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刘觉岸同年 其一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四十七
觉岸比部郎,孤居不肉食,京师谓之「刘佛头」。以母老引疾终养,来临江铁佛寺,手翻藏经。予日厌苦吏事,刘曰:「子曾见青莲花有离污泥生石上者乎?」闻之辴然。别后寄二绝句。
久辞簪笏爱江亭,冻手时翻贝叶经。
莫是三生石畔客,欲回烟棹太丁宁。
雪霁下钱清江 清 · 姚燮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复庄诗问卷七
客路人稀岁已残,过桥急水下风滩。
压江万筱一帘出,照面玉峰千丈寒。
泛泛夕光生远浦,沈沈蓑影落渔竿。
夜来倘有初梦,月角罗浮控鹤看。
章山临江城中,相传仙人章昉隐此。)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四十七
笙鹤谁能见往还,千秋荒阜白云间。
仙家秪在江城里,尚有高人说买山。
临江杂诗 其八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四十八
欸乃歌声日几回,野航无数趁风开。
大洋洲上迎神去,玉笥山中乞梦来(临俗,吏民远出,必先祷大洋洲萧公庙。又传玉笥山祈梦灵异。)
江西饶歌二章 其一 其一 兴平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江韵
陈友谅起兵杀倪蛮子据龙兴辨章阿尔威沙公宪佥察伋公合兵破之龙兴始平江右诸郡无不款附至此而武功成作龙兴平
龙兴,藩西江,土昄章,国骏庞。
江有砥柱,胡为鸿流降。
剿蛮效尤,蟊贼内讧,三台映太微,国士俱无双。
王旅啴啴钲鼓摐,天威震赫群凶愯,八郡望风咸来降。
武功既成毋从从,圣人南面殿万邦。
临江军(四库本题作祭罗开礼诸义士)1279年6月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
江岸今多啮,城居昔屡焚。
市人半伧父,竖子亦将军
蛟哭金洲雨,猿啼玉观云。
周郎坟土上,回首泪成痕。
清江遇雨 明 · 黄镐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二十三
千章乔木拂云齐,一径松阴路欲迷。
泥滑草深行不得,满山风雨鹧鸪啼。
清江新淦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七
官程难息驾,日昃命征夫。
征夫行踯躅,积雨泥我涂。
旱久始沾足,田家欢有馀。
新禾多秀色,四野何敷腴。
苗成草亦长,农叟无芸锄。
登场欣一饱,薄穫罕留储。
瘠土民不勤,毋乃非良图。
谁能式豳风,使我百忧纾。
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忠肃集》卷一二
宋忠义忧国之臣李公,在仁皇帝时,天下平治,人习靖佚,公固已慨然论事,书屡奏。
及由小吏大官,所历见四方利弊,辄条上经画大计。
与他有司议,率常公所议可。
最以国储未建为虑,天下君子小人不辨为忧,其言恳至,而未始以安危计其身。
朝廷一时知公为有经世才,逮神皇帝擢士,以不次超迁从官,更帅西北,遇事益发愤,顾卒以上书论高坐废。
嗟夫!
公之才无不可,尤长于应变,其于治道,自以为晓然,遭世用事,未大振显而落落不偶,至老且死,岂非命欤?
初,公为世父龙图阁直学士纮所爱,遗奏以官,而推与其孤弟。
其孤弟诣阙上书,下宰相问状,复官之,又不受。
既再辞官,益刻厉好学,中进士第历官十八迁,所至必见称述。
洛川县原乡教大意,条著为令,属民读之。
民叹曰:「前时令治我以法耳,今令乃幸教我」。
相戒以无违。
安抚使调诸郡税输边,已而返之,盛冬大雪,劳费不能返者,贱直于兼并家。
公曰:「他州亦吾民也」。
令过邑愿输者听,躬坐庾门,执契以待,数日得粟万石,使者下其法他县。
延州,夏人以岁次金帛后时,移文:「愿毋逾岁暮」。
诏边吏牒报从之。
公笔改曰「如故事」。
因奏言:「许西夏者不一而足,今听之,启侥倖,伤威重」。
或劾擅改制书,公曰:「郡牒,非制也」。
朝廷是公议,而犹坐赎。
三司,会河数决,公上河策百馀事。
异时州郡类以河清卒应他役,岁更调夫若客军代从事,以不习,亡溺者叵计。
公请增募河清,立冗占法,遂以不扰平民。
请缮治曹村堤防,谓河必决。
此后不二年果决,如公言。
在广南,侬智高特纳款,而邕守将萧注玩寇要赏,不以时抚定。
公檄诣府诘责,自诡以功赎罪。
会蛮人申绍泰并边追亡者,而巡检使宋士尧击之,反遇害。
遂为骇奏以闻,天子旰食遣使,公驰奏无足忧,愿一属臣,因条上边计宜施行十二事,劾奉使亡状,当斩,坐再贬官。
颇采汉李固议,上宜州土丁法,因及他州。
自是得胜兵数万,以时练习,戍卒大减。
蛮贾人乘舟贸易,多抵钦、廉等州,公阴察疑有奸,戒所在善伺之。
公去未几,交人寇边,果以舟入自钦、廉。
兴安灵渠,自秦以来通漕,岁久石积浅隘,设斗门,十八里至三十六所,命焚石凿之,才留十门,舟楫以通。
邕州置马车五百,马不能夏,多死;
刍秣不给,又折取税米他部。
公以地皆险阻,无所事骑,奏罢之。
复建置和市场,以怀远人,实边廪。
募民垦旷土,薅草蒯,疏瘴疠之气。
摄官差选无法,吏肆为奸。
公第其名,使待除于家,毋辄诣台,人大便之。
方经略府飨士,谍言寇至,公饮自若,中起更衣,自草为六榜,驰揭境上,已而饮如初。
民吏始嚣恐窜匿,群不逞阴汹汹,公镇以无事,遂定。
贼见榜,亦以公具得其情,逡巡莫敢动,即日遣贡方物请命。
使者至,公弗见,为草恶具,俾将吏接之,且谕前害士尧罪未治也。
泰闻之大恐,委巢穴远去。
初,知高平,其子宗旦及党聚保有火峒,或出入省地尚猥,众无所属,前将规讨击幸赏,贼遂固守。
公揣其情,移书谕祸福,皆泣。
即遣其子曰新率孥族三百并酋长六十九人,以地内属。
其后安平州、古万等峒争效顺,公因请以恩拊纳,使受命为国捍蔽。
陕西,诏以《班超传》赐之,而公亦雅慕李牧、马援为将,故持重总大体。
前此重兵尽屯极塞,寇至与战,则方其盛锐,胜未易决;
不战则内无重势,以遏其入。
公谓本末失其应,且兵惟战守而已。
乃以善守者列塞上要害,悉废诸小堡;
而料善战者顿内地为援,增缮伏羌城
令曰:「寇至,守兵深沟高垒勿与斗,寇去,战兵裹粮袭击之」。
军中熟公约束,常以取胜,威望隐然。
建言:「弓箭手虽土著,而惰于耕,宜仿古屯田法,率百人为屯,聚一堡,颇立勤惰赏罚之格,使人人加厉自好,则视公战为私斗,计莫此便」。
王韶既以招怀边羌为事,而其族叛攻渭川堡,射伤守吏,公责失计,因进兵掩破之。
尝奉手诏,列攻守方略十馀事,其后朝廷所施,多公计策。
大凡公之行事,章章在人耳目者如此。
至其遇事明达,灼见理间,危疑繁溃,沛然迎解,无有留处。
退而察公声气,怡怡如不能,人莫测也。
公貌不逾中人,志尚高甚,前后所上奏,及间召见顾问,多陈天人之际,君臣大节,阔略细故,稽古自汉以下不道。
请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
谓:「古者有命然后为士,故士贵。
今人自为士,故士贱。
宜仿古先命士而后命官」。
在官不贵罚,务以信服人,至明而恕。
尝言曰:「为帅有体,立功有时,慎重当如泰山,见几不俟终日」。
其将边大指如此。
去官,百姓遮泣,不得行。
好施予,趋人之急甚己事。
买田数千亩,刊名为表,给宗族贫乏者,至今号义庄
与广南转运判官刘牧友善,死后,公论边事,尽以功归之,求官其后。
又以女妻其幼子。
称荐山东儒者王建中、姜潜,以身下之,皆至召用。
杜正献公、范文正公、富文忠公交口荐公有王佐才
退治居汶阳,园池松竹,萧然有胜概。
日与宾友饮酒赋诗。
其文章落落,忧思深远。
尤喜章奏,世多传诵之。
盖晚节虽屡黜,而志不以故少衰,辄忘朝廷。
将终,犹语客以大河未塞为忧。
士大夫识不识,皆咨嗟感慨,以不究用公为朝廷恨。
呜呼!
然则所谓命在天者,又奚道哉?
公讳师中,字诚之
上世赵人,唐丞相吉甫有孙煴,为宋州城,遂家楚丘
自煴七世为楚丘人
至公徙郓,为郓人。
曾祖寿,太子中舍致仕。
妣鹿氏,继妣张氏,福昌清河两县太君。
祖某,赠吏部尚书
妣朱氏,金城郡太君
考某,赠户部尚书
妣何氏,继妣张氏,嘉兴清河两县太君。
公阀阅自并州推官,以庞丞相荐,知鄜州洛川县事,又荐,除太子中允、知延州敷政兴元府裒城两县,改管干鄜延路经略机宜事。
太常丞博士通判澶州
继丁内外艰。
除丧,知临江军,为三司渠司干当公事。
尚书屯田员外郎提点广南西路刑狱,权经略事,就除转运使
度支,丐使郡,知济州
英宗即位,迁司封祠部郎中
辞疾,提举兖州仙源县灵宫太极观,遂知州事
神宗即位,转度支直史馆、知凤翔府,拜天章阁待制河东郡转运使,改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
右司郎中,坐与意异夺职,降度支,知舒州
右司,历知洪、登、齐三州,复待制天章高阳关路安抚使,知瀛州
应诏上书,贬和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稍徙单州,复右司郎中分司南京
提举仙源宫观,遂以疾终。
元丰元年四月七日,享年六十六。
夫人王氏,乐安县
四男:修,登封县,卒;
价,左班殿直
称,济州推官
伉,将作监主簿
三女:长嫁供奉官宋玠,次许嫁进士刘泽,次幼。
孙男三人。
公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
以某年某月日葬于郓州须城县某乡某里。
铭曰:
李实显姓,肇祥自聃。
武安,膺尹河南
太尉相唐,德修有子。
八世至公,文武是似。
仁祖烝哉,感格以言。
神考烝哉,顾倚于藩。
公蓄不穷,仕也孔构。
而以才屈,于是归咎。
汶山巘巘,其水洋洋。
委蜕在是,公则不亡。
清江 清 · 陈德荣
清江天上来,缥缈历云汉。
云根养深渊,毛发明可鉴。
发源施州卫,千里横匹练。
或为石所激,吼雷势奔电。
涧底纤鳞游,表里皆洞见。
当其清浅时,手掬足可践。
汇作无底潭,空明光一片。
方春雷雨动,夭矫蛟龙现。
宜都入川江,无复此颜面。
浑灏成其大,岂云不善变。
愿助东海深,旧山何必恋。
奏举王观之赵时通洪傒孙格何迟彭耕赵公桂如篪潘重陈景仁连元徐价乞赐审察擢用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后乐集》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九、《续文献通考》卷五一、《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五二
臣闻报国之道当举贤材,举贤材之道当考实迹。
臣承乏江西阃寄,首尾已是三年,前此并未敢轻于举贤,盖欲迟之于久,参之于众,密加考察,庶得其实。
今蒙恩易镇,行且去此,一道官吏之政绩,敢以实闻。
窃见承议郎江南西路转运司主管文字王观之家学渊深,天资夷粹。
往年曾入宣幕,守荆谕蜀者率赖其助。
试邑江之德化,善政尤多。
今为江西转运官,处事极有条理。
然未尝矜能以求名,持论主于正大,而尤知洁己以律下,识者皆以为远器。
朝请郎抚州通判赵时通公族之英,自致名第,扬历州县,俱以材称。
贰政天府,遇事不苟。
垂满而罢,或者惜之。
通守抚州,就摄郡事,邦人既服其明允,又称其廉平
验之行事,允有实政。
承议郎江南西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洪傒风度端凝,吏能整密。
生于相阀,克守儒风。
自为汉阳签幕,诸司已交荐其材。
及至试邑黄陂治办之外,又有学道爱人之政。
今为本司机幕,每事明审,无不合宜,雍容拨烦,廉介可敬。
陆沉幕属,未尽其长。
朝奉郎筠州通判孙格七闽之秀,早拾儒科,明习条章,老成端介。
昨来宰泉之同安,殊有能声。
今兹通判筠阳,凡所关决,未始留滞。
宣教郎、知建昌军新城县何迟策名太学,擢第乙科,初为隆兴节推,当路交荐其材具。
继任成都抚干诸司亦表其廉能。
试邑新城,尽革宿弊,催科不劳而办,田里无不安之。
通直郎、知抚州崇仁县彭耕,名父之子,克世其美。
其材足以彊济,其心主于宽平。
崇仁当累政玩弛之馀,耕到官数月,治声蔼然,狱讼既清,财赋亦裕。
推其馀力,犹能广学校、筑堤岸以惠邑人。
通直郎、知临江军新淦赵公括学古入官,修饰廉谨。
早年甘守远次,务师先达以为文。
及壮试吏,所至去思。
新淦县邑素多豪猾,公括廉介守法,不畏彊禦,苗耨而发栉之,吏不能欺,邑以大治。
奉议郎、知隆兴府新建县桂如篪儒行、吏能俱有足取。
安于平进,廉不近名。
服勤邑事,行且受代。
臣察其听断之间,前无过举。
通直郎、知筠州高安县潘重生长名家,习熟文献,持心近厚,律己以廉。
其在高安,安静不扰而邑事整整有理,闾里安之。
文林郎赣州瑞金县丞陈景仁奋身上庠,遂策名第。
再转而为丞剧邑,每事健决,不避权豪。
荐摄邑寄,无不办治,州郡材之。
从政郎隆兴府武宁县连元操守端温,学术该洽。
赞毗邑政,洁己奉公。
靖共自将,不事奔竞。
迪功郎临江军学教授徐价经学修明,文词赡丽,能谨庠序之教,务崇义理之文。
教导有方,士类多之。
已上十二人臣始得之于众言,未敢深信。
及验之行事,委有实迹,仍其间多是前后累经监司守臣论荐,非特臣一己之私言。
欲望朝廷特赐审察擢用,它时必能效尺寸于事功,诚非少补。
奏举留丙杨恕叶澄俞迁张清臣许祓徐清叟方大琮乞赐旌擢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后乐集》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九、《续文献通考》卷五一、《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五二
臣误蒙圣恩,再分江右之阃,玩愒罔功,日夕惧惕。
惟念事君以人,荐贤报国,尚可少效万分。
故于一道之官吏孳孳搜访,其为政有实绩者,敢不悉为陛下言之。
臣窃见朝请大夫、知抚州军州事留丙禀资重厚,赋政和平。
虽生相门,谙练民事。
抚之郡计堇堇,到官五月,不趣迫而事以办,镇静不扰,田里安之。
年事已迫,若速加擢用,犹足以得其数年之力。
朝散郎、权知临江军杨恕器识沉静,学术醇明。
备更繁难,晓畅吏事。
到郡逾年,临政不事察察,力行摩抚,崇尚教化。
财计昔迫而今宽,讼牒先繁而后简,军民相安,人称其贤。
朝奉郎添差通判隆兴军府叶澄文行粹夷,资性诚悫,不以馆阁清流而不屑吏事,不以耆儒宿齿而简略讼牍。
每事详审,精力彊明,有德有材,人爱而敬之。
朝奉郎通判隆兴军府事俞迁克守家学,卓有能声。
昔宰溧水,其政已为诸邑之最。
今倅是邦,一力裨赞,郡事多赖之。
搜剔蠹弊而吏不敢肆,灼知情伪而民不敢欺。
施于内外剧烦之任,必有可纪。
通直郎通判南安军张清臣生自名门,习于吏事,扬历州县,安于平进。
南安斗垒,自溪峒挻变以来,民产失耕冒佃,而经总制次额数多,几于束手。
清臣于关决平允之馀,能条理财赋以无乏供,人所甚难者。
承议郎通判隆兴军府事许祓胄出世家,持身清谨,存心职业,不事表襮。
到官方及数月,其见于关决者已多可观,吏民信之,略无间言。
从事郎、充江南西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徐清叟学业醇茂,奋身甲科。
分教当涂,邻境士类从之如归。
今兹婉画,率皆可行之实,守正不阿,足为远器。
从事郎、充江南西路转运司干办公事方大琮志气好修,文采亦赡。
早为南宫雅选,士论称之。
主画漕幕,剖决详明。
考其行事,允有贤业。
已上八人者,在本路守贰干官之内考察颇审,诚未多得。
其间率皆累经监司论荐,欲望圣慈乞赐甄擢。
风雨驻太湖作茶池亭记又诗四绝 其四 明 · 杨起元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昨日临江瑞州,半途风雪半途休。
舆人冻瘁慈亲念,谨视阴晴定去留。
临江娄倅书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七、《文山全集》卷六
夏鸣仲琯,良苗怀新。
共惟风月满楼,江山入句,百神僎价。
某焚蕤瀹露,专谢中涓
若两厢氍毹,五鼎芍药,无庸为仙人渎。
某于东都韩、吕家,鼎铛独无耳乎?
顷一节湘行,获从衡阳广文君亹亹檐花,情味甚舂容也。
清江之上,颉颃飞霞,独不得四方为云,追轶清绝。
琳琅金薤,光堕玉虹,执热以濯,我心写兮。
钦以某官冰壶玉露之泠泠,瑶林琼树之英英,黄琮苍璧之荧荧。
上之清都,盛之紫微,便当还家毡本色,石泉松雪,可久为麒麟系耶?
方底绿绨,自天子所。
某将指罔功,叨恩便养。
空同小院,粗可从容半菽欢,皆矞焘之赐。
惟刍牧之才单,龙蛇之俗险,凛乎未知攸济。
渠渠远道,颂不以规,既谢下风,尚沐新雨。
画堂高处,成行,春蚓秋蛇,觉我形秽。
明公不以覆瓿而显设之,钜轴烂然,一见赪发。
谨复将命,不胜驰溯。
紫芝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十八
临江府城南有唐处士欧阳董读书台,丛生瑞竹,色烂如银,名瑞筠山。余分守之三年,忽产紫芝馀本李宗伯明睿更名紫芝山,为之记。
岁之癸卯夏初吉,石龙城芝草出。
烂熳参差数十丛,纷如紫云曜赤日。
寺后亭阴半山满,盘梡车盖状非一。
百年父老罕惊见,十日穷搜犹未毕。
是时僧舍蔷薇开,药公驻锡阆翁来李太虚宗伯别号阆翁。)
拄杖披榛睹灵物,赋诗大笑同徘徊。
更锡山名曰紫芝,摛词勒碣冠崔嵬。
此山旧为处士宅,中林尚想读书台
昔产瑞筠今神草,寸壤作异胡为哉。
九茎连叶非难致,甘泉涵德空矜异。
嘉禾不书苌楚嗟,忍拾山菌侈奇瑞。
陈顾周陈士业顾赤方周宿来梅耦长并有诗。)皆健手,后先作歌真好事。
我爱紫芝,人呼紫芝山
白石青山无姓字,江云松月心常閒。
老夫齿落鬓已斑,胡为淟涊局曲风尘间。
五芝倘许斧子食,会当餐英茹实使我光泽成朱颜。
神船词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十九
清江县旧俗,上元赛会,舁彩舟行地,上罗载百神,服饰甚盛,鼓吹三日夜,乃送而焚之江浒。
清江江水春未生,江城满耳棹歌声。
惊雷駴电纷纵横,桂楫兰舟平地行。
驾赤螭兮吹玉笙,驱风伯兮抗霓旌。
船中恍惚天帝居,乃是上帝百神之所都。
羽卫阴森彩仗集,帆樯蜿蜒蛟龙趋。
别有天妃曳长佩,篙工柁师皆好姝。
灵旗风起时晦冥,仙乐要眇还有无。
疏星历历月皎皎,夜祀明灯接清晓。
臇凫臑鳖陈酒浆,瓦卜鸡占前致祷。
黄冠陪坐恣盘餐,父老争言神醉饱。
愿驱厉鬼屡丰年,使我百谷皆坚好。
喧阗花月可怜春,送神还向清江滨。
纵火烧船付江水,锦袍绛节成飞尘。
尘飞处,水东去,梅花已落江皋路。
年年赛社不愁贫,典衣又办田赋。
清江 清 · 姚燮
 出处:复庄诗问卷八
河流郁深赭,到岸接沙色。
沙烟浩千里,苍黄白日匿。
朔风抢冰刀,割雨万丝截。
客子悔早行,寒噤语不得。
烂土裹石角,轮陷尽马力。
凭辕恣穷眄,耳目动怜恻。
民丁居草厂,折竹卫低壁。
累累碍道路,势与郊冢埒。
苇席悬作门,破碎洞幽黑。
妇抱湿薪叹,儿拥漏衾泣。
冷灶绝残糜,唁唁犬声逼。
塘西千版屋,连桷颇崇洁。
主人厌荒落,赁为牛马室。
昔闻暴秋涨,堤防弱难塞。
芸芸化异类,蛟鱼视同息。
北南络限界,地气此偏蚀。
造化所摧𢦤,或非官守责。
委数任迁流,民生终安极。
荒店断苦饮,长淤竞朝涉。
引领发浩叹,哀鸿满逵泽。
孙彦学所藏江贯道清江汎月图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出处:龟巢稿卷四、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七 閒适类
吾闻老郭之传许与江,山水绝笔称无双。
此图夜景江所作,彷佛秋声动林壑。
长江澄澄月在水,远山苍苍树如蚁。
如此江山夜放舟,若人真是逍遥游。
尔来一百四十载,陵谷变迁画图在。
世无苏李两诗仙,赤壁采石俱萧然。
老夫此兴固不少,解裘亦足沽清醥。
出门有碍行且休,不如烧香看画海上头。
送主上人兵后寻叔归临江侍养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押阳韵 出处:龟巢稿卷五
青年未焚紫罗囊,竹林之游鹓凤翔。
一旦身为苾刍草,半间屋住菩提场。
安知兵甲满天地,遂令叔侄成参商。
桑田即变家亦毁,蒲屦欲织亲俱亡。
某山某水总沦没,曰祖曰祢谁蒸尝。
象龙驾法力虽猛,豺獭报本情难忘。
崎岖行脚求从父,殷勤稽首祈空王。
护身符出虎牢险,忍辱铠染狼烟黄。
长洲茂苑久争战,残山剩水方凄凉。
相逢不觉开口笑,差喜自得安心方。
行人嗟叹拥长道,画鹢送将归故乡。
孤云飞处是玉笥,把茅盖头犹锦堂。
蒲羞可助潢潦荐,木瓢共饮曹溪香。
愚观诸公发歌咏,力为吾道扶纲常。
惜哉僧中有此郎,畴能为尔加冠裳。
于乎,畴能为尔加冠裳。
缴春秋集传等申临江军使衙状端平二年七月 南宋 · 张洽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一、《经义考》卷一八九、《皕宋楼藏书志》卷八
照会洽昨承临江军牒,备准省劄,访闻洽有著成书,有裨治道,可备乙览,劄下本军询访件目,差人赍纸札誊写,并缴申尚书省,以凭投进者。
伏念洽自幼贫苦,且复蚤孤,于他艺能无所通晓,遂发愤积思于文学
窃以为《春秋》之书,圣笔所刊,皆因时君之行事;
断以是非之公,示之万世,而生人之大伦,致治之大法,所赖以不泯者也。
尝从师友传习讲论,凡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与汉、唐以来诸儒之议论,莫不考覈研究,会其异同,而参其中否。
积年既久,似有得于毫发之益,过不自度,取其足以发明圣人之意者,附于每事之左,以为之传,名曰《春秋集传》。
既又因此书之粗备,复仿先师文公《语》、《孟》之书,会其精意,诠次其说,以为《集注》,而间有一得之愚,则亦窃自附于诸贤之说之后。
虽平生心思粹在此书,然智识昏耗,学殖弗深,岂敢自谓尽得圣人笔削之大指。
至于《地理》一书,则以封域分合之参差,古今名号之因革,此同彼异,骤改忽更,散在群书,莫能统会。
盖自诵习之初,已病其然,乃博稽载籍,重加参究。
窃规司马迁十《表》之模范,述为一编,以今之郡县为经,而纬以上下数千年异同之故,庶几案图而考,百世可知。
然而私家文籍,所有几何,郡邑图志,未阅千一,虽纲条粗立,而其间遗阙,尚多有之。
故凡后来之升降,诸书之所未载,闻见之所未详,大抵皆仍其旧而已。
抵捂舛谬,不敢自保。
始盖期于馀力休暇之时,尚求它书增而备之。
而自登仕版,心志专于所职,不复能有所是正。
间当甲申待次、庚寅奉祠以来,仅能整次《集注》之书,粗成编次,犹冀未遂首丘之日,凡有一闻一见,悉皆刊定,使就条理,未尝敢以为成书也。
载惟草野愚儒,章句末学,岂应妄有著述。
所以犯是不韪者,不过因前贤已成之说,略加编刬,统会群言,掊击伪辩,以私便观览而已。
敢图公朝俯加访问,称其有补治道,给札取将,且欲以上备乙夜之览。
殊命下临,不胜惊惧。
然在疏远贱士,匿不以闻,祇益为罪。
但惟此书实未得为全备,故自闻命之后,虽复益加修润,而自顾芜陋,何所取材,踧踖累月,不敢以进。
而终以方命为惧,是以卒忘其冒昧,而径以上陈。
其《春秋集传》二十六卷,《春秋集注》一十一卷,并《纲领》一卷,《历代郡县地理沿革表》二十七卷,并目录二卷,已送临江军缮写装褙了毕,敢因申发之次,具此申控情愫。
欲望朝廷先赐看详,如其书无所发明,迂阔于事,即乞免行奏御,尘渎睿览。
若犹采其葑菲,遂以投进,伏乞敷奏前件所陈,冀逃有隐之诛。
洽下情无任惶惧俟命之至,须至申闻者。
右谨具申临江军使衙,伏望指挥施行。
端平二年七月日,朝奉郎、直秘阁主管建康府崇禧观、赐绯张洽状。
〔小贴子〕洽照得绍兴间侍读给事胡公被旨纂修所著《春秋传》,书内本文及己见、援引它书,应有犯渊圣御名及本朝庙讳,并不改易本字,但缺点画,为字不成,覆以黄纸。
今来所缴申三件书内,有与前项事理一同,虽昨来不曾申明,辄敢冒昧遵用绍兴已降指挥体例,并依本字修写,覆以黄纸,以彰圣朝尊经术、开不讳之盛德。
所是冒昧僭越之罪,伏候朝廷指挥
按:《春秋集传》卷首,通志堂经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