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政書類
史鈔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本不过十五六里。虽曰时屈。岂不可为国都办此役耶。仆则只当归填沟壑。非可与论。而不能不为在朝诸贤望之。 李文成
养兵十万之说。后虽思之。何及。无缘奉对。因书发此。此只可与台言。不宜烦人眼也。晓灯 (第 389H 页)
本朝而蔚兴。 列圣培养之勤。俪美于隆古。真儒辈出之盛。匹休于中华。当 宣庙履端之辰。有二臣并世而作。 李文成
之光明超迈。卓乎天分之甚高。成文简之笃厚庄严。得之家训之克正。夙许芝兰之臭味。终期丽泽之切磨沈潜乎洙 (第 490L 页)
程林隐心学图。退溪先生尝极其称赏。而栗谷先生论辨其位置工夫之反易失序。尤庵先生所著心经释疑。只曰 李文成
以此图为未安。而不明言程氏之失何耶。老先生平日。亦不以退溪说为未然耶。
程氏心学图。老先生尝以栗谷说 (第 252H 页)
程氏心学图。老先生尝以栗谷说 (第 252H 页)
批。未尝经宿。今八日而无指挥。莫是厌闻而然耶。 上答曰诚因疾病受情外说。愧惧无所容。公上章待罪。引 李文成
告 宣庙语曰。人君拒公论。多以病为解。是人君有疾之时。即国家危亡之秋也。益持正不挠。 上亦为之敬礼。 (第 443H 页)
为所动。而曾为政府舍人。声妓满前。便觉有一端喜心。虽痛窒欲免坑堑。而其机则死生路头。可不惧哉。
栗谷 李文成公 曰。人生斯世。非学问。无以为人。所谓学问。亦非异常别件事也。只是为父当慈。为子当孝。为臣当忠。为夫妇 (第 454L 页)
栗谷 李文成公 曰。人生斯世。非学问。无以为人。所谓学问。亦非异常别件事也。只是为父当慈。为子当孝。为臣当忠。为夫妇 (第 454L 页)
猷。恍謦欬之相接。属章甫之齐吁。进卿士而博询。公论不可以终孤。盛典不可以终缺。越稽宋淳祐之故事。遂与 李文成
而并升。坡山石潭。几年朱张之讲学。杏坛阙里。今日游夏之差肩。实惟国家太平之基。非但中外多士之庆。殆有 (第 89L 页)
。丈夫心事。正如青天白日。质诸鬼神而有知云。师生之间。所以相传授期许者若此。二十一魁甲子司马。与栗谷 李文成
同榜。如柳西厓成龙,李完平元翼,沈四养忠谦,申判书点,金鹤峰诚一,金大宪玏,朴司谏东贤,徐万竹益,金 …… (第 350H 页)
请推大臣。极为非宜云。时许,金主一时年少论议。气势张旺。人皆避缩。而公独言之不顾。两司遂皆引避。栗谷 李文成 方长玉堂。处置独出公。而尽递两司。公议称快。
公素知沈忠翼公忠谦之贤。交谊甚笃。佐铨时力荐沈公铨郎。 (第 350H 页)
请推大臣。极为非宜云。时许,金主一时年少论议。气势张旺。人皆避缩。而公独言之不顾。两司遂皆引避。栗谷 李文成 方长玉堂。处置独出公。而尽递两司。公议称快。
公素知沈忠翼公忠谦之贤。交谊甚笃。佐铨时力荐沈公铨郎。 (第 350H 页)
以尔勿过辞。不得已出谢。二月。乞暇归乡。三月。移拜大司谏。先是尹拯欲发明其先父江都事。抵书于人。乃引 李文成
为比。至谓栗谷真有入山之失。士论哗然。以极为诬逼先正。四学儒生等通文八路。论斥其罪。翰林金洪福等右袒 …… (第 460H 页)
守圣庙之为未安。乙丑。大臣请极择师儒长复授公。乞暇下乡。疏辞大司谏。并及学儒不解罚之过。盖尹拯有诬逼 李文成 之言。为儒生辈所声罪。而翰林金洪福以四馆反施儒罚。文谷金公白罢洪福职。而儒罚则犹不解故也。时朝论方携 (第 469L 页)
守圣庙之为未安。乙丑。大臣请极择师儒长复授公。乞暇下乡。疏辞大司谏。并及学儒不解罚之过。盖尹拯有诬逼 李文成 之言。为儒生辈所声罪。而翰林金洪福以四馆反施儒罚。文谷金公白罢洪福职。而儒罚则犹不解故也。时朝论方携 (第 469L 页)
敬陵参奉咸平李公不然。盖其天性明睿。少已委己圣学。读书论世。其为贤否立见。非假之他术也。初栗谷先生 李文成公
珥,牛溪先生成文简公浑同德汇征。间被异己者所惎。后因大狱。齮龁文简公益甚。至追论褫爵。儒林为之气塞。 (第 499L 页)
十四日。葬于交河县法兴乡卯坐之原。初牛溪先生得静庵赵文正公之学于其考听松公。讲授于坡平山中。仍与栗谷 李文成公
丽泽益至。盖其门路之正。践履之笃。自近世诸儒未之或先也。八松公早游其门。后能抗正大义。则先生固已闻知 (第 119L 页)
值行三南量田。劄请详定贡赋。庶无倍徵之患。 不从。兼艺文馆提学。辞 不许。递授知中枢。乙亥大学生请以 李文成
成文简二贤从祀文庙。一边丑正者亦为投疏诬诋。公疏辨甚力。 不报。丙子由工曹判书移判尹。时西衅已作。 (第 147L 页)
清要。至于佐铨部长谏垣殆亦十数至。流辈莫能望焉。然而后承零替。所著诗文事迹皆散轶不传。独尝为司谏时。 李文成公
珥被三司搆劾。公乃抗章直其冤。公论大服。谚称一脔足以识全鼎之味。其信矣哉。殁后八十八年。玄孙启光来请 (第 13L 页)
尔瞻实怂恿之。公与同志抗章论斥。闻者竦然。天启丁卯。登上庠游泮宫。益被士友推重。久之倡率章甫。请栗谷 李文成公,
牛溪成文简公从享圣庙。物议多之。已而除 献陵参奉。虏寇猝至。公埋祭器辞 陵入都。掌令公已扈 驾南汉城 (第 507H 页)
先生之杀身殉国。想像钦慕。每考其事。读其文为之流涕。又慨然有尊周攘夷之志。年十八。读 李文成
击蒙要诀。遂知有此事。未久。慎独斋先生因国哀赴朝。尤斋,同春,草庐次第上京。日周旋诸老先生间。亟欲废 …… (第 426L 页)
李氏家祭仪跋
呜呼。先公议政府君。当我先妣丧。凡于丧葬祭奠。一遵朱文公家礼。祭品要在简略洁精。而且稍从时宜。以为经远之图。仍教诏。不肖等定为恒式。如正祭。蜜果只设一楪。而墓祭则减去。三献。皆有灸肉。而亚终则添设。朔望之奠有轻重。则品味从而等差。鼎豆之实有奇耦。则鱼果亦加类别。至于三年馈奠。夏用烧酒。仲秋时享。行于生朝。无非朱夫子 李文成 遗意也。不肖等罪逆斯极。遽缠风树之恸。此生今世。更无所及。惟有蒸尝之事。庶可以自尽其诚而重念。苟无所 (第 434H 页)
李氏家祭仪跋
呜呼。先公议政府君。当我先妣丧。凡于丧葬祭奠。一遵朱文公家礼。祭品要在简略洁精。而且稍从时宜。以为经远之图。仍教诏。不肖等定为恒式。如正祭。蜜果只设一楪。而墓祭则减去。三献。皆有灸肉。而亚终则添设。朔望之奠有轻重。则品味从而等差。鼎豆之实有奇耦。则鱼果亦加类别。至于三年馈奠。夏用烧酒。仲秋时享。行于生朝。无非朱夫子 李文成 遗意也。不肖等罪逆斯极。遽缠风树之恸。此生今世。更无所及。惟有蒸尝之事。庶可以自尽其诚而重念。苟无所 (第 434H 页)
及一时士类也。 上大惊。召大臣问曰。朝臣谁为朋党者。外议汹汹。三司及湖堂官。皆上劄论斥浚庆之说。栗谷 李文成公。
亦上朋党疏以辨之。同月。擢拜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带如例。八月。以登极使。贺京师。临行。上 …… (第 517L 页)
引避以为请推大臣。未见其不可也。独大司宪金公继辉与瑗同。而仍论晔以尸亲切族。信听其言。持论过中之失。 李文成公 以副提学处置。将尽递多官。而出都宪与赵瑗。著作洪迪,李敬中等。力争并递都宪。此为东西争竞之始云。丙子 …… (第 518L 页)
答曰。 祖宗之法。不可轻改。姑置勿举。翌日。先生更以此事启达请行。 上命户曹纳前朝贡案。然事竟不行。 李文成公 请设经济司。使大臣领之。而择士类晓达时务者。与选凡有建白。皆下其司。商议以革弊政。群臣启讫。上谓先生 …… (第 519L 页)
更招问之。 文成 进启。申论其可行。 上终不纳。冬。以扫墓乞暇。往返乡里。壬午。黄,王诏使之来。以例送迎于碧蹄馆。癸未 (第 520H 页)
二月。庆源藩胡尼汤介作乱。连陷本府及边堡。先生与本兵 李文成。 夙夜在备局。协力筹猷。遣将备御。输兵运饷。举无遗策。上下依重。先是。先生于经席。力言北路饥凶。先事绸 …… (第 520H 页)
仆提调及兼兵曹两司驺直。皆不许。入私第。冰蘖一节。未足为之轻重。而即其素性然也。同月。被劾出江上。时 李文成公 被三司所诬劾以专擅谩君。先生前后或陈启。或入对。备言文成临难尽忠。请敦谕出仕。且言铨郎专用同类。宜革 (第 520H 页)
郎荐。以公进人之路。至是。 文成 已退归坡山。成牛溪被徵至京。上疏历论三司之朋谗奇中。 上命召三公传曰。排摈李珥。谁所为也。其朋奸之类 …… (第 520H 页)
又谁也。辨别以启。毋更含糊。先生请对。极陈许篈宋应溉等乘时构捏之状。应溉以大谏引避。极诋先生及 文成, 文简。 上教曰。设使尔言皆是。今始言之。是乃不忠也。特命递差。两司李塈,成洛等。合启请罢。数以十罪。 …… (第 520L 页)
济川之舟楫。方切倚任之重。讵容休退之告等语。出仕后。又再启力辞。 上遂引见面谕。终不许。甲申春。启言 李文成 不意身死。其爱君忧国之心。未得施设。宜举赠典。以褒其忠。 上曰。官至赞成。追赠何关。命其道臣。护送妻 …… (第 521H 页)
是 上命不允批答。四度又命不允批答。后终递免。领西枢。屏居龙湖。五月。义州牧使徐益上疏。历陈汝立首叛 李文成 前后反覆之状。且请慰安先生及郑松江。使复其位。三司迭相劄论。秋。两司论罢青阳君沈义谦。历数其党十三人 …… (第 521L 页)
开豁。有德有量。有学有识。从善如流。恺悌君子人云者。眉岩柳文节之言也。称之以表里洁白。忧国以诚。又非 李文成 乎。许之以剖晢义理。明辨恺切。又非奇文宪乎。盖其志气沕合。共相推重。以为当今第一流。则成文简公与 (第 523H 页)
文成, 文节诸贤无以异也。而松江郑相。亦与之同其论。故其哭先生之诗曰。伯淳无福故。天下也无福。文简则曰。拜鹃 …… (第 523H 页)
。壬午。以圣节使赴京。律己清慎。检下有威。从者畏戢。莫敢犯法。癸未春。还拜都承旨。时宋应溉等构劾本兵 李文成公。 恶公在喉司。仍论递公职。是冬。公又拜谏长。文成公再入东铨。应溉等虽已窜逐。而馀党尚在朝端。非但疑惧未 …… (第 524L 页)
为其党。书名天府。而李泼以大谏。又以为 文成 再入之后。乃引公置诸铨曹。国事日至于浊乱云。其为群壬人所嫉如此。是岁出牧骊州。时盗贼大炽。在在杀越。 (第 525H 页)
引避以为请推大臣。未见其不可也。独大司宪金公继辉与瑗同。而仍论晔以尸亲切族。信听其言。持论过中之失。 李文成公 以副提学处置。将尽递多官。而出都宪与赵瑗。著作洪迪,李敬中等。力争并递都宪。此为东西争竞之始云。丙子 …… (第 518L 页)
答曰。 祖宗之法。不可轻改。姑置勿举。翌日。先生更以此事启达请行。 上命户曹纳前朝贡案。然事竟不行。 李文成公 请设经济司。使大臣领之。而择士类晓达时务者。与选凡有建白。皆下其司。商议以革弊政。群臣启讫。上谓先生 …… (第 519L 页)
更招问之。 文成 进启。申论其可行。 上终不纳。冬。以扫墓乞暇。往返乡里。壬午。黄,王诏使之来。以例送迎于碧蹄馆。癸未 (第 520H 页)
二月。庆源藩胡尼汤介作乱。连陷本府及边堡。先生与本兵 李文成。 夙夜在备局。协力筹猷。遣将备御。输兵运饷。举无遗策。上下依重。先是。先生于经席。力言北路饥凶。先事绸 …… (第 520H 页)
仆提调及兼兵曹两司驺直。皆不许。入私第。冰蘖一节。未足为之轻重。而即其素性然也。同月。被劾出江上。时 李文成公 被三司所诬劾以专擅谩君。先生前后或陈启。或入对。备言文成临难尽忠。请敦谕出仕。且言铨郎专用同类。宜革 (第 520H 页)
郎荐。以公进人之路。至是。 文成 已退归坡山。成牛溪被徵至京。上疏历论三司之朋谗奇中。 上命召三公传曰。排摈李珥。谁所为也。其朋奸之类 …… (第 520H 页)
又谁也。辨别以启。毋更含糊。先生请对。极陈许篈宋应溉等乘时构捏之状。应溉以大谏引避。极诋先生及 文成, 文简。 上教曰。设使尔言皆是。今始言之。是乃不忠也。特命递差。两司李塈,成洛等。合启请罢。数以十罪。 …… (第 520L 页)
济川之舟楫。方切倚任之重。讵容休退之告等语。出仕后。又再启力辞。 上遂引见面谕。终不许。甲申春。启言 李文成 不意身死。其爱君忧国之心。未得施设。宜举赠典。以褒其忠。 上曰。官至赞成。追赠何关。命其道臣。护送妻 …… (第 521H 页)
是 上命不允批答。四度又命不允批答。后终递免。领西枢。屏居龙湖。五月。义州牧使徐益上疏。历陈汝立首叛 李文成 前后反覆之状。且请慰安先生及郑松江。使复其位。三司迭相劄论。秋。两司论罢青阳君沈义谦。历数其党十三人 …… (第 521L 页)
开豁。有德有量。有学有识。从善如流。恺悌君子人云者。眉岩柳文节之言也。称之以表里洁白。忧国以诚。又非 李文成 乎。许之以剖晢义理。明辨恺切。又非奇文宪乎。盖其志气沕合。共相推重。以为当今第一流。则成文简公与 (第 523H 页)
文成, 文节诸贤无以异也。而松江郑相。亦与之同其论。故其哭先生之诗曰。伯淳无福故。天下也无福。文简则曰。拜鹃 …… (第 523H 页)
。壬午。以圣节使赴京。律己清慎。检下有威。从者畏戢。莫敢犯法。癸未春。还拜都承旨。时宋应溉等构劾本兵 李文成公。 恶公在喉司。仍论递公职。是冬。公又拜谏长。文成公再入东铨。应溉等虽已窜逐。而馀党尚在朝端。非但疑惧未 …… (第 524L 页)
为其党。书名天府。而李泼以大谏。又以为 文成 再入之后。乃引公置诸铨曹。国事日至于浊乱云。其为群壬人所嫉如此。是岁出牧骊州。时盗贼大炽。在在杀越。 (第 525H 页)
即天性亦极高简。意不可一世士。其所与好者。必世之所谓贤人君子。其所与恶者。必世之所谓宵人鄙夫。故于 李文成。
自童丱之好。而最所敬慕。于李山海。非不少年之父。而并与其诗。而不之取焉。李亦以是。于公之诗。尝加疵颣 (第 532L 页)
臻于九经之义。周诰之训。惠鲜之泽。恺悌之化。有始有终。则天怒可回。邦命可永。又引 宣庙寝疾新愈。思见 李文成
事。 (第 103H 页)
文成 告 宣庙之言。而请勉谕儒臣。 上批曰。爱君忧国之意。溢于辞表。予虽不敏。可不书绅而佩服焉。时。 显庙 (第 103H 页)
文成 告 宣庙之言。而请勉谕儒臣。 上批曰。爱君忧国之意。溢于辞表。予虽不敏。可不书绅而佩服焉。时。 显庙 (第 103H 页)
。
十五年(己巳○先生四十一岁)○二月赴任(时以母夫人命。入都谢 恩仍赴任。)○四月弃官归对吏。(时 李文成, 成文简二先生黜文庙从享。先生不乐居官。弃归安山楸谷。按使以擅离闻就吏。)○七月宥归安山居焉(因筑室于 (第 270L 页)
十五年(己巳○先生四十一岁)○二月赴任(时以母夫人命。入都谢 恩仍赴任。)○四月弃官归对吏。(时 李文成, 成文简二先生黜文庙从享。先生不乐居官。弃归安山楸谷。按使以擅离闻就吏。)○七月宥归安山居焉(因筑室于 (第 270L 页)
造谋者固无论。传言者便是同谋。此系大逆。不当分首从也。递拜礼曹参议。旋拜右承旨。岭南人安日履等。疏诋 李文成,
成文简复享文庙之举。公白其悖谬状。 上遂命边配日履。冬 特拜刑曹参判。俄兼副总管。乙亥巡抚全罗道。辞 (第 271H 页)
臻于九经之义。周诰之训。惠鲜之泽。恺悌之化。有始有终。则天怒可回。邦命可永。又引 宣庙寝疾新愈。思见 李文成
事 (第 464H 页)
文成 告 宣庙之言。而请勉谕儒臣。 上批曰爱君忧国之意。溢于辞表。予虽不敏。可不书绅而佩服 (第 464H 页)
文成 告 宣庙之言。而请勉谕儒臣。 上批曰爱君忧国之意。溢于辞表。予虽不敏。可不书绅而佩服 (第 46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