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奏拒蜀 曹魏 · 卫臻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六
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魏志·卫臻传》,诸葛亮《寇天水奏》)
朝天宫成纪怀 南宋 · 张德兴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崒律千寻玉垒开,龙盘虎踞拥金台。
云中双阙天颜近,塞上孤臣铁骑回。
砂壁朝疑烽火动,松风夜杂鼓笳哀。
愿将只手扶红日,扫尽狼烟御辇回(清陈启源司空闻见录》附《司空历朝诗刻录遗》)
水旱上便宜五事疏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六
臣闻圣帝明王受命,天时未必无灾,是以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惟能济之以人事耳。
故洪水滔天而免沈溺,野无生草而不困匮。
伏惟陛下圣德钦明,时小水旱,人未大饥,下祗畏之诏,求极意之言,同禹汤之罪己,侔周文之夕惕。
臣伏欢喜,上便宜五事:
其一曰:耕夫务多种而耕暵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
又旧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
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
施行来久,众心安之。
今一朝减持官牛者,官得八分,士得二分;
持私牛及无牛者,官得七分,士得三分;
人失其所,必不欢乐。
臣愚以为宜佃兵持官牛者与四分,持私牛与官中分,则天下兵作欢然悦乐,爱惜成谷,无有损弃之忧。
其二曰:以二千石虽奉务农之诏,犹不勤心以尽地利。
昔汉氏以垦田不实,征杀二千石以十数。
臣愚以为宜申汉氏旧典,以警戒天下郡县,皆以死刑督之。
其三曰:以魏初未留意于水事,先帝统百揆,分河堤为四部,并本凡五谒者,以水功至大,与农事并兴,非一人所周故也。
谒者一人之力,行天下诸水,无时得遍。
伏见河堤谒者车谊不如水势,转为他职,更选知水者代之。
可分为五部,使各精其方宜。
其四曰:古以步百为亩,今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所觉过倍。
近魏初课田,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故白田收至十作斛,水田收数十斛。
自顷以来,日增田顷亩之课,而田兵益甚,功不能修理,至亩数斛已还,或不足以偿种。
非与曩时异天地,横遇灾害也,其病正在于务多顷亩而功不修耳。
窃见河堤谒者石恢甚精练水事及田事,知其利害,乞中书召恢,委曲问其得失,必有所补益。
其五曰:臣以为胡夷兽心,不与华同,鲜卑最甚。
邓艾苟欲取一时之利,不虑后患,使鲜卑数万散居人间,此必为害之势也。
秦州刺史胡烈素有恩信于西方,今往,诸胡虽已无恶,必且消弭,然兽心难保,不必其可久安也。
若后有动衅,计能制之。
惟恐胡虏适困于讨击,便能东入安定,西赴武威,外名为降,可动复动。
此二郡非烈所制,则恶胡东西有窟穴浮游之地,故复为患,无以禁之也。
宜更置一郡于高平川,因安定西州都尉募乐徙民,重其复除以充之,以通北道,渐以实边
详议此二郡及新置郡,皆使并属秦州,令得专御边之宜(《晋书·傅玄传》)
秦州军事 西晋 · 杜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二
臣尝闻边人说,虏专以骑为寇,穿堑不如作马齐臽。
马齐臽法,坑方三尺,错平穿之,虏骑非下马平治,则终不得入。
又其外蹊要路,亦可随作坞,施枪臽中讫,薄覆其上。
如此则虏当筑地而行,不敢辄往来也(《御览》三百三十七)
韩忠献公琦行状熙宁八年八月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七、《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
韩姓出晋卿献子后,国于韩,秦灭韩,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案公所为家谱,推其先世功行爵里,至于八世有次序,曰:远祖居深州,为博陆人
八代祖朏为沂州司户参军,生洹,为登州录事参军
洹生全,为处士,老博陆
全生三子,曰乂宾,曰文操,曰存。
乂宾生定辞、昌辞,文操生隐辞、晦辞、审辞,存生正辞。
乂宾仕为成德军节度判官检校太子左庶子,兼御史中丞,以唐光启二年镇府立义坊之私第,以龙纪元年博野县蠡吾乡之北平原
其子昌辞为坡城县令,以天复二年三月终于真定,以天复三年七月蠡吾
晋天福二年祔夫人张氏,改葬赵州赞皇城之北马村,是为高祖
昌辞生一子璆,终广晋府永济县,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齐国公
夫人史氏,追封齐国夫人
始葬相州安阳县丰安村,则公曾祖也。
生公之皇祖构,仕本朝为太子中允、知康州,终于治所,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燕国公。
夫人李氏,深人嶬之女,晋相崧之犹子,追封燕国夫人
皇考国华,谏议大夫,卒建州,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为时劳臣,国史有传。
庆历五年安阳县新安村尹洙师鲁志其墓,今富郑公为神道碑,载公事业甚详。
夫人罗氏,谏议大夫延吉之女,邺王绍威之孙,追封魏国太夫人
公之所生母胡氏,蜀士人觉之女,追封秦国太夫人
五代祖以上皆葬蠡吾,惟高祖赞皇,由曾祖以下皆葬安阳,故公为相人。
公之八代祖以下遭乱,虽仕不显,而皆以儒学行义世其家。
皇祖有功有德,用不极其器,一时有识咸谓庆必在后。
公生泉州,将生,秦国有异梦,晨有释子,状异服怪,不知其所从来,忽诣门曰:「是间有奇儿,毋失护视」!
忽不见。
公既长,朴厚不浮,少嬉弄,视瞻步履端正而中甚敏,所学不用力而过人,性淳一无邪曲,孝于其母,悌事诸兄,皆不教而能。
天圣五年仁宗初临轩试进士,公二十岁,名在第二,授将作监丞同判淄州,侍秦国之官。
踰年,秦国亡,哀毁过礼。
服除,迁太子中允,又改太常丞集贤院,知左藏库,徙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
时高科多径去为显职,鲜肯勤吏事,公独视狱讼、决曲直,终日坐府舍不倦。
府君王博文固已奇之,曰:「志异常人,此大器也」。
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
景祐三年,求外补,得知舒州
留不行,以右司谏供职。
劝上明得失,正朝廷纲纪,亲近忠直,放远邪佞。
时灾异数见,宰相非其才,参政事者喜言谑,望轻无所补。
或私名器,用之中书,事拥不决。
公屡上疏,数中书不法事,疏寝不报,则乞出疏示中书
御史台集百官会议,决正是非。
论既坚,卒罢执政四人者。
又言赏罚当从中书出,今数闻有内降,此章献明肃馀弊也,不可不止。
王曾蔡齐宋绶,当世名臣,宜大用。
上纳其说。
王沂公见公论事切直有本末,喜谓公曰:「比年台谏官多畏避为自安计,不则激发近名。
如君固不负所职,谏官宜若此」。
沂公天下正人,公得此益自信。
未几,同议雅乐,知胡瑗阮逸邓保信黍尺钟律之法出私见,乖戾古制,奏罢之,仍用王朴旧乐。
公为谏官三年,排斥权倖,数称进名臣杜衍范仲淹等,补时政之阙七十馀疏,凡数百事,施用者十常七八。
朝廷宠其尽言,累欲用公知制诰,人以谓公,公曰:「吾乃以言责取利耶」?
议亦中寝。
右司郎中昭文馆直学士充接伴使。
解开封府举人,与三司同定茶法。
契丹正旦国信使,还朝,同三司省国用,转起居舍人知谏院宝元二年,擢知制诰知审刑院
益、利路岁饥,为体量安抚使,加三品服。
蜀地号富饶,产金帛纨锦,中州岁仰给,有司乘便刻取,赋徭烦重,诸郡设而买院收市上供物,不以其直。
公为轻减蠲除之,逐贪残不职吏,罢冗役七百六十人,为饘粥济饥人一百九十馀万。
人曰:「使者之来,更生我也」。
赵元昊初叛,兵锋锐甚,中国久不知战,人心颇恐,士大夫多避西行。
公使蜀,道潼、陕归,奏事便殿。
上问西兵形势,公具以所闻对。
上谓曰:「朕比忧乏人按边,卿其为朕往」。
陕西安抚使,趣上道,公勇欲自效,驰至延安,则羌已解围去。
士气沮伤,将吏往往移病求罢职,公辄选练材武,治战守器,慰安居人,收召豪杰,与之计议,檄诸郡守城郭,如河北,始设烽燧以候虏。
先是,大将刘平战北,或诬其叛去,遂锢守平妻子,具狱河中府
公力辩白释之,录战死者赙恤赏赠。
边臣皆劝范雍延州,朝廷以为不能,欲以赵振代。
公奏曰:「粗勇,可使搏战,非谋议守边材。
愿留以观后效,无已则起范仲淹为可。
臣为国家忧,非私仲淹也。
若涉朋比,误陛下事,当族」。
庆人陈叔度等陈边防策,既而补官东南。
公奏曰:「忠义愤懑,为国献计,虽稍收用,乃置于僻左,实羁縻之,非所以开示诚意、来人才也」。
又奏罢率马令以宽民力,及裁处他利害甚悉,上益知可办大事。
康定元年五月,天子命公竦都护西师,开府永兴军,而以公为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使同管勾都总管司事。
未几,遣学士晁宗悫入内都知守忠督出兵攻贼。
公曰:「如诏意为便,不则元昊聚兵出不意攻我,我仓卒赴敌,必败」。
合府争曰:「承平久不习战,羌寇暴起,今兵与将未训讲,其可深入客斗乎?
愿谨关塞以岁月平之」。
公所论不得用,使持奏还。
元昊镇戎军偏将刘继宗逆战,果不利,诏下切责,俾以进兵月日来上。
众复守旧议,公曰:「军事虽可择便宜行之,然大计亦不当固拒」。
乃划攻守二策,求中决。
公驰驿奏阙下,上许用攻策。
已而执政以为难,公不得已,独上章曰:「元昊窃数州之地,精兵不出五六万,馀皆妇女老弱,举族而行。
我四路之兵不为少,分戍数十城寨,彼聚而来故常众,我散故常寡,每遇每不敌,是以元昊能数胜。
今不究此失,乃待贼太过,以二十万重兵惴然坐守界濠,不敢与虏确,臣实痛之。
愿更命近臣观贼之隙,如不可不击,则愿不疑臣言」。
奏虽不下,知兵者以公说为然。
公往来塞下,勤苦忘寝食,期有以报上。
出按屯,至泾原,闻元昊乞和,公谕诸将曰:「无约而降者谋也,宜益备,不可懈弛」。
遽调兵瓦亭,兵未集,贼果钞山外。
公指图授诸将曰:「山间狭隘可守,过此必有伏。
或致师以怒我,为饵以诱我,皆无得辄出,待其归且惰也邀击之」。
裨将福、王仲保狃小胜,数违制度。
公遣府吏耿传就诘责,不从,则又檄福曰:「违节度,有功亦斩」。
任福犹进兵,遇伏,遂战死。
嫉公者乞置公大罪,后大帅使收馀兵,得檄衣带间,封上之。
安抚使王公尧臣亦以实奏,朝廷知罪在诸将,止左迁右司谏,以职知秦州
数月还旧官,仍进礼部郎中,兼秦陇凤翔阶成州路驻泊步军都总管、兼经略安抚、沿边招讨等使。
公在秦,增广州城,以保固东西京,招辑属户,益市诸羌马,讨杀生羌之钞边者,厉兵以待贼。
讫公去,秦贼不敢窥秦塞为盗。
庆历二年陕西四帅皆改观察使,公为秦州观察使,曰:「吾君忧边,臣子何可以择官」?
独不辞。
十月,迁谏议大夫,复为枢密直学士
十一月,充陕西四路沿边都总管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屯泾州
初,京师所遣戍兵,脆懦不习苦,贼常轻之,目曰东军,而士兵劲悍善战。
公奏增土兵以抗贼,而稍减屯戍,内实京师
又以笼竿城据冲要,乞建为德顺军,以蔽萧关鸣沙之道。
既任事久,岁补月完,甲械精坚,诸城皆有备,赏罚信于军中,将亦习斗,识形势,每出辄有功,勇气倍于初。
时公方建请于鄜、庆、渭三州各以土兵三万为一军,军虽别屯,而耳目相通为一,视虏所不备,互出捣之,破其和市,屠其种落,困挠其国。
因以招横山之人,度横山隳则,夏兵素弱,必不能我支矣。
下视兴、灵,穴中兔耳。
章既上,又与范公定谋益坚,而元昊黠贼,知不可敌,亦敛兵不敢辄近塞。
公与范公在兵间最久,两公名重一时,人心归之,乐为之用。
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
仁宗知公久劳于外,遣使密谕旨曰:「卿孤立无人援荐,独朕知之,行召卿矣」。
明年春,与范公同召拜枢密副使
公自请捍边至五表,不听。
既至,与范公伸前议,同决策上前,期以兵覆元昊
夏国送欸,公谋不果用,范公每恨龃龉功不就,故作《阅古堂诗》叙其事,传于世。
边事虽欲讲解,元昊犹上书邀朝廷,其轻者欲自建元,为父子,呼兀卒,及我使与陪臣为列。
二府遽欲从之,公独谓不可许,数廷议,众尚不从。
公持之愈坚,故晏丞相至变色而起。
公守所见不易,卒杀其礼如公言。
仁宗以天下多事,急于求治,手诏宰相杜衍曰:「朕用韩琦范仲淹富弼,皆中外人望,有可施行,宜以时上之」。
又开天章阁赐坐,咨访急务。
公条九事,大略备西北、选将帅、明按察、丰财利、抑侥倖、进有能、退不才、去冗食、慎入官;
继又献七事,议稍用而小人已侧目不安。
二府或合班奏事,公必尽言,事虽属中书,公亦对上指陈其实,同列尤不悦。
仁宗识之曰:「韩琦性直」。
苏舜钦坐会饮奏邸,言者欲因缘舜钦事以累一二执政,弹劾甚急,宦者操文符捕人送狱,士人为之纷骇。
公从容奏曰:「舜钦一醉饱之过,止可付有司治之,何至若是?
陛下圣德素仁厚,何尝为此耶」?
上悔见于色。
又近臣奏王益柔为傲歌,乞诛。
公因奏曰:「益柔少年狂语,何足深治?
天下大事固不少,近臣同国休戚,置此不言,而攻一王益柔,此其意有所在,不特为傲歌可见也」。
上悟,稍宽之。
富郑公安抚河北,还至都门,命守郓。
公奏曰:「朝廷闻北虏点兵,以忠义请行,事毕归奏,去京师咫尺,胸中筹策,不得一陈于陛下之前,乃责补闲郡,四方不闻其罪,曾无一人为言者,臣窃为陛下惜之」。
累上不报。
前此,陕西帅郑公戬以刘沪董士廉水洛泾原守将尹洙狄青谓非便,诏辍其役。
会戬罢兼泾原路,二人犹城之,欲斩以徇,不克。
戬论救于朝,朝廷薄士廉罪。
公曰:「二人者实违诏尔,可无罪」?
列十事辨析。
士廉与二人者诣阙讼,而柄臣为之左右,又属公与当时有名大臣改更天下敝事,侥倖者惮之。
故富公、杜公相继罢去,公亦恳求补外,除资政殿学士、知扬州,徙郓州,又知真定府,兼都总管
四年间连易三州,所至设条教、葺帑廪、治武库、劝农兴学,人人乐其恺悌,爱慕之如父母。
移知定州事,兼都总管、本路安抚使
定州久用武将,治兵不知法度,至于骄不可使。
明公镐引诸州兵甘陵,独定兵邀赏赉、出怨语,几欲噪城下。
公素闻其事,以为定兵不治将为乱。
既至,即用兵律裁之,察其横军中尤不可教者,捽首斩军门外。
士死国,赙赏其家,养其孤儿,使继衣廪。
恩威既信,则仿古兵法作方、圆、锐三阵,指授偏将,日月教习之。
由是定兵精劲齐一,号为可用,冠河朔
京师发龙猛卒戍保州,在道窃取人衣屦,或饮讫不与人直。
至定即留不遣,曰:「保州极塞,尝有叛者,岂可杂以骄兵戍之」?
易素教者数百人以往,而所留卒未踰月,亦皆就律,不敢复犯法。
一府裨佐如狄青辈,熟闻公平日语,见其施为,后亦皆为名将。
岁大歉,为法赈之,活饥人数百万。
诏书褒美,邻城旁路刺取其政以为法,视中山隐然为雄镇,声动虏中。
资政殿大学士礼部侍郎,又加观文殿大学士,俾公再任。
皇祐年,受武康军节度使、知并州,兼河东经略安抚使
入境,罢前帅所兴不急之役,奏逐怙势不法宦者廖诰然。
契丹吞蚀边地,公遣将苏安静抵境上,召酋豪与语曰:「尔移文尝借天池庙,则皆我地,何可得坏国信义,侵淫诋谰。
我,边臣也,为天子守此土,势必与尔辩」!
契丹理屈,遂归我冷泉村。
代州阳武寨,旧用黄嵬山麓为界,戎人侵不已。
公又遣安静堑地立石限之,自此不敢耕山上。
后公为枢密使,使人萧、吴湛来,以辞受馆伴使张昪曰:「南北地界多相冒,如黄嵬山则可,今已置不辩,愿后谨封略」。
欲勿受,公曰:「彼辞服矣,受之勿失。
异时或有地界为争端,此得以为据」。
受之。
祖宗朝潘美为帅,避寇钞为己累,令民内徙,空塞下不耕,号禁地,而忻、代州宁化火山军废田甚广。
欧阳公修尝奏乞耕之,为并帅沮挠,久不行。
公至,遣人行视曰:「此皆我腴田民居,若旧迹犹存。
今不耕,适留以资虏,后且皆为虏人有之矣」。
遂奏募弓箭手居之。
得户四千,垦地九千六百顷。
属城岁发防秋兵至河外,人病远饷。
公曰:「寇来可前知,奚防秋为」?
罢不复遣。
河东俗杂,羌夷用火葬。
公为买田封表,刻石著,使得葬于其中,人遂以焚尸为耻。
属疾,上旄节,乞守便郡,命以节度使相州
民遮留不得去,至发桥堑道,行六七驿,知不可留,乃还。
守相踰年,疾既愈,召为工部尚书三司使
上道,除枢密使
公以皇朝百馀年,祖宗以征伐平定中国,外临制四夷,机事归枢密府,文书藏于吏舍,朽蠹散亡为可惜,奏择吏整比纪次之。
多得三圣亲笔,见其神断及四方兵要根本,为六百八十卷,则制禄令、驿令,使有成法,三司吏不得复弄文移为稽,故赇赂自绝,迄今以为便。
请稍出内帑钱籴数百万实边备,建遣郝质王庆民
度藏才三族故地,命郭霭复城为丰州,与麟府相为羽翼,瞰契丹、夏国相通之道。
嘉祐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中书习旧弊,每事必用例。
五房史操例在手,顾金钱惟意所出,去取所欲与一日举用之所不决,欲行或匿例不见。
公令删取五房例及刑房断例,除其冗谬不可用者,为纲目类次之,封縢谨掌,每用例必自阅。
自是人始知赏罚可否在宰相,五房史不得高下于其间。
又编中书机密知枢密院,举督天下吏职,严京师司察,不职者及贵臣挟持放纵,有罪无所贷,以惩废弛之风。
阴消宦者权,又议试补宗室外官、兴学校、变科举,别考五路贡士,虽不行,其后颇如其说。
公自为宰相,即与当时诸公同力一德,谋议制作,完备天下。
士所汲引,多正直有名,或忠厚可镇风俗,列侍从、备台谏,以公议用之,士莫自知出何人门下。
嘉祐四年,下吁享赦,事多便民者。
诸路举学行尤异,敦遣诣京师,馆于太学,试舍人院差使受官。
立柴氏后为崇义公,法《春秋》存亡国继绝之义。
择才臣诣四方,宽恤民力,籍户绝田租,为广惠仓以广赈恤,募耕、邓废田,劝课农作。
摹方书、赋药物以救疾病。
治最者久其任,以率吏课。
载定令敕,以省疑谳。
弛茶禁,以便东南之人,愚民得无陷大罪。
议者以谓近于三代之仁义,多公所论议施行。
六年八月,进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时朝廷闲暇,内外丰乐,百官有司各得其职,四民不失业,幼弱遂,老疾养,外夷宾服,天下称太平矣。
仁宗春秋高,继嗣未立,天下以为忧。
虽或有言者,而大臣莫敢为议首。
公数乘间奏乞选立皇子
他日复进曰:「国继嗣,天下社稷根本,天下元元之命系于此。
今不早定,日复一日,愚臣窃为寒心。
陛下置天下之民于仁寿安乐四十一年矣,惟万世之业,何可不虑!
臣备位冢宰,思所以报陛下,为无穷计,宜莫先此」。
上顾曰:「后宫一二欲就馆,卿其无亟」。
后诞育皆皇女。
一日,挟《孔光传》进对曰:「汉成帝立二十五年无继嗣,已议立帝弟之子定陶王皇太子
成帝中材常主,犹能之,以陛下之圣,何难于此哉!
太祖为天下长虑,福流至今,况宗子入继,则陛下真有子矣。
盛德大庆,传之万古,孰有踰陛下者?
惟陛下以太祖心,则无不可矣」。
仁宗感悟,始以英宗宗正寺
英宗力辞,宦官宫妾势未便,中外皆为危之。
公复启曰:「陛下属之以大任,而不肯当,盖其沉远详重,识虑有以过人,非有他也。
事犹豫不决,招谗慝、生变故。
且名未正则尚得以辞,名体一定,父子之分明,则浮议亦不得复摇矣」。
仁宗纳曰:「如此,则宜乘明堂大礼前亟立为皇子」。
乃召枢密大臣谕其事。
大臣或愕曰:「此大事,无遽」!
上顾曰:「朕意决矣」。
「诚如此,臣敢为天下贺」。
又召学士为诏书,学士亦请对,然后进稿。
英宗既为皇太子,尚坚卧。
公又奏曰:「今既为陛下子,何所间哉?
宫人就谕旨及本宫族属敦劝」。
上如其请,先帝始就庆宁宫。
仁宗弃天下,旦入预主大计,英宗皇帝位,宫门徐开,追百官班宣遗制,卫士坐甲,诸司幕庑下治丧,人情肃然,日至已午,市肆犹有未知者。
公性厚重,未尝名其功,其门人亲客或燕坐,从容语及立皇子定策事,必正色曰:「此仁宗神德圣断,为天下计,皇太后母道内助之力,朝廷有定议久矣,臣子何预焉」?
故一二大事,天下莫知其详。
仁宗皇帝山陵使,述仁宗遗意,省浮费,人不劳而办。
使还,累辞位,不许。
英宗初即位,感疾,公日至寝门,执丹剂跪进。
君臣相知,凡公所进,纳而不拒。
既退,则立帘下,以至诚大义上慰慈寿宫,镇压憸谗,委安内外。
英宗疾已,遂请日视朝前后殿素仗行,幸祈雨,幸宗室丧,以释众疑。
民望见车驾出,咸感涕相贺曰:「吾君貌类祖宗,真圣主也」。
慈寿宫闻之喜,即下手诏,辞预政。
提举修《仁宗实录》,仍进右仆射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恳免凡六七上章,不得请,乃已。
又差兼枢密院事,公复上还相事。
英宗手诏曰:「卿有大德于朕,有大功于时,一旦无名谢事而去,岂不骇天下之耳目,而重朕之过乎?
其辅朕,使无忝先帝之命,则卿之终惠也」。
公顿首奉诏。
为南郊大礼使,祠事毕,恩封魏国公
公辞兼枢密院,朝廷从之。
濮安懿王英宗践祚,例当改封,英宗尤详慎,不欲遽。
既踰大祥,始诏两制议其礼。
两制谓当封大国,称皇伯,中书疑所生称皇伯无经据,又封爵须下诰,名之则未得其中。
事下三省再议。
英宗复诏罢之,而台谏官中书不已,尤指切欧阳公,至相率纳告身。
游说者煽助之,凡论议是中书者,目为邪佞,其势可畏,诸公莫不避匿自解。
公独谓人曰:「此中书事,皆共议,何可独罪欧阳公」?
士大夫叹其平直忠谅,不肯推谤以与人。
英宗所生,讫今为濮王,为仙游县,识者皆疑其非礼意。
公素陕西苦屯戍,馈饷颇艰,当得民兵以为助,因乞籍民为义勇。
二府难其事,谏官亦争之。
曰:「关辅民将惊骇亡去,愿以一身救二十万人死」。
二府以白上。
上曰:「河北有义勇乎」?
曰:「有」。
河东有义勇乎」?
曰:「有」。
「然则陕西奚为不可耶」?
论遂决。
至今关辅为便,人皆服上之言简而尽,而亦多公之守也。
贼寇大顺城,公言宜留岁赐,遣使诘其罪,大臣自文丞相悉以为不然,左右或举宝元康定之丧帅以动上意。
公曰:「军事须料彼此,今日禦戎之备大过昔时,且谅祚狂童,国人不附其势,何敢望元昊
诘之必服」。
大臣或私相语曰:「渠谓料敌,且观渠所料」。
公卒建议遣何次公往诘谅祚,逾月而次公还,以谅祚表闻。
英宗已卧疾,二府起居毕,公扣御榻曰:「谅祚表云何」?
英宗力疾,顾曰:「一如所料」。
及渐革,公亲奉手札授内侍高居简,命学士草制书,立今上为皇太子,别置东宫官属。
上即位柩前,以为英宗山陵使,加守司空侍中
王陶东宫官御史府中丞,意有所觖望,奏弹宰相不押常朝班。
公以宰相日奏事垂拱,退诣文德殿押常朝班,或已过辰正,则御史台放班,行之已数十年为故事。
愤不胜,乃诬诋,语涉不逊,谏官阴为协比。
上察其奸,罢言职,公亦遽乞补郡。
乃遣内侍张茂则赐手诏慰谕起之。
永厚复土,还朝,又以疾辞位,除镇安武胜节度使司徒侍中、判相州,赐第京师,擢其子忠彦为秘阁校理,迁其三子官。
公谓领两镇,近世所无有,力辞不拜,改淮南节度使,虚上相之位以待。
种谔以兵取绥州,纳降人嵬名山族帐数万人,谅祚将以兵报,西边皆警。
公往经略,授陕西安抚使,判永兴军
方行,夏人诱保安军守将杨定杀之以复怨。
既趋关中,知羌苦饥,又负罪,势可以困,奏绝其岁赐,选将厉兵,具餴糗器用,移师西指,为出讨计。
而谅祚死,秉常告哀谢罪,械送杀杨定者李宗贵、韩道喜以自赎。
时议多欲弃绥州,朝廷已屡促废。
公曰:「绥州要害,出贼胁下,已得之,何可废也?
宜增筑,畀属户大酋折继世、降羌嵬名山守之。
后虽不取,足以易地」。
未见听,则使府刘航驿奏。
后果用易塞门、安远故寨,不合,卒留为绥德城,险固可守,虏人常恨失之。
狂人尉仓等谋为乱,以术禽取戮之,不脱一人,宽其诖误。
又城喷保、据筚篥川、赴甘谷寨、拓秦川之塞,招引弓箭手居之,便宜泾原
叶燮会为《熙宁棚画图》付将吏,教以方略,张声援,屯兵扼贼路。
毕役,虏不敢犯,皆夺其地利,包属羌于其中,以固藩卫。
武事有序,则欲先收横山,渐取河南地,遂为大字檄,陈向背祸福,榜塞下,誊入虏,招横山之众。
而或者恐其有功,力沮坏之,乞退守乡郡,复判相州
其年河决,地大震,比震未止,民多饥馑流亡。
上遣贵近喻意,仍赐手诏,以为河北安抚使、判大名府
又以手札敕中书,叶济所画,无或格留。
公布宣朝廷恩意,给券赈米,本业之徙者半道而复。
时方推行常平法,公言:「朝廷下令,以百姓不足而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故贷予以赈其阙,有合于先王散惠兴利之法。
今郡县欲收子钱,异意」。
遂与条例司章交上。
乞守徐州,不许。
初,法下,公曰:「某老臣也,义不敢默」。
及不听,晓官属亟奉行曰:「某一郡守也,其敢不如令」。
上留意河北事,诏问八条,公悉所见以对。
熙宁四年二月,改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尹,再任,辞,乃仍旧官。
六年,复请相。
既至之二年,告老至三四,甚恳。
每奏至,上必遣使宣谕。
契丹遣使言沿边地界,诏问策画。
公慨然曰:「君父遇我甚厚,有韫不言,是不忠也。
生平于常人犹不敢不尽,况吾君乎?
姑尽此心以报吾君。
事吾君之尽,则所以报先帝也。
吾宁以言得罪,犹愈于老疾濒死之年以不言负天下责」。
遂条上数千言。
既又力谢事,上加恩慰抚。
八年,复改永兴军节度使、行京兆尹,不从其所请,而公已疾革矣。
六月二十三日,大星堕于州昼锦堂侧,枥马皆躣,郡惊相语,家人不敢以告。
公素明性理,虽笃,安卧不乱,以其月二十四日终于州治之正寝。
公器量过人,性浑厚,不为田畛峭壁巉堑,功盖天下,位冠人臣,不见其喜;
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怡然未尝为事物迁动。
平生无伪饰,其语言、其行事,进立于朝,与士大夫语,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
人或从公数十年,记公言行,相与反复考究,表里皆合,无一不相应。
其所措置规模,宏大高远,外视如甚略,已而详观之,中则细故微物,莫不各有区处,故有志必成。
当其为学士帅边,年未三十,天下已称为韩公而不名。
及典枢密名益重山东大儒石介尝为《庆历圣德诗》,谓可属大事,重厚如勃,世不以其言为过。
后屡当大事,系安危,而有言于上,无不信者,由公素望信于人主、著于天下也。
平居与人接,礼下之,问劳慰存,气语和易。
容人过失,不以为己忤,小大无所较计。
及朝廷事,则守其所当争,极于义理而后止,毅然不夺。
喜用有名之士,或不识其面,既用之,其人亦不自知所进荐也。
不私所亲以官,而怨家仇人其才果可用,必用之。
扬州日,转运使李参沮州事;
陕西尝救有罪将李纬宽之,而子师中不知,犹讼于朝;
孙沔御史,以西事诋公甚力,及为宰相,悉置不报,显进之。
三人者皆愧悔深自恨。
重恩义,好乐士大夫,奖与后进。
赒人之急,视用财物如瓦砾糠粺,不以慁其意。
既立则捐己服用玩好,或脱取家人簪珥与之,士归趋之无远近。
公不厌疏戚,及交旧之孙子寒寠无所托以为生者,常十数家。
少善尹师鲁师鲁亡,割俸俾其家,为直其冤于朝,仍奏录其子。
合宗族百口,衣食均等无所异。
嫁孤女十馀人,养育诸侄,比于己子。
所得恩例先及旁族,逮其终,子有褐衣未命者。
追孝祖考,恨不及养奉,茔域甚厚。
自五世祖冢皆访得之,买田其旁,植梧槚,召人守视之。
贵显五十年,身为将相,累更大赐予,及其殁也,卒无羡钱,室无奇玩,赖天子赐金帛、官出葬资,丧事得以无乏。
姿貌英特,须髯,骨骼清耸,眉目森秀,图绘传天下,人以谓如高山大岳,望之气象雄杰,而包蓄细微,普施雷雨,藏匿宝怪,盖自然也。
每朝服冠盖而出,民老幼倚舂弛担,辄夹路观,伫立咨嗟。
时家居,虽祁寒、盛暑、倦剧、对僮使,亦摄衣危坐无怠容。
遇事遽卒而意不乱,冗剧而才有馀。
万兵侍帐,百吏绕前,处之安静裕如也,已而剖决,皆就条理。
勤于吏职,簿书文檄,检察研核,莫不躬亲。
左右或曰:「公位重,年耆艾,功名如此,朝廷赐守乡郡以养安,幸无亲小事」。
公曰:「己惮劳烦,吏民当有受弊者。
且俸禄日万钱,不事事,吾何安哉」?
公尤知命,每诫其子曰:「穷达祸福固有定分,枉道以求之,徒丧所志,慎守勿为也。
余以孤忠自信,未尝有因缘凭藉,而每遭人主为知己。
今忝三公,所恃者公道与神明而已矣,焉可诬哉」!
其自守如此。
所亲重范文正公、今富郑公最笃,及论事于上前,系国家利害,各正色辨折,不相借假,退不失其欢。
公既解相印,今仆射王丞相素负天下重名,少许可,尝遗公书,谓过周勃霍光姚崇宋璟
又曰:「为古人所未尝任,大臣所不敢」。
天下以为名言。
欧阳文忠公亦曰:「进退之际,从容有馀,德业两全,谤谗自止,过周公远矣」。
当时所降制书,亦多以伊周、裴度拟公焉。
所历诸大镇,皆有遗爱,人皆画像事之,独魏人于生祠为塑像,岁时瞻奠,比狄梁公
戎狄尤畏公名,凡使契丹及来使者,必问:「韩侍中安否?
今何在」?
子忠彦使幕北,虏主问左右:「孰尝屡使南朝,识韩侍中
忠彦貌类父否」?
或对曰:「颇类」。
乃即燕坐,命画工图之而去。
馆伴杨兴宗遽以此告忠彦
北门为聘使道,旧与京尹书皆押字不名。
及公留守,则名于书。
副使禹锡仍喻来曰:「以侍中在此,故特名」。
及公去魏,后留守引前比欲得其名,数彊之,卒不可。
每南来涉临界,即诫其下曰:「此韩侍中境,无多须索也」。
天姿简俭,于图画博奕,凡声伎之娱无所嗜,独喜观书史,昼夜不倦,记览博洽
所为文章,明白简重有气,如仁宗英宗哀册文,诸应制及辩论碑志,天下传爱之。
馀暇学翰墨,得颜鲁公楷法。
家聚书万馀卷,悉经签题点勘,列屋贮之,目曰:「万籍堂」。
所著《安阳籍类》五十卷、《二府忠议》五卷、《谏垣存稿》三卷、《陕西奏议》二十卷,手编《家传集》六十卷,藏于家,馀未及纪次,残稿尚多。
夫人崔氏,工部侍郎立之女,先公而亡,累封魏国夫人
六男:长忠彦秘书丞秘阁校理
端彦大理寺丞
次良彦,秘书省校书郎,早卒;
次纯彦、粹彦,并大理评事
次喜彦,幼未仕。
女子五人:长适大理寺丞王景修,三人不育,次在室。
孙六人,曰治,大理评事
曰戢,太常寺太祝
曰澡、曰洽、曰浩、曰诚,并幼。
礼官李清臣曰:清臣少亲魏国韩公,颇闻其终始大略行事如前。
公之讣至也,天子即日下诏,以公配享英宗庭。
又命清臣中牟器币驰驿祭,及使者赙金帛,贵臣往还护葬事,相错道中,道路皆叹息感恸。
祭事毕,清臣又以私礼哭其堂,入吊其孤,则北方父老,亦有远千里来哭庭下者。
及还朝,士大夫相问讯,亦莫不嗟惨见于色。
暨趋太常太常僚吏皆曰:七月癸酉,上为公素服哭菀,举音过常数,左右皆助恻惨,恩章追悼如此。
清臣又尝窃读其家所被诰,乃真赠尚书令,不为兼官以赠,于人臣贵莫比此,独自韩公始,虽太宗褒赠赵韩王普,亦不能过也。
退而思曰,上仁圣,顾念耆老恩礼至矣,然非公其孰宜之!
公尝为宰相十年,仁宗待遇冠群臣,委之以政,而天下不见其有所专也。
天下莫不遂其生,鼓舞歌颂一德,而不知其功出宰相也。
及履艰危、定策奉诏之臣,立皇子皇太子者各一,受遗诏、立天子者再,尊宗庙、强社稷,功及生人,而进退从容,不见有颜色之异也。
当其可忧,人莫不忧,朝廷以公为安危,人情视公为去就,公于是时一却足,大事倾动矣。
公屹然山立,决大疑,解大忧,天下卒无事。
今天子纂绍皇统,以文武仁孝惠养天下,日问安进膳,两宫康乐
虽祖宗贶施,天地降福,圣德集于上躬,然考其功绪基源,则定策之臣功为大。
故曰:恩礼于公为宜。
清臣所摭皆实,敢以告史氏,以上尚书省,移于太常
谨状。
熙宁八年八月日,宣德郎、守太常寺、充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李清臣状。
诏徙陵勿烦扰居人十月丁未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二
昔舜葬苍梧,农不易亩;
禹葬成纪,市不改肆。
上惟祖考清简之旨,所徙陵十里内居人,动为烦扰,一切停之(《晋书·武帝纪》)
诏责汝南王亮泰始六年六月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高平困急,计城中及旗旂足以相拔,就不能径至,尚当深进。
今奔突有投。
而坐视覆败,故加旂大戮。
今若罪不在旂,当有所在(《晋书·汝南王亮传》。秦州刺史胡烈为羌虏所害,将军刘旂、骑督敬琰赴救,不进。旂当斩,军师曹囧上言,节度之咎,由而出,乞丐旂死。诏云云。)
上疏追理邓艾 曹魏末晋初 · 段灼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六
征西将军邓艾,心怀至忠而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
惜哉,言之反也!
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故莫肯理之。
臣敢昧死言所以不反之状。
本屯田掌犊人,宣皇帝拔之于农吏之中,显之于宰府之职,处内外之官,据文武之任;
所在辄有名绩,固足以明宣皇帝之知人矣。
会值洮西之役,姜维有断陇右之志,官兵失利,刺史王经困于围城之中。
当尔之时,一州危惧,陇右懔懔,几非国家之有也。
先帝以为深忧重虑,思惟可以安边杀敌,莫贤于,故授之以兵马,解狄道之围。
围解,留屯上邽
承官军大败之后,士卒破胆,将吏无气,仓库空虚,器械殚尽,修治备守,欲积谷强兵,以待有事。
是岁凶旱少雨,为区种之法,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先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
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身不离仆虏之劳,亲执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
故落门、段谷之战,能以少击多,摧破强贼,斩首万计。
先帝知其可任,遂委以庙胜成图,指授长策。
受命忘身,龙骧麟振,前无坚敌。
蜀地阻险,山高谷深,而步乘不满二万,束马悬车,自投死地,勇气凌云,将士乘势,故能使刘禅震怖,君臣面缚,叉手屈膝,军不逾时,而巴蜀荡定:此固足以彰先帝之善任矣。
功名已成,亦当书之竹帛,傅祚万世。
七十老公复反,欲何所求哉?
初降远郡未附,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
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事可详论。
镇西将军钟会,有吞天下之心,忌威名,知必不同,因其疑似,构成其事。
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
受诛之后,参佐官属、部曲将吏,愚戆相聚,自共追,破坏槛车,解其囚执。
在困地,是以狼狈失据。
夫反非小事,若怀恶心,即当谋及豪杰,然后乃能兴动大众。
不闻有腹心一人,临死口无恶言,独受腹背之诛,岂不哀哉?
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县马市,诸子并斩;
故见之者垂涕,闻之者叹息,此贾谊所以慷慨于汉文;
天下之事可为痛哭者良有以也。
陛下龙兴,阐弘大度,释诸嫌忌受诛之家不拘叙用,听立后、祭祀不绝。
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之立祠。
今天下民人,为悼心痛恨,亦犹是也。
臣以为身首分离,捐弃故土,谓可听门生故吏收尸丧,归葬旧墓,还其田宅;
以平蜀之功,绍封其孙。
使阖棺定谥,死无所馀恨,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
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
所为者寡而悦者众,则天下徇名之士,思立功之臣,必投汤火,乐为陛下死矣(《魏志·邓艾传》。泰康三年,议郎段灼上疏理。又见《晋书·段灼传》,又《群书治要》二十九引《晋书》。)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初入太湖870年 唐 · 陆龟蒙
 押质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引用典故:十洲 天吴
东南具区雄,天水合为一。
高帆大弓满,羿射争箭疾。
时当暑雨后,气象仍郁密
乍如开雕笯(因奴,笼也),耸翅忽飞出。
行将十洲近,坐觉八极溢。
耳目骇鸿濛,精神寒佶栗
坑来斗呀豁,涌处惊嵯崒。
崄异(一作险若)龙湫,喧如破蛟室。
斯须风妥帖,若受命平秩。
微茫诚端倪,远峤疑(音阁)
巉巉见铜阙(湖中穹崇山有铜阙),左右皆辅弼。
盘空俨相趋,去势犹横逸。
尝闻咸池气,下注作清质。
至今涵赤霄,尚且浴白日太湖上禀咸池五车之气,故一水五名也)
又云构浮玉,宛与昆阆匹。
肃为灵官家,此事难致诘太湖乃仙家浮玉之北堂)
才迎沙屿好,指顾俄已失。
山川互蔽亏,鱼鸟空(语彪切)(鱼乙切)
何当授真检,得召天吴术。
一一问朝宗,方应可谭悉。
十月十四日自汉口北上中夜渡黄河桥看月有作己酉 清末至民国 · 汪荣宝
 押先韵
孟东朔气厉,我自楚还燕。
飞车发江渚,一日道里千。
丛薄去如电,时见峰峦连。
雄关造霄汉,虎豹蹲我前。
巨灵开径入,所过无峻坚。
日暮天宇豁,陆海莽生烟。
古来四战地,离离今为田。
倾杯不成醉,斗室聊独眠。
中夜闻鸣笛,遂及长河边。
揽衣带馀梦,天水两茫然。
灵鼍亘沙际,黑白相新鲜。
明灯夹道列,百琲宵珠悬。
惊雷无滞毂,临此不测渊。
怒涛下冲激,响澈霜林颠。
中渡一回顾,寒粟犹起肩。
安坐乃毕济,何异凌风船。
矫首视璧月,清辉正满天。
忧来忽无端,如彼滭沸泉。
愿言化精铁,为君笼百川。
横流不得作,与世长安便。
宁夏警报 明 · 卢龙云
圣世承平日已久,韬甲休戈但坐守。
未闻天子猎长杨,不见将军屯细柳。
一朝羽檄西北驰,惨淡秦州战角悲。
白骨如山被原野,赤燧中宵动鼓鼙。
此时大将方推毂,万里何辞挽刍粟。
决策应过汉子房,壮猷岂但周方叔
骄虏旋闻悔祸殃,小丑何堪距大邦。
威仪复见汉官旧,转战无须六郡良。
豺狼族类心难测,周秦以来无上策。
浪说佳兵事不祥,敢谓和戎利已得。
乘胜还须缚左贤,铭功有待燕然
北伐似闻歌六月,东征何必待三年。
直使王庭空绝漠,尽致降夷称属国。
长驱凯奏入鹤关,永见胡尘清虎落。
五德论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五、《太仓稊米集》卷四六
五行之理相为尅胜,在阴阳有自然之义,其为说虽圣人有不得而易也。
不幸遭五经残灭之馀,圣人不作,九流并起,阴阳灾异之学一炽,而诸儒各以臆说更相附会,至使其事若可信而有足疑者。
此固不可以无辨说者。
黄帝得土德,黄能、地螾见;
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
商得金德,银自山溢;
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
此为若可信者。
班固乃以共工氏以水德同于木火,与秦同运,非其次序,故皆不永。
说之陋,夫人而得鄙之矣。
秦以熊罴之力,虎狼之心,蚕食诸侯,并吞六国。
宫室燕游之奉不足以厌其侈心,又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靡不毕至。
民之劳弊有不能胜,亡可蹻足待也。
高祖以义取天下。
秦王子婴降于轵道,汉王属吏宝器妇女无所取,还军灞上,以待诸侯,与秦民约法三章,民无不归心者,其兴也可谓有德矣。
然则汉以德兴,秦以暴灭。
天之予夺,契若符玺。
使秦不以水德王,天下何害于亡?
汉不以火德王,天下何害于兴?
议者乃以赤帝斩白帝,受命之符则既已得天统矣。
然汉之初兴,庶事草创,叔孙通略定礼仪而正朔服色亦未遑暇。
汉文帝时鲁人公孙臣上书,言汉当土德。
丞相张苍明于律历,乃以汉水德。
明年黄龙见成纪文帝乃拜臣为博士,诏诸儒改服色,而贾谊献策亦以汉当土德。
至孝武时,虽倪宽之通经,司马迁博洽,犹循公孙、贾谊之说,不复有所改易。
刘向父子以谓出乎震,故包牺氏始受木德,其后以母传子,终而复始,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焉。
诸儒之说何其纷纷耶?
夫以汉之一代所以王者三,或以为水,或以为火,或以为土。
彼盖有所托而言,然亦有未足然者。
三代之王,取受命之符于始兴
黄龙见于文帝时,安得以为土德?
公孙臣之说为非也。
自包牺氏以五德相传,则秦以水德,汉安得复以水乎?
张苍之说为非也。
以土制水,于五行序为是。
高祖始兴,神母夜号,著赤帝之符,则汉当以火而不以土,无可疑者。
贾谊司马迁之说为非也。
得木,商得金,周得火,在三代无以母传子之序。
周以火,秦以水,汉复以火,在秦汉无周而复始之义。
刘向父子之说为非也。
夫以贾谊司马迁张苍刘向之徒,其博闻洽识皆千年之士也,而谓其说卒无可取,盖亦不可。
要之,后世灾异之学出于臆说,苟稽诸圣而无考焉,虽略之可。
乃若秦汉之所以存亡,其理较然易知者,且详言之以为后世戒,则亦乌乎而不可哉!
唐故居士天水赵府君墓志铭 唐 · 赵申昈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府君姓赵。氏裔天水。□□别业易州涞水县。顷因先父迁□□仕流海隅从军地远。徙居青□□世迄今凡二百年矣。先妣夫人太原王氏。生公。是季子也。府君生居于北海之郡。志好云林山水。南北贸贾。利有攸往。广涉大川。博学古坟。与朋友交。言行敦美信义彰闻。轻金玉。立善外著。孝行六亲。府君讳琮字光。婚夫人太原王氏。有男三人。长曰审岩。次曰审裕。季曰审文。女一人。初笄之年。适夫阴氏。孟男年居弱冠之秋。居然老成。安详大雅。合国风之坚操。修行古人。立言尚。可谓父训有知。流嗣千载矣。夫人王氏。令淑贤□居丧泪血。在苫块之内。殒哽兰干。骨髓焚消。□□誉闻三从之□□导著府君遇军情变乱。不以交道仇□生涯亦不遭毁爇。钱谷湛然。上下无虞。丛食安贴。乙未岁季夏五日。遇疾青州之私第。丁于人世。丙申年七月三日。命知者卜得吉。夕殡于益都县南五里建德庄云门山东冈原。礼也。虑山河更改。松筠彫悴。遂纪年代。乃为铭说。铭曰。
天水之君。蕴志难偫。
孝行双美。立性松筠。
卓然孤立。在世推□生好东皋之利灭亡回返高坟。
有子贤行。传代光门。
女从他氏。五德犹存。
白杨千载。滋茂儿孙。
落日乌啼。猿叫荒村。
都□思遗念临棺血泪(阙一其字 一)生涯终不改。儿女永无依(其阙二二字)
生平事。留踪万代存(其三)
嗣流孤陇下。恩爱向谁论(其四)
创筑罗城 晚唐 · 王徽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三
皇帝改元之六年。
诸道盐铁转运兼镇海军节度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中书门下平章事燕国公高骈奏。
臣前理成都
大城
请纪其事。
上命翰林学士承旨王徽授其功状。
承诏。
再拜上言。
夫外户不闭。
虽前圣之格言。
设险以居。
乃有国之雄制。
用是则光昭振古。
势詟远夷。
不有高墉
曷称巨屏。
我之奥区。
粤惟井络。
繁阜昌炽。
标出宇内。
先是蜀城
既卑且隘。
象龟行之屈缩。
据武担之形胜。
里闬错杂。
邑屋阗委。
慢藏诲盗。
城而弗罗。
矧乎西束江山。
南控乌浒。
疆理澒洞。
旧贯因循。
日居月诸。
殆逾千祀。
汉魏以还。
英豪迭处。
至若公孙述之桀黠。
诸葛亮之经营。
曾不指顾留心。
乘机制禦。
斯盖天藏盛烈。
神贮嘉谟。
俾集元功。
式耀雄武。
自二纪以降。
边郡戒严。
有亏怀柔。
或阻琛赆。
虽负山川之险。
且乏金汤之固。
上顾相臣曰。
朕以不德。
化罔被于四夷。
惟是西南。
载罹俶扰。
深轸予衷。
将若之何。
丞相进曰。
陛下以睿哲照临。
臣辅理不能敷圣泽。
以怀异俗。
俾流毒于益人。
臣之罪也。
黄帝有版泉之役。
放勋兴丹浦之师。
周逐猃狁。
汉备匈奴
是知猾乱。
自古皆有。
其所以涤厉梗致时雍。
乃在进任忠贤。
驰驱英隽耳。
臣伏见今天平军节度使骈
威武公崇文之孙也。
威武元和中
刘辟以蜀叛。
宪祖殷忧。
择其所以代之者。
由是允膺圣奖。
能以部兵复梓州
统大军平玉垒。
大节大忠。
焕乎典册。
能不坠其业。
大其门。
既席勋烈之资。
克善匡扶之志。
材超卫霍。
气盖关张。
忠孝两全。
河山继誓。
聿修厥德。
自成名家。
驰誉石麟绰有美称。
其守天水
边尘不惊。
戎律既申。
将略克举。
俄而交趾沦陷。
有命遄征。
既复土疆。
遂锡鈇钺。
马援铜柱
杨仆楼船
步骤之间。
莫得伦比。
固以威张惠浃。
后劲中权。
五年于兹。
海波不动。
朝廷方期拔用。
不可久留。
爰命徵还。
弥增宠泽。
时属庞勋始溃。
郓方未宁。
则再登帅坛。
复开将幕。
士绝朝饥。
犬无夜惊。
威加邻部。
化敷蜀城
相印以之畴庸。
和门为之增气。
恭以宪宗崇文定蜀之也既如彼。
陛下念复交理郓之勤也又如此。
俾荣旧履。
重建高牙。
必致师贞。
可期俗阜。
上曰俞。
尔惟代天其行之。
于是诏骈复以丞相拥节。
汶阳趋锦里。
至则询问疾苦。
树置纪纲。
巡按封域。
周览郛郭。
且曰。
夫疗疾者必在药乎心腑。
然后可以坚四支。
植木者必尝泽乎本根。
然后可以茂柯叶。
今城之于蜀。
其由心乎。
其由本乎。
则知不理于近。
曷能致远。
不固其内。
安能保外。
未有不谋而能成。
不壮而能威。
不劳而能逸者也。
于是择地量材。
拓开新址。
分命支郡。
以令属邑。
乘时就役。
靡不适中。
吏不敢欺。
人不敢怠。
岷峨之下。
忻忻子来。
梁伯亟城。
人疲弗处。
子囊
见诮于时。
曷若能度其宜。
乐用其士。
图难于易。
去危即安。
环以大城
用冠诸夏。
其功固以相万矣。
惟蜀之地。
厥土黑黎。
而又硗埆。
版筑靡就。
前人之不为。
非不为也。
盖不能也。
果得众心。
克成大绩。
鸠工揆日。
不愆于素。
十旬之中。
屹若山峙。
南北东西凡二十五里。
拥门却敌之制复八里。
其高下盖二丈有六尺。
其广又如是。
其上袤丈焉陴四尺。
斯所谓大为之防。
俾人有泰山之安矣。
而甃碧涂塈。
既丽且坚。
则制磁饰赪。
又奚以异。
其上建楼橹廊庑。
凡五千六百八间。
●8F57梠栉比。
闉阇鳞次。
绮疏挂斗。
鸳瓦淩霄。
若飞若翔。
如偃如仰。
栖息乌兔。
炫熀虹蜺。
龙然而萦。
霞然而横。
望之者莫不神骇而气耸。
目眙而魂惊。
其始也。
咸谓冥助。
似非人力。
其外则缭以长堤。
凡二十六里。
或引江以为堑。
或凿地以成濠。
方城为城。
汉水为池。
又何以加焉。
是知摩垒者不复矜其能。
击柝者足以抗其敌。
所谓能禦大菑。
能捍大患者也。
其旧城周而复始盖八里。
高厚之制。
大小之规。
较其洪纤。
可得而辨矣。
况乎扼束都会。
襟带地形。
险易之状斯呈。
强弱之方可见。
秦惠王疏剪山林。
以通中
李冰为守。
始凿二江以导舟楫。
决渠以张地利。
斩蛟以绝水害。
沃野千里。
号为陆海
之功也。
文翁置学校劝人受业。
行俎豆献酬之礼。
于是儒雅之风作。
威武伐叛。
擒大憝而新其人。
玉石不得俱焚焉。
西蜀至今称之。
之来镇。
肇兴武备。
俶有禦冲之事。
夫然后不为外羌之所窥矣。
惟蜀之人。
威武
乃获佑于天者四。
天之于蜀厚矣。
长云断岸。
莫得而隳。
古往今来。
何尝能觌。
传不云乎。
人保于城。
城保于德。
之政。
可谓保城与人矣。
向非挺生俊杰。
来弼圣神。
则孰能建绝代之遗功。
创一时之伟绩者乎。
况夫高不可踰。
坚不可触。
俯瞰天表。
方驾马足。
销吞祲沴。
亘压咽喉。
讫使豺狼耳之而色沮。
目之而胆褫。
是谓不争而胜。
不战而服者也。
新城成。
诏加大司徒
封燕国公
旌殊休也。
重以萑苻充斥。
荆楚伤夷。
遂加威望。
兹用底宁。
弓矢专征。
铜盐剧任。
安危攸系。
一以委之。
往哉荆渚。
荆渚既清。
又徙金陵
金陵以平。
救鄢郢之剽残。
拯江湖之焚溺。
期月之内。
罔不乐康
若乃考其才。
稽其用。
所至难息。
所施利兴。
智无不周。
技无不达。
韬钤捭阖。
固自生知。
诗礼几微。
雅当师道。
虽羽书叠至。
应用如神。
加以词锋莫前。
笔力遒劲。
屡献平戎之策。
每陈忧国之诚。
抑又城府坦平。
器宇冲邃。
禄利不盈于私室。
夙宵无怠于公家。
段颎在边。
未尝蓐⿺(寝八)
羊侃待士。
靡顾囊装。
崖岸不可得而臻。
波澜不可得而际矣。
所谓社稷柱石。
川岳英灵者也。
则知如何臣。
城如何功。
呜呼。
天赞其谋。
地袭其固。
非吾君不能用其才。
非臣诚不能就其事。
故曰为可为于可为之时。
则勋乃见。
城由而成。
由君而声。
城既牢矣。
人既休矣。
宜乎赞盛德之形容。
叙勋贤之丕烈。
恭以操觚载事。
作者为难。
臣非其人。
何以称此。
将欲刊诸贞石。
寘彼坤维。
垂于无穷。
期乎不朽。
属词愈拙。
染翰增惭。
铭曰。
惟蜀之疆。
拥抱岷梁。
斗绝诸夏。
裂为一方。
启达上国。
肇自秦强。
壮者五丁。
导彼青冥。
凿岩而梯。
飞栈以行。
动犹鸟逝。
举若猿轻。
汉人既迁。
言语乃通。
眇邈千祀。
遂参华风。
界彼邛滇。
靡设键关。
在古侵残。
为蜀之艰。
唐被圣德。
间仍凶慝。
猖狂逾纪。
吞噬无已。
芟狝楚驱。
氓不宁居。
皇帝践祚。
惊嗟震怒。
爰择荩臣。
推毂以付。
时惟燕公。
抚俗训戎。
硕画宏规。
神辅其衷。
始新城
心术潜形。
乃告编人。
版筑云兴。
相彼井𢌅。
观于封部。
谓兹郡邑。
量其户赋。
划界指期。
莫敢踰度。
人未安。
待城以欢。
蜀士方危。
待城而威。
阡陌绳直。
门闾棋布。
外耸风云。
内扃貔武。
卉木葱茜。
丽谯辉映。
戎马夜宁。
戈鋋昼静。
蜀山㟼㟼。
蜀江滔滔。
寇不敢窥。
人不知劳。
险而不烦。
峻而不哗。
去来出入。
嬉嬉一家。
燕公之德。
其谁与邻。
燕公之功。
式利于人。
德入人深。
功流不极。
名天隅
为臣表则。
中和四年记。
陇上逢江南故人881年 晚唐 · 崔涂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
三声戍角边城暮,万里乡心塞草
莫学少年轻远别,陇关西少向东人。
疏影·吴湖帆、潘淑静伉俪以宋椠梅花喜神谱索题 清末至现当代 · 叶恭绰
 押词韵第十七部
南雪北。
尽化身亿万,声影非隔。
月地重寻,天水遗珍,雕琼自涌虚白。
迦陵永劫同心护,禁几度、罗浮轻谪。
只素娥、笑证前因,称付玉苔双翮。

休问枝头幻否,未开那有谢,行解深密。
澈骨奇寒,殢梦疏香,揽镜由来无物。
相看一段西来意,好折讯、圣湖残客。
漫等閒、忘了冬深,把卷恨萦羌笛。
道教灵验记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二
道之为用也。
无言无为。
道之为体也。
有情有信。
无为则任物自化。
有信则应用随机。
自化则冥乎至真。
随机则彰乎立教。
经曰。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
此明太上浑其心而等观赤子也。
书曰。
不独亲其亲。
天下皆亲。
不独子其子。
天下皆子。
此明圣人体其道而慈育苍生也。
恶不可肆。
善不可沮。
当赏罚以评之。
经曰。
人之不善。
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
三公
此圣人教民舍恶从善也。
又曰。
为恶于明显者。
人得而诛之。
为恶于幽闇者。
鬼得而诛之。
又曰。
为善者善气至。
为恶者恶气至。
此太上上垂惩劝之旨也。
书曰。
惟上帝不常。
作善降之百祥。
作不善降之百殃。
此圣人法道福善祸淫之戒也。
由是论之。
罪福报应。
响答影随
不差毫末。
岂独道释言其事哉。
抑儒术书之。
固亦久矣。
宣王之梦杜伯
晋侯之梦大疠。
恭世子之非罪。
良夫之无辜。
化豕之报齐
结草之酬魏氏。
良霄之殂驷带。
郑元之捽刘兰
直笔不遗。
良史攸载。
足可以为罪福之鉴戒。
善恶之准绳者也。
况积善有馀福。
积恶有馀殃。
幽则有鬼神。
明则有刑宪。
斯亦劝善惩恶至矣。
大道不宰。
太上好生。
固无责于刍狗。
而示其报应。
直以法宇像设。
有所主张。
真文灵科。
有所拱卫。
苟或侵侮。
必陷罪尤。
故历代已来。
彰验多矣。
成纪李齐之道门集验记十卷。
始平怀楚元门灵验记十卷。
俱行于世。
今访诸耆旧。
采之见闻。
作道教灵验记。
凡二十卷。
庶广慎微之旨。
以宏崇善之阶。
直而不文。
聊记其事。
叔祖左领军卫将军致仕王公行状1057年 北宋 · 王令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王氏旧望太原,自公之五世祖居魏之元城县,不知其始何溯也。
以至公,皆元城人
曾祖某,仕某朝,至閤门通事舍人
祖庭温,开宝中仕为泰宁军节度副使
考奉諲,右班殿直,赠左武卫大将军
公讳乙,字次公
其少孤,长能自奋以学,连以进士上,辄罢。
下游于江、淮间。
景德中,诏求秘书于天下,公适有之,去献之京师
上书言:「臣父常得事许王府,雅于先帝有一日之幸,臣实其子」。
天子下其书问验。
三班借职,巡睦、衢、婺三州私茶盐,改三班奉职,温、台、明、越四州巡检
用举者,监越州西兴镇兵马。
转运使荐公才可益就用之,改苏湖秀州青龙镇巡检
于是上居东宫,公上书言:「太子方少,陛下为择师傅皆贤,诚甚盛美,独左右小臣行能未闻有以过人。
夫师傅之进有时,则太子与小臣居乃常,茍但无过,犹嫌不能有益,一有不正其习,可不慎哉!
愿陛下择于朝廷贤有闻者,益求其比,以辅成太子」。
书奏,不报。
故事,士之出两川仕朝廷者,虽老犹不听归,公独上言曰:「陛下幸以其材任官,何独犹疑之如此?
蜀地维险,陛下临之盖甚惠,仕者又皆其贤,人情不宜有他。
且蜀去京师远,老者不可载之与俱,则去离父母,生婴终身之忧,死弃万里之外,臣诚恐孝爱之士,终不为国家用也。
臣愚以谓听还之,甚便」。
天子许两川之士复归,又得离其旁近官,自公言始。
又言:「奸贪吏如李溥边肃,材虽有过人,幸复听用之,犹不可使为州以近民」。
又言:「比年制度寖益复古,而朝廷大臣,下至九品吏,皆无庙,与士庶人同祭于寝,非所以严鬼神,长恩爱,厚孝实于天下也。
幸以次限之立庙」。
不报。
恩加左班殿直
乾兴初,朝廷新逐宰相,大臣用事,指己之不便者以为党,逐之。
宣徽使曹玮,素名忠正,亦在谴。
公以疏争曰:「曹玮忠臣,先帝用以为陕西河北三路部署,以藩陛下。
盖察其材任之也,岂顾不知其忠邪?
陛下新即位,亦当引类聚以自助,何遽散逐之?
臣固知非陛下意,而大臣敢以奸乱国也。
赏罚天下之所信,陛下可自取用之,毋听大臣自便」。
书奏,一时皆为之惊。
改监楚州商税,请废北神堰置闸,岁省役二十一万一千三百丁,米一万八千石,诏以公言为闸果便,加右侍禁
大臣荐之,加閤门祗候,监定州兵马,改提举黄河埽岸。
上书言将帅微弱。
所养非所用,不可应一旦。
其略曰:「臣观三代之政,至于久而不能无弊,况其下邪?
自唐末大乱,盛强者争起,以分天下,所在阻兵以自守。
国家得之于战争之后,上下厌兵久矣。
太祖皇帝稍敛将帅而夺之权,行之既久,其弊微弱,卒有四夷叛而起者,恐非边将之能应,况天下之势弱甚,陛下独不监秦邪?
夫北狄之盛日久矣,极盛必衰,其外有黑水强大之敌,下有中山广平强弗顺之族,臣观其势,不能无变。
假如单于复分于今,有若呼韩邪附而愿归者,不从之则合而为患,从之,则为朝廷计者将安出耶?
夫人之材能不同,则上之用舍各异。
夫骈胁多力,臂强走悍,刺坚而中深,此人之能也,可为人用而不能用人。
今置将不问其材谋何当,一以能使之,臣见其败军也。
夫以能将能,以指使指,不若臂之使指也。
臣视在边之将,诚论其材谋,几能如臂指之不同耶?
夫军事至重,陛下既遣将,又置监军监军茍知兵,尚安俟将;
茍不知兵,徒与将衡决,于事无益也。
夫兵趋时如飘风,搏利如飞鸟,机发于心,变见于目,身走赴之,一跌则后矣,其为岂一一以书传耶?
使皆上闻报可而后用之,是兵乃陛下与大臣自用也,安用将居千里之外哉?
必如疑之则勿用,不疑而用之,一切可听其自为,无以寸尺绳之。
如是而不效,更覆其军,可皆斩之无赦,以惩艾其后,敢以非其任而当此者,使知其果死也。
夫茶盐取之山海,其出无穷,陛下茍听民之有力者,行其利于天下,卒使输粟益边,则边实可备也」。
不听。
天圣中,遣御史河北聚籴以备边,公独言:「河北少,又近边,不宜籴以空民食。
不若以茶盐募江、淮谷河阴,良便」。
事下三司议,以为非是。
公奏曰:「臣言诚甚利,三司徒以臣贱,故沮之。
臣愿身至三司,辩其非是」。
状已,而发利害十事,三司不能折其一,诏以公议当是,从之果便,由是三司始害公能。
右侍禁,监杭州驻泊兵马,公自言曰:「臣始□入谷河阴,尝与三司使胡则有曲直,后盖自以事,独疑以臣故罢之,是岂能无忿于其心?
今知杭州,而臣官属之,后应有以报臣也」。
书上,改真州驻泊,加东头供奉官,以病乞监滁州商税,改泗州照塔
用举者,改扬州驻泊兵马。
坐免,复起为东头供奏官,监光化军商税,复閤门祗候
荐者言公能,幸他用之,改淮南西路都巡检使,恩加内殿崇班
连上书,请民牛听耕逃闲田;
请振饥民,以息寇贼;
请罢荆湖路酒课,以便民,限民出钱偿官,则民不触罪;
请如杀牛马之赏更倍之,以购杀人者,则罪辄得。
又言:「铸铜为钱,其利甚薄,两母一子,今铜复竭,宜禁民锡杂铜铸之法,其什三宜能支一切」。
皆不听。
上书言:「臣方少时,尝愿尽其能以进效,今老矣,愿解所官」。
上以为左领军卫将军,听致其仕。
书方下,卒于海州,年七十有三。
公内刚外徇,居于人交欢然,及加以直,虽强其力不可以势得也。
故公之所在,虽严贵人多惮之,于其所职,每列以是非争之,每摇而不动,去而其下以此多思之,皆能道其行事,以叹其后反不然者。
然其直,亦其平生终不以进退得失之故以自枉,故仕尝材名矣。
大臣屡荐之,卒不用。
其言之又多废者,亦以此。
然公益自得不悔也。
尝从容与客言曰:「义固有直,虽天子,敢以死争不惮。
即如非义,虽贱人,吾屈矣,然则,吾守亦约矣」。
居家慈,其族多赖以养。
公先娶林氏,早卒。
后娶刘氏。
于公之卒,林已葬,今用刘氏合葬焉。
子三人:越石秦州观察判官
子建仁杰,皆举进士
女二人:长嫁进士招度,次嫁项城主簿宋适。
孙三人:之翰、彦晖、彦卿。
将以某日葬公真州扬子县某乡某原,谨状公之行事,将求世之有道者铭之。
谨状(《广陵先生文集》卷二○。)
滁州商税:原误置于「皆为之惊」句下,据四库本、标点本乙。
皇弟似特授依前守太保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徐州蔡王充荆南武宁等军节度管内观察等使加食邑食实封勋如故制崇宁二年三月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二、《宋大诏令集》卷三一
门下:朕奉先帝之燕谋,承太母之顾托。
永惟宗庙之重,莫敢遑宁;
眷言兄弟之亲,资以自辅。
爰共深于哀疚,且甫讫于祥除。
申锡宠章,庸示休命。
皇弟、凤翔雄武等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守太保开府仪同三司、凤翔尹、持节秦州诸军事秦州刺史上柱国、蔡王、食邑一万三千五百户、食实封四千户似,英华秀发,德善日滋。
行惟礼义之归,学有师儒之训。
逮更丧制,益见孝思。
将相之崇资,易荆徐之新牧。
载加真食,并衍爰田。
恩非予私,文以情称。
于戏!
非彝勿用,勉膺康叔之贤;
大雅不群,往迪河间之哲。
无替朕命,以孚于休。
可。
请留庾怿秦州 东晋 · 庾亮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六
御众简而有惠,州户虽小,赖其宽政。
佐等同恶,大数不多。
名号大,不可以小故轻议进退。
其文武之心转已安定,贼帅艾秀遣使归诚,上洛附贼降者五百馀口,冀一安隐,无复怵惕(《晋书·庾悻传》。悻进监秦州氐羌诸军事,遣牙门霍佐迎将士妻子,佐驱三百馀口亡入石季龙。亮表上,贬为建威将军朝议欲召还,亮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