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蔡伦纸而文籍资之以为卷
轴取其易于卷舒目之曰卷然皆写本学者艰于传录
故人以藏书为贵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 宰相冯道 李
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
锓梓之法其本于此因是天下书籍遂广然而板木工
匠所费甚 (第 24b 页)
轴取其易于卷舒目之曰卷然皆写本学者艰于传录
故人以藏书为贵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 宰相冯道 李
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
锓梓之法其本于此因是天下书籍遂广然而板木工
匠所费甚 (第 24b 页)
生其言益可怜矣嗟乎人之祸福虽所自取而世态
所从来非一日矣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
撰此印书之始又在 冯瀛王 先矣
东白先生张公元祯以太常卿兼讲学教乙丑科庶吉
士先生天顺庚辰进士以道学名世尝为予言自小 (第 5a 页)
所从来非一日矣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
撰此印书之始又在 冯瀛王 先矣
东白先生张公元祯以太常卿兼讲学教乙丑科庶吉
士先生天顺庚辰进士以道学名世尝为予言自小 (第 5a 页)
从殿下顿首贺曰陛下江山已定臣无所措手矣太
祖笑而颔之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其
议出于 冯道 此刻书之始也石林叶少蕴以为雕板 (第 5a 页)
印书始 冯道 此不然但监本五经道为之尔柳玭训
序言其在蜀时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
则唐固有之矣石林时印书 …… (第 5b 页)
一说云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不
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有善本学者以传录
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 五代时冯道 始奏请官镂板
印行国朝淳化中复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摹印自
是书籍刋镂者益多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学者 …… (第 6a 页)
为焉何患于不给国家浮费不可胜计而独靳于此
哉此 冯道 赵凤之失也
廷宴馀物怀归起于唐宣宗时宴百官罢拜舞遗下果
物怪问咸曰归献父母及遗小儿上敕太官今后大 (第 7b 页)
祖笑而颔之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其
议出于 冯道 此刻书之始也石林叶少蕴以为雕板 (第 5a 页)
印书始 冯道 此不然但监本五经道为之尔柳玭训
序言其在蜀时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
则唐固有之矣石林时印书 …… (第 5b 页)
一说云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不
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有善本学者以传录
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 五代时冯道 始奏请官镂板
印行国朝淳化中复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摹印自
是书籍刋镂者益多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学者 …… (第 6a 页)
为焉何患于不给国家浮费不可胜计而独靳于此
哉此 冯道 赵凤之失也
廷宴馀物怀归起于唐宣宗时宴百官罢拜舞遗下果
物怪问咸曰归献父母及遗小儿上敕太官今后大 (第 7b 页)
仕元至江南行台侍御史会兵乱避地镇江云
挥麈录载母昭裔贫时常借文选不得发愤曰异日若
贵当板镂之以遗学者后至宰相遂践其言此与 冯
道 印板之日孰为后先耶
予往岁谪延平北归宿建阳公馆时薛宗铠作令与小
酌堂后轩是岁闽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 (第 4b 页)
挥麈录载母昭裔贫时常借文选不得发愤曰异日若
贵当板镂之以遗学者后至宰相遂践其言此与 冯
道 印板之日孰为后先耶
予往岁谪延平北归宿建阳公馆时薛宗铠作令与小
酌堂后轩是岁闽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 (第 4b 页)
汉灵帝诏诸儒校定五经镌石以刋其文命蔡邕等
书为古篆隶三体立于太学门谓之石经
印板
笔谈曰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 冯道 始印五
经之后典籍皆为板本即唐始为板印矣五代会要
曰后唐长兴三年二月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 …… (第 6a 页)
其事在熙宁中
端明
职林曰五代唐明宗初置端明殿学士如三馆之例
初入洛谓安重诲曰先帝时 冯道 何在曰近除翰林
学士帝曰此人朕素谙委俄拜端明宋朝会要曰后
唐明宗不知书每四方章奏令安重诲读之多不 (第 47b 页)
晓
文义宰相孔循献议置端明殿学士二员在翰林之
上以 冯道 为之太平兴国中缘殿名改文明仁宗明
道初改承明殿为端明殿明年置端明殿学士又云
明道二年八月诏特置端 (第 47b 页)
书为古篆隶三体立于太学门谓之石经
印板
笔谈曰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 冯道 始印五
经之后典籍皆为板本即唐始为板印矣五代会要
曰后唐长兴三年二月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 …… (第 6a 页)
其事在熙宁中
端明
职林曰五代唐明宗初置端明殿学士如三馆之例
初入洛谓安重诲曰先帝时 冯道 何在曰近除翰林
学士帝曰此人朕素谙委俄拜端明宋朝会要曰后
唐明宗不知书每四方章奏令安重诲读之多不 (第 47b 页)
晓
文义宰相孔循献议置端明殿学士二员在翰林之
上以 冯道 为之太平兴国中缘殿名改文明仁宗明
道初改承明殿为端明殿明年置端明殿学士又云
明道二年八月诏特置端 (第 47b 页)
却赖有诗情合得尝之句
窦氏五龙
谏议大夫致仕窦禹钧有子五人仪俨侃称僖俱以
进士及第俱历显仕俱著清望仪俨尤擅文名于时
冯道 赠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
丹桂五枝芳故号曰窦氏五龙
谏议谓之坡
唐谏议大夫班在给舍上 (第 9a 页)
窦氏五龙
谏议大夫致仕窦禹钧有子五人仪俨侃称僖俱以
进士及第俱历显仕俱著清望仪俨尤擅文名于时
冯道 赠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
丹桂五枝芳故号曰窦氏五龙
谏议谓之坡
唐谏议大夫班在给舍上 (第 9a 页)
为仁之端也推是心而成之则笃恭而天下平矣
士之所难者在有诸己而已能有诸己则居之安资之
深而美且大可以驯致矣徒知可欲之善而若存若
亡而已则能不受变于俗者鲜矣 冯道 更相数主皆其雠也安定以为当五代之季生民
不至于肝脑涂地者道有力焉虽事雠无伤也荀彧
佐曹操诛伐而卒 (第 7b 页)
士之所难者在有诸己而已能有诸己则居之安资之
深而美且大可以驯致矣徒知可欲之善而若存若
亡而已则能不受变于俗者鲜矣 冯道 更相数主皆其雠也安定以为当五代之季生民
不至于肝脑涂地者道有力焉虽事雠无伤也荀彧
佐曹操诛伐而卒 (第 7b 页)
伐罪济以仁恕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将称为第一
吕正惠公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
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深为当世所服
端善与人交轻财好施未尝问家事故相 冯道 耀帅
赵文度皆乡里世旧道子病废分俸给之又表荐文
度孙绍宗
钱枢密若水有清识风流儒雅好学善谈论尤爱 (第 4b 页)
吕正惠公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
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深为当世所服
端善与人交轻财好施未尝问家事故相 冯道 耀帅
赵文度皆乡里世旧道子病废分俸给之又表荐文
度孙绍宗
钱枢密若水有清识风流儒雅好学善谈论尤爱 (第 4b 页)
心推此言也苟心不相知臣可以叛其君妻可以弃
其夫乎其视白乐天黄金何日赎娥眉之句盖天渊
悬绝也其论 冯道 曰屈已利人有诸佛菩萨之行唐
质肃折之曰道事十主更四姓安得谓之纯臣荆公
乃曰伊尹五就汤五就桀亦可谓 (第 8b 页)
其夫乎其视白乐天黄金何日赎娥眉之句盖天渊
悬绝也其论 冯道 曰屈已利人有诸佛菩萨之行唐
质肃折之曰道事十主更四姓安得谓之纯臣荆公
乃曰伊尹五就汤五就桀亦可谓 (第 8b 页)
政事(前/)侯霸明习故事(后/)范武子光
辅五君(文襄灵成景出/襄二十七年)裴度事四朝(宪穆/敬文) 冯道 历五朝
八姓(通鉴/论)扁鹊之见威王以为病在骨髓(史/记)秦缓之见
晋侯以为疾在膏肓(成公/十年)僖 (第 12a 页)
辅五君(文襄灵成景出/襄二十七年)裴度事四朝(宪穆/敬文) 冯道 历五朝
八姓(通鉴/论)扁鹊之见威王以为病在骨髓(史/记)秦缓之见
晋侯以为疾在膏肓(成公/十年)僖 (第 12a 页)
痴
王湛为痴叔顾凯之有痴绝(并/晋)窦威书痴(唐/)许褚虎痴
(魏许褚如/虎之痴)任育长有情痴(任育长从棺底下流涕悲哀/王丞相闻之曰此是有情痴)
杨冉思痴宰相(唐/)张方回痴汉子(天宝/遗事) 冯道 痴顽老子
圣
董贝易圣(唐/)张芝钟繇卫恊张墨书圣 张旭草圣(唐/)
杨子华画圣(北/齐)阮简 (第 10a 页)
王湛为痴叔顾凯之有痴绝(并/晋)窦威书痴(唐/)许褚虎痴
(魏许褚如/虎之痴)任育长有情痴(任育长从棺底下流涕悲哀/王丞相闻之曰此是有情痴)
杨冉思痴宰相(唐/)张方回痴汉子(天宝/遗事) 冯道 痴顽老子
圣
董贝易圣(唐/)张芝钟繇卫恊张墨书圣 张旭草圣(唐/)
杨子华画圣(北/齐)阮简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