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太史成公编皇朝文鉴始末 宋 · 吕乔年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皇朝文鉴》卷首、《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五、《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三
淳熙丁酉孝宗因观《文海》,下临安府,今委教官校正毕刊行。
其年冬十一月翰林学士周公必大夜直奏事,语次及之。
因奏曰:「此书乃近时江佃类编,殊无伦理。
书坊刊行可耳,今降旨校正刻板,事体则重,恐难传后。
莫若委馆阁别加诠次,以成一代之书」。
上大以为然。
一日,参知政事王公淮、李公彦颖奏事,上顾两参,道周公前语,俾举其人。
李公首以著作佐郎郑鉴为对,上默然,顾王公曰:「如何」?
对:「以臣愚见,非秘书郎吕祖谦不可」。
上以首肯之,曰:「卿可即宣谕朕意,且令专取有益治道者」。
王公退如上旨,召太史宣谕。
太史承命不辞,即关秘书集库所藏,及因昔所记忆,访求于外。
所得文集凡八百家,搜检编集,手不停披,至次年十月书乃克成。
未及上而属疾。
上闻之,一日因王公奏事,问曰:「闻吕某得末疾,朕固忧其太肥。
向令其编《文海》,今已成否」?
王公对曰:「吕某虽病,此书编类极精,缮写将毕,方欲缴进,适值有疾,故未果」。
上甚喜,曰:「朕欲见诸臣奏议,庶有益于治道。
卿可谕令进来」。
王公即使其从具宣圣谕,久之乃以其书缴申三省投进。
书既奏御,上复谕辅臣曰:「朕尝观其奏议,甚有益治道,当与恩数。
又闻其因此成病,朕当从内府厚锡之」。
已而降旨:「吕某编类《文海》,采摭精详,与除直秘阁」。
又宣赐银绢三百疋两。
中书舍人陈骙再上缴章,上皆留中不行,寻罢去。
既而赐名《皇朝文》,且令周公必大为之序,下国子监板行。
有媢者密奏云:「《文》所取之诗,多言田里疾苦之事,是乃借旧作以刺今。
又所载章疏,皆指祖宗过举,尤非所宜」。
于是上亦以为邹浩《谏立刘后疏》语讦,别命他官有所修定,而锓板之议遂寝太史之取邹公谏疏非他,昔邹公抗疏之后即遭远贬,其后还朝,徽宗劳苦之,且问谏草何在,邹公失于缴奏,同辈曰:「祸在此矣。」既而国论复变,蔡京令人伪撰邹公谏草,言既鄙俚,加以狂讦,腾播中外,流闻禁中,徽宗果怒,降诏有「奸人造言」之语。邹公遂再贬,太史得其初疏,故特载之。)
太史以病归里,深知前日纷纷之由,遂绝口不道《文鉴》事,门人亦不敢请。
故其去取之意,世罕知者。
周益公既被旨作序,序成书来以封示太史太史一读,命子弟藏之。
盖其编次之曲折,益公亦未必知也。
今间得于传闻,以为太史尝云:「国初文人尚少,故所取稍宽。
仁庙以后,文士辈出,故所取稍严。
如欧阳公、司马公、苏内翰黄门诸公之文,俱自成一家,以文传世,今姑择其尤者,以备篇帙。
或其人有闻于时,而其文不为后进所诵习,如李公择、孙莘老、李泰伯之类,亦搜求其文,以存其姓氏,使不湮没。
或其尝仕于朝,不为清议所予,而其文自亦有可观,如吕惠卿之类,亦取其不悖于理者,而不以人废言。
又尝谓本朝文士,比之唐人,正少韩退之、杜子美。
柳子厚、李太白则可与追逐者,如周美成汴都赋》亦未能侈国家之盛,止是别无作者,不得已而取之。
若断自渡江以前,盖以其年之已远,议论之已定,而无去取之嫌也」。
其大略若此。
太史既病,南轩以书与晦翁,以为编次《文》无补治道,何益后学?
晦翁晚岁尝语学者,以为「此书编次篇篇有意。
每卷卷首必取一大文字作压卷,如赋则取《五凤楼赋》之类。
其所载奏议,皆系一代政治之大节,祖宗二百年规模与后来中变之意思,尽在其间。
读者着眼便见,盖非《经济录》之比也(《经济录》,赵公丞相编次。赵丞相谓《文》所取之略,故复编次此书。)」。
南轩未见其成书,而朱公则尝深观之耶?
临江刘公清之又以为此即删《诗》定《书》,官使众材之意,盖亦善观此书者。
故备列之,以俟知者相与审订焉。
从子乔年谨书。
韩履卿所藏萧梁造像戊午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
始兴吴平双赑屃,外有井阑鹤铭字。
棱棱佛背一尺馀,乃得萧梁石墨二。
梁家天子屡舍身,檀施忍辱欺臣民。
当时造像定不少,叠遘火宅成烟尘。
穹窿之麓太湖涘,负土荒山韩孝子。
精神所感石佛来,蒙被哀怜泪如水。
亡灵渺渺冥福资,幽明理隔半信疑。
朴语使人心骨痛,报恩须及在生时履卿自题句。)
周忘机画轴1145年清明 宋 · 王庭圭
 押先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四 山水类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
罗浮飞瀑落九天,尺素倒流三峡泉。
怪底晴窗起风雨,洞庭野色潇湘烟。
平生江山入吾手,况有对坐南昌仙。
不须作此无声画,妙画自以无声传。
省斋集跋绍熙五年正月 南宋 · 郭应祥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七、《省斋集》附录
淳熙辛丑春,余待试南宫,始识廖天民临安客舍。
后五年,余为巴陵簿,天民实领尉曹,簿与尉官相近,寅夕相与商确。
职事之馀,觞咏追随之乐殆月无虚旬也。
久之,天民以侍养弃其官,余尝三致书道挽留之意,天民勇于归,余怅然自失。
后二年,天民有子登进士第,与舍弟应龙为同年生,亦尝寓书交相贺也。
后二年,余外移衡阳丞,心独喜,自念他日造官下,天民傥犹里居,当追讲旧游也。
辛亥之秋,余就薄宦期,拿舟至蒸江,则天民之亡既除丧矣。
访旧惊呼之,念实切于余心,犹幸其子之贤,崇笃世契,交情久弥厚也。
天民自少力学,五举而后收科。
于书无所不通,而尤邃于义理之奥;
于文无所不工,而尤长于吟咏之适。
今所谓《省斋文集》者,盖天民既殁之后,其子所裒次者如此。
若其平生弃藁散漫不存者,又不知其几也。
余与天民厚,不待诵其书而已熟其为人,未识天民者,傥开是编,亦可以想象其风采矣。
甲寅孟春,因假其集至官舍,庄诵数过,敬书此以归之。
是月晦临江郭应祥书。
故刘君德章墓志铭乾道五年十月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六、《卢溪文集》卷四六
君讳璪,字德章姓刘氏
其上世居金陵,唐末五代江南之乱,举族迁于吉州,分为三派:一居永新之中村,刘楚公家是也;
一居安福之下村,一居太和之上村,又名九洲
君之祖高、曾以来,自九洲徙居安福,今为安福人
曾祖迪、祖仕、先父良轲,皆隐居不仕。
君幼敏悟,博学善属文,尤邃于《易》,往往脱传注而得经旨。
时方兴三舍,君在州县学,月试常占魁选。
舍法既罢,君不喜为偶俪之文,掉鞅举场辄见黜。
自知力与命不谐,不复进取。
会故人李君尚义负高才而仕未显,襄汉方用兵,大帅解潜知其名,招至幕府
尚义约君同往,一见知其有材可用,奏辟令监襄阳府中庐陵酒税,以试其材,将有以用之也。
命未下而大帅改移,干戈尚扰,君亦罢归,不复出,日从余林间为杖屦之游。
是时敌计稍穷,一二大将方勇锐,欲奋而击之,秦桧忽自虏中窜归,力主和议,权倾天下,举朝钤口,畏而和之。
侍读胡公时枢密院编修官,上书乞斩,中外大悦,喜闻直言。
胡公后得罪贬新州,余作送行诗,有「痴儿不了官中事」之句,盖指也。
里中有寒乞子妄意炙手权门,讦其诗于朝,仍以他事挂德章之名于牒中。
德章无罪,有司文致其牍,致德章亦贬居临江军,当年遇赦即归。
余初得罪时,天子不忍诛,止窜居夜郎郡,凡八年而获自便。
既归及境,而闻讦者病浸剧,方欲遣人问无恙,未数日而讦死矣。
德章迎我于郊外,握手道平生,一笑如旧,不复以清江事寘怀,人谓德章真高义磊落人也,惜乎不见用以显其所蕴。
君娶邑中名族欧阳氏子。
男二人:长允怀,因军兴补将仕郎
次允协,积学业进士
孙男六人,之洋、之澥、之洌、之洙、之溶、之湜。
曾孙一人曰骥。
君于乾道四年四月二十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三。
将以乾道五年十月二十七日葬于翔鸾乡思义塘之东。
常宁李诵以余与君雅故而知君之详,作行状与其孤来乞铭,不可辞也。
铭曰:
嗟君平生,从我杖屦。
读书属文,自幼敏悟。
我遭谗言,莫能辩数。
一时小人,蜂团蚁附。
君独不然,终始出处。
日前相逢,一笑如故。
镵君大节,以寘于墓。
故孔氏夫人墓志铭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五、《卢溪文集》卷四五
夫人孔氏,世居临江军新淦,其族甚大,不知其所以徙。
异时经甫伯仲以文章居显位,名重天下,世号清江三孔,遂为一世名门,士大夫伟其望而争与为婚。
逮崇宁钩党之说起,取元祐以来名卿才士悉陷党中,皆一时俊异也,于是三孔散徙,不敢以谱系自矜。
唯夫人父俊民实其近属,为潭州湘乡县
庐陵郭氏接境壤,知郭氏世业儒,有字君建者名播州里,遂以其女归其子景闻焉。
景闻既筮仕,监户部酒库,获转运司文解。
夫人年二十三归之,入门而少长相庆,喜其有孔氏家法而无孔氏阀阅气。
其祖姑老至百岁,封孺人,夫人事之积年,不见有苟慢之容。
事姑尤谨,上下戚疏靡不愉悦。
景闻所居当新淦舟车之冲,故人宾客日至,夫人密为具酒食,咄诺而集,曰:「此吾职也,虽卖奁中物亦当为之」。
景闻初为某州税官,惧瘴烟,不敢携家属。
夫人生三子,长曰仔,已能立。
次曰份,未冠,夫人日遣从师问学,夜则烛短檠置座隅,听其诵书。
份亦颖然异于常儿,自知刻苦磨砺,以成其材。
景闻罢官归,是岁科场份已预乡荐,景闻亦惊叹息,闾里识之者尚少。
明年试礼部,遂登第,归荣其亲。
于是人始知其材而翕然称誉之,且叹古之所谓贤母者,于夫人皆可考也。
自出官,堂除三郡教授宣教郎,才誉寖闻于时矣。
幼子伟,早夭。
女二人,长适李扬,次适乡贡进士罗全德。
孙男五人,杞、梓、椿、枢。
夫人以绍兴辛巳七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六十有七。
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新淦畴陂之原。
左朝散郎通判赣州罗钦若叙夫人之行状,其孤又以景闻之命来请铭。
为之铭曰:
孔氏崛起,震惊南斗。
一时声名,风生雷吼。
江西氏族,无出其右。
夫人在室,世习熏揉。
来宜其家,为妇为母。
以义教子,磨光剔垢。
梯云取官,如探怀袖。
夫人之荣,尚考于后。
左奉直大夫秘阁向公行状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三、《卢溪文集》卷四七、《古今事文类聚》外集卷八、《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七○、《翰苑新书》前集卷四八、《秘笈新书》卷八、《经义考》卷二一五、道光《永州府志》卷九
公讳子㦛,字宣卿,世为开封人
自四世祖文公相章圣皇帝,其后蕃衍,浸以盛大,世有闻人。
曾祖传正,故任国子博士、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尉
祖绶,故任西京左藏库副使
父宗琦,故任大中大夫致仕,赠少师
妣夏侯氏,赠魏国夫人
所生母王氏,赠恭人
公自幼慷慨有大志,见诸老先生辄抵掌论世事,剧谈雄辩,常欲折其坐人,而诸老先生亦莫能与之争也。
盖其刚毅之气出于天性,以故与世多不谐,虽屡抑退而终不自悔也。
初入国子学,遇三舍法兴,累试入等,已校定当升补。
政和六年,再从伯永嘉郡王宗良遇郊祀恩,任公为登仕郎
七年,为华州司兵曹事。
宣和初,朝廷新复幽燕,其地经契丹之乱,馈饷不继,自涿至雄、霸,以县令丞部农夫挽中州粟实不毛之地,挽不如期者以误军期论。
先是,涿县累政以运夫亡逸失期,委印绂而去。
大漕陈公亨伯、吕公颐浩皆知公之材,以为涿县
既至,究知前弊,调役不均,乃以户口高下均定所役之数,众服其平允,使部伍相为保,无一人逸者。
以馈运不乏,循从事郎。
又以新迁到任,循儒林郎
少师以公在极边为忧,令丐罢。
涿以武臣为州,类出童贯门,恃势不法,公每以职事面争不少屈,颇恚恨。
逮公解去,沮格边赏,不为批书,公委之而去。
部使者适至,函令书印,驰介送公。
宣和六年宣教郎,为中山录事
七年,金人犯东京,朝廷以种师道宣抚京畿河北河东路,辟公为干办
靖康元年,渊圣皇帝覃恩转通直郎
六月丁少师忧。
少师晚年不乐处京师,市第于宛丘,未及徙居而少师捐馆。
是岁虏再犯京师明年大乱,公乃归陈。
建炎二年,虏侵陈、蔡,公之兄忠毅公先有德于蔡,蔡人借留于朝,而朝廷已别除人,就起复知陈州
至是虏人围陈,忠毅公誓以死守,先遣公走京师求援于留守宗泽
公见无出师意,急归,而城已破,忠毅公骂贼不屈,与诸弟三人皆死之,公亦丧其外姑与一男一女。
乃徒步间关,收歛兄弟遗骸而葬之,访寻骨肉之存者,携挟南渡,流寓江淮间,寻复除通判均州梗不能赴。
建炎三年江淮两浙制置使吕公素知其材,适真州经残破,官吏皆逃亡,召公语之曰:「此州非公莫能办」。
即以便宜委公摄真州事。
范琼溃将郭吉屯驻为奸利,屡欲叛去。
公方之任,舣舟城下,人无知者,公遣人呼皂吏问州治所,吏对以吉暴横必为乱,乞且寄治舟中为缓急计。
公叱之,驰马径造州宅,官吏稍集。
然百事废弛,财用乏绝,卒伍纵逸不复归营,公揭榜招之,得数百辈。
有司以无供给为忧,公谓真州平时富商大贾所聚,酒货最为繁夥,意务场瓦砾之下必有宿藏,令人斸之,人或窃笑,果得酒百馀斛,一郡以为神。
公乃张席为屋,高其直以沽,郡人累月不知酒味,来饮者如市,路傍始有醉人。
公又遣吏市曲米于他郡,益酝酿,课利益增羡,而发运、转运犹谓公弗戢私酝,公乃先治沿江二漕兵梢列肆私沽者,二漕虽愧恨而不敢复言。
公所至多忤监司者,皆此类也。
视事才几月而财用沛然,收贮官钱以千计,至七十万,不以一毫取于诸邑
向之郭吉者初畏公之威而不敢逞,至是见府藏充盈,辄萌异意,郡人咸知之,窜入他邑。
忽一日,吉与其二属擐甲胄张弓露刃直趋庭,公危坐厅事,敕候兵持剑立屏后,戒之曰:「闻呼即出」。
吉既至,公厉声逆谓之曰:「尔欲杀我,匹夫力耳,何用众为?
此颈吾自断之」。
呼候兵出授剑,吉气沮错愕,急抱持剑者曰:「初无是心,特耀兵以娱公耳」。
公曰:「一州人皆知尔欲杀太守,今独有持吾檄以耀兵为解,招回散亡百姓。
不然,恐尔头颅亦不能保矣」。
吉逊谢,即用公言,乞檄以去。
事定,朝论伟之。
会驾幸镇江,公以邻郡守臣当赴行在所奏事,吕公因荐公,赐对劳问甚久,将欲大用,未果,宠以直秘阁还郡,且令郭吉隶杜充,命公带淮南东路兵马都监、管内安抚。
冬十一月,虏复南来,建康失守,公退保沙南,以虏檄缴奏,召令赴行在所奏事。
未到,有旨谓公与其馀守臣弃城事体不同,降一官,与知州差遣建炎四年三月也。
即以公知江阴军,专一主管水军防托事。
公从驾还,过明州,金人初退,郡方阙守,即改知州
明年,兼管内安抚使
公自遭宛丘家祸,忠毅公有子沈为给事胡公安国婿,从寓湖南,不知存亡,丐守道州
从之,兼湖东兵马都监、节制管内军马。
公从兄子諲方帅潭,待次间欲往依焉,闻曹友、孔彦舟相继以长沙叛,李成群盗跨江西数郡为乱。
绍兴元年春丞相朱公以都督恭行天讨,檄公权督府参议官
时洪久阙帅,丞相以公兼摄之。
张俊招讨使吕丞相节制,戍鄱阳,至是辄擅徙豫章
豫章新遭金人蹂践,仓庾府库一空,而军号数十万,支用不赀,漕司皆被事委去,悉以属公。
公会僚属议所以应办,皆欲下诸邑科敛于民,公曰:「大军压境,张喙待食,诸邑能指期集耶」?
因访得负郭大姓平时兼并,积而不散者,呼而谕之曰:「汝家所蓄,贼至能保乎?
今官军至,贼不能犯,公私皆赖焉。
汝能辍不可守之财,以贷于官,期两月执券取偿,一毫不汝欺也」。
大姓欣然从之。
又有巨商为金人所害,其妻失所,昔时驵侩受其货者咸讳匿之,公究得其实,悉以归媪,媪拜谢,愿分助县官
旬日间不扰其民而军须顿足。
既至,公告之曰:「吾州井邑丘墟,戍兵朝入则居民夕避,无市肆则卒伍亦无聊,城东有浮屠屋数处,兼废屋数百区,可以驻师。
公能戢士伍,我当招集市区与相交易,军民两便」。
大怒,剡牍于朝,以公沮军不能入城,亦不用公言而径自入城矣。
朝廷察知俊之言不然,而公敢抗之,两置勿问。
未几军士所处不便,卒如公言徙于城东。
丞相奏公即真,适朝廷已除授,不报,以赏转奉议郎
冬十月,公之道州
湖东自经李成、孔彦舟焚劫,独界于二广偶得免,一时号为全盛
两转运、刑狱、盐香使皆聚此州,道实小州,不能堪。
公始革去仓廪受纳积弊,罢曲引、醋息、牛税等钱,以宽民力,尽收禁军之遣令在诸司当直者。
提刑周随亨江华县治,别募兵四百,所支给一取足于江华
公以状乞移按他郡,罢募兵,拨还侵用诸司镪谷,提刑颇怨憾。
提盐薛公度先欲于本州置司,公力陈其不便,争止之。
公罢博易场监官,以冗费扰民,而公度坚俾复之,不从,故部使者皆切齿恶其与己敌。
既而兵至安仁,劫帅入其营,纵兵四掠,势逼道州
众咸欲远避,公曰:「守臣出境,则境内先自乱,不如申朝廷宣抚司,移治锦田寨」。
百姓从之,皆获免,兵至,卒无所得。
贼虽以偏裨之礼奉帅于道州,而实不逊也。
会朝廷有旨令行在所,久之乃解去,帅亦得自便。
提刑提举挟前憾,共劾公逼逐监司,又诬奏公激李成军变,降一官,落职放罢。
是时胡公安国自湖东赴西掖讲筵之召,目睹其事,以书抵时宰讼公之冤,反覆甚明,终不能用。
公知道之不可行也,胡公亦自琐闱出,乃相从隐居衡岳山中读书,授《左氏春秋》学。
贫甚,始丐奉祠主管台州崇道观
四年,叙转右承议郎
五年,以祀明堂恩复直秘阁
右相张公浚以都督平湖寇,荐公守衡州
是岁大旱,米斛万五千钱,公分遣使臣赍金籴于邻州之丰稔者,计本直与道路之费,量其价列粜于通衢,每升为钱六十,饥民骤得贱米,所活不可胜计。
提刑司奸吏董瑜湖南大蠹,人莫能讦,公捕鞫得其赃,流之岭南,湘人欣快。
以故诸司皆不悦,谋欲去之。
公亦自知不得行其志,丐罢,而报未下,诸司帅臣共劾公数事,皆出于诬也。
六年正月,复拜宫祠,士民相与群聚击鼓于提刑司,愿举留,鼓为之裂。
提刑惶惧,夜半登舟出巡以避之。
逮公戒涂日,阖城遮拥哭泣,声闻数里,非若近世风俗为文具备礼而已。
始知古之良吏所谓攀辕卧辙者不然,亦近世所未有也。
公既行,得报落职罢宫观,用诸司诬奏也。
是年转右朝奉郎八年右朝散郎
公衔冤自讼,久不获伸。
至于始被旨差官体究元按发五事,并无一实,御史亦上章极论公刚直明敏,不畏强禦,奉法守正,不容于监司,内外朋比而攻之,奉圣旨与改正。
寻复直秘阁提点荆湖北路刑狱。
衡人思之,绘公像建祠于东城青草寺。
侍郎胡公寅为记,镌石于傍,并刻御史章于碑阴,至今焉。
皆公出后所立,非有使之者。
十年,赴湖北,先声入境,时奸吏望风解印绶者数十人。
湖北营田旧以抑配百姓,人不聊生,有破产不能偿者,日号诉于马前。
公为询究其便利可行者,使遵守之,罢一切抑配者,远近鼓舞。
岳飞以两镇节度使相兼营田大使,无敢忤其意者,至是亦喜以为当然。
公按部所至,立大榜于前,云「久负抑屈,州县不理者立其下」,于是积年无告之冤,咸得伸雪。
总领曾慥薛弼素不悦于公,以职事诬奏,而方为左司,表里附会,公遂放罢,乃具奏陈,而都司再行批拟,又特落职。
复归衡岳之下,与侍郎胡公寅、谏院韩公璜为方外之游,不复有仕进意。
十一年,以贫甚请祠禄
自是十九年间四领宫祠
十二年,转右奉朝大夫
十四年,刘昉帅潭,秦桧方用事,欲罗织士夫之之不附者以进身。
偶富人诉公弟子率由事,遂曲致其词,并及于公,坐此贬三官,迁居衡阳之伊山,乃晋桓伊书堂故基。
结茅以处,手抄诸书,尤喜观《鲁论》,取诸家之书编为《集义》,以己见系于后,今行于世。
胡公明仲尝过山,名其所居曰「有裕堂」,仍为之记。
十七年叙复右朝奉大夫十九年右朝散大夫二十三年右朝请大夫
秦氏久专国柄,放逐善类,无复还期。
死,公方辩湖北之罢、潭州之劾,久抑不伸,朝廷知其冤,悉从改正。
二十八年冬,复起知道州,父老儿童走迎境上,咸喜曰:「我旧使君也」。
到任半年,复旧职,改知广州主管广南东路经略安抚司公事、马步都总管
未抵治所,而御史复弹公,乞落所复职罢免,公归旧隐,始筑第于衡阳之湖东三十里徙居焉。
三十一年再请祠,三十二年右奉直大夫,除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时淮上方用兵,隆兴元年以馈饷功,复职名,继兼江淮都督府随军转运副使
夏四月都督张魏公出师破灵璧虹县,下符离,势如破竹。
大将失律,不能深入,魏公驻维扬。
公乞还司,因得病丐解职,言者以为避事,二年春奉祠
病再作,戒子侄函上纳禄之请,无与小人藉口。
乾道元年守本官致仕。
八月朔丁丑,命道士建醮,公精爽不乱,醮罢,熟寐如平常,遂不起,实初二日也,享年六十有九。
公娶毕氏,儒林郎瑗之女,先公三十五年卒,累赠恭人
男二人:浣,见任右奉议郎,前知潭州安化县,以公病乞侍养。
泶,方五岁。
女三人:长适右奉议郎、新广南西路转运司主管文字范揆辰,次适右奉议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黄谈,幼适将仕郎新定柳州司理参军侯宦。
孙男五人,士克、士允、士、士光、士元,皆未仕。
孙女四人,长适左迪功郎、新临江军司户参军宋刚仲,馀尚幼。
宛丘之祸,宗绪飘零,公招集兄弟之子与同席饮食,教抚如己出而无择焉。
公买田业分给之,推其子已授官与其犹子沄,请于朝,特旨从之。
立其兄儒林公之后而官其子濯。
忠毅洎武功有子曰法、曰沈,皆不乐从宦,乃各官其一孙,曰士永、士行。
其笃于宗族,出于诚心,世所稀有也。
捐馆之日,一子五孙皆白丁,人谓公其必有大于后乎!
平生好论人物,无所忌讳,闻者颇骇,而后卒如其
尝与胡文定公当世士,文定颇称秦桧靖康时事,公曰:「与同时被执军前,鲜有生也,独数年之后尽室航海以归,非大奸能若是乎」?
文定既殁,奸邪日著,文定之子明仲与公追复前说,曰:「昔侍先君子能预察奸邪如公言者,才一二人耳」。
深服公远识。
公初以直道不容,于是晚年公议方出,圣恩尽与改正。
将漕江右,从张魏公转饷征虏,几时趋功名之会,不幸魏公遭谗,而公亦以病去,岂非命欤!
其孤以乾道元年十月甲寅葬公于衡阳县义乡高塘之原,自洪州西山恭人毕氏之柩而合葬焉。
某从公游仅四十年,所得皆事实,故录以为行状,以候世之君子鸿文大笔叙而铭之。
寄题戴明府青县戴佩)漱江亭 明 · 王缄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沧海遗珠
巢许高风未可论,临江一漱洗乾坤。
芦台半落西江水,草阁长开北海
自有一丝抉汉鼎,遥知五柳是陶门。
兴来欲鼓山阴棹,明月清风几断魂。
漳墅(镇) 明 · 孙承恩
 押词韵第十一部
解缆发洪都,风顺五两轻。
烟波浩瀰漫,极目如掌平。
遥遥萧滩驿,望望临江城
不知此何方,但闻鸡犬声。
桅樯密如栉,水际何纵横。
要津实四达,商贾多所经。
壮年远游赋,浩荡江湖情。
向来守堂户,局促孤此生。
清江向玉江途中 清 · 黄宅厚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华谷集卷之三
春残水驿百花飞,杨柳千条拂钓矶。
佳境可怜穷塞在,沧波唯见他船归。
新晴草木浮山气,古戍风烟澹夕晖。
七郡健儿多勇略,几时西北化戎衣。
寿吴平 宋 · 吴惟信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宽闲中立大规模,民亦相随入正途。
爱物只凭心造化,养生无出定工夫。
山移别圃新花木,鹤立闲厅古画图。
印匣不开公事少,一帘春雨梦江湖(同上书册六页四五八三)
赵彦昭墓志铭政和元年十二月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六、《浮沚集》卷七
士患不立,不患不闻。
元丰作新太学,四方游士岁常数千百人。
温海郡去京师阻远,居太学不满十人,然而学行修明,颇为学官先生称道。
一时士大夫语其子弟,以为矜式,四方学者皆所服从而师友焉。
蒋元中、沈彬老不幸早死,不及禄;
刘元承今为监察御史元礼中书舍人许少伊今为敕令删定官,方进未艾,戴明仲临江军教授赵彦昭为辟廱正以卒。
张子充最早有闻,每举不利,今以八行荐于朝。
凡此吾乡之士皆能自立于学校,见用于当世
其间或先或后,或贵或贱,或寿或夭,则有命也,然不可谓不闻矣。
明仲之丧,某尝为志以哀不幸。
彦昭葬,又来求铭。
呜呼,吾于彦昭其可辞乎!
彦昭为人博学,知古今,姓嫉恶,喜论天下事。
自其少时已不群。
方十岁,能为《猛虎行》,乡里大人先生莫不奇之,以为必自立。
少孤,季父析其资产,与兄异材。
稍长,曰:非也。
悉举以属其兄,独游京师
已而有名,登崇宁二年进士第,主颍昌府长葛簿。
属天子益修学法,州置学官,选为济州州学教授
导学者以笃学力行,不专务科举,士有成材。
考满,朝廷以为能,迁辟廱正,兼摄司业,浸向用矣。
不幸有疾,遂至不起,年才四十八,官才承直郎
呜呼,悲夫!
彦昭讳霄,其先盖会稽人五代之乱,始徙永嘉
曾祖某,祖某,父某,皆隐德不仕。
先娶同郡薛氏,生男二人:宁孙、享孙。
女三人:长归沈琮,次归陈亶,次在室。
再娶括苍祝氏,生男一人:孙,早死。
宁孙、享孙皆才美而善学,人以为彦昭有子也。
仅胜冠,相继以死。
彦昭之亡,几至绝世,家人求得遗子于外,曰绍孙,今才十岁。
呜呼!
彦昭才而为善者也,其报若此,岂天之于人,丰其名者啬其福乎?
其殁于京师辟廱官舍,大观三年四月六日也。
其葬也,于其乡李奥之原,政和元年十二月八日也。
铭曰:
贵贱寿夭属于天,仁义忠信属于人。
达非其通穷非屯,殁而不朽为有闻。
旁可万家李奥原,善无不报尚后昆。
戴明仲墓志铭政和元年六月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六、《浮沚集》卷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三二
道学不明,世儒蔽聪明于方册文辞之间,不知反身入德之要。
仁义礼智根于心,而措于事业,致懵昧于理乱之机,颠冥于进退之义,道大悖矣,而不知返也。
呜呼!
间有怀才抱器,知学达本之士,可与有为而湮沈下僚,无所遇合,且觊其逢,不幸短命死矣,可不为之叹息哉!
吾友戴君明仲是已。
明仲资秉刚明,少而有立。
尝从洛阳程氏问学,知圣人之道近在吾身,退而隐于心,合于圣人之言,若自有得。
方且沈涵充扩,日进而未已,优游乡党,期以有为于世,而年才三十有七,奄至大故。
呜呼,真可谓不幸也已!
君之弟迅状君平生世次,曰:君讳温州永嘉人
曾大父某,大父某,父某,皆不仕。
君为童子,诵书日数千言,为文操笔立成。
从人受学,未几已尽其能,辄弃去。
肄业乡校,较其艺常为诸生先。
因去游京师,试广文馆
赵丞相主文柄,得其所试业,异之,意其为老儒先生,擢异等,而君未冠也。
由是知名京师
以为太学士皆科举口耳之学为未至,于是益游四方,求古所谓为己之学。
寻居父丧,寝食如礼,庐墓终丧。
元符三年进士第,调婺州东阳主簿
吏裒私钱完公舍以待,君至得状,悉以俸钱偿之。
州徙君监银冶,君以去疾辞弗获。
因慨然赋《归去来诗》十首以自见,投檄而去。
邑人争挽留之。
君徐譬之曰:「仕宦顾当择地耶」!
乃奉亲屏居里中,优游累年,阖门读书,若无仕进意。
会州学官,选为临江军学教授
部使者交荐其能。
俄以母忧解职,居庐哀毁得疾以卒,时大观四年三月癸卯也。
妻同郡刘氏右谏议大夫安上之妹。
子男二人:颙、颖。
女三人,皆幼。
君孝友直谅,挺然不可屈折,世儒或訾其太高。
博学精识,议论古今审至。
尝自许欲有为于世,盖于其小者不屑就也。
不幸短命,不克尽其才以死。
有志之士,莫不为之太息出涕。
病且革,无一语及私,顾妻子在旁,无怜色。
呜呼,可谓难矣!
其游同郡林定为哀君之文,亦曰:明仲盖吾乡之益友也。
初,举广文馆进士,未试于礼部,丧其亲。
乡人谓戴氏有子,将于此乎观礼。
明仲不惑于老、释、阴阳之说,居丧哀毁,不食菜果。
既葬,庐于墓侧,无一不如礼者。
乡人翕然称之。
登第,调婺之东阳县主簿,有所不合,赋《归去来》十首,投檄而归。
会行三舍法,选用师儒,复出为临江军学教授
丁母忧,得疾于倚庐。
医曰:「是疾也,不可以风,盍迁诸内」?
明仲不可,曰:「畴昔之夜,吾梦焉,有告以生死之说,吾其止于此乎」!
六日而卒。
嗟夫,生死亦大矣!
而所守如此,则夫用舍行藏之际,其肯动心于刑祸利禄而辄变其操耶!
盖其天资过人甚,自少时为文,已为先生宿儒所惊异。
益广以学,则隆礼笃孝,不交流俗,议论超迈,器业不群,将以大用于世也,不幸而止于此,其命矣夫!
明仲乐人之善而少所可,辱与定游久。
其亡也,哭之哀,故又为词以哭之:创大厦之崇高兮,非一木之能支。
涉长流之浩荡兮,岂芥舟之所宜。
黄唐于兹世兮,匪大人而曷为?
嗟圣贤之难偶兮,或异世而参差。
幸皇明之在御兮,诞图任于皋夔。
彼蹈袭之为学兮,邈层霄而管窥。
望古昔以并驱兮,足次且而莫阶。
美夫人之智及兮,复勇义而弗疑。
蹈中庸之正路兮,喟末俗之多岐。
气迈往而莫屈兮,肯折腰于夸毗。
艺圃以导道兮,将舞雩而浴沂。
何命极而至此兮,亶闵凶而独罹。
又神听之昧昧兮,仍疾疢于荒危。
岂吾丧之不胜兮,守礼经而弗移。
梦有神以来告兮,实明者之前知。
痛才难而莫赎兮,抚世儒而孔悲。
昼恻恻以忘食兮,夕太息而不寐。
寓斯文以告哀兮,匪交情之独私。
政和元年六月丙午,其家举君之柩葬于郡之西山太夫人墓之次,以行己为同学来请铭。
顾二君之言,其文义皆可传久,于是并著之而为铭云。
齐天乐 临江道中 宋 · 杨泽民
 押词韵第七部
护霜云澹兰皋暮,行人怕临昏晚。
皓月明楼,梧桐雨叶,一片离愁难剪。
殊乡异景,奈频易寒暄,屡更茵簟。
案牍纷纭,夜深犹看两三卷。

平川回棹未久,简书还授命,又催程限。
贡浦南游,桃江西下,还是水行陆转。
天寒雁远。
但独拥衾,枕檀谁荐。
再促征车,月华犹未敛。
尚书职方郎中致仕刘公墓志铭(并序 嘉祐六年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七、《西溪文集》卷一○
皇祐五年冬十二月尚书职方郎中刘公始致仕,既素爱吴中山水之佳,遂筑室以居,而置其家事一不问,独月与吴中大夫之贤者纵游酣饮,往来虎丘洞庭之间。
从其游者,亦皆乐之而不知倦。
如是者十年,年八十一乃卒。
士大夫更相吊,以谓世之以老归者虽多,而类不能知自放之乐;
使知之,又颇以衰病而不可彊。
则如公者,乃无几人,是可贤也。
余家吴中,与公家有旧。
当公之归,余方位于朝,不得从其游。
今公将葬,诸孤来乞铭,故余乐为之论次而不辞。
公讳某,字禹昌袁州临江人也。
少孤,知自立学问。
进士天禧三年及第,为福州怀安杭州仁和主簿
徐奭、胡则等数人荐其材,擢为大理寺丞、知越州萧山县,迁殿中丞、知苏州长洲县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黄、汴河催促纲运,赐五品服,都官员外郎通判杭州职方员外郎、知兴元军,屯田郎中、知温州都官职方郎中、知广德军
凡九居官,皆以治行闻。
公知于吏事,盖天资也。
凡遇事,无险易烦简,必穷其根柢,尽其是非,然后傅以法令。
关键牢密,吏不能窥而为奸,故所居无不治。
其守官,虽权贵有气力不能夺。
长洲多过客,或求发民以挽船,一人不与,郡至为移书,亦不听。
杭州多达官,自任,不循以度,公一皆执正。
守初不能平,后事有失而被按举,乃始愧谢。
所至必为民兴利除恶。
萧山,凿郑河数十里,以便转输。
兴元,治山道以省栈阁,葺三堰以灌汉中田。
皆息民大费,而著以为后世利。
温州俗事妖神,坏化乱法,公捕诛其首恶,而馀一不问,民更得自新。
故公所居能怀其民,而其去也必见思。
古所谓循吏者,不过此矣。
其为人乐易简直,无内外之异,不汲汲于进取。
使黄、汴河,故事岁得奏计召见,前此者多自陈其劳以受赏,公未尝一言及私。
元昊反时,诏近臣举可以任边事者,翰林学士苏绅以公应诏,公遽自请不就。
人或劝之,公曰:「士当自用以所能,则官无旷矣。
兵,非吾事也,岂可茍利一身,而使公家有废哉」?
盖公之自任者如此。
然用是难进,而所施止于一州,岂不惜哉!
夫人高阳县纪氏,贤明而材。
公之归老,能优游而不以家为忧者,夫人是助。
先公一年卒。
二子:敦,前秀州军事推官
孜,前处州丽水县
四女:长适尚书屯田郎中徐执中;
次适卫尉寺丞陈维孙;
次适雄州军事推官王谌,早卒;
次尚幼。
余闻刘氏世著姓,而临江诸刘历五代独不显。
自皇考尚书工部员外郎讳某始仕于朝,主三司磨勘,善其官,而世以其官名之。
公又与其弟尚书主客郎中立之继有能名。
主客之子敞、攽,又皆高材。
敞,今翰林侍读学士,重于朝廷。
凡三世为天下闻人,盛矣!
然则刘氏未尝不显于世,独不遭其时耳,岂谓无其人哉!
公之葬,实以嘉祐六年某月某甲子,在某州某县某乡之原,夫人祔焉。
铭曰:
虎丘苍苍,洞庭峨峨。
昔公来游,宾从啸歌。
洞庭寥寥,虎丘翳翳。
今公来葬,行路悲涕。
在山,有苑其城。
千秋安此,亦维平生。
乞收还给事中新命且在谏职奏元祐元年闰二月1086年2月 北宋 · 孙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八、《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闻有旨除臣给事中,圣恩深厚,所不敢当。
然臣伏见前后执政大臣,每台谏臣寮言有及之者,多迁官以宠之,使罢言职,寻即令人剔抉微细过差,逐之使去,以报其私忿。
言事官不顾大臣威势,斥言其罪,乞行黜免者,所以报主上之恩,行言守之责也。
何至言未绝于口,而身已摈于外?
不惟人主威福移于大臣之家,又使上为朝廷不顾忌讳、直节敢言之士慄慄危惧,不保其身,岂可不为朝廷惜哉?
臣近因见御史翟思在神宗朝论韩缜受人私馈马,先朝不为施行。
翟思国子司业,进《神宗挽词》误落韵,亦小过耳,言者及之,谪守临江军
御史黄绛言为相非才,即迁绛国子司业,罢其言职。
臣见仁宗朝言事臣寮为国尽忠,于大臣无所避忌者,仁宗终始保全之,故言者敢肆直言,以报国恩,一时名臣多由此出。
如臣微眇,流落于外十有五年,神宗晚岁始赐召还。
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临政之始,首蒙擢寘经筵去年七月中始供谏职。
如臣愚贱,前后言事不合圣意者不可胜数,宜在斥逐之日久矣。
今者蒙恩迁给事中,于臣之私极为荣幸,然臣前后论未蒙施行,一日去职,使得挟怨中伤,臣实未知死所。
今日在得言之地,尚可布露本末,为陛下言之;
一日去职,怨嫌已成,如翟思、黄绛,有希意旨中臣者,臣虽欲自辩,不可得也。
伏望圣慈特赐指挥,收还给事中新命,使臣且在谏职。
他日韩缜去位之后,别有差遣,臣不敢辞。
临江时教授秩满还婺兼寄巩戴 南宋 · 韩淲
 押词韵第三部
岂无戴在伯,亦有巩仲至
两贤夙所尚,离怀想憔悴。
吁嗟同窗录,英彦非一二。
或富于词章,或穷于道义。
因君肯相过,重之写吾记。
浮杨清江柁,乃泊高溪地。
停桡倚薰风,班荆坐萧寺。
匆匆复何言,但念宿昔事。
金华紫崔嵬,少小得嬉戏。
星回三十载,前哲日凋坠。
传闻筑新祠,翻覆堪涕泗。
只今台阁尊,源流庶可嗣。
君之内姻亲,伯长最风谊。
还乡一杯酒,多谢熟致意。
朝廷已更化,贤者必征汇。
速下七里滩,得时须得位。
临江军进士题名记 南宋 · 谢谔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二
进士试焉贡于尚书礼部,又试焉奏名于上,又试焉而官之。
郡必有题名记,非誇也,勉于后也。
谓所居之郡前者有如是而后可加勉也,其必曰公曰勤,曰廉曰恕,莅夫事而功从之,毋为虚名而已,则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
前之所题者有若士焉,有见于此,所勉益毖。
国家合吉、袁二属支邑以为临江,其人才鼎盛且未艾也。
淳熙十一年夏,与旧友徐君得之相与谋一石而置诸泮宫,既谋之,又为以其意而记之。
按:道光《清江县志》卷二三,道光刻本。
左氏传事类始末序 南宋 · 谢谔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二、《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六九、《经义考》卷一八八
幼年于诸书爱《左氏》之序事,因一事必穷其本末,或翻一二叶或数叶,或展一二卷或数卷,唯求指南于张本。
至其甚详则张本所不能尽,往往一事或连日累旬不得要领。
况掣肘于他书他事,则力有不专,自长至老,应桑蓬于四方物色,办此者为谁氏?
近收天台使君章冲茂深书,且以《左氏事类本末》为寄,于是恍然见所未见。
盖《春秋》之法年为主而事系之,使君之法事为主而年系之,以事系年而事为之碎,以年系事而事为之全,二者不可一废。
纪年也,故以事系而年全;
纪事也,故以年系而事全。
事系年而年全者,史法也;
年系事而事全者,考史法也。
乃相为表里欤?
使君山阳天台久知其政之宜乎民,今又知其书之明于古,书之明古所以为政之宜民,又岂有二道邪?
使君题数字,遂以喜于见所未见者报之。
淳熙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癸酉临江谢谔序于摛文堂。
海盐新修学记 南宋 · 谢谔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二、《嘉禾金石志》卷二三、《至元嘉禾志》卷二三、光绪《海盐县志》卷一一
秀州海盐修县学,掌学官四员,职事十员,斋生三十员,合辞遣介走二千里以来索文,具言本末,而知县事李侯之功有不可不记。
己酉夏备数朝籍,客有从彼至者,已言侯留意于兹,况今岁又三易。
盖侯初来为丞,叹学之敝而县有不暇,丞欲自任其劳。
未几诸司以才推择,得旨竟绾铜章,于是经营不愆于素。
况侯之祖绍兴甲子寓居此邑,力赞邑奉议徐公光实修之于前,且为之记与斋铭矣,侯竟述初志。
夫州县有学,非他也,为治以教化,任守令,学所以与多士为求仁之地也。
有生之初,仁固性所有也,失其固者有因也。
众人不知有以求之,为政之人不知有以因其求而导之,仁则晦也。
于是聪明睿智之君倡于上而下自应,州县之学所由以建。
或者怠乎是,非怠乎学也,怠乎仁也。
今斯邑也,辟雍首善,近在咫尺,教化当易以举,乃有李侯为之鼎新乎求仁之地,俾阛冠方屦得以藏修乎其中,即是以求尧、舜、禹、汤、文、武为仁之传,稷、契、伊尹、周、召为仁之佐,孔、孟为仁之言,六经为仁之书,五典五教为仁之方,自家而国、而天下,为仁之序,俾居乎学者日之所见、升降揖逊无非仁焉,弦歌管籥无非仁焉,簠簋尊罍无非仁焉,殿堂门庑无非仁焉。
如充栋宇,如汗马牛,如参于前,如倚于衡,朝夕寒暑仁必在是,颠沛造次仁必在是。
上之以仁而可以致君,下之以仁而可以泽民,穷而以仁可以善其身,达而以仁可以兼善乎率土之滨,仁之妙用可以塞乎天地之间而不可名。
《经》曰「为仁由己」,又曰「我欲仁,斯仁至矣」,智者论之,求之于学,其获则易。
故学之为效,明礼乐,移风俗,召和气而致太平,有不难者。
若乃雕锼于文字,瘙癖乎诵习,竞争乎末节,缘饰乎虚名,是又学之浅者,君子之所略焉耳。
侯资仁而心仁,心仁而术仁,仁于堂而风如,仁于野而如,因乃祖之权舆即是而本之,仁其祖矣,所以谓学为求仁之地而孜孜焉,竟底其成。
凡学之文物无一不备,以为未也,复建小学发其仁之端。
侯意若曰,屋有限,员有数,必整整焉,所以领袖百里之内,耳目习惯,父教其子,兄语其弟,长老训其后生,循循然唯仁之归,侯之意岂不广哉!
若乃侯自捐俸金,民不告劳,廉而有法,政之善也,不可不并书。
侯名直养,世家维扬,官从事郎,乃祖则左朝散大夫、充徽猷阁待制平原县开国伯讳正民
今学经始于绍熙元年冬明年三月即工,六月告成。
三年四月壬寅朔焕章阁直学士朝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清江县开国子食邑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谢谔记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