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明分野地名郡邑同异别术 南宋 · 蔡沈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五、《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二九、《稗编》卷五五
百王制度,代有沿革,考究实难,况地名同异,古今混淆尤难辩。
诚以山川所留,时各有异名,而郡邑之名又复非古,或沿其地而异其名,或袭其名而迁其地,或地亦迁而名亦革,是必仰观推候,有失之弊。
且如河东一名也,有兖州河东,有并州河东
黄河北流,故河北东路在河之东;
秦汉以还,河决东下,故河东移在并州
河西一名也,有雍州河西,有凉州河西
河南一名也,有中土之河南,有沙塞之河南,银下诸州是也。
河北一名也,有中国之河北,有阴山河北
加之百王疆理,代有不同,有指一郡言者,有指一州言者,有指一道言者。
故周之河内异乎汉之河内,周之河内冀州,今河北路
汉之河内,今怀、卫二州是也。
汉之河东异乎唐之河东,汉之河东,今河中府
唐之河东,今河东路
古之淮南,即今淮北宿、亳之州是也。
今之河北,乃古之河东,河北东路是也。
以至淮西一名也,有在京西,有在京东
汉立楚王,今京东西路
唐裴度淮西,今京北路。
江西一名也,有在江北,有在江南
魏武帝纪》称江西遂空,今淮南东路
江南一名也,有称江右。
江南,今金陵
江右,今中原也。
山东一名也,有指河南言,据华山言;
有指河北言,杜牧之言。
此山川所留,时各异名也。
尝考历代州郡之名,多异于古。
有履其地而不没其名者,如有称河,「亶甲居河」,今相州是也。
《春秋》卫侯燬灭邢,今邢州也。
楚子入陈,即今陈州
齐师灭莱,即今莱州
楚子围,即今新郑县
齐侯侵蔡,即今上蔡县
若此之类是也。
有非其地而空存其名者,如《春秋》吴入郢,近今之郢州而非也,古在今荆南府,去郢州三百里。
楚人灭舒,非今之舒州,古舒州庐州舒城,去舒州三百里。
楚人灭黄,非今之黄州,古黄州在今光州定城县,去黄州四百五十里。
有西亳、南亳、北亳,皆非古之亳州
西亳在洛阳偃师县,南亳在南京谷熟县,北亳在东京成县
东楚西楚皆非今之楚州东楚平江西楚徐州南楚荆州
若此之类也。
是州之名既异于古之县名,抑又乖戾,有名同于古而地非于古。
今之酒泉非《左传》王与虢公酒泉之邑,今之酒泉河西关夷地,为酒泉郡
古之丹阳荆南,《左传》楚子为子丹阳,今之丹阳江东润州丹阳郡
古之豫章在江北,《史记》楚败吴于豫章,今庐州也;
今之豫章江南,今江西隆兴是。
古之澶渊河南,会于澶渊春秋时濮州
今之澶渊河北东路
古之南阳河北,《左传》晋于是始启南阳,今怀州也;
今之南阳河南
京西南路邓州,皆晋地也。
古之东阳淮北,今之东阳在浙西,皆吴地也。
古之汉阳陕西,汉之汉阳郡,即今秦州
今之汉阳古湖汉阳军湖北路皆居汉水阳。
以至楚一地也,有两方城,《左传》楚方城唐州北阳县
又楚师侵州庸方城房州上庸县也。
汉一时也,有两广武汉高祖项王对语广武,在郑州,又代州亦为广武也。
当时皆英哲之辩,悠悠千载,其可考哉!
前史所载,山川地名皆本一时传记,而遂为信史,参历代志必混淆,验其名则初无异同,考其地则一彼一此,仰观推测,几何而不误哉!
范育直龙图阁秦州 北宋 · 钱协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二、《皇朝文鉴》卷四○、《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三七、《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六二○
古者不以勇猛为边,贵谋而贱战。
故国家妙选耆儒,颛付方镇。
外以训齐戎旅,而内以息安元元,用此道也。
具官范育,才猷智略,夙膺器任。
选众揆材,往临帅阃。
新秦奥区,控扼汧陇。
绥怀夷落,应援新邦。
无以久安,而忘备豫。
祗膺休显,益思报称。
送人归秦州 明 · 沈周
江城十月风凄凄,客子告我归关西
长途短日双泪落,苦忆妻孥惊鼓鼙。
延安绥德边报急,秦州在陷家当失。
黄河冻合胡马健,倏来度冰如踏石。
奈何主将监军,玩寇自顾舟中敌。
驻兵无常惑饷道,远输岂顾烦民力。
刍辋计万不计千,骡驼不足不得前。
委山积云两遭烬,旋买一束银三钱。
官司敛价挞闾里,妇女唬咷脱簪珥。
役穷财竭心易失,衅端恐在萧墙里。
杞人闻之搔白头,落日倚襟江上楼。
呜呼韩范不复作,极目秦云空自忧。
庐山道中(六首) 其三 清末至现当代 · 王易
 押词韵第三部
断涧石磷峋,如虎复如兕。
何年推此中,万古永不起。
人言鸿濛初,是处即海底。
今看绕足云,昔叹极天水
夺彼蛟鼍居,饷我溪山美。
张太守济南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八十
衔命东行海岳秋,使君著绩在秦州(曾为秦州破贼有功)
诏书特赐杨承令,竹马新迎郭细侯
衣覆黄金腰底绶,花含白雪郡东楼
此乡原有前贤迹,早晚应传买犊讴。
尚书礼部元会奏天下祥瑞表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一、《皇朝文鉴》卷六九、《文昌杂录》卷三、《四续古文奇赏》卷八、《古今图书集成》庶徵典卷一五、《渊鉴类函》卷四九
臣圭等言:尚书礼部得元丰五年天下所上祥瑞。
宣徽南院使、判北京臣拱辰,承议郎提举河北常平等事臣宜之,通议大夫、知秦州臣公孺,龙图阁待制、知青州臣绾,正议大夫、知安州臣甫,朝议大夫、知兴元府臣景华,朝奉大夫、知荣州臣震,西上閤门使、知雄州舜卿礼宾使、知安肃军臣孝绰,文思使、知宪州臣诜,朝散郎、知鼎州臣伋,知歙州臣尧封,朝奉郎、知蜀州少连承议郎、知安德军臣从谅,知利州臣山等言:所部有芝生于州宅、寺观、殿阁,柱有七茎者一,苗长尺馀者六;
牛生二犊者二;
嘉禾合穗者三,五本合为一者一;
一茎三穗者四,四穗者、五穗者、百馀穗者各一;
白乌、白鹊生于巢者各一。
臣闻圣人出而四海清,帝命昭而万灵集。
必致诸福之物,以表太平之符。
伏惟皇帝陛下体尧之仁,躬舜之孝。
力行勤俭而本以化物,诚意恻怛而出于爱民。
是以指麾之间,功业成就;
覆载之内,阴阳协和。
蒙被群生,浃肌肤而沦骨髓;
涵濡异类,沾动植而洽飞翔。
仰而观者景星庆云,俯而视者醴泉甘露。
扶疏炜烨,发为朱草三秀之英;
游泳服驯,则有白麟一角之异。
嘉葩连理之木,异亩同颖之禾。
巢鹊可俯而窥,池龙可豢而扰。
谓宜作为声诗而奏于郊庙,深诏太史而著之简编,以永无疆之休,以昭特起之迹。
考诸已往,固可谓绝世之殊祥;
抑而弗宣,犹以为盛德之馀事。
自时所纪,殆不绝书。
今者驾鸾辂以充明庭,撞黄钟而御太极。
典礼大备,官仪一新。
殊方骏奔,重译辐凑。
自昔辫发卉裳,羁縻之所未至,踰沙轶漠,言语之所未通,咸奉玉帛而介九宾,袭衣冠而献万寿。
烜赫威德,冠古超今,巍巍煌煌,传示亡极。
铺张王会之众美,裒对皇家之盛容。
臣等恭率有司,伏寻故事。
稽参图谍,宜先象齿之珍;
敷道句胪,敢上龙墀之奏。
欢呼抃蹈,倍万常情。
璇玑图诗 前秦 · 苏蕙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武功苏道贤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智识精明。仪容妙丽。谦默自守。不求显扬。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敬之。然苏氏性近于急。颇伤嫉妒。滔字连波。右将军于爽之孙。朗之第二子也。神风伟秀。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高之。苻坚委以心膂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以忤旨谪戍敦煌。会襄阳。虑有危逼。藉滔才略。诏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谗毁交至。滔益忿苏氏。苏氏时年二十一。及滔将镇襄阳。邀苏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乃携阳台之任。绝苏氏音问。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莹心辉目。纵广八寸。题诗二百馀首。计八百馀言。纵横反覆。皆为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裴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家人。莫能解之。遂发苍头赍至襄阳。滔览之。感其妙绝。因送阳台关中。而具车从礼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苏氏所著文词五千馀言。属隋季丧乱。文字散落。追求勿获。而锦字回文盛传于世。朕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帙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文。聊示将来。如意元年五月一日。大周天册金轮皇帝制。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窈窕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桀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征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旌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盛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水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重远伐氏好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当远叹水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欢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寄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桀殊文德离忠体一达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无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祇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按:【读图内诗括例】
依五色所分章次读之
仁智至惨伤。伦匹至。人贱至圣皇。春阳至殊方。钦岑至如何。
已上七言。四十句。每句为一首。每首反读之计八十首。
诗风至表玄。人贤至凋。光颜至虎龙。日往至寄倾。
已上五言。十六句。以每句反读之成三十二首。
周南至相追年时至无差谗佞至未形牵辜至伯禽
已上四言。二十四首。作两句分读。就成一篇。
宁颜至劳形怀忧至何冤念是至如何悼思至者谁诗情至终始
已上四言。前四首以每句反读。后一首每句反读。成十首。
嗟叹至为荣凶顽至为基游西至摧伤神明至雁归
已上三言十二首。反读成二十四首。
佞因至旧新南郑至遗身旧间佞臣远哀南音
已上七言。凡起头退一字反读之成四首。
厢挑基津嗟中嗟仁基自厢琴
已上七言。自角退一字斜读之成四首。
【再叙】
回文诗图。古无悉通者。予因究璇玑之义。如日星之左右行天。故布为经纬。由中旋外。以旁循四旁。于其交会。皆契韵句。巡还反复。窈窕纵横。各能妙畅。又原五采相宣之说。傅色以开其篇章。其在经纬者。始于玑苏诗始四字。其在节会者。右旋而出。随其所。各成章什。外经则始于仁真。至于音深。中经自钦深至于身殷。内经自诗情至于终始。皆循方回文者也。四角之方。如仁、真、钦、心四韵。成章而回文者也。其经纬之图者。随色自分。则外之四角。窈窕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四旁者相对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及交手成文。而文皆四言也。在中之四角者。一例横读而四言。在中之四旁者。随向横读而五言。惟璇图平氏四字不入章句。观其宛转反复。皆才思精深融彻。如契自然。盖骚人才子所难。岂必女工之尤哉。诗编载驰。史美班扇。才女专静。用志不分。虽皆擅名。此为精赡者也。聊随分篇掇其一隅。以为三隅之反。代久传讹。颇有误字。亦辄证改一二。其他缺谬。不欲以意足之。虽未能尽达玄思。抑庶几不为滞塞云。
【经纬】〖始于玑苏诗始四字。〗
玑明别改知识深。峨嵯峻严幽岑钦。所感想忘荒淫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诗兴感远殊浮沈。华英翳曜潜阳林。罗网经涯重渊深。峨嵯峻严幽岑钦。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霜冰齐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外经】
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妙显华重云章。臣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中经】
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林阳潜曜翳英华。沈浮异游颓流沙。
何如将情缠忧殷。多患生艰惟苦身。加兼愁悴少精神。遐幽旷远离凤麟。
【内经】
诗情明显。怨义兴理。辞丽作此。端无终始。
始终无端。此作丽辞。理兴义怨。显明情诗。
【四角之方】
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忘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
【四角之间窈窕成文】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四角在中者一例横读】
念是咎愆。谁与独居。贱女怀叹。鄙贱何如。
愆咎是念。谁与独居。叹怀女贱。鄙贱何如。
【四旁相对成文皆六言】
谗人作乱闱庭。奸凶害我忠贞。祸原肤受难明。所恃滋极骄盈。
【四旁相向横读而成五言】
寒岁识凋。真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士行别贤仁。容华改衰颜。终始知物真。凋识岁寒。
【交手成文文皆四言】
谗佞奸凶。豁我忠贞。祸因所恃。滋极骄盈。
【用色分章】〖止举一隅。馀皆仿此。〗
【横用色】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
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
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闱。
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兖衣。
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已上依此顺读成章】
【直用色】
庭闱乱作人。明难受肤原。
荣苟不义姬。城倾在戒后。
荧犹炎盛兴。形未在谨深。
【已上作两句各添下字倒读成章】
恩感颜宁。孜孜伤情。时在君侧。梦想劳形。龙旂容衣。虎凋饰绣。
【横用黄色】
奸佞谗人。作乱闱庭。所因祸原。肤受难明。
右举此为例。馀可悉通。元佑三年九月工部何公曲院。见仆书几有此。惊曰:昨日于屯田陈侯所。观书唐真本图。宜皆可求一见。果得出示。凡六幅。右三为若所居重楼复屋。户牖间各作著思、练习丝、识锦、遣使处。左三幅为窦滔归第。外为车马相迎。次女妓坐大氍毹。合乐其间。楼阁对饮处。图中近上作远水红桥。窦临高列骑拥旌旄以望。桥之西。毡车从数骑排引。见滔盛礼迎苏。图中近下左书武后序。右写诗图。徐视果有淡色。分其篇章。正与此同。乃知人心不甚相远。而尤可怪矣。青、红、绿、旋所之方。皆不之差。盖理之所在。阴阳五行色味。莫不相假。况情识之运。宜自冥合也。元丰四年四月赵郡李公麟伯时再题。
【又五色读法】〖《诗纪》云。见武功县志。〗
四围纵横。初行、八行、十五、廿二、廿九行及嗟斜亲廊。琴斜基津。以朱画其形如图。按读法。此色凡九图。馀四色。色各一图。共字六百二十五。计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四隅嗟情英多。游长愁。神飞。凶慈持从。从横皆六字。以墨画。正面妃闱蕤悲。移陂赀辞。纵六字。横十三字。庭闱防萌。身我惟新。纵十三字。横六字。以青画。
中方正面。龙旂丽充。衰情暮世。纵四字。横五字。两旁寒岁至行士。诗风至微玄。纵五字。横四字。以紫画。
中方四隅。思情侧梦。婴漫至若我。愆居贱鄙。怀悲至戚知。纵横皆四字。又中纵各五字。诗情显怨。端比至丽辞。横各五字。诗始无端。怨义至理辞。空中心图始平苏氏诗九字。以黄画。(○诗类苍九十六。《诗纪》三十八。)
宋故山南东道节度推官前知怀州武陟县何君夫人墓志铭元祐四年九月 北宋 · 何中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历代墓志大观》一二九○页
夫人姓柴氏,世籍磁州邯郸人也。
秦州长道县宝之女,年十九而归于我先君节推,先君比夫人先十九年而逝。
夫人事舅姑以孝而勤,友良人以义而顺,接内外宗族以礼而和。
凡六女,皆有归。
男一人,即中行也。
夫人极终爱其长女适张钜者,伊人虽卧疾且久,家人莫之敢告。
既死,外孙张谐者自外来,亟告之曰母病笃。
夫人本康强无事,方踞堂而坐,闻其言,愕然,徐大恸曰:「吾女必不可,吾亦从此逝矣」。
遂伏枕,后其女十九日而终,享年七十五,实元丰七年六月二十四日也,权厝于后堂。
至元祐四年九月十七日,迁其柩祔于先考之墓。
中行既哀戚而叙其事,而又泣血而为之铭曰:
有宋何中行之母,年十九而行妇道。
事舅姑居常竭其力,奉祭祀罔不尽其孝。
有女焉,由是知柔顺之理;
有子焉,由是识义方之教。
何荼毒之遽来,叹药石之无效。
哀哉劬劳之罔极,罄乎天地而难报!
卜是吉日,祔吾先考。
泉扉一闭兮,其困其安。
千秋兮,愈隆愈茂。
按:《千唐志斋藏志》下册第一二九○页。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四八。
秦州天水县太祖山湫封灵源侯牒 北宋 · 章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七
元丰四年二月六日秦州帖封送到中书门下牒。
中书门下牒:太常礼院奏,准中书批送下左谏议大夫、充天章阁待制、充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罗拯奏,勘会本路州府自已来,愆少雨泽,寻差官遍诣秦州管界祠□多方祈祷,终无显应,夏麦无望,民情不安。
臣访闻本州天水县界有太祖山湫水,自来邻近州县每遇亢旱,于本处迎取湫水,多有感应,遂斋戒差衙职往彼迎到湫水,于四月二日到州设位致祭,早晚与僚属祈祷,只于当日晚降雨,至四日已后,相继大雨,至七日方止,约深二尺。
已上节次据本路州府状申,并是当月四日已后相继雨泽沾足,夏麦亦救及分数,□种并已立苗,向去有望,民心安帖。
臣寻下天水县询问父老,多称其太祖山在秦、凤、成三州界首,其山比众山最高,峰峦秀出,其山半大石岩下有湫泉一所,水流涓涓不绝,及有风穴,透彻山顶,时有雾气。
每遇天旱,远近之人多来迎取其水,前后屡有感应,一方之人尤所尊仰。
臣再三体访,委是诣实。
伏望特□详酌指挥,封一爵号,所贵一方之人,永久尊奉。
候敕旨,状前批送院者。
当院看详太祖山湫泉庙,虽《图经》不载,又缘祈祷有应,合封爵号,伏乞朝廷详酌指挥
候敕旨,秦州太祖山湫泉庙牒,奉敕旨者。
诸侯得祀其境内山川之神。
非使之徼福以利于己也,盖神功德及民,则思所以报之。
眷言灵祠,奠彼邦域,此因旱熯,嘉泽应祈,有司请焉,宜有昭答,疏爵锡号,显扬神休。
宜特封灵源侯
牒至准敕,故牒。
元丰三年十二月日牒。
太中大夫参知政事章□,大夫参知政事蔡□,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平章事王□。
元丰六年八月日立石。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一一七九。
永遇乐东坡 清末至现当代 · 汪东
 押词韵第三部
离别经秋,此心长怨,迢递天水
暗数狂悰,有时梦见,门掩金张里
谁知窗下,寒梅破萼,有分共伊一醉。
兰釭畔、分明照影,转怜恍然如寐。

签鸣漏促,悤悤难尽,当日万千情意。
斑湿筠笺,香销钿合,惟贮盈盈泪。
霜风飞剪,征车催去,替把绣茸亲被。
自今后,悲欢几度,更烦细记。
徵招 清末至现当代 · 汪东
 押词韵第四部
廿九年秋,张目寒夫妇自青城峨嵋,复还青城成纪游一编,大千为之图。年余,出示请题。率拈此解,翠竹屏及岩谷灵光皆峨眉胜境也
飘然携得林间偶。
寻山更饶佳趣。
杖屐引天风,在峨嵋高处。
屏朝过雨。
又岩谷、灵光深聚。
漫忆呼猿,一声长啸,肯来为侣。

容与。
故人心,生绡上、轻飞麝煤匀注。
自是足风流,写君家眉妩。
一编聊倩补。
也休负、柳边张绪
晚来指、绰约烟鬟,记上清同住。
孙储秦州节度使897年 唐末 · 吴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门下。武惟靖乱。
文以守成。盖自昔之通规。
亦当今之令典。况地连陇蜀。
城控边陲。久息战争。
近经惠养。思继前政。
用安一方。爰属佥谐。
得兹人杰。某人学富缣缃。
文辉组绣。有经济安时之术。
负恢张出世之才。加以立性端方。
操心劲直。临事罔思于择利。
当官每切于推公。以是淑齐。
居为理具。将重其选。
孰与之先。昨以邠土奥区。
逾时阙帅。俾专旗鼓。
用息烽烟。而属十郡未临。
三军献状。既闻陈请。
须议改移。今复以成纪巨藩。
仇池善地。将图静镇。
乃易麾幢。不离空土之崇。
增以列侯之贵。仍加食采。
更重登坛。于戏。
制犷悍者。须用其至公。
抚疲羸者。无先于不扰。
非仗忠诚。兼资廉洁。
则何以副吾乃眷之忧。慰彼倒悬之急。
勉图终始。无忽重难。
敬之戒之。服我休命。
上疏请平赫连昌 北魏 · 奚斤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五
赫连昌亡保上邽,鸠合馀烬,未有盘据之资。
今因其危,灭之为易。
请益铠马,平昌而还(《魏书·奚斤传》)
郭冲诸葛亮五事 南朝宋 · 裴松之
王隐《蜀记》云,晋初扶风王骏关中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时谭者多讥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
金城郭冲以为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
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
松之以为亮之异美,诚所愿闻,然冲之所说,实皆可疑,谨随事难之如左:
其一事曰: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
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
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
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所以致弊,实由于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荣恩并济,上下有节。
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难曰:案法正在刘主前死,今称法正谏,则刘主在也。
诸葛职为股肱,事归元首,刘主之世,又未领益州,庆赏刑政,不出于己。
寻冲所述答,专自有其能,有违人臣自处之宜。
谦慎之体,殆必不然。
刑法峻急,刻剥百姓,未闻善政以刻剥为称。
其二事曰:曹公遣刺客见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计。
稍欲亲近,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入,魏客神色失措。
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
须臾,客如厕,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
问所在,曰:「起者其人也」。
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
追之,巳越墙而走。
难曰:凡为刺客,皆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也。
刘主有知人之鉴,而惑于此客,则此客亦一时之奇士也。
又语诸葛「足以助君补益」,则亦诸葛之流亚也。
凡如诸葛之俦,鲜有为人作刺客者矣,时主亦当惜其器用,必不投之死地也。
且此人不死,要应显达为魏,竟是谁乎?
何其寂蔑而无闻。
三事曰: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惟留万人守城。
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而与军错道,径至前,当六十里所,侦候宣帝,说在城中兵少力弱。
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
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
宣帝常谓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明日食时,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
侯逻还白,如所言。
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难曰:案阳平汉中
亮初屯阳平宣帝尚为荆州都督,镇宛城,至曹真死后,始与关中相抗御耳。
魏尝遣宣帝自宛由西城伐蜀,值霖雨,不果。
此之前后,无复有与阳平交兵事。
就如冲言,宣帝既举二十万众,已知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设防持重,何至便走乎?
案《魏延传》:「每随出,辄欲请精兵万人,与异道会于潼关制而不许。
常谓为怯,叹己才用之不尽也」。
尚不以为万人别统,岂得如冲言,顿使将军兵在前,而以轻弱自守乎?
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而「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故知此书举引皆虚。
四事曰: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蜀。
人皆贺颜色愀然有戚容,谢曰:「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
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
于是蜀人咸知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
难曰: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
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拔西县千家,不补街亭所丧,以何为功,而蜀人相贺乎?
五事曰: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宣王张合诸军雍凉劲卒三十馀万,潜军密进,规向剑阁
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
时魏军始陈,幡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所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
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
皆催遣令去。
于是去者感悦,愿留一战,往者愤踊,思致死命。
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不报也」。
临战之日,莫不拔刃争先,以一当十,杀张合,却宣王,一战大克,此信之由也。
难曰:臣松之案,前出祁山魏明帝身至长安耳,此年不复自来。
大军在关、陇,魏人何由得越径向剑阁
既出战场,本无久住之规,而方休兵还蜀,皆非经通之言。
孙盛习凿齿搜求异同,罔有所遗,而并不多载冲言,知其乖刺多矣(《蜀志·诸葛亮传》注。)
九折坂(自注:用杜诗《木皮岭》韵。) 清 · 马维翰
 押元韵
盘盘出鸟道,杳杳行人村。
斗起邛崃山,仄隘逾剑门
天险溯开凿,未可常理论。
阴阳分向背,旦夕殊寒暄。
连山走云气,倏忽同追奔。
一峰独秀出,颇似岳势尊。
其下九折坂,劖绝割厚坤。
况复急雨薄,万壑当昼昏。
回舆与叱驭,北辙视南辕。
所志各有托,忠孝惟其根。
踟蹰两不决,心绪蚕丝繁。
峭壁落井底,一发青天痕。
人生鲜百岁,只有名常存。
勒铭匪易事,或用酬惊魂。
按:奇险句似得力老杜《发秦州》诗,以下诸咏皆然。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 南朝宋 · 颜延之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八、文选卷五十八
元嘉十七年七月二十六日,大行皇后崩于显阳殿,粤九月二十六日,将迁座于长宁陵,礼也。
龙輁纚綍,容翟结骖。
皇涂昭列,神路幽严。
皇帝亲临祖馈,躬瞻宵载。
饰遗仪于组旒,沦徂音乎珩佩。
悲黼筵之移御,痛翚褕之重晦。
降舆客位,撤奠殡阶。
乃命史臣,累德述怀。
其辞曰:伦昭俪升,有物有凭。
圆精初铄,方祇始凝。
昭哉世族,祥发庆膺。
秘仪景冑,图光玉绳。
昌晖在阴,柔明将进。
率礼蹈和,称诗纳顺。
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亦既有行,素章增绚。
象服是加,言观维则。
俾我王风,始基嫔德。
惠问川流,芳猷渊塞。
方江泳汉,载谣南国。
伊昔不造,鸿化中微。
用集宝命,仰陟天机。
释位公宫,登曜紫闱。
钦若皇姑,允迪前徽。
孝达宁亲,敬行宗祀。
进思才淑,傍综图史。
发音在咏,动容成纪
壶政穆宣,房乐韶理。
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德之所届,惟深必测。
下节震腾,上清朓侧。
有来斯雍,无思不极。
谓道辅仁,司化莫晢。
象物方臻,视祲告沴。
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兰殿长阴,椒涂弛卫。
呜呼哀哉!
戒凉在肂,杪秋即穸。
霜夜流唱,晓月升魄
八神警引,五辂迁迹。
皦皦储嗣,哀哀列辟。
洒零玉墀,雨泗丹掖。
抚存悼亡,感今怀昔。
呜呼哀哉!
南背国门,北首山园
仆人按节,服马顾辕。
遥酸紫盖,眇泣素轩。
灭䌽清都,夷体寿原。
邑野沦蔼,戎悲欢。
来芳可述,往驾弗援。
呜呼哀哉!
始宁墅 南朝宋 · 谢灵运
 押词韵第七部
束发怀耿介,逐物遂推迁。
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
缁磷谢清旷,疲薾贞坚
拙疾倚薄,还得静者便。
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山行穷登顿水涉洄沿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白云抱幽石,绿筱清涟
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
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
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文选》二十六。三谢诗。文章正宗二十九。《诗纪》四十七。又草堂诗笺十五秦州诗注引一句。)
请用杨头为西秦州假节表 南朝宋 · 王玄谟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九
被敕令臣遣使与杨元和、杨头相闻,并致信饷。
即遣中军行参军智宗赍书并信等,亦自遣使随智宗
及头语智宗,顷破家为国,母妻子弟并坠没虏中,不顾孝道,陈力边捍,竭忠尽诚,未为朝廷所识。
若以元和承统,宜授王爵
若以其年小未堪大任,则应别有所委。
顷来公私纷纭,华戎交构,皆此之由。
臣伏寻头元嘉以来,实有忠诚于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氐、羌负远,又与虏咫尺,急之则反,缓之则怨。
观头使人言语,不敢便望仇池公,所希政在西秦州假节而已。
如臣愚见,蕃捍汉川,使无虏患,头实有力,四千户荒州,殆不足吝。
元和小弱,若未可专委,复数年之后,必堪嗣业,用之不难。
若才用不称,则应归头。
若茄芦不守,汉川亦无立理(《宋书·氐胡传》,孝建二年以杨元和为征虏将军,杨头为辅国将军。元和年小才弱,不能绥御所部。头母妻子弟,并为虏执。头至诚奉顺,无所怀顾。雍州刺史王玄谟上表。上不许。案《孝武纪》,孝建二年十月,以王玄谟雍州刺史,《氐胡传》作王谟,有脱,今校正。)
入陜西境六绝句 其一 十月一日 清 · 曾国藩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曾文正公诗集卷三
西风已谢朔风遒,客子劳劳且未休。
行过嘉陵三百里,飞崖绝壁又秦州
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朝宋 · 鲍照
 押阳韵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徵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本集三。《文选》二十八。《类聚》四十一。《乐府诗集》六十一、文章正宗二十九皆作出自蓟北门行。《诗纪》五十。又草堂诗笺十五秦州诗注作出自蓟北门行。引方、殇二韵。《文选》集注五十六注引音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