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書類
詩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政書類
詔令奏議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涅槃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良价《大乘经要》一卷

又《激励道俗颂偈》一卷

光仁《四大颂》一卷

又《略华严长者论》一卷 无殷《
垂诫》十卷

神清《参元语录》十卷

智月《僧美》三卷

惠可《达摩血脉》一卷

靖迈《古今译经图纪
前增数十倍,至顺元年经费缺二百三十九万馀锭宜节无益不急之费,以备军国之用。」又言:「军站消乏,佥补则 无殷
实之户,接济则无羡馀之财,倘有征行。必括民间之马,苟能修马政,亦其一肋也。今西越流沙,北际沙漠,东及
十九万馀锭。宜节无益不急之费,以备军国之用,苟能三分损一以惠民,夫岂小哉!」又言:「军站消乏,签补则 无殷
实之户,接济则无羡馀之财,倘有徵行,必括民间之马,苟能修马政,亦其一助也。方今西越流沙,北际沙漠,东
  同立合约字人结首林日郎,圳户吴开成、邱德贤,佃人吴清、林喜等。窃维开田必先开水,上开国课,下泽民生,所关甚重。兹成等结内清水沟各佃埔地分垦已久,因 无殷
实之人出首穿凿水圳,前经成等鸠工开筑,祗因心力不齐,工本浩大,虽有兴工,未 (第 1177 页)
拄,免致坍塌.若再延至秋霖之候,一经台风霪雨,势必损裂愈多.工程浩大,修理为难.卑邑内山新辟之区,既 无殷
绅、富户可捐,又无粮赋、杂项可拨,至津贴仅敷卑署一切食用经费,月领月销,毫无积储,请帑既违例章,筹垫 (第 51 页)
须及早购办铁甲船,以免临时筹措不及等因。而谤生尤循环无端;甚有谓臣藉此图利者。其实臣疏中原指明闽、台 无殷
实洋商可以承办铁甲船,必须由南北洋举办,方无流弊也。虽屡蒙圣主鉴其无他,不加谴责。然众毁铄金,积羽沉 (第 92 页)
  高宗肜日

第三节传必有(止)之事。按此无徵而说得太丁宁矣。
  [西伯戡黎]
  传文王也。邹曰按此篇祖伊之言。危迫之甚。必在周师既渡河之后。若文王时必 无殷
之即丧。戮于尔邦之语。篇次不当在微子前。
第三节不虞(止)率典。按谚解以此皆为蒙上天弃我之事。未知传 (第 123H 页)
。周自文武以下十馀世。未尝殷及。故朱子庙制图。亦以周制为准。然周之制礼者周公也。周公之时。安知后世必 无殷
及之君。而立庙制如是哉。古者庙制。虽同在王宫之内。而相距或远或近。不似韦玄成之说。故大戴礼迁庙篇。有 (第 333H 页)
 日出有朝奠。辰正有上食。日入有夕奠。(据朱子家礼。)朝奠。用馀阁之品。辰正及夕奠。并用上食之品。〇上食之馔。一盏(酒若醴。)一敦(饭)一铏(羹)四豆(菜一豆。沈菜一豆。酱一豆。其一豆。或用醢。或用鱐。或用炙。或用臡。〇酱一豆。或用清。或用滓。勿用小钟。用楪子。)卿相之家。宜用六

豆。〇亦用髹盘。奠于尸右。有哭无拜。〇始卒虽当朔望。是日 无殷
奠。〇未小敛。主人伏哭而已。不与奠。
帷堂。(上丙十。)
 设布帐于堂。帐小则但设于近尸处。(或用射 (第 442H 页)
为田祖。穑事是祐。承我昊天。敷广德囿。食于泰折。与昭神佑。胡为坟旱。雨不下凑。虽播嘉苗。燎方上覆。雷 无殷
夜。阴无曀昼。霢之霂之。不盈缺甃。稌田不耔。莱田不耨。千耦辍耜。靡不心疚。维天降灾。寔警元后。不谷践 (第 450H 页)
  
琴铭
我鼓我琴。于此沙汀。松风万壑。溪水冷冷。

祭龙神文
匪民曷依。匪神何祷。民神胥赖。厥理浩浩。矧惟神龙。变化莫测。甲于灵四。宅乎天一。有感必应。况此靡孑。惟我十室。穑事方急。膏泽其屯。旱魃为灾。天有密云。山 无殷
雷。云胡漠漠。徒出杲杲。我行于野。田拆龟兆。农罔施功。种不入土。哀我民斯。血泣南亩。余以不仁。叨佩铜 (第 517H 页)
 
𰨒支子也。先考大祥将祭。而其日子时遭子妇丧。罔措之中。不究礼文。成服后卜日行祭矣。于心终有未安。既为异室。则兄不入于新丧中。自行祥祭。𰨒则他日哭而除服。未知如何。
当日子时则祭馔已具矣。礼曰笾豆既设。齐衰以下。异门则祭。吉祭尚然。况祥祭乎。祥祭亦丧祭也。恐无不可行之嫌。下段说是也。而遂事无及也。
答郑趾善

成服则奠而已。 无殷
祭。圣人之礼。葬前皆奠也。末俗之谬例。何可从也。
父母丧中出后于人者。未练而出后者。降为期。既练而出 (第 174L 页)
 谕曰予自嗣服以来。欲见卿德仪者久矣。以谕以批。屡勤侧席之念。而卿之一向迈迈。不思贲然者。必以予诚意浅薄。未能挽回遐心也。常切愧叹于中。予小子叨承丕基。慄慄危惧。义方之教。仰成于帘帷。辰告之谟。实赖于宰辅。而惟其自治之道。讲学为急。既 无殷
宗之旧学。何论汉宣之通经。日月云迈。政务人一己百之工。而虽有志学之诚。实昧为学之方。惟思左右宿德。朝 (第 634L 页)
  别纸
时祭。饭羹各设。饼炙合设。鄙家先祖之规亦如此。而见收于通考设卓条。岂非时祭器品稍多。每品各设。不无窘碍之端故耶。尊门佥议皆然。则依而处之似稳。
单设合设。尊家先世。有特然定规耶。不然则一家之庙。异礼设行。诚似未安。至于左设右设。此等处。且当准以古礼。家礼主人奉羹奠于醋楪

之东。主妇奉饭奠于盘盏之西者。非右设乎。尊意难于改定。可见孝子不忍之心。而器品位置之小小釐改。出于门议之同然。则何至甚害于义乎。
别庙不祧位。恐不但告以承祀。亦当告以新祧同安之由。遍有脯果可知。但须于前一日行之。当日于不祧位。不可 无殷
荐。既荐则难于独举。通考追赠改题焚黄条。大山说事有不同。而若可以旁照。今既行事庙内。则不可不并设下位 (第 92H 页)
护麓立殿云。西边瞻星台。屹然独立。从台而渐上凤鸣山。左右观望。不 无殷
黍之感。而局势雄壮。山川明丽。真是用文武之国。但峰峦。皆如佛形。使丽氏崇彼致亡。良有以也。盖历观三京 (第 328L 页)
  又
雨后秋阴夕满堂。落霞孤鹜胜南昌。座中词客倾西蜀。席上歌儿冠北方。竹翠遥侵珠佩冷。荷风时汎玉杯香。主人欢乐多和气。花卉敷荣亦致祥。
  又
老子山中卧草堂。夜看云雾罩文昌。素 无殷
鼎调盐术。唯有仙囊餐玉方。穿壑每寻林墅静。临池闲对藕花香。时危但保幽居乐。莫向傍人问咎祥。
  又 (第 52H 页)
  

交河置京议(壬子)
臣以迂腐书生。不识时务。风水之说。尤所懵然。兼且生长东南。足迹未尝一到交河地。今承 清问。不敢妄议便否。但以所窥于陈编者泛论事理。则国之置都。大事也大役也。前古帝王除创业定鼎者外。守成之主未有无故而议此者。盘庚之亳邑。以有圯河之患。成王之洛都。为朝贡道里之均。卫文公之楚丘。又在于为狄所灭之日。玆皆出于千万不得已之大计。曷尝可已而不已哉。今 国家既 无殷
周之事。虽遭兵燹。法宫旋成。又非如野处漕邑之卫。则臣未知今日之议此。有何不得已之故也。如无不得已之故 (第 139H 页)
如何。辽东旧城已毁。移其砖筑新城。新城内人户。不及于旧城。而旧城残毁已甚。虽有半城人户。所见凋敝。殊 无殷
盛光景矣。此间所可苦者。终日行。尘埃扑面。耳目所接。尽是异服异音。摩肩并驰。迭先迭后。无如何者惟此耳 (第 362L 页)
而不伸。则宜天之畀以关塞万里之役。而恢廓其胸怀。增益其志气。以遂壮游之夙愿也。至于过富公再聘之行。而 无殷
侯离别之色。则公 (第 321H 页)
 
(讳梦畴。○詹事。追封三重大匡。○墓在兔山祥云坂。○配稷山全氏。大阿干得大之女。○太师公即公子云。)
  一世(释钵之谱。未及质正。故自此更起一世。)
二十代祖考讳殷悦。(一 无殷
字)○匡翼效节,献襄定难,弘济奋庸,亮采保乂,经济功臣。三重大匡太师。○佐高丽太祖。有翊戴功。事见牧 (第 49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