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创作地点
丰清敏遗事后序1191年4月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六、《丰清敏公遗事》卷末、《黄氏日钞》卷三五、《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一、《四明文献考》卷三一○页、《宋元学案》卷一九、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三、道光《永州府志》卷九下、《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一三、《四明续志》卷一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五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其词约而旨微矣。
孟子论其所取之意,乃直以「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者言之,非其深造默识,有以得乎圣人之心,孰能知其所说之如此?
而有志之士欲有为于此世者,又岂可以不察乎此而先立其本哉?
然自圣贤既远,道学不明,士大夫不知用心于内以立其本,而徒恃其意气才力之盛以能有为于世者,盖亦多矣。
彼其见闻之博,词令之美,论议之韪,节概之高,一时之间,从其外而观之,岂不诚有以过人者?
然探其中而责其实,要其久而待其归,求其充然有以慰满于人心而无一瑕之可指者,则什百之中未见其可以一二数也。
呜呼!
礼部尚书缙云清敏公者,其真所谓有本者欤!
观其平居暇日所以治心养气而修诸身者,盖天下之物无足以累其志。
是以为子则孝,为吏则廉。
进而立乎本朝,则上自宗庙以及人主之身,内自禁掖近幸之私而外及乎朝廷卿相之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盖有当时法家拂士所为低回迁就而诡词以幸济者,公独正色诵言,无少顾避。
退未尝以语乎家,而其计虑之明、谏说之切,所以不谐于时而卒验于后者,乃反因深文巧诋之笔而后显。
及其出而赋政乎外,退处乎乡,以至流放转徙于荒寒寂寞之滨,而遂奄然以没其世,则其所以处乎巨细显微之间者,又皆清明纯洁而无一毫之歉。
是非所谓原泉混混而放乎四海者耶?
孔子之叹,孟氏之言,于是而益见其不我欺矣。
熹愚不肖,生长穷乡,闻公之名而乡往之久矣,独恨未能尽得其行事之本末。
前年,公之曾孙中散大夫持节南来,亟往请焉。
大夫公乃出是书,而遂以其序见属。
熹不得辞也,因次是说,以附于章贡李公跋语之后。
虽于公之懿德驯行、刚毅大节无能有所发明,然使读公之书而仰高山、行景行者知循其本而用力焉,则亦世道人材之一助,而非独为丰氏之私也。
大夫公清苦廉直,勤事爱民,屡为刺史二千石,入居郎省,皆有显闻。
然多不得久于其官,盖有公之风烈云。
绍熙二年夏四月戊寅朔朝散郎、直宝文阁权发遣漳州军州事朱熹序。
闾丘生阴符经说1190年5月29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括苍闾丘君之官临贺,迂道千里,过予于漳水之上,示予以所释《阴符》之篇。
观其意寄高远而文义精密,出入乎异端之说而能折衷以义理之正。
至论当世之为道术者,则其所是非取舍,又皆不失其当,盖今之学子能若是者少矣。
然予忧其知之过高,气之太锐,而无以道乎中庸之实,或将反以丧失其所以为心者而不自知也,于其告别,书以遗之。
绍熙庚戌五月二十九日新安朱熹书。
伊川先生方道辅帖后1190年7月7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七九、《程子年谱》卷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伊川先生德性严重,不轻与人接。
今观其于方公父子兄弟之间眷眷如此,则方公之贤可知已。
熹旧尝得前数帖,刻之庐山白鹿洞
公之曾孙长泰主簿壬又并其所藏数帖模刻于家,间以视熹,求书其后。
先生之所以书者有非熹之所敢知,然观于应举耕田之语,可以决内外取舍之轻重;
察于买椟还珠之谕,可以知读书求道之要在此而不在彼也。
既以自厉,又书卷尾以属方君,使与其族之父兄子弟相与勉焉。
绍熙改元孟秋七日新安朱熹
临漳所刊四经后 其二 1190年10月1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郑康成说《南陔》等篇遭秦而亡,其义则与众篇之义合编,故存。
毛公为《诂训传》,乃分众篇之义各置于其篇端。
愚按郑氏谓三篇之义本与众篇之义合编者,是也。
然遂以为诗与义皆出于先秦,诗亡而义独存,至毛公乃分众义各置篇端,则失之矣。
《后汉·卫宏传》明言「宏作《毛诗序》」,则序岂得为与经并出而分于毛公之手哉?
然序之本不冠于篇端,则因郑氏此说而可见。
熹尝病今之读《诗》者知有序而不知有《诗》也,故因其说而更定此本,以复于其初。
犹惧览者之惑也,又备论于其后云。
绍熙庚戌冬十月壬辰新安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又见《晦庵题跋》卷一,民国福建通志》总卷二五艺文四。s)
独:宋浙本作「犹」。
临漳所刊四经后 其三 1190年10月1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古周易》卷末、《晦庵题跋》卷一、《经义考》卷三○、《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六一、《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右古文《周易》经传十二篇,亡友东莱吕祖谦伯恭父之所定,而音训一篇,则其门人金华王莘叟之所笔受也。
熹尝以谓《易经》本为卜筮而作,皆因吉凶以示训戒,故其言虽约而所包甚广。
夫子作传,亦略举其一端以见凡例而已。
然自诸儒分经合传之后,学者便文取义,往往未及玩心全经,而遽执传之一端以为定说,于是一卦一爻仅为一事,而《易》之为用,反有所局而无以通乎天下之故。
若是者,熹盖病之,是以三复伯恭父之书而有发焉,非特为其章句之近古而已也。
音训则妄意其犹或有所遗脱,莘叟盖言书甫毕而伯恭父没,是则固宜。
然亦不敢辄补也,为之别见于篇后云。
淳熙九年夏六月庚子朔旦新安朱熹谨书。
临漳所刊四经后 其四 春秋1190年10月1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熹之先君子好左氏书,每夕读之,必尽一卷乃就寝,故熹自幼未受学时已耳熟焉。
及长,稍从诸先生长者问《春秋》义例,时亦窥其一二大者,而终不能有以自信于其心。
以故未尝敢辄措一词于其间,而独于其君臣父子大伦大法之际为有感也。
近刻《易》、《诗》、《书》于郡帑,《易》用吕氏本古经传十二篇,而绌《诗》、《书》之序,置之经后,以晓当世,使得复见古书之旧,而不锢于后世诸儒之说。
顾三《礼》体大,未能绪正。
独念《春秋》大训,圣笔所刊,不敢废塞。
河南邵氏《皇极经世》学又以《易》、《诗》、《书》、《春秋》为皇帝王霸之书,尤不可以不备,乃复出左氏经文,别为一书,以踵三经之后。
其公、谷二经,所以异者类多人名地名,而非大义之所系,故不能悉具。
异时有能放吕氏之法而为三经之音训者,尚有以成吾之志也哉。
绍熙庚戌冬十月壬辰新安朱熹谨书。
再跋楚辞叶韵1190年10月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雍正《湖广通志》卷九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楚辞叶韵》《九章》所谓「将寓未详」者,当时黄君盖用古杭本及晁氏本读之,故于此不得其说而阙焉。
近见閤皂道士甘梦叔说「寓」乃「当」字之误,因亟考之,则黄长睿洪庆善本果皆作「当」。
黄注云:「宋本作寓」。
云:「当,值也」。
以文义音韵言之,二家之本为是。
杭本未校,舛误最多,宜不足怪。
独晁氏自谓深于骚者,顾亦因袭其谬而不能有所是正,若此类者,尚多有之。
然则其所用力,不过更易序引,增广篇帙以饰其外,而于是书之实初未尝有所发明也。
近世之言删述者例如此,不但晁氏而已。
予于此编实尝助其吟讽,今乃自愧其眩于名实而考之不详也,因复书其后以晓观者云。
屈原天问后1190年10月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雍正《湖广通志》卷九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此书多不可晓处,不可强通。
亦有显然谬误而读者不觉,又从而妄为之说者。
如「启棘宾商,《九辨》、《九歌》」,王逸则训「棘」为「陈」,训「宾」为「列」,谓「商」为五音之商,固已穿凿,而洪兴祖又以为急相符契以宾客之礼而作是乐,尤为迂远。
今详此乃字以篆文相似而误,「棘」当作「梦」,「商」当作「天」,言启梦上宾于天,而得此二乐以归耳。
如《列子》、《史记》所载周穆王秦穆公赵简子等事尔。
若《山海经》云夏后上三嫔于天,得《九辨》、《九歌》以下,则是当时此书别本,「宾」字亦误作「嫔」,故或者因以为说。
虽实怪妄,不足为据,然「商」字犹作「天」字,则可验矣。
柳子厚「贸嫔」之云,乃为《山海经》所误,而或者又误解之,三写之□,可胜叹哉!
尝疑《山海经》与此书相出入处,皆是并缘此书而作。
今说者反谓此书为出于彼而引彼为说,误矣。
若《淮南子》,则明是此书之训传亡疑。
然亦未必有所传闻,只是傅会说合耳。
刘子澄朱鲁叔1190年11月1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观亡友刘君子澄手墨,为之陨涕。
其言当看切己文字,分别义利之间,所以期吾鲁叔者为不浅矣。
鲁叔尚勉旃哉!
丹阳朱熹仲晦父书于临漳郡斋,绍熙庚戌中冬十一日
黄山谷1190年11月1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朱希真书也。
韩子苍之误可耳,何斯举亲见前辈,亦误,何耶?
希真书自不凡,老笔尤放逸。
此虽其少作,盖亦可藏也。
晦翁书。
曾文昭公朱给事1190年11月1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旧读《徽录》,见曾公兄弟往还书,每深慨叹。
今观文昭此帖,乃知朱公从臾之力,益以喟然。
然观后来事变,盖有所谓天实为之者。
诸公区区其间,乃欲以一苇障江河,卒以至于流离窜斥而不悔,可悲也哉!
绍熙庚戌中冬十一日丹阳朱熹书。
书曾帖程弟跋后1190年11月1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九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建中纪号,调亭两党,实曾丞相之策。
其后元祐诸人颇攻其短,故国论遂中变,非子宣本谋也。
但薰莸同器,决无久远芬馥之理。
观程弟所论有未究者,故复书此云。
书楚辞协韵后1190年10月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八四、雍正《湖广通志》卷九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始予得黄叔垕父所定《楚辞协韵》而爱之,以寄漳守傅景仁景仁为刻板置公帑。
未几,予来代景仁景仁为予言,《大招》「昭」「遽」同韵,此谓「遽」当为「遭」,似矣。
然尝读王岐公集,铭诗中用「遽」字正入「昭」韵,则《大招》之「遽」自不当改。
然又疑其或反是承袭此篇之误,因考《汉书》叙传,则有「符」与「昭」韵者(高惠功臣侯表),「区」与「骄」韵者(西南夷两粤传。),乃知《大招》本文诚不为误,而岐公用韵其考之亦详也。
予按诸书信如景仁之言,盖字之从「豦」声者,「噱」「臄」「醵」,平读音皆为「彊」,然则《大招》之「遽」当自「彊」而为「乔」,乃得其读。
于是即其板本复刊正之,使览者无疑焉。
景仁说尚有欲商订者,会其去亟不果。
他日当并扣之,附刻书后也。
绍熙庚戌十月壬午新安朱熹书。
王端明奏稿1190年11月1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王公四疏,首末一意,丁宁恳恻,无不以忠邪之判为言。
其所以辅成元祐之治而寿国家元气之脉者,人到于今赖之,厥功茂矣。
仙游鲁叔游宦衡阳,得此遗墨于其家而宝藏之。
出以示熹,为之三复太息而不能已。
时绍熙改元十一月十一日也。
临漳所刊四子后1190年12月10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九、《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九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圣人作经,以诏后世,将使读者诵其文,思其义,有以知事理之当然,见道义之全体而身力行之,以入圣贤之域也。
其言虽约,而天下之故幽明巨细靡不该焉。
欲求道以入德者,舍此为无所用其心矣。
然去圣既远,讲诵失传,自其象数名物、训诂凡例之间,老师宿儒尚有不能知者,况于新学小生,骤而读之,是亦安能遽有以得其大指要归也哉?
河南程夫子之教人,必先使之用力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之书,然后及乎六经。
盖其难易远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乱也。
故今刻四古经,而遂及乎此四书者以先后之。
且考旧闻,为之音训,以便观者。
又悉著凡程子之言及于此者,附于其后,以见读之之法,学者得以览焉。
抑尝妄谓《中庸》虽七篇之所自出,然读者不先于《孟子》而遽及之,则亦非所以为入道之渐也。
因窃并记于此云。
绍熙改元腊月庚寅新安朱熹书于临漳郡斋。
李忠州家诸帖1191年4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九、《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七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郡人李君禨伯仲视予以其家藏群公碑志书帖,知忠州使君之节概才略绝人如此。
而年未及老,乃能一旦飘然谢事而归,其识远而虑深矣。
刘忠定公题其碑阴,至以侪于欧、范二公之列,岂徒取夫一节之高而已哉?
子晋江大夫又以文字追逐一时名胜之间,盛见称许。
虽不幸未究其实以死,然视世之苟贱贪鄙而泯没于无闻者,则有间矣。
读之三叹,欲刻之石,以视邦人,而迫去不果,乃书其后而归之。
恕齐之说,唯邹忠公为详实,然其卒章亦不能无可疑者。
习俗之溺人如此,吁可畏哉!
黄太史所论读书贵精者,切中学者之病,惜其手帖之不存也。
新安朱熹书。
高彦先家诸帖1191年4月27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九、《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光绪《漳州府志》卷四六、光绪《漳浦县志》卷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熹犹及见绍兴中年奸凶擅朝,忠贤奔播时事,而知漳浦高公之为烈也。
老矣南来,乃获拜其祠象于学宫,窥其逸稿于家集,而识其嗣子之为人,又益得其本末之详,甚可叹也。
季士又以此轴见视,如李、曾、二胡诸公,皆先人所从游,当日相随去国者。
三复其言,益以慨叹。
乃敬书其后而归之。
绍熙辛亥四月二十七日新安朱熹书。
嵩山古易跋后绍熙元年1190年10月1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三五、《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六一、《经义考》卷二○、《周易会通·因革·吕氏易》后(四库全书本)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熹按,晁氏此说与吕氏《音训》大同小异,盖互有得失也。
先儒虽言费氏以《彖》、《象》、《文言》参解《易》爻,然初不言其分传以附经也。
至谓郑康成始合《彖》、《象》于经,则《魏志》之言甚明。
而《诗疏》亦云:「汉初为传训者,皆与经别行,三传之文,不与经连」。
故《石经》书《公羊传》,皆无经文,而《艺文志》所载《毛诗故训传》,亦与经别。
马融为《周礼注》,乃云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而就经为注焉。
马郑相去不远,盖仿其意而为之尔。
故吕氏于此义为得之,而晁氏不能无失。
至晁氏谓「初乱古制时,犹若今之《乾》卦,《彖》、《象》并系卦末,而卒大乱于王弼」,则其说原于孔疏,而吕氏不取也。
盖孔疏之言曰:「夫子所作《象辞》,元在六爻经辞之后,以自卑退,不敢干乱先圣正经之辞。
及至辅嗣之意,以为《象》者本释经文,宜相附近,其义易了,故分爻之《象辞》,各附其当爻下言之」。
此其以为夫子所作元在经辞之后,为夫子所自定,虽未免于有失,而谓辅嗣分爻之《象》以附当爻,则为得之
故晁氏舍其半而取其半也。
其实今所定复为十二篇者,古经之旧也。
王弼注本之《乾》卦,盖存郑氏所附之例也。
《坤》以下六十三卦,又弼之所自分也。
吕氏于跋语虽言康成辅嗣合传于经,然于《音训》乃独归之郑氏而不及王弼,则未知其何以为二家之别,而于王本经传次第两体之不同,亦不知其所以为说矣,岂非阙哉。
漳州教授厅壁记1156年7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五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七、《记纂渊海》卷三四、《翰苑新书》前集卷五五、《古今事文类聚》外集卷一三、《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七六、《文献通考》卷六三、万历《漳州府志》卷一一、《秘笈新书》卷九、《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六六二、《古文渊鉴》卷六一、《闽中金石志》卷八、《福建金石志》石八、道光《福建通志》卷四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教授之为职,其可谓难矣,惟自任重而不苟者知之。
其以为易而无难者,则苟道也。
何也?
曰,教授者,以天子之命教其邦人。
凡邦之士,廪食县官而充弟子员者,多至五六百馀,少不下百十数,皆惟教授者是师。
其必有以率厉化服之,使躬问学,蹈绳矩,出入不悖所闻,然后为称。
此非反之身而何以哉?
是可不谓难矣乎?
不特此尔,又当严先圣先师之典祀,领护庙学而守其图书服器之藏,其体至重。
下至金谷出内之纤悉,亦皆独任之。
呜呼,是亦难矣!
然凡仕于今者,无大小莫不有所临制总摄,其任无剧易,必皆具文书,使可覆视。
是以虽甚弛者,亦有所难而不敢肆。
教授官虽有统,若其任之本诸身者,则非簿书期会之所能察。
至其具于有司而可考者,上之人又以其儒官容之,虽有不合不问,以是为便。
故今之仕者反利焉而喜为之,而孰知所以充其任者如彼其难哉?
故曰惟自任重而不苟者知之,其以为易而无难者则苟道也。
予尝以事至漳,其教授陈君与予有故,馆予于其寓直之舍,因得尽观陈君所施于学者。
予谓若陈君,则可谓知其难矣。
时陈君方将刻前人名氏于壁,属予记。
予辞谢不能者再三,既不得命,乃退而书其所闻见如此以为记,且以厉后之君子云尔。
绍兴二十六年七月甲子新安朱熹记。
漳州守臣题名记1190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五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一○六、乾隆《龙溪县志》卷二四、光绪《漳州府志》卷四三、光绪《漳浦县志》卷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
漳以下州领军事,唐垂拱二年,用左玉钤卫翊府左郎将陈元光奏置,领漳浦怀恩二县而治漳浦
开元四年,徙治李澳川,在旧治南八十里。
二十九年,废怀恩漳浦,而割泉州龙溪县来属。
天宝元年,改漳浦郡
乾元二年,复为州。
大历十二年,又割汀州龙岩来属。
贞元元年,乃更徙治龙溪
唐末五季之乱,常为泉州支郡,而伪刺史董思安者至以私讳辄改号为南州
宋乾德四年泉州陈洪进以二州版图归王府,始诏复故号。
太平兴国三年五月一日洪进朝请吏,遂以卫尉寺丞刘援知州事
而五年,又割泉之长泰县以属焉。
盖凡漳之所以为州,其本末之可考者如此。
守将则陈公,没而为神,今以王封庙食。
后乃或见或否,以至于刘侯而后始有纪焉。
盖其听壁之记,本嘉祐中郑侯偕之所立。
淳熙中火而复刻,则又赵侯公绸之为也。
绍熙元年假守朱熹至而观焉,则其木理往往龟裂,且其所书又太烦悉,而将无地之可书也,乃为买石延平,砻置听事,更为擘窠省文之法,以写旧记,而虚其左方,以俟来者云。