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政書類
史鈔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来谕又谓李先生所谓理发气发者。(止)各就其所重而分属之。岂真以为四端不生于气。而七情不源于理哉。盖使学者于所谓理发者。欲其扩充。于所谓气发者。欲其节约也。
愚意以为扩充与节约工夫自别。盖自理而发。故扩而充之。自气而发。故约之使合于中。贤者既以为然。则非不知四端七情所从来。各有根柢苗脉。不可混为一途。但肚里横却 李文成。
不能放下。乃以老先生所云理发气随气发理乘之说为疑。而不敢显斥其非。反欲驱率以求合栗谷之意。非但误却退 (第 47L 页)
乞递。明年夏。升成均馆大司成。草学制数条。以修明学教兴化育才为本而不果行。迁司谏院大司谏。时 上方向 李文成
珥。珥所为颇不厌众心。三司交章忤  (第 245H 页)
弟行之似当。而但无子弟。可以代行者。主人不得已亲执。则不知所着何服耳。金河西先生。谓白布衣差可。栗谷 李文成。
用生布直领,孝巾,绞带。未知其果合礼意否。本无经学之力。又乏师友之助。平生无一端见识。猥承辱讯。不知 (第 101L 页)
。其例不省务。比 山陵尤焉。公司酒。苟察职加毖。同僚以寒甚索饮。公曰。尚未公宴。此不可先饷人。远接使 李文成公
珥闻而嘉之。迁宗簿正。复为掌令。癸未递移司艺。复为掌令。迁司䆃佥正。升司赡寺正。司赡。货局也。公搜逋 …… (第 360L 页)
官递。 恩例授人视为逆旅。而公惟位之。思旬月著能声。其任职不苟。类如此。迁掌令时。有北胡尼汤介之变。 李文成公
长本兵。行纳马免防之令。未及闻而先行。三司劾论之。公亦与焉。其 启辞曰。前判书李珥显有专擅慢君之罪。 (第 360L 页)
下。垂五十年以没。没而无门人子弟布扬之。以故言行不大著。幸是录出于板谷成公。成公即先生之犹子。而栗谷 李文成
所称逸民有才德者也。其言固无阿所好。其所记孝友之行。独立之操。辞受之节。进退之义。学问之功。进修之方 (第 395H 页)
,文成李公。迭起于数百年之后。千万里之外。相与讲明夫子之道。以承前绪而牖后学。肆已与从享之列矣。有与 李文成
生并一时。志同道合者。曰文简公成浑。后生小子。咸谓醊食明宫。在不可已。兹于今日。以文简成公配享于西序 (第 117H 页)
  
嘉义大夫刑曹参判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沙溪金先生谥状
先生讳长生。字希元。姓金氏。学者称为沙溪先生。其先盖出新罗。罗之季。有王子兴光。知宗国将乱。出遁于光为氓庶。子孙仍籍焉。至丽朝。八世相继为平章事。故名其洞曰平章。入我 朝。世有显人。有讳问。艺文馆检阅。其配曰阳川许氏。以节行旌闾。事载三纲

行实。再世而至左议政讳国光。策敌忾佐理两勋。封光山府院君。生讳克忸。司谏院大司谏。与献纳金驲孙等力争 敬陵追崇非礼。时议韪之。卒 赠礼曹参判光原君。即先生高祖也。曾祖讳宗胤。珍山郡守赠兵曹参议。祖讳镐。知礼县监 赠议政府左赞成。考讳继辉。世称黄冈先生。聪明才学冠一时。历事 明,宣两朝。栗谷 李文成公
每论公辅才。必举公为首。官终司宪府大司宪。 赠吏曹判书。妣平山申氏。参赞夷简公瑛之女。丽朝太师壮节公 …… (第 219H 页)
。初从宋龟峰翼弼。受四子近思录诸书。潜心探赜。日渐进益。黄冈公喜曰。吾儿已能如此。吾无忧矣。既又师事 李文成公。
备闻道学之要。自任甚重。 (第 219H 页)
文成
期许特深。黄冈公按关西。关西素称繁华。游客日以声色为娱。先生每以省觐至。外若不为崖异。而操履甚严。未 …… (第 219H 页)
群贤斩伐之馀。以兴起斯文为己任。承前启后。其功大矣。而至于明粹洞澈。真知实践。得圣门宗旨者。无如栗谷 李文成
云。其于近代儒贤所论理气先后四端七情物格知至人心道心等说。同异得失。一皆以 (第 223H 页)
文成
之说折衷之。而辨析精微。多所自得。先生于礼学。用功尤深。考證精博。一时质问者皆归焉。盖先生既得 (第 223H 页)
李文成
嫡 …… (第 223H 页)
 赠吏曹判书。号黄冈先生。考讳长生。刑曹参判 赠吏曹判书。号沙溪先生。黄冈公才猷识量。冠冕一时。栗谷 李文成公
每称以公 …… (第 224H 页)
。窃尝闻之。吾东道学。盖始于圃隐郑文忠公。而我 朝诸儒贤大阐明之。奎躔之会。可谓盛矣。惟吾老先生实得 李文成公
嫡传。专于朴实头用功。而先生承其旨诀。门路甚正。则庶或传之无弊云。夫人俞氏。左议政泓之女。病不慧。侧 (第 232L 页)
事。且言词学。虽曰不习。文章实鲜其比。遂 不许。间拜知枢。还授都宪者五。乙亥九月。馆学儒生上疏。请以 李文成公,
成文简公从祀文庙。一队异论之徒。投疏丑诬。公深以世道为忧。上劄极言之。不报。辞褫。时横议方生。纷闹日 (第 244L 页)
潜反复必于此书。自为为教亦必于此书。盖尝曰文纯公所述记疑。甚有功于朱门。然而有所未安。则必加参订曰。 李文成
之言则不如是矣。臣略从诸生之后。与闻其旨诀。尝窃以为文纯公记疑。只有写本。后学艰于传写。又传写之际。 (第 547L 页)
之意也。今世朋友以义理相资者。今于养而始见焉。殆非小幸也。然所教之意。非所以施于浅陋者。此殆郑圃隐, 李文成
以上事。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养而于此犹未尝讲耶。第既荷不鄙之盛意。则 …… (第 335L 页)
此与朱子所谓朋党者不同。朱子所论则阴阳消长邪正进退之间也。本朝则不过以强弱勇怯之势。互相挤排而已。此 文成
当日之论。所以异于朱子也。至于今日。则尤甚焉。如此而可以为国者。未之有也。然亦在 圣上奉三无私。以行 (第 336H 页)
文王高于武王。而泰伯又高于文王。未知梅月之与泰伯。果若是其班乎。殊非童观之所敢知也。然 宣祖大王尝命 李文成公
珥别为立传。俾不泯没。夫 圣祖神识。超越百王。则梅月之义之高。亦可以默识矣。今玆卧龙潭与梅月旧址。适 (第 104L 页)
。故其学于先生者。皆敦本实耻夸毗。久而无弊。能有其传。盖为已下学之功。为学者之先务。此其徵也欤。近世 李文成公
珥。最于此学。择而精语而详。而亟称于先生。必以静庵并美。后之学者。以是为正。则其于尚论也。庶乎其得之 …… (第 310H 页)
十清先生朝京师。还到辽东。闻北门祸作。先是阴崖 李先生
耔,松斋韩先生忠。同南衮赴燕。衮病甚危。松斋曰。这汉不死。必赤士类矣。阴崖目摄之而至诚救疗。至是祸作 (第 310L 页)
。近日一番骚动。虽攻他人。意实在滉。于是三司并论铠削夺。时公为善流宗主。遂以为吏曹判书。公固辞不出。 李文成公
珥勉之曰。当裒聚士流。启迪 上心。不可使小人坏弄也。 上亦不许其辞。故遂出仕。翌年正月。辞递为礼曹判 …… (第 324L 页)
拜领议政。多所建白。如封植 鲁山墓。如采用成文简所陈。勿许其退。如请收用金孝元。洗涤东西党论。如勿以 李文成
为奏请使。如设经济司改贡案诸事。或蒙采施。或以为迂阔而不用。惟卢苏斋守慎颇无异同。而金公宇颙则事事力 …… (第 325H 页)
北路为忧。有所规画。又区别人才。及是文成公为本兵。内筹军谋。外调兵马。举无遗策。 上方倚以讨贼。一日 文成
承 召诣阙。忽眩作淹滞。 上遣医看病。且令退去调治。而台劾闯发。 (第 325H 页)
文成
上疏待罪。公与僚相请敦谕出仕(一本仕下有 (第 325H 页)
文成
出仕四字)。后台劾重发。以为擅国慢君。将欲何为。时尼胡连陷镇堡。势甚危急。而台启不止。必欲击去 (第 325H 页)
文成。
故公请姑递本兵。 上从之而以公兼兵判。时文 (第 325H 页)
用舍不公。对罢将退。 上命坐赐问。以此大为用事者所恶。引疾递。为宗簿寺正。自是置散殆一年。会三司诬诋 李文成公
珥。 上怒命窜朴谨元等。而公复拜执义。寻升承政院同副承旨。俄递西枢。历成均馆大司成,户曹参议,司谏院 (第 342H 页)
大司谏。文成公既没。时事大变。金宇颙为副提学。入对毁 文成
所为。时公以右承 …… (第 342H 页)
旨入侍。盛称 文成
道德学问。 上击节嘉叹。宇颙有所言。 上辄问公曰。此言何如。公辄尽言不讳。益触时忌。无何。特授大司宪 …… (第 342L 页)
憾矣。铭曰。
在 宣庙世。世道休明。多士熙载。日迈月征。维时忠简。展也老成。廉而不刿。含章可贞。允矣 文成。
大猷是程。公与志同。道与之合。其道伊何。诚正常法。正君定国。与古允协。时论乖张。大贤躐跲。公正其义。 (第 344H 页)
与共事故任以机要。公亦尽诚竭力。毙而后已。呜呼。于是可以观 君臣矣。惟是贡案一事。为本朝巨瘼。自先正 李文成公
每以通变为言。 孝庙委公釐正焉。事方始而 孝庙上宾。竟亦不果。识者至今恨之。公不逮所怙事母夫人。朝夕 (第 382H 页)
  

浦渚赵公神道碑铭(并序)
国朝文治。尊尚三古之道。自退栗以后。为士者益知理事一致。孝可移忠。其说不可易矣。浦渚先生赵公不由师传。笃信经训。越自髫龀。以至白首。不懈益虔。期以毙而后已。其圣贤所谓诗之好仁如此。老而好学尤可爱者非耶。公讳翼。字飞卿。其考佥枢公莹中。悃愊醇愿。不失天真。妣尹氏甚有妇德。以 万历己卯四月七日生公。先是有黑龙梦家人而飞入室。三岁。戏排棋子。有易卦象。见者异之。五岁。能属文。邻有老人使守所解衣。至暮而还。则不移顷步。其信实纯悫已如此。八岁。草疏论辨邪正。诸长老惊曰。孰以此为小儿作耶。禁毋以示人。盖赵重峰宪救 李文成,
成文简两先生被罪时也。成童读尚书。如期三百玑衡注说。亦皆通晓。又仿洪范立说。名曰彝范。遂汎滥诸家。尹 …… (第 445H 页)
。可谓难矣。 上反覆弥缝。事以得已。公与领相乞免甚力。 上坚不许。公以 世子方讲小学。旧注多舛。乞依 李文成
辑注。刊定谚解。从之。八月。乞暇焚黄。归进一劄。以申前说。又请减畿邑收米炮保及儿弱收布。十一月。雷震 (第 458L 页)
夫子用春秋宽猛之中。以论傅公之义哉。噫。可与权者然后可以知此也。公既殁二十年。为 宣祖大王之元年也。 李文成
珥诸贤。力主公议。尽洗幽冤。削去武定之勋。公遂追复旧官。观屈伸公者而可以知公矣。其族姓书曰。闵氏系出 (第 481L 页)
。乙亥。追崇 恭良大王设庆科。公自以始尝上章争之。今冒庆恩。有乖初心。遂不赴。士论多之。馆学章甫请以 李文成,
成文简二先生从祀文庙。同志中 (第 537L 页)
曰有定。以为士子藏修之所。而又建祠宇于其后。妥侑九先生祀板。而依李文纯公所定迎凤之仪。隔截东偏。以奉 李文成公。
而七先生以次而序醊焉。西溪 …… (第 582L 页)
国人。然则斯院也岂但一州之所尊尚而已乎。凡入斯院而登斯堂者。苟能想像模范乎八先生之遗风馀韵。而会极乎 李文成
之全体大用。则庶可以有得于瞻依尊奉之实。而对扬乎 圣朝作兴之意矣。凡百君子。可不勉哉。 崇祯乙丑五月 …… (第 583L 页)
岂可以积阴蔽于九野。而不谓阳德之昭明于下也。故春秋虽曰因乱而作。而天下之治。未尝无也。虽然。春秋既曰 文成
数万。其指数千。则圣人之微辞奥义。虽不可得以知。而惟尊尚京师之义。则炳如日星。虽瞽者亦见之矣。今与后 (第 587H 页)
樯是为提学公。叔舟是为文忠公。文忠生昭安公浚。自检校至昭安连八世。以文第显。昭安有曾孙硕汀郡守。栗谷 李文成公
实铭其墓。郡守生庶尹湍。庶尹生承旨景洛。娶坡平尹起亩女。 万历庚子二月日。生公。文忠世嫡灵原君景植。 (第 10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