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書類
詩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政書類
詔令奏議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涅槃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冒起宗戒色文有云诸恶业中贪色一关最难打破
故三百篇首称关雎而桑间濮上之什备载垂戒乃
知此病古今皆然然分两种而受病亦有浅深庸夫
俗子色知难断意械未工显蹈明行罔知顾忌至于
文人学士雅擅风流侈标逸韵或贿不足饵而以才
诱或直不能遂而以巧媒缱绻则托于夙因邂逅便
神为天合终日戒不淫淫心时炽逢人说寡欲欲种
更滋干名犯分裂检溃闲机关不止千般流毒直兼
数世我愿世人宁甘朴拙莫羡多情纵有机缘且思
阴报若腐言不堪入耳岂往事总涉虚 无殷 鉴炯炯
亦可畏也(以上记警好色)
记曰夫昼居于内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故
君子非有大故不宿 (第 11b 页)
故三百篇首称关雎而桑间濮上之什备载垂戒乃
知此病古今皆然然分两种而受病亦有浅深庸夫
俗子色知难断意械未工显蹈明行罔知顾忌至于
文人学士雅擅风流侈标逸韵或贿不足饵而以才
诱或直不能遂而以巧媒缱绻则托于夙因邂逅便
神为天合终日戒不淫淫心时炽逢人说寡欲欲种
更滋干名犯分裂检溃闲机关不止千般流毒直兼
数世我愿世人宁甘朴拙莫羡多情纵有机缘且思
阴报若腐言不堪入耳岂往事总涉虚 无殷 鉴炯炯
亦可畏也(以上记警好色)
记曰夫昼居于内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故
君子非有大故不宿 (第 11b 页)
又何疑之(集作疑哉/一作叹哉)呜呼见贤非难知之难知之非难
用之难用之非难特达难君人者苟以特达为心假 无
殷 宗之梦必自得说不然则虽使咎夔稷契尽入其庭
亦叶公之见龙反疑惧矣况氤氲之中乎恍惚之际乎
贞元九年予自镐 (第 12b 页)
用之难用之非难特达难君人者苟以特达为心假 无
殷 宗之梦必自得说不然则虽使咎夔稷契尽入其庭
亦叶公之见龙反疑惧矣况氤氲之中乎恍惚之际乎
贞元九年予自镐 (第 12b 页)
又
儿子归得公手札具肺腑语随作一报封肖甫司马邮
中致之计当已彻览矣是时儿子言公极称于所知谓
仆尚可一割故哓哓数语殊自悔之牝鸡岂亦堪牺而
故断其尾乎一笑来谕谓姑与无町畦任其处分要归
洁已此是野人芹曝由来所献纯甫此官便是吏隐于
中少得恬澹趣岂受彼牢笼若尔瞻即日请假觉少捩
人眼鼻善类皇皇如摇旌矣公所云瞿元立云云仆近
来觉得机轴若此元立但勿于格外作念立足乾处彼
不得而亲疏有何不佳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少陵
亦自言之何况我辈向亦偶为此曹子鸣其不平耳管
君近益精心佛门然好作有为迹得非苏晋逃禅意耶
家弟以赍捧之役五日后可到矣冒酷暑驱驰七千里
宁 无殷 深源周子南之叹目下且欣聚首以浊酒浇其
磊块而已承有令子舍之戚尤非旅邸所堪不能奉慰
聊此草复不宣
(第 15a 页)
儿子归得公手札具肺腑语随作一报封肖甫司马邮
中致之计当已彻览矣是时儿子言公极称于所知谓
仆尚可一割故哓哓数语殊自悔之牝鸡岂亦堪牺而
故断其尾乎一笑来谕谓姑与无町畦任其处分要归
洁已此是野人芹曝由来所献纯甫此官便是吏隐于
中少得恬澹趣岂受彼牢笼若尔瞻即日请假觉少捩
人眼鼻善类皇皇如摇旌矣公所云瞿元立云云仆近
来觉得机轴若此元立但勿于格外作念立足乾处彼
不得而亲疏有何不佳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少陵
亦自言之何况我辈向亦偶为此曹子鸣其不平耳管
君近益精心佛门然好作有为迹得非苏晋逃禅意耶
家弟以赍捧之役五日后可到矣冒酷暑驱驰七千里
宁 无殷 深源周子南之叹目下且欣聚首以浊酒浇其
磊块而已承有令子舍之戚尤非旅邸所堪不能奉慰
聊此草复不宣
(第 15a 页)
周公思兼三王
孟子云禹恶旨酒云云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宋儒
注云或谓各举其盛亦非也圣人亦无不盛此言是也
但引其端而不竟其说愚谓孟子此章专赞周公事业
之盛非赞三王也盖言周公欲兼三王之事以相天子
然禹之大功在治水周公时无水可治则法禹之恶旨
酒好善言也汤之大功在伐桀救民周公则无桀可伐
则法其执中立贤也文王至德则以服事殷今 无殷 可
事则法其爱民求道也武王之大业在伐纣救民今纣
已伐矣则法其不泄迩不忘远以广守成之大业立太
平之基可 (第 29a 页)
孟子云禹恶旨酒云云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宋儒
注云或谓各举其盛亦非也圣人亦无不盛此言是也
但引其端而不竟其说愚谓孟子此章专赞周公事业
之盛非赞三王也盖言周公欲兼三王之事以相天子
然禹之大功在治水周公时无水可治则法禹之恶旨
酒好善言也汤之大功在伐桀救民周公则无桀可伐
则法其执中立贤也文王至德则以服事殷今 无殷 可
事则法其爱民求道也武王之大业在伐纣救民今纣
已伐矣则法其不泄迩不忘远以广守成之大业立太
平之基可 (第 29a 页)
言长一尺二寸半按考工记夏后氏世
室度以步殷人重屋度以寻步长六尺十寸尺也寻长
八尺八寸尺也殷制用寻明别 无殷 尺矣盖二尺三代
同用也蔡说出自臆撰郑樵则据三司尺言之三司尺
范景仁谓之黄帝时尺虽未可信要非宋始有之以 (第 26a 页)
室度以步殷人重屋度以寻步长六尺十寸尺也寻长
八尺八寸尺也殷制用寻明别 无殷 尺矣盖二尺三代
同用也蔡说出自臆撰郑樵则据三司尺言之三司尺
范景仁谓之黄帝时尺虽未可信要非宋始有之以 (第 26a 页)
遇。又何
疑哉。呜呼。见贤非难。知之难。知之非难。用之难。用之非难。
特达难。君人者苟以特达为心。假 无殷 宗之梦。必自得说。
不然。则虽使咎夔稷契。尽入其庭。亦叶公之见龙。反疑惧
矣。况氤氲之中乎。恍惚之际 (第 01b 页)
疑哉。呜呼。见贤非难。知之难。知之非难。用之难。用之非难。
特达难。君人者苟以特达为心。假 无殷 宗之梦。必自得说。
不然。则虽使咎夔稷契。尽入其庭。亦叶公之见龙。反疑惧
矣。况氤氲之中乎。恍惚之际 (第 01b 页)
天无坏者。以乱承天。则天无支者。故支坏
非天也。兴衰由人也。但有人不支而败。无天不可支也。呜
呼。宏 无殷 宗周宣以任之。位卑大夫。不为王卿士。卒令强
晋迫胁。非道残剿。士死难。于宏为得矣。奈何邱明不讥周
杀 (第 14b 页)
非天也。兴衰由人也。但有人不支而败。无天不可支也。呜
呼。宏 无殷 宗周宣以任之。位卑大夫。不为王卿士。卒令强
晋迫胁。非道残剿。士死难。于宏为得矣。奈何邱明不讥周
杀 (第 14b 页)
浸盛。好大不经之说。陋乃诗书。
因报拔济之谈。隆于仁孝。运祚浮促。篡夺相寻。二百年间。
五变朝市。君 无殷 宗之福。臣靡卫武之年。感验寂寥。斯可
明矣。高祖神尧皇帝方欲刬除斯弊。扫刷中区。时属宰臣
萧瑀。本梁 (第 22a 页)
因报拔济之谈。隆于仁孝。运祚浮促。篡夺相寻。二百年间。
五变朝市。君 无殷 宗之福。臣靡卫武之年。感验寂寥。斯可
明矣。高祖神尧皇帝方欲刬除斯弊。扫刷中区。时属宰臣
萧瑀。本梁 (第 22a 页)
年张商英作祠堂记今有画像稍前即翠崖也栋宇沈隐气像
闳壮南唐保大间有澄源禅师 无殷 住此山李主甚敬之既死
祭以文时本朝建隆元年也韩熙载之为铭其后死心居此而
云峰月亦悟道故江西号为胜地饭 …… (第 4p036a 页)
用又汇其流
激大轮为磨院去崖数十步有奉圣宫今日紫清徐铉为记有
唐肃宗像道士仅数人归宿翠崖方丈观李主赐 无殷 诏书皆
用澄心堂纸每书日后即押字印文如丝发予题云李氏世敬
桑门其赐书遍江左诸刹至于不失旧物如翠崖者鲜 (第 4p036a 页)
闳壮南唐保大间有澄源禅师 无殷 住此山李主甚敬之既死
祭以文时本朝建隆元年也韩熙载之为铭其后死心居此而
云峰月亦悟道故江西号为胜地饭 …… (第 4p036a 页)
用又汇其流
激大轮为磨院去崖数十步有奉圣宫今日紫清徐铉为记有
唐肃宗像道士仅数人归宿翠崖方丈观李主赐 无殷 诏书皆
用澄心堂纸每书日后即押字印文如丝发予题云李氏世敬
桑门其赐书遍江左诸刹至于不失旧物如翠崖者鲜 (第 4p036a 页)
无今日事。师曰。若是今日即有。曰。今日事如
何。师曰。叶叶连枝秀。花开处处芳。
**** 吉州禾山 无殷禅师
福州吴氏子。七岁从雪峰出家。
依年受具。谒九峰。峰问。汝远远而来。晖晖(音衮)随众。见
何境界而可修 …… (第 0133b 页)
小师弟子。建隆元年二月示微疾。三月二日辞众。乃
曰。后来学者未识禾山。即今识取。珍重。言讫而寂。谥 法性禅师。 洪州泐潭牟禅师
僧问。如何是学人著力处。师曰。正
是著力处。上堂。僧问。百丈捲席意旨 (第 0133c 页)
何。师曰。叶叶连枝秀。花开处处芳。
**** 吉州禾山 无殷禅师
福州吴氏子。七岁从雪峰出家。
依年受具。谒九峰。峰问。汝远远而来。晖晖(音衮)随众。见
何境界而可修 …… (第 0133b 页)
小师弟子。建隆元年二月示微疾。三月二日辞众。乃
曰。后来学者未识禾山。即今识取。珍重。言讫而寂。谥 法性禅师。 洪州泐潭牟禅师
僧问。如何是学人著力处。师曰。正
是著力处。上堂。僧问。百丈捲席意旨 (第 0133c 页)
梦感循臂天人垂授藕花,因此有娠。又时梦中胡道人授十戒为胎教,过而诞焉。以十二岁落染于雪岳五色石寺,有 法性禅师
尝扣《楞伽》门于其中夏,大师事师数年。长庆之初入唐,到佛爽寺,问道如满,印可于江西之印。而应对有色曰 (第 5017a 页)
山和尚
* 洪州泐潭延茂禅师
* 洪州同安常察禅师
* 洪州泐潭悟禅师
* 吉州禾山 无殷禅师
洪州泐潭牟和尚(已上十人见录) …… (第 0334b 页)
果不成。曰岂无今日事。师
曰。若是今日即有。曰今日事如何。师曰。叶叶
连枝秀华开处处芳。
吉州禾山 无殷禅师 者福州人也。姓吴氏。七
岁依雪峰真觉大师出家。年满受戒游方抵
筠阳谒九峰。峰许入室。一日谓之曰。汝远 …… (第 0342c 页)
。三月二日令侍者
启方丈集大众。告辞曰。后来学者未识禾山。
即今识取珍重。先是大众为立生藏本国。谥 法性禅师。 塔曰妙相。
洪州泐潭牟和尚。问如何是学人著力处。师
曰。正是著力。问古人卷席意如何。师曰。珍
重。 (第 0343a 页)
* 洪州泐潭延茂禅师
* 洪州同安常察禅师
* 洪州泐潭悟禅师
* 吉州禾山 无殷禅师
洪州泐潭牟和尚(已上十人见录) …… (第 0334b 页)
果不成。曰岂无今日事。师
曰。若是今日即有。曰今日事如何。师曰。叶叶
连枝秀华开处处芳。
吉州禾山 无殷禅师 者福州人也。姓吴氏。七
岁依雪峰真觉大师出家。年满受戒游方抵
筠阳谒九峰。峰许入室。一日谓之曰。汝远 …… (第 0342c 页)
。三月二日令侍者
启方丈集大众。告辞曰。后来学者未识禾山。
即今识取珍重。先是大众为立生藏本国。谥 法性禅师。 塔曰妙相。
洪州泐潭牟和尚。问如何是学人著力处。师
曰。正是著力。问古人卷席意如何。师曰。珍
重。 (第 0343a 页)
(清平遵法嗣)三角令圭禅师
(投子同法嗣)投子感温禅师 观音岩俊禅师
青原下六世
(九峰虔法嗣)禾山 无殷禅师
(涌泉欣法嗣) 六通院绍禅师
(洛浦安法嗣)青峰传楚禅师 永安善静禅师 (第 0165a 页)
(投子同法嗣)投子感温禅师 观音岩俊禅师
青原下六世
(九峰虔法嗣)禾山 无殷禅师
(涌泉欣法嗣) 六通院绍禅师
(洛浦安法嗣)青峰传楚禅师 永安善静禅师 (第 0165a 页)
二帝
潜隐时。每登方丈。必施礼。及即位。特赐紫衣。署净戒
大师。
** 青原下六世
*** 禾山 无殷禅师(九峰虔法嗣) 吉州禾山 (第 0333b 页)
无殷禅师。 福州吴氏子。七岁从雪峰出家。
依年受具。谒九峰。九峰问。汝远远而来。睴睴(音衮)随众。
是何境界而可 (第 0333b 页)
潜隐时。每登方丈。必施礼。及即位。特赐紫衣。署净戒
大师。
** 青原下六世
*** 禾山 无殷禅师(九峰虔法嗣) 吉州禾山 (第 0333b 页)
无殷禅师。 福州吴氏子。七岁从雪峰出家。
依年受具。谒九峰。九峰问。汝远远而来。睴睴(音衮)随众。
是何境界而可 (第 0333b 页)
汝州西院思明禅师(宝寿沼嗣)
宝寿第二世和尚(二人)
洪州同安常察禅师(青六。九峰虔嗣)
吉州禾山 无殷禅师(二人) 凤翔青峰传楚禅师(洛浦安嗣)
袁州木平善道禅师(蟠龙文嗣。文夹山会嗣)
郢州桐泉山禅师(黄山 (第 0401a 页)
宝寿第二世和尚(二人)
洪州同安常察禅师(青六。九峰虔嗣)
吉州禾山 无殷禅师(二人) 凤翔青峰传楚禅师(洛浦安嗣)
袁州木平善道禅师(蟠龙文嗣。文夹山会嗣)
郢州桐泉山禅师(黄山 (第 0401a 页)
旱雷声。曰以金易鍮。憎
真爱假。师便归方丈。僧拂袖便出。师曰。得缩头时且
缩头。
** ▲吉州禾山 无殷禅师
生吴氏。福州人。七龄。雪峰存
禅师见之。爱其纯粹。化其亲令出家。年二十。乃剃落
受具。辞游方。至九峰 (第 0603c 页)
真爱假。师便归方丈。僧拂袖便出。师曰。得缩头时且
缩头。
** ▲吉州禾山 无殷禅师
生吴氏。福州人。七龄。雪峰存
禅师见之。爱其纯粹。化其亲令出家。年二十。乃剃落
受具。辞游方。至九峰 (第 0603c 页)
无今
日事。师曰。若是今日即有。曰今日事如何。师曰。叶叶
连秀枝。花开处处芳。
**** 吉州禾山 无殷禅师
福州吴氏子。七岁从雪峰出家。
依年受具。谒九峰。峰问。汝远远而来。睴睴(音衮)随众。见
何境界。而可 (第 0511a 页)
日事。师曰。若是今日即有。曰今日事如何。师曰。叶叶
连秀枝。花开处处芳。
**** 吉州禾山 无殷禅师
福州吴氏子。七岁从雪峰出家。
依年受具。谒九峰。峰问。汝远远而来。睴睴(音衮)随众。见
何境界。而可 (第 05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