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海山螺舞仙螺匏子
卮慢卷荷金蕉叶玉蟾儿皆因象为名 金凿落韩昌
黎诗酡颜倾凿落宋姜尧章诗剪烛屡呼金凿落 冯道
家有水晶不落一只白乐天诗银花不落从君劝 陈
思王有鹊尾杓李太白诗有鸬鹚杓 唐文宗赐牛僧
孺龙杓 昭宗 (第 13a 页)
 应老病休何与且字岂与应字乃斡旋也撑拄如屋

 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文亦然诗以字文以句
世讥 冯瀛王道
依阿诡随不能死节尝考质其生平行
 事亦多侃侃不顾避处王荆公雅爱道谓其能屈身
 以安人如诸佛菩萨行富文 (第 1b 页)
 永破阵子语也

同州澄城县有九龙庙然止一妃耳土人云 冯瀛王

 女也夏县司马才仲戏题诗云身既事十主女亦妃
 九龙过客读之无不一笑才仲名棫温公侄孙豪杰
 之士 (第 36b 页)
小说载司马才仲梦遇苏小事按懒真子才仲名棫文
正公侄孙也尝过澄城九龙庙庙止有一妃土人相传
冯瀛王
女才仲戏题诗云身既事十主女亦妃九龙
与其弟才叔槱皆豪杰之士咸不四十而卒朴字文季
其雁行也
 
 
  (第 26b 页)
石守道作怪论三篇毁杨文公予尝驳之矣又读其救
说一首最悖于理如云汉祚微王莽篡道大坏扬雄存
之五代之乱 冯瀛王
存之数语蛊世道人心不浅而篇
终又云天下国家有难患以死殉之忠臣之节(云/云)何又 …… (第 6b 页)
江南江西总督改兵
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副都御史
甘肃巡抚喀拜起复在任守制调华显为陜西巡抚
近代李贽称武瞾 冯道
足觇其心术古人亦有类此者
如丁谓以曹操司马懿为圣人夏竦美李林甫相业之
(第 24b 页)
 (身陷于虏死则死耳媚虏何为彼其甘心媚虏诚惜/其死也而死卒不免何如骂贼死者千载而下尚凛)

 (凛有生气哉二/子可谓非夫矣)
叔孙所事十主 冯道
所事十君
 汉书叔孙通使徵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
 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亲贵今天下初定死
  …… (第 24a 页)
 不行公往矣毋污我通笑曰若真鄙儒不知时变遂

 与所徵三十四人西
 五代史 冯道
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
 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旧德自处然当世之
 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 (第 24b 页)
(九岁通春秋能属文登茂才异行科授华阴尉尝以鲁/不合用天子礼乐乃引公羊傅著鲁议累官中书侍郎)
明宗不豫 冯道(己见/)
入问疾道言寝膳之间尤宜调谨
因指御前果实曰如食桃不康他日见李思戒
周祖请 (第 11b 页)
冯道
诣徐州册湘阴公为汉嗣道曰侍中由衷
乎周祖设誓道曰莫教老夫谬语令为谬语人
江南李昪问道士王栖霞何道可致 (第 11b 页)
得之何以自明我意不错尔须知
时事渐不佳是吾徒贪爵位所致尔宜志之后出镇河

周祖入京师百官迎谒周祖见 冯道
犹设拜意道便行 …… (第 15b 页)
官赵阅道为御史以论陈恭)
(公事/有隙)
王荆公与唐质肃(唐介/己见)同为参政议论未尝少合荆公
雅爱 冯道
尝谓其能屈力以安人如诸佛菩萨之行一
日于上前语及此事唐曰道为宰相使朝易四姓身事
十主岂得为纯臣乎荆公 (第 22b 页)
太原晋阳/人初事唐将陈绍光周太祖为枢密召)
(仁诲用之累官内客省使谦谨/好礼不自矜伐为士大夫所称) 冯道(己/见)
与赵上交王度迎刘赟为汉嗣既而周太祖已 (第 18a 页)
唐明宗与 冯道
语及年谷屡登四方无事道曰臣常记
昔在先皇幕府奉使中山历井陉之险臣忧马蹶执辔
甚谨幸而无失逮至平路放辔 (第 21b 页)
是陆鸿
渐刺史益善之又一室署云菹库诸菹毕备亦有一神
问是谁吏曰蔡伯喈刺史大笑曰不必置此
耶律德光尝问 冯道
曰尔是何等老子道荅曰无才无 …… (第 12a 页)
德痴顽老子德光大喜即以道为太傅(儒林公议曰 冯/道
当天下大乱)
(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挂道方自号 (第 12b 页)
长乐老
著书/数百言陈已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以为荣)
(自谓孝于家忠于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 (第 12b 页)
  翰林结衔
今翰林官结衔独列散官于本官之下如詹事祭酒等
官则散官在上与部院诸司无异按周宗伯识小编云
唐翰林学士皆以他官兼故学士结衔在本官下五代
后唐置端明殿学士以赵凤 冯道
为之后凤迁礼部侍
郎因求宰相任圜升学士于本官之上盖示贵重耳宋
因之惟宰相则否
本朝翰林列散官于本官之 (第 17b 页)
校勘经典释文三十卷雕造印版欲请
兵部尚书张昭太常卿田敏同校勘叶梦得言唐柳玭
训序言在蜀见字书雕本不始 冯道
监本始道耳河汾 (第 12b 页)
 朝廷则乱朝廷在乡党则乱乡党而世方且群哄而

 称祝之曰此方是真圣贤方是真君子至于祸世而
 犹不知所谓甘口鼠也岂特 冯道
胡广凡庸常乖巧
 之善人皆乡愿也 (第 6a 页)
冯道
胡广其著者耳
问老庄之学无用反不如管韩申商似有实际可以治
 国曰若论实际老子更胜诸子他更做得不露形迹 (第 6a 页)
 不适于时者遇遇则重不适于用而精焉亦遇也噫
叶少蕴云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摹印之法人以

 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书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
 有善本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 五代时
 冯道
始奏请官镂板印行国朝淳化中复以史记前
 后汉付有司摹印自是书籍刋镂者益多士大夫不
 复以藏书为意学者 …… (第 9a 页)
 与宋世同(叶以闽本多用柔木故易就而不精今杭/本雕刻时义亦用白杨木他方或以乌桕)
 (板皆易就/之故也)
叶少蕴云世言雕板始自 冯道
此不然但监本始 (第 10a 页)
冯道
 耳柳玭训序言其在蜀时尝阅书肆所鬻字书小学
 率雕本则唐固有之陆子渊豫章漫抄引挥麈录云
 毋昭裔贫时 (第 10a 页)
尝借文选不得发愤云异日若贵当板
 镂之以遗学者后至宰相遂践其言子渊以为与

 道
不知孰先要之皆出柳玭后也载阅陆河汾燕閒
 录云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
 悉令雕板此印书 (第 10a 页)
之始据斯说则印书实自隋朝始
 又在柳玭先不特先 冯道
毋昭裔也第尚有可疑者
 隋世既有雕本矣唐文皇胡不扩其遗制广刻诸书
 复尽选五品以上子弟入弘文馆钞书何 …… (第 10b 页)
 无刻本挥麈录谓当时仕宦多传录诸书他可见矣
今世欲急于印行者有活字然自宋已兆端笔谈云板
 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 冯瀛王
始印五经已后 (第 11a 页)
 书(任孝恭刘焯/刘恕张方平)留读人书(郑樵遇人/书必留读)卧用警枕(司马/光)

 卧不蓄枕(李/铨)凝尘满席 (冯道/
韦爱)落烬数升(吕思/礼)为人佣
 书(阚泽崔/光刘芳)为人佣作(侯瑾王/延卫飒)为人都养(孔安/国 (第 6a 页)
  杨温二
隋杨温高祖母弟之子好学解属文炀帝即位被诬徙
 零陵作赋以寄其哀思帝见而恶之转徙南海
后汉隐帝遇害周太祖遣 冯道
迎徐州节度使刘赟为
 汉嗣赟留教练师杨温等守徐州温等闻赟不得立 (第 14a 页)
  张锡三
唐张锡景龙中为工部尚书中宗数引近臣宴集令各
 效伎艺以为笑乐锡为谈容娘舞见郭山恽传
后周张锡闽人为军事判官 宰相冯道
知锡介直奏迁
 监察御史历右补阙司门驾部郎并以清节闻
宋张锡京兆人进士甲科知东明县以治迹闻召为监 (第 14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三易洞玑卷一
            明 黄道周 撰
 宓图经上
易有太极极不 可道道
则入于象故象者道易而之赜
极者道易而之默举赜反默乃通于极极而后复穷天
下之赜故易三乘十有八变营成之卦 (第 1a 页)
 人主人臣是亲家则是亦有所祖亲家又曰亲家翁

 五代史刘煦传煦与 冯道
为姻家而同为相道罢李
 愚代之愚素恶道之为人凡事有稽失者愚必指以
 诮煦曰此公亲家翁所为苏氏开谈录 (第 22a 页)
冯道
与赵凤
 同在中书凤有女适道中子以饮食不中为道夫人
 谴骂赵令婢长号知院者来诉凡数百言道都不荅
 及 (第 2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