄某。三也。盖先公之德。或以事 (第 172H 页)
爱之在北方也。然公素善青阳君沈公义谦。小人不悦者甚众。金孝元常曰。李某六卿之才也。若作相。我当劾之。 李文成公
曰。李某不能容物。而今之所谓六卿。贤于李某者。吾未见也。虽使为相。彼 …… (第 273H 页)
井吉。县监。女长适柳希成。次适崔塈。次适李振先。次适金揲。公当 宣庙极盛时。进于 王朝。与朴文忠公, 李文成公 二贤人。相让以德。相引以义。以清名列于高位。然所谓朋党之说日益炽。公虽已卒。而小人媒孽不已。二贤人皆 …… (第 273L 页)
师。九棘以处。乃畀鈇钺。朔方于宣。赫赫天官。何任之专。公有懿德。文清攸友。文忠维前。 文成 维后。允也哲人。引之挽之。嘻彼憸人。谗言其滋。 王明邪正。爰削卫社。公作 教书。布闻于下。 德音恻怛 (第 274H 页)
井吉。县监。女长适柳希成。次适崔塈。次适李振先。次适金揲。公当 宣庙极盛时。进于 王朝。与朴文忠公, 李文成公 二贤人。相让以德。相引以义。以清名列于高位。然所谓朋党之说日益炽。公虽已卒。而小人媒孽不已。二贤人皆 …… (第 273L 页)
师。九棘以处。乃畀鈇钺。朔方于宣。赫赫天官。何任之专。公有懿德。文清攸友。文忠维前。 文成 维后。允也哲人。引之挽之。嘻彼憸人。谗言其滋。 王明邪正。爰削卫社。公作 教书。布闻于下。 德音恻怛 (第 274H 页)
。理也。非气则不能发。非理则无所发。成先生称其高明。先臣字景文。与先生善。少举丙科。为大提学。臣窃谓 李文成公
百世之师也。应溉等忌其礼遇。而中伤之。是小人也。 昭敬王亲制责词。明是非。别邪正。使阳刚长而阴柔消。 (第 7H 页)
操持贞固。不循人俯仰。不随世缁磷。其中硁如也。性不喜居人前。谦慎逊良。不露廉角。或以少气魄为言。此固 李文成
所欠于朴思庵。而亦非深知公者也。有英气而能蕴畜。晦翁亦尝难之。公殆用功于斯欤。其在经筵。音读明畅。讲 (第 235L 页)
十七日。白虹又贯日。玉堂请对。以日暮翌日入侍。大臣诸宰亦以次对进。 上以灾异。缕缕自咎。因叹曰。昔我朝大臣。有 李文成
真圣人之叹。若使 (第 419H 页)
文成 而在今日。当作何等语耶。诸臣以次陈勉。光绍起伏曰。 圣上遇灾惕念。有此 筵访。至意蔼然。顾臣蔑裂。有 (第 419H 页)
何别件奇策。仰裨消弭之术哉。俄者伏闻 圣教有 李文成 真圣人之语。臣不胜感叹。 圣上诚以 (第 419H 页)
文成 为圣人。则今日消灾之策。亦可求之于此。 (第 419H 页)
文成 固不在矣。 (第 419H 页)
文成 之论。则布在遗集。可举而措之。昔 宣庙甲戌正月。有虹贯之变。其时 下教求言。先正进封事上言 圣躬之阙 (第 419H 页)
遗。
中言时政之得失。下言生民之利病。真直言极谏经世之谟也。使 李文成 见今日。则亦必以是仰勉消弭之方。先正之疏。有曰 殿下内无音乐酒色之娱。外绝驰骋戈猎之好。而丧乱如此。 …… (第 419L 页)
可为目今受用之要。今 筵席迭陈。不暇长语。而先正所谓奋发大志。日夕不懈者。尤其要切语也。伏愿 殿下以 文成 之书为法焉。 上曰。所达甚好。当体念焉。
二十四日。召对于兴政堂。
入侍承旨尹光毅。上番赵明鼎, (第 419L 页)
文成 而在今日。当作何等语耶。诸臣以次陈勉。光绍起伏曰。 圣上遇灾惕念。有此 筵访。至意蔼然。顾臣蔑裂。有 (第 419H 页)
何别件奇策。仰裨消弭之术哉。俄者伏闻 圣教有 李文成 真圣人之语。臣不胜感叹。 圣上诚以 (第 419H 页)
文成 为圣人。则今日消灾之策。亦可求之于此。 (第 419H 页)
文成 固不在矣。 (第 419H 页)
文成 之论。则布在遗集。可举而措之。昔 宣庙甲戌正月。有虹贯之变。其时 下教求言。先正进封事上言 圣躬之阙 (第 419H 页)
遗。
中言时政之得失。下言生民之利病。真直言极谏经世之谟也。使 李文成 见今日。则亦必以是仰勉消弭之方。先正之疏。有曰 殿下内无音乐酒色之娱。外绝驰骋戈猎之好。而丧乱如此。 …… (第 419L 页)
可为目今受用之要。今 筵席迭陈。不暇长语。而先正所谓奋发大志。日夕不懈者。尤其要切语也。伏愿 殿下以 文成 之书为法焉。 上曰。所达甚好。当体念焉。
二十四日。召对于兴政堂。
入侍承旨尹光毅。上番赵明鼎, (第 419L 页)
引栗谷先生白 宣庙语进故事。请御便閤。召接臣僚。讲弭灾之方。宾对。 上以灾异自咎。因叹曰。我朝大臣有 李文成
真圣人之言。使 (第 493H 页)
文成 而在今日。当作何等语耶。公进曰。在昔 宣庙甲戌。亦有虹贯之异。先正进封事万馀言。真直言极谏。经世之谟 (第 493H 页)
文成 而在今日。当作何等语耶。公进曰。在昔 宣庙甲戌。亦有虹贯之异。先正进封事万馀言。真直言极谏。经世之谟 (第 493H 页)
如何如何。平居杂仪甚喜留意。固将忘其孤陋。乐为之役。但念此事。只朱子小学书。已无遗恨。又有温公杂仪, 李文成
石潭遗矩。皆可补小学之遗。今日学者。苟有真切发愿。则便就此拳拳。自不患于不足。顾力行何如耳。尝看寒暄 (第 93L 页)
圣诬。折乱萌。盛劄中不无此等语脉。而犹欠十分说话。此后劄奏。必宜加意于此款。而终始心力。如 李文成
四十劄。然后乃可为真大事功真大名节矣。惟在商量。不敢烦缕。不宣。
与俞相(辛酉)
违阻倏已经年。霜涸 (第 426H 页)
与俞相(辛酉)
违阻倏已经年。霜涸 (第 426H 页)
。与别设时无异矣。然则镇营属之罢归于良丁者必多。一年所费须米。亦可为累千石矣。省冗官并州县之论。出于 李文成公。
省费之要道。无过于此。然京中冗官若尽罢。则都民之仰哺于各司料布者。失此无以为生。且所减之利。零星不可 (第 11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