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据资格而不核功罪乎
今人称廉耻二字辄相连其实廉易而耻难如公孙弘
布被脱粟不可谓不廉而曲学阿世何无耻也 冯道

苦俭约不可谓不廉而更事四姓十君何无耻之甚也
盖廉乃立身之一节而耻实根心之大德故廉尚可矫
而耻不容 (第 23b 页)
元人诗中有真山民一卷即此诗也山民西山先生裔
   刺 冯道
(第 20b 页)
冯道历事
四朝后世羞之欧公作史谓其无廉耻史断
诸贤纷纷訾诋百千万言不如元刘静修一绝约而尽
也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 (第 20b 页)
  王老
唐陈通方闽县人贞元十年顾少连下进士及第年二

十五第四人年少名高轻薄自负与王璠同年王时年
五十六通方薄其成事后时因期集拊王背曰王老王
老奉赠一第言其日暮途远及第同赠官也王曰拟应
三篇通方又曰王老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王心每贮之
通方寻值家艰还归王果累捷高科官渐达矣通方入
关王已丞郎判盐铁通方穷悴寡助不知王素衔其言
投之求救同年李虚中时为副使通方亦有诗扣之求
为汲引云应念路旁憔悴翼昔年乔木幸同迁王不得

已署之江西院官赴职未及其所又改为浙东院仅及
半程又改为南陵院嗣是往复数四困踬日甚退省其
咎谓甥侄曰吾偶戏谑不知王生乃为深憾寻值王真
拜礼分悬绝追谢无地怅望病终
   长乐老
(第 10a 页)
五代冯道
为宰相视丧君亡国未尝屑意是时天下大
乱戎狄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挂道方自号为 (第 10a 页)
长乐老
著书数百言陈已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 (第 10a 页)
 苏州苏湖志皆载其事宋学士景濂尝为立传予近
 装潢成轴备书二郡志所载及宋传于上以为家藏
 云
古人书籍多无印本皆自钞录闻五经印版自 冯道

 今学者蒙其泽多矣国初书版惟国子监有之外郡
 县疑未有观宋潜溪送东阳马生序可知矣宣德正
 统间书 (第 18a 页)
中兴之说谬矣
   韩伊二妃(夏夫人附/)
庄宗皇帝嫡夫人韩氏后为淑妃伊氏为德妃契丹入
中原石氏乞降 宰相冯道
尊册契丹主大张宴席其国 (第 6a 页)
   崔协对扬

明宗问 宰相冯道
卢质近日吃酒否对曰质曾到臣居
亦饮数爵臣劝不令过度事亦如酒过即患生崔协强
言于坐曰臣闻食医心镜酒极好 …… (第 3b 页)
   戏萧希甫

萧希甫进士及第有文才口辩多机数梁时不得意弃
母妻渡河易姓名为皇甫教书庄宗即位于魏州徵希
甫知制诰庄宗平汴洛希甫奉诏宣慰青齐方知其母
死妻嫁乃持服于魏州时议者戏引李陵书云老母终
堂生妻去帷后为谏议大夫性褊忿躁于进取疏宰相
豆卢革韦说至于贬死又以毁訾宰臣责授岚州司马
   明宗奖 冯道
明宗谓侍臣 (第 5b 页)
冯道
纯俭顷在德胜寨所居一茅庵与 …… (第 5b 页)
   明宗戒秦王
明宗戒秦王重荣曰吾少钟丧乱马上取功名不暇留
心经籍在藩邸时见判官论说经义虽不深达其旨大
约令人开悟今朝廷有正人端士可亲附之庶几有益
吾见先皇在藩时爱自作歌诗将家子文非素习未能

尽妙讽于人口恐被诸儒窃笑吾老矣不能勉强于此
唯书义尚欲耳里频闻时从荣方聚杂进士浮薄之子
以歌诗吟咏为事上道此言规讽之或一日秦王进诗
上说于俳优敬新磨敬新磨赞美而曰勿讶秦王诗好
他阿爷平生爱作诗上大笑
   诙谐所累 宰相冯道
形神庸陋一旦为丞相士人多窃笑之刘岳
与任赞偶语见道行而复顾赞曰新相回顾何也岳曰 (第 6b 页)
季俸
议者以受赂曲法杀人而八议之所不及失刑也(安重/诲诛)
(后王贵妃/用事故也)
   因事纳谏 冯道
对太子食有邪蒿师傅以其名邪令去之况人事
乎上退问群臣邪蒿之义范延光对无名之役不急之 (第 2b 页)
务且宜罢之自安重诲伏诛而宦者孟汉琼连宫掖之
势居中用事人皆惮之因宰臣奏对延光等深言邪蒿
春冰虎尾之戒欲惊悟上意也上圣体乖和 冯道
对寝
膳之间动思调卫因指御前果实曰如食桃不康翌日
见李而思戒可也初上因御李暴得风虚之疾 (第 3a 页)
冯道

敢斥言因奏事讽悟上意
   秦王轻佻
秦王重荣之为元帅轻佻浅露狎近浮薄列坐将帅而 (第 3a 页)
   枢密两长官     赦放债负

    冯道
王溥      周玄豹相
   钴鉧沧浪      司封失典故
   老人该恩官封    学士中丞 (第 5b 页)
  赦放债负
淳熙十六年二月登极赦凡民间所欠债负不以久近
多少一切除放遂有方出钱旬日未得一息而并本尽
失之者人不以为便何澹为谏大夫尝论其事遂令只
偿本钱小人无义几至喧噪绍熙五年七月覃赦乃只
为蠲三年以前者按晋高祖天福六年八月赦云私下

债负取利及一倍者并放此最为得又云天福五年终
以前残税并放而今时所放官物常是以前二年为断
则民已输纳无及于惠矣唯民间房赁欠负则从一年
以前皆免比之区区五代翻有所不若也
   冯道
王溥 (第 2a 页)
冯道
为宰相历数朝当汉隐帝时著 (第 2a 页)
长乐老
自叙云余
先自燕亡归河东事庄宗明宗悯帝清泰帝晋高祖少
帝契丹主汉高祖今上三世赠至师傅阶自将仕郎至 …… (第 2a 页)
  周玄豹相
唐庄宗时术士周玄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时明宗为
内衙指挥使安重诲使他人易服而坐召玄豹相之玄
豹曰内衙贵将也此不足当之乃指明宗于下坐曰此
是也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明宗即位思玄豹以
神将召至京师宰相赵凤諌乃止观此事则玄豹之
方术可知然 冯道
初自燕归太原监军使张承业辟为
本院巡官甚重之玄豹谓承业曰冯生无前程不可过 (第 3b 页)
执事敬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然则执事敬者固为仁
之端也推是心而成之则笃恭而天下平矣(释心常存/则事不苟) 冯道
更相数主皆其雠也安定以为五代之季生民不
至于肝脑涂地者道有力焉虽事雠无伤也荀彧佐曹
操诛伐而卒死于操 …… (第 15b 页)
在道为不忠在彧为不智如
以为事固有轻重之权吾方以天下为心未暇恤人议
已也则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释无 冯道
而后无五/代之乱无荀彧而后)
(无曹操/之篡)
世之议子云者多疑其投閤之事以法言观之盖未必
有天禄閤 (第 16a 页)
撰昭宪太后谥议举朝嗟服子谓此子欲学晋人作达
当不减谢镇西胜 长乐老
多矣可谓干父之蛊者也
宋戚密学纶初知太和县每当岁时与囚约曰放汝暂
归祀祖先栉沐虮虱民感其惠皆及期而还 (第 18b 页)
树兰叶如黄杨子如连翘而黑
以夏月子熟种之亦有寄生榕树上者闽小纪云千年
榕树上生奇南香
陶岳五代史补载 冯道
镇同州有酒务吏乞以家财修
夫子庙道以付判官判官素滑稽书一绝句于判后云
荆棘森森绕杏坛儒官高贵尽偷安若 (第 12a 页)
之厄也如世乱奴欺主
时衰鬼弄人唐杜荀鹤诗也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
来明日愁罗隐诗也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五代冯道
诗也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南宋陈随隐
自述其先人藏一警句为真西山刘漫塘所赏击者也
宋太祖自陈桥 (第 16b 页)
秦始辒辌中物可笑又一郎官馈岁单有烧鸦见之愕
然徐问之乃鸭之讹耳
李贽极称武照 冯道
亦犹丁谓以曹操司马懿为圣人
夏竦美李林甫相业君子小人各从其类如此
周密记德寿宫中秋赏月之所桥用白石甃 (第 15b 页)
常侍谏议给事舍人循次而坐于丞相之下尊卑
有序足以为仪由此观之不独中书舍人凡两省官礼
上宰相皆压角也至 五代冯道
为宰相判状尾罢之应
自此阁长立东北隅犹谓之压角如宋次道所记也又
五代会要曰晋天福五年三月敕中书门下五 (第 23a 页)
  印书
智者创物虽则云创其实必有因藉以发其智也古未
有字科斗鸟迹实发制字之智也蔡邕虽曰能书若无
垩帚亦无以发其飞白之智吾独怪夫刻石为碑蜡墨
为字远自秦汉而至于唐张参辈于九经字样皆已立
板传本乃无人推广其事以槩经史其故何也后唐长
兴三年始诏用西京石经本雇匠雕印广颁天下 宰臣
冯道
等奏曰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则其发智之 (第 6b 页)
  牛鱼
契丹主达鲁河钓牛鱼以其得否为岁占好恶盖仿中

国赏花钓鱼而因以卜岁也近世周茂振使金金人赐之
鱼曰手所亲钓者即金亦用辽制也壬易燕北录云牛
鱼觜长鳞硬头有脆骨重百斤即南方鲟鱼也鲟鲟同
本草既有鲟鱼又别有牛鱼云生东海头如牛则牛鱼
别自一种非鲟也若鲟鱼正如鲇鳠通身无鳞既有鳞
而硬即非鲟矣 冯道
出使诗曰曾叨腊月牛头赐史谓
道真受牛头之赐非也契丹主率以腊月打围因敲冰
钓鱼则腊月牛头者正本草所著东 (第 5a 页)
   两制

苏易简续翰林志晋天福中从 宰臣冯道
奏诏翰林学
士院公事宜并归中书舍人自是舍人昼直者当中书
夜直者当内制至开运元年六月诏曰翰林学士与中 (第 12b 页)
   丞郎
唐称丞郎谓尚书左右丞及尚书侍郎辈也今人多承

丞郎之语文字简便以寺监丞郎当之承袭之误也唐
刘宽夫传(八十/五)宝历中宽夫为监察御史言以王府官
摄祠位轻乞以尚书省左右丞侍郎通摄又潘孟阳传
为侍郎年未四十其母谓曰以尔之才而位丞郎使吾
忧之 冯道
曰宰相之权吾初入能用人为丞郎官耳
   寄禄官阶官
政和三年敕特进至承务郎为寄禄官承直郎至迪功
郎为 (第 13a 页)
  书籍板行
上古书籍皆编竹为简以韦贯之用漆作书简帙浩重

不便提挈自有制纸笔及墨者乃易去竹简诚为便易
然皆写本亦未有刻板印行也后唐明宗长兴二年
相冯道
李愚请令刋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又母昭裔
贫时尝借文选于交游其人有难色昭裔发愤曰异日
若贵当版镂之以遗学 (第 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